什么是退耕还林果?

湖北竹溪县保护退耕还茶果基地越冬
&&&信息发布&&&生态建设&&&森林生态系统&&&退耕还林&&&工程进展
湖北竹溪县保护退耕还茶果基地越冬黔南州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过去的陡坡耕地、荒山秃岭,如今变得郁郁葱葱,林草植被恢复较快,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林种结构和林地分布更趋合理。得益于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黔南州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全州森林覆盖率增加5个百分点,同时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稳产增产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截至2010年12月,全州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207.0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4.25万亩,荒山造林110万亩,封山育林22.8万亩。历年累积投资资金达157,617万元。工程实施范围涉及全州12个县(市)、211个乡(镇)、1636个行政村、8198个村民组、23万余户、97万余人。享受退耕还林补助人数占全州农业人口的29.1%。特色产业发展迅速,都匀市发展毛尖茶5.94万亩,罗甸县发展板栗5.03万亩,瓮安县发展南竹2.42万亩,三都县和荔波县发展麻竹分别为2.17万亩、2.2万亩,贵定县发展林果(酥李、花椒)1.29万亩,惠水县发展林果(板栗、花椒、牛肉红柑橘)2.25万亩,福泉市发展坑木、纸浆林3.56万亩,龙里县发展刺梨0.77万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了后劲。
10年来,全州通过退耕还林营造经济林9.94万亩,占退耕还林工程总面积207.05万亩的4.8%,营造经济生态兼用树种53.21万亩,占总面积的25.7%。其中有林草0.216万亩、茶叶7.661万亩、竹子14.964万亩、林果28万亩等。据有关部门统计,年全州粮食总产量依次是118.6万吨、84.4万吨(2002年因自然灾害大幅减产)、119.9万吨、108.3万吨、128.6万吨、136.98万吨,到2010年全州粮食总产量达156万吨。
退耕还林试点县龙里县,从2000年开始,利用退耕还林的项目资金,发展了本地乡镇的特色产业,如谷脚镇的剌梨,三元镇的酥李,谷龙乡的经果林、竹子、香椿,哪旁乡的林下种草、板栗及杉木,洗马镇的火炬松速丰林,巴江乡的速生杉木林等。谷脚镇茶香村利用实施退耕还林的时机发展科技剌梨3000多亩,现在已全部进入盛果期,产品供不应求。2010年茶香村3000多亩剌梨产鲜果25万公斤,最高的亩产可达1000公斤,有5户退耕农户收入在万元以上,其经济收入是原种植农作物的2~3倍。
黔南州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面积最大的县是罗甸县,罗甸县董架乡东跃村2002年利用退耕地营造经济生态兼备的树种花椒达1112.6亩,2004年开始挂果,2010年全村花椒共产鲜椒果16.7万公斤,按鲜椒果平均价格每公斤4元计,仅此一项当年全村农户增收66.8万元,人均增加经济收入572.7元。边阳镇利用退耕地和荒坡地种植杨梅,2007年已达3000多亩,其中退耕地种植杨梅461亩,主要分布在岩脚、新街、前进3个村,有370多户种植。岩脚村李时荣、吕国安每户种20多亩,加上荒山种植,年户均收入达4万元。
2002年以来,中共都匀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都匀毛尖”品牌,借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机大力实施退耕还茶5.94万亩,使茶园面积增加到近10万亩,给退耕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号称精品的牛肉红金钱橘产于惠水县好花红乡,该乡辉岩村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乡土树种牛肉红金钱橘,在村副主任罗恩平的带领下,全村牛肉红金钱橘种植面积从2004年以前的500亩增加到2008年底的1500亩。这几年,牛肉红金钱橘在惠水县及贵阳市场批发价稳定在每公斤8~12元,2008年全村柑橘产值达90万元,多数群众因此走上了致富路。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每亩给予150公斤粮食(后折资)和20元现金补助的优惠扶持政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退耕还林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多种经营转移,逐步走出了“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由于国家一定时期内持续稳定给予粮食资金补助,使贫困退耕户稳定脱贫,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因灾返贫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农民的劳务和钱粮补助收入,而且推动了果、茶、竹产业、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罗甸县云干乡大关村、董当乡大井村、板庚乡板庚村,平塘县掌布乡,长顺县威远镇等地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及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喀斯特生态旅游业,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当地“农家乐”备受青睐。贵定县的金海雪山、福泉市的金谷福梨、龙里县的剌梨花节等,带动全州旅游业的发展,为增加当地群众收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黔南秀美山川,从2008年到2015年,全州将投入60,273万元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年均投资7534万元,现已完成3年专项资金建设。
总之,通过工程的实施和政策兑现,全州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了国家以钱粮换生态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纷纷从最初的“要我退”转向现在的“我要退”,县(市)、乡(镇)政府、村组干部要求增加退耕还林任务指标的愿望和呼声非常强烈,争任务、要指标、比质量、比进度、比管理的事例举不胜举,退耕还林工程已成为黔南州抓生态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具活力的因素。
(作者: 邓贻金)&&&&&&&&(编辑: 施一凡)&&&&
附件:&&&&&&
&&&密&码:
&&&林业图库
&&o&&&&o&&&&o&&&&o&&文山农业信息网
文山农业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1-20)&&(01-11)&&(11-27)&&(11-25)&&(11-10)&&
您现在的位置:&&&&&&
页面功能 【字体&&&小】&&【】&&【关闭】
广南县黑支果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继产业项目效益凸现养殖户实现纯收入140余万元
【发稿时间: 15:55:27】
【作 者:陆国祥】
【主 题 词:退耕 还林 后继 产业】
【责任编辑:广南县畜牧局】
【稿件来源:广南县畜牧局】
【审核发布:李廷顺】
【网站声明】
1.本网站为纯公益性服务网站,无任何商业目的。
2.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附带版权声明的文章,其版权以附带的版权声明为准。
4.本网站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请来信或来电告之,本网站将立即给予删除。
版权所有:文山州农业局& 未经文山农业信息网书面特别授权,禁止转载或建立镜像&
网站备案号:滇ICP备号 本网站由昆明东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耕还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