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浙江最好发展,最有发展前景的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经济是什么?

当前位置:&&>&&>&信息正文
省发改委 省经信委关于印发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
&&&&来源::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
& & &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日
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规划
信息经济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研发与生产知识密集型的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劳动就业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当前,信息经济快速崛起,以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扩大信息消费、深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经济,正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浙江省具有发展信息经济的较好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也正面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浙江省将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经济作为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塑造新优势、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新动力。为此,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年。
& & & &&一、面临形势和发展优势
& & & &信息化开辟了人类活动的网络空间,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在大调整大变革的新形势下,浙江省既要发挥优势又要突破自我,加快构造信息经济新优势。
& & & &&(一)面临形势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发展信息经济新机遇
& & & &&当前,新一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风起云涌,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和应用创新,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协同、智能、绿色、服务等新生产方式变革深刻影响制造业的核心价值体现;网络众包、生产消费者、协同设计、创客、个性化定制、透明供应链等新模式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社交网络等互联网经济体的形成加速产业价值链体系的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新机遇。
2.世界发达国家的战略部署为发展信息经济带来新启示
& & & &&发达国家积极应对新一轮经济变革带来的挑战,纷纷鼓励信息技术变革和应用模式创新,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英国《信息经济战略2013》、德国《数字议程()》、新加坡《智慧国家2025》、韩国《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规划的提出和实施,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强在新兴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以谋求抢占制高点、强化新优势。面临日益激励的地区竞争,浙江也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快推进以互联网、物联网为载体的信息经济大发展,打造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
3.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为信息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新东风
& & &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信息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向着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前进”,并要求建设网络强国。近年来,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年)》、《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支持发展壮大信息经济。浙江应加快落实国家政策,创新发展新模式,推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为重塑经济优势、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第一梯队前列赢得先机。
4.浙江经济加速转型升级为发展信息经济创造新需求
& & & &&浙江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匮乏、环境承载量受制,传统产业粗放型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后劲不足。在“互联网+”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各行各业渗透、融合、发展,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实现存量提升,并催生新兴产业实现增量发展。为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要求浙江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抓手,大力发展“互联网+业务内容”的新型服务业,加快建设设施农业、制造企业、环保等工程物联网,淘汰偏低端,主攻中高端,保持中高速,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的工业强省。
(二)发展优势
1.体制优势:政府简政放权,市场机制灵活
& & &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不断推进市场取向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在省、市、县三级政府全面推行了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形成了“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体系,政务环境日趋优化。浙江具有较活跃的市场主体和社会创造力,是民营经济的发展高地,而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有效促进信息经济发展。
2.经济优势:产业基础扎实,新兴产业崛起
& & & &&浙江工业经济基础良好,201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01亿元;块状经济特色鲜明,拥有7个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和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两化融合成效明显,作为全国第一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2013年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8.69。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221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5.9%,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五位;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活跃,涌现出一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领军企业和一批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制造等物联网企业。电子商务全球领先,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占全国的1/6;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引起全球轰动。A级以上物流企业400多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互联网金融产业快速兴起,全省互联网金融从业企业数量超过200家,获批筹建了全国首家网商银行。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为发展信息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3.人文优势:文化底蕴深厚,创业创新活跃
& & & &&浙江科技教育发达、文化灿烂,拥有一批以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人文荟萃、名胜众多,素享“文物之邦,旅游之地”美誉。浙江人普遍表现为求实、重商、通变、坚韧,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发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独特精神,走创业创新道路,催生了一批草根创业者,涌现出像马云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家,形成了富有激情的创业生态体系与浙商精神。浙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创新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浙江人的创业精神为发展信息经济植入了“互联网基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为信息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4.政策优势:国家强力支持,改革试点先行
& & &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浙江的发展,近年来陆续批复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鼓励浙江先行先试、为全国改革试点提供经验。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浙江作为“一带一路”的新源头和新起点应充分发挥现有良好的信息经济基础条件,利用国家允许探索创新的政策优势,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扶持壮大一批“小阿里巴巴”,培养更多的“小马云”,争当信息经济先行者。
& & & &&当前,浙江率先提出发展信息经济,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信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和关键器件上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部分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附加值较低;二是信息经济创新创业环境营造还不够,新形势下传统企业的互联网意识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依然突出;三是信息经济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深度广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 & &&未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影响将持续深入,跨界融合渗透成为常态,&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模式将层出不穷。消费互联网逐步走向产业互联网,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互联网潜力进一步释放,信息经济的发展空间不断拓宽。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的智能制造、能源共享正在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大规模协同、价值共享正在走向主流,驱动未来发展的要素资源从物质能源转向信息知识,众创、众包、众需等不断涌现,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力。面对迅速崛起的信息经济浪潮,浙江应充分发挥现有条件和先发优势,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加快发展以互联网、物联网为主要载体的信息经济,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
& & &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 & & &&总的思路是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会,以改革创新激发全社会发展新经济的积极性,使信息经济成为我省在新常态下再创竞争优势的主要经济形态。
& & & &(一)指导思想
& & &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认真落实“两富”、“两美”浙江建设的新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化深度融合与四化同步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致力融合应用,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服务、创造新业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力争信息经济发展“引领全省、领跑全国”。
& & & &&(二)基本原则
& & & &&――融合应用,创新驱动。充分发挥浙江的基础优势,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等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促进互联网跨界融合渗透。以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为切入点,以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创新为着力点,坚持“市场应用、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三位一体,优先开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通过自主创新引领信息经济发展。
& & &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和资源的直接干预,完善公共服务和监管方式,实现从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领、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全面整合各领域优势资源,加强开放合作,激发全社会创新动力、创造潜力、创业活力。
& & & &&――示范引领,协同推进。围绕信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找准突破口,通过区域、园区和企业的试点示范培育和项目带动,重点推进互联网服务业、生产与环境治理及民生服务物联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引领作用,调动各地市县的积极性,允许地方先行先试,发展有特色的新兴产业和特色应用,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我省信息经济发展水平。
& & & &&――安全为先,有序发展。突出安全优先理念,完善网络法治,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坚持技术创新和平台驱动,增强安全防护和自主可控能力。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完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信息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 & & &&(三)主要目标
& & & &&到2020年,信息经济在全省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初步确立,信息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云计算产业中心、大数据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和国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成为全国信息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 & & &&第一阶段:培育发展期(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85%,电子商务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全省实现网络销售额突破1.2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40%;全省商品交易市场网上网下融合示范市场100家;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500亿美元。物联网:形成集研发制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标准推广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全省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3000亿元。云计算:以公有云为核心带动私有云、行业云的建设与应用,培育云计算技术产业联盟和一批云工程云服务企业,初步形成完备的云计算产业支撑体系。大数据:建成2-3个国内领先的大数据营运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大数据应用企业,政府信息资源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基本建立。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和服务持续创新发展。智慧物流:初步建成重要智慧物流骨干网络,推进大型企业供应链信息系统融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明显下降。数字内容:产业形成较大规模,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数字阅读基地、动漫游戏基地,涌现一批全国知名的移动互联网小镇。两化融合: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86以上,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 & & &&第二阶段:创新突破期(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万亿元,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全国领先。电子商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90%以上;全省实现网络销售额突破2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50%;全省商品交易市场网上网下融合示范市场150家;电子商务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全省实现跨境电子商务年交易额1600亿美元。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服务提供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全省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云计算:产业发展和整体应用水平居国内前列,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云计算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云计算应用先行区和云计算技术创新区。大数据:形成一批大数据龙头骨干企业,大数据技术、产业和应用成效突出,在智能交通大数据、低空空域管理大数据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互联网金融:建成一批互联网金融平台,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互联网金融新中心。智慧物流:布局合理、便捷高效的智慧物流体系基本形成,物流业增加值达到5500亿元。数字内容: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基地、新媒体版权内容库和新媒体内容加工制作云平台,实现数字内容、技术、产品、服务和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成为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两化融合: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0以上,初步形成先进的智能工业体系。
& & & &三、主要任务
& & & &&积极布署实施信息经济战略任务,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新应用拓展、新技术突破、新服务创造和新资源开发,着力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推进浙江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万亿级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建设感知互联的智慧城市,全面提升信息经济基础设施水平,为浙江建设信息经济大省赢得先机。
& & & &&(一)探索新模式,发展“互联网+”新业态
1.提升发展电子商务
& & & &&深入实施“电商换市”。围绕农村消费、农产品销售、农村青年创业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生产企业电子商务应用,进一步扩大浙货销售,逐步构建通畅高效的网络营销体系。引导商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商品交易市场信息化改造,有序建设电商平台,推动市场商户开设网店,推动网上网下市场融合互动发展。培育发展第三方电商平台、电商交易企业、电商服务商和电商产业基地等各类市场主体,推动电子商务向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和大宗商品网上交易拓展。加快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小网商企业化转型,做强做大浙江电子商务产业规模。探索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发展基于个性需求导向的C2B电子商务,推动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创新。
& & &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构建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农业农村网店集聚的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大力推广“遂昌模式”,鼓励发展电商直供、私人订制;,社区支持农业(CSA)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以县(市)为单位,构建覆盖村镇的电商服务站,加强人才培训、物流服务和代购代销服务,打造网络型农村供销服务体系,解决农村买难卖难问题。探索生鲜农产品的电商O2O模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解决农产品销售和城市“菜篮子”问题。继续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拓展“村邮站”覆盖范围,完善农村配送服务网络,优化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基础环境。
& & & &&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培育跨境电商经营主体,建立多语种支付体系,开发为多语种同台交易的电商产品,建设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完善跨境电商报关、结汇、退税、统计等管理机制和信用体系;鼓励商贸服务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进出口代理业务,在境外设立电子商务配送和服务机构,拓展外贸市场。推进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
& & & &&努力开拓电商新领域。鼓励发展生活消费类电子商务,壮大发展居民生活消费品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的社区零售、半成品生鲜、车辆交易、餐饮、娱乐、家政、婚嫁等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供应类电子商务,围绕钢材、建材、布料、化工品、农资等供应材料,开展网上生产资料电子商务。积极发展要素配置类电子商务,推动建设一批生产要素网上交易平台,围绕土地使用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和专利、产权、文化版权等生产要素,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要素网上交易市场。推进发展装备租赁类电子商务,鼓励开展大型工程机械、大型农业机械、检验测试设备、科研仪器等网上租赁,建设租赁业务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装备租赁电子商务。
2.稳健发展互联网新金融
& & & &&加快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支持互联网企业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鼓励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产品、技术、平台和服务创新,积极发展互联网新金融。探索建立网络银行,促进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金融产品网络销售等新兴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探索构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社会信用体系,为互联网金融发展营造良好信用环境。支持各类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鼓励传统金融机构设立互联网金融研发中心。在国家统一框架下,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完善监管体系,推动建立信息披露、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服务,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3.完善智慧物流体系
& & & &&构建智慧物流体系。以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加强物流信息化顶层设计,推进港口、铁路、机场、货运站场等交通枢纽和仓储基础设施智能化,构建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公铁联运、陆空联运等多式联运体系。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以嘉兴港和温州港、台州港为两翼,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部署,加快完善海上公共基础配套体系,大力发展长江流域海进江、江进海智慧物流,推进宁波、舟山亚太地区大宗商品物流主要枢纽和全球集装箱物流重要枢纽建设。推进舟山国家江海联动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江海联运数据资源体系和应用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大宗商品储运、交易,搭建航运、船舶管理、物流贸易、金融保险等信息服务平台,为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供数据资源支撑。
& & & &&建设智慧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依托产业集群开展区域性物流信息服务,构建覆盖城乡、联通全球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城乡“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业的建设提升,打通“卡脖子”工程。加强物流运输新技术研发,支持无线射频识别、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和位置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推广高性能货物搬运设备和快速分拣技术。推动物流配送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物流快递企业通过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电商业、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等企业开展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物流配送服务水平。加快全省物流信息整合,完善以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为重点的物流支撑体系,完善城市快速配送网和农村网络代购网点网购商品投送公共设施。抓住“义新欧”班列开通契机,建设义乌国际邮件互换局。
4.大力发展智慧健康
& & & &&推动省级卫生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全省社会保障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深化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全员人口个案数据库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推进健康信息在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家庭医生和市民之间共享利用。建设覆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计划生育、综合管理领域的业务应用系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立开放、统一、优质、高效的浙江省“健康云”。引导卫生保健领域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探索建设网络医院、推进智慧医疗应用;发展智能健康医学装备、开展居家养老、疾病看护、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健康管理信息服务;加快健康信息安全产品研发,拓展健康信息服务新业态建设。建设群众体育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民健康和群众体育服务,探索市民健康服务新模式。
5.创新发展特色智慧旅游
& & & &&推进智慧旅游服务。普及使用电子门票、在线支付、电子消费卡。培育基于在线虚拟体验平台的3D旅游服务业,加强对旅游风景区、文化旅游区、乡村旅游景区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和信息服务,为客户提供集虚拟旅游体验、在线购物、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综合性配套服务。开展旅游产业大数据应用,加强对旅游客源地和游客消费偏好数据的收集、积累和分析,指导境内外旅游服务产品的创新优化。建设全省旅游基础数据库,推进“全省旅游企业上地图”工程,打造基于微信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体系。
& & & &&加强智慧旅游预测和监管。加快全省旅游产业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动态监测并向全社会发布景区实时游客流量、团队分布情况、旅游交通设施、游客安全等,提升旅游公共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快速响应和及时处理能力。建立旅游智能预测平台,构建以景区天气、PM2.5、人体舒适度、游客饱和度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公共信息发布体系。
& & & &&开展智慧旅游品牌推广。强化与阿里旅行的合作,精准营销浙江旅游产品,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诗画浙江”品牌大巡游宣传活动,建设浙江旅游多语种网站,开展境外网络营销。
6.深入推进智慧教育
& & & &&推动智慧教育试点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现代化支撑作用,建立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教育管理决策等支撑系统,改善提升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和应用水平,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开发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设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打造城乡一体化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共享体系,为民居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等个性化学习服务。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挖掘需求,建设网络服务平台,面向不同人群提供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
& & & &&(二)拓展新应用,开辟产业升级新路径
1.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 & & &&开发智能网络化新产品。围绕传统产品智能化和新的智能产品形态这两条主线,通过在产品中嵌入传感器、数控装置及软件,丰富产品功能,升级产品性能,创造高价值工业产品。实施新产品开发计划,组织信息技术企业与产品、装备的制造商对接,开发网上使用的新产品。完善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机制,统筹布局智能汽车、服务机器人、消费电子、智慧家庭、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产品高端化发展。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依托创客、众筹、众包等平台,利用大众创新不断开发智能化新产品。
& & & &&加快发展智能网络化装备。落实国家实施智能制造发展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以及“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推动传感器和测量仪表、控制系统、单机智能设备及关键部件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加快研发虚拟仿真、增材制造(3D打印)、智能建模、工业数据采集与管理等共性关键技术和高端核心工业软件,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构建纺织、轻工、装备、医药、石化、汽车等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系统,实现机器之间、人机之间、机器与产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形成具有自组织、自适应、自维护等特征的智能生产系统。依托全省“机器换人”工程,做大做强智能机器人产业。
& & & &&推进制造企业物联网。跟踪德国工业4.0实施经验,引导企业建立信息物理系统(CPS),集成软件、感知和通信系统,实现资源、设备、产品、人的无缝连通、相互识别和高效交流。推动生产制造环节网络化,加大“机器换人”推进力度,实现特殊岗位机器替代;实施“机联网”示范工程,形成连续生产、联网协同、智能管控的制造模式;推动“厂联网”应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机、料等要素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与控制。支持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电子商务的集成应用,加快建立企业间透明供应链体系。
& & & &&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型。以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为重点,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围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和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从创意、设计、研发、制造、配送的全过程深度参与,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制造企业面向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发展备品备件管理、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远程诊断、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金融、再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专业化新业务。实施服务型制造企业试点示范,加快推广先进业态和商业模式。
& & & &&加快重点行业的绿色制造变革。在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皮革、蓄电池等容易产生污染的行业推广物联网技术,实现网络化环保控制。以龙头企业、绿色与安全制造企业为重点,推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低能耗优化作业调度系统、能源利用综合平衡和调度管理系统等,降低制造业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总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建设,加强节能技术开发应用,培育低碳产业,打造一批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具有先进低碳管理水平的低碳企业。
2.发展农业物联网,促进农业现代化
& & & &&积极推进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以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三网融合通道建设和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村务民生服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三大类专业信息服务系统。整合质量追溯、认证机构、质检机构等多方数据资源,通过多方协作建立透明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建设,通过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检测、配送、销售过程中使用追溯标签,录入生产记录和溯源信息,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开展设施农场种植、规模农场养殖、森林防火监测等农业物联网的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利用RFID标签、在线视频监控、温湿度传感等物联网技术,推进设施农业物联网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
3.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服务业现代化
& & & &&深化信息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向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渗透,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速服务业智能化和网络化升级,推进现代服务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以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运用,开拓发展科技咨询、数字出版、会展、连锁经营、文化服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鼓励发展高等级研发实验室、专业化工业设计公司和以院所为依托的工业设计室,搭建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工业设计基础数据库和专业信息资源库,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
(三)突破新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新能级
1.发展“有芯”的电子信息制造业
& & & &&围绕高端芯片、集成电路装备和工艺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关键应用系统等,整合设计、制造、封测业资源,推进集成电路行业实现“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推进重要信息系统芯片的自主可控发展,重点突破专用芯片设计,提升高端芯片以及面向物联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医疗电子、环境监测等领域专用集成电路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水平。大力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智能电视、智能终端等新型通信及网络设备,支持以新型终端为载体带动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一体化融合互动发展,形成规模超千亿级的现代通信与网络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3D打印设备及关键配套件,引领计算机产业微型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发展先进的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高性能磁性材料等新一代信息材料,扶持发展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形成超千亿级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加快发展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终端、网络设备等的研发制造和系统集成服务,大力推进汽车电子、工控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船舶电子等各类应用电子产业发展,提升工业控制、数控装备、仪器仪表、信息家电等领域嵌入式系统开发应用水平。
2.壮大“有魂”的软件业
& & & &&大力支持基础软件创新发展,实现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大数据处理、中间件等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形成核心知识产权。支持嵌入式软件快速发展,提高嵌入式软件在通信、工业控制、数控装备、仪器仪表、信息家电等重点领域的普及应用水平。发挥安防监控、纺织服装、工业控制、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的既有优势,推动行业应用软件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服务、设计开发服务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积极推进在岸和离岸信息服务外包,培育和拓展外包服务市场。
3.培育“有活力”的网络服务业
& & & &&推进传统电信服务业转型。培育发展新型通信服务产品和特色业务体系,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积极发展基于网络的即时通讯、视频娱乐、动漫游戏、视频监控、异地存储、搜索、支付、位置定位等网络增值服务。研发超高速宽带接入、核心路由交换、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5G移动通信、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力争实现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加速发展云计算产业。以云工程及云服务为重点,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向云服务企业转型,提供云计算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形成完善的云计算公共服务产业体系,推动建设一批政务云、工业云、农业云、电商云、健康云、旅游云等行业专有云,为行业提供专业云服务。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以大数据应用为中心,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商业智能、多媒体加工、可视化软件等自主技术创新,推动大数据产业链协同发展。在政府、工业、商贸、金融等领域,实施一批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以大数据模式构建面向个人、行业、政府的数据服务平台,大力开发数据资源,实现综合利用,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围绕软件、服务平台、应用服务等,引导培育移动互联网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发展,积极推广移动餐饮、移动购物、移动娱乐等应用服务,重点发展移动教育、移动阅读、移动游戏、移动位置服务、移动支付等,在时尚、健康、金融、信息、环保、旅游等“七大万亿级”产业中形成一批领先的应用服务产品。
4.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 & & &&加快发展数字阅读产业,加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数字阅读基地建设,推动内容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鼓励发展网络视听产业,推进传统广播影视行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云音乐、数字影视、互动新媒体、移动多媒体等新兴视听产业。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发展手机游戏、网络动漫、网络艺术品等产业,形成具有浙江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加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出版业向网络化升级,围绕出版业上下游环节,形成创意设计、出版、发行、运营、技术支持、衍生产品等融合发展的“大出版”格局。推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建设。建设浙江网络文化创新中心,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与合作平台,提升网络文化创新和制作能力。
5.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
& & & &&大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产品与服务产业。推进网络安全、入侵检测、身份验证、可信计算、数据安全等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重点突破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安全核心技术,提升信息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安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建设。发展数据加密、电子认证、网络监测和防御、应急响应、容灾备份、安全测试、风险评估等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建立网络安全产业基地,培育一批信息安全研究、咨询、服务的专业企业,建立完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测评评价体系、审计监督体系,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监测、发现、预警、研判和应急处置能力。
& & & &&(四)开拓新领域,构建城市智慧新形态
1.提升电子政务服务效能
& & & &&加快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应用。顺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要求,建立以管理社会和服务群众为中心的多层级电子政务体系。加快建设基于云平台的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统一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公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远程公共服务,实现全省政府行政审批等服务事项“一站式”网上办理与“全流程”效能监督。构建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的网络化协同工作平台。通过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公共行政管理从独立办事向协同模式转变,并加强政府与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
2.推进精准化城市管理
& &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现对城市全地域覆盖、全时空监控、全过程综合管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信息化,构建畅通高效的智慧交通体系。继续推进省级交通系统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完善浙江省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为全省路网保畅和安全应急提供支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推广,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方便公众出行、缓解城市拥堵。搭建部门协同、动态响应、一体化的公共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实现预警和应急响应。加强“五水共治”,推进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智能化,发展以水资源监测、污染源监测、能耗监测和环境监管等为重点的智慧生态管理模式,促进城市低碳化、绿色化发展。
3.构建智能化公共服务体系
& & & &&推进社保卡、市民卡、金融IC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和跨区域一卡通用,实现医保费用跨区域即时结算。完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就业信息联网,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建设智慧社区,搭建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和服务站,发展面向家政、养老、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的信息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综合信息服务。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需求,释放信息消费潜力。围绕家居安防、智能家电控制、室内环境智能监测等,开展智能家居、数字家庭示范应用,带动智能家居技术和产品突破,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探索发展远程办公、移动商务等在家办公新模式,满足多元化数字生活需求。
4.激发信息消费新需求
& & & &&积极推进杭州、嘉兴等地国家信息消费试点、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设,培育信息消费需求,以扩展信息产品和服务为抓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增强电子基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拓宽电子商务发展空间,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丰富信息消费内容,实现信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全面提升。以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为基础,以规范信息消费市场秩序为导向,大力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 & & &&(五)开发新资源,完善信息经济发展新设施
1.打造网络高速覆盖的“宽带浙江”
& & & &&着力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提升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统筹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提升网络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推进光纤入户,实现城市住宅光纤全覆盖,商务楼宇光纤通达率、行政村宽带通达率均达100%。优化网络覆盖,推进LTE-TDD和LTE-FDD的融合组网和5G技术研发商用。加快全省无线城市群的建设,推进中心城市、主要城镇及公共服务场所等为重点的无线局域网的广泛覆盖和便捷使用。争取设立互联网络区域交换中心和国际出口直连点,优化互联网网络架构和空间布局,提高互联互通质量,逐步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
2.部署全面感知的“泛在浙江”
& & & &&加大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力度,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过程中,将各类传感器植入大型公建、地下管网、城市照明、交通、电力、供水、供气、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中,对城市部件广泛部署自动感知终端,并接入互联网,形成遍布全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大幅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控性、安全性、可靠性。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视频监控等信息技术,对土地资源、海洋岛屿、河流湖泊、山林等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实时监测,及时准确掌握资源变化、森林防护、地质灾害等信息。以机器换人为抓手,积极有序推动设施农业物联网、制造企业物联网、各类工程(比如地铁)物联网的发展。普及布设融合型家庭网关、家庭智能终端和家庭多制式传感器,搭建以家庭为核心的社区物联网,配合智慧家庭云平台的建设,广泛部署“智能家居、家庭安防、家庭健康、家庭养老”等智能设施,实现家庭社区的智能化管理和便捷化服务。
3.构筑开放共享的“数据浙江”
& & & & &研究建立政府与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构建政府与公共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加强对政府与公共数据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反馈和利用过程管理。分领域建设好一批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制订数据中心能耗标准,推动传统数据中心优化升级成弹性可扩展、高效节能、分布式的云数据中心。在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领域,加强资源数据的采集、规范、整理、挖掘和运用,建立政府与公共资源大数据库建设,促进全省政府与公共资源的数据化。依托浙江发达的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着力推进商品交易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大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整合和深加工。
& & & &&四、重点工程
& & & &&围绕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信息化应用和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战略任务,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形成我省独具特色的信息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全省信息经济步入加速发展的轨道。
& & & &&(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工程
& & & &&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构建信息经济自主创新体系,完善创新链条,提升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方式,实现信息经济领域重大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激励科技创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平台支撑,支持企业自办或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办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等研究开发机构,培育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完善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和技术装备,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成立技术联盟,实现技术资源互补,减少单个企业的开发风险及投入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加大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重要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和产业化应用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机制中,引入知识产权评议和知识产权集群管理,实现对新技术、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 & & &&(二)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程
& & & &&促进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以安防、云计算、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大数据、动漫游戏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一批品牌影响力大、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尽快实现国际化。鼓励企业或行业协会牵头成立产业战略联盟,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交流协作,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加快信息经济企业“走出去”。引导和支持综合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等优势企业,加快实施跨国经营、兼并、联合与资产重组等全球化战略,鼓励企业海外投资建厂,开拓发展海外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 & & &&(三)创业创新支撑工程
& & & &&加快发展大数据服务、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优化网络主体创业创新环境。完善创业创新政策扶持体系,创新互联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建立省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的投入。打造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网络服务平台、互联网融资中介服务平台、工业设计供需对接服务平台等,为网上主体提供创新创业服务。鼓励发展创客平台,以众包众创等形式吸引大众参与创业创新。以“互联网创业小镇”、“移动互联网小镇”、“云计算产业小镇”、“天使投资小镇”、“基金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打造创业集聚地和孵化平台,营造更浓厚的创业氛围。建立创业创新合作平台,加强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技术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渗透。组织建立跨行业的技术联盟、产业联盟,引导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之间交流合作,共建创业创新生态圈。
& & & &&(四)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 & & &&围绕“七中心一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信息经济重要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各类互联网企业、机构和人才到浙江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互联网创业发展策源地、特色发展集聚区和创新应用示范区。做好与城乡规划的衔接,相关信息经济重点产业基地纳入各地城乡规划进行统筹安排。加快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区建设,强化高新区特别是装备高新区信息产业的集聚功能,以产业链为纽带,狠抓招大引强、招才引智,建成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的装备集成制造基地、关键零部件制造基地、核心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基地。
& & & &&(五)信息经济重点应用示范工程
& & & &&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积极实施一批农业物联网、制造企业物联网、民生服务物联网、环境治理(治水、治霾等)物联网、交通物联网、能源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地铁、地下管网等)等应用示范,通过应用示范带动产业发展。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以“三名”企业特别是协同制造的龙头企业、总部型企业为重点,开展贯彻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点,在广大中小企业推进企业物联网示范建设,在大型企业试点工业互联网试点建设,推进企业信息化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推进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加快现有智慧城管、智慧健康等20个智慧城市试点项目进程,在体制机制、资源共享、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标准建设、产业带动、政策研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对试点成功的项目,及时总结经验,并在全省推广。
& & & &&(六)服务外包与市场培育工程
& & & &&加快重点领域开放和市场培育。制定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信息化项目采购目录,引导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将信息系统建设、运维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外包给专业技术公司,提高效率、减少开支,培育和壮大云服务市场。积极营造购买云服务的发展生态。出台扶持政策,研究制定政府云服务采购计划,以政府带头购买云服务带动全社会形成购买云服务的共识与氛围,引导本地有条件的企业组建工业工程公司与工业云服务工程公司,培育安全可靠、服务高效、技术水平一流的云服务公司,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云服务公司。完善自主创新“首台套”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产品等目录和政策配套体系,加大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力度,设立政府牵头、业主与创新主体联合投保的政策性保险机制,以降低自主创新产品和服务的使用风险,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积极性,促进信息经济发展。
& & & &&(七)先进泛在安全网络建设工程
& & & &&建设先进泛在安全的信息网络,实施全省城域网络和有线宽带接入网络升级改造,使光纤网络全面覆盖商务楼宇、城市住宅和行政村。开展省内无线WIFI网络建设,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的全覆盖。实施宽带扶贫试点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和海岛地区宽带网络进村,增强宽带服务农业农村和海岛建设的能力。构建宽带卫星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对偏远海岛、老少边穷地区的覆盖。引导企业加快工业互联网络建设,通过出台一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加快工厂内部物联网络和外部互联网络建设,推动企业从传统的工业基础设施加快向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形成低成本、高效快捷和安全可靠的制造业网络设施。
& & & &&(八)数据与资源的开放共享工程
& & & &&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化和共享工程,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制定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依托现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搭建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形成物理分散、逻辑统一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体系,为全省各级部门提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撑。培育信息资源交易市场,建立信息资源资产登记制度和交易规则,建立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规范信息资源资产说明,推动形成信息资源资产交易市场,建立信息资源资产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资源资产的知识产权管理。积极推进大数据试点示范工程,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民生领域,广泛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培育扶持一批大数据商业运营公司,提升数据应用服务能力,发展壮大我省大数据产业。
& & & &&(九)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程
& & & &&抓好基础设施的网络保障,实行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保密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重点保障网络安全、畅通、可靠和应急保障。积极抓好信息化应用安全,建设电子政务安全云平台,加强党政机关重要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电子商务等经济领域的信息安全监管,强化信息化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定期检查。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地方立法,研究制定标准规范,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强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管控。
& & & & (十)人才引进与培育工程
& & & &&积极引进信息经济复合型紧缺人才。根据信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加大对信息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的引进,重点引进国际行业优秀领军人才,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为海外优秀创业创新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加快信息经济专业人才培养。鼓励院校、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化在职人员技能培训,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培养互联网、物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优化高等院校学科和专业设置,整合或设置一批符合信息经济发展需求的中高等学校,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 & & &&(十一)信息经济科普工程
& & & &&实施领导干部培训计划,组建信息经济宣讲团,定期对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开展信息经济相关培训,提高其对信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普及两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建立培训科普基地,争取国家网信办在我省建立国家级互联网干部培训基地,支持企业、园区等与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建立培训和示范基地,提供科普培训和实训观摩,重点加大对企业家、企业高管的科普力度。开展面向公众的全民信息经济知识讲座和科普活动,在社区等开展居民信息经济知识讲座,全面提高全省居民对信息经济的认识水平。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媒体应加强对信息经济的发展趋势、基本知识、成功案例、发展典型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 & & &&五、保障措施
& & & &&既要营造市场环境、用好市场机制,又要强化政策激励、释放改革红利,将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落到实处。
& & & &&(一)建立健全信息经济工作机制
& & & &&建立省级信息经济发展协调机制,决策全省信息经济重大事项,解决重大困难和问题。成立信息经济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建立目标责任及绩效考核机制,明确各地、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牵头部门抓总落实、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我省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作格局。推进发展信息经济的部省合作、区域合作和省市联动,加强企业、基地(园区)、协会、行业组织、重点企业等各方的协调配合。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统计、标准制订、人才培训、等级认证及行业自律中的积极作用。
& & & &&(二)创新信息经济培育引导模式
& & & &&研究制定信息经济发展优惠政策,向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产业倾斜。省工业和信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商务促进和重大科技专项等相关资金重点向支持信息经济倾斜。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国家和省级信息经济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组建混合所有制、多方融资的联合性产业基金,加强对创新应用和新型产业的投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上市、发行债券等融资举措。制定信息经济风险投资政策,吸引国内外风险资本进入浙江市场。创新省信息经济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加大对信息经济领域创新型中小企业资金支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 & & &&(三)开展项目试点示范和精准引进
& & & &&以高水平的试点和示范项目为抓手,建设一批信息经济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集聚资源和政策,加强对示范工作的支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广成功经验。积极组织国内外信息经济合作交流活动,着力开展以商招商、主题招商、展会招商、委托招商、网络招商以及产业链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充分利用宁波智慧城市博览会、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入驻浙江,重点引进信息经济世界500强、国内行业百强及央企等行业龙头企业到浙江落户。发挥浙江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借助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品牌效应,组织举办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专业展会、高端论坛、峰会,打响我省信息经济品牌。
& & & &&(四)建立标准规范和评价指标体系
& & & &&引导和组织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制定信息经济各领域标准规范,重点抓好物流信息系统标准规范、云服务企业准入规范、电子商务行业统计和标准体系、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等。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的研究与制(修)订工作。研究制定信息经济指数指标体系,开展信息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定期对全省和各市、县(市、区)信息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估。
& & & &&(五)建立健全法规规章体系
& & & &&加快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地方法规起草工作,制定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出台政府与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的管理办法。引导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探索建立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健全物流业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订物流业安全监管、交通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积极推进网络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交易监管等方面的地方立法,加强基础信息资源和个人信息保护,强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管控,规范网络市场秩序。
& & & &&(六)强化人才创新和服务支撑
& & & &&创新高等学校设立的体制和机制,依托社会力量,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互联网企业,积极创办互联网大学、信息经济大学等高等院校,推进现有高校专业设置优化,加强信息技术及互联网领域相关专业设置,加快信息经济培训机构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信息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信息经济发展提供多层次人才供给。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环境,以美好的事业和良好的服务留住人才,重点引进国际行业优秀领军人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设立信息经济研究机构。成立浙江省信息经济相关行业协会,加强政府、企业、高校、协会等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构筑服务全省信息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评价、标准等平台,全面加速信息经济发展进程。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版权所有&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环城北路296号&&邮编:3100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