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台江地图反排木鼓舞怎样跳

贵州台江县反排村举行“古村落文化周”(1/18)
订购热线:010-
日,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的一苗族姑娘在给前来参加“古村落文化周”活动的客人敬牛角酒。&&&&当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迎来一年一度的苗年并举行首届“古村落文化周”活动,来自周边十余个村的近万名身着盛装的苗族族同胞齐聚一堂共度“苗年”。 据了解,在11月25日至12月1日的 “古村落文化周”时间里,陆续举行反排木鼓舞、多声部情歌、斗牛、苗族原生态歌舞等比赛,民族文化的根脉在这里薪火相传。
&&&&2006年反排木鼓舞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排木鼓舞曾多次应邀前往北美、西、欧等国家献艺,被誉为东方迪斯科,反排多声部情歌唱响中外,并多次获得大奖。
&&&&反排村,坐落在雷公山山麓的台江县方召乡,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反排木鼓舞和反排多声部情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是一个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贵州台江反排木鼓舞怎样跳
贵州台江反排木鼓舞怎样跳
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反排木鼓舞”,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围栏打猎,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这种舞蹈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由后人沿袭至今。过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节跳,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进行,现已演变为用于健身的民族性舞蹈。舞蹈分为五个章节,以激越的鼓点为主节奏,由踏步、腾越、翻越、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构成。反排,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城东南26公里,群山环抱,两山夹峙的一山凹里。全寨有200余户,房屋主要以木结构吊脚楼为主,依顺山热势,次第升高。有斗牛坪、起鼓山、议榔坪、藏鼓洞等特别景致。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苗族文艺在此多有体现,其中以木鼓舞最富盛名。木鼓舞是反排规模隆重的祭祖舞蹈,人们随着木鼓鼓点,以头、手、脚的大幅度摆动随着鼓点变化而变化,动作粗犷豪放,洒脱和谐,潇洒刚劲,激越豪迈,热情奔放,表现了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1990年反排木鼓舞表演队到中南海演出,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青睐,后到英、美、加、意以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而遐迩闻名,誉满海外。木鼓舞,苗语称“Zuk niel”。台江苗族木鼓舞,分布于全县各苗族村寨。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有些村寨已基本失传,现存下来较突出的有反排木鼓舞和施洞、革东地区的木鼓舞。这两种舞蹈从木鼓的制作到鼓点敲击、舞蹈动作均有区别,各有千秋。反排木鼓的制作细而长,长度约一米。而施洞、革东地区的木鼓则圆而大,俗称“皮鼓”。反排木鼓舞敲出的鼓点急时如雷鸣。缓时如滴水;而施洞、革东地区敲出的鼓点自始至终急如炒豆,响如溪流。反排木鼓舞舞蹈时。动作特点是踏二四拍,其头、肩、腰、臀各部位的动律均稳定在一节拍时控中统一进行,和谐统一。全身运动以胯为动力点,甩同边手。头,手、脚开合度大,整个舞蹈动作约模仿虫、鸟、鱼、兽、禽的动作,变化时动作粗扩豪迈、骄健敏捷、灵巧活泼。真谓是“并有魄鹏展翅之势;收有雄鹰护窝之威,跃如猿猴攀越之捷,旋似鹞子翻身之疾”的气势。反排木鼓舞主要有高斗(斑鸠)舞,高斗大(斑鸠合翅)舞,扎夏(五祖宗)舞,扎夏(打猎)舞等五个章节。这五个章节分别表现苗族祖先从东方迁徒来时昼夜兼程,跋山涉水,披荆斩刺,打猎御敌,开垦田土,共祭祖先的情景,显示了族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不忘历史的精神风貌。而施洞、革东地区跳木鼓时,由于大多是穿盛装、戴较重的银饰(五至十五公斤),因此舞蹈时手的摆动、脚的迈开、身子旋转动作都不大,只能用漫步、碎步轻微踩动,动作温柔。舞蹈时不分男女老少围着木鼓或一圈或多圈轮回转舞,并有部分人边歌边舞。以此助兴。 跳时在场中央充当击鼓手的两女子一边击鼓一边唱道:“快来跳舞吧/不跳鼓(节日)过去了/鼓(节日)一时才不回来/我们很难有舞跳。”舞蹈有略梭方(四面八方舞),略丢方(本地方舞),晰地刁(抵抗外敌入侵舞),略刚点南(虫、鱼旋转舞)、略将多〔织布舞〕,略恰刚(打渔捞虾舞)等六个章节。
不同地区,不同舞蹈都有不同的传说和典故。反排木鼓舞的传说是:“远古时候,反排村苗族的始祖“放耶古”原来住在东方,遭受其它部落的攻击,全族几乎覆灭。他的儿子勇郁古和女儿仰妮耶古双双逃散来到反排这块地方,过着野人般的生活。由于长年生活在深山里,劳动之余,兄妹俩常以虫鸣鸟叫为管乐,手舞足蹈,自娱自乐。他们听了蝉鸣就学蝉歌,看见虫在水里兜圈,也跟着虫转,见到蜜蜂飞舞,也学蜜蜂舞蹈。有一次,他们听到啄木鸟发出“多——多”的声音,节奏明快,清脆悦耳。遂缘木而上,发现此树原来已经空心,击之能出共鸣响声。于是砍倒制成木鼓,为作舞蹈的伴奏乐器。某个丑年,勇耶古和抑妮耶古为使失散的族人团聚,他们举行了斗牛赛活动,请大家观赏,并将斗败的牛宰杀来祭祖和款待大家。酒饱饭足之后,又将他们平时在深山学得的舞蹈动作传授给大家,全族人舞蹈狂欢,庆贺团聚。反排木鼓舞由此诞生了。
木鼓舞在反排人人会跳,个个能舞。它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从苗岭高山跳到全国各大中城市,跳出了国门,1954年代表苗族进京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被西方记者誉为“东方迪斯科”;1989年曾代表中国少数民族到美国华盛顿参加中、日、苏三国民族民间艺术节;1991年国庆代表苗族进京中南海献艺,受江泽民、李鹏、乔石、杨尚昆、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共庆共舞;1992年到荷兰、比利时参加多国民间艺术节;1998年到澳大利亚、斯里兰卡参加世界龙舟体育运动会表演,同年随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法国、西班牙参加当地共产党庆典活动表演;2001年参加中国木鼓舞大赛获一等奖,2002年应邀参加香港元朗区体育运动会闭幕式表演。至今反排木鼓舞队员有100余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演出。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贵州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当前位置: >
流传千年的“东方迪斯科” 台江反排木鼓舞
15:17:52&&&来源:
  反排苗寨地处台江县城东南面,东径108o24ˊ,北纬26o31ˊ,距县城二十六公里。全寨362户,1500余人,皆为苗族。反排苗寨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至今仍保持以反排木鼓舞为主要文化特征的苗族文化生态圈。寨内有岗峦挺拨的松岔由斗牛坪,是民族节日的斗牛场地;林荫障天,云雾缭绕的&起鼓山&,是寨里四姓氏族祭鼓节举行起鼓仪式之圣地,离寨约一公里的悬崖石洞,是历届祭祖放置单鼓处。
  反排木鼓舞是一个祭祀性舞蹈,源于祭鼓节,历史渊源久远,由原始图腾信仰和万物有灵的宗教意识发展而来,在反排苗寨反排木鼓舞已有四十五辈人,一千多年的历史。反排木鼓舞是反排苗寨历代每7年一届祭鼓节中传承下来的,它由五个鼓点章节组成,即&牛高抖&、&牛扎厦&、&厦地福&、&高抖大&、&扎厦耨&五个舞种。由于反排木鼓舞与苗族祭鼓节相生相伴,也是祭鼓节重要的活动环节,因此,它是连接苗族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的文化形态纽带,保护和抢救它,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但由于现代政治的、经济的、外来强势文化的、舞台艺术需求的、学校教育的影响,反排木鼓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的舞种处于涉危状态,如不及时的抢救和保护,将会人亡艺绝,因此我们迫切要求立项保护。
【责任编辑:邹亚平】
版权所有:“2013贵州 环雷山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组委会&&
策划支持:中奥路跑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官网技术支持:(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
宣传营销:黔东南苗侗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黔东南信息港&&|&&官网内容维护及翻译:(建设数字化的黔东南)贵州台江反排木鼓舞怎样跳_百度知道
贵州台江反排木鼓舞怎样跳
它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脚的迈开。遂缘木而上,显示了族人相亲相爱、西班牙参加当地共产党庆典活动表演。全寨有200余户、腾越、比利时参加多国民间艺术节,勇耶古和抑妮耶古为使失散的族人团聚,他们听到啄木鸟发出“多——多”的声音、杨尚昆。反排木鼓舞敲出的鼓点急时如雷鸣,人们随着木鼓鼓点、兽,各有千秋,1954年代表苗族进京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1990年反排木鼓舞表演队到中南海演出,跃如猿猴攀越之捷。他们听了蝉鸣就学蝉歌。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节奏明快。有一次,被誉为“东方迪斯科”而遐迩闻名。缓时如滴水、手,个个能舞,团结互助,响如溪流、禽的动作,同年随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法国,开辟疆土,见到蜜蜂飞舞、腰,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酒饱饭足之后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反排木鼓舞”,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李鹏,长度约一米,高斗大(斑鸠合翅)舞、鱼旋转舞)、议榔坪、脚的大幅度摆动随着鼓点变化而变化、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构成,形式多样、略将多〔织布舞〕。至今反排木鼓舞队员有100余人活跃在全国各地演出、肩,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某个丑年,开垦田土,遭受其它部落的攻击。他的儿子勇郁古和女儿仰妮耶古双双逃散来到反排这块地方,并共庆共舞,劳动之余,披荆斩刺:“远古时候。不同地区;1991年国庆代表苗族进京中南海献艺,击之能出共鸣响声,为作舞蹈的伴奏乐器,和谐统一。反排。但由于受历史的局限,由于大多是穿盛装、脚开合度大。全身运动以胯为动力点。舞蹈分为五个章节、乔石,只能用漫步,略恰刚(打渔捞虾舞)等六个章节,请大家观赏、碎步轻微踩动,过着野人般的生活。反排木鼓舞由此诞生了;我们很难有舞跳,受江泽民,分布于全县各苗族村寨。舞蹈时不分男女老少围着木鼓或一圈或多圈轮回转舞,略丢方(本地方舞)、美,热情奔放,其头,自娱自乐。木鼓舞是反排规模隆重的祭祖舞蹈,因此舞蹈时手的摆动,群山环抱、戴较重的银饰(五至十五公斤),后到英,两山夹峙的一山凹里。台江苗族木鼓舞,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骄健敏捷;2001年参加中国木鼓舞大赛获一等奖,兄妹俩常以虫鸣鸟叫为管乐,激越豪迈,看见虫在水里兜圈,庆贺团聚,长途迁徙,也学蜜蜂舞蹈,并将斗败的牛宰杀来祭祖和款待大家,又将他们平时在深山学得的舞蹈动作传授给大家,扎夏(打猎)舞等五个章节,从苗岭高山跳到全国各大中城市,不忘历史的精神风貌。于是砍倒制成木鼓;收有雄鹰护窝之威;1998年到澳大利亚,表现了山区苗族人民顽强的气质和坚强的生命力。反排木鼓舞的传说是,2002年应邀参加香港元朗区体育运动会闭幕式表演、舞蹈动作均有区别,共祭祖先的情景、鸟、日,清脆悦耳;而施洞。这种舞蹈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过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节跳,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城东南26公里,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并有部分人边歌边舞、革东地区的木鼓舞。这两种舞蹈从木鼓的制作到鼓点敲击、意以及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斯里兰卡参加世界龙舟体育运动会表演、臀各部位的动律均稳定在一节拍时控中统一进行、翻越。头,变化时动作粗扩豪迈。动作特点是踏二四拍,他们举行了斗牛赛活动、身子旋转动作都不大,其中以木鼓舞最富盛名,以头,全族人舞蹈狂欢。木鼓舞在反排人人会跳,俗称“皮鼓”,是苗族文化活动的活化石,晰地刁(抵抗外敌入侵舞),发现此树原来已经空心。木鼓舞。反排木鼓舞主要有高斗(斑鸠)舞,跳出了国门。反排木鼓的制作细而长,动作粗犷豪放。真谓是“并有魄鹏展翅之势,打猎御敌,披荆斩棘、鱼,旋似鹞子翻身之疾”的气势,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进行。 跳时在场中央充当击鼓手的两女子一边击鼓一边唱道、起鼓山,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青睐,次第升高,整个舞蹈动作约模仿虫;1992年到荷兰,誉满海外,也跟着虫转;1989年曾代表中国少数民族到美国华盛顿参加中,由踏步,围栏打猎。”舞蹈有略梭方(四面八方舞),跋山涉水、苏三国民族民间艺术节、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手舞足蹈,苗语称“Zuk niel”。而施洞:“快来跳舞吧/不跳鼓(节日)过去了/鼓(节日)一时才不回来&#47,手。以此助兴。有斗牛坪,不同舞蹈都有不同的传说和典故,房屋主要以木结构吊脚楼为主,由后人沿袭至今、藏鼓洞等特别景致、革东地区的木鼓则圆而大,扎夏(五祖宗)舞,现已演变为用于健身的民族性舞蹈。而施洞,全族几乎覆灭,以激越的鼓点为主节奏。她是苗族舞蹈的精华,被西方记者誉为“东方迪斯科”、革东地区跳木鼓时,甩同边手。反排木鼓舞舞蹈时。这五个章节分别表现苗族祖先从东方迁徒来时昼夜兼程,依顺山热势,反排村苗族的始祖“放耶古”原来住在东方,苗族文艺在此多有体现,动作温柔,现存下来较突出的有反排木鼓舞和施洞,有些村寨已基本失传,洒脱和谐,潇洒刚劲、加,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村,略刚点南(虫。由于长年生活在深山里、革东地区敲出的鼓点自始至终急如炒豆、灵巧活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热点专题栏目:
“苗族舞王”万政文:台江反排木鼓舞第一人
& & 万政文是县方召乡反排村人,自幼就开始学习木鼓舞,80年代初在本村组建了反排木鼓舞表演队,经常带到省内外、国内外演出,获得了很高的赞誉,曾经到贵阳红枫湖苗寨当寨主,传授反排木鼓舞,被人们称为&苗族舞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反排木鼓舞&的国家级传承人。
& & 万政文本民族歌舞十分热爱,特别对反排木鼓舞情有独钟。作为木鼓舞的传承人,他既是鼓手,又是舞蹈者。他掌握木鼓舞鼓点的所有音节,又是优秀的鼓手;他对木鼓舞有着特有的领悟,充分理解舞蹈的内涵,他的舞姿优美规范、动作粗犷奔放、洒脱和谐。是反排木鼓舞一位杰出的表演者和传承者。1986年,万政文带队参加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出色的表演让世人刮目相看,反排木鼓舞也从此被誉为&东方迪斯科&。1990年万正文的木鼓舞队曾在北京中南海表演,受到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 & 2008年,万政文获得国家级传承人荣誉后,一直在方召乡反排居住,平时被邀请才外出表演,在家乡,他每天都到反排小学去教当地的孩子跳反排木鼓舞。&我想,因为现在全村青年人不在家,出去打工多,我的想法是,把学生&&我们反排村有小学,小学生多,我想一个礼拜去教他们一节课,或者一个礼拜去一天,想慢慢地把小学的学生教出来以后就好办了。&万政文心里是这么想的,这么几年来他一直也是这么做的。 (马业波 吴昌梅)
  [作者:马业波 吴昌梅
][责任编辑:总编]
  上一篇: 下一篇:
:百姓呼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排木鼓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