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醉翁亭记翻译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中"酒"是何意

《醉翁亭记》&答案
&一、文章内容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二、文学常识
1、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三、语音
&& 环滁(ch&)
林壑(h&) 琅琊(l&ng y&)饮少辄醉(zh&)
&& 岩穴瞑(m&ng)
伛偻(yǚ lǚ) 酒洌(li&)山肴野蔌(s&)
&& 觥筹(gōng
ch&u)射者中(zh&ng)弈者胜(y&) 颓然(tu&) 阴翳(y&)
&& 四、通假字
&& 五、古今异义词
野芳发而幽香&
&今义:芳香,花草的香味也比喻美好的德行和名声&&&&
&& 六、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2.自号曰醉翁也      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3.山行六七里       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 七、一词多义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 八、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 11、醉翁之意
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 17、辄:就
&& 18、弈:下棋
&& 九、特殊句式
&  ①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②判断句 “……者……也”:古汉语的判断句式之一。“者”起舒缓语气作用,有复指作用,引出谓语,“者”也可省略不用;“也”用在谓语后面加强语气,帮助判断。
&& 十、朗读节奏
1、佳木/秀而繁阴,
&& 2、山行/六七里
&& 十一、理解性默写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5、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醉了能和他们一块快乐,醉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2、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淌下来,这就是酿泉。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间啊。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并寄托于酒。
6、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早上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9、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醉能同其乐”这句话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 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3、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5、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
*“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1、第③段写了哪些人?请用一个字概括他们共同的心情。
*写了滁人(游人)、太守、众宾。他们共同的心情是“乐”。
&& 十四、开放性试题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来,我们常常听到说某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处的“酒”是何意?
 1、指表面的事物
     2、《醉翁亭记》中对富有特征的景物进行描绘,在你的眼中,四季风景又是如何演绎的呢?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摹。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下面两篇课文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阐释,请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述出来。
  2、略。
  3、略。(只要答出与课文内容相关,且符合要求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前人说《醉翁亭记》“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纵观全文,请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
  ——这句话说得非常精当。先写山间优美的景色,引出醉翁亭、太守,表明自己纵情山水之乐,接着写太守与民同游、同宴、同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全文融写景、叙事和抒情为一体,情景交融。所以前人这样评价。
  6、《醉翁亭记》中写景的作用是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写景是为下文议论作铺垫。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来,我们常常听到说某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此处的“酒”是何意?
 2、《醉翁亭记》中对富有特征的景物进行描绘,在你的眼中,四季风景又是如何演绎的呢?请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摹。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下面两篇课文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作了阐释,请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述出来。
十五。比较阅读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下面一段文字,根据句意和语气,需要有五处停顿,请用“/”画出(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 从 口 入。
2、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中的“属”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属于作文以记之&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神情与苏黄不属& D、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3、与“属于作文以记之”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永之人争奔走焉
4、(甲)文中描写桃花源内优美宁静的生活环境的语句是:&&&
&&&&&&&&&&&&&&&&&&&&&&&&&&
(乙)文中作者为何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试用原文的话回答:&&&&&&&
&&&&&&&&&&&&&&&&&&&&&&&&&&&&&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翻译:&&&&&&&&&&&&&&&&&&&&&&&&&&&&&&&&&&&&&&&&&&
6、写出出自(甲)(乙)两段文字中的两个成语。
①&&&&&&&&&&&&&&&
&&&&&&&&&&&&&&&&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2、B& 3、C&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前人之述备矣&
5、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6、(1)豁然开朗(或:怡然自乐)(2)政通人和(或:浩浩荡荡 气象万千)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艺室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其,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吴广素爱人(平时)&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B、&&&&&&&&&&&&&
夺而杀尉(表承接)& 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
C、&&&&&&&&&&&&&
广故数言欲亡(死亡)&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跟从)
D、&&&&&&&&&&&&&
尉果笞广(用竹板打)&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两题任选项一题)
①&&&&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
3、甲、乙两段都有一个“醉”字,甲段中“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乙段中“醉能同其乐”这句把“醉”与“乐”联系起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
&&&&&&&&&&&&&&&&&&&&&&&&&&&&&&&&&&&&&&&&&&
&&&&&&&&&&&&&&
&&&&&&&&&&&&&&&&&&&&&&&&&&&&&&&&&&&&&
2、①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②醉了,能同大家共享欢乐;醒了,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趣的是太守。3、甲段的“醉”为该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乙段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点明了全文的主旨:与民同乐。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j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j掇:(duō)拾取,采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遂书以名其亭焉(&&&&&&&&&&&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四时之景&&&&&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四)1、(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命名(3)领会&
(4)一年四季& 2、既 得 斯 泉 / 于 山谷
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4、与民共乐&
(如答成“与民同乐”得一半分)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节选自《五柳先生传》)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1)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造:
(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
&&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1)因以为号焉。
(2)故自号曰醉翁也。
3、用文中的句子填空。
(1)《五柳先生传》中能概括介绍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话是:
(2)《醉翁亭记》中总领山水自然环境描写的一句是:。
4、五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
&& (1)五柳先生:
(2)醉翁:
〖参考答案〗
&& 1、(1)造:往,到。
(2)于:从。(3)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1)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
(2)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醉翁。
3、(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答“不慕荣利”就可得分)(2)环滁皆山也。
4、(1)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并忘却荣辱得失。(答“忘怀得失”也可得分)
(2)借饮酒助山水游乐之兴。(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或“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也可得分)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6.【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3.(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每小题1分)
4.(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5.(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
6.(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精品】《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下载积分:86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7:06:4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精品】《醉翁亭记》同步练习.DOC
官方公共微信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95070',
blogTitle:'85篇精典古文',
blogAbstract:'&\r\n1.陋室铭 刘禹锡(唐)字梦得 《刘梦得文集》\r\n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n2.马说 韩愈(唐) 字退之《昌黎先生集》\r\n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r\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3,
publishTime:9,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 ? ? ? ? ? ? ? ?醉翁亭记练习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6页免费23页免费19页免费22页免费3页免费5页免费4页免费8页免费5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4页1下载券6页1下载券2页免费11页免费19页1下载券
醉翁亭记练习题|醉​翁​亭​记​练​习​题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醉翁亭记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