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在爱情的心理学解释中是如何解释的?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26.40 [6.7折][定价:¥39.8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重口味心理学2:怎样证明你不是变态?
查找同类商品
  《重口味心理学2:怎样证明你不是变态?》有以下特点:  1.畅销40万册《重口味心理学》第二部,《重口味心理学》作者姚尧2013年推出唯一正宗续篇!  2.让各种变态和心理不正常者切齿痛恨的一本书!你知道人的各种心理怪癖背后都隐藏着什么吗?为你揭开心理学中最幽暗、最深层的秘密!  3.内附自闭症女孩儿芝芝作品4幅+作者所绘心理学图3幅+插图40余幅,全书双色+四色印刷,内外双封,超值阅读享受! 海报:
  《重口味心理学2:怎样证明你不是变态?》是一面心理学的照妖镜,在它的照射下,自闭症、潜意识、抑郁症、催眠、同性恋、碎尸杀人狂、性变态、临终关怀等再也没有秘密可言。  《重口味心理学2:怎样证明你不是变态?》是畅销心理学图书《重口味心理学》唯一正宗续作,讲述心理学中最重口、最好玩、最幽暗的部分,矫正大众对于心理学的种种误解,揭开人类各种怪癖背后隐藏的终极秘密。
  姚尧,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畅销40万册《重口味心理学》作者。  九型人格中的第五种――观察者。生活在自己内心的城堡中,喜欢站在城堡的窗口观察周围世界,带着出世的心入世。能从自己的精神生活中找到巨大乐趣的简单主义者。
第一篇 孤独星人――我来自孤独星“特立独行的孤独星人”“不聪明那么多,只聪明一点点”――智力发育迟滞“规矩不能破”――刻板行为“你说我世上最孤独,我说我世上最神奇”我们又何尝不是“外星人”呢?第二篇 “被拿掉支杆的稻草人”――潜意识的神妙世界潜意识的“马脚”“没有你我怎么办”收了潜意识!第三篇 神奇的九层催眠空间――催眠被操控的“灵魂”――分离性障碍催眠九层地宫潜行者第四篇 被抑郁精附体的那些年――抑郁症被“抑郁精”附体病因盒子“斩妖利器”“春天来了,可我却看不见”第五篇 恐怖的欲望――碎尸杀人狂“汉尼拔”们的来时路困惑的浪漫――恋尸癖心理癌症――反社会人格障碍第六篇 睡眠那些事儿――睡眠障碍“马牌需要宝塔”奔跑着的睡眠小男孩“发令枪故障”――失眠“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突发性睡眠症第七篇 “同志”style――同性恋什么让你变得“与众不同”?“我们恋爱吧”结婚还是不结婚?这是个问题“同志”style第八篇 树木人格分析――“画的解析”“佛说了,你是狗屎,所以你看对方才是狗屎”画纸的讲究树的讲究纸树合一第九篇 死亡是一生中最大的高潮――临终关怀真的怕死死神五部曲死亡是真理的时刻第十篇 “失乐园”――那些与性有关的秘密和禁忌爱之三角欢迎乘坐“性爱小火车”“性趣”决定一切“上帝,赐予我贞操,但别是现在”眼睁睁地看着你,却无能为力刀尖上的性幕后真凶第十一篇 生不如死――创伤后应激障碍“我的心真的受伤了”亲历噩梦“谁让我心痛?”
  第一篇
孤独星人――我来自孤独星  “孤独”这个词,不管怎么说,都带着浓浓的悲情色彩。无论是谁,似乎一提到孤独,总是可悲的。如果你试着关起门窗暗无天日地待上一个礼拜,也许会稍稍了解孤独的滋味。那种感觉就好像把自己扔进深渊里,极力呼喊却听不到一丝应答。唯一有的,只是自己的回声。  孤独不是孤立,有时候,身边有人陪伴但内心依然孤独,因为身体的依偎难以平复心灵的空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人过着与他人完全隔离的生活却能享受隐居的乐趣,而有一些人经常与人交往,被人围着,却感到孤独。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地球上,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群奇特的“孤独星人”。从外表上看,他们与我们并无两样,但是在他们身上有些地方又是那么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的孤独星人”  “遗世而独立”――社会隔绝  当一个漂亮的、谜一般的小男孩踮着脚走到你身边时,他的目光从你的身上移开。他手中拿的不是玩具,而是一根奇怪的、脏兮兮的、缠绕在一起的绳子,他会时不时地搓着这根绳子。当你关心他的时候,特别是当你的手碰到他的头时,他会躲开你对他的接触。他凝视着窗外,而不注意你和你周围的东西。他似乎很孤单,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就是孤独星人,当地球人三五成群、熙熙攘攘、推杯换盏的时候,孤独星人则永远静静地站在一边,漠然地忽略着这一切。  这种情况从孤独星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曾经有个叫托马斯的心理学家,研究出了“地球婴儿”的三种气质类型,它们分别是:  容易型  大多数的婴儿属于这一类型。这类婴儿吃、喝、睡都很有规律,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陌生人,俗称“不认生”。他们常常兴高采烈,非常爱玩,很配合父母的养育,比如给他们第一次洗澡时只是睁大眼睛、皱皱眉头,没有惊叫,也不哭,甚至连打针时也比较安静,不怎么闹腾。容易型的婴儿这么“乖”,所以更容易受到大人的关怀和喜爱。  困难型  这一类婴儿比较少。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连哭带闹”地降临到人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爱发脾气,经常大声哭闹,不易安抚,对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大人们需要费很大气力才能“降伏”他们。比如,护士给他们穿衣服时,他们就大喊大叫,或用脚踢、用手推开护士。睡醒后他们就立刻哭,从深睡到大哭之间几乎没有过渡。每次喂奶对母亲来说都是一场战斗。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在养育过程中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疏远,所以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迟缓型  没有容易型婴儿的“喜不自禁”,也没有困难型婴儿的“大哭大闹”,迟缓型的婴儿常常是安静地退缩,情绪低落,闷闷不乐。他们对新事物、新变化、新刺激采取逃避的态度,“死开,离我远点儿”。但在心情好的时候,他们也会像树袋熊一样,慢腾腾地挪近新事物,“围观”一下。  这样来看,“孤独星婴儿”的气质应该跟地球婴儿的“迟缓型”最接近,却又更冷漠、更疏离,不如我们就称他为――  孤独星的婴儿  孤独星婴儿“目空一切”,几乎不搭理任何人,包括他们的父母。跟地球婴儿不同的是,孤独星婴儿不会对身边的人报以微笑,或者低声细语,或者主动和他们一起玩耍。甚至感到恐惧的时候,他们也不会依偎到父母怀里。大多数地球婴儿在身边人爱怜地看着他们的时候,也喜欢望着对方,但是孤独星婴儿几乎从不与对方做眼神交流。稍大一些,小孤独星人也不喜欢跟其他小孩儿一起玩耍,而更愿意自己玩自己的。  孤独星人的这种“社会隔绝”的特点能让他们屏蔽掉外界传递给他们的信息,然而这种屏蔽只涉及人,孤独星人对事物的关注和体验跟“地球人”没有任何差别,有时反而会更胜一筹。比如像小孤独星人A这样――  和很多孤独星人一样,A拥有巨大的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为她在混乱和骚动的“地球环境”中创造出一个平静有序的世界,一片属于她自己的天地。A可以坐在海边用几个小时堆沙子,任沙子从她的指尖滑落。她可以一粒一粒地观察沙子,仿佛一个正在通过显微镜观察事物的科学家。其他时间,A会慢慢审视她手指上的每条纹路,沿着其中一条观察,仿佛它是地图上的一条路……还有的时候,她会旋转自己或者旋转一枚硬币,全神贯注到周围的人仿佛都变成了透明的,即使是突然间的一声巨响,也不能将她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  不要以为孤独星人对人冷漠就没有情感的流露,他们会经常控制不了自己骤然间的冲动,尤其是当事情的发展不顺时,他们就会暴怒,并难以捉摸。比如小“孤独星人”B这样:  正常的地球孩子用泥巴捏各种东西,而B则用自己的粪便,并且还把“成果”扔得满屋都是。他把拼图放到嘴里嚼,还把纸浆吐到地板上。他脾气暴躁,感到挫败时会摔打手边的任何东西,包括珍贵的花瓶和残余的粪便。他会不停地尖叫……  随着小孤独星人慢慢长大,成人后,他们“与世隔绝”的问题会更严重,周围人对他们来说常常“形同虚设”。来看下面这幅图:  这是一项比较孤独星人和地球人看待社会交往的区别的实验:  同时让他们观看一部电影。从图中你可以发现,地球人注意的是有社会意义的部分(用白线表示),视线停留在谈话人的眼睛之间,还有背景人物身上;而孤独星人关心的是电影场景中非社会性的方面(用红线表示),比如女演员的嘴和对面男子的夹克衫。  这说明孤独星人对社会场景不感兴趣,因此并不享受与他人的社交关系,也没有能力去发展这种关系。因此,孤独星人不能理解人类社会关系中正常的惯例和礼节――他们不懂得人情世故,不会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即便是一些简单的社交,比如买东西,对他们来说也是困难重重的。  有些孤独星人,不像其他普通的孤独星人那般躲避所有的社会接触,进入一种极度孤独的与世隔绝的状态,而是会多多少少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我们称这样的孤独星人为“高功能孤独星人”。  但是,高功能孤独星人在社交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成熟的,对友谊的理解存在问题。  比如,小高功能孤独星人喜欢与比自己大很多的人一起玩儿,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交友形式。曾有个小高功能孤独星人告诉他的妈妈,他在学校午休时间都会与某位固定的朋友见面。他妈妈后来发现,他所谓的“朋友”其实是学校的勤杂工,每天中午孩子都要去帮助勤杂工做些事情。  还有一位高功能孤独星人说道:“我从童年、青少年一直到成人阶段,很少能和同龄孩子和睦相处,我喜欢和老年人待在一起,或许是因为他们通常比较温和安静,比较有耐心聆听小孩子讲的一些特殊话题,并且主动发起对话。”  社交有问题的高功能孤独星人分不清友谊的界限,所以回答不上来类似下面的问题:  谁是你的朋友?  为什么他是你的朋友?  平常你是怎样交朋友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朋友?  你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他人的好朋友?  ……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是对他们态度友好的人,哪怕是陌生人,都可以被当作朋友。而且他们认为朋友就应该像是一台永不发生故障的机器,所以如果你某一天有事没办法陪他们玩,你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朋友!  “不聪明那么多,只聪明一点点”――智力发育迟滞  小亚在3岁时被别人收养,他的亲生母亲在怀他的时候酗酒成性,在小亚出生后不久便死于酒精中毒。小亚早产了差不多7周,体重低于正常水平,在被收养前遭受过虐待,而且营养不良。3岁时他的身高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不会使用马桶,只会说约20个词。他被确诊为轻度的智力发育迟滞。他的养父希望小亚在积极的环境下能够康复。  然而4岁时,小亚依然需要使用尿布,体重只有24斤。他很难记住其他人的名字,而且过分活跃,一个人的时候会有节奏地将身体摇来晃去。这一年,他遭受了第一次严重的痉挛发作,昏迷了几天,而且看起来无药可救。  上学以后,小亚不会计算,不能识别颜色和系鞋带。他注意力不集中,连简单的指令也难以执行。尽管他的老师都非常尽力,但在完成小学学业后他仍然不会加减运算,不会辨别自己的家庭住址。他的智商只有65分左右。  小亚20岁时搬到了一个专门监护智障病人的疗养中心,他的全部精力都集中于自己收集的毛绒玩具、纸质娃娃、报纸上的卡通画、家族照片和以前的生日卡片。23岁时,小亚死于交通意外。  下面这个是测试智力的评分标准:  140分以上――天才  120~140分――最优秀  100~120分――优秀  90~100分――常才  80~90分――次正常  70~80分――临界正常  70分为智商及格线  60~70分――轻度智力迟滞  50~60分――中度智力迟滞  20~25分――重度智力迟滞  20分以下――极重度智力迟滞凡是智商  低于70分的,都是智力发育迟滞。  小亚的智商在65左右,所以他被诊断为轻度智力迟滞。而大约有75%~90%的孤独星人的智商都低于70。但同样是智力发育迟滞,孤独星人和地球人还是有区别的:智力测试通常包括测试空间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等,孤独星人在空间能力上的表现要比在语言能力上好得多,而地球人则在所有测试上都表现得差不多。  那么,为什么孤独星人在空间能力上的表现比在语言能力上要好得多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说的――  “说都不会话了”――语言缺陷  超过一半的孤独星人根本就不说话。  而说话的孤独星人则会发出类似咿呀学语的声音、嘀咕声、尖叫声……有时还会毫无目的地重复歌曲、电视剧的片段,以及看到或听到的对话片段。比如在电影《雨人》中,“雨人”总是重复说着小时候看到的一本书中的内容:“谁是第一棒……谁是第一棒,谁是第一垒上的谁便是第一棒……我问你谁在第一垒?那是那家伙的名字……谁?那个一垒手……谁在一垒上?谁在一垒上?”甚至有的孤独星人能仅凭记忆演出一整部电视剧,而且使尽浑身解数,用尽自己的声音、手势、掌声做全天候“循环播放”。  一些孤独星人在表述的时候使用的人称很奇怪,他们会用第二人称(你)或第三人称(他、她)来指代自己(我)。还有的说话方式会太过于“正式”。比如孩子想知道母亲是否在家,通常会这样问:“妈咪在家吗?”用这种非常口语化和随意的方式。而小孤独星人却说:“请问,X女士现在是否在家中?”  而且孤独星人说话没有语调,像是没有情感的机器人。我们都知道在一句话中加重不同字的语气时,表达出的意思会不一样。比如像下面这样:  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是别人说的)  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我的确没有说)  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不过我暗示了)  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其他人偷的)  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她肯定对我的钱做了什么)  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其他人的钱)  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的东西)  而对孤独星人而言,他们做不到“抑扬顿挫”的表达,也理解不了这样的表达。如果要他们来说这句话,则永远都是没有声调、没有感情的“我……没……有……说……她……偷……了……我……的……钱”。  从根本上说,孤独星人不会进行“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式的对话,而且他们也不会围绕着某个主题进行交流。  “规矩不能破”――刻板行为  “雨人”要求星期一早上必须吃比萨,在规定的时间观看《人民法庭》节目的录影带。有的小孤独星人的玩具必须被放在同一个架子中的同一个地方,早餐必须按一种不变的顺序进行,先吃鸡蛋,再喝果汁,接着吃烤面包。  这种在规定的时间,按规定的步骤做规定的事,就是孤独星人典型的“仪式性行为”!  孤独星人很难接受新的事物,如果事情没有按照顺序完成,或者遗漏了哪个步骤,他们就会感到惶恐,末日将至,从而大发雷霆。例如去学校的途中,母亲在银行门口停下来,小孤独星人也会为此勃然大怒,因为他的妈妈“不走寻常路”。  除此之外,孤独星人还有特别的“恋旧情结”,他们会重复不停地做同一个动作,比如旋转、踮脚、击掌、摇晃……在电影《雨人》中,111分钟的镜头让我印象深刻,“雨人”像木马一样迈开步子前后摇晃着自己的身体。有的孤独星人还会通过重复这些动作来“自残”,撞头和咬手是最常见的,他们不停拉扯头发和啃咬指尖,直至血流如注。  小孤独星人也有自己喜欢的活动,比如撕纸、玩玩具车和娃娃。但是他们跟小地球人玩游戏的方式不同,他们只关注玩具的一部分。比如他们对车的轮子感兴趣,而不是对车的整体感兴趣;他们不会用两个洋娃娃玩“过家家”的游戏,而是将洋娃娃的胳膊卸下来在手中抛来抛去……  同样一件事,对于地球人来说,是先整合信息,抓住要点,但通常会漏掉细节;而对孤独星人来说,他们更注重处理细节而忽略整体,比如像下面这样:  对大多数地球人来说,总是会先关注总体的形状。当看到上图中左侧由许多小“H”组成的“A”形状,大多数人不会立刻看到小“H”,而是会先看到整体组成的“A”。对于孤独星人来说就正好相反,他们要努力看才能看出总体的形状――“A”,因为他们大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分散的细节上――“H”。右图同样如此。  还有,大多数地球人是通过辨认熟悉的词组来阅读,因此许多人会漏掉细小的拼写错误或重复的字,例如下面这个句子: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此手。  快速地看,许多人都不会发现第二个句子多了个“此”字,但是这绝对逃不过孤独星人的眼睛。只看局部而不关注总体也有个好处,就是查看细节的能力很强,例如擅长校对。  孤独星人C和D的故事  以上说到的“社会隔绝”“智力发育迟滞”“语言缺陷”“刻板行为”的特点,全部出现在孤独星人C一个人身上:  C是一个不和他人交流也不应答他人的孩子,她几乎不会和任何人做目光接触。如果让她一个人待着,她就会把手放在喉咙上,伸出舌头,发出奇怪的声响。除非有事物转移了她的注意力,否则她就会站在或坐在椅子上,前前后后摇晃好几个小时。如果有人要接近她,她可能会一把薅下他们的首饰或眼镜,然后扔出去。C不喜欢有新的体验,有一次,一个新的实习医生走进房间想亲近她,结果被她给打了。  虽然C不说话,但要她吃饭或洗澡时,她也可以理解并照做这类简单的要求。她有一本图画书,其中都是她可能需要的物品的照片,如:餐盒、小甜点、一个喜欢的玩具,或者洗手间,当有需要的时候,她就用这本图画书来和别人交流。但是C似乎不会也不愿意区分颜色,不理解“对”“不对”这样的概念,不愿意做超过一个步骤的要求(比如:拍拍手然后把手放在鼻子上)。她以前的老师说,尽管她能在课堂上学会区别红色和蓝色,但是换一个环境后她就忘了。  C被发现“与众不同”的时候,还是个婴儿。那时她就抗拒别人抱她,接下来就是她到了3岁还不说话。一开始,他们还以为她是耳朵聋了,后来经过检查才发现,原来她是个孤独星人!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孤独星人D身上:  D是一个3岁的孤独星男孩,他远离他人,看起来自给自足。他早晨不和母亲打招呼,父亲下班回家时也同样没有任何反应。他对其他儿童毫无兴趣,对自己的弟弟也同样视而不见,只会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咿咿呀呀或者尖叫。如果他说话,说出来的词和句子也是以前从别人那里听来的,腔调也和别人一模一样。比如他说:“你想喝点儿什么?”其实是表示他自己渴了。他不会用表情、手势或者模仿动作来表达自己,如果他想要什么,就把别人的手拉到他想要的东西上。  对D来说,对他最大的挑衅就是试图改变或者扩展他的兴趣。比如拿走他的玩具汽车,打乱拼图或者物品摆放的位置,纠正他的一些做法,比如正确使用勺子,或者让他坐下来看图画书。如果你胆敢这样做,迎接你的将是长达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咆哮、尖叫、大发脾气、踢打、咬自己或者咬别人。除非恢复原样,否则他不会停止哭闹。  “你说我世上最孤独,我说我世上最神奇”  孤独星画家  上面提到孤独星人存在智力迟滞的情况,但奇特的是,某些有严重智力迟滞的孤独星人却能在某个单项技能上,比如数学、艺术和音乐,拥有超凡的表现,甚至达到惊人的高度!这何尝不是一种补偿呢,就像盲人可能会有特别敏锐的听力一样。  Y是一个严重智障、无法说话的孤独星人,他脸色苍白,弱不禁风,很多人认为他是个白痴,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会做。有一次,一位学者给了Y一块怀表,想让他画出来。身边立马有人阻止道:“他根本就不认识表,对时间也没有概念,你别在这儿浪费时间了。”  可是当Y看到怀表,并开始动笔作画的时候,第一次,在他脸上一改常态地浮现出了身心合一、无所畏惧、毫不迟疑、镇定自若的神情。他对周围的一切概不理会,完全专注于绘画之中。他画得很快,但是非常仔细,线条清楚,没有涂抹。  下面右侧就是Y画的小怀表。  Y画的怀表相当传神,除了一些“防震”和“××制造”的字样外,每个关键的细节都没有漏掉。他不只标上了时间(准确地标在11点31分上面),还标出秒针的位置,以及嵌入的秒盘;不仅如此,他还画出了凸出在外的发条转轮和系表链的把手。  除了把手画得有点儿夸张以外,其他部分的比例都正常。表上面的数字的大小、形状和风格都各不相同:有些胖,有些瘦;有的很整齐,有的陷进去;有些很简单,有的精描细写,带点儿哥特式的风格。原本嵌在上面的、毫不起眼的秒针却被画得非常突出,就好像星盘上的小转盘。Y对这个怀表的整体把握和感觉完全画出来了,让人怀疑他是否真的对时间毫无概念,要不然他怎么会画得那么逼真、那么精准,还融合了些奇怪的“抽象”艺术?  但是身边又有人说了:“这只不过是在照猫画虎,他仅仅是复印了一遍。”于是这个学者又给Y看了一张照片(两个人傍着大山和夕阳,在湖上划着独木舟),然后把照片拿走,让他画下来。  左侧是原图,右侧是Y的画。  这次Y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他的绘画速度和逼真程度都让人惊叹。他仅仅是看了照片一眼就开始了自己的绘画,这意味着他能够理解当中的景象,不是简单的临摹,而是有所领悟。而且他画出的图像,还有一种原画没有的强烈质感。舟上的小人经过放大,变得更强烈,更有生命力,有一种原画没有的投入和意境。所以他的能力能凌驾于简单的复制之上,他有完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图上画的不是一艘普通的独木舟,而是承载着他自己的独木舟。  同样的,他还画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鱼”。  左侧是原图,右侧是Y的画。这不是一条简单的鱼,而是一条独特的、顽皮的鱼。原来的那条鱼没有个性,看起来死气沉沉,也没有立体感,有点儿像标本。相反,Y画的鱼,鱼体倾斜,姿态平衡,很有质感,与原来的鱼相比更像活的。  Y的画不仅逼真有活力,其中还添加了一些不全像鱼但非常具有表现力的东西:一个深邃巨大如鲸鱼般的嘴巴,有点儿像鳄鱼般的短尾,一对非常机灵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加起来组成了一副相当淘气的表情。这是一条非常有趣的鱼,应该叫半人半鱼才对,它简直像《爱丽丝漫游仙境》里面的青蛙侍者,是个童话角色。  完全不懂计算的数学奇才  E和F是两个看上去不怎么讨人喜欢的孤独星人,是双胞胎。他们的长相怪异,个头比正常人矮,头和手的比例严重失衡,上颚和足部严重弯曲,说话吱吱响,没有高低起伏的音调,总是作出许多奇怪的抽搐动作,还有高度近视,佩戴的眼镜片太重,以至于看起来眼睛似乎歪了。他俩还总是带着一种失常的、不安的而又诡异的注意力,盯着某个地方不放。  然而,在E和F所表现出的数学才能面前,你可以完全忽略这一切不足!他们对周围人说:“给我们一个日期,往前数或者往后数4000年的任何一天都可以!”然后你给了他们一个日子,他们就几乎同时告诉你那天是星期几!他们还能告诉你8万年内的复活节都是哪一天!除此之外,他们还能说出一生中(大概从4岁开始),任何一天发生的事情。他们会用一种平板单调的声音告诉你当天的天气,听到的政治事件,以及自己那天都做了什么。令人心酸的是,这些内容还包括了他们童年的痛苦和强烈的自卑,以及遭受的鄙夷、嘲弄和羞辱。但是他们说这些的时候,音调没有任何起伏,不带任何个人感情,不夹杂个人意见,也找不到重点,就像在表述一份文件或者资料。  但是,如果测试他俩的计算能力,得到的结果却出奇糟糕,差不多就是智商测试60分的水平。他们连简单的加减法都算不出来,而且根本不懂乘法和除法!  曾经有人写过一本书,叫《孤独的质数》,不知是不是巧合,孤独星人与质数有着不解之缘。  那么什么是质数?质数是指在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自身,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在100以内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共25个质数。  有一次E和F坐在一个角落里,脸上挂着神秘莫测的微笑,好像正在享受着某种奇怪的安宁和乐趣。他们在对话,用“数字”对话:E说出了一个6位数字,F听到后会意地点头微笑,看上去像是在品味那个数字;轮到F的时候,他也说出一个6位数字,这次换作E在品味。他俩看上去就像是两个品酒师在分享人间的极品佳酿,很有意思的场景。后来人们发现,他俩对话中提到的数字都是质数!  一次,有一个人好奇地加入了他们的对话,试探性地说出了一个8位的质数。E和F顿时静下来,转向这个人,停了大概有半分钟,突然发现这个人说的8位数是质数,他们因此变得非常开心,好像终于有人看懂了他们的游戏。接着E说出了一个9位的质数。这位参与者赶紧翻书,在书里查出一个10位的质数来做应答。大概五分钟后,F突然说出一个12位的质数。此时,参与者傻眼了,因为他的书里最多只有10位的质数。  不仅是E和F,很多孤独星人对质数都情有独钟,质数仿佛是有语言障碍的他们向外界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比如孤独星人G,他也几乎不懂数学,却花了12年的时间做了质数表,其中所载数字的数量将近800万。按照一般人的寿命,在没有机器帮助的情况下,是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工作的!  ……
《重口味心理学2:怎样证明你不是变态?》精选试读
自闭症患者用“画面思维”代替了“文字思维”,就好比,同一件事,对自闭症患者来说只有“电影版”,没有“小说版”。所以无论他们的大脑做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和运算,用的都是“画面思维”。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情的心理学解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