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群众路小学招生早市会不会拆迁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福州的寿山石早市在哪里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福州的寿山石早市在哪里,福州寿山石,福州寿山石交易市场,福州动车站在哪里,福州在哪里,福州市中心在哪里,福州建材市场在哪里,福州动车在哪里坐,福州花海公园在哪里,福州南站在哪里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08:12: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福州的寿山石早市在哪里
官方公共微信&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台江将新增2便民市场7服务网点 试行24小时经营
21:00:02  作者:杨莹  来源:  【字号
  福州新闻网讯 记者19日从台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获悉,该区近期将新增2个便民市场、7个便民服务网点,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多生活便利。目前,新增便民市场和便民服务网点已上报市相关部门审批。
  据介绍,2个新增便民市场分别是义洲街道新村二里早市和上海街道凤凰新村早市,各有摊位50个。该区目前已有的11个便民早市和夜市也将进行严格管理,分别是上海街道凤凰新村夜市、红庆里早市、白马支路早市,义洲街道宁化支路保兴夜市,宁化街道宁化路夜市,新港街道五一新村早市、雁塔四弄早市,苍霞街道长寿支路早市、青年横路早市,洋中街道打铁垱巷早市,后洲街道和平市场安庆里全日市,共有摊位678个。
  7个新增便民服务网点分别位于:新港街道状元路国药大厦南侧、金屏巷口国货路旁,洋中街道嘉兴小区5号楼边,后洲街道金马大厦周边、玉环路,宁化街道宁化路,茶亭街道群众路。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擦鞋、修车、修钟表、修鞋、配钥匙等。台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和各便民市场、服务网点所在街道将对便民市场和服务网点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指导。
  此外,据台江区贸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正着手在179家社区生活便利店的基础上,在每个街道选取2~3家便利店进行试点提升,售卖门类更齐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试行24小时经营。
  (福州日报记者 杨莹 通讯员 林悦)
  (版权作品,未经福州新闻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任编辑:林芳】
】【】【】
123热点推荐
日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月点击排行您好,分享的企鹅
福州一早市摊点非法蔓延近百米 致道路难通行
位于福州温泉公园路,城管表示屡犯不改,将依法加倍处罚早市摊点堵路非常严重东快讯(记者陈木易文/图)鱼摊、肉摊、菜摊、车载水果摊……近段时间以来,位于福州温泉公园路附近的早市逢清晨开始,异常热闹。但是早市热闹的同时,却带来了污渍斑斑的路面,市民也经常寸步难行。后经福州温泉城管中队巡查发现,此处为非法占道摊点,并于昨日上午6点起被依法整顿。据温泉中队的执法人员介绍,近日来该中队在巡查中发现,本在晋安北路合法经营的早市摊点,却不知为何不断延伸到温泉公园路两侧,有近百米长,摊位占满了道路三分之二的面积。“早市经常在8点才收摊,附近几条路都是单向通行。”一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7点到8点期间是附近居民上班,以及温泉小学学生的上学高峰期,都受到影响了。该执法人员表示,后经查实,这些摊贩大都是为了“省下”在晋安北路早市摊点的市场管理费,故瞄上这处人流量大,有购买需求的温泉公园路段。就此,连日来温泉城管中队组织执法人员每天凌晨1点开始在路段周边值守,劝导摊贩不要在此路段摆摊设点。在安排人员值守的基础上,昨日上午6点左右,温泉城管中队组织执法人员还对此处突击整治,坚决取缔占道摊点。该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规定,他们将对违法占道的摊贩处以200元-1000元的罚款,若屡犯不改,不仅扣押经营工具,还将加倍罚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新闻客户端 更多惊喜送给你
想了解福建古闻、习俗、人文、美食等可以订阅精品原创栏目《光阴福建》
《翁进谈心》有专家为你解读情感方面的问题,让你生活更加美满。
关注原创栏目《康师父》,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的方方面面,让你更为养生。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flowerluo]
男子惨死莆田妈祖城沙滩 上衣像是被海浪掀起
关注排行图片排行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15111|回复: 51
福州即将换新颜 “上海新村”拆迁前最后的回忆(图)
福州即将换新颜&&“上海新村”拆迁前最后的回忆
<font color="#10-03-10&& 来源:东南快报
一位住户,伸出头朝邻居家探望。窗里窗外的风景,在这里即将成为历史。
黄阿姨一家三代6口人在这间40平方米的房子里挤了30年。
住户们在简陋的棚屋里打麻将,消磨时间。
远处的高楼大厦与上海新村形成巨大反差。
福州上海新村蜗居记忆
  站在福州白马河公寓屋顶,向东俯看,是一片旧城区,其中还有几处是简陋的窝棚,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巨大反差。
  这里就是福州市第一代生活小区——上海新村。据了解,上海新村将于本月中下旬,以“原拆原迁”的办法开始动迁。
  上海新村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修建之初居民多为上海援榕建设的工人,因此而被命名为“上海新村”,是市中心一块可开发的黄金宝地。
  30年来,年久失修的红色砖混结构房子已经变成了危房,破旧不堪。下一点小雨,楼道口就会积满污水,臭气熏蒸,让人踮足而行,捂鼻以过。小区里,居民自搭自建的棚屋奇形怪状,交错而立。对户人家男人穿着一条短裤的颜色,都能进入隔壁家女主人的眼。即便在阳光普照的正午,这里楼与楼的夹缝间,一缕明亮的光线都显得如此奢侈。
  院落里没有大门,没有保安,外人可以自由出入。顺着55号楼阴暗的楼梯上去,记者敲开一扇留着缝隙的门。67岁的黄宝英阿姨正在照顾病床上的老伴。“听说这个月底拆迁办就要住进来了,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拆吗?”黄阿姨有些惊慌。尽管黄阿姨家的地板还保持在30年前的模样,但她一步都不想离开这里。
  “老伴瘫痪在床很多年了,42岁的大儿子每天靠吃药控制精神病,小儿子一家三口也不宽余”。平时靠捡垃圾生活的黄阿姨担心,拆迁后,又要增加一笔额外开支。黄阿姨说,她家三代6口人在这间40个平方米的屋里挤了30多年,台风、地震一来总是让她提心吊胆。
  据有关部门的信息,今年福州将启动实施500万平方米危旧房(棚屋区)改造。近3年,福州市城区危旧房(棚屋区)拟计划改造120个地块(占地面积约17016亩),危旧房改造面积1340万平方米。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城区危旧房(棚屋区)改造任务。
[ 本帖最后由 deriko 于
16:21 编辑 ]
原拆原迁住万科:tiger6
60年了,是该改造了
这里 要建设&&什么啊
应该 很大啊:a17 :a17
福州晚报:《难忘上海新村》
  如果不是半个世纪前,从大上海迁来一家又一家工厂,以及随厂一同来的上海工人和家属,恐怕福州就不会有上海新村了。
  我父母亲就是支援“三线”建设工人中的一员。他们来的时候上海新村的原址还是大片农田。因父辈的到来,才逐渐把地处福州南边的这块农田变成上海新村。最早的上海新村只有5座木头楼房,它们的主人是从上海迁厂来的工人和家属。我生命中的最初8个月是在上海新村度过的。之后,我被送到江苏老家,13岁我才回到福州,回到上海新村。也是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上海新村这个地名———我家的住址。
  我刚来时,我家住在靠马路边的16座2楼。那时我家住的单元房一个梯位有3家,中间的那家没有阳台,我家就住中间。这样必须在房间的窗外制作可以搁放竹杆的铁架,晒衣服时人要探出半个身子在窗外,拿着衣服的手使劲往竹杆上挂,晒被子更费劲。那时房子没有抽水马桶,家家用痰盂马桶,每天从楼梯上提下来去马路对面洗刷。那时刷痰盂是我每天必干的事。
  从上海迁厂来的工人,很多人的祖籍并非上海,多是江苏籍和浙江籍。但他们都操着一口带家乡口音的上海话。有意思的是,我的上海话居然是在福州学的,福州话我至今不会说。住在我家隔壁的一家是厂长家,厂长是宁波人,其夫人是苏州人;另一家是进到厂里的福州人,福州阿姨居然也会说一口上海话。有时她在普通话里夹带福州话,有时又在普通话里掺进上海话,三种语言被她玩弄于口舌间,别有一番风味。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新村的规模不断扩大,新的楼群冒出来了,五六十年代的楼房被拆掉重建。我家马路对面的菜地一块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新楼。1982年我们家搬出了16排202号,搬进了马路对面的81幢305号。当年,50多平米的房间住着我们一家4口,非常满足。当时的家是清贫的,刷墙、水泥地刷油漆、水电安装等,做机修的父亲好像无所不能。遗憾的是父亲只住了10年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我结婚后离开上海新村,妹妹婚后一直和母亲住。她一家三口和母亲又生活了十多年。去年妹妹一家才搬离上海新村。我们想让母亲跟妹妹一起住,但母亲不想离开,她的理由很简单,上海新村的一切都已熟门熟路,买菜、购物、看病等都很便捷,在母亲看来,再好的地方也不如上海新村方便。当然,母亲也离不开一起从上海来的老同事和邻里,她们那一辈里的人都退休了,大多在家里做家务、照顾第三代。每天她们从菜市场买菜回家时都要聚在一起,聊着各家难念的经。母亲习惯了这种庸常的日子,习惯了上海新村充满人间烟火的氛围和环境。
  第一代的上海工人正在不断减少,一些人过世了,一些人随儿女搬走了,还有一些人早已调回上海。今天的上海新村已不是原来的上海新村了,但只要上海新村这个地名存在,它特殊的来历就总会被人记起、谈论。不知道若干年后,上海新村还会有多少上海人的后代,他们会不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叫上海新村?■刘晓闽
原帖由 1018 于
15:37 发表
60年了,是该改造了
应该是30年,原稿录入有误,我已经修改
《台江区志》第十章&&上海新村街道
  上海新村街道位于台江区西北部,东与茶亭街道隔茶亭河相望,西与郊区洪山乡接壤,南与洋中、义洲街道相连,北与鼓楼区毗邻,土地面积2.6平方公里。 1990年,辖上海一、上海二、上海三、上海四、上海五、工业一、工业二、工业三、交通一、交通二、交通三、西洋、医学院、河上、迎春、丹桂、凤凰一、凤凰二18个居民委员会,有居民9649户、33250人。所辖地区原属茶亭街道,日,经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析茶亭河以西、斗池路以南、工业路以东和以北地区新成立上海新村街道,办事处处址设上海新村牡丹路10号(107座2层)。
  街道办事处冠以“上海新村”的缘由是:1958年上海职工支援福州工业建设,协助开办福州搪瓷厂、保温瓶厂等,当时在辖区内曾建10座简易木结构双层房屋供上海职工居住,被周围居民称为“上海新村”,街道成立时遂以“上海新村”命名。
  新中国成立前,上海新村地区一片田地,鱼池、村舍、小屋散布其中。工业路一带旧称“十八洋路”(“十八洋路”指长汀洋、坡尾洋、江墘洋、浦东洋、浦西洋、荷泽洋、双浦洋、斗池洋、西洋、加洋、上河洋、下河洋、洋柄洋、帮边洋、安淡洋、浦尾洋、水松洋、金垱洋。),地势低,每年洪水数次淹没,农业收成少,居民过着穷苦的生活,有歌谣曰:“水淹十八洋,饿死爹和娘,早冬(早稻)没收成,糠菜半年粮。”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闽江下游防洪工程建成,水患排除。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对上海新村地区进行有计划的开发,铺路、造桥、建工厂、盖新村,使其形成万人新村区、新兴工业区。现辖区内建有新村楼院 461座。主要道路有工业路、白马路、交通路、西洋路、斗池路。工业路、白马路,在上海新村街道境内分别长1698米和1388米,宽34~40米和26 米,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属企业单位有省电子计算机厂、省汽车运输公司等33家,事业单位有省公路管理局、市电子工业局等15家;医院有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所属口腔医院、市公交职工医院、上海新村卫生院等7家;文化娱乐场所有省汽车修理厂交通俱乐部、省医学院俱乐部、省交通厅礼堂、市电影公司4家;学校有省医学院、市工人业余大学、市文教职业学校、福州二十三中、台江区第三中学、交通路小学、工业路小学、凤乐小学等;幼儿园有省化工机械厂幼儿园、市文教职业学校幼儿园、区实验幼儿园、凤乐幼儿园、凤凰幼儿园、上海新村蓓蕾幼儿园(个体)等;托儿所有市实验托儿所以及各厂办托儿所。此外,还有商店、银行、邮电所等,居民生活方便。
  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来,积极发展经济,兴办街道工厂5家、居委会工业场、组6家。工业经营部13家、商业企业15家。1990年街道工业产值 323.11万元,利润6.6万元;居委会工业产值64.56万元;商业营业额62万元,利润0.83万元。年安置待业人员1189人。
  同时,街道办事处注重抓好环保、环卫、绿化、街巷建设工作。环保工作本着“谁排污,谁治理”的原则,辖区企业工厂所排放的“三废”均自行治理,办事处同有锅、窑炉的工厂签订环保公约,定期请福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测定。1990年街道被评为福州市级工业烟尘控制街道。环卫工作实行联户三包、三级保洁、垃圾代倒代运等办法,并建造自动化集装箱垃圾转运场,日吞吐量60吨;辖内大庆河、白马河、东西河等河道配备专职管理员、打捞员,维护河道清洁;创 “庆城式”居民委员会的有上海一、上海三、上海四、上海五4个居民委员会,评为福州市文明新村居民委员会的有上海一、上海三、上海四、上海五、迎春、丹桂、凤凰一、凤凰二8个居民委员会,街道从年连续4次获得榕城“环卫杯”。年,全街道增加绿化面积49325平方米,年均被评为台江区绿化先进单位。街道采用民办公助的形式,投资13万元,改造小街巷11条,面积4771平方米,使原来凹凸不平的土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街道集资310万元,改造上海新村16、18、19座危房,面积7600平方米,其中安排商业网点330平方米,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137户。1989年、1990年街道被评为福州市城市管理先进单位。
  街道办事处加强对新村楼院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全街道新村楼院461座,设自行车代管站、治安岗28处,采取以“公寓式”为主的各种形式防范措施,现有“公寓式”管理楼院155座;巡逻式、楼长式、加固式、值班式等防范管理楼院283座,共占楼院总数的95%。
  街道司法办1989年以来,调解各类纠纷352件,调解率达96%;还利用广播、墙报、文艺演出等开展普法教育。从年共评出五好家庭3765户,文明楼院161个。
呼吁福坛众摄手们,有时间就到上海新村做点“抢救性拍摄”
原帖由 deriko 于
16:18 发表
呼吁福坛众摄手们,有时间就到上海新村做点“抢救性拍摄”
《旧居》——上海新村见证了许多80一代的年少时光
  由 棉花糖づ迷茫 发布于
最近,很想一个人静下来写一篇文章,关于家的,也是关于自己的。。。
&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那时候的我还没上幼儿园,由于父母亲忙于工作,我只好被寄在外婆家,那时候的记忆,仿佛在昨天。还记得那时候每天早上,爸爸总会带着我去买菜,我喜欢跟着他在早市的菜摊中逛来逛去,每次回家之前,总会哀求爸爸给我买一只蝈蝈,还记得是一元一只,还送一个蝈蝈笼,然后一整个白天,我就会一直逗蝈蝈玩,下午的时候,会让外婆拿着那本讲了不知道多少次的故事书给我讲故事,晚上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在阳台纳凉,会在阳台上看爸爸去给我买溜溜球,会在阳台上数星星,外婆家没有电视机,但是那时候的日子却过得一点都不孤单,和家人在一起的感觉,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充实。每当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带着我回到自己的家,那个家,我们习惯称它为403,小小的家里,有一个黑白电视机,只有14寸,却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东西,从那上面,我认识了世界,我慢慢长大。
& &&&忘记了是什么时候,只记得有一天,爸爸妈妈和外婆一起带着我,从上海新村的那个屋子里搬了出来,据说是卖给别人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离开了居住数年的房子,那个房子,虽然简陋,但是却充满了家的味道。。。
& &&&后来,我们回到了403,在我的童年里,这个家,浓浓地写下了他在我心里的记痕。
& &&&从幼儿园,外婆每天带着我去上学,到小学,还是外婆牵着我的手一起去上学,还记得那时候我经常咳嗽,妈妈不让我喝汽水,于是我就哀求爸爸,爸爸在接我放学的时候帮我买了汽水喝,那种高兴地劲无法言语。小学的六年,伴随着群众路的一路笑声,我,爸爸妈妈,外婆一起在这403的家里长大,变老了。
& &&&上了初中后,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第一次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其实一点都不远,离家1公里,但是就是这1公里,还是爸爸陪着我骑着自行车送我到学校的,那时候外婆已经不在我家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变坏了,初中没有去华伦,是我的遗憾,在28中的3年,改变了我升学的路,但是不管怎么样,403的家,我不曾离开过,虽然这些年,有过堕落有过放弃,但是家的温暖,让我最终没有放弃我自己!还记得中考前的那段日子,还记得中考的那些天,家,不只是家,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的可贵和不易。
& &&&高中的日子,是充实的,我很庆幸,我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高三那年的日子,不敢忘记,每天陪我到深夜的是那盏灯,还有我身后的爸爸妈妈,从开始的11点到后来的1点2点,爸爸妈妈总会陪着我,家的温暖,使我在高三那年长大懂事了,面对人生的抉择,我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 &&&大学,离开了陪伴我近20年的房子,每周回来一次的我,突然间对家,有了很深的眷念。大一那一年,当我挤不上回家的公交车时,是爸爸妈妈来到学校,一个骑着摩托载我回家,一个扛着大大的包挤车,那一年,我却变得不懂事,我在努力后失败后,居然放弃了大学的学习,整天浑浑噩噩,沉迷网游,那一年,也是在这个403的家的最后一年。
& &&&05年5月1日,清晨,我们一家带着东西离开了这个居住了将近20年的房子。搬到了现在的家,403,一间只有65平方米的房子,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回忆,回忆里充满了家的感觉,其实对这个旧居的留恋,正是父母亲对我付出的一种肯定,他们为了我,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混乱的大学生活,到了大四结束的时候,是爸爸妈妈为我的工作奔波,当我受到委屈,难过,无处可说的时候,是他们为我开解,当我将工资早早花光,囊中羞涩的时候,是他们照顾我,其实还没长大的是我,其实需要照顾他们的应该是我,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 & 爸爸,下周你的生日,我一定陪你过!
[ 本帖最后由 deriko 于
17:28 编辑 ]
《福州--上海新村》
转自:折腾画笔的Q-zone&&发表时间:日
我跟暖说& & 全福州我最喜欢的是白马路& & 喜欢在下着小雨的时候反复的走着这条充满泥土清香的路
暖说& & 我只喜欢上海新村& & 一句话结束
昨天查了上海新村的资料& & 才知道暖的一句话已包含了很多& & 相比之下& & 我平庸很多
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 在福州市区的地图上还没有出现& & 上海新村& & 这个地标
从现在的福州市区地图上看呢& & 大致位于白马河以东& & 福建医科大学以西& & 交通路以北& & 加洋路以南的这片区域
五十年前这里是一片稻田& & 当时叫做& & 荷泽村
1956年9月的时候& & 上海华昌搪瓷厂接到通知& & 全厂迁址到福州& &
因为搪瓷制品是军需品& & 然而福州当时没有这个生产能力& & 于是华昌搪瓷厂将包括高温炉里的耐火砖在内的所有机器设备化整为零& & 连同工人及家眷400多人从上海乘火车启程& & 至福建的邵武再将所有的机器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 & 装上船& & 顺闽江而下抵达福州
这个人群里有近三分之二的人是女人和孩子& & 当他们到达福州的时候& & 看到的是一片稻田中间突兀地立着的还没来得及竣工的五栋木头楼房& & 接待他们的人指着那里说& & 这就是你们的新家
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 搪瓷厂就开工生产了& & 厂名改成了& & 福州搪瓷厂
如今上海新村里最早的五栋木头楼已经不存在了& &
八十年代后期& & 工厂鼎盛时期& & 在这五栋楼的地基上& & 取而代之建起了五栋砖混结构的楼房
五十年来& & 继搪瓷厂之后又有同样来自上海的诸如灯泡厂& & 保温瓶厂等单位将职工宿舍建在了这里
从上海来的这些老工人在孩子长大成人后都有个共同的心愿& & 就是只要有可能就一定要结成儿女亲家
上海新村的居民说& & 刚来的时候真的很不习惯& & 从那么繁华的一个城市来到福州& &
当时的福州人脚上穿的都是木头做的拖鞋& & 吃的是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做成的咸菜
福州人在上海搪瓷厂来之前从来没有见过搪瓷& & 所有的器皿都是木制的& & 也没有电灯& & 家家都点煤油灯& & 但是到了晚上& & 天空却因为防空探照灯而彻夜通明& & 更没有自来水& & 家家过的都是同样的日子& & 上班& & 挑水& & 吃饭& & 睡觉
当年搪瓷厂迁来福州& & 资方的资产自然成为了公有& & 唯一保留下来的是工人们当年在上海的工资水平
厂里高级技工的工资是 150 至 160 元& & 最高的有 170 元& & 听说周总理那时候的工资是每个月400多& & 小学老师是 20到 30 元& & 当时福州市委书记的工资不过 170 多一点& & 如此高的收入让从上海迁至福州的搪瓷厂工人很快的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当时福州的鱼肉鸡鸭价格同上海比起来简直便宜的惊人& & 高级工人每月的粮食定量是 50 斤& & 根本吃不完
在当时最豪华的& & 只有上海人才会光顾的& & 上海西餐厅& & 吃一客牛排只要七块钱& & 还是地道的上海师傅料理出来的& & 出门的时候坐的是黄包车& & 连换下来的脏衣服都不用自己洗& & 每个月只要给白马河对岸荷泽村民三块钱& & 他们就会把所有的衣服洗干净& & 熨平整& & 送上门
据说荷泽村里有很多人可以靠给他们洗衣服维持生活
那时的上海新村是个相对封闭的社区& & 居住在里面的人坚持用上海话交流& & 连下一代也是如此
对于生活方式的坚持不仅仅局限在方言上& & 上海新村从建成那天起就靠& & 家属委员会自我管理& & 直到1986年市政府增设上海新村街道办事处& &
从五十年代起搪瓷厂每逢周末举办舞会& & 还有自己的& & 可以与省队抗衡的足球队& & 厂里食堂的大师傅都是从上海来的& & 烧出来的菜比街上馆子里的强上许多倍还不止
福州搪瓷厂的那些来自上海的工人们没有辜负这个城市对他们的期望& & 近四十年的时间里& & 这个厂每年都向国家上缴几百万的利润& & 包揽了所有职工和家属的福利& & 这个厂曾经一无外债& & 二无贷款& & 兄弟单位如果上缴利润的任务完成不了& & 搪瓷厂还自愿帮他们垫付& & 经营最好的时候& & 这个厂曾经为福州1000多市民提供过工作机会
厂里老职工的子女们在父母退休之后大多数都顶替父母的岗位& & 继续在这个厂里谋生
从1995年& & 最后一位上海籍厂长陈世杰离任之后& & 搪瓷厂便一蹶不振
外人只看到搪瓷厂辉煌的时候& & 看不到的是在这里生活的人难言的苦衷& & 搪瓷厂其实是一个高污染的企业& & 很多人因为长期吸入琅粉最终因为矽肺病去世& & 冲坯车间的工人几乎每个人的手都有伤残
2003年工厂宣布破产的时候& & 剩下的最后一点福利金也不知所终
和五十多年前一样& & 在现在出版的福州市区图上& & 再也找不到福州搪瓷厂这个地标了& & 那里现在变成了一个大型商场& & 经过那里的人很少有人会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一只无形的大手用了50年的时间在这个城市的这个角落里建起了一个工厂& & 又不着痕迹的将它抹平了
这只大手同时还像种树一样把一群人从另一个城市连根拔起& & 移植到了这里& & 尽管水土不服& & 他们还是在这里呆了下来& & 开了花& & 结了果
[ 本帖最后由 deriko 于
17:28 编辑 ]
不可能住万科,肯定是另外盖一个安置小区在边上。
《城市中的桃花源》
转自:fzgll@126的博客&&发表于
似乎命运之中离不开上海新村,1983年一家人欢天喜地离开三保的没有卫生间的老房子,搬到了这里,就再也没有割裂过跟它的联系。后来出嫁了,自己的家离这里也不远,总是把娘家当做食堂,十几年来都没有几天不来这里报到的。现在家拆了,居然又搬了回来,离娘家越来越近了。重新在这里生活,居然有了些家住桃花源的感受。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中午,从母亲家吃完饭,回家小睡。下午没课,可以睡个自然醒。这座楼在新村里有些独立,四周围墙,我家在一楼,东面和南面都有一块挺大的空地,平日里在这里走动的也就是一楼的三四户人家,而且人口很少,安静得很。这样的气氛睡午觉是很适宜的。有天迷迷糊糊地觉得院子里有小孩的声音,以为是在梦中,也不在意。不一会儿一个小手在我的身上啪啪地拍着:“姨妈妈,快起床了,都四点半了,还想减肥?”原来是妈妈带着幼儿园放学的外甥女来了。“你们来干嘛?”“今天天气好,把这些草啊树啊整理一下。都弄得差不多了。”我起身往院子里一看,砖缝间的那些野草都消失了,花圃里的茉莉枝条被修剪得短短的,有的不知名的植物更是光秃秃的。“这些东西长虫子,都剪掉它们,不然蚊虫够你受的。”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搬过来后,父亲母亲就没有少歇过。每回午觉过后,不是发现家里的纱窗装好了,就是脸盆架好,或者是窗帘挂上了,冬天一楼阳光少,妈妈怕我们的衣服晒不干,就过来把衣服收走晒到自己家里,晚上再送过来。爸爸妈妈总是说:“还好住得近,每天老鼠搬家似的干点活,也不那么辛苦。”其实家里的老奶奶已经卧床不起,爸爸妈妈要给那么多人做饭,带孩子,事情真是不少。为了让我们过得舒适,真也是操碎了心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如果听到沓沓沓的拖着鞋子的声响,不必惊讶,那是隔壁的阿姨在小院子里闲逛。有天在阳台洗衣服,阿姨问:“依妹,在这里住怕吗?太静了。”“还好啊,我喜欢安静的。”“那就好。现在你搬来了,真好,也有人说话了。以前那些租户早出晚归,想找个人说话都没有呢。”阿姨今年73岁了,平常一个人居住,家里供着个菩萨,之所以在院子里不停地踱步,除了解闷,也是为了“防贼”。小楼门口的黑板上有时会写些提示,例如“昨晚小偷光临,望大家提高警惕,过个好年”之类的,有此可见阿姨的警惕不是没有来由。阿姨说:“我故意拖着鞋子走,就是让陌生人知道这里有人住呢。”阿姨踱步的时候,手上拿着毛针,帮别人打毛衣,下午便出门听评话,生活得极有规律。楼上扔东西的不文明事情时有发生,阿姨一边扫着,一边仰头粗鲁地骂着,有时间的话我也会跟她一起扫地,冬天的落叶很多,往往下午刚扫得干干净净的,一早上起来又是满地的枯叶,“昨夜西风凋碧树”在现实中不太浪漫。阿姨扫着扫着,又开始感叹:“真好,现在你搬过来了,卫生也有人一起做了。以前都是我一个人做呢。你看,这院子收拾一下,住起来也不知多舒服。”阿姨逢人便说我搬来后的好处,也让我和父母觉得自己过得挺有价值,受人尊重。
有太阳的日子小院子里就快活起来。104室住着几个缅甸来的姑娘小伙,在万象曼谷里表演的,所以会在这里边晒太阳,边练习歌舞。他们个头不高,脸蛋黝黑,说着我们都听不懂的语言,但歌声清脆干净,野味十足,天然得很。最喜欢的是那个有点英俊的小伙子吹的葫芦丝,把《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吹得悠扬回肠,百听不厌。暑假我花了几千块钱到云南旅游都没见着的“原生态”,不经意就这样在悠闲午后,在自己门前上演了,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仿佛又置身于彩云之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有天上午买菜回家,发现老公不在,过了一会儿,他居然也提着棵白菜,拎着几个西红柿回来了。于是打趣:“哟,太阳怎么照到一楼来了,老公也开始买菜做饭了。”真的,结婚十几年,老公买菜的次数接近于零。“办事回来,路上看见这菜新鲜,就想炒个菜修整一下。”“买菜做饭都是调整啊,你的这个调整真好,要坚持哦。”我摸着老公的头,鼓励他。说实话,这里的生活很是方便,菜市场离家不到一百米,从鞋柜到袜子,从海鲜家禽到青菜猪肉,应有尽有,以前买什么都得上超市,现在路上都能买到,价格还很便宜。路上常看到邻居朋友的,有空就停下来说说话,儿子上学路上常碰见外婆,于是手上就多了一块香喷喷的油饼。以前有个学生家在市场楼上,从阳台上看见我,兴奋地大喊大叫,还让自己的奶奶也来看看,好像见到了名人。有时也看到儿子以前的幼儿园的同学和家长,暗中跟儿子比个个子,问问对方的学习情况,末了都是称赞一下别人的孩子,回家跟儿子唠叨开来。上海新村的生活很世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上海新村毗邻白马河,贯穿鼓楼和台江,交通十分便利。于是生活的习惯在悄悄地改变着。既然儿子不用接送,就可以骑上自行车上班了。同事看到都惊讶:“好浪漫呀,怎么骑这么小的车?”这几年家里的自行车如同被拐卖的儿童妇女,要么被偷,要么被卖,只剩下儿子的那辆不到20寸的小凤凰,要拼命的蹬才不至于慢下来。一趟下来也气喘吁吁的,到了学校脸色通红,也算作是锻炼了。电动车在阳台上闲着,寂寞得很。
晚上安排好儿子吃饭,没事的时候可以上公园散步。——公园就在家门口,有的跳舞,有的闲聊,有的如我一样甩胳膊,也算是和乐自足。当然我最喜欢的是和儿子一起散步。有时他功课做完了,就一起走走。儿子爱散步的原因很简单,白马路上的一个铺子里的酱饼很香,讨吃呢。要求很低——一块钱,而我花上一块钱便能够听到儿子在身边的唠叨。什么最近班级里大家的网络游戏的内容啊,老师上课的一些笑话啊,校长在周会发言上的福州腔啊,男生们留起长发的秘密啊,女生闲话的无聊啊,班里打篮球的情况啊······不一而足。一边说一边还要模仿,一路哈哈大笑,也知道了儿子的一些情况。有一天他神秘地对我说:“你知道我的日记藏在哪里吗?”“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们班同学的妈妈都偷看孩子的日记,你为什么不看?”我不说。唉,散步的时候你不都告诉我了吗?日记里还能有什么更多的东西呢?有时老公有空的时候也会跟我们一起出发。那时儿子会很“讨厌”的挤在我们两人之间,像是一家人在街上游行。公园边上就是繁华的万宝商圈,有兴致的话逛逛商场,东西是贵的买不起,买得起的又用不上,于是安慰自己到:“我见即我有。拥有并不真幸福。”到麦当劳买上两杯奶昔,或是在小超市买上几个泡椒鸭爪,惬意地逛回家。散步成了习惯,于是出门首先想到的就是走路。元旦朋友请客在湖东路,居然也是步行一个小时到达,这在以前真是难以想象。
散步还有一个优点是能够发现生活中忽略的东西。一些小店存在好多年了,只是平日里骑车匆匆而过,没有进去看看,现在有机会了,顺便进去走走,也会有一些发现。有天跟儿子进了一家体育用品商店,看见呼啦圈,一问价格,吃不准是不是宰我,于是以后散步的时候留意货比三家,找了家最划算的砍了价买回来,对于家庭妇女来说,占小便宜是最大的快乐,所以,就小小地得意了一把。有一次散步到话剧团,兴致所发想看话剧,结果话剧没看着,却找到一家画室,里面许多小朋友在涂鸦。开画室的老师是话剧团的服装设计师,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聊了好一阵子的,也长了些见识。
散步是要碰上熟人那就是知己了。寒假的一个下午,跟儿子在乌山上转悠,忽然听到有人激动地唤儿子的名字,一看,远处台阶上同事阿丹和女儿向我们跑来。于是互相交流着在山上发现的景致,探讨着梅花和樱花的不同,看着小鸟在花树中吱喳飞跃,帮孩子们辨认着石崖上的繁体字。阿丹是个体育老师,散步时总不忘带上跳绳,教两个孩子花式跳绳,或者是因地制宜地利用台阶连续弹跳,分手时还恋恋不舍地约好下一次到哪里集合游玩。去的地方都很平常,花的钱都很少,带来的全是开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睡了一个长长的午觉后,儿子还没回家,离做饭还有一些时间,于是就会在院子里练练字。沏上一杯白茶,选好收音机的电台,拿出一叠报纸,倒好磨就练开了。我练毛笔没有拜过师,没有研究,多年了只是练着楷书,不琢磨字型,用笔也随心所欲,所以见效极慢。练字的时候听着987的“诺有所思”,主持人以诺幽默深刻,很是解气。以往练字就在家里,观众只是儿子或老公,现在是在院子里,就有些人看了。隔壁的阿姨有天问:“依妹,你在写什么?为什么写在报纸上?写这字干嘛?”阿姨只会说福州话,当然无法告诉她用处,只是笑着说:“写不好,怕糟蹋的宣纸。写字有益于心脏保养,所以也是养生呢。”阿姨疑惑地看着我,不知是不是把我看成“脑子不健全者”。那几个缅甸姑娘有时也会抱着孩子,在旁边观看,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跟我闲聊,眼睛里流露的是好奇,也许还有羡慕。他们的狗在一旁溜达,把怕狗的我吓得战战兢兢,几次下来见狗也不那么慌了。新村里有个收购废品的有天骑着三轮车在旁边停下,讨好地说:“你会写毛笔啊?现在会写的人可不多了。你写得不错。”接着便问:“你这写过的报纸卖吗?报纸上过墨很重,挺值钱的。”浅浅一笑地拒绝,终于为自己练字找到了经济上的理由。有时写字时小外甥女也正好来玩,于是在地上铺一张报纸,给她一支没用的笔,她居然也学着蘸墨水乱涂鸦,不怕她捣乱把墨汁到处都是,这就是在院子里练字的好处。老公说:“我知道你为什么在院子里写字了,——为了告诉别人你会写呗。”“就算是吧。咱好歹也是读书人嘛。”有天他一觉醒来,穿着睡袍,居然从我手上抢过笔来,随手写起来。正楷很是不堪,但草书倒是有点“毛体”的范儿,于是便戏谑:“要不要我叫人来,让人看看你也是会写字的?”老公一捋胡须,“这算什么,待我练好拖把字,威震上海新村。”这时候天空辽远,小鸟跳跳停停,真想端起相机留下这个美好的时光。
这个院子的还是我们天然的运动场。儿子的个子这两年长得不快,所以把他身子拉长就成了我的心病。晚上儿子完成功课后,跟他一块儿在院子里跳绳。儿子跳500,我一千,一天加100,轮流休息,居然把绳子跳断。甲流横行,我跟他都没打疫苗,别人都把我们当怪物,而我至少相信一个事实:免疫来自运动。寒冷的冬天,气喘吁吁,也是一种取暖的方法,一个冬天居然没有感冒。把外甥女的玩具自行车拿来,让她随便骑骑,幼儿园现在都不让孩子放学后玩耍,这样也好歹增加了些运动量。儿子在一旁骑着他的自行车,飞快地在新村里兜着圈子。妹妹在旁边喊道:“哥哥,不能骑到外面去,危险。”——像是幼儿园老师。外甥女怕冷,来的时候总戴着她漂亮的绒线帽子,于是问:“这顶帽子给姨妈妈戴好吗?”她双手扶着自行车横杠,很认真的说:“等到你上小班的时候,我送你上学才能戴呢。”休息天里,在院子里拉上球网,儿子和老公他们打起羽毛球,有时练习篮球,不用上健身馆,不必去培训班,在家门口随时锻炼可是省了不少麻烦。
碰上初一、十五或是隔壁的菩萨生日,这里就热闹起来。香客们来这里求签烧香的,院子里云雾缭绕。隔壁的阿姨据说跟菩萨通灵,能够扶乩看病,消灾减难,所以香火挺旺的。重要的日子,还在院子里请些厨师,摆酒庆贺,这时候可以看到垒灶切煮的全过程。阿姨觉得给我们添了麻烦,总要请我们过去吃饭。一想到自己的信仰,只能推脱。虽不能去助兴,但尘世的烟火之气也使生活多了一点生气。
院子里的那点儿花圃总让我手心痒痒,想干点事情。虽然我花见花枯,但还是总矢志不渝地投身养花的事业中,何况那些缅甸青年时不时地在他们的花圃里挥舞着锄头种着卷心菜招惹着我,于是把多年未播种的小花农打开,按照说明书培育种子,花芽还没探出头有什么关系,大不了再买些种子洒一洒呗。祭灶的那天一家三口散步到百安居,买了包向日葵的种子,只等到3月春暖,除草播种。
没事干的时候,我总坐在阳台向院子张望,辨别着鸟叫和鼠叫的区别,看着小鸟啄食,也看着瘦猫逮肥鼠,隔着防盗门吓唬着小狗,也有意无意的跟打毛衣的阿姨打招呼。不知道这样的日子是悠闲还是无聊,只觉得新村里有这么一个天地属于安静,属于被武断拆迁丧家的我,真是万幸。农历十六的晚上,在阳台洗衣服,朦胧橘黄的月光隔着树丛探出身子,悲悯温柔,差点儿掉泪:生活待我不薄,原来我并不孤独啊,至少今晚的月亮牵记着我呢。
有天跟老公闲聊,说起现在的家,认真地说:“其实这和住别墅也没多大区别,不也一样有一块地,有活动开来的地方吗?住别墅还要买车,交通还没这么方便呢。生活中的这点事情,想开了,就好。”老公点头称是。要过年了,又到了贴春联的时候。沿袭这几年的规矩,老公拟对联,我写对联。今年老公拟的是:心中无尘宜山水,门外雪重好梅松。对得工整,有些想得到的和想不到的寓意,由于今年门上无法贴横批,也只好略去。于是,老公裁纸,我挥笔,儿子帮忙贴,家里又多了一些自己的东西,多了一丝亲切。
常常对着这套简陋的单元房感叹:人人都向往着桃花源,可是桃花源不是只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置身喧闹的城市之中,一样可以找到她。她不需要华丽的广告,不需要人云亦云的追捧,需要的只是自己的心中的那点满足自得。——真的,满足就好。
安置房是万科盖的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州群众路小学招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