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师专地址和新乡师院那个好?哪个更好考些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闽ICP备号&&&
Powered by  王老师讲得最好的还是文言文。由于拥有很深厚的文史底功,王老师讲授古文时厚积薄发,挥洒自若,很多课堂上的场景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学习《范进中举》一文,前面说范进为了考试盘缠去找胡屠户商量,被胡屠户:“不要失了你的时了......教我一家老小去嗑西北风?”等范进瞒着胡屠户去考试回来,“又被胡屠户骂了一顿。”王老师点评道:这一次骂也不会比上一次好听多少。   学习《出师表》后两段,王老师叹道:这“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简单几个字,包含着诸葛亮多少心血呀!解释“庶竭驽钝”,王老师说:如果诸葛亮都是“驽钝”的,咱们又该怎么表示呢?   学习《陌上桑》,“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王老师解释说:男人都喜欢后面的女人,而女人则最看重做早的男人。说到此王老师加一句:唉,这都说的是什么呀!然后继续讲诗。   最经典的是学习《垓下歌》,到了“虞兮虞兮奈若何”时,王老师讲:“这个虞姬呀,是项羽的...的...”王老师一时找不到词,结巴了一下,但马上续下去“...的爱人!”我差点笑出声来。这么具有中国特色的称呼,恐怕也只有王老师能想出来。
  秦岭——淮河是我国地理南北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有着地域、气候、生物等多重意义。其中有两条是:一月平均气温零度分界线,800毫米年降水量分界线。   不知大家是否考虑过这两个分界线的意义。在秦淮以北,冬天气温极易降到零度以下,但由于气候干燥,降雪量较小。秦淮以南降水量大,由于冬天气温偏高,常常是一下雪就融化成水,也很难形成大面积的积雪。只有在秦淮一线,才能偶然出现大量降雪加低温的情况。这样的天气会让人感到严寒难耐,但确实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   这年冬天,先是下了一整夜的大雪。按照惯例,第二天应该是艳阳高照冰雪融化,“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了。谁知道这次天还是阴沉的紧,仍不时有雪花飘落。我来到学校,发现棂星门已经关闭了,原来门口的一道斜坡已经放倒了不少人,为了安全学校只好重开了东面的大门。   好不容易走进校园,却发现完中已经成了一个偌大的滑雪场。早有同学们已经把路上厚厚的积雪踩实,并滑出一条条雪道。在这样的雪道上,用两条腿匀速交替前进是不合适的,最好的方法是先跑几步,然后站稳维持平衡,就可以滑翔一段。在大殿西廊房拐角处道路有一定的坡度,更是冯虚御风的好去处。   学生在雪道上如鱼得水,老师们就比较尴尬了。他们的身手一般不再敏捷矫健,但上下课也必须通过那一条条危险的道路。这两天同学们都不止一次看到老师摔跤。看着平日庄严肃穆的老师手忙脚乱的从地上爬起来,想笑又不敢,只能扭过头去远远躲开再弯腰捂肚子。   最精彩的表演要数郑治敏老师。他给我们班上完课后是八班的课,短短的二十米路居然咫尺天堑,期间数次遇到险情。他倒是没有摔倒,但为了保持平衡手里拿着大三角板上下挥舞,为大家表演了一段雪上芭蕾。
  化学习题课,有一道检验硫酸根的题目,有同学很快答出应该加入氯化钡试剂,并加入一点稀硝酸。朱老师对回答很满意,但他又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要加入稀硝酸?   这不算是很难的问题,但那位同学没能答上来,朱老师又点了秦文豪的名字。看来秦文豪也不太清楚,但他一站起来就胸有成竹的说:“因为加氯化钡时必须加入稀硝酸...”还要继续往下诌,已看到朱老师的脸色不善,张着嘴却没有说下去。   朱老师冷冷的看着秦文豪,慢慢的说:“嗯,加氯化钡时必须加稀硝酸!”他学着秦文豪的语气把“必须”两个字说得很重,“你今天中午必须回去吃饭!我看你今天中午不回去吃饭也行。”秦文豪一脸尴尬地站在那儿,朱老师不再理他,继续讲课了。   放学后秦文豪果然不敢回家,但看来朱老师也没有再追究的意思。在学校吃饭的同学们走出教室就往食堂飞奔。初三的学生大都十四五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习任务又重的要命,一上午四节课下来,常常是饿得有气无力。放学后和王攀峰谈起饥饿的感觉,王攀峰说一到第四节都不敢用脑,一想问题就觉得头晕。   中午回到家,我通常能吃下四碗面条。而在学校食 堂吃饭的同学们总要考虑经济问题,很可能营养跟不上,这对身体成长大有影响。
  忘了是谁说过的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能使我感到彻骨的寒意:其一,是突如其来的大雪;其二,就是如期而至的考试。在短短的数天内,这两种寒意同学们都先后感受到了。   考试是用来决定学生命运的,但与往常的考试相比,这次考试更受同学们的重视。再过一个学期就要参加中考了,而在中考前,内乡高中将提前进行少年班的选拔考试,据说选拔的资格通常以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为参考。但这些对我来说似乎并不重要,因为完中能向少年班推荐的名额是二十个,而我甚至没有机会进入学校前五十名。这样也好,少了很多心理上的煎熬。   这次考试我们班整体靠的还可以,马瑞恒第一,靳红宇第二,而且双双进入全校前十名,这在我们这个差班可是破天荒的事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朱老师半年来对我们班的改造卓有成效。我是班级第五名,进入完中以来也是第一次进入前五,不管怎么说,考内乡高中应该是有一定的把握了。   全年级的第一名是七班的曹恒。于是朱老师提出了“年纪学曹恒,班级学瑞恒”的口号。看来“恒心”是我们提高成绩的首要条件。
  期末考试结束后,其他年纪的同学已经开始了寒假,而学校又特地为我们初三年级安排了一次“摸底考试”。这次考试使用了南阳某重点中学的期末考试卷,题目让我们大开眼界。   最典型的是政治考试中的一道题目:我们的课本共有五章,请把这五章的题目默写下来。没个题目三分,一共是十五分。我丢三落四最终只得到五分,而据说一分未得的大有人在。   同学们明显对这些新题型很不适应,叫苦不迭的同时,大家也都明白了自己原来只是井底之蛙,接受新的挑战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必由之路。   这次考试也是我在完中期间唯一没有作弊的考试系列。倒不是因为监考特别严厉,而是学校对考试的座次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安排:各班都根据上次考试的名次安排考试座次,我的前桌是第四名,后面是第六名。这样一来,计划作弊的同学的心态顿时微妙起来:通常都是成绩差的同学抄袭成绩好的,而现在座位紧邻的同学成绩都不相上下,该谁抄谁呀?也许他的正确率还没有我高呢!于是作弊现象大为减少。
  考试结束,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北方的寒假时间普遍不长,而这个寒假尤其短暂。大家都知道已经进入了中考前的冲刺阶段。人生总会有很多梦想,而梦想是否能够实现往往只在于关键的几步。这是我们拼搏的时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
  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
  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第五章完)
  考试结束,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寒假。北方的寒假时间普遍不长,而这个寒假尤其短暂。大家都知道已经进入了中考前的冲刺阶段。人生总会有很多梦想,而梦想是否能够实现往往只在于关键的几步。这是我们拼搏的时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
  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
  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
  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
  用我们的歌,换你真心笑容
  祝福你的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
  和心爱的朋友热情相拥
  让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
  在你我的心里流动
  (第五章完)
  第六章     一九九二年,那又是一个春天。一切看起来都很平常,一位伟人却在策划一件壮举,令人久久吟唱。这似乎和内乡初中没有太多的联系,却几乎影响到当时所有内乡初中学生的命运。   自从我最朦胧的回忆开始,就曾有人很关切的问我妈妈:你们转了没有?我妈妈很惭愧的说:没有。对方会用一脸怜悯的表情看着我,唏嘘不已。   这里没有江湖黑话,“转了”是指“农转非”。在八十年代,“商品粮”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也是小朋友之间看不见的界线。“吃商品粮”的小孩不必须努力学习,他们也可以在成人之后找到工作。而农业户口的孩子必须用自己的汗水去换取跃龙门的机会。而这种壁垒分明的状况正式在九二年开始逐渐松动,从此以后,农民的孩子终于得到了比较公平的竞争机会。今天的中学生们恐怕永远不能体会到那种自己刚走上起跑线,而对手们已经准备冲刺的那种悲哀感觉。当然现在的孩子们面临着更广泛、更残酷的竞争。萧条异代不同时呀。
  有一句歇后语说:正月十五贴对联——晚半月了。虽然正月十五被称为“十五下”,点红蜡烛,放鞭炮,完全是和新年相同的待遇,但灯节和新年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节日。   不过学生们大多都并不这样看,他们更相信元宵节是春节的延续。每当正月初八开学,马上就盼望着一周后的灯节。只有亲眼看到那一道街上各式各样巧夺天工的花灯,跟随着等纱木腿的表演队伍走过,才能收下心来回到教室。   作为初三的学生,我们本来并不奢望能再过几天假期。可学校的通知却写的明白:全校师生十五、十六放假两天。大家都心底早就乐开了花,但表面上似乎都若无其事。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又长了一岁,也许是因为中考的步履逐渐临近,光知道玩显得没心没肺。似乎悄然间大家都学会了矜持。
   放假前一天的晚自习是几何课。下课后,郑老师突然走到我跟前对我说:“四月初你们有一个数学竞赛,我想让你参加。我在咱们图书馆里找到两本关于数学竞赛的书,这本是初二分册的《数学奥林匹克》,先给你看看。还有一本初三的是一个讲座,你把这本看完后换那一本。”我还没反应过来,郑老师已经留下一本书就匆匆离开了。   晚自习放学后,我把书带回家。这本书一共有二十章,由单樽主编,是初中数学竞赛的辅导教材。既有平面几何、因式分解等初中学过的数学知识,也有数论、不定方程等专门的竞赛内容。其中的解题思路让我大开眼界。   
  从开学到四月上旬,一共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因此郑老师规定我这本书必须在一个月内看完。也许他知道我生性懒惰,甚至每次上课后都要催问我已经看多少章了。但其时已经是初三呀,每天各门功课的任务压得大家都穿不过气来,每个人的课桌上都被各种书籍占去一半,白天根本没有空闲,我只能利用每天晚上放学后的时间。由于害怕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我一半在十点钟准时睡觉,这样8点20放学后回到家我看书的时间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而且这全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竞赛内容呀!在老师的讲解下尚且很难懂,何况现在要自己啃书本,学习效果可想而之。   我很为自己当时的一种“选择性放弃”的做法而庆幸,也就是说,能看懂的就认真看,看不懂的就整体跳过。象数论、勾股定理这些我比较感兴趣的章节,课后题我基本都能做;而对于不等式、待定系数法这些一看就头大的内容,我也就根本不去浪费时间。   郑老师依然每次课后都问我看过多少了,我就回答:看五章了,看八章,看十章了...当然看过后的效果就不能保证了。侯子却根本不相信我真的看了五章八章,因为他知道我晚上放学回家从来不学习,于是他觉得我总是在敷衍郑老师。每次我和郑老师对答,他就爬在桌子上狂笑,等老师一走,侯子就马上说:你看个屁!   在初中我和侯子坐过很长时间同桌,但他似乎并不能理解我的学习方式,认为我是“脑子好而不努力”的典型。每次提起我,侯子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他的脑子和我一样,他的成绩会比我还差。很遗憾侯子后来没能上高中,他上了南阳油田的技校,很老练的经营着自己的人生。
  是卫尧哥哥吧?你曾经当过我的老师。还记得你在有年暑假回三小办辅导班的事儿吧?对。我就是你那时的学生。希望看到你也写写这一段哈!期待。。。
  看到农转非这段  又一次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那种无私的、呕心沥血的爱  我是高一左右那一年转的    后来据我老妈讲
大概花了一万左右人民币  一万对现在来说 可能是很小的一个数目  对当时月工资300多 三个孩子都在读书的父亲来说  ..........  我真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的  感觉应该是老妈开店赚的      但是直到我大学快毕业才知道  还跟老爹开玩笑
“干吗花这个冤枉钱 明知道能考上大学”  父亲说 “你两个哥哥都转了
你不转 我觉都睡不着”    父亲这种 我必须要做我该做的 我能做的 也成了我的人生信条    每次打电话回家
都很想跟父母说声 谢谢  特别是我的父亲
就是他一直执着的 坚持的
固执己见的  要求我不断的读书
再读书   提高
  迫使我从小小的内乡城   向一个个不断的大城市 行进 行进 再行进  。。。。。。。虽然过的并非好
  但人生
从无憾  感谢伟大的父亲!
  搞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把以前的事情都敲到电脑上,你是不是作家?虽然我是内乡初中毕业的,可是实在没耐心看完,太长了,当然文章很不错,有种乡土气息,很好,我很喜欢,可是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只能挑着看点了,顺便说声,辛苦了。
  就在如此紧张的学习气氛中,居然还有人悄悄在午饭后溜出去绷弹子。谁?俩头和范红凯。   绷弹子就是打玻璃球,一般认为那是小学生的游戏。的确,在小学时代没有绷过弹子的学生绝对是少数,而蹦弹子技术好的同学也足以令人羡慕。只见一个高手拿起弹子,歪着头一瞄,弹子象呼啸子弹似的冲出去,啪的一声正中目标。一个完全弹性碰撞,被打中的弹子快速滚到一边,而出击的弹子正好占据目标的位置。高手潇洒的走过来拿起弹子继续瞄准,一副“扬手接飞猱”的轻快。   初学绷弹子,一般打“进坳”。事先在地上挖三个类似高尔夫球洞似的坳洞,三个坳在一条直线上,每两个相距一米多,分别叫“头坳,二坳,三坳”。几个游戏者轮流,都是从头坳出发,进二坳后再进三坳,然后回到二坳,再回到头坳。完成这个过程,叫做“成虎”,就对其他弹子有一枪致命的杀伤力。坳的作用除了成虎外,还可以作为连击的过渡。也就是说如果进了坳,就可以继续连击。高手一般都很会利用坳洞,而初学者往往一绷进不了坳,就眼睁睁的看着对手连续进坳,成虎,然后把自己吃掉.
  随着水泥地面越来越多,想轻易的挖出几个坳洞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了。而且进坳成虎也比较麻烦,因此后来流行的蹦弹子方式都是简易的“碰墙”。   “碰墙”首先当然要找到一面墙壁,这当然不难。然后在距墙一米多的地方划一条与墙根平行的直线,就可以开始了。游戏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掷级”,这也是游戏最关键的一步。   “掷级”时,游戏者一般都站在线的后面,把自己的弹子掷向墙壁,弹回后停下来的位置将决定正式打子的次序。一般来说,如果停在线内则优先级较高,压线或出线则就“老”了,优先级低于线内。如果同在线内,则距墙壁越远、越靠近线者优先级越高,接近线而不压线的俗称“正当年”,一般都会是“头级”。而如果同在线外,则同样是离线越近优先级越高。如果墙根到线的距离是10,而四个游戏者掷级的接过分别是7,9,11,13的话,则正式打弹子的顺序是9,7,11,13。看上去13最倒霉,但这也是相对的,因为7和11离9的距离较近,被首先击中的可能性也更大。较好的次位可能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我绷弹子一直是属于菜鸟级的,一尺以上的距离就很难打中了。跟和我水平相仿的伙伴打上半天,可能谁也吃不了谁。甚至掷完级,还要调侃两句:头级输,二级赢,三级输的屁股疼。但对与高手来说,三尺之内百发百中,二级三级可能就永远没有机会了。
  对于菜鸟来说,绷弹子规则中还有两项要命的禁忌:“四指”和“传电”。   所谓“四指”,是指在一次击中之后,出击弹子和目标弹子本应相互远远弹开。但如果这两个弹子分开后距离太近,就算是无效击中。“太近”的标准就是两个弹子间的距离不能超过四指,也就是四根指头并排的宽度。而每个人的指头宽度又不尽相同,这就免不了会有争议。但不管怎么说,一旦击中目标却又“四指”,那是令人极为沮丧的事情。不但自己的击中无效,还必须眼睁睁的看着对方在近距离内轻松击中自己。   三人或三人以上游戏时,还要谨防“传电”。菜鸟击中对手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击中后两个弹子中的一个再碰上其他弹子,这似乎是很令人激动的事情,但实际上却没人高兴地起来,因为这样就算“传电”了。不但一箭双雕式的击中无效,还要等着对手们的轮番袭击,因为被电的弹子要“坐监”,对其他弹子没有还手能力。   高手一般都会很老练的规避这些禁忌,而且大都还有一种很神奇的技术:抱高头。   现代体育运动中与绷弹子比较类似的是高尔夫球。高球在地面上滚动时难免要受地形影响而失去准确度,因此高球的前两杆总要从空中飞过。但攻上果岭之后,最后的推杆是让球离地的。因为顺地面推过去相当于打一条线,而从空中降落就变成打一个点了,难度自然上升很多。但弹子高手通常不理会这些,只见他们身体半蹲,弹子从离地半米的高度平抛出手,划出一道美丽的抛物线,弹子准确的点射在目标头顶,砰的一声后又远远跳开。这种“抱高头”能有效地避免“四指”,而且一击不中后落点较远,给对方的反击增加了难度,因此深受高手们的喜爱。   俩头和范红凯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俩头的座位就在我侧后面,有时回来后喜气洋洋,有时则会痛心疾首的检讨:距离很近,很近,可是我激动,激动,结果滑到一边,反倒被他吃了......
  不知道卫垚会不会继续更新,我是89年入学一一班的,和你们有共同的语文老师,一个爱穿风衣,但又特别爱请假的张老师。寒假过后搬到新教学楼我们一二三四班在一楼,我在三班,在楼梯旁。现在特别想念初中二年级的班主任李青云老师,当时的几何老师是赵国群,英语老师姓杨,叫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哈哈,还是很怀念完中的日子
  曾照宇现在已经更名为曾阿牛
  记忆力超群  
  又来了
  样~~~我哥哥还有这么多趣事啊。。。。你的记性真好啊,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哦~~莫非你是个很心细的人吗~~呵呵~~
  带着回忆去看,就不会觉得繁琐!我很喜欢看!
  楼主的帖子真冗长啊  我也是内乡初中的  不过89年我刚出生
  李建华老师教了我们两年物理,和大家的关系有时融洽,有时紧张。  讲热学的时候,李老师带进来一大把温度计,足有二三十支。李老师先讲了摄氏度的规定方法,然后拿起一个温度计读到:二十五度!然后解释:也就是说,现在在咱们这个教室里,气温在二十五度!对他这个权威的论断,众皆肃然。  不知道为什么,李老师又拿起另外一支外表几乎相同的温度计,仔细看了看,脸上略显尴尬。迟疑了一下又说:当然这些温度表也不一定准确,这个温度表的示数是二十八度。  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三度的误差,这个温度计也太离谱了吧!李老师却被激怒了,一边训斥我们,一边拿着温度计在讲台桌上敲击以增加说话力度,结果第二个可怜的温度计被敲断了。      10:54 回复 删除 封
  纵然如此,热学这部分我们班的学习成绩还是让李老师很满意。也许是因为融化、凝固、蒸发、升华这些物态变化都与生活中的实例紧密相连,比较符合我们班同学的口味吧?每次他让同学们回答热学的问题,大家都通跃发言,晶体和非晶体也都能辨别清楚。可是在举一些非晶体的例子的时候,没有人回答“沥青”,甚至每当李老师说到沥青的时候,同学们也会笑。最后李老师也不愿再提沥青了,他说:“非晶体物质都有那些呢?有石蜡,松香,橡胶...不能说沥青,说沥青你们爱笑。”同学们顿时笑得格外放肆。  为什么说到沥青大家就笑呢?因为这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她的名字恰好就叫李青。  李青是初中二年级来到我们班的,很长时间都和王波坐同桌。也许是为了和王波风风火火的性格对照,李青从来都是不声不响,也许有的老师甚至都不认识她。  只有一次,李青很尴尬的成为我们班同学议论的中心。那天午后走进教室,听到大家都在谈论捐款的事情。原来李青家生活紧张,杨运龙、李远等班干部号召大家给她捐款,每人的定额是两毛,一个班六十来人,加在一起也就是十几块钱,能做什么?  即使是两毛钱,也有人不愿意掏。王仕文就在杨运龙面前喋喋不休的论证捐款的不必要性。杨运龙不胜其烦,就抬头对王仕文说:我要买校服,没钱了,想让你捐钱,你是捐还是不捐?王仕文豪气干云的大声说了一句“捐!”问题顺利解决。  
  小学时就知道,数学课在初中被分成了代数和几何两门课程。几何课和代数课通常并不是由同一位老师担任,但这两门课又确确实实是一家,做很多题目中都既需要代数知识,又需要几何感觉。由于前一年的中考数学题目中最后一题难道了完中众多俊秀,完中数学老师也因此决定不分轩轾,几何代数结合的题目“谁遇到了谁讲”。令我们受益良多。  学生听课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一位老师认真的讲解自己的授课内容,学生们可能会意兴阑珊。而如果他来一点别的科目的内容,立即会让学生们兴味十足。初一时唐秋菊老师感慨我们英语成绩差,给我们分析you和your的区别,同学们都听的满脸惊喜。  有一次,郑志敏老师给我们讲课时,遇到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他说:这个你们都会了吧?同学们马上回答:不会!楞要求郑老师给我们算出来。郑老师看出我们不怀好意,就说:这么简单的方程你们都会解,不讲了。  第二天,唐建华老师给我们讲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即使平时不怎么听课的同学也意识到唐老师“跨专业”了,一个个伸长脖子听的仔细。等唐老师讲完随口说道:这些题目郑老师遇到也会讲的。同学们马上就申诉道:他遇到解方程的题目就不给我们讲!唐老师说:那怎么办?找他算账去?同学们立即赞成。唐老师只好认真的对我们说:郑老师不是不愿意给你们讲,而是他认为那些知识确实简单,你们都会了。他甚至没有按平时的说话习惯再问我们一句“是吧?”。不给我们一丝可乘之机。  
  但比较起来,同学们最钦佩的还是郑老师。代数课中的二次函数、三角函数虽然计算难度大,但终是有迹可循的,一般同学都能想到思路,只是在运算过程中力有不逮。而几何题目中的相似、圆的部分,很多题目都让我们感觉无从下手,而郑老师给的辅助线提示如同天外飞仙,一击中的;而如果没有提示,则解题方法又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我和侯子、王红霞等常在一起感慨,觉得郑老师真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大约在三月下旬,完中特地为参加全国数学联赛举行了一次选拔。选拔的方式是每个班由老师指定十人,十个班共一百人参加一次考试。考试的地点是在文庙前面、廊房之间的校园里,也就是平时完中集会的地方。  很久没有参加这种形式的考试了。在小学时候,每次期中、期末考试都要有一半同学带着自己的板凳来到校园里,蹲在地上趴着板凳完成考试。完中则施行不同年级之间叉花隔开,少了外面的风吹日晒之苦。没想到在完中的最后一个学期,又体验了一次这种原始的考试形式。  百十个人排成方阵爬在文庙前,如果从文庙的高台上往下看一定蔚为壮观,而且似乎还有一些象征意味。完中是古代黉学所在地,当时每年童生也是要爬在矮几子上完成人生仕途的第一步,当然也有很多人“童生考到老”而最终也无法“进学”。如今我们这一百童生也在用自己的笔,去扣那一扇遥远又模糊的龙门。  
  但考题的内容让我很失望。  这次选拔考试,基本上就是一次加强版的数学中考。题量大,难度大,几乎包含了所有章节的知识内容。但这对我来说却并不便宜——我看了半学期的竞赛书,却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更要命的是,这些题目的计算量极大,我浏览了整张试卷,立刻作出判断:我可以把这张试卷全部完成,只是大约需要5小时时间。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我的右手腕早已酸疼难忍。过了一会儿,居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春雨,同学们赶紧抱着自己的凳子和考卷找房檐下避雨。雨点打湿了考卷,模糊的字迹恰似我乱作一团的心情。阴天易黑,数学教研室的灯已经亮起,数学老师也匆匆忙忙的收走了试卷,留下一群心有不甘的考生在微雨中呆立。  从晚饭到晚自习,我的脑子里始终是那张挥之不去的考卷。没来得及做的每一道题目都在眼前闪跳,逐渐想清楚了各个解题思路。晚自习放学时,我做出一个决定:去数学教研室拜访郑老师。  
  也许这是一次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考试已经结束,再找老师有什么用?我甚至希望郑老师其时已经离开学校,但我走到数学教研室门前时,却发现灯仍然亮着,里面端坐着郑老师。  郑老师拿着一张空白的考卷正在思考,见到我进来并不感到惊奇,还很关心的问我考的怎么样。我就着他手里的考卷,从头到底把我写在卷子上的,和没有写到卷子上而在晚上思考过的答案给他详细的说了一遍。  郑老师始终没有什么表示,但我走出他办公室时还是长长的送了一口气。已经努力过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吧!  
  紧张的课程压的大家喘不过气来,对于一些喜欢体育的学生来说,能按时上体育课就是最高理想了。但我对体育课还有几分恐惧,原因是达标测试。  初中体育达标要考跑、跳、投三项,这三项的的及格线对我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即的标准。相对来说,立定跳远和投掷铅球好一点,因为这两项都是一锤子买卖,我用尽全力也跳不过三十分线,老师也拿我没有办法,他总不能把我提起来扔过线。而跑步就要命了。  我们当时的测试项目是四百米。完中操场没有径赛跑道,老师告诉我们只要从八个篮球架外通过,一圈就是二百米,四百米要跑两圈。我刚跑过半圈就气喘吁吁,跑过一圈回来早就精疲力竭,吴天敏老师还伸着一个指头笑眯眯的对我们喊“还有一圈,还有一圈”,我恨不得一脚把他踹一边去。再转一圈回来瘫倒在地,一看成绩依然通不过三十分的最低得分线。  后来一次测试,吴老师让体育运动员为我们“带跑”。李远和我们三个困难户一组,刚起步就把我们远远的抛在后面,到最后落了我们大半圈。我拖着沮丧的步子跑过终点,成绩居然比上次好了不少,超过三十分线了!这次跑步使我深深的领会到了“排头兵”的重要意义。  过了一会儿另一组测试,我看杨少耕落到了最后,就跟在后面大喊大叫,说追上他就要打他!杨少耕的速度果然快起来了。不过两圈下来他还是小组最后一名,反而埋怨我追他那一下让他把力气用尽了。真是不识好人心呀!  
  初三是一个送别的季节。并不是在中考后大家才散伙,告别甚至会在大家不经意的时候发生。  还没到让毕业生闻风丧胆的黑六月,忽然有一天,李远退学了。退学的原因很简单:成绩没有希望考上高中,干脆提前几个月回家,享受一个长长的暑假。假期之后,他便要走上社会这所大学校,提前去经受人生的风风雨雨,去体味世间的酸甜苦辣。  李远退学可以用“顺利”来形容。学校,他自己和家人都没表示反对意见,退学理所当然。相比较起来,王豪杰的退学就麻烦的多。  王豪杰自己本来没有并退学的想法,只是有一次他家里有事情,他就在没有请假的情况下连续旷课一周,等他再回来,朱老师不同意了。朱老师根据“无正当理由连续旷课三天,按自动退学论处”的校规,要求王豪杰退学。  王豪杰不愿意提前离开,他的家长也找到朱老师说明情况,希望能够继续读完整个学期。但朱老师坚决要求他退学,毫不融通。几经交涉,最后王豪杰还是提前离开了完中。  虽然王豪杰的名字听上去豪气十足,但实际他的性格很温和,是最不爱惹是生非的那一类,不应该遭到老师的坚决驱逐。王豪杰的最大软肋是他的成绩太差,甚至曾沦落到班级最后一名,这对我们班的平均分,及格率都会有影响,因此他提前离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参加全国数学联赛的名单不久就下来了。完中一共四个名额,二班的路建锋,七班的张云刚,八班的张定巧和我。尚纪书老师带队,周六下午出发到南阳参加考试。  我此前并不认识尚老师,但尚老师很健谈,在我们相处的一两天里,听他谈到很多东西。从数学学习方法,参加竞赛的注意事项,到班级的治理等等。事后回想起来,似乎有一种和尚老师早就熟识的感觉。  那时候初中数学联赛分两张试卷。第一试包括8道选择题每题6分,4道填空题每题8分,共计80分。第二试三道大题每题20分满分60分,两张考卷的总分加在一起是最终得分。两试的考试时间好像都是90分钟,中间休息30分钟。  尚老师特意强调做好第一试是拿高分的关键,因为第二试的题目很可能超出我们的知识水平,很难得高分。他举例说两年前完中有一位数学奇才,曾到襄樊市参加“汉江杯”数学竞赛获一等奖,但在参加数学联赛时“第二试都做了,第一试错完了”而成绩很不理想。路建锋小声对我说:第二试如果都做对,那分数也应该不低呀!不知尚老师听到了没有。  
  尚老师时任一班的班主任并教1、2、3三个班的几何课,而郑老师教6、7、8三个班的几何。这次竞赛由他们两人负责组织,最后选拔出来的参赛者恰好都出自他们所带的班级,很难说有没有任人唯亲的因素在里面。但这个世界从来就是这样,一些很偶然的因素总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道路。  尚老师给我们讲过梯形题目做辅助线的方法,他总结成四句歌诀:“平行移动一腰,同底两端做高,平移一对角线,延长两腰相交。”确实准确全面,且朗朗上口。  尚老师对他自己的一班很不满意。我们这一届各班的学习成绩除了四班好一点以外,其他班大致呈倒序排列,即十班最好,九班次之...二班、一班成绩较差。尚老师提起一班就说:一二年级的八次大考,八次倒数第一...唉,基础太差了!一班是不是锁定最后一名我不知道,但尚老师的这句话肯定有问题,因为我们这届学生在初一时进行过一次重新分班,每个新组合班级在上初三之前只经过六次大考,因此不可能得过“八次倒数第一”。  
  周六下午,我们一行五人在北关车站会齐,乘车奔赴南阳。  前些年的春节晚会上,赵本山一句“我们要看一看祖国的大城市,去一趟铁岭。”引起了全国观众的一阵爆笑。但我相信,这笑声更多的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对于生活县城以下的众多居民来说,很难深刻领会到这个包袱妙味。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也无法体会到“乡下人”对大城市那种真诚的向往。  内乡到南阳的距离不过六十多公里,但在改革开放以前,这百里路可能就是大多数内乡人一生也难以跨越的距离。我们初二时春游襄樊,据说是内乡初中历史上至今唯一的一次出省游。在其余的日子里,我们听惯了湍河两岸防护林带的萧萧风声,看惯了内乡县城上方四角的天空。南阳和郑州、北京一样,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那就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城市”。  就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次在路口看到一辆大卡车,车身上写有南阳某公司字样,从车窗看到司机坐在驾驶室目视远方,随即绝尘而去。我羡慕不已,心绪跟着远去的车辆遐想,在那天的尽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阳第一招待所,没想到为了照这个招待所还会费那么多的波折。  初中地理课曾学过,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而我国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南阳就恰好在这两条分界线的交点上。在中华民族融合的历史上,南阳从来就是不同文化的交汇点。先秦时代,南阳就同时受到黄河文明、东夷文明、蛮荆文明的的滋养。魏晋六朝以后,南阳又是关陇文化、山东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叠加地区。因此南阳人来自四面八方的对外地人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包容力,不管是吴侬软语的婉约,还是铁板唱诗的豪放,南阳人都会觉得很亲切,似乎他从来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南阳一直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专区,解放前下辖十三县:南南唐,泌镇桐,邓内新淅裕舞叶。解放后把叶县、泌阳、舞阳、舞钢四县划归邻地区后,面积仍然位居河南省之首。解放后南阳的行政关系也多次变更,曾经一段时间,设南阳市和南阳地区两个并立的行政区,南阳地区又下辖南阳县,而南阳地区和南阳县的政府驻地又在南阳市里。虽然以后经过整合,行政关系逐渐理顺,而远行政机构所附属的企业单位却大多都保留了下来,因此当时被称为“南阳一招”的招待所居然有三个之多。我们应该去那一家?当时没有电话,只能一家一家去找。  
  那时候南阳城区比现在要小得多,但已足够让我们这群乡下佬晕头转向。顺着一条路走下去,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问了一处又一处,最后尚老师也走不动了,派我和路建锋到前面打听打听。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我俩没走多远就到了目的地,赶紧跑回来喊大家。    赶紧登记住宿、报名,最后尚老师说:已经花九十多块了。我们听了都惊愕不已,九十多块大概就是我父亲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了!    等我领导自己的准考证,顿时傻了眼。准考证上我的姓和名字都写成同音字了,感情尚老师根本没见过我的名字!我向尚老师提出要把名字改回来,尚老师为难的说:换一个准考证要五块钱呢!我也就傻乎乎的没说什么,全然没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数学竞赛第一试有八道选择题,四道填空题。选择题每题六分,共44分,超过总分值的三分之一。选择题从来都是我的强项,不会做还可以猜,八道选择题我都很有把握的拿了下来。三年以后的高中数学联赛,这样的壮举我又重复了一次。我总觉得选择题不应是让学生去计算,而是让猜测的。我们人生道路上有很多路口需要选择,而可供我们选择的分支通常不会超过三四个,只要保证在关键点上不误入歧途,就能保证自己永远朝着目标前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超越机器的地方就是人们总会有个模糊的判断。同样走到十字路口,机器人可能会分别对“向前”、“向前偏右1度”、“向前偏右2度”、...直到“向前偏右90度”等等数百种选择进行判断,而人们只需要对“向前”“向后”“向左”“向右”四种情况做出判断即可,因为向前偏右45度是墙角,人们根本不会去考虑。同样,考试中选择题目也是需要我们去做大方向的判断,而不是精确的计算。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道题目是: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围成一个新三角形,则新三角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比是多少。这道题对初中生来说是够难的了,我是在没有办法求解,最后只好画了个三角形用尺子去量,最后猜了一个3/4。令我吃惊的是考试后同学们对这道题的看法,他们几乎众口一词的说:“题目出错了!应该是“三角形中位线围成的面积”,比例显然是1/4!”我总觉得在我们还没有掌握完整情况的时候,不应该武断的怀疑题目的错误。虽然有时候需要大胆地挑战权威,但最好还是不要挑战考官,不要挑战出题人。  
  考试“中场休息”的时候,同学们都暂时离开考场,有的同学在和指导老师一起分析题目,路建锋却搂着我的肩膀慢慢的踱回考场大厅。几位老师正在紧张的点数、装订、密封。路建锋颇有经验的预测:第二试肯定是一道代数题、一道几何题、一道综合题!不远处坐着有一位须发皆白的监考老师,望着我们慈祥的笑着。  路建锋说的大致不差,第一道题就是几何代数综合题目,难度不算太大,我基本做对;第二道几何题却很要命,我在这道题上花的时间最多却仍然一无所获;第三题是数字逻辑分析,给出一些条件让猜一个六位密码,这倒正中我的下怀,很快找出了符合条件的两个结果。  这时候我对第二题已经是基本放弃了,就放下笔浏览考卷。竞赛考试与普通考试稍有不同,考生通常在做完卷子就能大致估算出自己的分数,因此“检查”没有太多的意义。但这时候我却检查出一个让我头顶冒冷汗的失误:我的名字写错了!  鲁迅早就说过,“把自己的名字写错是很少见的。”考试偶有忘了写名字的,但写错名字绝对少见。但我的报名姓名是我自己从来没用过的同音字,第一试还按着准考证写,第二试一上来就写了我的真实姓名,这个错误可有点太离谱了!我赶紧把“姓名”一栏全部涂掉,写上这个只用一天的新姓名。  事后我曾想,如果两张卷子的姓名都不一致,恐怕这两张考卷只有都作废了。命运之神眷顾于你的时候,总是来的无声无息。  
  走出考场,尚老师已经拿着标准答案在等着我们了。仔细看了一遍,第一大题漏了一种情形被扣掉4分,我估了100分(满分140),路建锋估90多分,张定巧估80多分,张云刚则有些深情黯淡,看来他发挥很不理想。  下午乘车回家,却遇上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不时有雨点从车窗飘洒进来,湿润的空气里透出一丝初春的凉意,在阴云笼罩下似乎有些凄凉。这时候我竟然想起了“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句老话,离开父母刚刚一日,就如此怀念家的温暖。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只是少年涉世未深,心田更容易被愁绪充满。在以后逐渐成长的日子里,还要逐一去体验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各式各样的人生百味。  和我们同车回内乡的还有一位杂货店老板,他携带了从南阳批发的各种货物,还有一捆呼啦圈。通过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呼啦圈在一夜之间便在全中国的大街小巷流行。尚老师和那位老板聊了一会儿,竟然在车上就买了一个呼啦圈,我们轮流拿在手里摇晃的呼啦啦响,只是车上没有空间让我们练习一下。
  我就是路建锋,现在在北京,卫尧,尽快联络我!
  好文,读后有亲切感。我也是89年上的初中,只是在内乡的乡下上的。希望我们在网络上成为朋友!QQ:
  很多我还记得,很多已经忘记啦。难得你有这么好的记性!
  作者:127ljf
回复日期: 23:59:00 442#       我就是路建锋,现在在北京,卫尧,尽快联络我!  -------------------------------------------------------  呵呵,怎么联系你呀!
  我的QQ:
  时不时过来看看,回忆一下少年时代
  好亲切!我也是内乡初中学生。
  中考日益临近,课程也逐渐紧张。各式各样的教科书、参考书早已塞满了抽屉,只好立起来摆在课桌上,走过教室的过道,仿佛在书的丛林里漫步。前两年同学们在教室里打逗追跑的现象早已绝迹,甚至平时大家说话都尽量轻声细语,也许是学习太紧张,也许是大家更成熟了吧。  这天是物理电学实验课,大家都在忙碌的把电源、导线、用电器用导线串起来,突然感到前面情况不对,抬头一看,只见暴怒的李老师正在痛打刘生君和李果,侯建华则站在一遍陪斗。原来他们三个一组,李果在忙着接电路,散落在桌面上的电线连在了一起。这个时候电源本应该是断开,但刘生君却消遣似的打开了电源,变压电源立即亮起了短路红灯,可刘生君和李果仍浑然不觉。李老师远远看见,急奔过来管了电源,然后开始实行法西斯专政。  可怜的李果和刘生君挨了半天打也无话可说,侯子当时没参与制造危险,不过还是被李老师顺手捎带一些,很有些愤愤不平。我想李老师暴怒是有理由的,电业是一个高危行业,电力工作者必须有万无一失细心,才能保证安全。  
  终于写到了李果。  如果李果看到这篇帖子,一定会很奇怪:怎么从初一到初三,居然会没有我的形象呢?的确,由于我俩个子都很矮,在六班的两年半里,我和李果坐同桌的时间最长。在回忆起来的诸多往事中,似乎每件事都有李果参与,但似乎他又随时隐身于同学们之间。  李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很平凡很不起眼,很沉静很不张扬,很义气很够哥们,很聪明很纤弱很敏感。象是个女孩——如果不认识李果,是不是已经认为他是个女孩了呢?  李果学习一直很努力,名次也在不停的攀升着。初三毕业的时候我们班有九位同学考入内乡高中,他是其中之一。高中我们上了不同的学校,互道珍重作别。  没想到内乡高中却成了李果的伤心地,在高中读半年书后,李果因为精神抑郁而休学治疗。虽然我一直认为他的精神状况根本没有问题,但他还是由父亲做主退了学,在附近的纸厂找了一份工作。我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直至中断。  我常想,如果时光停留在大家告别的那一刻该多好!虽然生活都很拮据,学业也很繁重,但那是我们最美好的青葱岁月,是我们最无忧的豆蔻年华。时光总会流逝,既往不可追溯。  人生若只如初别,  何事白发悲黄叶。  午桥饮罢挥手去,  壮志满怀青春血。    钟陵再逢只堪嗟,  沈园柳老春芳歇。  洛城花红胜当日,  世事纷纭难了劫。
  数学竞赛刚结束,化学竞赛就来了。  和数学竞赛一样,化学竞赛的全称是全国初中化学联赛河南赛区。但这次参赛不用再去南阳了,每个县都有考点,参赛名额也较多,每个班大约有两三人,包括各乡镇参赛者,共一百多人分成四个考场,我有幸再次参加。  学校还组织各班同学进行了几次竞赛培训,完中四位化学老师都为我们授了课。初中化学不但让学生们头疼,也更令老师为难,很多化学题目都与更高层次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有机部分。但到底讲多深,却颇费踌躇。有时候老师恨不得把烷烯炔等大分子一次说个明白,有时候却又觉得这肯定出了考试范围。我们就在“好难呀”的叹息声和“肯定不考”的自我安慰中反复。  那天下午朱老师教的三个班学生正在化学教研室复习,突然校园外传来消防车刺耳的呼啸声。大家互相对望一眼,王攀峰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  
  大家都能理解这声冷笑的含义。内乡县消防队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立的,据说在此之前,内乡县城有一家效益很不错的企业——内乡软木厂。但七十年代的一场大火,把整个软木厂夷为白地,至今尚未能恢复元气。领导痛定思痛,才有了内乡消防队,地址就在二中操场的对面,离王攀峰家只有数十米之遥。    在人们的想象中,既然水能克火,那么消防车就应该是祝融的天敌。有了消防队,就不用再担心火灾的发生。但十几年下来,除了偶尔见到拉着警笛呼啸而过的消防车外,人们几乎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对于完中学生来说,最明晰的记忆莫过于每次广播操比赛前总会请消防队官兵来做队列教练。只是不久前的一次火灾,让消防队大失颜面。    那时候完中操场的院墙很不很完整,南面正对着消防队的那一段既没有院墙,也没有大门。因此西南角的一小片地常成为附近居民的打谷场。收了麦子后,就会在大树下堆几个麦秸垛。这年正月十五,焰火的余烬居然把麦秸垛燃着了。麦秸火本来是最难扑灭的,但着火点距离消防队的大门不过二十米远,每个人都相信这场火对消防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但出人意料的是,消防队的高压水龙根本不是火焰的对手,最后整个麦秸垛几乎烧尽,连带着把那棵大树也被烧成枯枝,消防队只是控制了火势的蔓延而已。从此之后,消防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因此王攀峰冷笑大家都理解,觉得这肯定有是消防队的一次扰民演练而已。  
  但事实很快证明这不仅仅是一次普通演习,一个多小时以后,又有更多的消防车驰过,这是南阳、镇平等邻县市支援过来的,都奔向一个目的地——造纸厂,这是内乡县空前的一次大火灾。    大火的起因至今仍未定论,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电线短路引起了明火,引燃了造纸厂露天仓库里数百垛麦秸、龙须草等造纸原料,顿时火烧连营。值得庆幸的是可燃物堆放地距车间较远,没有引起人员伤亡。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火光在夜色中越来越明显。造纸厂在县城南关外面,距完中大约有三四公里远。而从完中仰头向天上看去,巨大的天幕被从中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北边的一半和平时的多云夜空没有区别,而南边的一半天空已被火光照亮,中线附近已有微弱的红色光亮,并向南逐渐增强,颜色越来越红,范围越来越大,仿佛太阳从这里落下,又蒙上浓浓的一层雾。烟气在空中流动,远处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县城各单位都派出人力支援救火,也有不少人志愿加入救火队伍。为了防止次生灾害,公安和消防部门拉起严格的警戒线,火区不允许人们接近,志愿者只是在远离火场的地方用自备工具往里面送水,用来阻断可燃物路线。有一位在纸厂工作的女孩说:我的裤子今天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反复被水淋湿又被大火烤干。    到了晚上十点,嗖嗖的刮起了凉风,不知有多少人在期盼着快来一场及时雨。可惜天不遂人愿,雨一直没下来,风倒是刮了一夜。火借风势,更难控制,消防队员也束手无策,只能全力保障火势别再扩大,在火场周围的地面上一遍又一遍的浇水。  
  又来了!
  内乡马山的,98年在马山上初中的,会看内乡的帖子,特亲切……
  这么久的事儿怎么能记得清楚,真牛B啊。我现在连我刚刚毕业的大学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
  在通常的印象中,麦秸的特点是易燃,农村在用大锅烧饭的时候,通常用来作为引火柴。但同时麦秸又不耐烧,即燃烧值低,一过火就成了灰烬,如果要炖煮一些难熟的食物,就需要用“硬柴”了。因此很多人预料纸厂大火虽然来势凶猛,但不会持续多久,火光将如烟花般绽放,很快就难以为继。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场火竟持续了两天两夜,甚至在大火全被扑灭,消防人员又用水浇了一遍后,残余物中还有许多没有完全燃烧的麦秸。  火灾为纸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当时的估计是150万到200万之间。同时很多纸厂员工都暂时性失业,对此马涛深有体会。原来唐老师家的师母就在纸厂工作,据说纸厂对员工考勤督查很严格,因此每到中午放学,唐老师就会急匆匆的回家做饭。而如今纸厂停工,师母就能呆在家里做午饭,后果是唐老师中午放学后总不着急回家,落课十分钟是正常现象,这让马涛很是郁闷。  
  按照化学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就在这场剧烈反应发生的同时,我们的化学竞赛开始了。  化学竞赛共分四个考场,每个考场只有一位监考老师,我们考场是尹先普老师监考。其实竞赛是很少有作弊现象发生的,一方面题目难度较大,课本上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另一方面应试者都是各个班级的精英,大多数人也不屑通过非正常手段去提高成绩。但这次我很惭愧的涉嫌不公平竞争。  开始的填空选择题目做的都很顺手。接着是一道写化学反应方式的题目,给定一种反应物和所求的生成物,要求必须是两步反应得到结果。其中一道题目给出的反应物是氧化钙(CaO),要求得到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钙Ca(OH)2。我一时想不起怎么才能用两部反应得出结果,正常情况下,这道题目应该空着往下做。可当时我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在这里写上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  很难描述我当时的心态,其实当时我也明白这道题目如果通过一步反应得到结果,肯定是不能得分的。而且说实话这道题目也不是特别的难,但当时竟然就这样写上了,而且是在心底告诫自己“这样得不了分,一会儿再回来纠正”的状态下写上了,真是莫可名状。在很多时候,一些事情不管怎么推理都不应该发生,但最终还是发生了,并不需要什么确切的原因。
  我还在继续往下写,一直关注我的尹先普老师坐不住了。他站在我身边,不时的弯下腰去仔细看我做错的那道题,想引起我的注意。看我仍浑然不觉,尹老师走上讲台,拿起了一摞草纸。  学生们考试时对草纸的使用习惯大不相同。有人算无巨细运算过程一股脑往草纸上写,有人则惜墨如金考完试草纸上也不见几个字。我平时是遇到复杂的题目才用到草纸,简单的题目则直接解决。可这次毕竟是竞赛,绝大部分题目的难度都达到了我使用草纸的标准,于是我的算草纸变得琳琅满目起来。这次竞赛大概为每位考生准备两张算草纸,发卷子时先发了一张,另一张也许是考生申请时才发放的,但看来尹老师决定用算草纸来提醒我了。  尹老师拿起一张算草纸走到我面前,右手的食指在我做错的题目上有节奏的上下敲击,却仰起头目光绝不在我身上停留半分,严肃的对全班考生说:我们这次考试,算草纸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人两张。开始时用的太多,到最后可能不够,你们都要约莫着使。说到这里,尹老师收起右手,这才低下头来对我说:象你用的这么费,一会儿可能就没地方打草了!同时递过来一张算草纸。  此时如果还不能体会到尹老师的一片苦心,那就太麻木了。我接过算草纸,马上放下手头的题目,把那道一步反应涂掉。思索片刻,氧化钙和稀硫酸反映生成硫酸钙,然后加入氢氧化钡把硫酸钡沉淀出来,就得到氢氧化钙溶液了。氢氧化钙是一种微溶物质,但初中化学一般可以当做可溶物。  尹老师似乎也松了口气。片刻之后,他又为每一位同学发了第二张算草纸,但精确的空过了我。
  这次化学竞赛我的成绩很不错,总算没有辜负尹老师的一片苦心。  不久后的一天上午大课间,别红岩跑过来对我说:苗头在外面找你。  苗头找我?不大可能吧!苗校长当时已是内乡初中的实际管理者,别说找一名学生,就是找那位老师,也不用他亲自来到班级呀!再说,苗头可能根本就不认识我。  没错,苗校长的确不认识我。甚至在我走到他面前自报家门之后,他还要反复的询问。但苗校长确实又是来找我的,在验明正身之后,他递给我一封信,这是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的来函。苗校长让我仔细看看,最后交代一句,这个学校可能在开封。  原来初中数学联赛的成绩揭晓了。由于密码计算题没有用专业语言被扣掉8分,我最终得到92分(满分140分),进入了河南省前六十名。河南师范大学附中办了一个数学班,在全省范围内招生,这封信就是通知我去参加复试的,不过地点不是开封,而是在新乡。  
  近些年来河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除郑州以外,河南省的诸多城市也鲜为人所知。其实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河南一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在中州大地上漫游,通常每前行不出百里,便会有一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层在这里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郑州反倒是文化积淀不够深厚的城市了。虽然现代考古表明,郑州远在先商时代就曾经是重要的城邑,但此后的数千年里,许多风云际会的历史画卷里一直缺乏郑州的身影。直到解放后,作为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交汇点,郑州才因交通枢纽的地位一跃成为中原的龙头。而在河南,除了曾在殷商时期极度辉煌而随后又长期沉埋与地下的安阳外,至少还有两个在历史上名气更大的城市:洛阳和开封。  自从周公东征起一直到唐宋时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洛阳一直处于中华文明的中心。洛阳对中国文明的领衔地位甚至和华夏文明在世界上的辉煌时期相吻合。而开封从战国时期作为魏国都城脱颖而出以来,一直是黄河下游的重镇,到宋金时代达到顶峰。此后虽由于中国战略中心的北移地位有所下降,但自从河南省出现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是河南省的省城。他们不但一直是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历来就是文化重镇。  
  比较起来,新乡在历史典籍中出现的甚至更早。就在周公经营洛邑之前,武王克殷的关键一战——牧野之战,遗址便在今天的新乡。此后的数千年,新乡也和郑州一样经历了沉浮变迁,近代同因京广铁路的修建而变得重要起来。解放初期,华北平原中部层短暂的设立平原省,新乡则一度是这个省的省会,至今仍是豫北地区的重镇。  自从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大学与河南失之交臂以来,河南一直没有一所叫的响的大学,这也是众多河南学子心头挥不去的痛。但河南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又历来重视教育,教师的需求量庞大,使得各地的师范学院一直办的有声有色,远出同侪。开封师院、新乡师院、信阳师院、洛阳师专等一大批师范院校各具特色,其毕业生遍布河南各地学校,口碑代代相传。其中开封师院的文科、新乡师院的理科,不啻于河南各地中小学教师心目中的泰山北斗。  如同我国的多所大专院校,开封师院和新乡师院在漫长的办学岁月里也都多次迁徙、更名、拆分、整合。1979年,开封师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到1984年又更名为河南大学;次年(1985年),新乡师院更名为河南师范大学。因此在九十年代初,很多老师对这两所大学的概念是既清晰又模糊的,所以苗校长看到河南师范大学的名字,第一反应就是在开封。    
  棒,回忆!
  我立即提前进入中考冲刺状态。由于复试只考语数英三门功课,其他科目我基本上都放弃了。爸爸总认为我的数学底功还可以,而语文和英语是我的“传统弱项”,很是担心。而我却觉得参能加复试者可能人人都是数学高手,比较起来文科我反倒有些许优势。朱老师甚至和语文、数学、外语老师为我制定专门的复习计划,但实际操作起来各位老师都觉得难以确定复习重点,毕竟没有先例可循。    几何郑老师对我实行了“加压训练”。当时各门功课都已进入大复习阶段,很多综合性数学题目本身就有很大难度,而郑老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然后绕着教室转一圈回来,就要我马上说出解法思路。这种训练极大的锻炼了我的宏观思维能力,很多计算细节根本想不明白,但大的思路、重要的步骤基本都能快速抓住,当然有时候解法可能是错误的。    而更隐蔽的错误会出现在证明题中。有些命题本身正确,但由初中知识无法证明,这种定理往往会使证明过程大大简化,当然这样做证明题不能得分,郑老师总能敏锐的发现我的错误。有一道目的一个步骤需要证明:三角形ABC中,角A大于角B,则sinA&sinB,由于初中只学过锐角三角函数,而正弦函数在第一象限是递增的,我就想当然的认为结论自然成立。郑老师马上指出:三角形内角大正弦值大,你学过这个定理了吗?我想了半天无法证明,后来只好用别的方法绕过这一步,郑老师才表示满意。上高中后学了任意角三角函数后,这个定理当然就不再难了,也反过来说明当时的确不能用这个定理。  
  能参加师大附中的复试,对我来说是多了一次机会,但也背负了巨大的压力。毕竟周围的每个人都认为,如果能通过复试,三年后考大学就有了相当大的把握。而一旦失手,接下来的中考也就更加凶险。  当时内乡高中只有一个少年班,完中的推荐名额是20个,而我在初中三年里从来没有考进过前二十名。爸爸听说报考少年班有年龄限制,因此期望前二十名有人因超龄而自动顺延,使得我能有报考机会,为此他特意咨询了完中的喻明来老师,而喻老师的回答很令人失望:历年前二十名年龄不合格者很少,或者说即使有超龄的也会隐瞒年龄。如果进入普通班,在当时扩招政策还没有开始的情况下,每个班大约有十几人超过本科线。也就是说我一旦失手,以后的道路将步步荆棘。  不管如何,我还是带着亲友们的期盼,带着对失败的恐惧,带着对陌生世界的憧憬上路了。  
  我在七岁的时候曾生过一场大病,到郑州治疗方拣回一条命来。再加上初二春游襄樊,这是我在此之前唯有的两次离开南阳地区。出南阳盆地到郑州主要有两条路:经方城的东路相对平坦,而经南召的西路则穿越了伏牛山脉,我们这次乘车走的西路。    从南阳出发,三十里过蒲山,五十里到石桥,远处的巍峨的山脉已象墙一般横在眼前。过了皇路店,地势逐渐抬高,道路也变成了盘山公路。右侧壁立千仞,巍然不动;左侧深渊万丈,雾岚环绕。随着两侧山峰越夹越紧,公路开始和焦柳铁路伴行。一段时间内,公路仿佛变做第三条铁轨,构成一组永远的平行线。转瞬间公路骤然降低,铁道却继续爬升,然后走上架空铁路桥向左拐弯,钻进远处的山洞里了。待汽车继续前行穿过铁路桥洞再回首看,铁路已经模糊起来。    车过云阳,已是伏牛山腹地。山光物态弄春辉,向山涧深处瞭望,时而愁云惨淡阴沉一片,时而云蒸霞蔚流光溢彩,处处都是奇观,时时透露着神秘。上古的中原人都说楚人好鬼,其实我们南阳人最不怕鬼,定伯卖鬼范缜批鬼,人把鬼捉弄的无处可躲。继续前行到皇后镇,大山又象关门一般档在眼前。从山缝隙中觅得蹊径,却是一溜欢快的下坡。路旁的山石越来越小,越来越圆润,梯田也逐渐一片一片的连起来,终于一望无际。回头张望,八百里伏牛山脉早被抛在身后,我们已经从长江流域走进了淮河流域。沿途村庄高耸的房屋,显示着这是另一方水土。  
  此后便是无边无际的华北平原,过了郑州穿越黄河,地势才有抬升。黄河在洛阳附近接纳了最后一条支流——伊洛河后,便已经成为地上河,河床高出两岸数米,河堤之外便不属于黄河流域。因此越过黄河便进入海河流域,这里是海河最长支流——卫河的上游。  很快来到了师大附中,其实一路颇费波折,但满眼新奇,也不觉其烦。附中朱岱副校长亲自接待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考生。听了他的介绍,我才知道我的复试资格也来的很是侥幸。  原来这次全国数学联赛考生集中在地市以及考试,安全规格本已很高,但仍有濮阳等四个地市出了问题,具体表现是考生成绩普遍极好,几乎垄断了全省前六十名,濮阳市十二中的廉奇志还得了全省唯一的一百四十分满分。这样的成绩让附中很难相信,于是对这四个地市的考生增加了一轮严格监考的竞赛复试,结果证明第一次的成绩很可能不真实,最离谱的是某位考生第一次考了九十多分,而第二次的成绩为个位数。于是由第二次考试为依据取消了相当多的一部分考生的成绩,我才幸运的获得了复试资格。  增加一轮竞赛复试,淘汰了一批浑水摸鱼者,也琢磨出了真正的璞玉。廉奇志居然在这次考试中再一次获得满分,充分体现了他的惊人实力,他也和曹志峰、许伟超一道作为全省前三名免于加试语文英语被附中直接录取。
  这次复试,语文和英语的难度都不大,看来附中已充分考虑到我们恐怕都有些偏科,反倒是数学卷又真刀真枪的难上了。其中倒数第二题带根号的不等式,九分的题目我看一眼就放弃了。组后一题居然是托勒米定理的证明,大概是想考考我们的积累程度吧?语文考试包罗万象,难度却很低,最后没有考作文,让一致认为我“作文不错”的爸爸大为遗憾。至于英语,似乎我从来就没有达到过能评判英语试卷难度的水平。  爸爸不知从哪里看到吃巧克力能快速提高血糖浓度,加快脑力恢复,因此给我带了两大块元宝巧克力,让我在考试的间隙吃了下去,考下一场时果然不觉疲劳。后来这逐渐成了我的习惯,每当重要的考试,我都要提前准备几块巧克力,在考试过半时吃下去,作为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注意力、补充能量手段。
  考完试低第二天,我们就匆忙回家了,不过还是耽误了完中的摸底考试。离中考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班里的气氛很是微妙。大约一半人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而另一半同学自知没有多大希望上高中,但也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在教室里也尽量不影响别人的学习。但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怀着殊死一搏的心态,却未必能安下心来读书。空气中总有一种浮躁的味道,每次总是一本书刚看一会儿,就觉得应该学习另一门功课。心里似乎总觉得鹜鸿降至,难以安心。  在这种气氛下,张红专向老师提出申请,想离开教室一段时间,在家里复习。以张红专的学习态度,朱老师相信他不会偷懒。但多年的经验表明,离开教室的氛围,学习效率很可能更低。朱老师希望张红专能坚持留在教室里,不过张红专这次态度比较坚决,朱老师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大复习阶段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发不少卷子,张红专委托冯书杰每天帮他带回家。  有一次周末,我自告奋勇的帮张红专带考卷,顺便去看看这位隐居桃花源的同学。他的家里果然很清静,桌上的复习资料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但我坐在书桌前看了一会儿书,却不由自主的犯困。幽雅的学习环境就一定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吗?  
  三年的少年岁月如风般拂过。离别,这个原以为非常遥远的词语也变得越来越真切。按照惯例我们在毕业前要合影留念,可惜那次合影我有事没有参加,不过朱老师还是给我留了一张照片。看着那一个个昔日熟悉的身影,一颦一笑似乎又在眼前闪过。他们都出过场了吗?哦,还有这个,李铁柱。  李铁柱是典型的那种平凡乖孩子。每天上学放学,打闹游戏,似乎总能在记忆里找到他,但又想不起来到底是那一次。李铁柱长的很白,似乎有点不符合“铁柱”形象。但他有一个令人难以忘记的绰号“李大嘴”,当然这与绝代双骄中恶人谷里的李大嘴毫不相干。据说有一次课间,同学们到开水房打了一大碗水,李铁柱号称可以一口吞下,别人当然不相信。李铁柱给大家表演了不换气的吞水绝技,一碗温开水慢慢的往嘴里灌,似乎谁也没看见他换气,一碗水却喝干了。  另一位文中没出现过的同学是柴晓冬。虽然我一看到他的照片马上就能说出他的名字,但在回忆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想到过他。柴晓冬也许是我们班最容易被忘怀的一个,他不爱说话,不爱掺乎事情,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坏。按照某种说法,他是最做间谍的天才,因为他能把自己完整的隐藏在人群里永远不被人注意。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柴晓冬,也不知道柴晓冬现在身在何处,过的是否开心。
  再来看看。
  中考已然到眼前,一个重要的标志是该交报考费了。在中国,有很多费用都是人们心甘情愿的主动交,而收钱的一方却很不情愿,学费、报考费便是一种。记得当年的报考费是三是多元钱,大约是半学期的学费。虽然我知道家里会很痛快的拿出这笔钱,但我还是心有不甘,一直期盼着什么。  朱老师规定交费的最迟期限是周六下午,到了周五晚上,我已经心如乱麻,很想告诉妈妈交报考费的事情,但最后还是忍着没说。周六上午我更是魂不守舍,第四节课是英语课,就在离下课还有十五分钟的时候,别主任来到我们班门口,通知我出去一趟。  我的心顿时悬到了半空中,跟着别主任走出教室,别主任却不再说话,回头径直往教导处方向走去。我的心马上凉了半截,只好跟在别主任后面逶迤前行,也不知走了多远,终于前面有个拐弯。别主任一转身,却对我微微一笑,我认真的解读他的笑容,却不得要领。别主任问道:自己感觉也考的不错吧?  我如释重负,长出了一口气,自己也不知道回答了句什么。再往前走两步,赫然已到教导处了。  教导处的李老师正在忙碌着,看我来了,就把一个大纸袋交给我。里面有录取通知书、成绩单、还有给完中的一封信。我把这封信拿出来说:这是给学校的呀!李老师却忙把我拿出来的又装回纸袋,一边说:都有了!所有的东西都复印了。刚才一收到就去复印了。你看,都在这里了。  当时我还理解不了李老师这个小小的动作里包含的对学生的关爱,也体会不到这件小事中显示的完中的伟大。后来我的一位高中同学讲了他的遭遇:他和我一样被河南师大附中录取,通知书寄到学校后,学校却没有交给他。随后校长和他家长约好某一天会去他家“送通知书”。结果那天校长果然来了,同行的还有十来位任课老师,大家吃饱喝足后,校长才把这封贵重的通知书交给他。  
  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关切的问我结果,侯子却大声说:那还用问?看他轻松的脸色就知道了!的确侯子最了解我。其实当时我已经在努力压住狂喜的心,想做出最自然的表情,但侯子却知道如果我没考中,回来一定是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  还有一项工作是要由班主任填写初中三年的成绩单和评语。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学校怎么造假。我在完中三年最好的成绩是一次班级第三名,而在朱老师的笔下我却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两名,各门功课的分数几乎稳定在九十分以上,评语更是不啬溢美之词,让我为之汗颜。万没想到的是,这种学校为学生造假的事情三年后又在我身上重复了一次。唉,也许这是一种常见的事情吧!?
  接下来度过了我中学阶段最长的一个暑假,不过父母可一直没闲着。毕竟当时我刚十四岁多,我却要孤身一人远离父母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妈妈恨不得让我带上所有的衣物,还准备了一大包常用药品。告别了湍河畔的白杨垂柳,告别了秦淮阳的暖水温山,告别了千年郦城的乡音土语,告别了少年时代的青涩情愫。当时没有去想,在此后的二十年里,只能借短暂的假期才能偶然回来。带着憧憬,带着期盼,我要去远航。    SAILING        I am sailing, I am sailing home again ’cross the sea.  I am sailing stormy water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I am flying, I am flying like a bird ’cross the sky.  I am flying passing high cloud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through the dark night far away?  I am dying, forever crying, who can say?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through the dark night far away?  I am dying, forever, c who can say?    We are sailing, we are sailing home again ’cross the sea.  We are sailing stormy waters,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Oh Lord,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Oh Lord,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Oh Lord, to be near you, to be free.  Oh Lord   (全文完)  
  有空就过来看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大家都在说乡中,有没有90年或者91年上五里堡初中的呀,当时紧邻玉器厂。  
  楼主真乃内乡才俊
  平日里送鲜花更能为对方带来惊喜!    google 淘宝网络花店 花姿予鲜花礼品店    qq:
  最后一章写的太少了
  学生时代的记忆永远都是美好的!学生时代的记忆永远陪伴着我们,学生时代的酸甜苦辣会使我们终身难忘。
  我汗。。。要慢慢看
  意犹未尽!
    赵新录在这里好象能找到你.这里有很多人的惦记.愿有缘人早日相聚.我在分别的日子时常会梦到你,所以在好多地方发贴找的好辛苦.
  赵新录是你中学同班同学,是不是有他消息?  内乡初中在天涯社区应该有很多同学啦!都显身出来,来个天崖喜相逢.  不要问英雄出处?但求凑个热闹.
  难以割舍的爱  不到三十岁的生命,本应如莲花一样绽放,可以更加自主更加无拘无束完善自己的时候,就这么悄然陨落了,像岁月枝头上落下的一粒花瓣.逝去的躯体早已没有了知觉,然而心灵里那份依依不舍,却是永远地留下了....那就是爱
  分几晚才拜读完如梦如真的学年,致意早逝的同学和朋友.  今天我们的可爱,因为我们曾经荒唐过,因为我们曾经甜蜜过.  一起成长中经历过,所以才知道珍惜今天.沉淀过去的生活.
  我也是89级的,任大乐是我姐班的,我和我姐89年同时考上内乡完中的。一八、二八、三十班?初三李守超是班主任?我自己也居然记不清了。和张定巧、周萍都是同班。,楼主的记性太好了,看到这些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名字,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时光。马超凡老师是我最敬偑的语文老师,狄军老师是我初一的英语老师,老让我们一个一个到她家背课文。封书杰、陈丽阳、王攀峰、唐玉静、梁志刚、赵克阳、王红云、都是我的老同学
  唐丫丫曾是邻居,体育生陈艳?和刘志平结婚都是八班吧?
  再来顶一顶,卫垚哥,你现在哪儿工作?多年不见,你的风采依在我脑海...我是李英杰,当年暑假你办辅导班,我是你的学生,上了几节课就逃遁了...现在中国核动力院,惭愧,虽事业发展平凡但仍不敢忘曾经教导之恩。借此机会一并感谢曾经爱护关心我的李春梅老师,王翠平老师,唐建华老师,岳翩诺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的付出和关爱!
  @大头鱼鱼
7:21:00    数学赵老师却从来没有和同学们有什么“过节”,她总是乐呵呵的讲课。那学期我们学的是有理数,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感觉内容不难,但我考的分数却不高。有一次赵老师和我单独谈话,问我那门成绩不好,我说是政治。赵老师奇怪的说:政治不就是读读背背吗!怎么会学不好呢?可我就是学不好。    一次数学课上,赵老师为了鼓励大家,说:“能来到我们学校,智力应该不成问题,都绝对不会是王来子。”王来子是内乡县八十到九十.....  -----------------------------  哇塞,印象好深刻,俺自己都忘了·····
  教体育的吴 teacher和教化学的伊teacher  还有刘teacher都已经归天了......
  @swordstaryj
16:02:00  对初中几个老师非常感激:初一和初二时的代数老师王荣香老师,初一和初二时的语文老师张海莲老师,以及初三时的英语老师别增范老师。我想,他们改变了我的一生。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  别增范是个垃圾,王八蛋,该死的货
  2005年内乡初中毕业的路过
  群里有买毛绒玩具的吗?泰迪熊1米的只要48元.LOVE兔1米的只要38元,郑州的可以直接上门取货,发同城快递首重只要5元,省内的其它城市首重只有6元,/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不要无所事事,我们要有所作为,敢于作为;我们要追求成功,敢于成功。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让勤劳的人富有起来:他们做起了兼职。你呢? 想了解的联系我Q   〖想一夜暴富的别来,这里不是银行;连呼吸都显麻烦的,绕道!〗
  哎呦嘿,校友,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师专地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