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工负债和徐州重工到底哪个更好?我需要全面...

& 三一“迁都”背后的博弈
三一“迁都”背后的博弈
关键字:&&&&nbsp
&&& 2012年11月21日,经媒体爆料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宣布了三一集团(以下简称&三一&)职能总部和各核心事业部将迁往北京的决定,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三一高层表示适应企业未来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是其搬迁的主要原因,然而在《三一恨别长沙 梁稳根的内心独白》一文中,三一把此次搬迁的矛头直指同城竞争对手中联重科(以下简称&中联&)。至于,三一&迁都&背后的事实究竟为何?
&三一&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各项财务数据来看,三一表面上宣布其财务无忧,实则不然。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2012年第三季度三一的股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了近37%,这使其竞争对手中联再一次超越其成为工程机械的NO1.而在去年同期,三一的收盘价为12.54元,中联则为7.69元。三一的股价为中联的1.63倍,稳居国内工程机械老大的地位。
但是仅仅由于市场表现的不佳足以令三一&迁都&吗?问题远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众所周知,今年年初,三一集团收购了全球工程机械老大&&德国&大象&。到目前为止,并购双方已经进入到了并购后期的融合阶段,在这个时候三一的股价出现下跌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这也是大多数企业在经历并购后资本市场的必然反映,像当初中联并购CIFA也是如此。因此,财务表现的不佳似乎并不是三一&迁都&的根本原因。既然从财务角度解释三一&迁都&背后的原因不能够成立,那么是什么促使三一非要迁都北京呢?
是烟雾信号,还是背水一战?
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现有竞争格局来看,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徐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三一和中联彼此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寡头竞争格局异常明显。在这种竞争格局中,一家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使用各种竞争手段,向市场释放有利于己、不利于竞争对手的信号,也是竞争规律的必然。然而,此次三一所爆料的仅仅是竞争战略中所经常使用的烟雾信号吗?未必如此。了解和判断一家企业所释放的市场信号是真是假,我们只需要明白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能为三一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同时三一为得到这样的利益所需付出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众所周知,三一和中联在工程机械领域是一对冤家。在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中,这两家公司更是争得你死我活。其中,在成立时间上,三一成立于1989年,而中联则成立于1992年,三一稍稍比中联早了三年。在企业所属性质上,三一为民营企业,而中联为湖南省国资委控股企业。在企业领导人的特征上,三一董事长梁稳根和中联董事长詹纯新都属于前瞻型领导者。相比较而言,梁稳根在性格上更具胆略和魄力,对市场的敏锐度更强。而詹纯新则显得儒雅、行事作风上含而不露,但是中联近几年的历次战略行动表明其商业智慧之高令人叹服。两人相比,詹纯新的专业优势并没能增加其经营企业的优势,反而束缚了其行动的速度。然而,出身干部家庭的詹纯新在处理各方面关系方面则略微胜于出身草根的梁稳根。因此,从两家企业领导人的对比来看,双方几乎打成了平手。然而,中联重科为省属国资委控股企业,而三一则为民营企业,在当前的经营环境下,中联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这个角度来讲,湖南省国资委为中联赢得了一分。在企业经营的其他环节上,两家企业表现的十分接近。因此,从总体上来看,二者间的力量对比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正因为两家企业力量表现的如此接近,由此导致了彼此间的竞争过于激烈,但这绝对不是此次三一&迁都&唯一原因。
两家公司在历史上所结成的宿怨则是另外一个原因,当初梁稳根敏锐的把握到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先中联一步踏上了企业高速发展的快车。随后,机械专家出身的詹纯新也感受到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未来,凭借其科研上的优势而奋力前行,巧合的是,这两家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都位于我国湖南省境内,因此,三一很可能成为了中联最初的竞争标杆。在商业的逻辑中,一旦锁定了竞争对手,而竞争对手又异常的敏锐且不肯轻易服输,刺刀见红的白刃战也就成为了必然。不出意外的是,中联在充分利用湖南省的各种政策资源条件下,与三一的竞争反而为其成长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然而,同样令人惊讶的是三一也借着与中联竞争的东风在长沙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三一创始人梁稳根更是荣登上了财富榜榜首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三一已成为了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一个响当当的品牌,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此,从两家企业最初竞争的结果来看,市场中呈现出了双赢的格局。这种现象正好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市场中的个体都在为自身的利益而考虑时,反而促进了市场整体的最优。然而,既然市场竞争使二者都达到了各自的最优状态,那么三一为什么还要&迁都&呢?
三一&迁都&是谁惹的祸?
从表面上看,三一&迁都&是中联惹得祸。其实未必。倡导自由市场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中的正当竞争只会促进市场的繁荣而不会出现相反的局面。然而,三一为什么要搬迁?在经济学的发展中,除了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还有一只&看得见的手&,人们把这只&看得见的手&称之为行政的力量。例如,在三一和中联的发展历程中,当年全球工程机械老二CIFA遭遇财务困境,千里迢迢来中国寻找买家,最先与之洽谈的其实并不是其后来CIFA真正的东家中联而是三一,然而,中联凭借其与政府的特殊关系,最终实现了后者居上。为此,当初的湖南省政府领导不得不许诺于三一,如果有下一次并购机会,首先会想到三一。然而,在商业竞争中,并没有机会来了让给谁这一逻辑,事实也正是如此,你可以说詹纯新不是很大度,但其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是这样,一方面在抱怨着旧有体制的弊病,另一方面又在享受着旧有体制所带来的利益,中联也是如此。当全球工程机械老大&大象&也同样遭遇了困境时,在长沙的大地上,又发生了当初的&东家之争&。因为这两家企业的领导人心里都知道,谁拿下德国&大象&谁就是未来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老大。也许是被先前的成功限制了前进的脚步,中联在这次竞争沿用了上次并购CIFA的逻辑,先找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行政部门拿&路条&,再与三一血拼。然而,这次詹纯新失了算,三一在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后,根本就没按套路出牌,而是先和&大象&签订了并购协议,然后再来补路条。生米煮成了熟饭,中联也只能作罢。双方领导人行事作风的不同,折射出了两家企业经营逻辑的不同,中联有政府背景,是乖孩子、是好孩子,而在行动上则显得过于符合常规逻辑、反映迟钝。三一是草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行动上则更加迅速、更善于变通。
然而,具有如此强悍竞争力的三一,这次为什么要&迁都&呢?背后的原因是不是向三一高层所宣布的那样是适应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还是另有隐情?三一迁都实则是企业经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这种危险不仅仅是来自于企业内部,更多的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经历了上次与中联的火拼,虽然三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恶化了自己的经营环境,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按规则出牌,虽然能兵行诡异,出奇制胜,却也让很多人很不舒服,尤其是那些手握重权的政府官员。因此,在三一和中联这场较量中,原本持中立观点的行政官员,最终很可能选择了站在中联的一边。十八大时,梁稳根为什么那么想当中央委员,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梁稳根内心有多么想从政,而是三一与中联相比可调配的行政资源实在太少。而行政服务于市场的本质又要求企业必须与政府打交道,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获得行政力量的支持,而从这次三一&迁都&来看,可以推测现在支持三一的行政力量已大不如前。而如果三一&迁都&北京,三一获取这种行政资源的力量很可能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强,这样未来事关三一经营发展的某些重要决定很可能绕过湖南省政府而直接获得国家层面上的支持,从这个层面上,三一&迁都&真正甩开了与中联竞争中所处的劣势地位。另外,北京的地缘优势,对三一成长为国际化企业,提升其整体企业形象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然而,我们似乎忘了三一的危险可能恰恰正来源于此,三一的迁都决策必须到考虑湖南省政府的决策空间。三一作为在湖南当地成长起来的明星企业,其每年给湖南所做出的贡献之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央领导视察湖南,必会去视察三一,也是公开的事实。可以说,三一是湖南省各界领导炫耀政绩的资本,是湖南省对外的一个窗口。然而,就是这种政府眼中的稀缺资源,一旦孔雀东南飞后,还将留下什么,而政府又会做出怎样的应对,这不得不让人遐想联翩。
与健力宝等老牌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不同,三一在发展过程中不存在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但是三一同样遇到了另一个让企业家棘手的问题。是选择抛开地域壁垒让企业做大做强最终真正成为国际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还是仅仅依靠湖南省政府,小富即安,学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前者是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然而,三一选择留下给湖南省带来的巨大利益,三一&迁都&给湖南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湖南省会轻易放手吗?从理性决策的角度,湖南省显然不会放手,而在这种政府不会轻易放手的假设下,政府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这才是三一面临的最大危险。
此外,三一还面临另外一个危险,而这个危险则来自于三一内部,那就是三一并购&大象&所暴露出的并购整合风险。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并购是一把双刃剑,企业运用好时可以获得迅速的规模扩张,进而实现规模经济。然而,企业一旦用不好这把剑,则很有可能连原有的阵地也不能保全。并购的&七七&定律,更是说明了并购文化整合对于并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并购的失败率真的很高。与中联并购CIFA不同,中联虽在攻城略地方面略微逊于三一,但其整合各方面资源的能力则很强,从其并购CIFA的案例中便可窥见一斑。然而,三一虽在攻城略地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却在整合各方面资源上显得有点漫不经心,未能体现出其优势所在。到底三一最终能不能彻底消化掉德国这头&大象&,还很难判断。
博弈的结局是双输?
从三一和中联之间竞争的前半场来看,博弈的结果最终实现了市场的双赢。这也正好印证了自由经济学派所倡导的,市场的正当竞争会产生和促进市场繁荣的实现。然而,从目前来看,三一和中联之间的竞争已越来越偏离了正当竞争的轨道,双方你来我往,频频出招,已不是靠当初的技术创新、提高效率来达到超越竞争对手的目的。而是采取商业间谍战、诽谤对方声誉等恶性竞争手段来达到自身的战略目的。三一&300亿融资的告吹&只是这种恶性竞争的一段小插曲而已。从更高的层面上看,恶性竞争给整个工程机械行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远远未能显现出来。
从产业集群层面上,三一和中联这两大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巨头,直接引发了产业链上游大批依靠其生存的原材料供应商、产业链下游依靠其生存的经销商的扎堆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市场的繁荣。然而,一旦三一北迁,这种企业扎堆现象最终会不会瓦解,原先所建立的竞争优势还能否存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尽管三一强调只搬迁其总部职能部门和各核心事业部)。如果一旦出现设想的这种情况,损失最大的必然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因此,如何保证三一北迁之后不会出现上面所设想的情况,才是当前三一和湖南省政府思考的重点。
如果单纯从竞争的角度看,三一和中联的竞争对提高二者整体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对于深处同一城市的三一和中联来说,三一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在激励和鞭笞着中联前进,同样,中联也会对三一产生一样的激励效应。然而,如此难得的竞争对手一旦消失,对双方来讲都是莫大的损失。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作为深处事件漩涡中央的三一和中联来说,能否认识到对方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化干戈为玉帛,尚未可知。
此外,如果从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来看,三一和中联都面临着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当前,世界工程机械三巨头(德国&大象&、意大利CIFA和德国施维英)悉数被中国企业收入囊中,其中,三一收购德国&大象&、中联收购CIFA、徐工收购&施维英&。从表面上看,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未来发展的黄金十年,然而,就在中国企业在海外频繁出手的同时,我国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也在逐步加大。也许是我们对于未来工程机械行业的判断过于乐观?但历史不止一次告诉我们,我们越是得到肯定的答案,泡沫增大的风险就越大,泡沫破灭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这就是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所面临的最大风险。
事实也是如此,我们中的很多人确实对未来的判断过于乐观。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地大物博,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永远不会停止,中国未来GDP的增长将永远不会停止。基于这种逻辑所做出的判断实在太多,诸如:未来二十年中国的房价只会涨而不会跌等等。因此,在政府密集发文调控房地产的情形下,依然有很多人冒险进入房地产业。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线性的,大概率的事件并不必然会发生,同样小概率事件也不是就注定不会发生。如:日本战略大师大前研一就认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更可能的是&M&型的社会结构,而不是很多人所设想的&纺锤型&的社会结构。因此,对未来过于绝对的判断,往往会使我们陷入到由成功所导致的困境中。
政府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三一北迁似乎已经成为了即将发生的事实,然而,在整个事件博弈的背后,作为调节市场、起着&看得见的手&作用的政府部门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这个问题的回答对当下中国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甚至整个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都十分重要。从过去地方政府处理此类问题的逻辑和经验看,地方政府最理性的决定应是坚决的反对和制止三一北迁事实的发生。为此,地方政府会不惜与企业闹翻、甚至把企业搞垮,也绝不允许这种行为的发生。
然而,如果把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比作一个大的生物系统的话,我们都知道系统本身就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在这个大的系统中,不管是三一、中联,亦或是徐工,无疑都是系统内的一个重要元素。而正是由于系统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功能,因此不管是三一,还是中联倒闭,可能都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而这种情况发生的前提便是整个系统在旧元素消失的同时会伴随有新元素的诞生。因此,作为调节市场扮演着&看得见的手&角色的地方政府的职责就是确保整个系统供血机制的正常运行,而不是人为的去干预系统内元素的自由流动和新陈代谢。这就好比一个人得了炎症,并不是说吃消炎药就必定是好事,消炎药固然能够杀死病菌,但消炎药起作用的同时也能够杀死对身体有益的细菌,因此控制用药的剂量也很重要。以此逻辑观之,政府在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就恰似这样一位给患者看病的医生,不仅要保证能够做到对症下药,还要保证患者不要吃过量的药,而不是为了自身的某种利益而给患者胡乱开药。从这个角度讲,政府部门的职业操守便是不可明知自己的行为有害于市场的竞争而故意为之。
正在读取...
张雨 的近期作品[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职业日志]最新资讯
生于长平,求学于河东、并州等地。为人生性驽钝,但勤奋好学,坚信十年磨一剑,对银行管理有着浓厚的兴趣。
张雨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三一重工H股或抢道徐工招股&&分析指撞日并非相互促进-www.2rich.net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三一重工H股或抢道徐工招股&&分析指撞日并非相互促进
机械工程行业两大巨头的H股招股可能撞车。昨日(9月4日)晚间三一重工和徐工机械A股分别公告指出,将在今早9时在港交所披露H股发行网上预览资料集。此前徐工机械先于三一重工在港交所聆讯,但三一重工有可能抢道而行。&&三一重工和徐工机械昨日均在A股发布公告称将于今日上午在港交所网站披露H股发行网上预览资料集,这一资料集是根据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要求而发,为便于向机构和散户同步发布资料。&&此前徐工机械在8月18日获得内地证监会批准赴港上市,随后在8月25日在港交所聆讯;而三一重工8月22日获内地证监会批准赴港上市,随后在9月2日方才赴港聆讯。&&三一和徐工在公告中均为披露赴港聆讯已经获得港交所通过,但香港市场消息指两家公司均获得通过。& &徐工机械拟在香港发行不超过5.93亿股,集资15亿-20亿美元,约117亿至156亿港元;而三一重工预计集资将不超过273亿元。&&从两家上市公司的中报看,都面临着对资金的饥渴需求。中报显示徐工机械的经营性现金流为-9.15亿元,三一重工此项则为2.51亿元。&&周一正式发布网上预览资料后,三一重工和徐工科技在港的路演预计也将在同一时间段内展开。对于同一行业的两家公司来说,这样的局面并非能相互促进招股。&&此前在新能源行业已经出现过类似的案例。2010年底,华能新能源和大唐新能源两家国内风电运营企业前后脚赴港上市,初定挂牌时间仅相差一天,结果大唐新能源上市成功后首日破发,而华能新能源认购不足推迟上市,迟至今年6月才第二次闯关H股成功。&&来源:新京报
&&&&&相关栏目更多新闻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关键字:香港―股市―IPO(首次公开招股)―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发行动态―企业动态&&&&&&&&164
如果您对以上信息有任何疑问,请发E-Mail至:96徐州重工企业价值评估案例-第7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96徐州重工企业价值评估案例-7
总资产周转率;净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为体现徐州重工2007年至2010年的盈利能力方;销售毛利率是企业营业收入净额与营业成本的差额,销;销售净利率说明企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它可以;总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对比关系,它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可;;;2009;
总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为体现徐州重工2007年至2010年的盈利能力方面的一些财务指标,根据这些财务指标制了两张趋势图。销售毛利率是企业营业收入净额与营业成本的差额,销售毛利率反映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关系,毛利率越大,说明在营业收入净额中营业成本所占比重越小,企业通过销售获得利润的能力越强,从趋势图可以看出销售毛利率在不断增长,所以徐州重工的获得利润能力较强。销售净利率说明企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它可以评价企业通过销售赚取利润的能力。总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即过去所说的资金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也称为总资产报酬或总资产收益率,是指利润与资产总额的 对比关系,它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果,可用来说明企业运用其全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从图表中看出2007年到2009年中旬资产报酬率是不断增长的,而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总资产报酬率是持续下降的。 20072008200920102007200820092010 三、徐州重工与同行业比较指 标总资产(亿)52.75 36.3净资产(亿)21.38 10.67资产负债比率(%)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三一重工 徐工机械57.93 70.3384,446.55 71,894.82中联重科44.19流动比率(倍)1.39 1.11 1.1818.04 速动比率(倍)0.88 0.61 0.7758.35 88,487.84指标 三一重工 徐工机械 中联重科 指标 三一重工 徐工机械 中联重科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占主营收入比例(%)108.39 61.05 113.25每股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0.11 0.26 -0.09销售毛利润(%)33.61 8.8 24.73每股摊薄收益(元)0.12 0.01 0.14通过上述数据的分析比较,我们不难看出:1、徐工机械的整体数据较三一重工及中联重科稍差一筹;2 、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在相关数据上各有优劣,但中联重科在主营业务收入、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及每股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重要指标较三一重工稍好。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履带起重机械为国内第一品牌,混凝土泵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7%,为国内首位,且连续多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发展最快的工程机械公司,2007年以来和中联重科不相上下,2010年差距开始拉大,跃居行业头名,成为工程机械王者;中联重科的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遗憾的退居第二,不过依旧有反超可能,第三名徐工机械相比,优势还是比较明显;徐工机械的起重机行业绝对龙头,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超过50%,压实机械与路面机械稳据市场第一的位置。与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有一定差距,2009年重组后,发展速度开始加快,不过短期实现对三一和中联的超越不现实,继三一和中联后,第三个启动H股发行计划,开始国际化进程。长期来看,工程机械行业基本是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的三寡头竞争格局,它们之间的竞争是最大看点,这种竞争博主认为是良性的,其结果是中国最终可能诞生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企业。 四、企业未来现金流预测通过年的自由现金流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运算来预测徐工机械年的自由现金流: 徐工机械年自由现金流预测表单位:百万元注:企业享有15%的优惠所得税率。折现率的确定(一)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分析和计算国际通常使用的CAPM模型进行求取:(1)无风险报酬率:以 日发行的九、十、十一期凭储蓄国债为例,3年期票面年利率4.25%(2)风险报酬率:取业务与徐工机械处于相同行业-----机械业的所有上市公司的2010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算术平均,得行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3.34%,本次评估中取该值为市场预期收益率。(3)β系数:利用“个股测评网”软件测得徐工机械的β系数于日时点的值为1.84。Ke=Rf+β(Rm―Rf)=4.25%+1.84×(13.34%―4.25%)=20.97% 式中:Rf――无风险收益率;
Rm――市场预期收益率;
β――风险系数 (二)对债务成本的分析和计算从2010年公司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短期借款1,225,582,749元,应付票据4,630,981,632元,应付账款3,580,750,463元,流动负债总和12,554,707,587元,长期借款190,000,000元,负债总和12,745,367,249元;因无法确定每笔借款的利率,故而总利息无法确认,这里用1―3年中长期贷款利率代替。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日,一到三年期银行贷款利率为5.4%; 根据报表附注中资料所示,该企业使用的所得税率为25%。 计算债务税后成本(Kb)为: Kb=税前债务成本(1-税率)
=5.4%(1-25%)包含各类专业文献、生活休闲娱乐、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96徐州重工企业价值评估案例等内容。 
 4--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39页 免费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41页 免费 徐州重工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38页 2财富值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32页 免费 宝钢公司价值评估案例分析...  37页 免费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41页 免费 4--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39页 免费 徐州重工企业价值评估案例 38页 2财富值 青岛海尔企业估值 8页 免费搜...  *房地产评估案例分析 任选地段、任选用途、任选面积,进行房地产价值评估案例分析...(2)机械重工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总结近两年内,国内工程机械领域海外并购的特点...  企业价值评估案例之恒顺醋业姓名:王帅 班级: 学号: 专业:财务...限公司 恒丰食品镇江有 8 限公司 江苏恒顺沭阳调 9 味品有限公司 徐州恒顺...  上个月,我在徐州评估一个企业,刚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 企业,实际上生产的产品并...04年编了一本企业价值评估案例,编案例 的时候我们也是按照这三种方法的体系编的...  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55页 4下载券 华星化工估值模型案例Ex... 48页 免费三...同时也引起作者对三一这一民营企业的深度关切, 本文主要通过三一重工近 几年...  上个月,我在徐州评估一个企业,刚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 企业,实际上生产的产品并...04年编了一本企业价值评估案例,编案例 的时候我们也是按照这三种方法的体系编的...  企业价值论文 9页 1下载券 关于企业价值 11页 1下载券 企业价值评估收益法-折现...大连重工 徐州工程机械 长沙中联重工 北京京城机电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 山东工程机...  公司分析与价值评估――2100 年三一重工(600031)一、经营战略分析 (一)行业分析 行业的竞争 混凝土机械、 混凝土机械、挖掘机销量大增 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 作为行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一重工负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