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生活吗?

A survey of 16 to 24 year olds has found that 75% of them feel they "couldn't live" without the internet.The report, published by online charity YouthNet, also found that four out of five young people used the web to look for advice. About one third added that they felt no need to talk to a person face to face about their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online.一项针对英国16至24岁年轻人的调查发现,75%的年轻人认为他们“没有网络活不下去。”这份由网络慈善团体YouthNet所作的调查显示,有4/5的青年人将网络作为一种寻求咨询的途径。还有1/3的青年人认为,根本没必要和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为任何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Despite high-profile examples of internet security breaches, such as the recent incident of phishing email scams, 76% of the survey group thought the internet was a safe place "as long as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尽管互联网安全隐患重重,比如最近发生的多起网络钓鱼邮件和垃圾邮件,但76%的受访者都认为,只要自己心里有数,网络还是安全的。"Probably the middle-aged are the most vulnerable," said Open University psychologist Graham Jones. "I think children, teenagers and people under their mid-20s have grown up with technology and they understand it deeply," he said. Mr Jones thinks it is the parents who need to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英国开放大学的心理学家葛莱姆·琼斯认为,或许中年人更容易在网上上当受骗。他说:“因为孩子、青少年以及20来岁的年轻人是伴随着科技成长的一代,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 琼斯认为,父母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网络。"One of the biggest problems for children is not that they are vulnerable but that their parents don't know what they're doing. It's important that parents hav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et and its risks--younger people need parental direction," he said.“孩子们最大的问题之一不是他们易在网上上当受骗,而是他们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全方位地了解网络及其风险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年轻人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引导。”Its author, Professor Michael Hulme of Lancaster University, names this age group "digital natives" as they have grown up in an environment rich with computer and mobile technology. "For young people the internet is part of the fabric of their world and does not exist in isolation from the physical world," he said.调查报告的作者、兰卡斯特大学的迈克尔·赫米教授认为,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已经充斥了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可以称得上是“数码一代”。他说,对于年轻人来说,互联网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Youthnet runs websites offering advice, information and volunteering opportunities to young people. "The need for a safer, trusted [online] place has never been greater," said Fiona Dawes, Youthnet's chief executive.Youthnet网站致力于向年轻人提供建议、资讯和志愿者的工作机会。Youthnet网站的首席执行官菲奥娜·当斯说,年轻人需要一个更安全、更可信赖的网络,而且这种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06-10 08:22
06-25 11:31
06-19 11:23
06-19 11:14
点击图片,查看相关主题的更多文章
精华推荐阅读
热门评论文章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活着仅仅只是为了能生存吗?_百度知道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活着仅仅只是为了能生存吗?
就要好好的活着。抗战英雄都想活着、丈夫。这样才叫没白活,和父母,过着太平的日子,都是缘分人为了生活而活着,他们多么渴望活着,却有好多人感觉活着没意思、妻子,可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不得不把生命献出去。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不易的,吃的好,要好好的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穿的好。是前世修了很多年才能来投缘、孩子。有时间的时候就想想解放前贫民百姓要饭逃生都想活着。而现在生活提高了。我建议这些人应该看看抗战的电影等等。要活的有价值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希腊神话里,是六道轮回中的其中一道,人间是一座炼狱。人间就代表着一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经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磨练
不是,虽然生存是本能,但我们来到这世上就有我们各自的使命。虽然人永远摆脱不了生老病死,但我们总要留下点什么,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
感悟!体验苦辣酸甜,各种各样的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呼吸。呼者,出一口气。吸者,挣一口气。
为了繁衍后代
不为什么?只为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人的一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人能活这么久吗?从公元881年到1324年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122403人加入此小组
【历史上最长寿的人】“菜篮公”陈俊,“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
这可能发生吗
+ 加入我的果篮
彭祖压力很大啊。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篯铿表示毫无压力
说明他光速旅行了……
最长寿的人不是活了255岁的那个么?
跟彭祖的800岁一比这货算什么。。。
的回应:最长寿的人不是活了255岁的那个么?最长的是800多的彭祖又名篯铿大爷...
计算机系研究生,硬件开发工程师
的回应:最长寿的人不是活了255岁的那个么?255哈哈哈 我笑了!也可能是活了FFFF岁的某人
文字文献爱好者
某个老师说,徐庶现在还活着,从此之后就一直被我鄙视了~~~
Mathematica玩家
玛土撒拉表示压力很大。
机械电子工程、消费产品设计专业
故事来源是《永泰县志》,所谓县志,就是一群识字的老先生,撰写本地区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当然就喜欢把发生过的和没发生过的事情往大、好、奇了讲,掺入一些传说也是正常的。
我的生物知识在这一刻驾崩了。。
李靖哪吒等成神了表示毫无压力
参考《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的回应:参考《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蓬莱老祖此刻内牛满面
盘古先生表示泪流满面·····从醒了那一刻挥了个斧头就死了······
记得有个长江大侠
陈俊这个名字很常见 我同学就叫这个名字 不排除同一地区有很多人不间断取这个名字 然后打扮类似的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生
亚当活了九百三十岁“就”死了;诺亚的爷爷玛士撒拉活了九百六十九岁“就”死了
怎么没到512岁呢…
的回应:参考《这个男人来自地球》+1
这货是不是就是江湖人送外号“中微子”的?
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这是以当时六十六天为一年记年的方法所指的年纪,按现今三百六十五天作为一年记,实际寿命为140岁。
引用 的话:最长寿的人不是活了255岁的那个么?然后就数据溢出挂了么……
感觉谣言粉碎机经常会变成笑点底.
引用 的话:然后就数据溢出挂了么……好梗!
孙悟空表示被压了500年,没有压力。
引用 的话:然后就数据溢出挂了么……引用 的话:好梗!+255
应用数学专业
引用 的话:然后就数据溢出挂了么……引用 的话:好梗!+233333
444是因为死死死所以终于没过着坎吗....
卒年可能是真的,生年绝壁是假的。也就是一位普通的孤老,无人照顾,年龄确实活了很久,虽不可能真有几百岁,但应该大大超出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寿数,八九十岁,百岁上下,于是供养他的乡亲渐渐地就生出许多传闻,把他的生年提早了几百年。反正那时候也没有现代的医院和出生证明,随便怎么说,现在一些偏远山区的所谓“寿星”也是这么回事。那些地方政府都指着那些老人生前,招徕旅行团,旅行团去老人家都要给钱的,有了经济利益,自然乐意造假。也可能是年号错误,把忽必烈的“中统”当成了唐朝僖宗的“中和”,以讹传讹。
如果这个可信的话,那圣经里一大堆活了三四百岁的也能当真了。哈哈。
传奇故事——“菜篮公”陈俊”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陈俊一生没有子嗣,生活由乡人供养,晚年时身体萎缩,成了侏儒(体重只有5公斤左右,差不多一个婴儿大)。村里妇女们到地里干活时,把他放在菜篮子里带到田园,以便于照顾,饿时喂以人乳,所以四乡八邻称他为“菜篮公”。在菜篮公故居遗址处有一眼水质极好的温泉,水温高达73℃,把一只鸡宰杀浸入温泉几分钟后提出来,轻轻用手一撸,鸡毛便会褪得一干二净。菜篮公长寿可能与他常年泡这口温泉有关。乡里传说:有个小鬼有一次把穿生死簿的细绳弄断了,情急之下,就从生死薄上撕了张纸捻成细绳来代替,这撕下来的便是陈俊的生死时间表。阎罗王的生死薄上没了陈俊的名字,陈俊自然就逍遥于死亡之外了。(有句话“阎王掉薄”就是意指长寿)。可阎罗王到底是个办事认真的人。他为了找出这个“漏死”的人,就派了两个小鬼,变成小童,提着一筐的黑炭在温泉边洗濯。陈俊见了好奇,便凑上去询问,小鬼回答:他们在“洗白炭”。菜篮公哈哈大笑说:“我陈俊活了444岁,没见过能把黑炭洗成白炭的。”当天中午陈俊就死了。…………………………………………………………………………………………………………………………这样的传说如果能信,我们还不如去西天取经。
引用 的话:奇故事——“菜篮公”陈俊”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陈俊一生没有子嗣...轻轻用手一撸
引用 的话:奇故事——“菜篮公”陈俊”菜篮公”原名陈俊,汤埕人。唐僖宗中和辛丑(881)年生,元泰中元年甲子(1324)年卒,历经唐、五代、宋、元诸代,享寿444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人。陈俊一生没有子嗣...这么热的水,还不把菜篮公烫熟啊……
引用 的话:跟彭祖的800岁一比这货算什么。。。相传他活了八百八十岁,这是以当时六十六天为一年记年的方法所指的年纪,按现在三百六十五天作为一年记,实际寿命为120岁。史传彭祖寿高880岁,乃古时彭山一带“小花甲计岁法”的结果。小花甲计岁法源于“六十甲子日”,就是古代所传六十个神挨次值日一圈的时间。民间崇拜上天,凡人寿命皆与星宿对应,便以六十个星宿神轮流值日一周的时间为一岁,按此计算,彭祖实际寿数合今天159岁。
引用 的话:最长寿的人不是活了255岁的那个么?255?死亡原因是到256的时候溢出了归零吗?
(C)2015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转载]中医还能活下去吗?
该文值得一读,作者是老卫生部长崔月犁的儿子,继承父志热爱中醫,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开了一个诊所,经营不错!现在世界都崇尚中醫,唯有国人中有关人员想消灭中醫,因为他们都被西药制造商的利益所绑架!&
谈这个题目,不是哗众取宠,只是想讲几句真话。可能这几句真话,未必有人爱听。但无论如何,真话讲出来,心里比较舒服。另外,就是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谈中医,或许对搞中医的人有些启发。
中医还能否活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大家听完我的报告后,会得出各自的结论。
一、什么是活,什么是死?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心不跳就死了。现在被西方科学搅得有点乱,什么脑死亡,这个死亡,那个死亡的。最近有个传说,说一个卖蛇的人,把蛇头砍下来,20分钟以后蛇头跳起来咬伤了人。这怎么解释呢?死活真的很难判断吗?
什么是活,什么是死?中医在这个问题上更乱。其实,中医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是一样的,人若心不跳,神不在,就死了,因为心主神明。人死的概念和活的概念同他的学历有关系吗?没关;同他的地位有关系吗?没有;同他的历史有关吗?没有;同他的贡献有关系吗?没有;与他的钱财有关系吗?也没有。如果与这些有关系的话,那么秦始皇今天肯定还在,他有钱、有权、有势、有地位,是不是?他心不跳、神不在,他秦始皇也得走。
那么中医的心是什么,什么是中医的心跳?很多同志讲中医死不了,有悠久的历史,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做了无数的好事,造福中华民族,保障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这么好的东西,怎么会死呢。现在还有人用实例来说明,我国有多少中医人才、多少中医大学、每年培养多少毕业生,在多少个国家开展了中医,中医怎么能死呢?
我认为中医的死或活的关键问题并不在这里。在与中医老专家探讨中,发现中医的命、中医的心跳只在于两个字“民意”,有民意则存,无民意则亡。中医若心不跳了,则必死无疑。
现在中医的心还跳不跳?最近,中医药报上有个调查说,九成的人都相信中医;电视台的调查也是这个结论,八、九成的人都相信中医。什么叫相信中医?后面还有一个数据,有了病找中医看的只有20%左右,中医药报上登的是27%。如果你相信某个人,就是有事不找他,这是真的相信他吗?当然不是。其实,调查的随意性是很大的。中医这么好,那么好,就是病来了不找中医,这是真的相信吗?
而且这27%去看中医的人,看的是什么中医呢?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中医院,中药的使用率不到50%,使用中医的手段来治疗不到50%;如果20%再乘以50%的话,是多少?这与“相信中医”的比例恰恰相反,得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90%的人不相信中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
作为中医工作者,首先的一条就是要看清中医今天所处的地位,所面临的局面,别像阿Q似的,不能面对现实。在面对中医的死或活的问题上,中医生存的依据是什么,心跳是什么?值得深思。历史上,中医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天这种局面:老百姓开始不相信中医了。
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医不断发展?为什么近百年屡遭废黜却屹然不倒?原因在于中医有疗效,中医能治病,在于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在临床上有相当大的影响,老百姓相信中医。今天的统计说明,老百姓开始不相信中医,这在中医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灾难,是以前从没有过的局面。
其实,现在社会上反对中医的人,都不懂中医吗?真的没认识到中医的优势吗?当然不是。他们真的就以为一个马兜铃酸事件能把西医、西药的毒副作用顶回去吗?他们不至于无知到这种地步吧,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反应停导致畸形儿,四环素牙、链霉素耳聋、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如要细数西药的毒副作用,简直不胜枚举。美国自己都承认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已上升到导致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反对中医的人明明知道这些,为什么还装傻。在于有“机”可乘。这个机是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医工作者深思。
目前有水平的中医人才已经很少了,如北京市加流动人口有1500万,真正在临床上有相当经验的有好疗效的中医还有多少?不过几十人而已。湖北中医学会会长李今庸老先生不久前来北京,我问他:“湖北好的中医还有多少?”他说:“还有几十个吧”。我说您的标准是不是太高了?我说三条标准:第一条能用望闻问切诊断,第二条能辨证处方,第三条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基本上还算个中医,有多少?李老说有200多人。湖北省有6000多万人口啊!二、三十万人中才有一名中医。刚解放的时候全国至少有50万中医,今天有多少,佘部长前年答记者问说是24万人,包括助理医师;去年说是27万人。如果按照我刚才提到的三条标准来看,刚解放时不到这三条标准的话,根本就不能称其为中医,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按这三条标准来衡量今天的中医,还有多少?没有人去统计,只能估计,有人估计不超过3万人,我估计不超过1万,还有人估计不超过3000人。可是,中国人口是从5亿“减少”到13亿!中医是从50万人“发展到”3万人。这在中医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二、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医目前这种局面?
我与费老(费开扬)探讨过这个问题,费老讲了一句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导致中医目前这种局面的,不是外因,而是内因。不是因为先长了虫,我们的米面不能吃了,而是先腐了,才生虫。中医腐在哪里?那么多年都没有腐,唯独现在腐了?党中央讲“中西医并重”,就想起腐来了?邓小平讲中医不能丢,就想起腐来了?我们简直无法相信,但事实就是这样。
中医腐在哪里?我认为腐在走上了一条西化的不归之路。中医的西化表现在医、教、研、药的各个方面。
先看医疗,“非典”来了,开的是抗病毒的方子,说其中一味药——贯仲是抗病毒的。全世界有众多专家、最先进的设备、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没有研究出抗病毒的药来。嘿,中医却先出来了。这是中医吗?中医治“非典”是这个原理吗?当然不是。中医什么时候说过中药可以抗菌杀毒?中医就是调节人体内的条件,调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通过人体内的平衡,使病菌、病毒无法在体内生存和繁殖。什么时候中药造成过病毒变异?没有。为什么?中药不杀病毒,只是调整条件达到和平共处。中医西化的例子太多了,某中医权威说中医是多靶点的,这听起来多好,中药一下可以把所有的病都治好。这还是中医理论吗?中医讲究的是病机,就一个靶点,“夫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针对病机,一枪中的。什么“西医诊断、中医治疗”,现在满天下都这么喊,真对吗?上次我在中医大学讲课,我说你把大礼堂全部摆满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你来测张三、李四谁生气了?这测得出来吗?不能。但中医一号脉不就知道了吗?可是到了今天中医自己也喊起“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来了,中医西化到了自己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了。
在教育上呢?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报告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每年毕业多少学生,具体数字不清楚,但我知道一个数字,每年中医院校毕业的95%学生不从事中医,而转行干其他的。在剩下的5%中有90%作为医药代表。从1980年恢复高考以来,当时北京中医药大学(当时称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学生分数线是最高的,到今天20多年了,这批学生中出了几个中医大家?可见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彭佩云同志讲过,我们中医高等教育几十年来基本上是失败的,我完全同意这个判断。中医教育失败在哪里?听听中医院校的校长怎样谈中医发展的方向:要有两个接轨,第一要与国际接轨,第二要与市场经济接轨。就这两条肯定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现在中医大学本硕连读7年,上了四年了还没有见过《黄帝内经》。我父亲崔月犁在世的时候对中医教育的判断仍然准确:中医大学培养的学生是“两个中专生”。现代中医就是这么教育的,也是这么西化的。李今庸老先生有一个判断就是:“培养中医掘墓人”。现在喊中医西化的、现代化的、标准化的人都是中医的毕业生,都是中医圈里的人在折腾,外面就一两人而已。
在科研上呢?某所作了一个课题,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的中医科研课题排了一个队,真正属于中医项目的只有3%,其他的都是追踪西医,验明中医,搞中药提取,没有几个真正搞中医的。
药就更不用说了,凡是在第一线的大夫都有深切的体会,从审到批、管,哪个不是用篮球的规则来裁判足球啊。一天到晚都在弄中药的有效成分,谁说中药治病是有效成分在起作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哪去了?这些科学的理论体系被活活地砍掉了。药监局对中药的管理全部西化,没有一点中医的色彩。从药品管理法出台,前后出台了187个管理条例,用的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来扼杀中药。
邓老(邓铁涛)对中医药的西化归纳为“自我从属”。就是从属于西方、从属于洋人。跟在洋人后面,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会,自己原来的也忘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我看这是对我们中医走上西化不归之路的最形象、最贴切的比喻。
除中医自身西化外,还有两大势力推动中医西化。第一个帮你的是西方国家,西方拿出大笔的钱来宣传中医的西化,只有中医中药灭亡了,西药才能成为霸主。不断地制造事端,如马兜铃酸事件、大黄事件,等等。中医用药有自己的规律和理论,讲得十分清楚和精确,凭什么中医用药得听西方的,符合西方的标准呢?在人体生命科学高峰上,中医已经攀登到半山腰了,而西医还才到山脚。他们非但不虚心向我们学习,反倒要把你也拉下去,这不是霸权是什么?
第二个就是西化的政策。从公布实施《职业医师法》短短几年查出了13万,占中医人数50%的“假”中医,我们就真的有这么多的假中医吗?没有。这是政策使然啊。几十年行医就是考不取的老中医大夫被取消行医资格、被抄家。除了政府承认的外,有几个人能同时符合师承条例那四条标准?这用法规断了师徒传承之路。在价格政策方面,以针灸为例,在中国扎一次,原来5毛,现在5块,这是何等的低啊?看看美国多少、德国多少?中医接骨,痛苦小,疗效高,却百十元,西医手术,动辄上千。这种政策导向,想要人来学中医,实在是太难了。这么多的老大夫为什么自己的子女不学中医?人家子女说您治的病人不少于几十万人了,从医几十年了,您有什么呢?要车没有,要房也没有,要钱更没有了,有什么?您穷了一辈子,还让我们也跟着再穷一辈子?中医发展的阻力,谁来蹚开、谁来作主、谁来让中医先富起来?没有。中医不能先富起来,凭啥让年轻人来学中医?这明摆着要断中医的根嘛!就是让你没人,看你怎么发展!
教育上,潜心搞中医传统教育传承的人,会给你发医师证和毕业证吗?不给啊。山东搞中医少年班的试点,招初中生来学中医,中医学得很好啊,毕业后很抢手,但当时经历了种种政策上的障碍,也没有继续办下来。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就没有人支持,办不下来?就是由于西化政策导致的。普及教育从来没有开设过中医的普及教育课。科研就不用说了,大批的科研经费用来弄中医的规范化,结果什么也不是。只是在用西医的东西来规范中医。
药上西化更盛,每年进口多少洋药?中国是中医药大国,有自己的中药标准,可是硬要用西药的标准来衡量它。我们应该自己拿出国际通行的中医药标准,应该是国际权威化。反应停通过了FDA,为什么?不就是钱多嘛。谁有钱,谁就说了算。只要有钱,好的说得天花乱坠,坏的也说成好的。从1835年西药登陆中国以来,总共用过7000多种西药,但目前只有1000余种尚在临床上使用,其他6000多种被淘汰了,这都经过了西方科学的检验、双盲试验,还是被淘汰了,今天这个过程还在继续。中药使用了几千年了,有哪种中药被淘汰过?政策的西化太可怕了,这带给中医的是致命的伤害。
这里要着重讲讲中西医结合的问题。我原来觉得中西医结合多好,你看芭蕾舞演员与足球运动员结婚,生出来的儿子又漂亮又结实,多好啊。结果呢?让患者一考,临床疗效不行,为什么?这得从根上谈,中西医结合并不是学术的产物,而是毛泽东政治的产物。毛泽东作为政治家讲得很清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由此推之要把西方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相结合,就能产生中国新医学。“文化大革命”中,老中医全部被送进牛棚,说是封建迷信。而中西医结合成了“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文化大革命”是什么?是政治运动,这个口号就是典型的政治口号,与学术无关。学术上中西医结合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拿出来的结果不是中医的就是西医的。这两种医学怎么结合,一个是还原分析,一个是整体演绎,二者没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上不能结合。
为什么偏要结合?这恐怕有其他的原因了,可能是中医太难学,可能是社会上西化倾向太严重,等等。在《中医药法》草案征求意见时,很多人提到应该去掉中西医结合,但中医管理局就是不采纳,今年9月5日中医局报送的草案中依然强调中医药院校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早在号,崔月犁曾经给胡锦涛同志写了一封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中西医结合不但出不了重要成果,中医还很容易简单地被西医代替,中西医结合没有什么大的创新,中医反被消灭。”这是9年以前,就已经作出的判断。当时医学三股力量,中西医结合号称有5万人,医院也挂上中西医结合的招牌,好招揽病人。实际上中西医结合的口号不能再提了,中医就是中医,西医就是西医。中医就是铁杆中医,西医就是铁杆西医。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费孝通老先生搞了一辈子的社会学,集一生的研究,最后总结了16个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实处理中西医结合的问题就是这样简单,不需要太复杂。为何要搞这么复杂,其目的就是要消灭中医。这是我的结论。
三、中医还能活下去吗?
中医和人一样,一定会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这是必然的。任何科学都不可能逃脱这个命运。中医应该什么时候消亡?我认为当生命科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时,当出现一种能更贴近于生命科学规律,能更深刻地揭示生命现象时,中医会自然而然地被取代,这就是中医的寿终正寝。但是,现在远不是这种情形,西方医学对生命的认识,远比中医要落后得多。中医科学尽管已历千年,仍然充满生机,发展前景极为宽广,应该说是正当壮年。如果现在消亡,那是夭折,是令人痛心疾首的英年早逝。如今对中医的民意,已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空前衰落的民意,正是中医空前衰败的真实反映。
那么中医还能活下去吗?我认为要活下去,要改变断代30年的局面,至少要做到三条:
第一条,所有的中医要争当铁杆中医,中医就是中医,踏踏实实地下苦功,把中医的东西学到手就已经很好了。中医有的是本事,能够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然而,当前局面使中医难以参加到大的传染病的治疗当中去。如果还不能把中医挽救起来,再遇到像“非典”这种大的传染病的时候,还能拿什么来抵御它们呢,到时恐怕每个人都难以幸免。我原设想一部科幻片,某时爆发了一次大的病毒传染病,人类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杀灭病毒,杀到最后全乱了,菌群平衡被破坏,菌群污染造成人类大量死亡,人类没有办法了,此时中医早就被消灭完了,还好,山里面有一位老哲学家,从书里面把中医理论重新找回来,开始用草药来维护和调节人体内的平衡,终于挽救了一部分人,于是人类才继续繁衍下来。你看没有铁杆中医多么可怕!
第二条,政策全面调整,把政策中所有西化的地方全部删除,踏踏实实地发展中国文化和中医药,医教研药概莫能外。中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实质都是西化,这些口号到了该收起来的时候了。
第三条,全民教育,在普及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普及中医药知识,让老百姓做一个成熟的就医者,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尽量减少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别盲目追随西医的诊断和治疗,做到有病不要乱投医。做好全民教育就能留住中医的根,有了老百姓的相信就有了中医的不断发展。
我想,中医是否还能活下去的问题大家已有自己的答案了。这三条达不到,我看中医是死定了。就是办到了,中医的复兴也要有三、五十年的努力。邓铁涛邓老说他们是“一代完人”,这代人一死,中医就完了。前些日子焦树德焦老说,我原来以为我一死中医就完了,现在看来可能我比中医活得长些。老一代中医大家没有必要耸人听闻,这是他们的真实感受,也是他们的切肤之痛,在说这番话时,他们的心在流泪,在流血!让我们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再努一把力,救救中医吧!
谢谢大家耐心地听完了我的真话。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上班也能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