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母情结(伊谛家园守卫战普斯岛情结) 很不理解..本人男生19岁..因为...

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
中译名为“”、“爱烈屈拉情结”、“依莱特接情结”,指女孩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相传,爱烈屈拉公主因母亲与其情人谋杀了她的父亲,故决心替父报仇与其兄弟最后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弗洛伊德借此来说明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潜意识中有一种取代母亲位置的愿望。特别是到了性器期发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故埋怨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的爱。
1.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的含义
  恋父情结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孩子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要在亲近的异性家长那里得到满足:女儿会对父亲产生爱恋,爱父嫌母(还有的单亲家庭,父亲如果和哪个女人亲近一些或者再婚,女儿就以极端的手段反抗,甚至自杀),叫作“恋父情结”。弗洛伊德的这一学说后来受到了人们的批评,认为他的说法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现在,我们既不能把此类情结看作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理论,不能把它绝对化,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一般说,女孩在3—5岁时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恋父烦母,但这种现象大多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如果到了青春期前,女孩子还表现出对父亲的情爱独占欲,那就成问题了。
2.过度者的表现
  心理学研究发现,恋父情结的形成有两条轨迹:一是恋父情结多出现于父女相依为命,或父女过于亲近而母女亲近不足的家庭,这是客观的环境方面的原因。二是恋父情结者性格多为内向,且多有娇气、刁蛮、任性,这是主观的个性方面的原因。恋父情结的症结是女儿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甚至有的女儿已经成年还要求与父亲同床而眠,其结果往往很糟糕,不仅会妨碍女孩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甚至婚恋,即使结婚之后,夫妻感情也难深笃;而且还会影响父亲的婚姻,还可能为此而酿成家庭悲剧。
3.创伤体验
  过早失去父爱的女孩,常常会将对于父亲的感情到中某个人物的身上,这个人物便会成为父亲的替代品,但他又不同于父亲。在父亲的下,“他”的形象往往更加起来,成为无可替代的“情圣”,供奉在女孩记忆的深处。因为“他”与特定的时期联系紧密,而那个时期对来说,所以无形之中,后来者便始终会让女孩觉得缺少共鸣。
4.不安全感
  在童年时期失去双亲中的任意一方,都会严重儿童内心的安全感。不安全感导致的最直接反应,是加重,常常拒绝或者回避一切不确定的因素。  “情结”不等于“爱情”,但是懵懂的女孩分不清,所以,青春期里的特殊情感就变成了“沧海水”或者“巫山云”,令之后的感情黯然失色。正如桑妤所说,她并不是真的想固着在单身的状态里,但是爱情似乎打了结,总也理不顺,更不消说婚姻。要想“破茧而出”,只有先解开情结。
对恋父情结的几个建议
1.将父亲还给母亲
  首先要明白,“恋父”并非一
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它只是说明我们在上依恋父亲的时间比一般人更长一些、程度比一般人更深一些罢了。要让这种依恋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我们就必须让自己成长起来,明白家庭之间不同角色的分工和定位,然后,以一个成熟女儿的身份来看父母。实际上,家庭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婚姻、而不是父女,相对于父母而言,我们是、不是,所以我们必须“心理断乳”,不再像个小女孩那样将父亲当作神话来依附。
2.将老师还给历史
  青春期的女孩子“爱”上老师,是常有
的事,因为身心的发育需要一个寄托“异性崇拜”的对象,而年轻的男老师自然是“近水楼台”。青春期过去之后,大多数人会郝然一笑、然后释怀,继而开始真正的恋爱,但也有人会越来越将这段经历完美化、绝对化,以此来逃避真爱的繁琐。其实,我们始终看不到好风景的原因,正是因为我们不肯前行——放下孩子气的迷恋,我们才能得到爱情。
3.让爱做主
  挣脱了自己吐的“丝”,我们接着要学会的是如何面对生活。爱情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从来都不会是完美的,都可能是磕磕碰碰的。能够领略爱的美妙的人,首先一定是一个接受不完美、愿意冒险并且能够为爱负责的人,恋爱之前,他或者她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解开自己心中的“情结”,然后,让爱做主,引领自己的身心到达快乐和幸福的彼岸。彼岸有多远并不重要,因为风景其实早在旅途中。  “至于能不能找到像父亲或者老师的人,”结束咨询之前,我对桑妤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具备了真正去爱的能力……”
恋父情结分析测试
  与你相撞的人,正是你内心深处希望的恋爱对象,那么,他多大?是什么样子的人呢?这个测试可以帮你检查你有没有“情结”。
1.同年龄的人
  你所昐望的情人是跟你在思想或言语方面,没有、能平等相处的人。例如:同事、同学或者同一个俱乐部的成员,都是适合你的对象。
2.大哥哥型
  你是那种会被有信赖感的人所吸引的人。恋爱时,你希望对方疼爱,但还不至于到达恋父恋母的状态,所以,适合你的人选应该是家中的、长女,或者至少有点“老大”派头的。
  你有恋父情结的可能性比较大。仔细想想,你与长辈的相处有没有影响到你的恋爱与择偶呢?如果有,就要马上调整了;如果没有,那么就在合适的大龄人群中寻找能够给你安全感的恋人吧,只要处理得当,任何模式的爱情都可以快乐幸福。
4. 比自己小的人
  你属于那种想别人的人,容?#91;被别人的或所吸引,所以,排行老幺的人应该很适合你,让你的母性得到充分施展。换句话说,有点“”的人,也许正是你的合适人选呢!
“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
  这是一位近不惑之年的女士,一张清秀的长脸,布着过多的皱纹,忧郁的眼睛吐露着她内心的苦楚。咨询师给她沏了一杯茶。她出于,微微地呷了一口,便奏起她的心曲:“我的女儿今年12岁,小学就要毕业,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好,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说她很懂事,可是,她在家里却不时出现一些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就拿上星期她爸出门的事来说吧,她不让她爸离家,她爸刚一走,她就丧魂落魄,坐立不宁,茶饭不喝。我关心她,她冲我喊‘讨厌’。她爸一回来,她一切恢复正常。她爸给她买了东西,她高兴地跳了起来,搂着她爸亲个没完。当她发现她爸爸也给我买了东西,而且比给她的贵重时,她竟歇斯底里般地哭嚷,弄得我们夫妻俩目瞪口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精神上出问题了?我们想带她到精神病院去看一下,又怕影响不好,所以先来心理咨询。”
  在咨询师的启发与诱导下,这位女士又理出如下三条线索:  其一,亲父。对父亲言听计从,甚至违心地讨好父亲。“小时,她爸给她洗澡,她爸洗澡时也带她一道洗;后来,一年大一岁,仍坚持要她爸给她洗澡,她爸洗澡时她非进去不可。弄得现在她爸怎么也不敢在家洗澡,到她洗澡时她爸就得躲开。”
  其二,反母。对母亲不怀好意,甚至贬而后快。“一次,家里来了朋友,她对朋友的小孩不够礼貌。客人走后,我批评她几句,她竟冲口而出:‘你有什么了不起,除了眼睛比我大,还有哪儿比我强?’你说这是什么话!”
  其三,。“当我们夫妻争执,特别是她爸责斥我时,她就幸灾乐祸,扮鬼脸。”   问题至此,,咨询师指出:  第一,该女的行为是“恋父情结”,与精神病风马牛不相干。所谓“恋父情结”,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第二,“恋父情结”的机制,《心理学大词典》释义“恋父情结”时指出:“……在性器期,她逐渐认识到自己没有男性生殖器,因而埋怨母亲并妒忌母亲占有父亲。”
  认为,个体性心理的发展,经历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口腔期。从出生到l.5岁,动欲区是口,婴儿从吮吸吞咽中感到快感和满足。  第二阶段:肛门期。从1.5-3岁,动欲区是肛门,幼儿从排泄中得到快感和满足。  第三阶段:性器期。从3-6岁,动欲区是外生殖器,幼儿开始注意性别,出现好奇心。  第四阶段:潜伏期。从6-12岁,幼儿的潜伏下来,避开异性,以同性为伍。  第五阶段:成熟期。与青春发育同步,男女均从与异性接触中寻求乐趣。  个性发展到“性器期”,混沌初开,开始注意起两性的差异。女孩发现男孩有小雀雀,站着小便,像只骄傲的公鸡,说有多神气就有多神气,而自己小便必须蹲着,无比委屈,感到矮人一等。从而埋怨起生她的母亲来;而母亲又是父亲的疼爱对象,于是,在埋怨的基础上又添了一层妒忌。据研究,女孩这种对母亲的埋怨与妒忌的交织情绪,发展成为反母亲父的“恋父情结”,一般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家庭里阳盛阴衰;二是父女相依为命,或父女亲近超过母女的亲近;三是女孩个性内向,心理稚嫩,富含“嗲”气。  “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即生理上进入“潜伏期”或“成熟期”,而性心理却严重滞后,仍停留在“性器期”,犹若蝌蚪变青蛙,变成了青蛙却仍留下蝌蚪时代的尾巴,不成熟。  “恋父情结”的要害,是可能阻碍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困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婚姻生涯,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实现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
“恋父情结”的对策
  第一,性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性的补课教育,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性的社会角色教育,让孩子明白“”,教育孩子从依恋父亲中解脱出来;二是帮助孩子走向同龄同性伙伴,结交同性朋友,为将来青春期结交异性朋友做好垫铺。  第二,行为配合。孩子的“恋父情结”,既源于其婴幼儿期父爱的过溢与母爱的不足,因此,矫枉时必须过正:一方面,作为父亲,应坚定而巧妙地暂时疏远女儿;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则应急起直追,行为上亲近。再亲近女儿,满足女儿的爱欲依附。
从精神分析理论看如何应对恋父情结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恋父情结”是性心理障碍,亦称性心理倒错,一般源于3~6岁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恋父情结”的要害,是可能阻碍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基于某种原因,即使走进婚恋,亦“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婚姻生涯。因为她仍在深深地依恋着父亲,无法实现把感情从父亲身上转移到丈夫身上。所谓“恋父情结”,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这么释义:“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
  恋父情结的发生,只要留心,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发现端倪。比如有的孩子将父亲常用的东西(如雨伞、打火机)带到幼儿园,吃饭、睡觉、游戏都抱着他,老师一旦乘她午休时将其拿走,儿童就会大哭,有的甚至用头撞地,直到昏死过去。对于其他人的同类物品,她并不接受。这个时候,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了。如若不然,待年纪大了以后,那种情结有可能变得更强烈,难以控制。往往在她们长大后,会寻找比自己大的男孩子结婚,甚至会爱上已婚的年长男人。其实,许多女孩子都有这种恋父情结,导致许多女孩子成人后对于成熟稳重能关心自己的已婚男人特别钟爱,以至于发生爱情。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
防止孩子产生恋父情结
  如果我们问一个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你是谁?”他(她)都会告诉你,他(她)叫什么名字。如果我们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孩子一般都不会答错。  这说明,3岁以上的孩子都出现了两项看来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心理发育。首先,通过自己所独有的名字,孩子已经能够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他(她)已经具有初步独立的自我。也正是在3
岁以后,孩子能够初步地自己照顾自己,在生活需要方面开始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其次,通过大人的灌输,孩子已经能够分辨男女并能把自己划进男或女的范围。这就是最初步的性别角色的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地发育到这一步。  可惜,非常多的父母都不知道或忽视了这是第一步,而且是进入危机之门的一步。在3岁到6岁期间,孩子必然会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这时只能有四种可能:恋父、恋母、全恋或者都不恋。  人们习惯上把这看作亲情问题,如果孩子不依恋自己,许多人会以为是因为自己亲得还不够,于是加倍弥补。有些人觉得无所谓,尤其那些感情较好的夫妻,常常觉得孩子亲谁都一样。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也就是说,既然孩子知道自己是男是女,也知道父是男母是女,于是男孩子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把父亲当作本性(全体男子)的典型代表,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同样,女孩也需要亲近女性化的母亲,以便学会如何做女人。3岁到6岁的孩子不会去崇拜高仓健或,他们唯有学习父亲或母亲,将来才不会变成“娘娘腔”或“假小子”。  理想的状况应该是,男孩跟父亲认同,女孩跟母亲认同。如果颠倒过来,就容易形成孩子的“性身份障碍”,有可能发展为排斥甚至仇视异性,严重的可能形成同性恋的潜在内因。如果孩子“不偏不倚”地依恋父母双方,那么这并不是好事。它表明,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这实际上跟孩子对父母都不依恋是一样的,容易导致将来“性身份障碍”缺乏作为一个男人或女人应有的自信、自爱和自律。这同样可能造成“男不男,女不女”,带来“性身份障碍”那样的后果。  许多父母总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当然,真的发展为同性恋的孩子确实为数甚少,但是看看婚恋障碍严重的那些男女,不那么极端的情况都相当普遍。有些小伙子怯于接近女性,有的则有“女性崇拜”或“恐惧女性”情绪,甚至影响婚后性生活。有些姑娘内心企求“丈夫如父亲”式的对象,有的则痛恨自己身为女人甚至扩大为仇视所有男人。追根寻底,都与他们在成长中过分依恋异性父母或谁都不依恋有密切关系。  现在许多父母仍在不自觉地重蹈覆辙。人们总以为爸爸更亲女儿、妈妈更亲儿子是天经地义,却忘了自己格外亲子女的时候,还应该加倍地鼓励和引导男孩去崇敬父亲、女孩去理解母亲。有的夫妻展开“亲情争夺战”,都希望独生子女更亲自己,却忘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别。许多母亲自以为看透了男人(其实只是自己丈夫)的“弱点”,立志要亲手把儿子培养成。有时父亲处怕女儿沾上她妈妈的“毛病”。一些夫妻实行“二保一”,如果有个独生女,她与庸碌繁琐的母亲怎么能认同呢?反过来,精神上压倒对方的女强人,又让儿子向父亲学什么呢?最要命是一些自己性别身份就不甚合格的父母,再不注意性别教育,很可能代代沿袭心理上的中性人。
  许多父母都注意了,不要给男孩穿花衣服,不要让女孩爬墙上树。但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主动地多跟同性孩子一起玩,把交流和示范融汇在共同玩乐之中。这是孩子“游戏期”性别角色培养的根本“秘诀”。共同“骑马打仗”、捉蚂蚁;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跳房子”;这才是有益的天伦之乐。父母过于自我封闭,或者只会买好东西,开发智力,是无法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的。异性成员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无法较好地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中文翻译为“伊谛普斯情结”、“俄底浦斯情结”、“伊底庇斯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在心理上还没有断乳。所谓“情结“是指情感上的一种包袱(人称mama
来源  来源于古希腊与传说。传说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受到神谕警告:如果他让新生儿长大,他的王位与生命就会发生危险。于是他让猎人把儿子带走并杀死。但猎人动了恻隐之心,只将婴儿丢弃。丢弃的婴儿被一个农民发现并送给其主人养大。多年以后,拉伊俄斯去朝圣,路遇一个青年并发生争执,他被青年杀死。这位青年就是。俄底浦斯破解了之谜。被底比斯人民推举为王,并娶了王后伊俄。后来底比斯发生瘟疫和饥荒,人们请教了神谕,才知道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罪行。俄底浦斯挖了双眼,离开底比斯,四处漂流。
  弗洛伊德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发现,对父母一方的强烈妒忌反映能够产生足够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能产生,并因此对人格的形成和产生永久性的困扰和影响。由于时常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因此弗洛伊德假定这样的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弗洛伊德不仅假定是神经症的核心,而且试图在此基础上来解释其他文化中的复杂现象。
  弗洛伊德的《》一书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与自己的父亲争夺母亲的爱情。也就是恋母情结。弗洛伊德认为恋母情结是个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并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人类发展的早期,拥有对其和独占的性权利。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弗洛伊德的这一普遍性结论遭到多方怀疑,几乎所有的都不能认同,因为没有任何证据来支持它。也有个别的学者认为(盖扎·罗海姆),紧张心理产生于恋母情结家庭状况。在这种家庭中,儿子对其父亲反抗并不得不抑制对母亲的乱伦欲求,这种情况在所有社会都有发现,是乱伦禁忌和族外婚产生的文化根源。按照他的说法,任何否认此事的人类学家都是在抑制自己的恋母情结。但是有学者的研究认为,这种情况在母系社会是不会发生的。
  本来(Electra complex)是形容,不过后来大多引用俄狄浦斯情结描述恋母/父两种心理。
  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也译作“俄狄浦斯情结”或“伊底帕斯情结”),是指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它是主张的一种观点。这一名称来自王子(Oedipus)的故事。俄狄浦斯违反意愿,无意中杀父娶了。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相似和互补。以男孩为例,他与父亲同性,所以相似,而相似引起认同,使男孩以父亲为榜样,向父亲学习,模仿父亲,把父亲的心理特点和品质吸纳进来,成为自己的心理特征的一部分。男孩与母亲不同性,两性可以互补,取长补短,相依为命,这就是恋爱或对象爱。于是,男孩与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可以用“恋母仿父”来概括。恋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进。父亲爱母亲,而男孩模仿父亲,他就会越来越爱母亲;母亲爱父亲,男孩为了获得母亲的欢心,必须让自己越来越像父亲。
  恋母情结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最早发生的人际关系,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都不同程度地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各种人际关系都是恋母情结的变形。我们把恋母情结及其变化进行编码,3-6岁出现的恋母情结是第一恋母情结,进入青春期后出现了第二恋母情结第二恋母情结的对象不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父母的替代者,即家庭之外的两位长者,可以是父母的朋友,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历史上的名人或当红的明星。相似作用表现为与一位替代父母认同,模仿他,学习他,崇拜他;互补作用表现为爱上一位年纪比自己大许多的异性,这种现象叫做“牛犊之恋”。
  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编造“身世幻想”,其特点是想象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而是从小被领养的,“亲生”父母比现在的父母要高贵得多。身世幻想与英雄神话关系密切。于是告别养父母,踏上寻找亲生父母的征途,经过一番艰难险阻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不难看出,身世幻想和英雄神话实际上是第二恋母情结的反映,只是亲生父母被换成了养父母,而父母的替代者被换成了“亲生”父母。摆脱父母,为自己寻找父母的替代者是青春期的普遍心理。这种心理如果过分强烈,就会被导致“非血统妄想”,既毫无根据地认定自己不是现在的父母所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恋母情结的对象渐渐年轻化,终于被同龄人所取代。此时,相似作用表现为与同性的同龄人形成友谊,互补作用表现为与同龄异性相爱。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和爱情产生了。这就是第三恋母情结。为什么恋母情结的对象会越来越年轻呢?这是因为,恋母情结的对象虽然来源于父母,但又不是现实的父母,而是父母的意象。心中的意象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老,因此,个体在长大,而父母意象不长大。相对于个人的年龄,父母意象越来越年轻,恋母情结的对象也越来越年轻。
  第一恋母情结的相似作用表现为仿父和杀父两种相反的形式,第三恋母情结的相似作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作,一种是对抗。开始的时候,合作和对抗分别指向不同的人,即与某些人合作而与另一些人对抗,把他人分为朋友和敌人,爱憎分明,美其名曰“忠诚”。互补作用也是如此,分为精神恋爱和性两种形式。分别指向不同的异性,把女人分为女神和妓女,把男人分为君子和色狼。随着人格的不断成熟,许多人都能够把敌和友统一起来,人际关系中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和竞争,同时也能够把爱和性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一辈子也完成不了这种统一。
  第三恋母情结有两种特殊形式,分别称为“安提戈涅情结”和“该隐情结”。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她深爱自己的哥哥,哥哥死后,她不顾禁令埋葬了他的尸首,因此被活活地砌在陵墓中自杀而死。该隐是和的儿子,因为嫉妒而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兄妹乱伦的主题见于许多神话故事,如中国的和、埃及的和、希腊的和。据说,埃及和的王室为了维持血统的纯洁而实行兄弟姐妹通婚。这种血缘婚姻是王室的特权,在民间是被禁止的。同胞相残的主题也到处可见,除了希伯来的和亚伯,还有中国的象和、埃及的和奥西里斯。另外,也总是伴随着同胞相残。等待自己结了婚有了孩子,父母意象就被孩子取代了,恋母仿父变成了“恋女仿子”,这就是第四恋母情结。恋女情结也称“情结”。父亲偏爱女儿,母亲偏爱儿子,是普遍现象。“仿子”颠倒一下,变成了“子仿”,表现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以自己的标准教育子女,让子女成为自己这样的人或自己理想中的人。不难看出,第四恋母情结与第一恋母情结是相呼应的。儿子恋母仿父,而母亲恋子,父亲为儿子做示范,希望儿子模仿自己。
  跟第一恋母情结一样,第四恋母情结开始的时候,也是纯洁无瑕的,到了后期便掺杂进了性和暴力的成份。此时,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面对亭亭玉立的女儿,做父亲的将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而身强力壮的儿子不再对父亲唯唯诺诺,父子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对母亲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女儿成了对手,儿子则成了诱惑。于是,第四恋母情结受到压抑,进入第五恋母情结。
  随着第四恋母情结的退场,子女之外的年轻人取代了亲生儿女。子女之外的年轻人范围很广,除了亲生子女都行。有些老人钟爱学生,有些老人喜欢认干儿子,有些老人爱人家的孩子胜过自己的孩子。还有一些老人溺爱孙子,经常为了孙子而跟儿子闹矛盾,也是第五恋母情结的表现,因为孙子也是“子女之外的年轻人”。
  流传着一段传奇故事,叫做“”,说的是赵家被人所害,遭到灭门之灾,一对仆人为救赵家遗孤,把自己的儿子与赵家的孩子换了包。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救下了赵氏孤儿。这种“舍子救人”的行为其实就是第五恋母情结的表现。在“”的神话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杀了人,他的后妈王氏为了救他而让自己的儿子去抵命。
  许多人否认恋母情结的存在,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自己有恋母情结。按弗洛伊德的说法,这是压抑的结果,没有发现不能作为不存在的依据。人类学家虽然同意欧洲人有恋母情结,但不承认恋母情结的普遍性,原因是太平洋诸岛上的原始人没有恋母情结。这个结论是他在深入调查了原始人的生活以后得出的。他发现,在某些母系部落中,儿子从来不会与父亲发生矛盾,他们永远是好朋友,“杀父”的念头决不会发生。同时,他还发现,男孩对舅舅却是既敬又恨。显然,马林诺夫斯基误解了恋母情结。恋母情结中的父母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而是心理上的父母。如果一个小孩一出生就被人领养了,他的恋母情结不可能指向亲生父母,只能指向养父母。在母系社会里,父亲是族外人,在家里没有任何地位,倒是舅舅在母亲的家里行使男主人的权力。家中的男主人就是心理上的父亲。男孩恋母仿舅、亲母疏舅或杀舅娶母,正是母系社会的恋母情结的表现。中国作为,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一定是非常早的。但是,母系社会的残余影响迄今为止仍然存在。例如,虽然舅舅是外姓人,但舅甥关系一般都比较密切,兄弟分家都要请舅舅来主持公道。中国人的恋母情结完全有可能表现为“恋母仿舅”。在“沉香救母”的神话中,沉香“抗舅救母”其实就是“杀舅娶母”的一种变形。由此可见,恋母情结是一种普遍现象。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在和妻子的关系上往往不融洽,男性有恋母情结的,听到妻子说母亲的坏话,会达到无法忍受的程度,甚至自己也有种莫名其妙的罪恶感。为此,会常与妻子怄气,夫妻关系的裂痕会越来越大,最后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一半原因是男性本身不好,一半是男性的母亲不好,做母亲的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了儿子和妻子的关系。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很可能是一个没有主见,缺乏进取精神的男性,因为这种男人非常害怕失去母亲的爱,所以一直是窥测着母亲的脸色,抑制自己的主张,专门为了讨好母亲的满意而生活着的,由于过于依附母亲,其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都容易女性化。带着这种生活态度进入社会,也是一个懦弱的人,没有别人的指令,就不能行动,缺乏自主意识,精神容易慢性萎缩。
  有恋母情结的男性,习惯于单方面获得,不懂得自己应主动地去为他人服务。有一个小伙子,到医院探望母亲时不但没给母亲带一点东西,反而竟把别人给母亲带去的点心和水果给吃光了,然后就倒在母亲的病床上呼噜呼噜地睡起觉来。在他心里,接受母亲的爱就等于爱母亲了。
  男子成年之后,如果有上述情绪和行为,都属于恋母情结,在心理上应努力克服。
  要克服恋母情结,首先要改变对母亲的态度,即不把母亲作为依存和撒娇的对象,而是作为被照顾的对象,不是让母亲听自己诉苦,而是听母亲的诉苦;不是向母亲要零花钱,而是高兴地把自己的钱送给母亲花。总是被别人体贴、宽容,就永远长不大。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发生了就不要刻意地去改变什么,最好的方法,找到母亲告诉她“我爱你”,这样心理没有结了,不管怎样,等到自己长大了些就会遇到真正吸引你的,到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爱,爱母亲,和爱女友的感觉不一样的,这样恋母情结就解开了.
  另一种解释:恋母情结 ——
男性因从小母爱缺失(一般在童年或幼年)而形成的一种情结。有恋母情结的男子成年后,内心仍怀有对母性关爱的强烈需求和极度依恋。表现为疯狂的追求很多异性,但并非出于,而仅仅出于对母性的渴望,并在得到异性后很快对这个异性失去兴趣,随即抛弃。但对于异性的追求永远不会停止。而在他内心深处真正爱的人,却是自己的母亲或是记忆中一个与母亲最相似的人。
  恋母情结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严格意义上说,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一些。而本文所揭示的案例,则完整地反映了一个有着严重恋母情结的男人,如何在的帮助下摆脱情感困境的经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示。 是到我这里来学习心理咨询的,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伙子,又潇洒又有才华,可是他对自己的爱情似乎并不着急,公开追求他甚至表示和他试婚的人有不少,但都被邵华一一回绝了,理由都是说他还小。可是他已经24岁了。
  我不相信他的托词,在我的努力下,他终于对我说出了实情。
  在大学二年级的一次联欢会上,系里新来的女辅导员,主动找他跳了一支华尔兹舞,又一道唱了一支歌。那辅导员比他大6岁,已经是很成熟的女人,丈夫出国,有个女儿在身边,据说她也是这所大学的毕业生。自从俩人认识后,他们便开始频繁地接触。不久他们便成了学校里师生议论的焦点。议论归议论,可没有人会干涉这种事,他们也就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同居,直到有一天那女人不辞而别。
  邵华在叙述这段经历时,不止一次落泪,看得出,他仍深深地恋着她。他说,她有一颗母亲般的心,对他的照顾和体贴使他觉得自己不枉来世上一回,更不枉做一个男人。她的消失在他心里会形成永远的遗憾,但他丝毫也不恨她怨她。
  从那以后,他心里只有一个期盼:有一天她又再来到我身边。可是她一直,杳无音信,于是他下定决心,为她守节。在描述他的决心时,邵华说一个追求他的女孩,偷偷藏进他的屋里,夜里一丝不挂地钻进他的被窝,他也不为所动,硬是逼着女孩穿好衣服,用自行车把她送回家去。
  他还常对我提起他妈妈,他妈妈年轻漂亮,他为自己的妈妈自豪,而他妈妈也以他为傲,他们的关系也非常亲密。
  看来邵华的恋母情结是显而易见的。邵华不反对我的分析,但他十分认真地说,他和母亲是绝对的亲情加友情,不可能出现所谓乱伦的感情。他问我为什么有的恋母的人会发生乱伦的事,而有的却能够遵守伦理,永不犯界?我认为可能是在成长中受社会意识影响,及时地完成了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必有的乱伦栅栏,这样,恋母情结受到了强烈的压抑,最终只好退归到潜意识中去。虽然他不会对母亲产生性爱意识,但他在所有涉及两性交往,特别是对爱情的选择时,总不免受恋母情结的影响和指挥,去寻找近似母亲的恋人。
又一个母亲般的恋人
  今年初他来诊所的第一条消息就是他恋爱了。邵华在谈到这次奇遇时,心情十分激动,连眉梢都在颤抖。
  他说:五天前他在同学的认识了甄红,现年30岁,大学毕业,外企经理助理,有个儿子已3岁。
  她是个眉清目秀的女人,修长的身段,一件锦缎旗袍,显露出少妇特有的和性感,她一笑一个酒窝,很懂礼仪又很健谈。邵华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只顾找话题与甄红说话。到婚礼结束时,他对甄红说:走吧,我送你回家。
  甄红心里也觉得这男子很有意思,便说:咱们走着回去吧,我家离这不远。
  他俩信步走着,从四公里长的这头走到那头,邵华不知道她家在哪里,甄红好像也忘掉了家门
  夜,静悄悄地,只有劝业场的几盏霓虹灯闪烁着。她俩携手走进夜总会,占了一间OK间,要了两杯咖啡,继续聊下去,直到天明。
  邵华讲了自己过去那段感情经历,并且着重谈了对甄红一见钟情的欢快心情,她正是他所要寻找的理想中的女人,不管她的现状如何,他都对她倾心。
  甄红被邵华突如其来的激情弄得不知所措,但她明白这男孩子不是一时冲动,她能理解由于他那段感情经历所造成的印痕,甄红也毫无保留地对邵华讲了个人的生活遭遇。
  原来甄红大学毕业后,很快就和自己的同班同学结了婚,刚开始过得还算美满。但自从先生下海经商后,他就有了,甄红无可奈何,只好待孩子生下后,提出了离婚,孩子也归了男方,但她保留了探视儿子的权利,每月可以领儿子生活两天,以维持母子感情。
  由于对婚姻伤透了心,甄红决定出国发展,在巧遇邵华时,她正在等待去加拿大的移民签证。她对邵华不无遗憾地说:晚了,说是有缘实无缘。因为至多再有一个月,她就会离开中国。但对邵华的真情也不好谢绝,最后只答应他做个朋友,如果真是有缘,就会拿不到签证。
  第三天他们再次见面时,已经没有一点生疏感。邵华经过一天的苦思,决定对甄红敞开心扉做一次彻底表白,他说他不能失去一个再失去一个。他无法阻止她不出国,但他表示一定要等她回来,哪怕三年五载。在这期间他放弃工作去读研,以备她不归时他好去国外找她。邵华反复强调,是甄红激起了他的爱,她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女人。他恳求甄红答应他的爱,不管她的年龄和婚姻背景如何,他都要娶她为妻
  甄红对邵华的表态,虽十分感动,但仍持一种保留态度,因为再过十天半月签证就下来了,所以她只好说:你有决心就等我三年,待我拿到绿卡,就回来找你。我可以信守诺言,但不要求你的任何承诺。
他的热情受挫
  听完邵华的叙述后,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行。
  我的理由很普通:女人大男人6岁之多,再过十年,她已半老徐娘,而他风华正茂。何况她是已婚的,且有一个儿子。再则,她即将出国,一去三年,国外的社会环境不同于国内,一个女人为了生存,不可能仅靠自身一人,势必要依靠男人的帮助。因此,任何承诺都不堪现实一击。与其痛苦地等待,不如快速斩断尚未稳固的情缘!
  邵华冷不防被我一瓢凉水泼得半晌无言。随后嘟囔着:我还以为陈老师会对我这不寻常的爱支持呢,谁知也是个半封建的老头!
  我对非常规婚姻感兴趣,不等于我支持,我的兴趣在于当事者的心理状态和对他们的背景分析。比如我对你的恋母情结感兴趣,不等于同意你娶个母亲。
  那我该怎样摆脱恋母情结的束缚呢?邵华知道,情结是难以打开的,因此才故意为难我。
  这很容易,何必找个实际年龄大的女人,只要找个性格上颇具母性的同龄人,不就可以了吗?恋母不是年龄的问题,而是情爱的施舍方式问题。再说,你也保不准将来会变心,那样对人家也不公平,难道让她再遭受第二次抛弃?
  在当晚的电话联系中,邵华只好明确地向甄红表示,只做朋友吧,如果她能在3年后回来,大家都感到对方好,再考虑下一步的发展问题。甄红答应了。为了不去干扰她出国的准备,邵华决定不再约她见面。
  常言道:,这句话不折不扣地应在邵华身上。自从决定和甄红中断交往之后,邵华宛如,一种难以遏制的焦虑情绪,使他无法工作和学习。翌日,他对我说,又出现了以前情人不辞而别时的那种灰心沮丧的心情,感到前途渺茫,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像这种失恋焦虑是常见的,我建议他吃点少量的安定剂,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星期就可以渡过这危机。他无可奈何地走了。
对母亲恋人的考察
  邵华和甄红闪电般的爱恋,使我对甄红产生了兴趣,便约了她见面谈谈。
  其实甄红不像邵华说的那么漂亮动人,但不失为一个漂亮的女子,她很善谈,坦率大方,可以说是个通情达理的知识分子。
  在谈到她对邵华的态度时,她表示邵华比较单纯热情,和这种男孩交往自己不必担心吃亏上当。可随着感情的发展,她意识到邵华不是玩闹而是真情实意。难得的纯情不能不使她动心,因为即使她的前夫也不曾有过让她如此的感动和震撼肺腑。她为自己现在能遇到这样一个朋友而庆幸,不管她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会珍惜这份感情,为了邵华的真挚,她本可以放弃出国,但考虑再三还是出去为好,这样也可让邵华清醒地认识一下他们的关系,是否有必要从友谊走上婚姻,以免将来后悔,因为他实在太年轻了,所以她犹豫踌躇,一时难以答应他什么。
  我怎么可能再去劝阻这档感情的发展呢?
  也许上天有意成人之美,甄红本已没问题的签证,竟意想不到地遭到拒签。
  甄红把和邵华的相爱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父亲是开明的,从不干涉女儿的私事,并主动把单元房让出,自己到别处居住。邵华同样把甄红介绍给母亲,母亲的态度明朗,她对甄红说,只要你们相爱,年龄不是障碍,我把儿子交给你了,你就把他当儿子去爱吧!
  为了备考研究生,邵华就住在甄红家里,每日除自习功课外,什么都不伸手,甄红前前后后地侍候着,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日三餐,变着花样地给他营养。
  邵华在形容这段幸福生活时,讲了一段他做梦的故事:梦境里他好像回到了童年,他、父亲、母亲三个人睡一张床上,爸爸妈妈总是不背着他做那种事,他闭眼装睡,心里暗恨父亲不该独占他的母亲,梦里心想将来长大,一定把爸爸撵下床去,于是他就去搂妈妈,想法抚摸妈妈的乳房,忽然妈妈飞了这时他鼻子里闻到一股炖排骨香,这香味越来越浓,忽听妈妈在厨房喊道:华华起来撒尿,穿衣服吃饭喽!
  邵华在梦中猛地爬起,来到卫生间才清醒过来,这时他听甄红在厨房喊着:邵华,起来吃排骨喝肉汤了,已经是晚上七点钟,别再睡懒觉了! 
  说真的,甄红做的一手家常饭,可说是盖世无双。我妈妈比她差远了!邵华不止一次地称赞她。
  我为他们的幸福祝福,同时也为他们是否能天长地久而担心。
前夫家的小情敌
  邵华终日在安逸的窝内享受,有甄红关怀着、爱着,人明显地变懒了,一晃两个星期没到诊所来。可是,新的问题终于发生了,是甄红来找我的。
  她说:邵华知道我有个儿子,而且每月要接回来住两天。一开始他表示没什么。一个月前,当他首次见到儿子时,那种亲情的流露使我高兴得哭出来。儿子不停地拉着他的手,玩这玩那,而邵华对儿子更是爱不释手,左亲右亲,爷俩好像一下子就粘在一起了。
  可是当我前天又把孩子接回来时,邵华简直变了一个人。当儿子进屋伸着小手叫叔叔抱时,他一手把孩子推向一边,说有事出去一会,便气冲冲地走了。直到夜里10点没回来。孩子不见叔叔不睡觉,我又担心他在外面喝醉了酒,心里急得不行,便掀起窗帘往外看,却发现他在楼前来回地徘徊,不时抬头向上面。我跑下去拉他,但他拨开我的手,退后两步,和我一本正经地就儿子问题开始谈判。他说他受不了在两人之间插进个第三者来。第一次是装出的,现在他一分钟也不想见孩子。他让我立刻把孩子送走,今后不准再接,否则有孩子没他。我当时心乱如麻,想通过亲昵来缓和气氛,可他竟绝情地对我说,只要一想到孩子是别的男人和你生的,他从心里就作呕,一挨我,全身就起鸡皮疙瘩,性冲动也消失了。
  我哭了!我伤心,我痛恨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坚持不再爱的信条,轻易地把自己又送进漩涡。我错了,可我骑虎难下,眼前这两个亲人我谁也舍不得。 
  孩子是不能半夜送走的,我只好狠狠心,不看他一眼,转身跑回楼梯。陈老师,帮我劝劝邵华吧。儿子不过三岁,他什么也不懂,作为他的亲娘,难道没有保护和爱他的权利吗?
  这是人之常情,甄红为维护自身和儿子的血肉之亲,她没有什么错,只是邵华太自私了,既爱甄红就应接受她的全部,否则可以不爱。我对甄红说:如果邵华在这问题上坚持已见,我认为你完全可以放弃邵华,不要姑息。
  甄红没有接受我的意见。她说邵华是真爱,不能仅凭他自私这点就否定他,应该有个折衷的办法。那么什么是折衷的办法呢?我想了想,为缓和气氛,甄红可以暂时不接孩子,继续加强和邵华的关系,给他一个认识反省的时间。只要甄红对他无私的好,加上我的劝解说服,有可能促使他转变。当然,还是可以耍些小手段的,比如甄红由于见不到孩子而作出思念忧伤的情绪,看邵华有什么反应,他若无动于衷,我认为有必要以分手对他教训。对此,甄红仍然表示不能对邵华造成感情上的伤害,那样即使生活下去也不会舒畅。
  看来甄红的心思是有倾向的,她宁肯最终放弃儿子,也不想放弃邵华,只是她想做一次努力,最好是鱼与熊掌兼得的结果。
  有不少女性为了子女而放弃自己渴望的爱情。但像甄红这样的妇女,她有相反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实情,人们会说这位母亲狠心吗?
  我把甄红的难处,添枝加叶地对邵华说了出来,邵华并没因此而受到多大的震憾,他仍坚持有他没我的原则,不想为今后留下隐患。但当我说出:如果你不接受折衷方案,便有可能失去甄红时,邵华沉默了。良久他才无可奈何地表示也只好这样了,让我慢慢地适应吧!她暂时不要再接孩子,过些时候再说。
  我不想这么急着说服邵华去接受这个儿子,因为我明白,邵华他本身就是甄红的儿子。这种心理动力学的关系,不能以纯社会学、伦理学的观点去衡量,难道邵华真的不懂母子情的道理吗?他肯定懂,但在两个人(他和她的儿子)都在争夺母爱时,在心理上出现有你没我的思想是完全可能的。说不定当甄红完全趋向邵华时,邵华也许会主动提出去接孩子了。因为这是社会道德,不同于缺乏理性的恋母情结。
  还是甄红主动让步,亲自又找到邵华的家,表示暂时不再接孩子了,邵华高兴地跳起来,一边喊着我胜利了,一边抱起甄红,悬空地转了又转。这使甄红哭笑不得。真是对你没办法,正像陈老师分析的那样,谁叫你是我的大儿子呢?
  截至我发稿时,他们决定在今年阴历正式登记结婚。让我们在此预祝他们生活美满幸福。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普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