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顺德范围的铁道游击队的人物

  7月23日,天空阴沉,在阳谷县城区的家里,64岁的于雪梅老人坐在窗前,端详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她告诉记者,这张照片中的年轻人就是她的爷爷于军,曾经担任阳谷抗日游击队三区队指导员。日,年仅34岁的于军,因积劳成疾,病逝在南京。
  &我没见过爷爷,爷爷的故事都是二叔和三叔讲给我听的。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三区队抗日的故事&&&老人放下照片缓缓说道,如今,她已经将爷爷的生平事迹整理成册,记载下那段尘封的硝烟。
  智取四甲李村
  &二叔告诉我,那时候,爷爷勤奋好学,考入寿张第八乡师,也是在那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于雪梅说,抗日战争爆发后,从范筑先将军时期党的第十支队、游击队,直到解放期间,于军参加了抗日斗争中的无数次的战斗。
  1938年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于军任第三区队指导员。按照上级&开辟聊、阳、阿根据地&的指示,经过研究,三区队决定进入紧邻聊、阳交界而又是聊、阳、阿中心,并且有一定地方力量的四甲李村。当时,四甲李村民团武装仗着有几杆枪,还有围墙门楼上的木制土炮,几次为难三区队,不但不让进入,还鸣枪打击。于军和副区长高毅商量,让两名队员抬着用布包裹着的铡墩,喊道:&再不开门,就用机枪扫射进攻了!&吓得他们连忙打开了围墙门,让三区队进入了四甲李村。
  &不论从地理位置还是供给能力,四甲里村根据地在聊、阳、阿边区的抗日游击战斗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于雪梅说。
  一天连端三个据点
  1942年,日寇大扫荡,日伪汉奸疯狂地挖了封锁沟,修了碉堡据点,在阳谷全县就有100多个据点。&我二叔曾经说过,当时,于庄村有个教书的崔先生,在躲避扫荡时,不幸被鬼子打伤,被抓住后,鬼子将他的头割了下来,挑在刺刀上,太残忍了!&于雪梅说,为了打击日伪汉奸的嚣张气焰,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于军带领三区队,在一天内连端了敌人三个据点。
  于军带领三区队先打下了赵园据点,又攻下了侯海据点,俘虏了四十多伪军。在去于庄海据点的路上,于军让群众将拆炮楼用的铁锹、镢头扛在肩上,拉开距离,在远处看就像大部队一样。铁杆汉奸洪武申站在炮楼上张望,只见黄土飞扬,队伍声势浩大,以为是八路军的大部队进攻,吓得面如土色,伪军也乱作一团,洪武申连续两次都从马上掉了下来,还没开打,这个炮楼的伪军就仓皇逃跑了。三区队的战士们没放一枪,就占领了于庄据点。后来,汉奸洪武申在解放后被逮捕归案,判处死刑。
  &在爷爷的带领下,三区队一度成了唯一较完整的区队武装,在抗战形势困难的日子里也成了威震日寇的劲旅&老三区&。&于雪梅激动地说。
  顽强阻击赵王河
  &爷爷曾经还担任过阳谷县大队指导员,和当时的县长、县大队长岳舜卿一起,带领县大队在赵王河沿岸与日伪军打了一次大仗。&于雪梅说,当时,敌人获知县大队驻扎在赵王河于庄村一带,随即调来部队对县大队进行围剿。
  双方构筑工事,隔河对峙。早饭的时候,战斗打响了。由于敌人攻势猛烈,县大队的全体指战员连吃饭都的时间都没有。&三叔说,当时还是爷爷的奶奶冒着枪林弹雨,给爷爷送去了饼子和一罐汤水,爷爷接过去就狼吞虎咽的吃了。&于雪梅说,战斗从早上一直持续到黄昏,县大队顽强地将敌人阻击在赵王河对岸。入夜,县大队组织了反击,成功将敌人赶回了郭屯据点,将敌人围剿的阴谋彻底粉碎。
  于雪梅说,这些故事都是通过二叔和三叔口述得知,她也在寻访一些历史真相,把这些资料留下来。于雪梅说,她之所以精心将这些故事整理成册,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记住这真实残酷的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记者 李政哲 通讯员 丁传朝)
版权与免责声明:聊城新闻网是聊城报业传媒集团所属《聊城日报》、《聊城晚报》刊登新闻及其他作品的唯一授权使用单位,上述作品电子版的版权均为聊城新闻网所有,严禁任何网站擅自转载或盗用。任何网站转载聊城新闻网作品,需事先征得本网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聊城新闻网,作者□□□”等字样。
聊城新闻网出品当前位置: &
抗战时的国民党游击队:遭日军扫荡逐渐走向衰败(1)
14:10:09 &原载《中国现代史学会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 & &
&&&&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是研究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敌后战场。有关这个领域,已经发表了一些论著,但空白点和薄弱环节还很多。其中对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尤其薄弱。20多年来,海峡两岸及国外,总共只发表了大约10篇专题研究论文,另有五六部抗战通史著作有所涉及;迄今没有一部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专著,连抗战时期国民党在全国到底有多少块根据地、多大面积、多少人口等基本情况都搞不清楚。和中共敌后根据地的研究已从根据地创建史、发展史,深入到分门别类研究根据地的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卫生、妇女、社会等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建设,已出版根据地通史、专史著作数十部,资料汇编数百卷的情况,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精彩高清图推荐:
书讯书讯影视中国的抗日战争,有两个战场;一个是正面战场,是国民党领导的国民军进行抗击日军;另一个是敌后战场,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抗日游击队进行抗击日军.而敌后战场抗击了百分之六十以上的......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6:41:22&)
4208字(1346/54)
( 18:56:54)
141字(43/1)
( 00:53:10)
( 21:59:40)
( 21:12:52)
266字(17/0)
( 15:22:32)
( 15:19:51)
( 15:18:36)
( 14:48:31)
( 11:14:33)
69字(56/0)
( 10:00:26)
( 09:35:31)
159字(107/0)
( 20:11:07)
137字(15/0)
( 17:51:17)
( 16:36:03)
23字(32/0)
( 16:01:30)
( 15:53:38)
( 15:10:47)
( 14:39:14)
( 13:09:43)
66字(53/1)
( 11:21:50)
( 12:53:30)
( 12:15:14)
( 12:02:55)
( 11:57:49)
87字(32/0)
( 10:28:07)
77字(22/1)
( 11:15:34)
112字(17/0)
( 10:04:04)
97字(18/1)
( 11:17:48)
( 09:57:45)
( 09:41:13)
25字(23/0)
( 09:20:37)
( 09:20:00)
( 09:08:42)
( 09:07:12)
( 09:03:31)
135字(23/0)
( 09:01:59)
( 08:55:13)
( 11:45:57)
( 09:08:57)
( 08:55:11)
230字(19/0)
( 08:49:51)
29字(22/3)
( 11:52:41)
169字(59/0)
( 11:37:37)
135字(16/0)
( 09:12:56)
( 08:39:41)
( 08:33:39)
64字(26/0)
( 08:28:40)
242字(54/0)
( 08:17:22)
21字(12/0)
( 08:06:08)
74字(40/0)
( 07:59:47)
( 07:43:47)
29字(13/0)
( 07:30:41)
( 07:22:09)
10字(10/0)
( 06:41:22)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乡村危机,实质上是指农民的生存危机,表现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停滞与农民生活的持久贫困,挣扎于生存边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危机达到一个高潮。原因是多方面的……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益商品化的中国农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廉价倾销工农业过剩产品,从而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工农业生产。1934年美国实施《购银法案》,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不断上涨,中国物价大幅下跌,从而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三十年代几乎连年发生大的水旱灾害,更使农村走向破产。另外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大规模混战及其对工农红军的多次军事围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及对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侵略的步步加深都给中国农村带来严重灾害。总之,这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走上极度衰落与崩溃之境。
——张福记《乡村危机与近代百年中国政治格局的嬗变》,原载《史学月刊》
&& (1)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30年代中国乡村危机形成的原因。
&& (2)“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我国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致力于乡村建设,请指出抗日根据地围绕“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材料三 下面是1949年—1992年中国钢粮产量表。
1949年产量
1952年产量
1976年产量
1992年产量
参照表格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3)建国后我国的钢产量增长幅度同粮食增长相比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 (4)1992年产量比1976年有较大的发展,原因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14届四川省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布情况表:
战争爆发时
日本投降时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5000多亿美元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材料五& 我三大国因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决不会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日)
材料六& 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整理,首次公布了一批馆藏古籍文献,这些历史文献中关于钓鱼岛的种种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不容置疑。
(1)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使琉球录》,是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陈侃是明嘉靖13年(也就是1534年)出使琉球(现日本冲绳县——摘编者注)册封的正使,副使为高澄。陈侃回国后著书《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件。书中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国家图书馆研究员黄润华解释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琉球人认为过了钓鱼岛列岛,到了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则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版图之内。”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1785年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晚于《使琉球录》近两百年。
(2)历史上的中外地图、文献也证明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如:1863年,清朝绘制《大清壹统舆图》。1785年,日本林子平绘制《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日本出版《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日本出版《冲绳志》,其中绘有冲绳地图。1767年,法国人、耶稣会士蒋有仁绘制《坤舆全图》。1811年,英国出版《最新中国地图》。1877年,英国海军编《中国东南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著《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日《华西都市报》第15版、18日第3版
材料七& 有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十分势利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上一贯崇拜强者,蔑视弱者,采取“与强者为伍”的外交战略。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面对一个正在走向强大、又不够强大的中国,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日本会倾向于“联合美国来牵制中国”。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例)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2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该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2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2分)
(5)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中、美、英三国制止日本侵略的具体目标。(2分)
(6)材料六中的两则材料都充分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两则材料相比,哪一则材料更具有说服力?为什么?(2分)
(7)根据材料七,如果说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那么你认为我们要使日本右翼分子收敛其嚣张气焰的根本办法是什么?(2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兵力分布情况表:
战争爆发时
日本投降时
太平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 材料二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 材料三 &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5000多亿美元
&&& 材料四& 抗战中,四川(含重庆)先后接纳和安置了国民政府和各类机关约57个,迁川工矿企业约700家,高校48所,随行人员近4万人,至于难民多得无法统计;当时四川人口约7000万,八年抗战共征兵近300万人,为全国各省之冠!据国民政府的统计,抗战中川军伤亡人数为全国的2/10……八年抗战,国家总支出1.4万多亿元(法币),四川负担了1/3,还不包括四川抗日献金运动募捐的5亿。
&&& 《新华日报》发表《感谢四川人民》的社论,盛赞四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民族战争之大后方的主要基地”,四川人民“对于正面战场送出了多少血肉、多少血汗、多少血泪”!
材料五& 我三大国因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侵略,三国决不会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在太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逐出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日)
日,中国国家图书馆经过整理,首次公布了一批馆藏古籍文献,这些历史文献中关于钓鱼岛的种种记载表明,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不容置疑。
(1)其中最重要的一本书《使琉球录》,是明朝册封使陈侃所著。陈侃是明嘉靖13年(也就是1534年)出使琉球(现日本冲绳县——摘编者注)册封的正使,副使为高澄。陈侃回国后著书《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件。书中明确记载了“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达于家。”国家图书馆研究员黄润华解释说:“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琉球人认为过了钓鱼岛列岛,到了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后才算回到国家,而钓鱼岛则毫无疑问在中国的版图之内。”
日本最早记载钓鱼岛的文献是1785年日本仙台学者林子平所著《三国通览图说》,晚于《使琉球录》近两百年。
(2)历史上的中外地图、文献也证明钓鱼岛是属于中国的固有领土。如:1863年,清朝绘制《大清壹统舆图》。1785年,日本林子平绘制《琉球三省并三十六岛之图》。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大日本全图》。1873年,日本出版《琉球诸岛全图》。1875年,日本出版《府县改正大日本全图》。1877年,日本出版《冲绳志》,其中绘有冲绳地图。1767年,法国人、耶稣会士蒋有仁绘制《坤舆全图》。1811年,英国出版《最新中国地图》。1877年,英国海军编《中国东南沿海自香港至辽东湾海图》。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著《钓鱼岛:历史与主权》《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历史和归属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 日《华西都市报》第15版、18日第3版
材料七& 有人认为,日本是一个十分势利的国家,在国际关系上一贯崇拜强者,蔑视弱者,采取“与强者为伍”的外交战略。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面对一个正在走向强大、又不够强大的中国,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日本会倾向于“联合美国来牵制中国”。
(1)依据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举一例)抗击日军的主要战役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该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三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4)结合材料四说明四川在抗战中的贡献。
(5)根据材料五,简要指出中、美、英三国制止日本侵略的具体目标。
(6)材料六中的两则材料都充分证明了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两则材料相比,哪一则材料更具有说服力?为什么?
(7)根据材料七,如果说当今中日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国还不够强大,日本还不服中国”,那么你认为我们要使日本右翼分子收敛其嚣张气焰的根本办法是什么?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A.抗日义勇军B.抗日游击队C.抗日联军D.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战期间横门保卫战 五桂山成珠江敌后抗日中心_新浪中山
抗战期间横门保卫战 五桂山成珠江敌后抗日中心
南方日报评论
《西行漫记》封面上这位吹冲锋号的战士,就是谢立全
1939年7月至9月,日军两次向中山横门沿岸进犯,两次均被击退。横门保卫战的胜利,打击了“日军不可战胜”的嚣张气焰,拉开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
五桂山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
小隐乡最高民房被日军烧毁
在大环村碉楼外墙上,日军弹痕仍清晰可见
在横门保卫战中,日军一艘运输舰触爆水雷,当场沉没
中山市槟榔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珠江纵队老战士冯永
  站在位于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小隐水闸上向东望去,不甚宽阔的横门水道,被横门岛分为两股,最终汇入大海。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郭昉凌说,由于城市发展,如今的横门水道相较于70多年前,已经窄了不少,就连小隐水闸也是在原处新修的。
  1939年7月—9月,日军两次从横门水道入侵中山。“两次横门保卫战打得最为惨烈,国民党守军死了100多人,几乎没了一半。”郭昉凌说,当时中共中山县委也以“抗日先锋队”名义组成横门前线支前指挥部,并组建武装和国民党守备总队并肩作战。在国共两党联合抗击下,日军的两次入侵均被击退。横门保卫战两度告捷,大大鼓舞了中山人民的抗战信心。
  三灶惨案▷▶
  日军5天内屠杀逾千人
  日,日军侵占中山七区荷包岛,是为侵犯中山县境之始。日,日军占领七区三灶岛(现属于珠海),在岛的南部修建飞机场,把三灶作为侵略华南桥头堡。
  《中国共产党中山地方历史》记载,月,日军的三灶飞机场工事建成后,就把从朝鲜、台湾、东北及万山、横琴(今属于珠海)等地抓来的3000民工全部杀害。不甘屈辱的三灶人民拿起武器与日军抗争,日军当即在三灶施行“焦土政策”,短短5天内杀害岛内居民逾千人。当年5月4日傍晚,日军飞机在中山县城进行第一次空袭。
  103岁的蔡槐对77年前的经历记忆犹新——
  1938年农历三月初十,一队日军来到蔡槐所在的村子,要发放良民证。躲到山上的村民听说可以领取良民证,都纷纷下山了,不料日军突然变脸。两天之后,日军从月堂、鱼弄等村子抓来380多人,从中挑选出青壮者30多人,强迫他们在关家祠堂门口的田中挖出一个长宽各3丈,深约7尺的大坑。随后,日军把村民拉到田里,30到40人编成一队,击毙一批又拉一批过去,死了的就往坑里推。
  当时26岁的蔡槐也被拉出去,幸运的是,他的手脚并未被绑紧。“我周边都是人,日本兵一开枪,我就挣脱绳索迅速逃到芦苇塘里藏起来。”日军的杀人行为持续到晚上9点左右,然后放火烧尸体,烧了半个多钟头。380多人中仅有几个死里逃生,蔡槐一家几十人都没有了。
  抗战胜利后,三灶人民将死难同胞尸骨搜集埋葬。1948年,华侨捐款在上茅田村建了“万人坟”。1979年,当地华侨捐资,将坟迁至对面竹沥山新址,修建了“三灶岛三一三死难同胞纪念碑”,这是广东省内罕见的日军侵华罪行遗址。据中山县志记载,1934年中山的人口为116.8万人,1943年为74.47万人,锐减36.24%。
  横门保卫战▷▶
  拉开中山抗日斗争序幕
  日,日军出动舰艇,以飞机、大炮作掩护,向中山横门沿岸进犯,国民党中山县守备总队三个大队九个中队的官兵奋力抵抗。其中,共产党掌握的第三大队第九中队也冲上了前线。
  中共中山县委成立了横门前线抗日支前指挥部,全县抗日先锋队、妇协组织了1000多名青年男女组成宣传队、救护队、担架队、运输队、慰问队等,到前线做后勤工作,还从各区抽来抗日先锋队武装队员,组成100多人的武装集结队。
  久战不下,7月30日,日军只能撤退,日军一艘运输舰在仓皇撤退中,于玻璃围附近触爆水雷,当场沉没。首次横门保卫战打了8天,击退了日军。当年9月7日至20日,日军再犯横门,守军与之激战,毙、伤敌兵200余人。第二次横门保卫战又苦战了14天。
  “打到哪里,哪里的群众就做饭、烧水,全民抗战。”郭昉凌说,第二次横门保卫战,日军海陆空全部出动,轰炸很厉害,抗战群众的武器很落后,“打几枪,枪管就软了,子弹打不出去”,不过全民抗战的热情都很高涨。
  两次横门保卫战的胜利,打击了“日军不可战胜”的嚣张气焰,拉开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在时任中山抗日先锋队总务部长、原广州市委书记欧初看来,这场胜利不仅保卫了家园,还增强了民众抗日的信心。“对海外也有深远的影响,让侨胞们知道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决心。”
  游击战▷▶
  令日伪军胆战心惊
  兴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氏宗祠,如今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一进门,墙壁的一面挂着“珠江纵队挺进各地路线图”,另一面是纪念抗战英雄的浮雕。正对大门是一幅巨大的油画——中区纵队成立大会,那一幕发生在日的古氏宗祠。村内老人告诉记者,宗祠内的布局和当年司令部的布局一模一样。这里是当年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的地方。
  据中山党史办主任黄春华介绍,1943年秋,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日渐稳固,南番中顺游击队指挥部从禺南转移到五桂山。1944年1月至1945年1月期间,中共先后成立了人民抗日义勇大队、中区纵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抗战期间,珠江纵队及其前身由几十人发展到3000多人,成为岭南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的武装队伍结合当地阡陌纵横、河网密布的地理特点以及敌强我弱的形势,巧妙运用袭击战、麻雀战、爆破战、地雷战、海上游击战等,让日伪军胆战心惊。
  因不满日军暴行,当时中山不少年轻人瞒着家人投身革命,老兵冯永(见右图)就是其中的一个。冯永是中山县五区翠微村(现属珠海)人,原本随父亲在香港念高中,1941年底香港沦陷后,被迫回老家种田。前山是冯永卖菜的必经之路,那时已被日军占领,有日本兵站岗,过往的行人必须向他们鞠躬敬礼,稍有不慎就会被打耳光,甚至提枪杀人。“我也被扇过两次耳光,眼冒金星,人都快晕了。”冯永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自身的屈辱经历加之耳闻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恶行,让冯永觉得应该做点什么。1944年5月的一个晚上,他和同村几个年轻人一商量,决定去加入五桂山的部队。“我简单收拾了两三件衣服,就到了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白马中队,打日本鬼子去了。”
  欧初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记载,仅1944年10月至1945年,珠江纵队一支队经历较大战役9次,拔除敌伪重要据点7处,消灭敌伪9个中队,缴获炮2门,机枪7挺,长短枪140支,以及粮食、弹药一大批。
  1945年日军对五桂山地区进行扫荡,攻入游击队指挥部的日军驻扎槟榔山,对五桂山人民实行“三光”政策,日寇还放火烧了槟榔村的珠纵司令部以及侨眷谢嫂的房子。敌人扫荡期间,珠纵一支队16位战士来不及转移,藏在大托山腰的炭窑内,7天7夜未进半点食物,后被扫山的敌人抓获。
  日军将16位战士拉到石莹桥后山的一块大石旁,游击队员们宁死不降,残暴的日军就将他们推倒在大石上进行碎尸,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山溪。1993年,当地政府在这块大石头旁修建了抗日烈士纪念碑。
  ■对话
  斯诺《西行漫记》封面“号手”谢立全之子谢小朋讲述其父抗战事迹——
  周恩来亲授化装技巧 假扮商人智擒“飞天鸭”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封面上,一位英姿飒爽的战士迎着朝阳,精神抖擞地吹着冲锋号,这位战士就是谢立全。
  1940年,带着党中央交待的历史使命,谢立全机智地闯过敌伪的道道关卡,长途跋涉到达珠三角。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心县委广州市第二游击支队特务中队教官、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倡议并领导开辟五桂山抗日根据地,代表中心县领导中山敌后游击斗争,指挥战斗200多次,屡屡获胜。南方日报记者近日辗转联系到谢立全之子谢小朋,并进行了采访。
  斯诺邀拍“号手”照片
  南方日报:说到您父亲,不得不提到斯诺那张著名的“号手”照片。这张照片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谢小朋:事实上,父亲为人很低调,也不常和我们谈起过去的战斗经历以及生活。唯独这张照片,勾起了他对难忘的战斗岁月的回忆,于是就提笔给我母亲写了一封关于照片拍摄经过的信。
  其实,我父亲当时并不是号手,而是红一军团教导营的党总支书记。仔细看,我父亲并不在吹号,只是摆了一个姿势。当时斯诺打算拍一个号手的形象,父亲因为体格健壮、身挎手枪,被一眼相中了。最主要是因为他身上那套当时并不多见的新军装,那是他刚刚指挥了一场胜仗、上级奖励的奖品。这个秘密被我们家珍藏了整整24年,直到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中央电视台军事部筹拍一部专题片,摄制组重走长征路时,在江西兴国县烈士纪念馆发现了照片和父亲写给母亲的那封信的影印件,才被公开的。
  不断变换身份一路南下
  南方日报:当时您父亲从延安受命前往广东,这一路是怎样通过敌人的检查?
  谢小朋:父亲南下广东一路,克服了不少困难。路过重庆时,周恩来还亲自传授他化装技巧,为了不被敌人拆穿,临出发前,他要求父亲交出党证,父亲很不舍,但为了完成任务也只好从了。一路上,父亲曾伪装过商人、国民党军官等,穿越重重关卡来到广东。在广东打游击时,因他是江西人,一开口就会露馅,所以平日里都装成哑巴到各处收集情报。
  说起父亲“高超”的化装技术,还有许多故事,其中一个活捉“飞天鸭”的事情,我到中山走访时听一些老同志说起。“飞天鸭”郑东镇是三乡群众痛恨的汉奸“地头蛇”,但他很狡猾,为了摸清他的情况,父亲多次化装成商人到茶楼饮茶,仔细观察郑的特征,连郑家有地道的情况也一清二楚,后来在擒拿郑东镇的战斗中,他率主力部队攻入郑宅,却不见郑本人,这时发现有人打开地窖逃跑,父亲一眼就认出,这个十只手指戴满金戒指的人正是郑东镇,当场活捉了“飞天鸭”。
  出书稿酬接济烈士家属
  南方日报:在广东指挥游击战斗的这段经历,您父亲向家人提起过吗?
  谢小朋: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担任华东军区海军第五舰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事学院海军系主任等职。尽管战斗经历不常提起,但作为子女,听到最多的是他对第二故乡——广东的思念之情,念念不忘老百姓对抗日武装的支持,甚至期望战胜癌症之后,退休回到广东。十年前我曾到过珠三角,当地干部群众称呼我父亲为“老陈”、“陈教官”、“胡须陈”,从中就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和当地群众之间的感情。
  我亲耳从先父口中听到过,当地群众一次又一次救过他的命。有一次,父亲遇到日伪军盘查,他立马把左轮枪插进水稻田,混在农民中弯腰插秧,群众也自发地将他挡住,帮他化险为夷。
  而让他甚为得意的是,在珠三角水网各村群众中设立了多个秘密据点,囤积粮食弹药。每次战斗之后,就会有老百姓划着小艇,或带路穿过甘蔗地,将游击队送往下一个村庄休整,在日军重兵集团面前来去自如,孙中山先生的亲属都接济过部队。
  南方日报:您父亲对广东充满着感情,解放后还有与战友联系吗?
  谢小朋:有的,父亲对当地人民、对烈士遗孤非常关心,舍得花钱为他们解决困难。我们家的钱主要有两大支出:父亲尽量让长身体的孩子们吃饱吃好;其余的钱大部分被他定期接济阵亡战友遗属了。我还记得,1961年他的《珠江怒潮》一书出版,当时稿费有3000元,除了给我哥哥买了一块手表外,其余的钱都送给广东西海他原来战斗过的地方的一位烈士家属,接济他们的生活。父亲在世时,和我提起过广东烈士杨日韶的母亲杨伯母,杨日韶牺牲后,他的母亲强忍悲痛,变卖家产支援游击队,还将小女儿送到部队参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我父亲也曾到中山探望这位革命母亲。
  ■故事
  中山南朗镇关塘村妇女陈雁群:
  日军眼皮底下掩护同志脱险
  中山沦陷后,不少爱国群众将自己的家作为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站,掩护部队活动,救护伤病战士。家住南朗镇关塘村东桠大同街的陈雁群就是其中的代表。陈雁群虽是一位农村妇女,却深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大力支持女儿和细叔参加抗日先锋队,鼓励年幼的儿女参加抗日宣传,自己则积极参加“战时妇女救国会”工作。
  中山抗日游击队大队在五桂山成立后,在合水口村成立交通总站,下设多个分站,代号“白鸽队”。陈雁群家作为“白鸽队”的重要分站,主要任务是传送情报和部队信件,运输枪支、弹药、药品,掩护游击战士、干部和伤病员。游击队的同志到东桠村开展秘密活动,都会先到陈雁群家联系。为了避开敌人耳目,他们经常在黑夜从屋后山坡翻过后墙,登上碉楼,由陈伯母安置好休息。陈雁群宁可让家里人少吃省用,也要让伤病员吃饱、睡好,早日康复归队。
  1943年6月初,日伪军兵分几路围攻五桂山游击大队,其中一支日军分队驻扎在东桠村,住在临近的小学校舍里,还将陈雁群家的客厅霸占,作为开会、指挥的场所。而此时,她家碉楼三楼上刚好就隐藏着游击队的伤病员。形势非常危急!
  为了麻痹敌人,陈雁群一家人装作若无其事,像平常一样进进出出。她的儿子温大川当年只有13岁,虽然心中对敌人甚是憎恨,但为了掩护游击战士,却还得装扮成很友好,在日本兵中周旋玩耍,最终让碉楼里的游击战士安然度过危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铁道游击队的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