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矩阵 知乎的功能,为什么知乎和百度知道逼格差这么多?

12月2号更新,三刷完成,就等蓝光了,哦也。&br&&br&《星际穿越》是科幻片不是纪录片,挑刺娱乐一下没关系,以此义愤填膺地喷《星际穿越》无脑那就有点弱了。作为合格的观众,应该知道电影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认真,什么时候应该放松下跟着导演开脑洞。&br&&br&黑洞吸积盘高温之类的槽就不必多吐了,教科书级的知识,Kip Thorne会不知道?求的不就是个光鲜的视觉效果么?&br&&br&=====&br&&br&其实本座认为,看硬科幻片的乐趣,光挑刺不好玩,挑出刺然后洗地给导演圆场才是王道。以下是诺兰脑残粉洗地时间。&br&&br&&i&-为什么Miller着陆的第一颗行星的水那么浅?浪那么大?既然浪那么大,明显不适合居住,为什么Miller还要发信号表示适合居住?&/i&&br&&br&Miller的行星应该是一颗没有陆地的海洋行星,一般认为海洋行星的大洋深度达几百公里,更深的地方,水体因为高压而变成固体。所以某个地方只有半米深的水但是固体地壳恰好不露出水面,这个比较奇葩。洗地的说法是,因为接近黑洞的高引力场,所以这颗海洋行星表面异常光滑,陆地没有高低差。而Miller着陆的时候事先探测过,选的就是最浅的地方着陆,而Cooper他们是盯着Miller的坐标去的。&br&&br&&i&Miller为什么在这个明显不适合居住的海洋星发信号&/i&这件事情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震撼的解释。海洋星因为黑洞重力场导致超慢的时间流速(海洋星1小时=地球7年),以海洋星的时间坐标来看,从Miller着陆、发信号到Cooper一伙人追随而来,时间间隔连一小时都不到。换句话说:当Cooper他们降落海洋星的时候,Miller才刚死不久(虽然以地球时间来衡量,Miller已经死了很多年了),Brand甚至猜测Miller就是被前一拨浪冲死的,相隔他们只有短短几分钟。Miller很可能因为时间流速问题,没有时间仔细研究海洋星的特性就发了信号。想想看,一小时=地球7年,要是做个常规化验什么的花一天,24小时=168年,地球上的人早就死完了。&br&有人说 &i&team 1 那12個人明明是recon team 可他們啥都沒看就下去了,像洪水星,你隨便做花幾個小時拍衛星照再下去也就不用死了… &/i&根据海洋星的时间流速,给海洋星拍1小时的影片,就要在轨道上呆7年。。。&br&&br&&i&-为什么主角和飞船没有被黑洞潮汐力撕裂&/i&&br&片子中已经解释过了,这个黑洞属于“gentle singularity”(专门安排了台词给你解释这个你还想怎么样啊)。质量越大的黑洞,潮汐力越小,黑洞质量足够大,可能飞船经过黑洞视界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事。当然了,越接近singularity,潮汐力越大,最后肯定会被撕裂,所以Cooper的飞船最后还是爆了么;另外Cooper在弹射之前之后明显很难受。&br&&br&&i&-飞船(Ranger)燃料:最初NASA需要用多级火箭才能把飞船送上近地轨道,说明他们并没有超越火箭发动机的推进技术。片中还有几次飞船发动机点火的特写,很像普通的战斗机发动机。这样一艘飞船竟然可以在1.3G和0.8G重力的行星表面多次起降,表示难以理解。&/i&&br&&br&本座倒是觉得片中的发动机技术比目前技术先进很多,绝对不是化学发动机。从发动机开动的时候发出的蓝光来看,很像是无工质离子发动机(Ion Drive):&a href=&///?target=http%3A//.au/url%3Fsa%3Di%26rct%3Dj%26q%3D%26esrc%3Ds%26source%3Dimages%26cd%3D%26cad%3Drja%26uact%3D8%26ved%3D0CAYQjB0%26url%3Dhttp%253A%252F%%252Fextreme%252F144296-nasas-next-ion-drive-breaks-world-record-will-eventually-power-interplanetary-missions%26ei%3DSkFjVJPvEqK8mQXlgYLoBg%26bvm%3Dbv.Cd.dGY%26psig%3DAFQjCNGoHA7g5I2sLoi7x3NjjuEO_huxvg%26ust%3D453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data-hash=&d62af950de00d1b4f5fcec3ebcfe8e2a& href=&///people/d62af950de00d1b4f5fcec3ebcfe8e2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郝奕成& data-hovercard=&p$b$d62af950de00d1b4f5fcec3ebcfe8e2a&&@郝奕成&/a& 也提到了可能是aerospike,从样子上来看确实挺像,但是aerospike依然还是化学发动机。对于发动机的详尽分析请看楼下的答案。现实中的Ion Drive有推力过小的问题,不适合用于逃脱引力深井,不过未来的Ion Drive应该有所进步吧。&br&&br&至于为什么从地球发射的时候还是用的化学火箭,洗地的解释可以是,除了ranger飞船本身火箭还装载了其他物资,光靠ranger本身飞不动。还有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离子发动机的有效工作时间和燃料。&br&&br&&i&-关于 Endurance号作的是定轴转动而非定点转动(?);又怎么那么巧它的旋转轴就恰好穿过对接口的圆心且与它垂直?只要这里面任何参数稍差那么一点,库柏的飞艇无论怎么转也无法对接上接&/i&&br&&br&随机爆炸导致&i&Endurance&/i&的旋转正好是在中轴线上,而在其他轴线上没有翻转,这个概率很低,如果在其他轴线上有旋转Cooper就不能对接。洗地的解释是:因为&i&Endurance&/i&本身就设计为沿中轴线旋转以产生人工重力,那么应该有相应的自动运动补偿装置保证&i&Endurance&/i&的旋转保持在中轴线上,平时宇航员走动或者移动货物都会导致Endurance的质量分布变化影响旋转,肯定是需要补偿的。爆炸以后补偿装置启动,抵消了其他方向上的旋转。&br&对接这一段堪称史诗,管风琴演奏,飞船固定视角,明暗光影交替变换,绝对的太空哥特风。&br&&br&&br&====== 15号更新&br&&br&&i&-为什么火箭发射台就在会议室旁边&/i&&br&&br&在NASA一段,Brand按了个按钮然后会议室的墙壁升起,墙的另一边赫然就是火箭巨大的尾喷管,我当时的感觉是“Nolan你TM逗我?” 说归说,洗地还是要洗的。首先不能断定那个就是发射台,也许只是组装车间,发射还要挪到其他地方去。其次,就算这是发射台,那么这个办公室只是搭在尾焰导流通道里的临时办公室。发射的时候把办公室的墙打开,桌子椅子什么的搬走。&br&&br&&i&-强重力场下的通讯问题。为什么从黑洞轨道或者地球到登陆星球的通讯&b&几乎&/b&只能是单向的&/i&&br&&br&Doyle在NASA的会议上提到了登陆12颗行星的第一梯队只能向地球发射一个简单的信号:适合或者不适合居住。Cooper一帮人穿越虫洞之后,显然与地球的通讯也只能是单向的,只能收不能发。Cooper登陆Miller的行星之后,和轨道上的&i&Endurance&/i&也失去了联系(黑叔叔23年后与Cooper他们重逢的时候提到了他觉得他们可能已经死掉了,说明23年中没有通讯)。Cooper、TARS跌入黑洞的时候与&i&Endurance&/i&也失去了联系。&br&如果他们还是依靠电磁波通讯的话,那么信号电磁波会在强引力场的作用下红移或者蓝移。地球从黑洞星系接收到信号会红移(频率变慢,波长拉长),&i&Endurance&/i&在轨道上收取Miller星球上信号也是如此。在强重力场下频率畸变会变得非常严重,以目前的技术类比的话,也许相当于801.11AC/5GB的无线WIFI信号畸变成了AM radio,这使得双向信息传输不可能。但是单向的、模拟式的无线电传输一个布尔值(true or false)还是可以的,第一梯队可以向地球发射一个简单的电平值:高电平就是可以居住,低电平就是不适合——或者更简单:发射了就是适合居住,不发射就是不适合,因为这样简单的通讯协议不受载波频率影响。电影在通讯上的表现很好地遵循了一个规则:如果通讯双方一个处在强重力场下,另一个没有,那么他们就无法通讯(除非只通讯一个布尔值)。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Endurance通过虫洞之后,地球和Endurance为什么只能单向通讯,照理Endurance并未进入强重力场,应该可以双向通讯才对?洗地解释来了:跨星际的通讯需要极强的发射功率,可能需要几万平米的发射天线阵列,这种功率只有地球上才做得到,所以Endurance只能收不能发啦。&br&&br&&i&-Murphy最后成功找到公式以后把计算纸从阳台上扔出去然后说是传统是什么意思?&/i&&br&&br&这个没人问,属于本座自问自答。这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创立的传统:&br&&br&&i&在1939年&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5%25A5%25E6%C2%25B7%25E5%E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奥托·哈恩&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ndex.php%3Ftitle%3DF.%25E6%2596%25AF%25E7%%25E6%258B%%2596%25AF%25E6%259B%25BC%26action%3Dedit%26redlink%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斯特拉斯曼&i class=&icon-external&&&/i&&/a&发现&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A0%25B8%25E8%25A3%%258F%259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核裂变&i class=&icon-external&&&/i&&/a&后,费米马上意识到次级中子和&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9%2593%25BE%25E5%25BC%258F%25E5%258F%258D%25E5%25BA%259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链式反应&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可能性。日他在芝加哥大学体育场的壁球馆试验成功了首座受控核反应堆。在二战期间第一枚&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E%259F%25E5%25AD%%25BC%25B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原子弹&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建造过程中(&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B%25BC%25E5%E9%25A1%25BF%25E8%25AE%25A1%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曼哈顿计划&i class=&icon-external&&&/i&&/a&),他是主要领导者之一。日5点30分,原子彈在內華達州的沙漠引爆成功時,&b&費米在原子彈試爆現場附近,在气浪来临之前、之中、之后各洒了一把碎紙片,並根據紙片飛出的距離将该次核爆炸的&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TNT%25E5%25B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NT当量&i class=&icon-external&&&/i&&/a&估算为一万吨。&/b&後來證明这与测量结果(两万吨TNT当量)相差不远,在同一个数量级上。&/i&&br&&br&&a href=&///?target=http%3A//zh.wikipedia.org/wik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i class=&icon-external&&&/i&&/a&恩里科·费米&br&&br&&br&&br&&br&&i&- 《星际穿越》里布兰德教授写在黑板上的公式是什么公式?&/i&&br&能认真到这一步说明你进阶了。传送门:&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星际穿越》里布兰德教授写在黑板上的公式是什么公式? - csxiao 的回答&/a&&br&&br&&br&&i&-片尾TARS和Cooper为什么要脱离母船坠入黑洞?丢掉子船就能保证Endurance到达目的地吗?&/i&&br&&br&&p&Brand和Cooper决定利用黑洞的引力飞往Edmund的星球,计划是在黑洞附近抛弃一艘船以使得母船可以到达。但是后来Cooper自我牺牲也跳进黑洞了。Brand,Cooper和TARS对这个决定有几句台词,记忆中好像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类要前进必须抛掉点什么(leave something behind)。这几句话当时令我比较困惑。首先牛顿第三定律讲的根本不是那回事。其次,就算套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描述,一个自由落体如果只是简单地在轨道上分离成两半,是不会获得额外能量的,如果母船把子船向下“蹬开”倒是可以获得一点冲量,但是这么点能量要逃脱黑洞肯定说不过去。&/p&&p&查了一下Wikipedia,发现这个坎还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已经知道Gargantua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黑洞。关键在于,在旋转黑洞的“动圈” (ergosphere)附近,使用“彭罗斯过程”(Penrose process)可以从黑洞中提取能量。简单解释就是,一个物体如果进入“动圈”然后分离成两半,如果分离得当,一部分会坠入黑洞视界,但另一部分可以获得&b&额外的能量&/b&并逃逸,这额外的能量来自于黑洞的角动量(&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Penrose_proces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enrose process&i class=&icon-external&&&/i&&/a&)。所以Cooper后来的自我牺牲是值得的,多扔一艘飞船,母船就多一份希望逃逸。&/p&&br&&p&Kepp作为大牛,当然知道彭罗斯过程,这个地不用洗!Yeah!回到前面几句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台词,只能解释为Cooper和TARS在开玩笑,如果真要在片子里认真解释彭罗斯过程好像有点困难。。。&/p&&br&&p&&i&-用摩尔斯电码传递黑洞信息靠谱吗?&/i&&/p&&br&&p&最后一个问题就是Cooper在5D空间用摩尔斯电码给女儿传信息,摩尔斯电码传信息得有多久啊。如果有1G的数据那得传到死,更何况电码记错一位后面就全乱了。这个好像有点离谱。但也不一定离谱。你也不知道Murphy成年的时候,地球上的量子引力论发展到哪一步了。可能公式已经出来了,就差一个系数需要黑洞的数据,那么Cooper就传一个数而已。或者公式类似E=mc^2之类,其实很简单,但没有黑洞数据是推导不出来的。再或者,Cooper就一句话就能让女儿在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比如只要说一句“M弦论是对的,好好研究,其他都狗屁”,Murphy就再也不用看其他弦论的论文了,省多少时间。&br&&/p&&br&&p&&i&-Cooper从掉进黑洞到5D空间解体然后回到土星轨道,还能赶上他女儿临终,这个时间上有没有硬伤?Cooper偷了战斗机之后再去找Brand,他们两个能在一起吗?&/i&&/p&&br&Brand和Cooper决定利用黑洞引力去Edmund的星球的时候,Brand提到了黑洞附近时间流速问题,Cooper说管不了那么多了。&br&那么是不是Cooper从掉进黑洞再出来,太阳系过了大概80年(假设Muphy接受到黑洞信息的时候是40岁,死的时候120岁)?数字上是的,但理论上没这么简单。&br&从理论上讲,黑洞视界上的时间膨胀效应是无限大。换言之,黑洞外的人观察Cooper,Cooper永远都不会掉进黑洞。Cooper在通过黑洞视界的一瞬间,他在时间上会加速到宇宙终结的那一天,绝对不是过了80年这么轻描淡写。在他极端逼近黑洞视界的那一刻,他女儿已经老死,地球人类已经完全灭绝且不说,可能太阳都已经燃料耗尽变成了白矮星。。。最后Cooper回到土星轨道,只能解释为Cooper进行了时间旅行。从5D空间出来,5D空间的制造者可以选择让Cooper回到任何一个时间点。实际上Cooper从5D空间向过去传递信息,就是不折不扣的时间旅行(会造成悖论的那种);其实不管什么东西掉进黑洞,只要再出来(无论是通过5D空间还是别的什么天顶星科技),那就是在时间线上逆行,就是时间旅行。这个口子反正已经开了,那么让Cooper时间旅行回到土星轨道也没什么问题。为什么让Cooper回到Murphy 120岁的那个时空而不是更早或更晚?更早的话,Cooper Station还没有造好,Cooper出了虫洞也没人救。再晚点,Cooper就见不到Murphy最后一面。至于时间旅行的悖论问题,这个话题就比较大了。&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083264& class=&internal&&《星际穿越》中存在时空悖论吗? - alienbat 的回答&/a&&br&&br&那么Cooper开着小飞机再去找Brand会发生什么呢?Brand并未掉进黑洞,但是她的时间也已经大大地被减慢了,地球上80年可能只相当于她几天。片尾展示了Brand登陆了Edmund的星球,给Edmund堆了个坟,搭了几个帐篷,最重要的是发型没乱,说明她的殖民才刚刚开始。所以他们还是可以在一起的。&br&&br&======结论&br&&br&《Interstellar》是本座看过的最严谨的科幻片,没有之一。片中对于几个科学问题都花费镜头专门解释,令我这种geek很high,换了其他导演估计就一笔带过了。片中让我感觉很舒服的地方:&br&&br&虫洞形状问题:在进入虫洞之前黑人宇航员专门解释了虫洞为什么在三维空间是球形。其实他不说估计也不会有人专门问。&br&&br&Cooper, Brand和Mann在基地里的讨论:这段讨论不长,但却是全片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段。Mann提到了目前物理学的根本难题,就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重力问题上的不一致性(原话大致是:Because he (Professor Brand) couldn't reconsolidate General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不解决这个问题,Dr Brand在地球上无法达成Plan A的目标(操纵重力以造出廉价的殖民飞船)。要突破这个问题就必须在黑洞视界内取得数据。Cooper问为什么不能这么做,黑人回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nature prevents a naked singularity”,这来源于宇宙审查假说:&a href=&///?target=http%3A//en.wikipedia.org/wiki/Cosmic_censorship_hypothesi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osmic censorship hypothesis&i class=&icon-external&&&/i&&/a&。 说通俗点就是黑洞奇点毁坏物理定律,属于宇宙的家丑,所以被藏在黑洞视界背后,而通过了黑洞视界的事物一律是有去无回的,所以也不会有人可以暴露“家丑”(但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涉及到时间旅行,后文会提到)。&br&&br&Cooper四人组在冰星球上还谈到了道德问题。Amilia Brand和Cooper从地球的通讯中得知了Professor Brand本来就没计划Plan A能成功,等于骗了所有人(Dr Mann除外)包括美国政府,骗的Cooper骨肉分离,假借Plan A实行Plan B,就为了避免人类灭绝。以坏的手段达成好的目的是道德的吗?这涉及到“实用主义”(utilitarianism)等一系列讨论,但是《Interstellar》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干净利落。片子中Dr Mann怎么说的?(大致台词)Unforgivable, Yes. But he (Professor Brand) was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own humanity to save the species. 换言之,彻底抛弃了虚伪装逼的道德讨论:我就当千古罪人了怎么着?只要人类可以延续下去,全地球的人类都骂死我也无所谓。虽然片子里没有明说,但我相信Brand作为顶尖的物理学家,做这件事情是毫不犹豫的,这和《三体》里面维德的做派有点像。“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其他有很多片子,比如《Unthinkable》讲对恐怖分子刑讯逼供的,主人公都扭扭捏捏又哭又喊,绕不过这个道德问题,其实说穿了就是不肯牺牲人性:要杀要剐没关系,但圣母是一定要当的。知道Nolan的片子里还有谁肯为了更高阶的目的背骂名么?对了,那就是蝙蝠侠。&br&&br&在此还想说说Dr Mann。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角色,Dr Mann在片中被公认为是先遣队12人中最强的,正是他号召了其他11人进行这个神风任务。他对Professor Brand以及整个任务的评价相对其他三人是极端的理性和冷静。和Cooper出去“勘探”,下黑手之前一路上还说了一大段关于恐惧和生存的道理,杀人之前思维依然有条理。Cooper骂他懦夫,他也毫不犹豫地承认了,但依然要下手。所有的这些,是因为他心理素质过硬吗?应该不是,Dr Mann在砸破Cooper的面板之后不忍心看Cooper憋死,先是走开然后又关掉了通讯器,说明他不是那种杀人如麻的心态。Dr Mann并不是单纯的想活命,他依然要达成Plan B。再结合前面在基地中的说辞,我得出的结论是他已经完全抛弃了人类的那一套道德准则,行事逻辑就是自己要活命,人类也要延续下去,过程中牺牲几个人无所谓,有点《三体》里面星际人类的意思。Dr Mann彻底想通了,自己在一颗冰星球上苟延残喘,人类在母星上已经快绝种了,人类唯一的希望就是货舱里几千个冷冻受精卵,在这种情况下地球道德准则顶的屁用。他下手了,但是毕竟还没有做到位,让Cooper捡了条命, 自己又操之过急了,飞船还没对接好,他就一路关掉各种系统警报强行开仓。嗯,我这算是给Dr Mann洗地了么。。。&br&&br&Cooper和TARS坠入黑洞取得数据:进了黑洞有去无回这件事其实也是矛盾的,因为信息不能被凭空消灭掉,霍金的解释是被黑洞吞噬的信息最终会随着霍金辐射重新释放出来。影片的解决方案是让Cooper在高维时空向过去传递信息,这涉及到了时间旅行一系列的议题,时间旅行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了外祖父悖论三大主流解决方案。。。在这里就不谈了。&br&&br&值得一提的是Cooper坠入黑洞那一段有一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在下坠过程中黑洞“地平线”的圆弧急剧向上弯曲,包围了宇宙的星空。这个是有根据的,在此页面有详细讨论:&a href=&///?target=http%3A//jila.colorado.edu/%7Eajsh/insidebh/sch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Journey into a Schwarzschild black hole&i class=&icon-external&&&/i&&/a&。要注意的是,电影版本的坠入黑洞视觉效果虽有根据,但并不是最正确的视觉效果;更正确的效果是整个宇宙在宇航员的腰部位置向上卷成一个桶形,但视觉上看起来难以理解。个人觉得还是电影版的效果更容易理解一点,坠入黑洞就像坠入一个深井,所有的星空缩成一个井口大小的光圈。。。光是这一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就令本座心服口服,我相信一般观众都未必会注意到这段。为什么我注意到了这段?因为我就是冲着这个去的,哇哈哈哈&br&&br&洗地完毕~~ 最后,对Cooper到达singularity以后的剧情的槽不要吐,现有的科学无法解释在黑洞核心会发生什么。脑洞怎么开都是可以的,就算Cooper在核心遇到海绵宝宝都是合理的。&br&&br&=======&br&&br&以上那句是玩笑。&br&&br&上映已经快两个礼拜,《Interstellar》被喷得也够多。剧情复杂的科幻片都是这样,《Inception》也是如此。其中不乏一帮文科生看不懂恼羞成怒。&br&&br&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b&你会不会看电影?&/b&&br&&br&&br&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你不是为了在黑暗中摸妹子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也就是为了去娱乐一下吧。作为合格的观众,为了最大程度的娱乐,看电影之前要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叫:suspend belief。 这是一个你和导演之间的交易。导演说,你姑且&b&无条件地&/b&相信我作的一些假设,不管这些假设有多么荒诞多么假;基于这些假设,我给你讲个好故事。&br&&br&看《Star Trek》,你就得相信不同的外星人恰巧样子就长得和人差不多。看《Star Wars》,你就得相信有原力这回事。看《The Matrix》,你就得相信电脑喜欢把人做电池而不是直接飞到大气层外用太阳能电池板。看《Inception》,你就得相信手提箱造梦机挂上点滴就能给你洗脑。看《Interstellar》,你就得相信人类能造星系级飞船但是种不好田。看《Avengers》。。。漫威说啥你就得信。&br&&br&去看魔术表演,你知道魔术师明目张胆地骗你但你还是心甘情愿地掏钱。你可以吼一句:“你做的都是假的,你根本就不能把那美女锯成两半再拼起来”。你猜这场子里谁是傻=逼?&br&&br&魔术师强不强,取决于观众明知他在玩障眼法的情况下,能否把不可能的情况玩得天衣无缝。&br&&br&故事讲得好不好,取决于在假设的前提下,情节能不能自圆其说,而不是假设是否荒诞。&br&分清哪些是“假设”,哪些是“假设所引出的情节”,是一个合格观影者的基本素质。
12月2号更新,三刷完成,就等蓝光了,哦也。 《星际穿越》是科幻片不是纪录片,挑刺娱乐一下没关系,以此义愤填膺地喷《星际穿越》无脑那就有点弱了。作为合格的观众,应该知道电影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认真,什么时候应该放松下跟着导演开脑洞。 黑…
我倒是非常赞扬百度的服务态度&br&&b&1、下软件,赠送百度卫士:&/b&&br&一次安装,N个软件,值!&br&&br&&b&2、做好事不留名:&/b&&br&为了你电脑的安全,甘愿付出,不用你劳心,在不经意间,就默默地为你装上了百度卫士&br&&br&&b&3、一人为你服务,全家为你服务:&/b&&br&安装了一个百度软件就等于安装了百度全家的软件,你们还不满足么?&br&&br&&b&4、忠诚、锲而不舍:&/b&&br&无论用户如何抛弃,它都会像狗一样,回到的你身边,你们不感动么?&br&&br&&br&知乎这些屌丝不代表广大中国用户,你们上微博的“百度卫士”,里面可没有几个鄙视它的人呢!&br&&br&&br&&b&百度不只服务好,对社会贡献更是巨大,堪称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的典范&/b&&br&&b&1、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b&&br&大量莆田人士,在百度淘金&br&大量没有行医资格的医生,靠百度找到了工作&br&大量没有存在必要的医院,靠百度获得新生!&br&&br&2、&b&促进内需,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b&&br&在百度的引导下&br&很多连肉都不舍得买,水果不舍得吃的穷人,把养老钱,向亲朋好友四处筹集的救命钱都用来消费&br&大大提高了内需,促进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br&&br&&b&3、为缓解我国人口压力,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做出了贡献&/b&&br&&br&百度的努力,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br&&img src=&/4f6cec82bcb92_b.jpg& data-rawwidth=&333&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3&&&img src=&/653d7eec001580_b.pn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653d7eec001580_r.png&&&br&&br&+++++++++++++++++++++++++++++++++++++++++++++++&br&回复一下以下评论&br&&img src=&/d1f80b6d25a6db0d5e122aad75429c43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1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d1f80b6d25a6db0d5e122aad75429c43_r.jpg&&既然我不是你要服务的对象,那么为什么动不动你和你全家就出现的我的电脑里?怎么赶也赶不走呢?&br&现在我电脑里还有百度卫士的残留,是不是我把你这句话读给它听,它就会滚蛋呀?&br&&br&&img src=&/6e9058cc3adc6cab5b8f41eee5ffbc13_b.jp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1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6e9058cc3adc6cab5b8f41eee5ffbc13_r.jpg&&&br&说得好像百度是公益组织,买百度的流量不要钱一样。&br&还有,别提百度文库,直接把我的文章放上去,不通知我,我还没找它要钱呢!怎么,你偷我的文章给别人看,你还要我感谢你?&br&&br&&img src=&/b7fd58891ac76dfaefd13_b.jp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1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b7fd58891ac76dfaefd13_r.jpg&&&br&在google还没退出之前,我用的的确是百度,而且很喜欢贴吧,也用地图,我对百度的评价也不低,我也不认为google回来就能占领市场,直到我电脑莫名其妙地安装了“百度卫士”。&br&我从有电脑开始就在hao123进入百度,如果你们是百度水军的话,那么你们就是领着百度的工资就是和“百度卫士”一道,赶走一位百度忠实的用户。&br&当然,你们家大业大,现在也没啥竞争对手,损失一个用户无非是一天损失了几个pv罢了。&br&但要说到你们没有衰败的迹象?那就看看百度这几年有几个好的产品吧,手机上,腾讯有微信,你们有什么?&br&你们以为自己在石油行业?你所在的可是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互联网行业!你们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失败开始显现了,BAT倒闭的第一家,肯定是你们!&br&&br&&img src=&/99a254a01be46a5ff99879f2_b.jpg& data-rawwidth=&569&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9& data-original=&/99a254a01be46a5ff99879f2_r.jpg&&翻译一下:&br&1、我就是小偷、是流氓、是偷窥狂、是强奸犯,但你不能说我是坏人,你得全面分析嘛,毕竟我扶过老奶奶过马路不是&br&2、那我给百度提个合理意见吧:请百度卫士、百度杀毒、百度影音先生从我电脑里出去好么,要不要跪下来求你们,不跪会不会显得没有素质呀?”&br&&img src=&/4bcc7fddb1b8e971e2bc916d17bc9443_b.jpg& data-rawwidth=&74& data-rawheight=&7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74&&3、好了,强暴都强暴完了,哭有什么用,你的情人我已经杀了,你只能跟我。如果你还要挣扎的话,说明你还年轻,有激情。你不能改变的,接受吧,你看你被我强暴的时候,不是挺享受的么?&br&&br&&img src=&/c2afaa8cc6d_b.jpg& data-rawwidth=&523& data-rawheight=&2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3& data-original=&/c2afaa8cc6d_r.jpg&&真别和QQ比,腾讯虽然霸道,山寨,但是在用户体验上,是百度拍马也比不上的。&br&360、金山之类是流氓,但在百度卫士面前,他们真的像小白兔一样纯洁。&br&&img src=&/aba7ccd7a212d6904c7fff_b.jpg& data-rawwidth=&90& data-rawheight=&1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90&&为什么我要光对一家开火呢?&br&因为&br&1、在众多流氓之中,百度最大&br&2、在众多大公司中,百度最流氓&br&3、周鸿祎这种长相的当流氓也就算了,李彦宏这个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当流氓了。卿本佳人,奈何作贼?&br&&img src=&/89fa8d38b703a7ee6e5c_b.jpg& data-rawwidth=&180& data-rawheight=&1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0&&&br&&img src=&/10df88e42d46ba7cdfc36c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10df88e42d46ba7cdfc36c_r.jpg&&&img src=&/36a992efcd8e444eb76eab_b.jp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1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36a992efcd8e444eb76eab_r.jpg&&&br&&b&翻译一下:&/b&和尚摸得,李总为何摸不得?大不了以后不出门就是了,不就是被摸一下么,有必要这么生气么?&br&以前觉得鲁迅偏执,现在看了这些评论,深觉其伟大。&br&很多人以别的互联网公司的做法作为百度流氓行为的辩解&br&1、别人做得,百度便做得,因为别人做了&br&2、你要骂百度,得先把其他公司骂个遍,漏了一家,你都就没有资格骂百度。&br&&b&无力吐槽以上逻辑,只想把我逻辑摆出来:&/b&&br&百度侵害了我,所以我有向百度追责的权利。&br&当然,我追不追责,都是我的自由,我也没有必须追责的义务。&br&百度其他地方做得好,以及360、金山的做法,和本事件没有任何关系!&br&&br&你若要问,为什么我不追责其他公司呢?&br&答:我乐意&br&&br&++++++++++++++++++++++++++++++++++++++++++++++++++++++++++++++++&br&↑↑↑↑↑↑↑↑↑↑↑↑↑↑↑↑↑↑↑↑↑↑客观↑↑↑↑↑↑↑↑↑↑↑↑↑↑↑↑↑↑↑↑↑↑&br&↓↓↓↓↓↓↓↓↓↓↓↓↓↓↓↓↓↓↓↓↓↓主观↓↓↓↓↓↓↓↓↓↓↓↓↓↓↓↓↓↓↓↓↓↓&br&++++++++++++++++++++++++++++++++++++++++++++++++++++++++++++++++&br&&br&百度现在是学得比360更流氓了,但为自己洗白,雇佣水军的本事还得向360好好学学呀。&br&&br&另外,李总,你们为百度卫士做宣传的那帮,据我分析,都是周总等人打入你们内部的间谍&br&&img src=&/4f12c43698eeab567fbf_b.jpg& data-rawwidth=&112& data-rawheight=&1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2&&&br&&b&证据如下:&/b&&br&1、你不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你是来找碴的(滚,别当我的用户)&br&2、你有种就别用百度(快去用soso\搜狗\bing哟——其他搜索引擎的推广大使)&br&3、我们为你们免费解决了多少问题,你们怎么不感谢我(我是上帝,你得跪着接受我的服务——中石油驻百度客服)&br&4、你说我流氓,你看人家比我还流氓呢(我是流氓,你来打我呀)&br&5、反对我的人逼格满满(喜欢百度的逼格低,批判百度的逼格高)&br&6、快来抢电影票呀!(送钱给王思聪——万达卖票专员)&br&&br&简直是一个个百度黑呀!你们的确是有钱,是任性,但怎么任性,也不好花钱雇人来黑自己吧- - !
我倒是非常赞扬百度的服务态度 1、下软件,赠送百度卫士: 一次安装,N个软件,值! 2、做好事不留名: 为了你电脑的安全,甘愿付出,不用你劳心,在不经意间,就默默地为你装上了百度卫士 3、一人为你服务,全家为你服务: 安装了一个百度软件就等于安装了…
本文多图杀猫,流量党速速退散,哎哎哎,前面这位土豪你不要走,我还想和你做朋友......&br&&br&我很享受高科技给我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愉悦感。电子消费品领域总有些新玩意能让自己乐不思蜀,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就不谢邀了,因为是自己厚着脸皮来答的(*^__^*) &br&&br&利益相关:手机十年用户,三个月不换手机会死癌晚期。&br&&br&本文将手机&b&发展的起点、现阶段的发展前景、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黑科技&/b&以及&b&脑洞大开&/b&几个方面带你装X带你飞。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批评。&br&&br&&b&声明:本文谢绝除《知乎日报》以外任何媒体在未通知我的情况下的转载行为,&u&尤其是之前剽窃我答案还死不承认自己有错的《今日头条》(想看详情请看我的提问)&/u&&/b&&br&&br&&br&&br&题主,你想要的进展是这样?&br&&img src=&/5331eab2cf6d43b49849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5331eab2cf6d43b49849_r.jpg&&&br&是这样?&br&&img src=&/147dd4d6ff6b_b.jpg& data-rawwidth=&399& data-rawheight=&3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9&&&br&还是这样?&br&&img src=&/d4c27b001f457edb0d0b_b.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2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d4c27b001f457edb0d0b_r.jpg&&&br&&img src=&/f5e60a4d8aac998a79f6bc_b.jpg& data-rawwidth=&175& data-rawheight=&1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75&&你造一个功能点从想法出现到落地执行再到产品完成要经历多少流程吗?你造广大产品狗和程序猿得有多努腻吗?&br&&br&&p&也许你觉得现在的手机更新换代很没意思,看起来貌似只是硬件的常规更新,用来用去还是那些东西。我真的很想告诉你:&/p&&p&.&/p&&p&.&/p&&p&.&/p&&p&.&/p&&p&.&/p&&p&.&/p&&p&.&/p&&p&.&/p&&p&.&/p&&p&.&/p&&p&.&/p&&br&&img src=&/8baaedad23af_b.jp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8baaedad23af_r.jpg&&&br&&p&但是伟大的人生导师葛大爷曾经曰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手机发展到现在小几十年,相比较刚起步的时候,已经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进步和成果。我们真的不能再去苛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能追赶上我们想象力的步伐。&/p&&br&&br&&p&&b&一.手机发展的起点&/b&&/p&&p&日被定为手机诞生日,在这一天人类实现了人文史上第一次手机通话。但是直到1983年6月,摩托罗拉才推出了第一个便携式电话,也就是我们中国人俗称的“大哥大”。从技术上成功到推向消费市场,摩托用了十年时间。怎么会等那么久呢?其实我书读的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其中一点原因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摩托用了十年的时间建设了世界上第一批民用通讯基站。&/p&&img src=&/bc4ba1774adedddd37e987_b.jpg& data-rawwidth=&444&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4& data-original=&/bc4ba1774adedddd37e987_r.jpg&&&p&手机是利用无线信号传输信息的,为了不让手机发射和接收信号的功率太大,只有建设大量的基站,有了基站,才有手机信号,完成手机最基本的功能才有保障。&/p&&p&手机的&b&第一个功能就是通讯&/b&。第一代移动电话合格的完成了这个使命。此处都知道,就不多赘述了。&/p&&br&&p&手机的&b&第二个功能是娱乐&/b&。包括音乐、电影、拍照、游戏,或者还有别的什么,请自行脑补。随着时间推移,手机逐渐添加了如上功能。时至今日,这些能想到的娱乐功能,手机都能很好的支持,有些方面做的甚至让人感觉“屌...碉堡了”。尤其是最近一两年,硬件行业已经触及天花板,高度相似的硬件让消费者感到索然无味,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尝试垂直领域的细分化。这一点我一定要赞一下部分国产,部分技术在消费领域已经是世界领先。至于整体水平...你们慢慢聊,我有事先走了。&/p&&br&&br&&p&&b&二.现阶段的发展前景&/b&&/p&&p&在近几年的手机发展史上,“智能”这个词是被反复提及的。对于“智能”的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现在的手机还远远不够智能。作为人类忠实的小伙伴,手机仅仅实现上面两个功能,的确不够有分量,更是与“智能”沾不上关系。所以我个人认为手机的&b&第三个功能应该是智能管理工具&/b&。&/p&&br&&p&现在的手机,有管理的功能,也有工具的属性,但是智能,真的是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我看来,我们对着语音助手在公众场合傻逼的说一句“给二狗子打电话”不是智能,往手机传东西的时候还要拉个数据线安装一堆莫名其妙的驱动和软件不是智能,手机总在关键的时候断电掉链子更谈不上智能。真正的智能应该是想的比我多,做的比我快。在我起床的时候能安抚我的起床气,在我需要健身的时候能不要让我一个字一个字傻不拉几的输入“大约八点二十健身”,在我需要买东西的时候能从寻找到下单成功全程语音交流,不需要我触碰一下手机就能完成所有操作,甚至是我只要提一个要求,手机就能自动识别我的喜好,让我坐等顺丰快递敲门,而不会让我这个选择困难癌晚期的患者纠结不已。&/p&&img src=&/16d7defa58da41e9eb1543_b.jpg& data-rawwidth=&628&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8& data-original=&/16d7defa58da41e9eb1543_r.jpg&&&br&&p&作为一个个人信息管理工具,手机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中心管理平台。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手机成为一个控制中心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2014年大量的可穿戴设备的出现以及众厂商对可穿戴设备的虎视眈眈。我自己用过不少可穿戴设备,基本都是一些所谓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体验最好的也就是用“凑合”形容,屈指可数的鸡肋功能也只能让可穿戴设备沦落为玩具的角色,“无缝过渡”的理念现在更是只存在于理想之中。&br&&/p&&p&&img src=&/04d667c83d3db5ad705ea14f81dd59c8_b.jpg& data-rawwidth=&936&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6& data-original=&/04d667c83d3db5ad705ea14f81dd59c8_r.jpg&&(图片内容:部分可穿戴国产设备
来源:ZEALER)&/p&&br&&p&虽然现在可穿戴设备的生态圈还没成熟,我们依然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生活。我们每天的血压体重,消耗的能量等身体健康状况都可以实时读取,我们的身体一旦出现一点异常手机都会有提醒;家里发生异动之后我们能第一时间得知情况并且用手机及时处理;我们在公司刚下班就可以用手机操控家里的智能电器做饭打扫卫生,等回家之后等待自己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空气清新的环境,桌子上是刚刚出锅的饭菜,美味可口。这样的生活简直太惬意了。&/p&&img src=&/4d827f33e233df8ad5bb67f14767f70f_b.jpg& data-rawwidth=&840& data-rawheight=&5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0& data-original=&/4d827f33e233df8ad5bb67f14767f70f_r.jpg&&(图片来源:合广测控云平台)&br&&br&&p&但是,要想完成上面那些难度系数分直逼10的动作,让生活真正实现智能化,我们还有很大一段路要走,还有很多事要做。&br&&/p&&br&&br&&p&&b&三.迫切需要改进的方面&/b&&/p&&br&&p&&b&①电池&/b&&/p&&p&电池的发展速度拖慢了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果特斯拉充一次电能跑5万公里而不是500公里,恐怕汽车行业就不是今天这个格局了(此处为YY)。&/p&&p&&img src=&/193bb453c0a2b0c0ccaacccd61a263e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193bb453c0a2b0c0ccaacccd61a263e3_r.jpg&&(图片来源:IT168)&/p&&p&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年到2014年,十年的时间,电池的平均密度翻了一倍,这样看起来貌似还说的过去呢。(我们是不是好坏好坏的,竟然这样污蔑电池君。)&/p&&br&&p&果真如此吗?来看一组图。&/p&&p&&img src=&/ef9c40c30151d2cae17d057b2b6bcaca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2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ef9c40c30151d2cae17d057b2b6bcaca_r.jpg&&(图片来源:iPhone6发布会PPT)&/p&&p&大声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p&&br&&p&......&/p&&br&&p&好吧,仅仅八年的时间,iPhone搭载的处理器性能提升了50倍,等下,我算一会……那可是5000%啊,整整将近10000%啊!GPU性能有84倍的提升,我都快吓哭了好么&/p&&p&&img src=&/7d965f0ebb84daab7c84eba4efa46d2a_b.jpg& data-rawwidth=&515&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5& data-original=&/7d965f0ebb84daab7c84eba4efa46d2a_r.jpg&&平心而论,不是电池技术没发展,只是在大环境的映衬下,发展的实在太慢了。&/p&&br&&p&&b&②处理器&/b&&/p&&p&前面已经说处理器发展的很快,快到已经被电池的发展速度制肘,这里又说处理器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o(╯□╰)o。&/p&&p&......&/p&&p&冷静一下,我真没调戏大家。&/p&&br&&p&现在的处理器性能没办法很好的发挥,一方面是受电池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受整个移动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够用论”不绝于耳。我一直坚持信奉一句话,够用不是罪,却是阻碍科技进步的绊脚石。想发展科技,想利用芯片实现更大更科幻的功能,一定要坚持不懈的走发展芯片的科学主义道路。&/p&&br&&p&理论上说,处理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芯片内晶体管的数量的多少,晶体管数量越多,性能越强大。Intel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曾经有一个理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既然如此,处理器的发展,一直往上堆积晶体管就可以了啊。(我这么聪明,一定可以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p&&br&&br&......&br&&br&&p&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随着硅片上线路密度的增加,其复杂性和差错率也将呈指数增长,芯片的散热以及良品率也会往消极的方向发展。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密集堆积的晶体管将会受影响,直至烧坏。&/p&&br&&p&所以,说CPU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瓶颈期,一点也不为过。&/p&&br&&p&但是作为手机的“大脑”,想实现更多可能性就要求大脑有更快的运转速度,更大的数据吞吐量。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大脑,一切的设想都只能是浮云。所以对于我们来说,CPU发展的瓶颈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p&&p&&img src=&/c1da7920a14bfce789bd1787bb3efd35_b.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5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c1da7920a14bfce789bd1787bb3efd35_r.jpg&&(图片来源:维基百科)&/p&&br&&p&&b&③软件和交互体验&/b&&br&交互体验一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元素,自手机诞生以来,交互体验一直承担着人和机器沟通桥梁的角色。交互是一门大学问,知乎大牛这么多,我也不敢造次,只是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p&&br&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应该是对优先级的精准把握,将需要的元素突出,次要的部分弱化。当所有的重要的东西都摆上台面,就没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了。用户认知能力有限,是内容优先还是功能优先,是视觉优先还是交互优先,这应该是产品经理的问题,而不应该抛给用户。&br&&br&至于元素,词语,视觉,信息架构和交互逻辑的一致性,很可惜,目前还没有哪一家能真正完美的做到这一点,只有IOS最接近。更加可惜的是,混乱的安卓生态圈让本来体验就弱于苹果的安卓,更加雪上加霜。国内的开发者很多也不遵循Android Design,让用户在不同的软件之间切换能产生用不同手机的感觉,几家国内互联网巨头的产品尤其过分。&br&&br&消费者拿消费产品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为这些糟糕的交互设计买单。&br&&br&&p&如果要给现在的交互体验打个分的话,我一定给不及格的分数。最基本的需求还有很多没解决,我们还能愉快的在追求极致和完美的路上继续前行吗?&/p&&p&&img src=&/42fd991fae_b.jpg&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3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42fd991fae_r.jpg&&(图片来源:昵图网)&/p&&br&&p&&b&④屏幕&/b&&/p&&p&如果说交互体验是连接人和机器的桥梁,那手机屏幕就是这座桥上最显眼的桥面。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手机屏幕已经经历了数代改革。到今天为止,众多厂家公司和实验室也还在研究更多的屏幕属性。&/p&&br&&p&作为消费品领域的时代宠儿,手机屏幕自然有数量可观的供应商,但是一线顶级供应商却只有LG,夏普,三星,JDI(私以为夏普和JDI不属于顶级)。供应商虽然多,可屏幕类型却只有两种,LCD和LED。&/p&&br&&p&篇幅有限,LCD和LED的优缺点就不详细列举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p&&br&&p&虽然屏幕技术一直在发展,但是现阶段的技术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好的功耗控制,更好的韧性和硬度。&/p&&br&&p&更高的响应速度可以给我们更好的使用体验,我们就是要响应速度越快越好,天下武功,唯快不破。&/p&&br&&p&更好的功耗控制可以很大程度上延长移动设备的续航。报(zi)道(ji)指(tong)出(ji),正常使用情况下,移动设备30%到50%左右的电量都要供给屏幕,如果屏幕能在保证现有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功耗,可以有效的延长电池君的时间哦。&/p&&br&&p&更好的韧性和硬度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的使用自己的手机。如果能解决玻璃韧性不好的缺点,我的小伙伴摔到地上都~不怕。至于硬度,如果屏幕真的不会被划伤,谁TM会闲的拿到手机就贴膜。&/p&&br&&p&不仅如此,虽然电阻式触摸屏在电子消费领域已经基本被淘汰,但是电容式触碰屏的精密度比起电阻式触摸屏却还有所欠缺。电容式触摸屏在小荧幕上还很难实现辨认比较复杂的手写输入。而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温度和湿润程度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时,可能会引动电容式触碰屏的漂移甚至于不工作。不仅如此,由于触控面板贴合到LCD面板的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所以良品率不是特别高,直接导致成本价格居高难下。&/p&&br&&p&看完这些,你还觉得屏幕发展已经满足人类的需求了吗?&/p&&br&&br&&br&&b&⑤摄像头&/b&&br&这个其实是绝大部分厂商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只是受限于机身大小和厚度,实在没办法在现有的技术下把足够好的东西塞进去,只能退而求其次堆积像素作为卖点。对于光影技术,其实我懂得不多,也不敢多说话,只想说手机上的那个摄像头,需要一场技术革命,在现有的技术下,很难再有质的发展了。&br&&br&iPhone6 Plus作为手机阵营里拍照的佼佼者,跟单反对比,高下立判。&br&&img src=&/2cb92ac89cbace_b.jpg&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2cb92ac89cbace_r.jpg&&&img src=&/a2e1dfef39c04cfc04b5a_b.jpg& data-rawwidth=&535&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5& data-original=&/a2e1dfef39c04cfc04b5a_r.jpg&&&br&&b&⑥外观与材料&/b&&br&之所以把这两个放一起说是因为两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br&&br&手机发展这么多年,很多东西一直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对工业设计的追求。但凡有点良知的厂商,都不会说出“最好的设计就是没有设计”这样的话。曾经的手机材质基本都是ABS塑料,便宜耐操好加工,但外形很难跳出常规的设计圈子。&br&&br&某天产品经理,把设计师拉到办公室:我们是一家有情怀的公司,你TM就设计个这出来?&br&设计师无奈的说道:没有易加工成型又耐磨耐操还能有情怀感的材料&br&&img src=&/1b69188c36eaa20c0a684b153f1b47a7_b.jpg& data-rawwidth=&528&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8& data-original=&/1b69188c36eaa20c0a684b153f1b47a7_r.jpg&&产品狗不悦,发动全公司去找。幸运的是,材料找到了。按照材料的属性,设计师设计了一款超牛逼的手机出来&br&&img src=&/cb73cab1464d_b.jpg&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cb73cab1464d_r.jpg&&这手机美哭了好么&br&&img src=&/eb2bf7f90feacb2946c3adb_b.jpg& data-rawwidth=&574&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4& data-original=&/eb2bf7f90feacb2946c3adb_r.jpg&&所有人都快要给设计师的情怀跪下了,可是这时候造价师哭了&br&&img src=&/0c851db9df543a632aba388ef85f05b3_b.jpg& data-rawwidth=&368&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8&&这玩意太尼玛贵了,我要是把预算报上去,老板会打死我的。&br&&b&......&/b&&br&&b&......&/b&&br&&b&......&/b&&br&&br&&br&&b&四.黑科技&/b&&br&&br&“黑科技是指远超越现今人类科技或知识所能及的范畴,缺乏科学根据并且违反自然原理的科学技术或者产品。”
--摘自《百度百科》&br&这里提到的黑科技,是当今已经实现了的技术,准确的说已经不算黑科技范畴了。但是我一定要拿出来单讲,因为这里的每一个技术,在数年前都只能存在于科幻片中而已。&br&&br&&b&①YotaPhone2&/b&&br&这货前段时间可是大大风光了一把,凭借俄罗斯总统普京送给习大大的国礼身份,红遍大江南北。&br&&br&&p&机器正面平淡无奇,但是背面的电子墨水屏拥有不闪烁、续航时间长、视觉效果如纸张般真实等特点,适合显示静态图像或文字。电子墨水屏本身并非什么黑科技,很多电子书产品用的就是电子墨水技术。如它的名字一般,其成像更接近于传统的纸质印刷文字,相对于传统显示器,它更容易阅读,并且可以很好的保护视力。但把这一技术融合到手机背面,我真是被设计者的机智深深的打动了。&/p&&br&&img src=&/dbfc823fcb5fc0f757c8_b.jpg&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dbfc823fcb5fc0f757c8_r.jpg&&(图片来源:维基百科)&br&&br&&b&②LG G Flex&/b&&br&作为一个乐金粉,提到黑科技怎能不提G Flex。&br&&img src=&/69bbb82845dfb1_b.jpg& data-rawwidth=&676&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6& data-original=&/69bbb82845dfb1_r.jpg&&(图片来源:中关村在线)&br&手机能承受40KG的重量,即使变直了也能自己弯回去。&br&&img src=&/5c8acf8af1fc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5c8acf8af1fc_r.jpg&&(图片来源:太平洋电脑网)&br&作为一款由内到外都彻底弯了的手机,G Flex拥有柔性屏幕,弯曲机身,弯曲电池,甚至是神奇的可自愈划痕后盖。虽然在实际体验中,G Flex并没有强大到对于所有划痕都能彻底自我修复,但是这看似无关紧要的一小步,却是手机黑科技史上浓重的一抹色彩。&br&G Flex的柔性显示屏&br&&img src=&/e3efec03c766a9abcfb70_b.jpg& data-rawwidth=&538&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8& data-original=&/e3efec03c766a9abcfb70_r.jpg&&&br&&b&③索尼的三防&/b&&br&从索尼爱立信变成索尼移动开始,索尼一直把三防作为主力机型的卖点之一。三防本身并不算稀奇,但是能把三防和巧夺天工的工业设计相结合的,这个星球上仅此一家,别无分店。大家看我嘴型:索(diao)尼(diao)大(diao)法(diao)好(diao)。&br&&img src=&/7dfe7a8cebcda995f5e71b_b.jpg& data-rawwidth=&761& data-rawheight=&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1& data-original=&/7dfe7a8cebcda995f5e71b_r.jpg&&&img src=&/fb1ee25a47eaaa01299acebf44ebc2f4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1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fb1ee25a47eaaa01299acebf44ebc2f4_r.jpg&&&img src=&/97ded2edde756f6db3a74c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2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97ded2edde756f6db3a74ce_r.jpg&&&img src=&/a39ebcfa979c5b27c2c38a0_b.jpg& data-rawwidth=&595&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5& data-original=&/a39ebcfa979c5b27c2c38a0_r.jpg&&温馨提示:妹子游泳的时候如果发现有人拿索尼手机,可别说我没提醒哦。&br&&br&&b&④无边框技术&/b&&br&从最近两年爆出的一些手机谍照中来看,无边框手机分外抢眼。&br&&img src=&/035cb48aecaf3_b.jpg& data-rawwidth=&493&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3& data-original=&/035cb48aecaf3_r.jpg&&(图为iPhone6的无边框概念机)&br&无边框手机脱离了边框的束缚,让屏幕更加自由,在有限的手机尺寸内装入更大尺寸的屏幕,可以增加单手操作性,美观性以及科技感。&br&&br&然而无边框面临的技术难题,屏幕漏光,边缘误触,裸露的屏幕更加易碎等等,却一直是阻碍这项技术普及商用的障碍。&br&&br&好在最近夏普已经发布了一款边框几乎能忽略不计的触屏手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如上难题,其他的厂商技术方面也在持续跟进,相信真正的无边框手机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了。&br&&br&&br&黑科技其实还有很多,指纹解锁,心律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无线充电,透明屏幕,投影触控,这些都是曾经只能存在于电影里面的技术,现在多多少少都变成了现实并且被广泛使用。由于篇(da)幅(zhu)限(hen)制(lan),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br&&br&&br&&b&五.脑洞大开&/b&&br&&br&终于写到这了。这里或许才是题主真正想要的答案,可能也是我最喜欢回答的部分,因为终于可以不负责任的瞎扯了。我想,脑洞大开的世界,才是科学技术不断前进的源动力。&br&&br&&br&&b&①折叠手机&/b&&br&&img src=&/bdc0b527993f_b.jpg& data-rawwidth=&479&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9& data-original=&/bdc0b527993f_r.jpg&&手机越做越薄,也越来越大,有人说手机正在沿着菜刀的发展史前行。可我想要的是一个手机,而不是一把凶器。肿么办?貌似把手机像面巾纸一样折叠放在衣服里是个不错的主意。&br&&br&&b&②全透手机&/b&&br&&img src=&/995dfa5c194bb975b2e39e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4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这样的全透手机简直碉堡了好吗?拿到手里就像拿着一块会变形的亚克力板一样。吃泡面的时候能垫饭盆隔热,外出遇到险情的时候还能拿来防身,实乃杀人越货居家旅行之必备良器。&br&&br&&b&③全息触控手机&/b&&br&&img src=&/aae9953685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aae9953685_r.jpg&&对于这种手机,一个字:哪里可以卖肾?&br&&br&&b&④芯片手机&/b&&br&&img src=&/41a27ecacc7aa866bede_b.jp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41a27ecacc7aa866bede_r.jpg&&这种手机不要太屌,直接屌到没朋友,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很好描述这种手机的图片。我的设想是手机可以直接做成芯片级别的大小,植入体内。手机作为辅助大脑的工具,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感官体验。&br&&br&真到了那个时候,世界上会开挂的就不仅仅是阿三了。&br&&br&&b&⑤魔幻手机&/b&&br&&img src=&/a2c108bee6d5_b.jpg& data-rawwidth=&441&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a2c108bee6d5_r.jpg&&大声告诉我,我一定不是最后一个想要这种手机的人。&br&&br&&b&⑥未知物种&/b&&br&&img src=&/57ce5eb259f_b.jpg& data-rawwidth=&416& data-rawheight=&4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6&&&br&什么也不说了,你们自行感受一下吧,这画面太美。&br&&br&&br&&br&未来的手机发展的可能性真的是有太多,由于答主精力实在有限,真的没办法一一列举。大家自行脑补吧。&br&&br&最后放一个电子消费领域的玻璃巨头康宁在2010年出的概念视频《玻璃上的一天》,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感受一下科技的可能性带来的魅力。这些设想早晚变成现实,甚至更加梦幻。&br&&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jQ2NDg4NjI4.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v_show/id_X&/span&&span class=&invisible&&MjQ2NDg4NjI4.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b&尾巴&/b&&br&写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把这个坑填完了。&br&&br&可能有说的不全面和不严谨的地方,欢迎交流补充。&br&&br&&p&写在最后:&/p&&br&&p&十年之前大家都在围观拿着诺基亚QD的小伙伴的时候,有几个能想到十年后的今天,生活会因为手机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在手机上购物,FaceTime,叫外卖,打车,我们可以随手把身边的景色和事物拍下来,瞬间分享给千里之外的亲友,我们甚至可以和手机这个呆萌的小东西直接对话,虽然有时候它们有时候真的呆呆的。&/p&&br&&p&科技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别再让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我们的指尖每日在屏幕上点击,却再很难触碰到挚友的心灵。我们和家人相距千里可以借助科技“见面”,但是近在咫尺的时候又有几人能尽享天伦之乐。我们习惯了朋友圈的点赞之交,却吝啬于对亲友的一句真诚的称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我们的生活除了生产,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值得珍惜。&/p&&br&&p&“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手机再好,也只是个工具,别让自己成了工具的奴隶,也别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br&&/p&&br&&p&现在,请放下你的手机,离开你的电脑,面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尽情释放自己的微笑吧。&/p&&br&&p&对了,最后别忘了点赞╰( ̄▽ ̄)╮。&/p&
本文多图杀猫,流量党速速退散,哎哎哎,前面这位土豪你不要走,我还想和你做朋友...... 我很享受高科技给我生活带来的便利和愉悦感。电子消费品领域总有些新玩意能让自己乐不思蜀,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就不谢邀了,因为是自己厚着脸皮来答的(*^__^*) 利益…
(&u&&i&&b&前方预警文字描述较多,保护好眼睛!看完快点赞和感谢呀!嘿嘿~转载请提前告知并得到许可!&/b&&/i&&/u&)&br&估计也没人了解,华为员工来答:我想题主更明确的疑问不在于正常的”股票“,而在于华为的”虚拟受限股“&br&&br&1、形成起因到国家认可过程(解答第一个疑问):&br&&br&&ul&&li&&b&起因:&/b&华为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候刚改革开放不久。华为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周转,&b&从银行基本贷不到款&/b&,&b&华为现金流经常吃紧&/b&。因为银行全是国有的,房贷歧视性政策,他们宁愿将大把贷款贷给一个烂摊子的国有企业,也不愿意给一个不太知名的民营企业。华为当时有个内部政策——谁能够给公司借来一千万,谁就可以一年不用上班,工资照发。有段时间开不出工资,任老板就给员工打欠条,后来干脆就直接写欠多少股份,当时一股算一元。(1992年,为了研制C&C08交换机,需要1个亿的投入,任正非童鞋多方告贷未果,被逼无奈向大企业拆借,利息高达20%—30%。这实际上把老板逼上了绝路,C&C08机研发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童鞋都做出了“&b&失败了我只有跳楼&/b&”的誓言)有人说华为的成功是完全靠国家政府,&b&大有偏颇&/b&!!!&/li&&/ul&&br&&ul&&li&&b&被举报:&/b&后来公司活过来下,虚拟受限股制度也正常化了。这里的&b&虚拟受限股跟普通意义的股票含义不一样&/b&,需要员工持现金购买,但又不享受所有权、表决权,也不能转让和出售,且这种股票不必经过证券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繁琐的审批程序。因为这个问题,&b&华为被同城友商中兴举报非法集资,任童鞋差点被抓,后来1996年朱镕基总理来华为视察时钦点支持&/b&。(&b&华为因为此事与中兴解下仇恨&/b&,成为相爱相杀的好基友。传言当时任老板每天过得惊心动魄,因为那时候一个企业如果被扣上黑帽说没了就没了,自己进去了倒没事,但是对不起手下那么多兄弟呀)&/li&&/ul&&br&&ul&&li&&b&被举报原因:&/b&&b&上个世纪国家层面的股票期权制度还不完善&/b&,贴个2000年的资料:&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www./lw/lw_view.asp%3Fno%3D11&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股票期权制度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张涌&i class=&icon-external&&&/i&&/a&
。更别说比这更早的华为虚拟受限股了,当时深圳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市级别的法律条款还是支持的。1994年,深圳市政府颁布《深圳市国有企业内部员工持股试点暂行规定》,其中明确提到,可以由公司非员工股东提供
担保向银行或者资产经营公司贷款。华为公司是民营企业,但其员工持股制度方案经过了深圳市体改办的批准。2001年,深圳市颁布新《深圳市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规定》,适用范围扩大到了民营企业。就是深圳有批文是可以合法存在的,但是国家层面没有,而那时候非法集资是大罪,&b&深圳市政府后来将此事上报国家高层&/b&。&/li&&/ul&&br&&ul&&li&&b&为啥涉及非法集资:&/b&以2010年为例,当时华为股票购买价格为5.42元,每股分红2.98元,收益率超过50%(都是根据公开资料哈,菊厂不要因为我是菊厂员工来查我TT。你想想正常非工作外的投资收益能这么高,很可怕),每年公司给员工配股后,&b&员工需要持现金购买&/b&。
假设如下(上下文数据均为假设):华为现有15万员工中三分之一配股,其中这些员工每年平均配1万股,每股10元,购买的总现金:*10=50亿。你想想一家公司每年有50亿现金池,想干啥就干啥呀。&b&这在当年是巨资呀,不用去银行贷款,也不用去借高利贷(不受国家监督和控制)。&/b&&/li&&/ul&&br&&ul&&li&&b&朱镕基总理的认可&/b&:被举报后,这家事情捅到了国家高层,因为华为作为当时比较受关注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纳税比较高),朱镕基专门因此去华为考察,既往不咎。&b&具体国家领导人决策的细节过程,无从考证。&/b&相关人员披露当年视察的某些细节(朱镕基总理真是好总理,而且对金融财经也熟悉):&/li&&/ul&&br&&ul&&ul&&li&“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演讲中透露的相关信息(公开资料:&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cn/chanjing/gsnews/.s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朱基主动给华为贷款 任正非当面说好背后拒绝&i class=&icon-external&&&/i&&/a&):华为稍微小有名气的时候,朱镕基总理曾经到他那个地方去看,一看了,人家介绍不错,&b&朱镕基总理马上表态,你要什么条件我支持你,你资金紧张,给你解决3亿人民币贷款好不好?&/b&他当着朱镕基面说好好。但是我看得出来他并不是很积极。等到回来以后,我们坚决落实朱镕基指示要给他贷款,他不要,他不愿意跟你挂得太紧。
到现在他都不上市,所以他并不是非常希望你这个政府一定要跟他挂得那么紧,相反他在创新上下了很多工夫。&/li&&/ul&&/ul&&br&&ul&&li&&b&法律法规上的认同&/b&:朱镕基总理视察时间是1996年,中央十五大是1997年,时间上有先后关系(&b&注意前后时间&/b&)。很不容易找到的蜘蛛马迹(大家要给鼓励呀TT,知乎ID飞鸟版权所有转载请获取许可):&/li&&/ul&&br&&ul&&ul&&li&在国际金融博物馆的微博(&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u/&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na Visitor System&i class=&icon-external&&&/i&&/a&)看到一个记录如下: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在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的一次活动中提到相关信息。&b&高老是中央重要文件的起草人和推动者,亲历市场经济的成长&/b&,85岁高龄仍为改革建言献策。&/li&&/ul&&/ul&&br&&ul&&ul&&li&高老描述如下:政府高层曾对于华为的质疑和争论,&b&最终的调研结果对于这家完全的民营企业是予以高度肯定的。&/b&并且由此在十五大报告中特别加入了“&b&新兴的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的一种实现形式,应该予以支持鼓励&/b&”这一提法。贴张现场图片&img data-rawheight=&330& data-rawwidth=&440& src=&/d43328eda3bb999b3ec21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43328eda3bb999b3ec21e_r.jpg&&&/li&&/ul&&/ul&&br&&ul&&ul&&li&关于高老另外的演讲(公开资料:&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news//&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尚全:阶级斗争已经没有市场了&i class=&icon-external&&&/i&&/a&)其中也提到,无改动的原文如下:&/li&&/ul&&/ul&&br&&ul&&ul&&ul&&li&高尚全以华为的成功为例,讲述了品牌成功的三个因素,第一,有激励机制,可以激发职工的内在动力。第二,把资金大力投入研发领域。第三,45%的职工在科
研领域。在谈到华为的激励机制时,&b&高尚全还讲述了当年对华为“姓资姓社”的争论,最后通过实地调研,解决了华为的定性问题。&/b&&/li&&/ul&&/ul&&/ul&&br&&ul&&ul&&ul&&li&刚才讲者的发言中提到了联想、华为,因为我经历过华为的事情,所以我就讲讲华为,我参加起草中央十五大报告的时候,&b&当时有的同志提出来华为是非公有制企业,另外华为采用奖励制度,所以当时认为华为搞的不是社会主义。&/b&我们起草十五大报告的时候,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说我要到华为去进行调研,结果起草小组领导批准我到了深圳,我对当时深圳市委书记说,我的任务是
了解一下华为的情况。我这里回想起来有几条,第一,他有激励机制,职工有内在的动力,这个创新动力激发出来,不可小视。&/li&&/ul&&/ul&&/ul&&br&&p&2、现在能够这么做(回答第二问题):不能,因为当时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善&b&,虚拟受限股是特殊年代下因特殊原因的特殊妥协&/b&:&/p&&br&&ul&&li&&b&华为的虚拟受限股实际上是分享制,&/b&&b&员工持股为了将知识资本化,而不是股份制,和正常的股份没关系,是为了给优秀员工分红分利润(任童鞋的股权才1.4%)&/b&。华为的虚拟股体系没有公开市场的价格体系参照,华为公司采取的是每股净资产的价格,相关净资产的计算参照四大审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公司的审计报告。华为员工的股份没有在工商登记——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登记只限于发起股东,非发起股东不需要登记。&/li&&/ul&&br&&ul&&li&&b&核心是公司的价值分配:&/b&(公开资料:&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article/6640/1.htm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你信吗?任正非在华为持股仅1.42%!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全面剖析华为&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们每年把利润都分掉了,我们也跟任总商量过能不能有一年不分,只要一年不分就马上有20多亿美元,可充当流动资金,但任总主张要分。分是从激励员工的角度,不分是从财务的角度。我们这几年&b&净利润100%分掉,赚多少分多少。去年利润为什么低,其实是有意的。&/b&前年利润赚得多了,因为08、09年的金融危机,我们投资收紧了,所以2010年利润赚得太多,每股分2.98元。去年,我们进了2.8万人,研发投资
比前年多了9.5亿美元,汇兑损失比前年也多了5.5亿美元。这两块就多支出了15亿美元,所以利润就低了。&b&我们确实要控制利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b&&b&。&/b&
太高了分了之后,员工的期望提高了,自从前年分了2.98元之后,家属天天就想着2.98元,去年分了1.46元,家属就有意见。我们不能把员工的期望吊
得这么高。&b&&b&(&/b&&u&&i&所以为什么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老大,每年财报上的利润率那么低,是有意控制的&/i&&/u&&b&)&/b&&/b&&/li&&/ul&&br&&ul&&li&另外一段:华为公司的中高级主管和专家基本不辞职,除了自己休息或者创业。要想挖我们一位中高级主管很难,&b&因为待遇你是开不起的&/b&(注:根据华为2011年年报,2008年至2011年,华为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21%、42%、40%和17%。因为华为是根据净资产作价配股,所以华为员工在华为公司的虚拟受限股的年回报率与上述股东权益回报率应当基本一致,这个回报率确实不可谓不高)。工资你可以给得高一点,但没有股权,我们公司&b&要求离开的人就得退股。&/b&任总从创业开始建立的这个分享机制,也就是华为成功的最核心的要素。&/li&&/ul&&br&&ul&&li&华为公司并不是第一家在中国采取虚拟股制度的公司,几乎在它推出虚拟股的同时,1999年6月,上市公司上海贝岭(600171.SH)推出了虚拟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部分员工一批模拟的股票,公司股价的增益为员工所得的奖金收益。此外,银河科技(000806.SZ)也出台了类似的做法。&/li&&/ul&&br&&ul&&li&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这个制度是深圳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有正式批文的(上文提到的)是允许存在。&b&全国类似华为的公司有千家左右,但是后来就不批了&/b&。按现在的法律是不合法的,但当时特区特批的,是合法的。进入21世纪后,&b&现有的多种股票期权制度已经能够满足你的需要&/b&,不需要这种特例。&b&看清华为“虚拟受限股”的本质,最重要是解决公司该怎么分钱,大家一起分享的成功了,几个人私下分赃的失败了。&/b&&/li&&/ul&&br&&p&反复设置排版累死我了。。。看完点赞!&/p&
(前方预警文字描述较多,保护好眼睛!看完快点赞和感谢呀!嘿嘿~转载请提前告知并得到许可!) 估计也没人了解,华为员工来答:我想题主更明确的疑问不在于正常的”股票“,而在于华为的”虚拟受限股“ 1、形成起因到国家认可过程(解答第一个疑问): 起因:…
实话实说,我不知道经济、金融思维具体指什么,存不存在这个东西。&br&&br&个人感觉而言,米塞斯、费雪、张五常、钱颖一、林毅夫、陈志武的思维都有一个共同点。&br&&br&这个共同点就是:观察和追问&b&真实的世界&/b&,事实是什么,原因是什么。&br&&br&关于这一点,张五常说的极好:&br&&br&不要相信名校的博士,连张五常也不要相信。不是要懂经济学的管经济,邓小平学过经济吗?朱镕基学过经济吗?没有。这是感受问题。有的人绝顶聪明,经济学全部考第一也没有用的。&br&&br&经济学重视科学方法的原因,是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的世界。自然科学的从事者天天坐在实验室操作。原则上,经济学者应该天天到真实世界的街头巷尾跑。
实话实说,我不知道经济、金融思维具体指什么,存不存在这个东西。 个人感觉而言,米塞斯、费雪、张五常、钱颖一、林毅夫、陈志武的思维都有一个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就是:观察和追问真实的世界,事实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关于这一点,张五常说的极好: 不…
考微机之前,一只哈士奇不滚去看书却跑来胡扯,所以微机真心危机了。&br&&b&——————————————————————————————————————————&/b&&br&三观破碎第十名:边际递减效应&br&&blockquote&&b&边际递减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br&&/b&&/blockquote&第一次摸到边际递减效应,是高中学勒夏特列原理。当时的辅导书上还特别提到,勒夏特列原理不仅仅针对化学,在任何平衡体系中均有效。&br&如果你是国王,宣布减税百分之五,民众喜悦度上升5点,然后你宣布减税百分之十,很可能民众喜悦度就只上升了7点。换句话说,投入越多,效率越低,这叫边际递减。&br&有时候会想,也许当投入高到某一个程度的时候,继续投入的效率就接近零了。&b&到了这个时候,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会再有进步。&/b&&br&可是如果当我不再有进步的时候,目标还没完成该怎么办?&br&一想到世界上有那么多注定完成不了的事情,还得硬着头皮往下做,总觉得淡淡的忧伤。&br&再一想我终究不知道我最终能否完成手边的事情,忧伤浓了那么一瞬,又觉得庆幸。&br&&br&三观破碎第九名:光速限制。&br&&blockquote&&b&光速限制:任何有静质量的物体,都无法达到或超越光速。&br&&/b&&/blockquote&牛顿叔叔告诉我们,只要给物体两倍的推力,物体就能获得两倍的加速度。投入(力)与产出(加速度)永远成正比。&br&老师也是这么教我的,用两倍的努力,也就能换来两倍的成果。长久以来我都有一种感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规律,总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br&然后爱因斯坦冷冷一笑,大笔一挥就告诉了我这个结论。没有什么东西能超越光速,加速度和力不成正比。&br&这个结论如何推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告诉我,在运动学里,&b&存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它挡住了我们继续加速向前的脚步。&/b&&br&&b&这样的透明玻璃,仅仅存在于运动学里吗?&/b&&br&我理解那些民科对相对论和爱因斯坦的执念,我有时也希望他们是对的。情感和理智是两回事,就像那工作日讲解达尔文,周末再向上帝忏悔的可怜生物老师。&br&&br&三观破碎第八名:海森堡测不准原理。&br&&b&&blockquote&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粒子的位置与动量不可同时被确定。&/blockquote&&/b&长久以来,地球人致力于用观测和计算描述我们所处的世界。他们不断的改进观测手段,造出越来越大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尝试看到最远的天空和原子核里最深邃的秘密。&br&他们相信:也许有一天,当掌握了宇宙间所有的规律,并且弄清楚宇宙间所有东西的状态,然后就可以构建一个模型来计算任何一个时间断面的状况。当人类拥有了对过去与未来无所不知的能力,那么跟神明之间也就没什么差别了。&br&现在海森堡告诉我,上面这段话的第二点:掌握所有东西的状态是不可能的。哪怕是一个电子,你都永远无法同时确定它的动量和位置。&b&我们对自然界观测上被上帝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死线。事实上这不是地球人手段不够测不准,而是它本身就是不确定的。&/b&&br&第一次读不确定性原理的时候,我想起一个神话:颛顼绝地天通,从此无人能够登天。&br&&br&三观破碎第七名:混沌理论。&br&&blockquote&&b&混沌理论:&/b&&b&非线性系统具有的多样性和多尺度性。&/b&&/blockquote&既然没有办法对整个宇宙做到对未来与过去无所不知,那么当我们缩小范围,只去预言已经明确的规律和已经测出状态的东西构成的系统会如何?&br&比如,我就预测三个物体的的运动轨迹,已知三个物体的初动量和质量,用牛顿定律求解。够简单了吧?&br&这个问题叫三体问题,答案是无解。因为它就是非常典型的混沌系统,虽然混沌作为确定性随机事件在本质上说因为规律确定而确定,但表现上却是无法消除的随机。&br&在确定的理论描述下的一个系统,却表现出不可重复不可预测的特性。混沌系统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而宇宙中,所有东西都是非线性的,地球人用的最多的“线性”不过是一种对非线性的近似。&br&&img src=&/eb082d3b9c41bc636cc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eb082d3b9c41bc636cc3_r.jpg&&这张图来自网络。描述的是混沌电路。如果继续画下去,图线会把图纸整个涂出一大块墨斑。&br&你以为上帝只是通过堵死了人类彻底观测宇宙万物来阻止人类成为整个宇宙的神明的路吗?图样图森破。他用混沌系统让我们预言一个很简单的实际系统都不可能。&br&对了,混沌现象无所不在,它的另一个名字叫“蝴蝶效应”。也许你一个方才喷嚏,导致了三百年后人类的灭亡。&br&&b&科学帮助人类解析世界。可是,世界真的是可以被解析的吗?&/b&&br&&br&三观破碎第六名:罗素悖论。&br&&blockquote&&b&罗素悖论:我不是我。&br&&/b&&/blockquote&一个理发师宣称,他给镇上所有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刮脸,也只给这些人刮脸。然后他就疯了。&br&如果他给自己刮脸,那么他就不属于“不给自己刮脸的人”这个集合,不属于这个集合的人,理发师不能给他刮脸,所以他不能给自己刮脸。&br&但是如果他不给自己刮脸,他就又属于这个“不给自己刮脸的人”的集合,理发师应该给自己刮脸。&br&理发师这个元素属于全集“镇上的人”,“镇上的人”分为两个互补集合“给自己刮脸的人”和“不给自己刮脸的人”,可是“理发师”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这不是一个理发师的强迫症,这是整个人类的数学危机。罗素悖论表示康托尔的集合论是自相矛盾的,在几乎所有的数学都建立在集合论上的时候,发现了这个悲剧。&br&不知道这个悖论刚出来的时候,数学家们是什么心情。也许是一觉醒来发现1+1不等于2的感觉,也许是辛苦建好一栋房子之后发现地基其实是不存在的感觉。&br&反正愚蠢的地球人当场就开始给数学打补丁了。&br&好在地球数学是人类自己建立的东西,修修补补的,加一些限制,比如不让这个理发师这么说,就好了吧。&br&但是罗素悖论的幽魂还在数学体系里飘荡着——&b&我们的数学,真的那么靠谱吗?&/b&&br&&br&&br&三观破碎第五名:哥德尔不完备定理。&br&&blockquote&&b&第一不完备性定理:&br&任意一个包含一阶谓词逻辑与初等数论的形式系统,都存在一个命题,它在这个系统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否定。&br&第二不完备性定理:&/b&&br&&b&如果系统S含有初等数论,当S无矛盾时,它的无矛盾性不可能在S内证明。&/b&&/blockquote&20世纪20年代,数学家希尔伯特有个宏伟计划。这些地球人打算建立一组公理体系,使一切数学命题原则上都可由此经过有限步推定真伪,这叫做公理体系的完备性;希尔伯特还要求公理体系保持“独立性”(即所有公理都是互相独立的,使公理系统尽可能的简洁)和“无矛盾性”(即相容性,不能从公理系统导出自相矛盾的东西)。&br&哥德尔一脚踢翻了这一切——数学上,真的东西不一定是可以证明的。&br&是的,他是真的,但他永远无法被证明。&br&&b&我想我们可以开始信仰了。上帝也可能是真的,但我们永远也无法证明。&/b&&br&&br&三观破碎第四名:量子论。&br&&blockquote&&b&能量不连续:热辐射中能量一份一份的释放,每份(能量子)为普朗克常数与辐射频率的乘积。&br&&/b&&/blockquote&经典物理学,是以经典力学、经典电磁场理论和经典统计力学为三大支柱的经典物理体系。从伽利略时代开始,人类逐渐建立起来的完备体系,它是那么的成功,以至于当时的人都认为,以后的物理学将无事可做,只要把数据测量的更精确一些就好了。当时的人还不知道我上面说过的测不准原理。&br&经典物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是连续的。以热辐射为例,你可以发出一份值为无穷小量的能量。换句话说,任何一个数值都是可以的,因为能量连续。&br&能量连续,看起来不证自明的东西。毕竟过去,玻尔兹曼等人已经基于这个开创了热力学。&br&&img src=&/fb11d4ff528ab926d94c5abc55fd1c95_b.jpg& data-rawwidth=&214& data-rawheight=&25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4&&&br&但在解释黑体辐射的问题上,经典物理学麻烦大了。基于能量连续而导出的瑞利公式在长波段和实验符合的差不多,短波段完全扯淡。维恩也导出一个公式,嗯,短波段还不错,长波段也抓瞎。&br&黑体辐射这个问题,在长波段和短波段必须使用完全不一样的公式,两个公式对于另外一半的预测都是不正确的。说好的物理学的和谐美死哪去了!&br&一个叫普朗克的老头子最终解释了黑体辐射的问题,因为他做出了能量不连续的假设。但是黑体问题描述和谐了,但是大自然不和谐了。原本连续的世界中蕴含的和谐很快的被撕得粉碎。&b&世界是破碎、分立、不连续的。&/b&&br&普朗克花了很多年在怀疑自己的理论。而由量子论开始的量子力学,简直就是人类三观的渊薮。如果你第一次听量子力学的内容却又不觉得匪夷所思,那么你一定是没听懂。&br&&br&三观破碎第三名:观察者效应。&br&&blockquote&&b&观察者效应:&/b&&b&“观测”这种行为对被观测对象造成一定影响的效应。&/b&&/blockquote&你一定知道螳螂交配过程中,雌螳螂会把雄性吃掉。并且认为这是螳螂的习性。&br&事实上,这就是观察者效应——你观测到的,并不是事实,而是被你观测影响过的表现。&br&你以为观察者效应只在动物身上出现么?&br&当你以很高的频率观测一个粒子的衰变行为,却不知道你的观测使得这个粒子长时间不衰变。&br&对于薛定谔的那只猫来说,你的观测决定了他的生死,你不观测,它便处于生与死的叠加态。&br&那么,我们已经观测甚至检验过的东西,有多少没有被观察者效应影响过?&br&更进一步的说,我们认知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有没有被其他的,不仅仅是观测者的东西干扰过?&br&&b&我无法想象一个无法描述的东西,拿着装着我们宇宙的培养皿冷笑不止的样子。&/b&&br&&br&三观破碎第二名:费米悖论。&br&&blockquote&&b&费米悖论:“&/b&&b&他们都在哪儿呢?”&/b&&/blockquote&理论上讲,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个星球,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br&可是,他们在哪呢。&br&对于费米悖论,有很多的解释。比如黑暗森林解释,地球殊异假说等等。&br&每每仰望星空都会想起这个问题。&b&璀璨的星河空旷且透明,却像一个巨大的筛子,没有任何一个文明能够穿越它。&/b&&br&&b&我们,似乎也没有理由认为我们能够做到。&/b&&br&&br&三观破碎第一名:热力学三定律。&br&&b&&blockquote&热力学第一定律:&br&能量不可能凭空产生或凭空消灭,永远守恒。&br&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表述):&br&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br& 热力学第三定律:&br&绝对零度(T=0)不可达到。&/blockquote&&/b&愚蠢的地球人曾有一个很美丽的梦想:永动机。&br&人类首先尝试了违反第一定律的第一类永动机,然后又尝试了违反第二定律的永动机。&br&这场寻找无限能源的战争中,上帝用第一定律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获胜,找到让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惊人的相似 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