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高承台桩基的破坏形式主要有哪些?其主要构造要求有哪些?

文档分类:
在线文档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淘豆网网友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摘要:浅谈国标及欧洲规范中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承台类似于深梁,应按深梁设计。抗冲切是抗剪切的一个特例,两者的计算可以统一。在设计承台时,应考虑外力在承台内扩散的有利作用。关键词:欧洲规范,承台设计,桁架模型,梁理论,抗冲切,抗剪切Abstract: The design method of pile caps of GB and theEuropean Code of. The cap is similar to deep beam, shall bedesigned for deep beams. Punching is a special case of shearing,the calculation can be unified. In the design of pile caps,should consider the beneficial role of diffusion in theexternal cap.Keywords: European (来源:淘豆网[/p-6947402.html])norms, platform design, truss, beamtheory, punching, shearing中图分类号:TU473.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引言:桩承台的作用是将桩连接成一个整体,并把建筑物的荷载传到桩上,因此承台必须具有强度和刚度。桩承台应有足够的厚度满足钢筋的锚固要求,设计中要对桩帽进行冲切、剪切、弯曲和粘结锚固验算。承台尺寸确定:对于群桩,如果桩数不多于 6 根,可参考表 12-14 确定桩承台的合理厚度。纵向钢筋计算: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桩承台的设计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梁理论或桁架模型。梁理论是将桩帽看做一根倒置的梁,用常规的弯曲和剪切方法进行设计。桁架模型适用于跨高比小于 2 的情况,这种情况梁理论不再适用。如图一(a)所示,在桁架模型中,假设柱上的荷载由桩承台中两个压杆和一个拉杆构成的桁架传递至桩,压杆为理想化的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拉杆为桩承台下部的纵向受拉钢筋。桁架的上节点位于柱加载区中心,下部节点位于受拉钢筋与桩中心线的交点。当桩间(来源:淘豆网[/p-6947402.html])距大于桩径的 3 倍时,仅将从桩中心起 1.5 倍桩径范围内的钢筋看作是桁架的有效受拉钢筋。对于两根桩的桩承台,由图一(b)因此,受拉钢筋的拉力为式中 N—柱传递的竖向荷载;l —桩中间距离的一半;d—桁架上、下节点的垂直距离。所需钢筋面积为下面给出了桩数为 2、3、4,根据桁架模型建立的钢筋拉力计算公式。布桩方式:众所周知,力在结构构件中的传递均服从最短途径原则,因而通过选择合理的布桩方式,可以调整桩上荷载的分配。图二是笔者推荐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的正多边形布桩方式。忽略承台底部弯矩影响,由于上部荷载作用点与承台下各桩距离均等,故桩顶荷载也是均等的。图二正多边形布桩方式距厚比:距厚比 W/h0(图三)是决定承台破坏形态的重要因素,对一般厚度承台,如文献[1,2]中的承台模型,由于其厚度较薄,距厚比分别为 1.67 及 1.65,破坏以弯冲破坏为主,故而引起桩顶荷载分布不均匀。目前普遍认为[3,4],满足 W/h0≤1 或α≥45°的承台(即厚桩承台),其主要破坏形态是冲(来源:淘豆网[/p-6947402.html])切破坏或剪切破坏,基本满足承台刚性的假定。因此,可以通过控制承台距厚比,来保证承台刚性。图 3 不同距厚比时承台主压应力等值线(a)-h0=240mmW/h0=1.83;(b)-h0=300mm W/h0=1.47;(c)-h0=360mm W/h0=1.17;(d)-h0=420mm W/h0=1.05为进一步分析距厚比对桩上荷载分布的影响,以承台厚度为变化参数,对文献[2]的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距厚比的减小,承台由弯曲破坏为主,逐渐向冲切破坏过渡。图三为承台在不同距厚比时的主压应力等值线。同时,随着距厚比减小,承台下角桩桩顶荷载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从距厚比 1.83 时占总荷载的 45%,到距厚比 1.05 时的 61.5%。距厚比小于 1.0 后,变化已不明显。图五为角桩荷载在总荷载中所占比例与承台距厚比的关系曲线。此外,从图三还可以看出,承台距厚比减小,拉压杆作用越来越显著,从而验证了文献[1,4]中提出的厚承台拉压杆计算模型。对距厚比较小的厚承台,现有规范《(来源:淘豆网[/p-6947402.html])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计算方法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受力特性。图四承台剖面图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图五角桩荷载与距厚比关系曲线抗剪设计:需要验算桩表面内 20%桩径截面的受剪承载力。确定受剪承载力时,应考虑由于剪跨较短时,受剪承载力的提高,因此设计剪力乘以,其中为柱表面到临界面的距离。当桩间距≤3 倍桩径时,这种提高可用于整个临界面;否则只适用于距桩中心 3 倍桩径的范围内。抗冲切设计:当桩距大于 3 倍桩径时,应验算桩承台的受冲切承载力。除此之外,还应验算柱表面的受冲切承载力。钢筋细部构造:桩承台钢筋应满足的细部构造要求,包括最大钢筋面积和最小钢筋面积、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受拉钢筋应贯通每根桩,在穿过每根桩中心线外向上弯起,以保证锚固。结语:根据地基土质及成桩工艺,多桩承台桩间距一般为 2.5~4 倍桩径。当桩距一定时,承台厚度常由冲切计算确定。对于高承载力的嵌固桩等,冲切决定的承台厚度,一般可满足承台刚性要求;而对软土地区的摩擦桩,其单桩承载力(来源:淘豆网[/p-6947402.html])低,冲切确定的承台厚度,一般不满足其刚性要求,尤其应引起重视。多桩承台设计时,可通过控制承台距厚比 W/h0,以满足刚性承台假定,从而将上部荷载均匀传至承台下各桩。选择合理的布桩方式,即尽可能将桩围绕上部柱按正多边形排列,是保证将上部荷载均匀传至基桩的另一合理有效的途径。参考文献Perry A, Daniel K, Michael P C.Strut_and _ Tie Model forthe Design of Pile Caps an Experimental Study. ACI StructuralJournal, ):81~92郭宏磊. 桩筏基础中筏板厚度确定的研究: [学位论文].南京: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东南大学,1997.10季静等. 厚桩承台承载力的试验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995(3)罗君东.关于桩基承台设计方法的商榷. 建筑结构,1994(8)吴寿保等.多桩承台最小厚度的确定.建筑结构,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欧洲规范 EN(EUROCODE 2)贡金鑫车轶李荣庆《混凝土结构设计(按欧洲规范)》张晋元《混凝土结构设计》------------最新【精品】范文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doc
文档介绍: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 -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浅谈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摘要:浅谈国标及欧洲规范中桩基承台的设计方法。承台类似于深梁,应按深梁设计。抗冲切是抗剪切的一个特例,两者的计算可以统一。在设计承台时,应考虑外力在承台内扩散的有利作用。关键词:欧洲规...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岩土工程专业知识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10年岩土工程专业知识模拟试题,)单项选择:一、单项选择题桩基承台的构造,除应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要求外,尚应符合有关规定,下列规定中(
)项不正确。A.承台边缘至边桩中心的距离不应小于桩的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mB.高层建筑平板式和梁板式筏形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C.对于墙下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80mmD.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mm正确答案:有, 或者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时往往需要提前修建试验工程。在下列各项中, (
)不是修建试验工程的主要目的。A.研究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B.验证并完善软土地基处理设计C.验证并完善软土地基处理的基本理论D.探索软土地基工程施工工艺答案:有,单项选择题:()土中基坑采取直立悬臂式支护结构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最大弯矩点将位于 (
)。A.基坑底面以上B.基坑底面以下C.基坑底面处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有,
岩土工程专业知识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岩土工程专业知识模拟试题热门试卷替代04G101-3、08G101-5、06G101-6
平法制图规则
2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7
2.1 独立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7
2.2 独立基础编号7
2.3 独立基础的平面注写方式7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独立基础设计施工图示意18
2.4 独立基础的截面注写方式19
2.5 其它20
3 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21
3.1 条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21
3.2 条形基础编号21
3.3 基础梁的平面注写方式21
3.4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纵筋的长度规定23
3.5 条形基础底板的平面注写方式24
采用平面注写方式表达的条形基础设计施工图示意27
3.6 条形基础的截面注写方式28
3.7 其它29
4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30
4.1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30
4.2 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30
4.3 基础主梁与基础次梁的平面注写方式30
4.4 基础梁底部非贯通钢筋的长度规定33
4.5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方式33
4.6 其它35
基础主梁JZL和基础次梁JCL标注图示36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标注图示37
5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38
5.1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38
5.2 平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与编号38
5.3 柱下板带、跨中板带的平面注写方式38
5.4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的平面注写方式40
5.5 其它41
柱下板带ZXB与跨中板带KZB标注图示42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标注图示43
6 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44
6.1 桩基承台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44
6.2 桩基承台编号44
6.3 独立承台的平面注写方式44
6.4 承台梁的平面注写方式47
6.5 桩基承台的截面注写方式49
6.6 其它49
7 基础相关构造制图规则50
7.1 相关构造类型及表示方法50
7.2 相关构造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50
7.3 其它53
标准构造详图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ζa54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 纵向受力钢筋搭接区箍筋构造55
纵向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形式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ll、llE56
封闭箍筋及拉筋弯钩构造 基础梁箍筋复合方式 非接触纵向钢筋搭接构造57
墙插筋在基础中的锚固58
柱插筋在基础中的锚固58
独立基础DJJ、DJP、BJJ、BJP底板配筋构造60
双柱普通独立基础底部与顶部配筋构造61
设置基础梁的双柱普通独立基础配筋构造62
独立基础底板配筋长度减短10%构造63
刚接柱杯口和双柱口独立基础构造64
高杯口独立基础杯壁和基础短柱配筋构造65
双高杯口独立基础杯壁和基础短柱配筋构造66
独立深基础短柱配筋构造67
双柱普通独立深基础短柱配筋构造68
条形基础底板TJBJ和TJBP配筋构造69
条形基础底板配筋长度减短10%构造 条形基础板底不平构造 条形基础无交接底板端部构造70
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 附加箍筋构造 附加(反扣)吊筋构造71
基础梁配置多种箍筋构造 基础梁高加腋钢筋构造72
基础梁JL端部与外伸部位钢筋构造 基础梁侧面构造纵筋和拉筋73
基础梁JL与柱结合部侧腋构造74
基础梁JL与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75
基础次梁JC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76
基础次梁JCL梁高加腋钢筋构造 基础次梁两种箍筋设置范围77
基础梁JCL与梁底不平和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78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钢筋构造79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端部与外伸部位钢筋构造 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80
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ZXB与跨中板带KZB纵向钢筋构造81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钢筋构造82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ZXB、KZB、BPB)变截面部位钢筋构造83
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ZXB、KZB、BPB)端部和外伸部位钢筋构造84
矩形承台CTJ和CTP 配筋构造 桩顶纵筋在承台内的锚固构造85
等边三桩承台CTJ配筋构造86
等腰三桩承台CTJ配筋构造87
六边形承台CTJ配筋构造88
墙下单排桩承台梁CTL配筋构造90
墙下双排桩承台梁CTL配筋构造91
基础联系梁JLL配筋构造92
基础底板后浇带HJD构造 基础梁后浇带HJD构造93
后浇带HDJ下抗水压垫层构造 后浇带HDJ超前止水构造 基坑JK构造94
上柱墩SZD构造(棱台与棱柱形)95
下柱墩SZD构造(倒棱台与倒棱柱形)95
防水底板JB与各类基础的连接构造96
网友【伊人看花落】点评:
1、老图集以2002版《砼规》、2001版《抗规》、2002版《高规》为编制依据,新图集以2010版《砼规》、2010版《抗规》、2010版《高规》为编制依据。
2、老图集一共有六本,新图集整合为三本。
网友【chengzhuo7704262】点评:
图集: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
对关于基础的结构很有重要性,自从看了之后,我对基础油了很深的了解,这图集对基础的结构剖析的非常仔细~因此我看了这本图集对基础里面的大字结构要求等有了很大的了解~我向大家推荐此图集·因为这本图集对搞基础很有作用!
网友【wujiman】点评:
高层建筑现在的基础都做得非常的保守,安全第一啊。桩承台的底部和桩顶部的接触面需要做防水处理,保证钢筋不锈蚀。
【参编单位】
暂时没有信息
【相关图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山东协和学院精品课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精品课程
建筑结构课程群
├ 混凝土结构
├ 砌体结构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 建筑抗震
& 教学资源 &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学 时:52学时
使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一、课程性质、任务
(一)课程性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并且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职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主干专业课,同时也服务于我院道路桥梁工程专业、工程监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土质、土力学及基础工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工程勘察、土力学、地基基础为重点。以工程勘察、地基处理和基础的完成为主线,加强土力学理论的学习,在土力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完成工程勘察、基础施工和地基处理的实践活动,再以实践充实理论。因而把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原理,搞清概念,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施工。
(二)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以实际的工程顺序来组织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工程实际中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明确的工作目地,并能理解和应用理论概念、构造措施,为将来从事勘察、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了主要支撑和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前导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
《高等数学》、《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
后续课程: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抗震》。
三、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理论公式的意义和应用条件,明确理论的假定条件,掌握理论的适用范围。
2.掌握土的力学指标的含义、土的常规力学指标的试验方法;理解常见基础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常见地基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会阅读和使用工程勘察报告。
3.经验在工程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要尽可能将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知识传授给学生,进而增强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具有常见土的识别能力。
2.具有土工测试的能力。掌握常规项目的土工实验方法和一般土性指标的现场测试方法。
3.初步具有土性指标的分析能力。
4.具有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和使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树立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敬业务实精神。
2、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并具有环保意识和开拓精神。
3、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行业标准意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进行沟通与表达训练,学会团队工作。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安排,摒弃了教材中的章节限制,遵循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原则,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将知识整合成为工程勘察、土力学、地基和基础四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各设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现设有4个模块,11个项目,27个情景,每个模块又各设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具体内容如表1~11表:
模块一 工程勘察
(3个项目,9个学习情境,12学时)
表1 项目一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6学时)
重点、难点
岩土工程勘察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土的成因与组成
课件、图片库、视频
1、土的成因
2、土的组成
3、土的结构
1、掌握土的物理性质与土的工程分类。
2、掌握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及三相比例指标之间的换算关系。
3、熟悉无粘性土和粘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4、掌握相对密度、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等基本概念。
5、熟悉规范对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方法。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1、土的三相草图
2、土的基本指标
3、土的换算指标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1、无粘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粘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地基岩土的工程分类
课件、图片库
表2 项目二 土的力学性质(3学时)
重点、难点
岩土工程勘察
土的力学性质
土的压缩性指标
课件、实训基地
1、土的压缩性指标
2、土的压缩性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1、熟悉土的压缩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和土的渗透性指标。
2、理解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课件、实训基地
1、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2、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及渗透性指标
课件、视频、实训基地
1、渗透理论及渗透系数的测定
2、土中渗透作用力及渗透变形
表3 项目三 工程地质勘察(3学时)
重点、难点
岩土工程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
4、地球物理勘探
1、了解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熟悉几种常用的工程地质勘探的方法。
3、掌握勘察报告的编制要点,学会阅读和使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读识与编制
课件、工程实例
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和使用
模块二 土力学
(3个项目,6个学习情境,14学时)
表4 项目一 土中应力分布及计算(8学时)
重点、难点
土中应力分布及计算
土中自重应力的计算及分布
1、土中自重应力的计算
2、土中自重应力的分布
掌握自重应力、基底压力和土中附加应力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计算方法。
基底压力的分布及计算
1、中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
2、偏心荷载作用下基底压力及分布
3、基底附加应力
土中附加应力的分布及计算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条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矩形面积上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表5 项目二 土的抗剪强度(2学时)
重点、难点
土的抗剪强度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1、抗剪强库伦定律
2、土的极限平衡理论
1、掌握抗剪强库伦定律和土的极限平衡理论
2、了解根据不同固结和排水条件正确选用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表6 项目三 土压力计算(4学时)
重点、难点
土压力计算
静止土压力计算
郎肯土压力理论
1、土压力的概念
2、静止土压力的计算
3、郎肯主动、被动土压力的计算
4、特殊情况下郎肯土压力的计算
1、了解土压力的概念。
2、熟悉土压力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
3、学会运用土压力的计算理论进行一般重力式挡土墙设计
库伦土压力理论
1、库伦土压力理论及计算
2、郎肯、库伦土压力理论的比较
模块三 地基
(3个项目,6个学习情境,9学时)
表7 项目一 地基沉降计算(4学时)
重点、难点
地基沉降计算
地基最终沉降量的计算方法
1、分层总和法
2、规范推荐法
1、掌握地基沉降量计算的方法
2、能够熟练规范推荐的方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3、了解固结原理及固结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会利用单向固结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4、了解地基变形特征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知识
饱和黏性土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1、基本概念
2、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
3、地基沉降与时间关系的经验估算
地基变形特征与建筑物沉降观测
课件、图片库、视频
1、地基的变形特征
2、建筑物沉降观测
3、防止地基有害变形的措施
表8 项目二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2学时)
重点、难点
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地基承载力计算理论
1、地基破坏形式
2、地基的临塑荷载
3、临界荷载
4、极限荷载
1、了解地基破坏的三种形式。
2、掌握临塑荷载、界限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临界荷载公式、太沙基公式等计算地基的承载力。
3、掌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的使用规范推荐公式和荷载试验等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2、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表9 项目三 地基处理(3学时)
重点、难点
地基处理的方法及原理
1、碾压夯实法
2、换土垫层法
4、预压排水固结法
5、挤密法和振冲法
6、化学加固法
7、复合地基
1、了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2、熟悉常用地基加固的原理,学会换土垫层法、强夯法等地基处理的计算原理
模块四 基础
(2个项目,6个学习情境,14学时)
表10 项目一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11学时)
重点、难点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基础埋置深度、底面尺寸的确定
1、基础设计的要求与步骤
2、浅基础的类型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4、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5、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1、了解浅基础的设计要求、步骤及浅基础的类型。
2、了解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条件。
3、掌握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方法及软弱下卧层验算。
4、掌握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5、熟悉配筋扩展基础的设计与计算。
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1、无筋扩展基础设计
扩展基础设计
课件、图片库、实训基地
1、独立基础结构设计
2、钢筋混凝土梁、板基础的简化计算方法
表11 项目二 桩基础(3学时)
重点、难点
桩基承载力的确定
1、桩基础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桩基承载力的确定
1、了解桩基的使用条件及分类。
2、熟悉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3、熟悉桩基的设计步骤及简单桩基的设计计算。
桩基础设计
1、桩基础设计要求和步骤
2、桩基础类型的选择
3、桩的规格与承载力的确定
4、桩的数量与平面布置
5、桩基础的设计计算
桩承台设计
1、桩基承台概述
2、构造要求
3、桩基承台的抗冲切验算
4、桩基承台的抗剪计算
5、桩基承台的受弯计算
五、教学条件
1、各种图片、课件、视频资料。
2、多媒体教室、一体化教室。
3、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
4、校外实习及实训基地。
5、必备的消耗材料。
六、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课程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层次选择适当的教学法包括工程实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启发引导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七、学生的能力要求
1、具有基本的力学知识、混凝土结构方面的基本知识;
2、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3、具有合理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4、具备查阅资料、文献获取信息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具有利用团队力量解决较复杂、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八、教师能力要求
(一)具有系统理论知识,有教师资格证;
(二)有工程施工经验;
(三)具有将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转化为课堂教学的能力。
九、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
知识评价(40%)+能力评价(40%)+形成性评价(20%)
(二)考核比例及要求
1、采取多种评价办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不仅进行期末终结性知识评价、能力评价,还进行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
2、知识评价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40%。
3、能力评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个评价项目均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由老师进行评价,根据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实训项目的具体表现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
4、形成性评价是学生的平时作业、综合作业、课堂考核、实践活动、小组学习技能考核等方面的成绩与终结性评价成绩按照比例纳入课程评价总成绩。
十、教材与参考书
(一)教材
教材选用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陈晋中主编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此教材属于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规划教材,能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参考书
表12 参考书
高等土力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3版)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科学出版社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科学出版社
高等基础工程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GB)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GB)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JGJ79-2002)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方试验方法标准[s]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山东协和学院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承台桩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