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文化网有几年历史

纠错信息:
感谢您的参与,让大家更准确的了解岳阳!
不支持匿名评论
(看不清?点击图片刷新)
其他本地历史信息
电话: 传真: 邮箱:
地址:中国湖南岳阳岳阳楼区南湖大道汇金国际西单元1203室
邮编:414000
Copyright & &岳阳易网信息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城市漫游Ⅵ】 旗鼓相当~鼓山哈玛星与旗津双塔
 城市漫游第六章!鼓山哈玛星风华与旗津踩风大道!
 在上完密集的轮值班之后,趁着今天得空,再来完成一条路线,只是,前二天的好天气呢?怎么一早起床又是冷的令人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我的城市漫游怎么老会有挣扎的情况发生?
 不管了,还是出门去,漫游系列中最长的一段路线,这次,预计花上一个白天,至于年前的居家大扫除?有空再说,今天以完成城市漫游为优先。
 起头路线和临港线时一样,先从宪政路交流道往高雄火车站方向,打算从北斗街口接临港线自行车道进哈玛星,结果,骑到宪政路平交道时,巧遇一列行驶的台车,赞,好兆头,这段临港线果然还有列车在行驶。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宪政路交流道】
 铁路新村的大港街,真要去数其中的日式建筑物?只是一阵痛心,拆除掉的夷为平地;部份,人去楼空后以铁皮围住禁止进入;还有住人的则似住在违建中,抢救?那只是口号吧?缓不济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大港街54号,此屋已无人居住,隔邻仍住人故尚未围篱】
 接下来的路段因不用记录,行进速度颇快,三凤中街一带已将部份建国路暂设为机车停放区,工作人员忙个不停,一付年关的热闹景象。
 到了北斗街平交道的西临港线自行车道,只骑了一小段,心想,这样不是重复了吗?不行,改走平面道路的建国四路好了,这段,应该还有些个什么可讲,龙头一扭,回转,却见路边一电线杆上居然有“狗便袋”,真是佛心来的,阿弥陀佛!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北斗街。西临港线自行车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西临港线自行车道。狗便袋】
 北斗街转建国四路没多远,加油站附近那间古厝,嘿,翻修了呢,看一下横额“济阳衍派”,姓蔡嘛,那就称为蔡氏古厝好了,这间古厝也是个看门道的好地方,大门未对齐主屋(开在左护龙),而主屋正对的墙又以绿釉瓶为饰(平安之意)开个瓶窗,护龙马背下的山墙,鸟踏部份不似一般平行线,平行线下方还以砖角形成锐角锯齿状,当时,它前面的风水似乎是很值得探讨的。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济阳衍派。蔡氏古厝】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绿釉瓶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由窗外窥视主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锯齿状的鸟踏】
 顺着建国四路骑,大仁路口的老戏院–大舞台,虽是大萤幕多厅的戏院,终是不敌现代的潮流,歇业关门,是有听说要被列入市定古蹟还是历史建筑,今天一见,屋顶已倒塌了一块,不定将来是平地一块或大楼一栋?而路口这边的传统市场,仍维持着多年来的生活模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大舞台戏院】
 就说这边一定有些什么才会自行车道不骑,心血来潮的改骑建国四路,本来新乐街应是右转往自行车道或鼓山路方向骑,结果,往左骑,不是要去金仔街那段,而是,附近有个没落到连许多高雄市民都不知道的地方–高雄银座(五福四路260巷)。
 高雄银座和金仔街的新乐街、崛江商场、酒吧街的必忠街息息相关,而这些,关系到台湾一段历史,曾经,有阵子台湾是接受美援的,而美国军舰便是停靠高雄港,美国大兵就地利之便在这一带活动,于是,盐埕区在当时的商业有部份是靠泊来品维生的,高雄银座便是其一。
 这里,非常有港味,阴暗而狭窄,楼上每隔几公尺有便桥相接,一整个就是时空错乱的背景图。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银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银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银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银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银座】
 银座出来就是五福四路,而大安街到安石路这段的五福路,便是有名的蒸笼街,举凡蒸笼、木澡桶甚至是木桶、水瓢、米筛等这些竹、木制品,这里都有,且连着好几家,就着低矮的骑楼看,非常有味道。
 个人很喜欢观看这样的景像,古朴而踏实,总是从这些行业,这些人身上,看见一种平实的生命态度,不变而变的岁月,认命也好、守旧也好,这样的生活态度何尝不是一种借镜,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反问自己,变了这么久,可有留下了些什么?但求无愧吗?那愧又是什么?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五福四路。蒸笼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五福四路。蒸笼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五福四路。蒸笼街】
 我果真不是一个乖乖牌,五福四路过平交道后,本该乖乖的左转骑鼓山一路的,但我?偏不,这里是寿山的登山口,路旁的鼓山一路53巷,凭直觉,一定有东西可看的!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山入口】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山一路53巷】
 果不其然,这里,因位于寿山山脚下,动辄有条小路往山上去,而墙脚多以古硓石砌成,有时还可以见到当时的一些老旧房子,这些,可是要穿街梭弄才会有的机会。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山一路53巷】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古硓石墙边的阶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大正时期的房舍(自来水的加压帮浦房,感谢车友yoshifumi提供讯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公园陆桥】
 接到公园陆桥下方,准备走临海路进入哈玛星,才在入口,又有许多东西可讲,有山型屋的一二楼,它的前身是一家印刷厂,加上哈玛星、盐埕区当时特有的”壁摊”文化,这里,便是代表之一。
 哈玛星是日本南进计划中以高雄第一港口挖出的污泥,填海造陆型成的台湾最早都市计划区,所以哈玛星的街道是棋盘式,直线交错,而每个路口的房舍,为求美化,便做成曲型,减少锐角造成的风水及视觉伤害。
 之前提过的高雄港铁道路线,在当时称为滨线,滨线的日语发音为Homa Sen,音似哈玛星,所以如果去探源高雄的铁道,临港线上的高雄港站是可延伸到新滨码头的,这新滨嘛?指的就是滨线旁的哈玛星(新滨町)。
 因此可见山型屋的造型是一个美丽的弧度,视觉上柔和了许多;临海一路与临海二路转角的鼓山邮局则是当时的第一座邮局(打狗邮便局),在山型屋或其它壁摊买的明信片可以来此寄出。
 鼓山邮局斜对面的永光行则是当时的警察署(警察总局),这栋建筑物幸而被永光行贸易公司买下整理复建后,留下了大部份的风貌,否则高雄就要少了处红砖建筑物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山形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山邮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永光行】
 临海二路前行没多久,右转丽雄路再左转登山街,哈马星,许多古蹟都在这里,而这里也和鼓山一路35巷一样,因为位寿山山边,自然有许多阶梯通往山上,只是这里的更陡、更长(所以才叫登山街)。
 小时候印象中,这一带有许多高大的凤凰木,随着人口密集及城市开发,这里还算巨大的凤凰木也只剩武德殿前那一株了。
 不过,到达武德殿前会先到一处市定古蹟,原爱国妇人会馆的红十字育幼中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红十字育幼中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红十字育幼中心】
 再来,则是名列三级古蹟的武德殿,在台湾,武德殿还不算少(如桃园大溪),南部,则有台南、旗山及高雄三处,台南武德殿是原地重盖;旗山武德殿则在大火后被餐厅业者承租成了不伦不类的地方;高雄武德殿算是较原汁原味的。
 之前,它是讬前面的百年国小鼓山国小管理,结果,成了违建大本营(老师自己都占地为王),幸而没像凤山凤仪书院那么严重,才有现在的武德殿可看。
 而高雄武德殿是属州厅级的“振武馆”,非郡市级的“演武场”,地位可见一斑,高雄武德殿有几个可提的要点,一是陈信寰老师,他是宫本武藏第十一代传人,也是唯一非日本的外国人,他在日本所受的礼遇,规格比总统还高(据说);二是之前讲的巨大凤凰木就在武德殿前,有此一说,它会长的如此好是因为,就位于化粪池之上(姑且信之喽);三是武德殿里的地板,请特别感受,它是晃动的,据说用来化消习武时所产生的力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武德殿】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武德殿】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剑道七段的陈信寰老师】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哈玛星的由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武德殿】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武德殿】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凤凰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绘马奉纳所】
 顺着登山街,可以来到位于西子湾内的中山大学,直接从西子湾隧道进入中山大学,省了绕哨船头那一大圈。
 记得之前来时,看到指示牌,何时这里多了个清风隧道?后来才知清风隧道便是西子湾隧道,可是明明隧道口上方的横额是西子湾隧道,不知是哪位天才,老喜欢玩重新命名游戏?是想在历史上留名吗?美名还臭名,别老想翻云复雨,不好看啦。
 简单讲一下个人所知的西子湾由来,这和高雄发展历史上的阿谀奉承、马屁精神有关,当时的寿山因为民生关系,常有居民前往拾柴维生,所以口语上会习惯说“去柴山捡柴”,寿山的旧称便是柴山(或打狗山),而爱河的旧名为高雄川(打狗川)。
 随着国民政府来台,在一次阴错阳差下,爱河被不懂高雄历史的天兵记者以爱河为名发表了一篇报导,再加上动不动就有因感情问题投河的事件(自杀不能解决问题,请拨打防治专线1995),所以高雄川变成了爱河,还舖了层浪漫色彩。
 至于寿山呢?个人是认为和当时哈玛星里的寿町地名有关(哈玛星这样一小区块却有寿町、新滨町及凑町等行政区,前面提及的盐埕区银座、崛江商场则为荣町)。
 到了国民政府时代,爱河有好长一阵子成了仁爱河,寿山则成了万寿山,仁民爱物外还要万寿无疆(难怪寿山上有动物园,注定好的,万兽无缰啊),随着去蒋化及地方民情等因素,又改回了爱河至今。
 稍偏题了,西子湾海水浴场这块海滩,从中山大学文学馆的山上往下看,是个带弧度的海湾,所以居民便称之为“斜仔湾”意谓有斜度的海湾(曾看到有报纸报导写鞋子湾?啥意啊?想丢鞋)。
 那,因为,我们的中山大学里有先总统蒋公(站的人请立正、坐的人坐正手放后)的行馆,又说他老人家看上这里的风景,有故乡浙江省奉化县的Fu,于是咧,又是那套,改名,原名难听,便将苏东坡先生形容西湖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给植入。
 好啦,它便成了西子湾沿用至今,可是在闽南语的读法上,还是唸斜仔湾是正解的,不知情的人以字义上唸成“狮子弯”,真是大误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西子湾隧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中山大学内,一直好奇?这里是不是城墙遗迹】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几乎不开放的蒋公行馆】
 是来城市漫游,不是来练体力、练自行车的,柿子当然是挑软的吃,不上柴山山海宫,走简易路线到海资馆(观海的好地方)后折返。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工馆,有许多太阳能面板】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资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影武者】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中山正咩】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中山大学一隅】
 晃完中山大学,得往外走了,不走重复路线,改从中山大学大门口出去,十八王公庙下那有名的海堤–萝卜坑,在填海造路陆后已不复存在,也好,虽少了情侣谈心的画面,但也减少台风天前来观浪的危险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中山大学海堤】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前往中山大学校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填海造陆后的海堤】
 这里,地貌改变很多,原本的海鲜店早已消失,上头的信号管制所则做了个步道下来,今天更幸运的是看见疏濬船在作业,这不是刚好呼应了哈玛星的填海造陆都市计划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港疏濬作业】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信号管制所下】
 本是不想带到十八王公庙的,这里陆客超多(但今天不多,许是接近中午用餐时间关系),一直不喜欢陆客那种随地吐痰的习惯(还有抽菸,个人对菸味极敏感,拒抽二手菸),曾在上方一路听到他们往二侧吐痰的声音,非常不舒服。
 而在台湾,只要陆客出没的地方就会有法轮功进驻,这成了一种环境指标,法轮功是不会主动出击,可是,那些海报啦、文宣啦,成了另一种破坏环境的视觉公害。
 十八王公庙旁的英国打狗领事馆,经过考证后,多了二字,官邸,想想也对,来领事馆还要走那么长一段山路,岂不折煞这些外交官员,但当成官邸来开Party?又是另一回事。
 这里居高临下,战略地位非常,在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给日本,日本以高雄为南进的枢纽,领事馆官邸的地理位置便非常重要,可惜的是,这是领事馆范围,不受条款约束。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往十八王公庙与领事馆官邸的步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近几个月的馆休公告】
 从中山大学校门走莲海路出来,和哨船街相接的斜坡上去,有个堞垛,横额为“雄镇北门”,那便是和武德殿一样名列三级古蹟的雄镇北门(古蹟类别为城门)。
 以前这里除了砲座外,还有营舍及一排颇有神秘色彩的房舍,不知哪一年,这些全消失了,这里成了空旷一片,说是居高临下,但也没什么好风景可看,每次来总觉得又不同了,总,有说不上来的怪。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雄镇北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雄镇北门】
 上雄镇北门这处斜坡,还真有点坡度,所以,强烈建议牵车上下,尤其是下坡时,出口位于路口及道路转弯处,安全为上,还是牵车吧,别拿生命开玩笑。
 离开雄镇北门,顺着哨船街,一侧是哨船头公园,地面上,一样有高雄各古蹟的窑烧砖,而公园对面的哨船街7号(不是海角7号),它,才是真正的打狗英国领事馆(后来这里成了水产试验所,山上那处则以讹传讹成了领事馆),这后面,还有条登山小径直通官邸。
 水产试验所的隔壁是一栋职员宿舍–高雄关职员宿舍,真是好命,格局方正,花草扶疏的职员宿舍,真真令人眼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真正的打狗英国领事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关职员宿舍】
 就说自己不是个乖乖骑车的人,沿哨船街骑,看见开台福德宫牌楼(安海街),来个左转,这里,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可看,对于自己这种专爱找些旧式建筑来缅怀的德性。
 安海街36巷是一条很古老的巷弄,因为小时候住过一阵子这样房舍,特别有感觉,巷弄宽度不及成人双臂,轻松张开双臂就可以碰到二侧房门(自行车还牵不过去),别以为这样对门是二间房子,其实是同一间,一边是客厅、主屋,一边是厨房、浴室,所以用餐常可见端了菜就过门去了,而楼上则有阁楼相通,非常特别(不知这样的建筑叫啥名堂)。
 这样的巷弄一定要从头走到尾,因为低而窄,光线几乎透不进去,走到尽头,一处疑似”隘门”的砖墙,鹿港的隘门当成宝,这里如果真是隘门,一根草。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开台福德宫牌楼】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安海街36巷】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安海街36巷】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疑似隘门的砖墙】
 走出隘门,一旁就是开台福德宫,而庙旁便是重新整修的官邸景观步道,本来,这是条当地人才知的上山步道(不过也年久失修),随着十八王公庙下的海堤填海造陆,这广大的陆客商机怎么办?便改由这里上去,地型、地貌又是一声喟然表示(耸)。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开台福德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景观步道】
 沿着安海路又回到哨船街上了,这里本是当时哈玛星渔船的停靠码头,空气中充满了鱼腥味,随着渔业没落,变成游艇的停憩站,可是,此时又见到一个很天才的设计,真是路见不平、气死闲人。
 本想拍一下哨船头的标志,见前面停了一部名牌房车有点老大不爽,真没公德心,因为附近就是人行道的出入口,本想举发它了,仔细一看,哪个天才的设计啊?居然在人行道出入口就直接划了停车格,不口出恶言,但暗谯在心总可以吧!
 就很赌烂那种惠帝型(何不食肉糜)的阿炮,问了,对弱势或残障团体的回应竟是,就多走一段路,从另一边上就可以了啊,最好是啦,正常人这样讲可以通,这种话对需要协助的人这样讲?欠炮的阿炮(抱歉,我上火了,喝沙士去)。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山哨船头】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天才型的道路设计】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停靠哨船头的游艇】
 哨船头这里,同样的盖了座景观桥供行人及自行车通行,讲真的,经过这么多次,还没造访过,择期不如撞日,牵车上桥看风景去。
 且慢,果然自己有某些直觉是对的,请牵车,特别留下路边的告示牌影像“人行桥禁骑自行车,自行车上下桥请牵行”及另一块“脚踏车牵行方向”,别说不识字,自行车要上桥可以,牵车,别讨骂,这里不是天龙国,别当天龙人,"牵行"二字要看的懂。
 近午的哨船头,热,却有一股南国的和煦氛围,嗅的到春天的气味了呢(我没叫春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自行车上下桥请牵行】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脚踏车牵行方向】
 过了景观桥,又回到哈玛星,准备去一个重头戏的地方,只是呢,又想到一些事,便沿着滨海路骑,一边虎视眈眈的找寻脉络。
 之前讲过,哈玛星是日据时代填海造陆有计划营造的都市计划区,到了国民政府来台后,这里早已是具有规模水准的商业市街。
 靠山吃山、依海吃海,曾几何时,台湾有部份的外汇便是靠着远洋渔业赚进,而滨海街因面对哨船头,便有了相关行业的存在。
 如冷冻厂及空桥式的制冰厂,这些,一处也不留存了;如,远洋渔业所需的重金机具,如今,只剩一些残余的店招及接近临海路几家的渔具店,诉说着曾有过的风光岁月。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滨海路的渔具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滨海路的渔具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滨海路、鼓元街转角的房舍】
 走鼓元街,来到鼓波街上的代天宫,听到代天二字,就会联想到代天巡狩,而代天巡狩便是王爷的工作,所以这里祀奉的,是远从台南北门迎请而来的五府千岁。
 代天宫所在地的前身是打狗市役所,也就是高雄第一个市政府所在,随着日据都市计划的延伸扩展,将市府迁移到中正路的旧市府上,所以中正路旧市府(高雄历史博物馆)和旧高雄火车站(高雄愿景馆),皆称为帝冠式建筑,又说是仿高字型的建筑。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历史博物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愿景馆。】
 二次大战时,这里遭盟军轰炸,原建筑便不留存;到了国民政府来台初期,旅居这一带的台南北门居民便发愿以渔获所孳的钱财盖庙,同时迎来五府千岁坐殿以慰思乡之苦,又因地缘关系,特别延请了府城国宝大师潘丽水前来彩绘门神及浮雕、泥塑、交趾陶等设计。
 代天宫,不止彩绘美,木雕、石雕及上方的雕梁划栋更是上上选,仔细瞧、慢慢看,每处都有历史典故,看这种庙宇建筑就会恨自己古文观止读的少,连一付简单的博古图都难释其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哈玛星代天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被双凤木雕围绕的代天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旧式木椅,只有诊所及火车才会有】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丽水师的署名,此为荷合二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彩绘门神】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哈玛星代天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泽被瀛洲,透露出庙的出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龙堵的交趾陶作品署名】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交趾陶作品。蟠桃赴会】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交趾陶。四海龙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交趾陶。正在偷蟠桃的孙猴子】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充满美学的木雕藻井】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木雕作品,仿渔网内的满载渔获;螃蟹,甲壳类,有状元(甲科)及第之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后殿青云寺,二侧驮兽为鹰头兽身有翅的神兽】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市府赠的2012春联】
 有庙就有小吃,代天宫庙埕前一样有庙口小吃,不过,是下午才开市摆摊,这里也是中山大学迎新时带学弟妹们来认识环境的好地方。
 近午,是该找东西吃了,庙附近是有几家非常著名的小吃店,可是,吃食这种玩意儿对自己来讲是很主观的,合口味就是好吃,不合呢,广告或名气打的再凶,还是觉得不合自己,不会人云亦云,所以,另找地点觅食去。
 代天宫前左转鼓波街接临海二路,这里,是高雄屈指可数的几所百年国小之一,前身为打狗高等小学的鼓山国小,而路口这里,今天总算搞懂墙上那"四海之家"几字是什么了?
 原本在鼓波街与临海二路这里有个名曰“四海之家”的旅社,因为哈玛星的开发及商业基础,这旅社在当时可算是国际级的旅社,即使最后没落,仍被订为历史建筑物,可是,就在被定为历史建筑物后遭鼓山国小闪电拆除,从此,高雄便少了一处历史建物。
 这件事沸沸汤汤喧腾一时,经旅社后代多方奔走,成立了历史公园还原真相,然后在鼓山国小校舍墙上注下这段纪事,承认当时恶行,幸而还留有当时的龙墙及部份残垣为念。
 难怪这件事被嘲讽为“古蹟闹剧”,说旅社在校地内,所以连夜拆,当年占了武德殿倒是闷不吭声,随着就学学子数的减少,要回这块地也成不了什么气候,现在,还不是把这块地给分割出来成了历史公园。
 连自己都不甚清楚有这段历史,是爬了点文才清楚事件由来,小学常有功课要学生们写些生活周遭的故事,这段?只有讽刺没有建树。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四海之家旅社大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四海之家史蹟纪念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四海之家残垣】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四海之家龙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四海之家历史建筑纪念公园纪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以马赛克拼图重现当时的恶行】
 觅食、觅食,自行车骑在临海路上物色著,啊哈,柯外科,来张照,这柯外科现在看来似是无奇,就一般外科诊所罢了,可是,在哈玛星远洋渔业发达时,它可是随着哈玛星发展史而能留名的史蹟之一。
 话说,当时的渔工只要一有工作能力,跑船几乎是改善家庭经济能力的选择之一,而船员们担心在远洋渔捞期间,沧海茫茫不幸罹患盲肠炎,所以在跑船前第一件事,便是去割盲肠,柯诊所便是当时专开盲肠的外科诊所之一,据说,当时在附近如果看到手捧腹部的男性,不约而同直觉就认为是去开盲肠的(笑)。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柯诊所】
 个人对于吃这方面不挑,又敢多方嚐试,所以,传统市场附近的小吃就能养活这个大汉,不就一餐,方便就好。
 可?今天鼓山第一公有市场怎么没营业?仔细想了想,今天农历十七(昨天尾牙),市场休市,难怪,但,这样也好,合著时间对了,平时,要进这里可能连牵车都不易,鼓山第一市场在日据发展哈玛星期间,是高雄第一个现代化的市场,当时,就有自来水及管理人员了,神奇吧。
 也难怪,在小时候,只要听说是住盐埕埔、哈玛星的,自然联想–“好野人”,二眼发光的神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山第一公有市场】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山第一公有市场】
 既然市场休市,无妨,心中多的是备案,不担心,沿着延平街骑,往另一端的轮渡站方向骑去,目标,只营业到中午的唐山小吃(个人偏爱)。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延平街、鼓南街路口的房舍】
 先和老板点了午餐,然后去附近的海之冰拍张照再回来,说起海资冰个人其实并不爱,关于它的发展史据说是当年中山海资馆的学生,喜欢打赌吃冰,由一倍、二倍、三倍到N倍(最大好像是14倍,一个澡盆大),店呢,就由无名小店变口传的海资冰再变成海之冰。
 店的特色除了倍数惊人外,可随地涂鸦也是风格之一,个人不爱倒不是人多吵杂,而是,外县市朋友特爱来,为尝鲜,一定要点倍数以上,这时,怎么样都要共享,偏,二倍也不会少个五元、十元,就二倍价(类推),如果朋友熟也就算了,不熟还得挖来挖去的分著小碗吃,好不习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大碗公海之冰】
 回唐山小吃,老板已备好午餐,简单的无刺鱼皮粥、肉燥饭就可以过一餐,只是,坏习惯的嘴里吃着东西,眼还四处环顾看有没有什么风景可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唐山小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撇见隔邻的旧式铁马及门上的额匾,抽空过去看着、拍着,老板趁没有什么客人过来聊了下天,当下,差点成了乡野采集,因为,就给了好多小道消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有铁马牌照的脚踏车】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飞机标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药局额匾】
 混了台湾一些地方,观察出个有趣现象,地方老街,多以为延平为名(东港、安平、美浓、哈玛星),主要道路则以中山命名,这就表示地方发展和明郑时期的国姓爷延平郡王有关,而主要道路则在国民政府来台后。
 聊着聊着(愈聚愈多人),换了个消息及其它私房景点,店家表示前阵子报纸报千光路(高雄市商业工会旁)的整地,发现了个日本时代的石碑?你不知道吗?不知道啊?仔细讲了怎么走,赶紧去看,鼓波街尽头那个坡道好陡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波街、登山街口】
 好特别的一块石埤,真是赚到了,吃个饭聊个天就能换得,石碑正面是一尊日式神佛(似观音又似地藏),上隽刻“西国第一番”,后方则有大正时期的信男(还有俗名)、信女奉献署名。
 本以为前面佛像只有五只手,坐于莲座之上,五手分别持荷、宝珠、佛珠、法器及托腮,后再细看,有一手是支在左腿上,只见手臂,手掌不明,才错以为只有五手,石碑材质为不产于台湾的花岗岩(所以才称为唐山石);后方基座处还有个活动的缺口,真真特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西国第一番】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石碑正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奉献隽刻】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石碑背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以为只有五手的佛像】
 沿千光路下骑回哈玛星,再回唐山小吃回报店家已找到,结果,差点离不开身,呼朋引伴找了堆邻居来听听自己口中的哈玛星,还问研究这个多久了?天晓得,我只不过像庙口讲古的欧伊桑罢了!XD
 又贪玩了,幸好,今天给自己一整天可以骑乘记录,不用赶回家午餐,哈玛星的探访,至此先告一段落,再来,坐渡轮前往对岸的旗津,”豪华”的拿出高捷卡来使用(自行车免费、乘客15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鼓山轮渡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捷运卡】
 鼓山轮渡站到旗津轮渡站航行约十分钟即可抵达,会经过高雄港第一港口,关于高雄港第一港口除了日据时代的疏濬外,尚有清代海盗林道干的故事,就请移驾到个人这篇欣赏。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哨船头景观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幸福号】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自行车免费】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准备错身的渡轮】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第一港口】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接近旗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轮渡站】
 出了旗津轮渡站,第一站,旗津天后宫,在闽南语,津有渡口之意,但部份高雄人还是习惯称这里为旗后(或旗后),古书上后和后是通用的,但,后用在天后宫上便相当适合,所以称为旗后天后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观光三轮车】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庙前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三和饼舖】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天后宫】
 旗津天后宫也是个看庙堂建筑美学的地方,或许,它当时兴建的工匠没哈玛星代天宫那么出名,可是,以细观微,细细品味倒也值得玩味;可惜的是庙埕前那排灯笼遮住了大部份的庙簷建筑,只能往里去赏玩。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天后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船户公约碑】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天后宫庙埕】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侧殿,清平阁木雕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侧殿,明心堂木雕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天后宫燕尾翘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天后宫回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天后宫旅游纪念章】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鉴观不爽(明察秋豪)】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正殿龙柱】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龙堵石雕】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博古图,锦雀、鹿、捅蜂窝的猴子–锦鹿蜂猴(晋禄封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博古图,茶花、锦雀、马–马上夺锦、马上探花】
 天后宫前的小巷(庙前路103巷),曾号称打狗第一街(高雄的发展是从旗津开始,所以最古老小学是旗津国小,再来是左营旧城国小,第三才是哈玛星的鼓山国小),台湾当时有三条老街在争所谓的第一,分别是台南安平、澎湖马公及高雄旗津,可惜的是,三条老街全给拓宽失了味,就算是第一老街又如何?台湾老街有时是一种失望的开始!
 走旗津老街往旗后山方向去,一旁的天主教旗津服务中心,嘿,有主教单国玺的题印呢!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天主教旗津服务中心】
 先别急着上旗后山,海岸路这个转角,在造街计划中,被做了个仿船头的平台出去,都笑称这里是旗津的铁达尼号,不过,多被当地人钓鱼占了好位子,一旁有则有所谓的旗津八景的造型路灯及以冲浪板为表的人行座椅。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海岸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冲浪板造型的座椅】
 海岸路转通山路准备上旗后灯塔去,这一带之前有所谓的”造街计划”,计算不算成功,不过,也不能说失败,只能说造完街后的经营没有后续下去(似乎都是如此),倒是,留了些当时的装置艺术,也算是替计划留下了点见证。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装置艺术–河豚】
 到了路口,左转往旗后砲台、右转往旗后灯塔,皆需徒步上去,因为今天非假日,所以,照惯例的,牵车上去,算是钻漏洞吧(真是不可取)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砲台或灯塔】
 走右往灯塔方向牵车而上,有二位操非本地口音的游客骑了旗津的租赁协力车过来,简易讲一下路线如何走,便迳行上山去。
 往灯塔转弯的那个观景台(以前是营区哨房),将车抬上拍张高雄港风情,忽阴忽晴的天气,景色没有蓝天下的美,可也不错了。
 巧遇一位来高雄自助旅行的游客,请自己帮她拍张照后,索性一同上去,她是从捷运西子湾站租自行车过来,看自己牵车?表明这里是不能骑自行车没错,因为步道有斜度有骑乘上的危险,自己是牵行,不算数(自找理由)。
 如果不赶时间,或许等一下可以一起骑乘或是做个基本景点介绍,这点,个人还行(要贯彻市长的“高雄是个友善的城市”口号)!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灯塔下的观景台】
 走到旗后灯塔(高雄灯塔),请她从大门进入,自己要继续牵行,会从其它门口进去,里面再见。
 非假日的旗后灯塔(星期一不开放)实在是非常适合漫游,因为是写自行车记录,要不,牵行的这段路,小耗体力。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灯塔】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山景观步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灯塔侧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灯塔】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有长城的Fu】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有长城的Fu】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灯塔】
 灯塔所在位置叫旗后山,关于旗后地名的由来,有此一说是旗津地形为一长条型海岸线,就像根旗杆,而海岸的沙滩像是旗面般的飘扬,旗后地名便由此而来。
 而当时在划分行政区时,取其旗鼓相当,第一港口对面便命为鼓山区,所以有阵子市府在推高雄伴手礼就有一项旗鼓饼,内馅为芋头与蕃薯,隐喻就不明讲了。
 可是个人倒是对鼓山地名由来,偏向于打狗山的叶音,虽说中都桥附近有鼓岩国小,是以打狗山上的打鼓岩为典故命名,不过传言总是经过几代的加油添醋成了新的传说,总之,故事嘛,总要半扯半合理才叫故事。
 在旗后灯塔及旗后砲台间,以前是条羊肠小径相通,不清楚的人还得原路下再从另端上另一处,现在,这里整修成景观步道,和山下相遇那位自助旅客(简称车友),一同步行过去,继续,扛车牵行(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山景观步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山景观步道,以前的营区哨房】
 砲台及灯塔走步道是不远,不过上上下下及扛车牵行,真是折煞老身了,为了完成这所谓的“一日双塔”,自己就认命些!
 终于到达砲台了,哇哈,人好少,大大方方的取景,遇见刚才山下租协力车的外客,交谈后才知他们是香港游客,继续贯彻市长口号,就在炮台,成了导览员,还被问?你住这里吗?我真是具有导游资质啊……
 旗后砲台之前曾有国军驻守在这里,随着砲台的整修开放,在山上修建另一处营房,本有一条阶梯从山脚下直通砲台大门,随着地型的改变,这条阶梯应该暂时不会整修回来。
 旗后砲台的面对旗津地区,门额上面书写了“威震天南”,和对面打狗山末端的“雄镇北门”,一南一北旗鼓相当。
 而来旗后砲台参观的几个要点,除了官方上所载的威震天南横额外,还有门额下方二侧砖砌的“囍”字,二字略有不同,得特别注意,不知当时用意是什么?
 另外,为免筑城时,内部线条过于单调乏味造成视觉疲劳,所以建筑上便利用各种砖砌方式,来排列产生一些几何变化(如地面、墙面),可以细细品味。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砲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不同图案的阶梯】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砲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砲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威震天南横额与双囍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砲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砖之变化】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砖之变化】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砲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砲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砲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山上】
 总算,完成旗后山上二处景点的探访,这一路,扛车扛的好辛苦,再将自行车牵下来旗津地区,顺着旗津医院旁的巷弄走(庙前路2巷),打算去星星隧道。
 星星隧道,目前封闭中,旗后山下靠外海这一侧,之前的自行车道踩风大道受风灾地基淘空,早无法通行,但仍可通行行人,封闭应该又是新年度的修膳工程。
 星星隧道口同样有禁示标语“禁止自行车以骑乘方式进出隧道”,所以,我刚在山上一律以牵车方式不算违规吧?不能骑乘就牵行嘛!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庙前路2巷里的冲浪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星星隧道口,禁止自行车以骑乘方式进出隧道】
 打狗山下是清风隧道(西子湾隧道),旗后山下是星星隧道,这些彼此呼应的关系似乎有点玩的过火,不过,在以前炮台还没外开放时,星星隧道也是只有当地人才会带的私房景点,因为得爬墙过关什么的才能到外面来,景色,却美的很,无人干扰与破坏。
 在这里又遇见那位车友,听到自己要记录旗津自行车道,反正她不赶时间,高雄还要停留二天,便跟着一同骑乘,有个伴也顺便听听在地人的解说(是涂说吧)。
 从星星隧道前走海水浴场的自行车道往旗津行政中心方向去,假日的旗津和非假日旗津人潮相去甚远,连海边冲浪的民众也少了许多。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海水浴场】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影武者维尼。自行车道的优先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非常有东部海岸风味的一隅】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海水浴场】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行政中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摊贩集中市场】
 旗津行政中心目前在原电石渣场的地方盖新大楼,这里,前阵子传出市府有意将它经营成民宿(旗津在未县市合并前,是高雄行政区里唯一没有旅宿业的地方),不过,因为相关法规的关系,成不成得了局,还是未知数。
 可是,会有此消息表示这地方有这潜力,其实不说大家也不知道,在非假日行政中心办公的时间内,就可以大大方方上楼了,然后透过楼上的落地窗来看海滨便可知它是否有这股潜力。
 旗津的自行车道有二条,一条是沿着旗津路的马路边骑,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共享,缺点是路口障碍颇多,另一条则是沿着海岸线走,这条叫踩风大道,缺点是日晒非常严重,另外则是它动辄柔肠寸断,因为这里海岸线地基淘空的很严重。
 今天,又是不能骑乘的情况,偏工程的施工是这里一处那里一处,指引或封闭的指示做的极差,有朋自远方来,要当地主介绍良好的自行车道,却给了这种冏境,实在是……,只能骑一段、绕一段的一直道歉(干我啥事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自行车道。海岸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自行车道。海岸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自行车道。海岸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自行车道。海岸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自行车道。牵罟】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自行车道。贝壳展示馆】
 在海岸公园时,出了点小意外,路线转来绕去的找,她骑的是租借的自行车,一不小心,摔车了,问有没有怎样,回说还好,可是,以摔车经验来看,至少也有挫伤,但也不好进一步关心,只能边骑边观察,看有没有什么状况。
 所以,过了贝壳展示馆后,不再骑海岸线,太丢脸了,丢了高雄的脸,改骑第三条路线,当地人推荐的,个人也很爱骑的一条路线–海岸林步道。
 不过,骑乘前,先到附近的“蒋公感恩堂”,这里,是台湾少数几处祀奉先总统蒋公的地方,所以没什么雕梁划栋,堂上还有国旗飘扬。
 这一带的居民是大陈岛移民,他们感念蒋公把他们从大陈岛带来台湾立足生根,便设感恩堂祀奉他,因此,不管是否有政治立场,请尊重当地人信仰,这是一种为客的礼貌,别以自己的立场去干预当地人的生活,话讲一讲就离开,造成伤害而不自知,实在非常要不得。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蒋公感恩堂】
 理论上,海岸林步道这里是不能骑自行车的(因没有划自行车道标志),可是,当地人却很强力推荐这条,之前骑乘过,还真不赖。
 这里本来是一片木麻黄林(现在也是),在海岸公园还没开发以前,是别有天地当地人的私房景点,从外面看是密密麻麻的灌木丛,进入后却是点点阳光由树梢洒下的森林,加上经年累月不清的针叶,有另一种海岸风情。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岸林步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岸林步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岸林步道】
 海岸林步道不长,到劳动女性公园附近时,所有的自行车道会合再分开,这一带的海岸自行车道没有海岸公园那样的建物,只有自生自灭的野草及简单护栏,却更有另一种味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大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大道】
 在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附近,有座观景台,这是因为这里位于小港机场航线下,从这里就可以看见将降落的飞机放下它的机轮准备着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踩风大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观景台】
 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则是将清代、日治及二次大战等等的战争史事纪念碑集中在此处,祈望能有世界和平不再战争的一天,只是,看着这些及附近的原廿五淑女墓的劳动女性纪念公园,总给人太沈重的感觉,所以,旅游上,这块是较避而不谈的。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二次大战战俘船纪念碑】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
 再来,就是旗津自行车道中,和海岸公园同样热门的风车公园,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公园划分了可放风筝及不可放风筝的区域,但,通常放风筝的都在不可放的区域内,而到了假日,这里常可见特技风筝的竞赛(风车公园附近就是旗津目前在兴建的新行政中心)。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风车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风车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风车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风车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风车公园】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踩风大道】
 骑了段距离,是该补给能量的时候,自己想吃东西也顺便尽一下地主之谊,过了污水处理场,绕到旗津二路来,一人一颗赤竹包子加瓶豆浆补充元气,过街去买回来看见车友正撩开长裤检视伤口,果然,膝盖挫伤了,请她就别忍耐了,受伤要讲,我再想一下这一路那里可以擦药包伤。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赤竹馒头】
 再绕回自行车道,继续南骑,整条旗津的自行车道自己反而最喜欢接下来这段,没有太多人工建筑,堤防边自然的自行车道,和行人共享,骑起来舒服,可想心事、可以哼歌,可以做很多事,就是很放松的骑。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踩风自行车道旁的堤岸】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踩风自行车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踩风自行车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踩风自行车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踩风自行车道。复古色系】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当心落海】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停车架】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踩风大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自行车道】
 这段,也有部份在工程施工,原本在车道就可以看见海岸,现在,有部份的消坡块高到遮住了看海的视线,这里有淘空现像吗?风景变差了。
 骑上这段自行车道,心中就想到一处可以替车友处理伤口的地方,海巡署的安检所,他们一定备有急救箱的,果然,表明来意后,取出一个好大的急救箱(和登机箱一样大)。
 海巡署人员很仔细的清洁再包扎,不得不称赞一下这处安检所(二六海堤安检所),服务的太好了,虽然车友一直觉得小题大作而坐立难安,不过,跟她讲,自己如果一人出门旅行,本就要懂得利用这些资源,而这些也就是身在台湾的方便。
 懂得踏出那一步及懂得使用资源,会发现,台湾相当方便,且,海巡署这样也可以在工作日志上记下做了什么亲民动作,大家互相协助,不用不好意思。
 在车友接受清洁包扎时,安检所附近正在施作一处民众休息区,而车友则发现,这里的门把,居然是水族箱,也实在太有特色了些,说起来,也得感谢车友的挫伤,才能有此发现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巡署二六海堤安检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民众休息区】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往第二港口的自行车道】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正在清洁伤口的车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巡署二六海堤安检所】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门把上的水族箱】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门把上的水族箱】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巡署二六海堤安检所】
 包扎好,继续骑下去,终点便是高雄港第二港口旁的信号塔,也就是高雄第三处高字建筑的旗津高字塔(对岸为红毛港高字塔),一日双塔,完成。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信号塔】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高字塔】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信号塔与高字塔】
 预计的一日双塔还真是花上一日,比自己预估时间还要长,可能是有车友同行,同时要考量她的状况及自己的记录路线,已有点夕阳的感觉了,还要骑上一大段路回到轮渡站!
 一样的踩风大道北骑,到旗津一路找路接平面道路,回程不骑自行车道,改骑平面道路,这样,才会有发现的乐趣(我会不会太操车友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远方不是旗后山,是货柜】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锈蚀的座椅】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往高字塔指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一路回平面道路上】
 沿中洲一路骑,附近,旗津叫的出名号的美食–正家兴波士顿派的本店,因为是骑自行车所以不买;再来,高雄原六个轮渡站的中洲轮渡站,至于附近那些个百元海产店,只能简介无法亲嚐。
 注:高雄原有六个轮渡站,旗津&=&鼓山、中洲&=&前镇、小港&=&红毛港,而中洲每天本有二班次是和红毛港对开,随着红毛港的迁村及新的码头设立,目前有固定航班的轮渡站自己也搞不清楚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正家兴蛋糕】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中洲轮渡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巡缉私艇】
 又骑回到风车公园附近,大汕国小附的朝龙宫可以介绍一下,因为,庙方盖了个旋转观景台,号称可以360°旋转,可是,又说运转费用太高,希望能委外出去,所以,每次来都只能在楼下看看过干瘾,感觉,庙方是自找罪受(耸)。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朝龙宫】
 这附近,有个阳明海运探索馆(售票的),它前面的一小段海堤叫自由长堤,这附近是看大型货轮货柜起降的好地点。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自由长堤】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自由长堤】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阳明海运探索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阳明海运探索馆】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造型石墩】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自由长堤】
 太阳快下山了,我得回家晚餐也得放车友回去,不然,她该不会以为我别有所图吧(喂,你想太多)。
 阳明海运探索馆附近是旗津渔市及之前的红灯码头,一直觉得取名红灯码头这名字好怪,问过旗津人他们也不了?这里离风车公园很近,理论上是可以就近去吃那家日式关东煮的,可是,今天没这准备,还是得乖乖回家晚餐。
 从旗津新行政中心预定地北骑,这里,有旗津唯一的加油站,如果没加到油,不是去机车行加就是坐渡轮到对岸。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鱼市场】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红灯码头】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唯一的加油站】
 旗津新行政中心这块用地很有趣,它是盖在电石渣场上,后方则是一片墓区,偏这墓区里又有座市定古蹟–叶克礼墓及几座特色坟墓,今天这么一眺,多数已迁移,那几座因是古蹟,只能围篱加盖留着,将来盖好后?嗯!有搞头唷。
 而加油站本就在一片墓区之后,如今迁走一部份,另一部份较像示范公墓仍留着,反正就是觉得有趣;路上,有啥有趣的一样停下来拍个照,什么民众吊晒的乌鱼干啦、公共汽车站牌附近会大开的夜来香,可怕的是还会停下来和人家话家常才严重哩(我阿伯的好严重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吊晒的乌鱼干】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夜间大开大香的夜来香】
 快到轮渡站了,再招待一下车友冰品,陪着自己骑了一下午的车,还摔车挫伤,所以,斗六冰城的冰淇淋红茶,喝完,过海军第四造船厂、旗津最高学府的高雄海洋科大旗津校区,回到庙前路的海产街上。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斗六冰城的冰淇淋红茶】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军第四造船厂外围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海洋科技大学旗津校区】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庙前路。修善堂】
 去庙前路的正家兴分店外带一盒波士顿派走,分个几块给车友当点心,坐船回鼓山,下班时间,满船的人车,难拍照。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津第二轮渡站】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旗后临水宫遶境海报】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Q版的旗津天后宫】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拍过MTV的鼓山鱼市】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接近鼓山轮渡站了】
 出了轮渡站,送车友到离捷运站最近的路口后,分别(希望没吓到她),天色,晚了,我还有几个地方没造访到。
 骑延平街,与滨海路交叉口那条巷子给骑进去(私房点),会到新滨码头附近,这附近的冷冻厂还有冰块的运输带,该是哈玛星地区目前硕果仅存的,而这一带,也有铁道残蹟可寻,用来佐证滨线的存在。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海之冰对面巷弄】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冰块输送带】
 从新滨码头走渔人码头再接香蕉码头,没带相机脚架,快近手震的极限了,相机再抢拍也只能拍几张意思一下。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渔人码头】
 香蕉码头在以前,旗山的香蕉是用来外销日本赚外汇的,因为担心香蕉受损还特别盖了个适合香蕉储放的集散码头,便是香蕉码头前身。
 这里被河边海产承租了,有许多相关的香蕉产品,而香蕉码头及渔人码头因为腹地够,只是碍于一些因素,否则,它一直被视为接待大型邮轮的最佳地点。
 香蕉码头外这二位公仔是以蕉农及苦力为表,男性为苦力名叫阿力、女性为蕉农名曰阿娇(蕉),之前,阿娇手上还会提一只大茶壶。
 二位皆以背面示人,阿力颈上毛巾的红点及阿娇身上的红点用来表示香蕉汁液的渍痕,而阿力手及脚以红色表示,是用来表示烈日下的日晒皮肤,所以他卷起的腹部露出未曾日晒的白晰皮肤。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香蕉码头】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阿娇与阿力】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阿娇与阿力。】
 而香蕉码头附近还有个高雄港务局的港史馆,今天实在是探访的太晚,超出预期时间,新滨码头、香蕉码头这一块,就看将来有没有时间再来补拍叙述。
(登入后即可检视图片)
【高雄港务局港史馆】
 不想夜骑得早点回家,建国四路过高雄港牌楼一直到建国桥,过建国桥后骑幸福川旁的自行车道返家,旗鼓相当的一日双塔,完成。
 ~港都大叔 
 (小记:原本标题想定为‘【城市漫游】~旗鼓相当–也是一日双塔’,旗鼓相当指的是"鼓"山哈玛星及"旗"津地区,一日双塔则是"旗后灯塔"到"高字塔"的旗津踩风大道,不过,担心又玩字游戏过头造成不必要困扰,另外,旗后山并不适合骑乘自行车(只能牵行),便改为较不耸动的标题,特此注记!)
◎ 【城市漫游系列】延伸阅读:
港都大叔这篇又来到我熟悉的区域,哈玛星这边也算是我流浪的启蒙地(幼稚园时期搭校车之故),这里的建筑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没什么改变,而五福四路底的这些蒸笼店那时候就已经存在了,另外在鼓山二路上原本有一整排木造楼房,记得好像是在第二市场附近吧,现在也都被水泥丛林给取代了。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那个大正时期的房舍是自来水的加压帮浦房!
港都大叔拜讬多写一些,非常期待游记完整版!
正好春节要到高雄玩,而且会到您游记所记载的一带,
对高雄很陌生的我细读您的文章后,已经可以确定到时候会玩得很愉快了.....
感谢您的分享与深度导览
台湾.用骑的最美
takemehome96 wrote:
港都大叔拜讬多写一些,非常期待游记完整版!
正好春节要到高雄玩,而且会到您游记所记载的一带,
对高雄很陌生的我细读您的文章后,已经可以确定到时候会玩得很愉快了.....
感谢您的分享与深度导览
没想到“高雄市区”也能获得您的青睐,坦白讲真的是喜出望外,您的游记不管在01还是fb,也都是必拜读的对象之一,希望此行能让您满载而归,当然啦,以您的角度看高雄后也期待高雄能进入“台湾?用骑的最美”之列!
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小心翼翼 wrote:
没想到“高雄市区”也...(恕删)
小心翼翼大这样说实在让我很不好意思,谢谢您的抬爱!
坦白说,即使我有机会到高雄慢慢地逛上几回,也难有如港都大叔此细微的观察,
所以,这时当个忠实的读者跟着走最幸福!
等高雄熟一点之后,再找机会来骑自行车(这次是要踩街)。
台湾.用骑的最美
我也是住高雄,高雄真是个好地方阿^^
港都大叔 wrote:
 城市漫游第六章!鼓...(恕删)
又看到大港街的日式建筑
我以前就住在这
整个同年的回忆都在这!!
谢谢港都大叔的好文分享
让我这个离家的游子可以更了解家乡味
港都大叔 wrote:
 城市漫游第六章!鼓...(恕删)
当兵加上退伍工作在高雄也混了好几年,大叔介绍的一些
地方我也曾经流连,写得真好!应该置顶!加分
港都大叔 wrote:
 城市漫游第六章!鼓...(恕删)
赞~游记很详细~高雄有些小地方没去过,还是自行车可以较深入探访
战争与和平纪念公园里面可以看影片和当时的历史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鼓山文化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