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认为在哪儿景观下台适作诗?

叶圣陶先生之语文观
叶圣陶先生之语文观
叶圣陶之语文观
1.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全国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从西方引进,只有语文一科,教授内容仍是文言文,称为“国文”。五四运动后,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冲击,小学将国文改称为国语,侧重学习白话文,中学仍称国文,以学习文言文为重点。
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语文”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中止。
1949年6月,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研究通用教材,叶圣陶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为中小学母语课程通用名称。
1949年8月,叶圣陶主持中小学语文科课程标准起草工作,并编撰《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后改称《教学大纲》)。《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始用“语文”一名。叶圣陶曾解释说:“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仁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
2.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1919年1月,叶圣陶发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提出作文教学必须注意训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情感。1922年1月,叶圣陶发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深刻分析当时小学国文教学“不以儿童本位为出发点”、“不明白国文教授之真作用”的两大病根,明确指出:“第一,须认定国文是儿童所需要的学科”。“第二,须认定国文是发展儿童的心灵的学科。……学童所以需要国文,和我们所以教学童以国文,一方面在磨练情思,进于丰妙;他方面又在练习表出情思的方法,不至有把握不住之苦。”1923年,叶圣陶在他撰写的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把“使学生有自由发展思想的能力”、“有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列为四项目标中的两项。
叶圣陶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认识,同他对教育的本质的认识一致,即“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国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灵发展,也即关注人的精神和思想发育,关注人的自身发展。
3.语文学科,有其独立之任务。
1940年8月,叶圣陶在《对于国文教育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阐述了对于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第一,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方面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第二,国文的涵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学国文并不等于教学文学。”叶圣陶认为,“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学生眼前要阅读,要写作;至于将来,一辈子要阅读,要写作。这种技术的训练,其他学科是不负责任的,全在国文教学的肩膀上。”
在此,叶圣陶指出了国文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立价值,即要为一辈子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叶圣陶不赞成中小学国文教学专讲文学,“文学只是其中一个较小的范围,文学之外,同样包在国文的大范围里的还有非文学的文章,就是普通文——这包括书信、宣言、报告书、说明书等等应用文,以及平正地写状一件东西、载录一件事情的记叙文,流畅地阐明一个原理、发挥一个意见的论说文。”国文既是发展儿童心灵的重要学科,也是人生应付生活的必需工具,表现出叶圣陶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辩证认识。
4.必须抛弃旧式教育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
1942年,叶圣陶在《国文杂志》发刊词中,对国文教学承袭旧式教育传统提出激烈批判:“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里去,不问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用处没有用处;学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起码要能‘食廪’,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因此,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国文教学才有成绩。而达到正确认识的先决条件,就是抛弃旧式教育的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
传统语文教育有精华,也有糟粕。叶圣陶针对旧式语文教育脱离现实生活,把语文异化为博取功名利禄的弊端,鲜明提出,语文教育的的根本目的和价值是“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这一观点,既反映出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独到认识,又体现了对现代教育目的和价值的深切把握。
5.通过文字桥梁,把握意义情味。
叶圣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叶圣陶主张的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是——
(1)鉴赏:“文艺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得,只要你动手去采,随时会发见(现)一些晶莹的宝石。这些晶莹的宝石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面发展。”(《文艺作品的鉴赏》)
(2)想象:“文章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鉴赏文字,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文艺作品的鉴赏》)
(3)语感:“作者的努力既是从旨趣到符号,读者的努力自然是从符号到旨趣。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到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受作者的旨趣呢?”“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文艺作品的鉴赏》)
(4)涵咏:“陶渊明和刘柴桑诗有一句云‘良辰入奇怀’,这个‘入’字下得很突兀,但是仔细体会,却非‘入’字不可,你能换个什么字呢?‘良辰感奇怀’吧,太浅显太平常了;‘良辰动奇怀’吧,也不见得高明多少。而且,用‘感’字用‘动’字固然也说出了‘良辰’和‘奇怀’的关系,然而决不及用‘入’字来得圆融,来得深至。”(《良辰入奇怀》)
(5)揣摩:“一篇好作品,只读一遍未必理解得透。要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读过一遍再读第二遍,读第三遍,自己提出些问题来自己解答,是有效办法之一。”(《揣摩——读&&/SPAN&孔乙己&一文》)
(6)评论:“上课时候令学生讨论,由教师作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办法。”“讨论进行的当儿,有错误给予纠正,有疏漏给予补充,有疑难给予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儿,但是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精读的指导——&&/SPAN&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7)咏诵:“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精读的指导——&&/SPAN&精读指导举隅&前言》)
6.作文立其诚。
“诚”是叶圣陶一以贯之的做人准则。作文贵在“立诚”,也是叶圣陶重要的作文教学思想。1924年,叶圣陶在《作文论》中指出:“既然要写出自己的东西,就会连带地要求所写的东西必须是美好的;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1940年,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再次指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要我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这便是‘修辞立诚’的基础。……日常应用与立言大业都站在这个基础上,又怎能不在教学写作的时候着意训练呢?”
1980年,叶圣陶给南京市《作文选读》题词,仍然强调:“作文课是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模仿不是好办法,抄袭是自己骗自己。我恳切希望小朋友记住这两点。”
叶圣陶的作文“立诚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忠恕”、“诚敬”的思想精华,更为注重从生活这一本原去汲取营养,增加阅历,磨练情思,去培植求真、立诚的根本,把写作和做人完美地统一起来。
7.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1919年,叶圣陶即提出“教材工具说”:“我常想我们做教师的,从良心的觉悟,也想叫学生做个正正当当的人。然而叫学生认识人生真价的工具——教科用物的制造,都是凭几位编辑先生高兴或不高兴的时候随意杂凑的。这究竟是实用的工具吗?”1940年之后,叶圣陶在多种场合,阐述教材只不过是个例子,教本不是教学终点的观点,他认为:“文字的课本之外还有非文字的课本,非文字的课本罗列在我们周围,随时可以取来利用,利用得适当,比较利用文字的课本更为有效。”
叶圣陶的“教材例子说”强调,在语文教育中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而不是教材。教材只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与写作习惯的一个例子,一个工具,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教材为客,学生为主。
叶圣陶这一观点表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对语文学习规律的充分尊重。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叶圣陶的诗集_百度知道
叶圣陶的诗集
提问者采纳
隔膜》(短篇说集)1922商务 《雪朝》(新诗集)与周作、朱自清等合集<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22商务 《火灾》(短篇说集)1923商务 《稻草》(童集)1923商务 《剑鞘》(散文集)与俞平伯合著<img class="word-replace" src="/api/getdecpic?picenc=0ad24霜枫社 《线》(短篇说集)1925商务 《城》(短篇说集)1926海文周报社 《风浪》(童歌剧)1928商务 《未厌集》(短篇说集)1929商务 《倪焕(篇说)1929明 《恳亲》(戏剧)1930说月报社 《代英雄石像》(童集)1931明 《脚步集》(散文集)1931新书店 《三种船》(散文集)1925 《未厌居习作》(散文集)1935明 《圣陶短篇说集》1936商务 《叶绍钧选集》1936万象 《叶绍钧文选》1936仿古书店 《四三集》(短篇说集)1936良友 《白船》(童集)1936艺林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品选》1937全球书店 《给战少》(散文集)1938路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1941三通书局 《遣愁集》(说、诗歌集)1943创作文艺社 《微波》(短篇说集)1944艺光版社 《西川集》(散文集)1945文光 《绍钧杰作集》(短篇说、散文集)1946全球书店 《叶绍钧代表作》(短篇说集)1949全球书店 《游戏》(童文)1947华 《李太太发》(散文、短篇说集)l947博文书店 《叶圣陶文集》1948春明 《皮包》(短篇说集)1948华 《叶圣陶短篇说集》 1954文 《叶圣陶童选》 1956少 《叶圣陶文集》(13卷)1958文 《叶圣陶选集》 1958香港新艺版社 《叶圣陶选集》 1959文 《抗争》(短篇说集)1959文 《箧存集》(诗集)1960作家 《叶圣陶散文甲集》 1983四川民 《叶圣陶序跋集》 1983三联 《我与四川》(散文、诗歌集)1984四川民 《叶圣陶散文乙集》 1984三联 《稻草》其童 1984少 《童》1985新蕾版社 《叶圣陶童选》1986吉林民 《叶圣陶代表作》1987黄河文艺 《叶圣陶集》(1-5卷)1988江苏教育
其他类似问题
叶圣陶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箧存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Hi,这是的腾讯微博,人海茫茫相遇不易,立即登录,别错过!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叶圣陶的幼儿童话和诗歌
> 叶圣陶的幼儿童话和诗歌
叶圣陶的幼儿童话和诗歌
叶圣陶的幼儿童话和诗歌
《》《幼儿文学》知识点。
我国的现代儿童文学,始于“五四”时代。
叶圣陶(),这位新文学运动的元老、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者,也是我国幼儿文学创作的先驱。
叶圣陶一生关怀儿童,他中学毕业后,曾做小学近十年,深切了解儿童的思想情感和他们对文学的需求。他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鲁迅曾指出,它“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1931年,他又出版了另一部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在20~30年代,叶圣陶还为孩子创作了童话歌剧、小说、诗歌、散文等许多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创作了一些儿童诗歌,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在叶圣陶的儿童文学创作中,有不少童话和诗歌都是适合幼儿欣赏的,下面分别就这两方面作介绍。
1.清新、温馨、充满诗情画意的幼儿童话
叶圣陶开始为儿童创作,是希望以优美的童话去陶冶他们的情性,避免受到黑暗、污浊社会之中战争、苦难等人生悲剧的损伤,因而怀着一颗童心,尽力描绘孩子天真的想象,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大自然的美丽。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身处充满血泪的现实而要引导孩子们到梦想的境界,远不如让他们认识真实的人生有意义,于是他掉转笔锋,写下了《画眉》、《稻草人》等一篇篇揭露黑暗社会的童话。
然而,叶圣陶最初创作的一些颂扬真、善、爱、美的童话都是我国幼儿文学最先出现的精品,它们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幼儿的情操.在创作中也给我们不少的启迪。
《小白船》是叶圣陶的第一篇童话,在其中,他以轻快的笔调尽情渲染大自然的美景: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耀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小鱼儿成群地来来往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青蛙老瞪着眼睛,不知呆在那儿干什么,也许在等待他的好朋友。
这真是一个安详、平和而又生机盎然的境界!那微笑地跳舞的小红花、穿着仙人衣服的绿草、小人国里的睡莲、等待着好朋友的青蛙……这些拟人化的事物,正是幼儿心目中的大千世界以及他们天真
的情感和想象。
这篇童话的主人公是两个纯洁的孩子:穿着白色衣服的男孩和穿着很淡的天蓝色衣服的女孩。他们乘坐可爱的小白船,唱着歌顺溪而下,后来遇到急浪大风,迷了路,但遇见一个面貌虽然丑陋、说话粗暴、心地却十分慈善的人,把他们送回了家。
在童话《燕子》中,叶圣陶写中了泥弹的小燕子得到柳树、蜜蜂、棠棣花亲切的安慰,受到小姑娘青子和玉儿的细心照料,最后快乐地找到了妈妈。
另一篇童话《芳儿的梦》则表现了幼儿美妙的想象和对母亲的挚爱:芳儿要送给妈妈一件世上独一无二的生日礼物,他苦苦沉思默想,终于在梦境中得到月亮姐姐和云哥哥们的指点,采下天上灿烂的星星串成项链,亲手挂在妈妈的脖子上。
2.形象优美、语言明快、洋溢着童真童趣的幼儿诗歌
试读发表于1922年的《蝴蝶歌》:
飞飞飞,飞到花园里,这里的景致真美丽,有红花,铺的床,供我们睡眠。
有绿草,织的毯,供我们游戏。
飞呀!飞呀!飞得低,飞得低,我们飞作一团,不要分离。
你看花儿在笑我们了,笑得脸儿更红了。
哈哈哈,他呀你呀和我们一起飞。
诗作从“飞飞飞”这一活泼的动态去描绘那美的形象蝴蝶,而且把它们人格化――在红花铺的床上休息,在绿草织的毯上游戏,从而展现出一个优美的境界。那“飞作一团,不要分离”的情景,让我们仿佛看到一群边唱边舞的小朋友在快乐地游戏。这些诗句情景交融,词语浅近,韵律和谐,广泛传唱于孩子中间。
再看看发表于1955年的《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把弯弯月儿比作两头尖尖的小船,这是多么美好的想象!后两句写小小的孩子翱游于星光闪烁的蓝天,这奇妙的想象营造出清新优美的意境,又完全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向往,使他们备感亲切。这首像诗又像儿歌的佳作至今仍为幼儿喜爱、诵唱。
叶圣陶的幼儿诗歌还有《萤火虫》、《好大的风呀》、《北边冷地方》、《燕子飞》、《蜗牛看花》、《一会儿》、《蚂蚁》、《儿歌六首》等。其中都有鲜明的形象,富于游戏性、趣味性的情节,它们都合辙押韵,幼儿易于诵读。
23:00:47&&阅读(
1937)&&评论(
&,:Ctrl+Enter&
广州通用自学考试辅导学校[首页]
所属行业:成人高等教育
联系电话:、020-
传真号码:020-
地址:广州天河路365号天俊国际29楼2905室
公司网址:
电子邮件:
经营范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管理自考、学前教育自考、英语教育自考、心理健康教育自考、英语自考、商务英语自考、汉语言文学自考、市场营销自考、会计电算化自考、数字媒体艺术自考;广州托业考试及托业培训;剑桥职业英语认证及培训;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及培训;留学及游学;教育部升学指导测试;外语培训等。
&&&&& && && && && &&&& && &联系电话: & 020-&/&
/& & 传真: 020-& 教务邮箱: & 邮编: 510620报名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365号天俊国际29楼2905室 copyright@广州通用自学考试辅导学校 &网站支持:商脉通&&赋诗多首 感慨良多--教育家叶圣陶晚年江南行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赋诗多首 感慨良多--教育家叶圣陶晚年江南行
11:1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叶圣陶笔下的万盛米行,现已成为f直的一个著名景点。
  今年是我国文坛巨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叶先生是苏州人,一八九四年出生于苏州城内的悬桥巷一个清贫的家庭。他幼年时在一富人自设的私塾里附读。十三岁进入苏州公立草桥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便在苏州城内干将坊言子庙小学当了教师。一九一五年经郭绍虞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小学教国文,一九一七年初,又应同学吴宾若、王伯祥之邀,到f直镇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简称五高)任教。f直镇位于苏州以东十八公里,北倚吴淞江,西枕甫里塘,镇内河道纵横交错,桥梁众多,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小镇。叶圣陶在f直,一耽就是五年,这里是叶先生教学生涯的发端之处,也是他文学创作的起飞之地,因此,叶圣陶亲切地称f直为第二故乡。
  一九二三年起,叶圣陶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先后出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于是定居北京。自此以后,他虽然曾几次到江南来视察工作,到过苏州、无锡、上海,但总是来去匆匆,没有机会重访第二故乡f直。
  一九七七年五月,叶老终于又有了一次江南之行,而此时叶老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
  这次他先到无锡,他想到无锡县的几个公社去走一走,看一看。陪同叶老去参观访问的除了无锡县的领导之外,有叶老的长子叶至善和夫人夏满子、孙媳姚兀真等。叶老身穿一身灰色的呢料中山装,拄着黑色的拐杖,他鬓发银白,连长长的眉毛也是银白色的,但显得精神矍铄。他到梅村公社和前洲公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社队办的造船厂、印染机厂、新造的农民住宅等,在前洲公社,他非常赞赏那里的农田水利工程。当天晚上在无锡市,他还观看了锡剧戏曲影片《红花曲》。叶老从小喜欢昆曲、京剧、南方的戏曲和苏州评弹,由于他的小儿子叶至诚当过江苏省锡剧团的编导,他的儿媳姚澄又是著名的锡剧演员,所以叶老与锡剧有了一层特殊的关系。这次他看了梅兰珍、王彬彬主演的影片《红花曲》,连声称赞他们:“唱得实在好。”
  次日,叶老从无锡到达苏州,他首先想到的是去f直。他自从一九二二年离开f直后,屈指算来已经过了五十五个年头。当年叶老第一次到f直,是乘轮船去的,这次,在吴县文教局领导陪同下,他们仍然乘小轮船前往。一路上叶老显得非常欣喜和激动。当轮船靠近f直的码头,只见码头上站满了欢迎的人群。原来,五十多年前叶老教过的学生们闻讯都来迎接老师。而这些学生也都是七十上下的老人了。叶老上岸见到他们,十分欣慰。他当场就认出了许倬、宋志诚、殷之盘等几人。师生们高兴地合影留念。
  接着,叶老由学生们簇拥着,来到“五高”旧址。当时“五高”就设在保圣寺内。保圣寺是建于南朝的一座江南古寺。寺内原有塑壁和十八尊罗汉,据传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的作品。寺内有花园,存有唐代诗人陆龟梦的墓地和斗鸭池、垂虹桥等遗迹。叶圣陶担任高小二年级主任兼国文课。他与其他老师一起在校园里办起了“生生农场”,与学生们一起种菜种瓜。还办起了利群书店和百览室,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办墙报、学篆刻。他把家也搬到了f直,住在东市下塘陈继昌家的走马楼上,每天叶先生与夫人胡墨林一起经日茂场,过眠牛泾浜到学校上课。在f直期间,叶圣陶一边教书,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在这里,他一共写了二十几篇小说,如《春游》、《苦菜》、《隔膜》、《阿凤》等,还编辑了我国第一个新诗刊物《诗》。f直给予了他极其丰富的生活滋养。他离开f直后写的不少小说,也都是以f直作为背景,或以f直的人物作为模特儿的。他的成名作长篇小说《倪焕之》,不仅人物、情节不少出自f直,就是书中写到了“高高挺立的银杏树”也正是五高校园里的那棵银杏树。《阿菊》中的模特儿是f直镇上的阿虎,《多收了三五斗》中的万盛米行也是以f直镇上的万盛米行为其原型的。可见f直对叶先生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如何之深。
  叶老旧地重游,不禁感慨万千。如今保圣寺已修葺一新,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园中陆龟梦墓及斗鸭池等残迹犹存,几棵五百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仍巍然挺立,郁郁葱葱,原来“五高”的女子部楼和四面厅也还在。叶老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古物馆里十八尊罗汉塑像和陈列文物。叶老还参观了f直小学,与师生一起合影。当叶老离开f直时,镇上的人们自发地站在街道两旁送行,码头上,叶老的老学生们和他们的儿孙们都来相送。叶老站在船头频频点头向他们告别。送的人和被送的人,都热泪盈眶了。
  叶老回到苏州后,还到光福公社去参观,并游览了姑苏名园网师园。
  这次江南之行,叶老感慨良多,他赋诗多首,加以记述。关于f直,他写了两首,其一,《重到f直》:
  五十五年复此程,淞波卅六一轮轻。
  应真古塑重经眼,同学诸生尚记名。
  斗鸭池看残迹在,眠牛泾忆并肩行。
  再来再来沸盈耳,无限殷勤送别情。
  其二,《题赠吴县保圣寺文物陈列室》:
  罗汉昔睹漏雨淋,九尊今看坐碧岑。
  供奉无复教宗涉,来者唯好古塑深。
  兼陈文物得其宜,位置树石见匠心。
  重来愿酬逾半纪,此日盘桓豁胸襟。
  前一首写离别五十五年后重访f直的情景,淞波卅六,指苏州到f直的三十六里水路。“斗鸭”、“眠牛”两句,回忆当年与夫人在此地教书的生涯,末两句写学生和f直乡亲们殷殷送别的情形。后一首写保圣寺中的罗汉塑像今昔的不同遭遇,抒发此时的欢畅心情。这两首诗抚今忆昔,漾溢着叶老对第二故乡的深切感情。
  叶老回到北京后还写了长诗《前洲治水歌》和《前洲之桥》等诗作。
  此后,因叶老年事愈高,没有再回过江南。这一次乃是叶老在晚年的最后一次江南之行。(沈鸿鑫)
】 【】 【】
新 闻 查 询
分类网站全部网站新闻标题新闻全文图片MP3手机铃声景区景点企业商情产品游戏软件
热 点 专 题
 相关链接
&nbsp 14:10:03
&nbsp 15:38:21
&nbsp 13:51:00
&nbsp 11:28:59
&nbsp 10:10:34
&nbsp 20:43:09
电话:010-8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叶圣陶教育名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