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至韶关工业是否有像韶关转移的可能

     
您现在:&&&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来源: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日期: 16:51:00
韶关工业园鸟瞰图
  一、概况
  200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东莞、韶关两地政府联手,共建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首期开发面积9.37平方公里,中期规划面积增加到50平方公里。
  园区紧靠武广高铁韶关站,西倚京珠、广乐高速,北接韶赣高速和韶赣铁路,323国道贯穿园区。乘高铁38分钟可抵广州北站至白云机场,1个多小时直达深圳。高铁时代的到来,韶关便进入珠三角怀抱。以韶关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构建了北达湘南、东至赣州、南联珠三角的创新经济板块。“南下第一站、北上一小时”成为韶关的新坐标。
  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主要道路、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变电站、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创业服务中心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行政服务中心、产业研究院、投融资平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际通关物流中心等服务平台不断升级,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投资氛围日益浓厚。
  二、现状
  目前,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落户项目300多个,其中:投产企业205家,在建项目1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家,从业人员3.8万人。园区以装备制造为特色,形成了以比亚迪、宏大齿轮、东南轴承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力士通、韶瑞重工等企业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以韶液、伟光液压为龙头的液压缸产业;以中机重工为龙头的高端锻造产业等等。建立了粤北玩具科研检测中心,以旭日、康瑞、科艺等企业为龙头的先进玩具制造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以丹霞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以欧莱、西格玛、金亿合金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
  三、发展规划
  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认真落实产业转移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力推动新一轮的发展。一是发挥优势做强机械装备特色企业,打造装备制造业总部基地,争创国家级特色产业园。二是把握发展的良好势头,及时实施扩园工程,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载体。三是明确方向,推动韶关装备制造从一般制造向高端制造转变,从零部件制造为主向整机装备制造为重点转变,立足,面向世界。四是全面实施平台推动策略,不断完善提升政务、技术、融资、人力资源、品牌与市场五个公共服务平台的,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软件功能。
  园区地址:省韶关市沐溪大道168号
(编辑:鲁飞)
相关新闻:
[人民日报]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
[经济日报]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先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然后同时按下“CTRL”与“ENTER”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大力支持。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联系我们:020- Email:ppr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承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9718|回复: 19
“9+2”泛珠三角经济发展非常策划
建立 “9+2”经济特区岛链
大珠三角产业经济再整合、分工、升级
大珠三角的三次产业转移
毛主席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邓公直指深圳:“你们要杀出一条血路”。!
24年前,如果没有深圳一个点的全面、深入突破,就不可能让中国改革开放突出重围,不可能有今天的中国奇迹,不可能有改变中国也同时改变世界、石破天惊的中国经济改革奇迹24年!
在1982年批准成立的四个特区中,深圳因比邻国际大都市香港,自然而然的成为中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关注的焦点。深圳承接了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珠三角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同时,全面拉动中国所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争先恐后在深圳投资建立窗口,一幢又一幢的、上海、四川、湖北……大厦拔地而起,并进而成为中国范围内的一个明星城市和区域大都市。集中国之力将深圳一个盘子做大、做强,形成对中国强大的意识形态阻力、市场阻力……等全面突破。深圳就成为了撬动中国、撬动世界的支点,成为走向中国、走出世界的桥头堡、根据地!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十年,珠三角经济高歌猛进,不仅得益于广东特区政策,还因为深圳特区及承接香港加工业向珠三角大幅度转移而获得加速度。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二个十年,珠三角经济还可以继续高歌猛进,得益于深圳的电子工业及其它加工工业大面积向东莞转移——这是珠三角的第二次产业转移,得益于深圳产业升级,更得益于东莞承接深圳电子工业转移后世界IT浪潮带来的产业升级而成为“世界电脑之都”对大珠三角经济强大的拉动力。
中国改革开放第二个十年最后几年,长三角经济与珠三角经济持平。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三个十年,珠三角经济放缓了高歌猛进的步伐,事实上已经整体被长三角远远的抛离,甚至可能被环勃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赶上或超过的危险!
香港、深圳、广州珠三角整体陷入集体迷茫,同时也失去了珠三角经济引擎的强大拉动力。东莞也因为土地、劳动力、高端人才……整体缺失放慢了飞翔的速度。比较长三角高歌猛进的“大上海”模式,珠三角再度起飞放在了“9+2”的“泛珠三角”框架下——以“大珠三角”PK“大上海”。而香港和珠三角腹地整体产业升级,成为珠三角、泛珠三角——“9+2”区域经济最紧迫的课题!同时,配合整体产业升级的关键一步——为产业升级提供更大的空间,高起点、全方位打造升级产业群,从“中国制造”全面向“中国创造”转型,全面升级经济引擎,珠三角产业就是要完成整体向内陆第三次大转移。
向北——向北——再向北……,某种程度上,珠三角每一次向北大规模产业转移,都迎来珠三角新一轮的经济腾飞,为珠三角的产业升级、产业重整、产业再分工、产业配套、产业链向深度和广度延伸……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打造珠三角第三次产业转移岛链
在韶关市始兴县建立一个经济特区——产业转移落地目的地怎么样?
这将是珠三角腹地经济向“9+2”泛珠三角辐射的岛链。
这将是粘连、辐射湘、赣经济乃至“9+2”泛珠三角的桥头堡岛链。
深圳特区是政府有形之手整合经济的典范。
泛珠三角经济圈整合,同样需要再次借用政府有形之手完成一次兑变!
泛珠三角的再次高歌猛进、真正完成泛珠三角的产业整合,除了产业环境生态配套之外,产业自身层面的变化关键是两个方面: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这是互相影响、有机整合的两个方面。
随着上海国际大都市向长三角腹地经济辐射力不断提升,以“大上海”为理念的经济圈正在成为长三角自觉共识。产业升级、产业分工、产业重构、产业配套、产业链延伸与强化……整体性、前瞻性资源重整、再造,正日益成为“大上海”整体、全局共同课题。
珠三角要迅速追赶长三角,重新成为中国经济龙头引擎的关键是完成香港、珠三角腹地的整体产业升级。
“9+2”泛珠三角整合的是大珠三角——如同“大上海”概念。
然而,“9+2”泛珠三角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也有若干年,产业整合、产业分工、产业互动……进展缓慢,至今各行其是,捏不成一个拳头,更不能形成合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
从上可知,珠三角的前2次大规模产业转移,都是零距离无缝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从香港到深圳的产业转移只是地理概念的转移。缺乏技术含量、不需要工业基础和技术支撑、配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深圳开拓初期立即开花结果。集中中国业界精英的深圳在周边城市纷纷开出更优惠的招商引资条件,企业开始北移、内迁。因此,深圳开始考虑出台“压”劳动密集型产业、“抬”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一系列政策。东莞市(当时的东莞县)敏锐的意识并捕捉到重大的市场机会,纷纷出台极具吸引力的企业落地政策而在与周边同样零距离的珠海、中山、惠州等的比较中独占鳌头。
第二次产业转移——从深圳到东莞的产业转移,与第一次产业转移不同的是:不仅完成了地理概念的转移,还借世界IT浪潮完成了产业升级。
众所周知,大珠三角的整合关键就是香港及珠三角腹地的产业升级和产业再造。而产业升级和产业再造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瞄准高附加值的高新科技产业、高端产业等,并建立相关产业的研发中心。同时,将劳动密集性产业整体内迁转移。
为了配合这样的产业升级,另外一个关键是要完成珠三角的第三次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体大幅度内迁。同时,政府应该配合出台政策,加大政策力度,即“推”出去甚至“赶”出去的政策和转移产业落地引导、优惠产业政策。至关重要的是:借产业转移,将“9+2”真正的捏和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真正的大珠三角经济圈。
深圳特区是政府有形之手整合经济的典范。
泛珠三角经济圈整合,同样需要再次借用政府有形之手完成一次兑变!
如果说京广铁路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动脉、经济巨龙的话,在泛珠三角的范围内,围绕京广铁路,港、深、莞、穗无疑是泛珠三角经济的“龙头”,而非常活跃的长株潭经济圈就是泛珠经济圈的“龙尾”。而在“龙头”与“龙尾”之间的“龙身”、“脊梁”,却非常无力。也正因为“龙身”、“脊梁”乏力,而致“龙舞”乏力——泛珠三角难成整合之势。
让“龙身”迅速强大起来,是泛珠三角经济整合的关键。
珠三角腹地无疑是大珠三角的经济引擎,从宏观、战略的高度审视这样的一次战略性、全局性战略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往哪里转移最合适呢?
产业战略转移目的地选择哪里更合适呢?
辐射大珠三角的经济“岛链”在哪里呢?
显而易见,是沿中国经济大动脉——京广铁路向北,粤、湘、赣的交界处。
始兴县,珠三角腹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落地首选目的地,无疑也是不二选择的落地目的地。
为什么是始兴县?
始兴县经济特区之于“9+2”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全局性、重要性如同深圳特区之于中国经济改革全局性、重要性。
始兴县兴韶关兴广东兴泛珠三角兴!
中国改革开放当初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只有深圳市发展成为大都市。其中,深圳与国际大都市地理上的零距离得天独厚。而京——港铁路作为中国经济大动脉更是居功至伟。
经济相对落后的新疆、黑龙江边贸热火朝天,同样得益于地理上的得天独厚。
因此,泛珠三角整合的经济特区应该是与“9+2”各元素具备地理优势。
广东与闽、赣、湘、桂、海、港、澳交界。
港、深、莞、穗沿京广铁路大动脉成为泛珠三角的脊梁。
与湘、赣等距离的始兴县,无疑是具备上述条件的不二选择。
为什么是始兴县而不是清远市、惠州市、肇庆市?
处港、深、莞、穗沿京广铁路大动脉延伸线、管理十几个县的“清远市”,山清水秀。清新县的温泉、足球训练基地因为比邻广州而受到广州人的喜爱。比邻广州的清远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因为地缘关系,近几年迈上了经济发展高速轨道。一般而言,清远也是接受珠三角腹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最方便的落地目的地。而实际上,地域上的方便并没有让珠三角腹地劳动密集型等产业迅速转移到清远。同样也没有大规模向惠州、肇庆等迅速转移。其根本原因是:清远、惠州、肇庆等地区的工业基础、工业体系原来就非常的弱,无法从产业人才、产业生态、工业配套……方面为产业转移及其产业升级提供支持,也不具备产业升级的基础条件和能力。
从地理概念上看,清远市虽然与泛珠经济引擎之一广州最近,却显然缺乏与泛珠其他省分的地理亲近。因此,清远肯定也不是理想的产业转移特区。惠州市、肇庆市具备地理上的优势成为泛珠经济特区的落地目的条件。然而,远离中国经济大动脉、偏离周边省区中心区域,肯定不是理想区域。
香港——深圳——东莞的前两次产业转移,都是以地域的方便选择形成的。其中,第二次转移比第一次转移多了地方政策支持配套推力。加一些政策外力,上述地区也许可以人为的形成产业转移。如果这样的话,这样的转移除了对上述地区有短暂的利益外,对“9+2”并不会带来实质新的帮助,并可能还要做不必要的第四次产业转移,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可能让上述地区错失产业升级浪潮、产业分工、产业延伸等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
实际上,有意无意中,粤东、粤西、粤北都在零散的承接珠三角腹地的产业转移。珠三角腹地产业转移迟迟无法迅速落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发现转移后能够完成工业配套、产业转移、环境生态……理想目的地,更缺乏政府有形之手的规划、引导。散乱、盲目、无边际的产业转移无论是对企业还是落地区域都无益——因为不能形成产业规模优势,无法形成产业合力。如果当初深圳的电子工业不是大规模的整体向东莞转移,而是散乱的向佛山、惠州、中山等地转移,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东莞——世界电脑之都。
产业战略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腾飞重要的战略机遇,是扶弱助强、突破经济阻力的利器。有效、科学的规划引导,可以成为经济发展、产业重构及整合强大的助推器。
韶关是广东经济的一块心病。而从历史上看,韶关是50、60、70年代的“深圳”——全国移民城市,还是广东省工业基础最雄厚、工业体系最完善、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曾经有亚洲第一大稀土金属企业,中国三大钢铁企业,中国三大冶炼企业,是中国三大无线电基地之一,华南最大重型机械企业,还有纺织、化工……有着非常辉煌的过去。直到现在,稀土金属、冶炼、钢铁在中国都还有重要的地位。重型机械仍然是华南首选。
韶关错失了广东、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2个十年发展机遇,也无法准确判断第3个十年产业调整、重构、升级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韶关的定位、身份、入切点。
韶关实乃冲向泛珠经济之关、中国经济之关。冲破这一关,广东经济心病不再,并将迎接更广阔、充满活力的经济新境界。
从重构大珠三角经济的战略性、前瞻性角度来审视珠三角的第三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必须用政府的“有形之手”划定和推动产业整体转移。这个意义,如同邓小平当年圈定深圳特区——经济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个支点,并通过支点的爆发引爆全局经济生态。
众所周知,如同山东、辽宁等一样,从前雄厚的工业基础如同重型卡车一样,很难起动,但是,当重型卡车发动起来并跑起来了后,其后劲、加速度贯性相当强大。韶关是广东省内少数可以通过自身的工业基础完成产业升级的地区!而在韶关的腹地,始兴县的战略位置最为独特——是环绕4县一市的中心,也是除了韶关市区之外,曲江、仁化、南雄、翁源等5县中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新工业企业再造最多的县。
从港、深、莞、穗为主干引擎、大动脉中心,向周围省分辐射的扇形区域看,始兴县地处辐射中心主轴线上。
如果将“9+2”泛珠三角看作围棋棋盘的话,始兴县如棋盘中的“天元”位。投子“天元”如棋筋,四角、四边才有了联系、呼应、捏连,才能激活全局。
以下几个方面也显得非常的突出和独特:
始兴县是广东省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始兴是森林覆盖率70%的广东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
始兴县国家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区、客家围屋天下闻名。
始兴县还是世界级数学家朱熹平的故乡;
始兴县北山至今保留团以上的驻军规模,军用直升飞机、军事工程等,在化、数字化高科技武器、精确打击等国际军事形势下,和平时期完全可以开发成为独一无二的军事旅游项目。
始兴县离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山30管理。离华南第一寺——南华寺80公里。
已规划动工的高速公路08年开通始兴,09年新建铁路通过始兴县。这意味着从广州到始兴县,只需要2.5-3小时。正好在广州3小时生活圈内!
以始兴县为珠三角腹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落地目的地,不仅可以借韶关的工业基础完成产业整合和升级,拉动周边各县经济发展,同时,因为比邻湘、赣而成为“9+2”产业整合真正的“岛链”——不仅承接珠三角腹地产业转移,同步完成产业升级、产业分工、产业配套、产业辐射、产业延伸……(如同东莞承接深圳的电子产业转移,借世界IT产业发展浪潮完成产业升级、重整一样)。
笔者曾任东莞方达集团执行总裁。现任始兴县县长何正平同志曾经到方达总部洽谈方达集团生产PVC管材管件、玻璃钢管业等运输成本极高的企业转移到始兴县的事宜。笔者明确提出了迎接珠三角第三次产业转移的概念。
何正平县长极其敏锐的意识到这是始兴县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为此,已为迎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先行一步。去年12月,受到黄华华省长高度赞扬并亲自剪彩的始兴县与东莞某镇点对点“产业转移工业园”举行了奠基仪式——这是广东省的第一个产业转移工业园。
将始兴县圈定为珠三角腹地的产业转移落地目的地,实际上是在上述动作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放大。
南雄、乐昌更靠近湘、赣,却离次中心城市韶关更远,更因为缺乏对韶关可控周边地区等距离经济辐射战略纵深。因此,始兴县是产业转移经济特区首选县。
与其让珠三角腹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漫为目的的到处散降如撒胡椒粉,不如将所有的产业集中整降而形成规模效应。有韶关市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依靠,一定能落地开花结果,顺利完成产业对接整合、配套和升级——从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世界产业分工和整合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目的地,而同时中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战略转型。
从发展的角度看,因为韶关机场的存在和再次启航,韶关交通将再现“海陆空”齐全的交通新局面。经济的发展,韶关机场可能再次成为军民两用联航机场,还可能因为台海战事再次成为最重要的军事机场。(韶关机场曾经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机场,80年代曾经与佛山机场一起成为首批联航机场。却是最早废弃的机场。目前,韶关机场除了跑道仍然完好外,指挥导航大楼空空如也。设备早已被附近的农民卸了。多座大楼被附近农民用作鸡舍。)
靠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推动捏合,将不仅使泛珠三角产业再升级、整合、分工可以更快的速度步入正轨,而且将使始兴县各专业产业园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落地目的地。
始兴兴则韶关兴广东兴“9+2”兴泛珠三角兴一兴百兴!
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国际化
借政府有形之手,泛珠经济整合可再造、也必须再造“小型深圳”。
始兴县泛珠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必须走国际化道路。
保守估计,始兴县如果变成泛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经济特区,至少拉动千亿规模的资金砸进去。
由上可知,借政府有形之手,泛珠经济整合可再造、也必须再造“小型深圳”——始兴县就是突出重围的泛珠“小型深圳”。
借鉴深圳的发展经验教训,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必须高起点的策划、定位、规划、推广,并将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不仅变成广东的、泛珠三角的、中国的甚至世界的产业转移经济特区【注1】。
为实现上述战略设想,当务之急就是要完成一次观念上、理论上、手段上、机制上、政策上……一系列的整合创新,一次区域经济的战略发展策划,完成多元化资源整合和产业再造,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再造新世纪新型国际化产业转移特区,以超常规之路实现泛珠三角迅速、高效、有序整合。
那么,始兴县有何资源可以放在一个国际范围内作为突破口和入切点,借力整合,实现上述战略设想呢?
始兴县拥有广东省最大的温泉资源和森林覆盖最大的区域。更可贵的是,其核心温泉区与国家自然保护区、满堂客家围屋、原始森林成为个整体。这样的组合风景区,就是放到世界上也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吸引力——以核心温泉区建立一个多功能、高品位国际温泉城——“俪山温泉城”【注2】为龙头,以“9+2”泛珠经济论坛……系统工程(策划文案另附)【注3】为助推器,以高起点规划的产业转移园区为基地,以国际性研发中心为支撑,打造始兴县产业转移特区——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广阔的战略纵深将使中外金领逐渐融入特区并找到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合作机会,也为产业转移特区国际化创造了条件。(产业延伸及规划另案操作)
中国加入WTO及成为世界工厂,加速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中国产业转移的进程。因此,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的定位必须是高起点、国际化。
有了广东省最大、质量最好的温泉资源及与其相配套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满堂客家围屋,就可以建5星级、国际化的高品位“俪山温泉城”。
有了5星级、国际化的高品位“俪山温泉城”,就可以吸引中外金领及政要,就可以将展会经济发挥到极至。
有了中外金领及政要,就可以也必须考虑建立产业纵深——专业产业园。
有了中外金领及政要,纵深专业产业园就可以高效、安全的落地,也就有了高品质、国际性的产业转移经济特区。
随着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泛珠三角“龙身”、“脊梁”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形成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大品牌,并向周围南雄、仁化、翁源、曲江战略纵深及湘、赣纵深方向渗透,逐渐形成粤、湘、赣金三角经济区,并与港、深、莞、穗“龙头”,长株潭“龙尾”遥相呼应,巨龙腾飞。
从行政机制上,可以将始兴县升格为县级市——副地级市——地级市。
土地审批、交通道路国家发展资金投入、科技发展资金政策支持、人力资源政策、外资外企政策……系统“开心政策”配套、创新。
初步估计,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初具规模的建设时间3-5年。
保守估计,始兴县如果变成泛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经济特区,至少可以拉动千亿规模的中外资金“砸”进始兴经济特区,创造万亿经济效益。
深圳经济特区为中国改革开放突出重围、经济腾飞起到了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作用。
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将为泛珠经济整合突出重围、经济腾飞起到了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作用。大深圳、小“深圳”异曲同工。
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在区域经济发展徘徊不前关键时刻,设立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将为整合泛珠三角经济走出至关重要的一步,也将再次屹立改革潮头,再次为区域经济整合和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始兴县产业转移经济特区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华彩和样板永载史册。
始兴县土地将以20——60倍的幅度大面积整体升值。始兴县由此增加财政收入超过百亿至几百亿元。资金吸引以百亿计,产出千亿计。
始兴县周围市、县——韶关、仁化、南雄、翁源、曲江等大面积附加升值5——10倍。
中尉, 积分 4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7 积分
始兴离珠三角远了点
始兴离珠三角远了点,深湘开通后才有改观.
少尉, 积分 15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31 积分
可以理解作者的心情,但说到始兴作为广东的经济特区,而肇庆,清远不能不是很认同,从广东的近期交通规划,建设(南广,武广,贵广等铁路)可以看出广东正豁步向西北方向挺进,而肇庆,清远作为广东的西北大门,正是挺进的跳板所以我相信肇庆,清远有能力做好转移地这个角色,而从贵广铁路,江(门)肇(庆),南广高铁,广贺高速的陆续兴建可以看到,广东对肇庆是十分看重的
中尉, 积分 346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34 积分
屁话.还始兴呢,你那么钟情始兴也不用作无稽之谈啊,你怎么不说梅州啊,再说东莞也从来没有自封为&世界电脑之都。&惠州市、肇庆市也不是因经济基础太弱太差而没有大规模地接受产业转移,是不想为三高一低的产业而把城市搞得乌烟瘴气,被人啐骂.你还说&惠州市、肇庆市具备地理上的优势成为泛珠经济特区的落地目的条件,远离中国经济大动脉、偏离周边省区中心区域,肯定不是理想区域。 &好.始兴都具备了,就给你十年时间,看看湖南长沙四川成都湖北武汉都能把你始兴辐射成什么样,到时成败见分晓.
纯粹意淫,有毛病
上士, 积分 3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30 积分
我点都睇唔出清远市,惠州市、肇庆市经济基础比你韶关都太弱太差,老大哥的心态仍未放低!现实D吧!讲区位,全世界都往南靠,起码都目前为止!
上校, 积分 133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61 积分
交警一日不变好,经济永远落后
少尉, 积分 15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1 积分
说实话,我暂时也看不出始兴的工业基础是如何的雄厚,始兴的工业配套是如何的齐全,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前后很有矛盾,一方面说惠州,肇庆,清远的交通地域等优点都不是很好,而另一方面说始兴什么的都好,清远距离广州太近不好,始兴距离广州2.5--3小时才最好,真不知是何道理,一方面说始兴要做经济特区成为&深圳&,而另一方面又对始兴成为广东最大的森林覆盖县自豪,我想问:如果做了经济特区还能做森林覆盖最大县吗?那么,作者的观点究竟是什么呢?还有自称始兴温泉资源全省最大,质量最好,请问市场认同了吗?泛珠的人民来到广东想浸温泉有人会说始兴温泉最好最靓吗?说一句难听的话,这篇文章狗屁不通
少校, 积分 27899, 距离下一级还需 2102 积分
有此事,不是你说了算数
有此事,不是你想点就点
有此事,不是说好就很好
后发始兴,希望你努力赶上珠三角的发展步伐!!!
上校, 积分 133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261 积分
揭阳欺压普宁还不够吗?该收手了,否则必成世仇.......................深圳直辖市欢迎各地朋友光临指导
中尉, 积分 3715, 距离下一级还需 4286 积分
深湘高速还早着呢,先等已经开工的韶赣高速建好了再说。
同意始兴做珠三角产业转移目的地
始兴:双转移优选地
从韶关始兴的资源和交通方面考虑完全可以认定是双转移的优选地,企业现在转到清远、肇庆等地,过不了十年又的在次转移,这是事实,有远见的投资者都会算这比账,到韶关走一趟你会发现,韶关的所招的企业多数都是港资,台资及外国的外业,因为很大程度上香港投资人考虑的是最大效益问题,眼前来看是清远,肇庆近小楼台,最适合转入,但明白人都会看出来,不出几年清远等地的企业又的内迁,始兴不同,韶赣高速、韶赣失路及深湘高速十一五纵横地贯通始全境,这就是港企看重的商机,他们不为眼前利短暂利润所误,而看到的长远利益,事实也正是如此,一个企刚外迁到一个地方,刚开始发展空间是有限的,利润的一般是3~5后才会越做越大。
中尉, 积分 435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47 积分
没高速公路人家会转移吗?还是建好路先
“要致富,先修路”,路通才能财通!
中校, 积分 337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256 积分
楼主太抬高始兴了,路通财通,始兴?第一路不通,第二领导班子不怎么的;始兴要有大的发展,还得期待赣韶柳铁路、韶赣高速、韶贺高速、粤湘高速的建成通车。可惜,粤湘拐了个大弯……
少校, 积分 17157,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844 积分
以前我对始兴也不以为然,想不到如今始兴的后发优势开始体现出来了。
中尉, 积分 34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4574 积分
吹吧,一小县城
中尉, 积分 626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38 积分
  南方农村报    南方都市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莞至韶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