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些帅锅当老公下载共创美好生活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解读 - 缙云县政府门户网站欢迎您!
当前位置: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解读
&&&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是在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在浙江实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简称《决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阐明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全面部署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要任务、改革举措和组织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指导性文件。
  为了更好地学习领会《决定》精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文件起草组负责人详细解读了《决定》。
  一、省委《决定》的起草背景
  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对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进行部署并作出《决定》,是推动我省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走在前列的必要之举、担当之举、适时之举和责任之举。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的考虑:
  一是基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党中央关于加快美丽中国建设战略部署的考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命题,确立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新目标,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作了深刻论述和具体部署。今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对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所有这些,既是我们党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和可持续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顺应时代和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更加自觉行动,表明了我们党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加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省委在2010年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基础上,集成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作出《关于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决定》,完全需要、完全必要。
  二是基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浙江在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走在前列的考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了系统思考和精辟论述。他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等。他在浙江工作期间同样反复强调,“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财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早抓事半功倍,晚抓事倍功半,越晚越被动”;“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等等。当年十一届省委作出的“八八战略”部署,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生态优势,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还亲自担任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可以说,这些年来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是与习近平同志当年的直接指导和推动分不开的。因此,在全国各省区市开展的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中,浙江省必须走在全国前列,而不能落在后面,这是我们应该具有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
  三是基于巩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统筹和推动落实当前省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考虑。历届浙江省委、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几届省委,都非常重视我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张德江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制定了全省退耕还林实施方案,启动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并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又进一步提出生态省建设目标,制定出台《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推动浙江成为全国第五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赵洪祝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内容,提议省委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由此形成了浙江改革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夏宝龙同志担任省委书记以后,进一步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紧密结合起来,相继部署实施“五水共治”、“四换三名”、浙商回归、“四边三化”和“三改一拆”等行动,在全省兴起了新一轮生态文明建设热潮。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在“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做好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文章,更好地统筹和推动落实当前各项重要工作,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战略举措,非常适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是基于顺应经济社会和自然发展规律、满足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考虑。2012年,我省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各市人均GDP也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表明浙江经济发展站上了新的平台,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发展,面临着总量速度的压力、结构质量的压力、资源要素的压力、环境容量的压力、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压力等。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清新空气、清洁水源、健康食品和舒适的人居环境,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氛围,已成为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新追求、新期待。还要清醒看到,这些年来,在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巨大改变、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因此,把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作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要把这项工程抓紧、抓实、抓好。
  二、省委《决定》的起草过程
  《决定》起草工作是在省委直接领导下开展的。夏宝龙书记亲自主持《决定》稿起草工作,审定了《决定》稿提纲和起草工作安排,并提出了原则要求,为起草《决定》稿指明了方向。他强调,起草过程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要求。省委常委会对《决定》稿起草工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决定》框架,明确起草工作要求,并对《决定》征求意见稿、全会讨论稿和草案稿逐一审定。省委常委、秘书长赵一德具体负责和协调《决定》稿起草工作。《决定》起草经过了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认真修改,充分体现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起草组专门与省生态办、省环保厅研究座谈,专程赴杭州、宁波、温州、丽水等省内各市县和天津市,就“美丽建设”有关情况进行深入调研。3月中旬省委召开省直28个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协调会,具体部署了24个“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专项调研课题。4月初,夏宝龙书记还到文成、泰顺两县蹲点调研,提出美丽浙江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起草组认真吸纳24个专项调研课题以及省内各市县、天津等地的调研成果,形成了《决定》初稿。
  二是广泛征求意见。4月下旬《决定》初稿形成以后,先后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广泛征求意见。首先是省委常委会议分两次专题对《决定》稿进行认真深入的讨论,提出60多条重要指导意见。第二是夏宝龙书记和李强省长分别主持召开部分市县委书记和省直部门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座谈会,共征求到57条意见。第三是省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召开专题政治协商会议,共征求到政协各界人士66条重要意见建议。第四是书面印发省委委员、候补委员,正省级老同志,各市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负责人等,共征求意见建议359条。5月22日,提交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讨论审议。大家在分组讨论中,提出了86条意见建议。
  三是反复认真修改。在《决定》稿起草过程中,起草组一边研究讨论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一边认真反复修改完善,先后数易其稿。集中的重大修改有四次。特别是两次省委常委会议后,起草组对《决定》稿的条目做了重要调整完善,对内容分别作了28处和24处重要修改;根据书面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充分吸纳修改了180余处;根据省委全会分组讨论的结果,又修改了37处。
  三、省委《决定》的框架内容和鲜明特点
  《决定》分四个部分二十条,全文共13500字。第一部分是总纲,全面阐述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共4条。第二部分全面提出了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要任务,共7条,包括:优化完善实现永续发展的城乡区域空间布局,加强山川海洋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着力推进以治水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优化“诗画江南”人居环境,加快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弘扬具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精神,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建立完善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体制机制,共4条,包括:建立完善“源头严控”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过程严管”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恶果严惩”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多元投入”的体制机制等。第四部分强调要切实强化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组织保障,共5条,包括:完善组织领导、加强法治保障、严格考核考评、推进试点先行和引导全社会共同行动等。整个《决定》贯穿了“六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路径,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基本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全民行动的基本工作格局。
  《决定》的鲜明特点体现在“六个统一”:
  一是体现了建设美丽浙江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机统一。美丽浙江是美丽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体现为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也体现为百姓生活富足、人文精神彰显、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都包含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决定》以“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将美丽浙江和美好生活统一起来,在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工作和任务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围绕努力实现“天蓝、水清、山绿、地净”,建设“富饶秀美、和谐安康、人文昌盛、宜业宜居”的美丽浙江,《决定》在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的同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居民健康指数、文化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保障指数、农民权益保障指数等涉及百姓生活方面的目标进行了明确,同时提出切实优化“诗画江南”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两大任务。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决定》将自然、人文、绿色、特色、舒适等元素融入到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提出加快美丽城市规划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等,着力为老百姓创造优美舒适宜居的工作生活环境。在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中,《决定》明确持续改善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等,这些都是对全省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积极呼应,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二是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艰巨性的历史任务,既要充分继承和发扬以往实践的成果,又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决定》将我省十多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提炼为“五个坚持”,即: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发展生态经济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核心任务;坚持全面统筹、突出重点,把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着力点;坚持严格监管、优化服务,把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基本要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把创新体制机制和共建共享作为重要保障。这“五个坚持”,既是我省长期实践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下一步必须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同时,根据形势发展,《决定》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和新的政策举措。
  三是体现了省委新部署与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及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目标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是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对“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以及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目标的提升,体现了中国梦和美丽中国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我们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决定》提出分2015年、2017年和2020年三个阶段,有步骤地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2015年目标中明确,省“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等主要指标全面完成。2017年目标中,明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生态环境质量、人民生活品质、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的目标全面完成。2020年目标与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建设目标相衔接,明确要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水、大气、土壤和森林绿化美化为主要标志的生态系统初步实现良性循环,全省生态环境面貌出现根本性改观,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标和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争取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美丽中国先行区,城乡统筹发展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居民健康指数、生态环境指数、文化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保障指数、农民权益保障指数等达到预期目标。
  四是体现了总体谋划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需要总体谋划、全面部署、系统推进。但同时,又需要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撕开口子、以点带面,才能尽快见效。为此,《决定》在总体谋划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提出了近期需要突破的四方面重点工作,即深入开展“五水共治”、雾霾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城乡垃圾处理、浙江渔场修复振兴以及餐饮业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在回应与人民群众生活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取得突破;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培育、重污染高能耗行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在推进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突破;深入开展绿色城镇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四边三化”等专项行动,在进一步改善全省城乡面貌上取得突破;深入探索建立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约束激励机制、环境准入和环境监管制度、考核评价体系调整等专项改革,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上取得突破。在四个突破中,“五水共治”、雾霾治理等六个专项行动,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必须牢牢牵住的牛鼻子。为此,《决定》还向全省人民公开承诺三年内必须达到的目标,以此取信于民,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各项工作。同时,《决定》还明确了各市的努力方向。
  五是体现了改革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制度建设是关键。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要求,《决定》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一项重要任务,单列一个部分进行部署,在坚持近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行之有效的制度做法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善“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恶果严惩、多元投入”的制度体系。《决定》提出,“源头严控”的体制机制,重点是实施最严格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保护制度,探索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环境空间管制制度,抓紧划定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等三条红线,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实行节能减排降碳总量管制。“过程严管”的体制机制,着重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推进环境监管制度改革,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协同治理机制。“恶果严惩”的体制机制,着重是建立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建立环境损害惩治制度。“多元投入”的体制机制,包括创新基本财力增长机制和财税政策和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等。
  六是体现了政府主导与社会公众参与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李克强总理强调,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服务。《决定》从目标确定、任务部署、制度建立、组织领导等方面,都充分体现着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决定》又强调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引导全社会共同行动,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作用,广泛动员各统一战线成员和全社会力量;培育和激发全体公民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意识,着力构建包括学校、社区、家庭、企业和社会公益教育体系等在内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络体系,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民间公益环保组织作用,推进美丽浙江志愿者队伍和监督员队伍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其在环保专项行动、环保监督、环保宣传等方面的作用;全方位构建社会监督体系,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等等。
(文章来源:
浙江政府网
供稿人: 编辑:周苏丽)
 相关文章
 相关附件
[意见征集]
缙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办
缙云县委县政府信息中心建设管理 技术支持:
建议IE5.5 分辨率以上浏览本网站建设质量强市 共创美好生活
嘉兴日报(桐乡版)
&第D3版 专版
第D1版:要闻第D2版:新民生第D3版:专版第D4版:专版第D5版:菊乡周刊第D6版:楼市第D7版:E网第D8版:车市
·建设质量强市 共创美好生活·2011年质量月活动
建设质量强市 共创美好生活
——桐乡市全面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
发表时间:<font color="#ff.9.9 文章作者:黄薇 浏览次数: &&
■记者 黄 薇 通讯员 袁玉平  
质量问题既是关系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的重大政治问题。技术标准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名牌带动战略提升城市形象,质量对地方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质量强市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落实到百姓衣食住行的里里外外、柴米油盐的方方面面。抓质量工作,保障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用得称心、住得安心,为民生改善提供保障。  
围绕“质量强市”,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年上半年,我市产品质量指数为99.89,较去年年底提高0.67,高出嘉兴市平均水平0.81。至2010年底,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占嘉兴市的40%、位列嘉兴第一,浙江名牌产品30个,浙江区域名牌1个,嘉兴名牌产品39个。最近两年市质监局连续获嘉兴市局和桐乡市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双优秀;局属浙江省羊毛衫质检中心被评为浙江省质监系统“2010年度十佳示范实验室”;濮院质监站被评为浙江省质监系统“2010年度十佳示范窗口”;质量强市和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工作分别得到了省领导和省局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  
硕果累累,得益于市质监局近年来始终坚持监管优先、质量为本、服务并重,紧贴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传统块状经济质量提升工作主线,通过选好抓手、找准方式、建好平台等,着力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能,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选好抓手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  
质量工作是质监系统的重要职责,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市质监局把质量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入推进质量强市战略,主要以政府推动为主导,围绕“深化、全面、特色、实效”总要求,深入实施“一三五七”工程,即开展“一镇强一业”、实施“三个一百”、创新“五大机制”、推进“七大体系”,形成了符合桐乡实际、富有桐乡特色并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抓手的桐乡质量强市新格局。  
我市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着力点和切入点,深入开展“一镇强一业”活动。在质量强市建设过程中,在嘉兴市率先出台《桐乡市质量强业(企)实施意见》。各镇以“一镇强一业”为活动载体、以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为目标、以七大体系为基本框架开展产业提升,全面铺开质量强镇工作。濮院镇(针织产业园区管委会)主要围绕针织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三大平台建设、开展毛衫市场物流园区“现代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后整理企业能源计量示范区节能减排等为重点内容的质量强业(企)工作;洲泉镇围绕蚕丝被和化纤两个传统产业开展质量强业工作,在蚕丝被行业开展了标准引领、品牌培育工程,在化纤行业开展了千争创万导入活动,积极推行卓越绩效等有效质量管理模式,辖区企业获各级政府质量奖数量居嘉兴之首;乌镇镇以服务品牌争创和服务业质量提升为突破口,服务质量满意率和获得荣誉居全国旅游行业之首……  
市质监局坚持以实施“三个一百”为抓手,深入开展质量强业(企)活动。一是百家企业导入先进管理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生产状况,2011年要在100家企业分别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精益强身”创新活动、QC小组活动、《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5S现场管理。二是百家企业推试点。选取100家企业作为质量强企试点企业,建立质量强企基本框架内容。一季度试点企业华友钴业有限公司在精细化管理中设立“金点子质量奖”、服务类企业开展标准化试点、工程类企业开展“创优夺杯提升工程质量”等标准化工作。三是百家企业大培训。市质监局联合相关部门和行业专家,开展百家企业千人培训,指导企业开展卓越绩效、5S现场管理、精细化质量管理等。  
质量强市,要坚持创新机制建设,实现质量强业(企)制度保障化。我市在原有品牌强市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农业品牌和出口品牌奖励项目。据悉,2010年,全市发放相关质量工作奖励200余万元。在创新工作推进机制上,各相关部门、镇(街道、开发区)已陆续出台质量强业(企)实施方案,量化工作目标、明确人员责任,并纳入年中、年末督查和考核。在创新考核考评机制上。今年,市委、市政府也继续把质量强市纳入对各镇(街道、开发区)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下一步还要制定出台《桐乡质量强企考核评价细则》,评选出质量强业(企)先进单位。在创新服务工作机制上,今年市质监局将部门设置做了调整,充实了基层质监站监管力量,促使服务常态化;在工程业、服务业推进品牌体系、标准化体系,大力宣传“七大体系”在质量强企中运用。在创新交流互促机制上,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质量强企工作经验。比如,在品牌体系推进中组织羊毛衫针织产业园区管委会、羊毛衫协会去诸暨参观学习;在标准化体系推进中组织后整理协会和试点企业参观学习南浔联盟标准的实施;在质量管理推进中组织崇福皮草龙头试点企业参观了温州皮鞋的商会和骨干企业。同时,组织质量强企试点企业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每个月15日组织试点企业代表到华友钴业有限公司的精细化交流平台参观、交流、座谈。每季的月末组织质量奖培育企业到巨石集团卓越绩效交流平台学习交流,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摩、交流探讨等方式,促进试点单位共同提高。  
通过推进“七大体系”建设,使质量强业(企)形式呈现了多样化。推进品牌培育创建体系,大力实施品牌工程,提升企业和产业层次,打造集群区域品牌;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导入有效质量管理模式,开展“精益强身”创新活动和质量知识大培训;推进标准化体系,在围绕特色产业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同时,下一步还将在产品质量以外的“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两个领域推进;推进计量管理体系,推进特种设备节能减排工作和针织产业集群节能减排活动;推进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形成常态化监管模式,并对重点行业实施重点监管,食品行业开展豆制品和食品添加剂整治;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健全行业协会、开展质量诚信活动和信用平台建设,提升质量诚信意识;推进质量技术支撑体系,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为企业提供从原料进厂、产品研发、成品出厂、产品销售等优质高效的检测跟踪服务,有效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控制产品质量。  找准方式开展块状产业质量提升  
桐乡市块状产业特色显著,因此市质监局紧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工业经济竞争力这一主题,围绕毛衫、蚕丝被、皮草、皮鞋四大重点块状产业,扎实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夯实产业质量基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大传统块状产业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其中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制订出台实施方案,把质量提升上升到地方党委政府工作层面,形成了合力抓质量提升的工作格局。针对蚕丝被产业,市质监局联合经贸、工商以及镇政府制订出台了《桐乡市蚕丝被行业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实施方案》;针对皮鞋产业,又联合工商、经贸等部门制订了《桐乡市皮鞋行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并报市政府批转发文。  
通过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小企业宣传贯彻推行《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基本要求》、5S现场管理;在龙头骨干企业中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在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推广TQM全面质量管理和QC小组活动,有效提升了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同时,组织开展四大产业质量形势分析,查找质量问题及其原因,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预防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通过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对皮草行业中生产规模前100家的企业开展了皮草产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信用评价办法,按季度对企业质量信用情况进行考核,每一季度对考核名单中的企业进行打分,年终对皮草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和定级。通过开展对皮草企业信用建设和分等分级监管,建立长效的质量信用监管机制,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的意识增强了,自律意识也提高了。  
得标准者得天下。我市通过推进标准化体系,开展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争取标准话语权。2010年有6家企业(单位)参与19项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共有26家企业主导和参与国家、行业和省地方标准制修订93项,在毛衫、蚕丝被等产业制订联盟标准3项。  
通过推进计量管理体系,挖掘传统产业能源计量精细化管理潜力。在玻璃纤维和化学纤维等重点耗能行业积极试行“纤维行业能源计量管理系统”,重点指导帮扶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做好“纤维行业能源计量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并作为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培育项目抓好落实。  搭建平台全力帮扶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市质监局积极推进技术机构由单一检测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立足科技创新,加强技术支撑,服务产业提升。  
市质监局积极推进国家毛针织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该项工作自2009年启动实施以来,得到桐乡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列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目前,国家中心筹建已通过质检总局组织的专家现场调研论证。  
多年来,市质监局围绕技术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市质监局下属羊毛衫质检中心与企业联合申报的生物整理技术应对欧盟“纺织品生态标签”项目,被省经信委列入“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项目”;“半精纺针织绒线检测技术研究”和“近红外光谱法检测纺织品中羊绒/羊毛含量”两项技术成果获得省科技成果登记;“防蚊虫纺织品中防蚊虫剂的定量检测研究”项目获省质监局2010科研计划项目列项;浙江省羊毛衫质量检验中心茅明华在全国质检系统科技工作中成绩突出,荣膺全国“科技兴检”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全省质监系统内获此殊荣的惟一一人;皮研所参与的“华盛1号”绿色高性能皮革加脂剂项目被列入浙江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攻关项目……  
市质监局围绕块状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搭建产学研对话平台。围绕皮毛和皮鞋产业,市质监局牵头召开了“中国皮草产业创新发展产学研对话——桐乡崇福论坛”和以“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制鞋业转型升级专家咨询会。另外,市质监局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皮革化学家和工艺师协会联合会主席石碧来崇福皮毛工业区参观考察。通过邀请国内著名协会、科研院校、知名企业的专家聚集桐乡,在政府与企业、院校与企业、行业专家与企业建立了面对面的交流平台,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专家及时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为各职能部门开展企业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让企业对国家政策、产学合作、清洁生产等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对推动皮草和皮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机制筑牢质量监管安全底线  
安全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市质监局坚持把安全监管作为开展工作的首要任务,坚守质量安全工作底线,创新工作方式、探索监管模式、转变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具有桐乡特色的区域安全监管模式。今年以来,市质监局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充实了基层监管力量,实行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目前在探索的基础上正在着力搭建“职责更加全面、责任更加强化、机制更加健全”的“小站小局”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在今年的安全监管中已显现出优势和作用。  
今年上半年,市质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970人次,检查各类企业736家次,立案查处案件68起,其中移交公安部门的重大案件5起,结案39起,捣毁制假窝点5个;共开展各类培训51次,培训人员2112人次;及时妥善处理12365投诉举报和咨询68起,处理12345市长热线电话12起,处理上级转办的投诉举报13起,处置率、满意率均为100%。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市质监局创新监管方式,建立起食品安全监管新制度。市质监局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主题,制订了食品生产企业“不合格产品分级管理”、“企业信息定期汇报”、“企业分级管理”三项日常监管制度,着力提高我市食品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今年上半年,开展了添加剂、豆制品、菊花、酒类等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267人次,检查食品企业438家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6张,立案6起,抽取各类产品209个批次,合格率为96.2%,办理换证51家、年审76家,核查主体责任落实情况60家,培训企业人员393人次,发放资料1875份,完成食品添加剂备案企业160家,办理涉及食品问题的市长电话以及举报电话37起,满意率100%。  
特种设备安全和食品安全一样,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民生大事。市质监局牵头起草出台了《关于加强桐乡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联合协作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从工作责任制度、培训共享制度、联合执法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宣传互动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整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资源和力量,形成了特种设备镇(街道)主管、部门联合主抓网格化的监管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安全监察联动机制的作用,以最大合力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今年上半年,共出动执法检查210人次,检查各特种设备相关单位90家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包括安全附件)350台次,作出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察记录35份;发现各类安全隐患(违法行为)15起;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2份,发出查封决定书1份,共立案4起;处理举报投诉5起;桐乡市已完成煤气“螺丝瓶”报废工作进度的65%。  
CopyRight 2011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嘉兴日报社桐乡分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好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