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先讲分成还是1幼儿20以内加减法视频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 幼儿园大班教案 - 第一幼儿教育网
-& 文章内容
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2、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10以内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活动准备:  1、相关。  2、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放)星期天,小象捉了4只蝴蝶,小狗又送给他2只蝴蝶,(小朋友,小象现在有几只蝴蝶?)(6只)小象看着蝴蝶在笼子里不能飞,心里难过极了,于是,她把6只蝴蝶放飞到了大自然,看着自由自在飞舞的蝴蝶,小象心里高兴极了,小象还有几只蝴蝶?  二、回顾故事,解析知识点。  1、教师:小朋友,小象自己有几只蝴蝶?(4只)小狗送给她几只?(2只)现在小象有几只蝴蝶?(6只)可是小象看蝴蝶可怜,放飞了几只蝴蝶?(6只)现在小象还有蝴蝶吗?(没有了)教师写出相应的数字。  2、教师:我们要列式子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子?先加还是先减?教师列出算式:  4+2-6=0  3、教师引导交流和总结:  第一,列式的顺序,先加还是先减,以应用题的表述顺序来定。  第二,计算的顺序,先做第一步计算,在做第二部计算。  第三,心算:小朋友一定要记住第一步的得数。  4、教师再口述几道1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应用题。(放)  (1、)树上有4只小鸟,飞来1只小鸟,又飞走了2只小鸟,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小鸟?4+1-2=3  (2、)车上有7名乘客,到站后下去4名乘客,又上来3名乘客,车上现在还有几名乘客?7-4+3=6  (3、)草地上有4只鸭子做游戏,又来了2只,过了一会,有4只鸭子回家了,草地上还有几只鸭子?4+2-4=2  (4、)丘比有9颗草莓,他送给小猪6颗,然后又摘了7颗,丘比现在有几颗草莓?9-6+7=10  5、教师总结:算题时,一定要记住第一步的得数。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刚才的数学题你全做对了吗?说说你为什么做错了,以后要仔细一点。  2、游戏巩固,抢夺红旗。  教师把分成两队后,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几道数学题,每队按接力赛的方式做数学题,那对先做完,那对获胜,但是必须是全部作对。  3、结束比赛后,教师总结,进行点评与奖励。  4、带走出活动室,去游戏。  (蚌埠龙湖香都园李雪梅)
上一篇:  
本类热门浏览&&|&&&&|&&&&|&&&&|&&&&|&&&&
版权所有厦门吉他网().中国 .厦门.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ljw@ QQ:
联系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印斗路21号(集美大学音乐学院22号信箱)
邮政编码:361021义乌市方舟幼儿园大班
班级等级:20级
班级积分:203
家长支持度:8
访问量:2332
& 新闻内容
怎样帮助学正确、熟练计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传统教材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数的组成和分解,如,5和1组成6,4和2组成6,3和3组成6;6可以分成5 和1,6可以分成4和2,6可以分成3和3。通过实际操作后,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背诵,作为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计算4+2=?要求学生回答: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6。
& 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来源于1953年我国翻译出版的前苏联教育部批准的普乔柯著《小学算术教学法》,在该书中讲到10以内数的教学,提出认数教学有四个层次,最后一个层次是教给学生数的组成,并且指出数的组成是10以内加减法的思维支柱。普乔柯的这种观点在我国影响非常大,建国以来的小学数学教材,都非常重视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数的组成和分解就是数的“合”和“分”,和加减法的含义是一样的,两者不是因果关系。不必要在1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学一遍组成和分解,更不需要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可以和学习加减法结合起来,合就是加法,分就是减法。在新教材的第三单元加减法(一)有很多有关数的“合”和“分”的练习。如“小猫吃鱼”练一练的第4题,有关“5”的合和分,“猜数游戏”练一练中的第4题,有关“6”、“7”的分和合;“有几只企鹅”中的试一试,就是有关“8”和“9”的分和合;“分苹果”中的练一练,就是有关“10”的分和合,这些都是练习加减法的一种形式。
& 1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要达到正确、熟练。在《标准》中对这部分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而且提出速度要求,到第一学段结束时,每分8~10题。怎样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呢?关于怎样达到“算法的熟练化”,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在《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一书中,提出:“从建构事实到提取事实”的途径。孔教授首先介绍了一个术语:“数学事实”。“数学事实是指一些头脑记忆中已有的数学正确结论。数字性事实是指一种特殊性的数学事实,它指的是那些经常用到的和、差、积、商等学生应该要记住的数值(如:4+3=7,7×8=56)。乘法口诀就是一些数字性事实。基本口算也是这样数字事实。在一定程序上,练习基本口算就是掌握和记忆这些数字性事实的过程”。孔教授在谈到小学生如何形成计算技能时指出:“初学加减法的儿童,一般使用建构事实的方法,例如,当一个学龄前儿童被问到5加3等于多少时,他会先数出5(用手指或豆子),再数出3,然后从头到尾数一次。
& 至于小学一年级新生,他可能会采用一个稍微有效率的策略称为“由最大数数起”,即“继续数”的策略。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构造事实”。孔教授还谈到:“渐渐地,经过低年级的学习,学生们会愈来愈不去使用数数等构造事实的策略,而常常采用提取记忆的方式。比如说,我们问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8+9等于多少,他会根据记忆直接回答上述问题,这种方法称之为提取事实。”根据我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是同意孔教授的看法的。为此,对如何使学生熟练计算10以内加减法提出以下建议:
1、动手操作,建构事实
& 我们要从情境出发学习运算,不要一开始就大量进行符号运算,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我们要通过问题情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在初学计算时,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如,3+2=?先摆3个圆片,再摆2个圆片,合起来是5个圆片,由逐一计数渐渐过渡到按群计数。特别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拉长这一段时间。然后逐渐脱离实物,但在遇到困难时,头脑中可以呈现一幅摆实物的表象,再计算出得数。这样做,看来很低效,但实际上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基本途径,在计算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便于提取事实
& 运算技能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的。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卡片口算可以作为经常性练习,但练习时间和数量应适当。还可以组织一些游戏,如手指游戏,“我出1”,“我出5”。“合起来是6”。又如猜数游戏,这一堆圆片有6个,我用手指盖住一部分,露出的部分是4个,猜一猜,我盖住了几个。利用扑克牌做计算游戏;还可以使练习赋于情境化,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摘苹果”、“小马过河”、“小小邮递员”等活动,儿童是非常喜欢的。通过练习,逐渐记住这些得数,以便随时提取。
Copyright & 2009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24小时数学 - 加减法口诀表,加法口诀,10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
加法,减法,心算,口算,速算,《24小时数学》在24小时之内帮助孩子搞定!
图为美国学校使用《24小时数学》进行教学
送《24小时数学》加减法口算测试软件啦!无须抽奖,您只要打开微信,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并分享到朋友圈,然后把朋友圈截屏发到,软件就会发到您的邮箱!本软件可以测试孩子现在的加减法口算水平,并评估学习《24小时数学》后的学习效果。有问题请联系QQ:。
基础篇 - 24小时教会孩子加减法
用手机的朋友如果看不清楚,可点击
本教程<>中文版不在实体店中销售,中国的唯一销售代理是"24小时数学"淘宝店,请认准店名以确保正版产品,店铺链接在。我们从未授权任何其它公司或网站通过网络销售或代理<>。
24小时能让4岁的孩子学会加减法?有没有搞错,很多学了2,3年上了学的孩子还在那数手指头呢,这怎么可能?是不是在忽悠家长呢?
孩子学习加减法需要1,2年,这大概是共识。但共识不等于正确,而学一年才能学会加减法更是不可容忍。实际上,学习一年才能学会加减法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当今的数学教学理念和方法有问题。
好,那我们就先看看问题何在,然后再找解决办法。总体来讲,如今幼儿数学的教学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数手指头
大人买东西找零钱的时候是不会数手指头的,但孩子为什么要数手指头? 很简单,是大人教的。大人教完孩子还责备孩子,孩子冤不冤?孩子数手指头(或者苹果橘子什么的)大概是最&古老&的学习加减法的方法了,但却是极其错误的方法。总体来说,数手指头至少有如下三大&罪状&:
1. 算不对。大人可以试试,数上几次,恐怕自己就糊涂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还好些,手指头还够用。10以上的怎么办?脱袜子吗?20以上,还能脱什么?难道要数头发吗?
2. 算不快。应该一步得出结果,数上好几次,能快吗?
3. 如果前两条是&小罪&,那么这一条则是&大罪&。通过数数来作加减法是件极为痛苦的事情,特别是数又数不对,一来二去,孩子们简直是在受折磨,怎么能不讨厌数学?
孩子必须要明白和理解,5加3就是8,不需要数手指头来计算5加1加1再加1!
数手指头必须要杜绝!
误区之二:死记硬背
当数手指头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的时候,死记硬背似乎就成了必然。
老师一遍遍地说着:&5是2和3组成的&,孩子机械地重复着,如此反复多少次,终于记住了。但&5是2和3组成的&如何能让孩子理解2加3等于5?同时3加2也等于5?很遗憾,不能。绝大多数孩子知道9加1等于10,因为9往上数1就到10了,很容易。如果再追问孩子1加9等于几,超过半数的孩子会卡壳,因为从1开始数9次很麻烦,更不知道1加9和9加1是一回事。
另外一个例子则是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老师总是教孩子背完加法再背减法,反反复复不知几个回合。殊不知加减法如同孪生兄弟,是相互依存的。当孩子学到3加5等于8 的时候,也应该知道这意味着8减3等于5。理解好这种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对于孩子今后学习乘除法和其他数学知识是大有裨益的。
当孩子刚跨入数学大门的时候,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计算能力同样重要。计算不太熟练,可以慢慢弥补。而数学概念不理解,则直接影响到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积累起来孩子的数学可就跟不上了。
很多朋友希望能有个加减法口诀表,象乘法那样,孩子背一背就学会了。我得告诉您,这种想法要不得。且不说很难编出象乘法口诀那样朗朗上口的加减法口诀,即使有也不要去背诵,因为那样的话加减法的数学含义将彻底丧失,孩子学到的不是数学了,而是字符转换了。
绝不能只学计算而不学数学概念! 绝不能死记硬背加减法!
误区之三: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也是问题?开什么玩笑!
寓教于乐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矫枉过正。
现在出版的幼儿数学教材无一不是印刷精美,色彩艳丽,零碎繁多。熊妈妈狗爸爸,粉墨登场;苹果香蕉大鸭梨,一应俱全。小册子,大画报,加在一起十几件足有一大兜子,家长觉得非常合算。孩子连涂带画,连剪带贴,读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也很开心。
但结果呢?都学完了还是不知道数学是什么,做加减法还是要伸出小手指!
问题何在?问题在于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在数学上,而是在游戏上,孩子根本没有学进去数学。
例如,孩子会在画报上读一个小故事,然后写写画画作作数学练习。而下一页又是一个全新的练习,介绍另一个的数学话题。对于孩子来讲,本来80%的精力都在故事上,而用20%精力学到的那点数学,在翻到下一页接触新的内容的时候也就所剩无几了。这样学下来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略微有些枯燥的重复练习对孩子是很有益处的,因为这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制与专注力,让孩子体验一下学习应该是什么样子,因为读书毕竟不等同于游戏,觉得学要跟玩一样,那是很难适应课堂的,孩子早晚会吃亏。
数学教学必须以教会数学而不是玩为目的!
好了,3个误区已经很清楚了,那么解决方法是什么呢?什么是好的幼儿数学教材呢?好的幼儿数学教程应该具备如下特点,这也是我们编写《24小时数学》的指导思想:
1. 设计思想应该建立在正确的数学理念之上
《24小时数学》将教孩子先理解数字的分解与组成,再学加减法,而不是反过来。
2. 训练方式应该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的科研成果证实
,孩子擅长的是识别图形而不是背口诀数手指。《24小时数学》正是发挥了孩子的这种能力,通过图形来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进而掌握加减法。
《24小时数学》的核心教具为我们的美国专利产品 - 数字图形牌。教学以牌的游戏为主,并辅以书本的练习和软件上的游戏。没有多余的零碎教具,不需要背口诀,比数手指更简单!
无论是最基础的10以内加减法,还是比较难的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24小时数学》均给出了孩子可以掌握的图形讲解,并提供了相应的游戏来帮助孩子掌握。
5. 坚决杜绝数手指头
《24小时数学》将数字的概念和加减法转换为对图形的识别,根本不涉及到教孩子去数手指头或者数苹果橘子。
6. 在教会孩子计算的同时能够教会数学概念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在理解数字概念的基础上,《24小时数学》同时讲解加减法,进而让孩子理解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率,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等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概念。除此之外还教会孩子识别顺时针与逆时针,寻找图形与数字的规律,感知解析几何中的象限与坐标,理解奇数与偶数等高级数学概念与技能。
7. 孩子喜欢并效果显著
顾名思义,《24小时数学》将通过累计24小时的游戏与学习教会孩子加减法。无论是孩子与家长玩的纸牌游戏,还是书本上的学习和计算机游戏,都是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本书的特点,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8. 算得准,算得快,孩子能够心算100以内加减法
算不快算不准的原因在于不知道如何去算,特别是数手指头更是罪魁祸首。数错了或忘记了口诀,孩子自然就算不快算不准。很多家长在网上给孩子找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2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或者10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和很多其它的学科不同,重复的加减法练习并不能使孩子有很大的长进。经过长久重复的练习孩子确实可以死记硬背住加减法,但却学不到数学的本质。心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关键在于10个数字的分解与组合,而心算20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则取决于能否正确理解多位数。《24小时数学》通过图形完美地向孩子揭示了这个概念,孩子将具有跟成年人一样的计算能力。
《24小时数学》适用于3到8岁的孩子,准确地讲应该是适用于所有没有正确掌握加减法的孩子,而&正确掌握&的标准是能否心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在美国一般是上学的孩子用本教材,年龄多为多为6到8岁,而在中国由于早教开展的好,学习的孩子多为3到6岁。从效果上看肯定是年龄大些的孩子接受起来更快,但区别并不那么的明显,因为孩子的图形识别能力相差不大。
效果如何呢?这段揭示了3岁的希希是如何用《24小时数学》学会加减法的,如果您对《24小时数学》感兴趣,请您逛逛本书中文版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代理。购买英文版本的朋友请看。新加坡的朋友请看 。有问题请发邮件。
高级篇 - 准备奥数从加减法开始
本文特别献给中国大陆的朋友们,因为您的孩子在学会加减法之后,将很快面对入学考试和小学奥数。我们来聊一聊《24小时数学》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以及如何影响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和奥数比赛。
1. 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而且算得快又准,不数手指
当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估计您会若有所思地说:"嗯,没错,你看人家孩子在网上的速算表演,十几个八位数的加法能够脱口而出,以后学奥数肯定错不了。"
我要告诉您,计算能力对于学奥数来讲是很必要的,但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多个大数字的超常计算能力,原因是在考试中用不上。数学考试很少直接去考核孩子的计算能力,因为几乎所有的题目都需要计算,能否答对这些题已经间接地考核了孩子的计算能力。
考试中即使真有大数字的加减法运算,也是要求孩子运用简便算法计算。这些题考的是孩子的数学概念,直接算出来是不得分的(下面有介绍)。
对于加减法而言,孩子只要能够在3秒内口算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就可以了,关键是绝对不能出错,更不能数手指。
和计算同样甚至更重要的是加减法中所蕴含的数学概念,正是这些概念教会孩子如何去解题。
2. 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率
很多朋友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就是孩子会算4+5却不会算5+4!您多次告诉孩子加法有交换律,可是孩子总是记不住,您一定很郁闷吧。
其实您大可不必郁闷。加法交换律对于大人来讲很显然,但对于孩子来说却不是那么回事,因为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词。
在生活中孩子理解交换吗?孩子可曾乐意用自己的大苹果去换其他小朋友的小苹果?交换过玩具吗?
在数学中就更抽象了,加法和乘法有交换律,但是减法和除法就没有了,您给孩子用他理解的语言解释一下为什么?
所以当您告诉孩子交换律的时候,孩子只是从字面上知道这个词,并不真正地理解其中的含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书中提供更直观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来教孩子。
学会交换律的话,加减法的学习负担能够减轻一半,因为4+5和5+4只要知道其一就可以了。
这两个定律不仅在学加减法的时候有用,在考试中也很有用。
我们来看一道奥数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25 + 177 + 81 + 23 + 75
孩子要是直接去计算了,不仅容易错,而且不会得分,因为这里要考的就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孩子需要应用这些概念来简化计算。
3. 掌握加减法互为逆运算
这个概念几乎被所有的幼儿教材都忽略了,原因很简单,因为看不到有什么用处,更不知道如何去教孩子。
数学中很多运算都是互逆的(例如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立方和立方根等等),逆运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什么?因为逆运算可以大大地拓展数学的表达式,而这些表达式所表述的都是一个含义,知道其中一个就可以得到其它的。
难以理解?那我们举个例子,1 + 2 = 3 和 3 - 2 = 1 是不是说的一回事呢?知道一个是不是可以写出另外一个呢?当然是!
那在考试中有什么用呢?看下面这道题。
很多小学入学考试都考这样的问题,而孩子却答不上来,虽然他知道 9 - 5 = 4,多可惜!
如果您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不会,我告诉您孩子不会是因为不理解加减法的关系,不知道 4 + 5 = 9 和 9 - 5 = 4 是一回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书中要同时教会孩子加减法,而不是先
教加法,后教减法。
4. 掌握数字的分解与组合
现在很多幼儿园教孩子的时候先教10以内的数字分解组合,再教加减法,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教学方法却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在上文中已经说过,那就是让孩子死记硬背10以内的数字分解组合,其恶果就是孩子不能从数字的分解过渡到对应的加减法。
第二个问题就是不讲10以上数字的分解组合,这就造成了孩子很难理解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更谈不上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们在书中
教给孩子2个最重要的多位数分解方法,这也是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关键。
考试中有用吗?有大用了!
我们再看看本文第2部分中的那道题。
用简便方法计算:25 + 177 + 81 + 23 + 75
如果孩子能够口算100以内加减法或者知道100的分解组合,他就知道25加75等于100,177加23等于200并能立即给出解答:原式 = (25 + 75)+ (177 + 23) + 81 = 381
如果不能口算而去尝试任意两个数字之间的加法,那得花上10倍的时间都不止。这是一道简单的题,出题人给出的时间应该是1分钟,做不出
来的话就会影响解答后面的题。
要想考奥数,必须要具备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一定要先补上!
5. 培养数感
如果前4部分我们用"掌握"的话,那么这部分为什么用"培养"呢?原因是前4部分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而这部分没有。虽然没有,但是我们还
是要尽力去培养孩子的数感,因为在奥数考试中数感是极其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所谓的数感就是指数字本身的特性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如果孩子看见数字和看见字母一样,就是一个符号,那别说奥
数了,恐怕连最基本的数学题都做不出。
对于初等数学的奥数来讲,几乎所有的题都和数字有关。解答数学题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法,从题目所给数字中寻找蛛丝马迹是一个最常用
和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请在问号处填数:1,4,7,10,?
这个问题不难,稍微想想就知道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多3,所以问号处应该填的数字是13。
其实这就是个等差数列,老师也会教孩子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来判断。
但在考试中这么简单的题是不会出现的,而很可能出现下面这样的题。
请在问号处填数:22,8,17,11,12,14,7,?,?
这个题怎么办?再用老办法是不行了,这个时候其实就要看孩子的数感如何了,也就是看到这7个数字,能不能得到一些灵感。
数感好的话会发现在奇数位置上的4个数22,17,12,7,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也就是后面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字少5,所以第2个问号处应该
而偶数位置上的3个数8,11,14,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后面的数字比前面的数字多3,所以第1个问号处应该填17。
数感也是一种直觉,能够帮助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和下棋的棋感、打球的球感、弹琴的乐感等等有类似之处:
都是孩子想今后在该领域中达到更高水准所必备的,也是只有从小培养才能够获得的。
以上是《24小时数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和效果。无论您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数学教材和培训班,上面这5方面都是您应该考虑的。
在本文中我们总是说"掌握"而不是"教"。"掌握"与"教"的区别在于"教"仅仅是告诉孩子数学的定理定理,孩子只是从字面上知道了这些事实
,但并没有掌握其中的真正含义。具体地讲就是孩子不会应用这些定理定律去解决问题,也就是考试中无法解题得分。
这些数学知识不是什么秘密,您不需要我们来告诉您,更不需要花钱去买,因为包括您在内的每个人都也知道。您需要的是让孩子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也是《24小时数学》的价值所在。
学会加减法仅仅是数学学习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孩子如果能掌握以上5点,那么他会觉得后面的数学很容易。数手指和死记硬背在表面上帮助孩子
解决了加减法的问题,但实际上却为孩子今后的数学学习制造了更大的困难,只有能够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并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概念才算是真正地学会了加减法。
如果您对《24小时数学》感兴趣,请您逛逛本书中文版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代理。购买英文版本的朋友请看。新加坡的朋友请看 。有问题请发邮件。
训练篇 - 免费加减法练习题
很多朋友觉得加减法很简单,让孩子多做练习就可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上两篇我们也讲了其中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数手指和死记硬背不仅效率低,而且孩子学不会其中的数学概念,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您不信的话,无妨尝试一下。在这里我们为您免费提供动态生成的加减法练习题,您按下面的每个按钮后都会出现一个新的网页,里面有相应的加减法练习题。每套练习题的具体内容请看下面的介绍。由于是动态生成的,页面中每次出现的题或题的顺序都不一样,您可以打印出来给孩子做练习。
如果您购买了我们的教材,请您不要简单地打印出这些题来教孩子,教孩子还是要用我们书里介绍的方法,因为效率要高得多。但您可以用这些题来检查和巩固孩子的学习水平。具体使用方法下面有详细的介绍。
根据我们的统计,完成我们教材相应部分学习的孩子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均可以达到90%的正确率,而经过3到5次的训练后基本上不会再出错了。这时候您可以用这些题来培养孩子的计算速度和口算能力,也就是说您不必打印出来这些题,只要让孩子看着题口算出答案就可以了。
1. 10以内加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10以内的全部加法练习题(0的加法除外)。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只要给孩子复习相应的牌就可以了。例如2加3算错了,您要给孩子复习绿5这张牌。
如果同一张牌中的加法题孩子做错了一题但做对了另外一题,例如2加3算错了但3加2算对了,您要用牌给孩子复习加法的交换律。例如您可以说:“3加2等于几?对,等于5。那么2加3和3加2是一回事,2加3等于几呢?” 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可以将学习效率提高一倍。
2. 10以内减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10以内的全部减法练习题(0的减法除外)。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只要给孩子复习相应的牌就可以了。例如6减1算错了,您要给孩子复习红6这张牌。
如果同一张牌中的减法题孩子做错了一题但做对了另外一题,例如6减1算对了但6减5算错了,您要用牌给孩子复习相应的数字分解。例如您可以说:“6是几和几组成的呢?对,6是1和5组成的,所以6减去1等于5,那么6减去5等于几呢?对,等于1。”
3. 10以内加减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10以内的全部加减法练习题(0的加减法除外)。由于题比较多,您可能需要调整比例才能打印在一张纸上。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只要给孩子复习相应的牌和数字分解就可以了。在改正这道错题的同时,一定要把这张牌对应的其它加减法练习题也复习一遍。例如8减3算错了,您要给孩子复习蓝8这张牌。孩子知道8减3等于5之后,您要提问并给孩子复习8减5,3加5和5加3这3道题。掌握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学习效率再提高一倍。
4. 20以内进位加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20以内的全部进位加法练习题。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只要用相应颜色的牌给孩子复习数字的秘密和应该应用的分解方法。例如孩子算错了9加8,您要用红牌给孩子讲解用8的哪个小秘密来计算。具体教学方法请参照《教师家长用书》中第13到15小时的教学内容。
5. 20以内借位减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20以内的全部借位减法练习题。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要给孩子复习10的5个小秘密和多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把借位减法转换成减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具体教学方法请参照《教师家长用书》中第19到21小时的教学内容。
6. 100以内不进位加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60道100以内不进位两位数加法题。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只要给孩子复习多位数的位数概念和对应的10以内加法就可以了。具体教学方法请参照《教师家长用书》中第16小时的教学内容。
7. 100以内不借位减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60道100以内不借位两位数减法题。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只要要给孩子复习多位数的位数概念和对应的10以内减法就可以了。具体教学方法请参照《教师家长用书》中第23小时的教学内容。
8. 100以内进位加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60道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题。
这部分的口算题应该是加法中最难的一部分,如果孩子能够口算了,加法就算是彻底地学会了。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要给孩子复习多位数的位数概念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具体教学方法请参照《教师家长用书》中第17和18小时的教学内容。
9. 100以内借位减法
按上面这个按钮就可以生成60道100以内两位数借位减法题。
这部分的口算题应该是减法中最难的一部分,如果孩子能够口算了,减法就算是彻底地学会了。
如果孩子做错了某题,您要给孩子复习多位数的位数概念和20以内的借位减法。具体教学方法请参照《教师家长用书》中第22和24小时的教学内容。
如果您对《24小时数学》感兴趣,请您逛逛本书中文版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代理。购买英文版本的朋友请看。新加坡的朋友请看 。有问题请发邮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10以内加减法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