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做媒体为什么要抓热点编辑写稿一般都去哪里找素材,抓热点.

第九章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编辑与处理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九章 多媒体素材的采集、编辑与处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28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自媒体平台应该如何运营?在新媒体时代,一直有一句“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说法,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媒体人不仅要积极拥抱自媒体,更要在自媒体运用的各环节把握好相关原则,任兵这里所介绍的几大原则主要是针对在媒体机构工作的传统媒体人而言的,但这对其他行业的自媒体人来说,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那么自媒体平台应该如何运营呢?请继续往下看。  一、自媒体账号的建立原则  要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自媒体,首先就需要建立一个自媒体的账号或博客平台,对于账号的建立,我们需要遵循以下4条原则:  1、公开身份原则  作为记者或编辑一类的传统媒体人,为了从事媒体相关工作,通常需要在自媒体上公开记者或编辑的身份,否则,在开展媒体相关工作时,不易被其他用户信任,且可能造成误会,多数的身份公开可以放在新媒体账号的简介或认证信息中。  2、账号认证原则  与上述公开身份原则相对应,传统媒体人应尽量在相关的自媒体上进行身份认证,从而获得相应的认证标志,同时,认证信息中的介绍应与个人简介的信息基本一致,不应出现相冲突或矛盾之处。  3、头像真实原则  真实头像不仅让陌生人感觉亲切,也让熟人能够有效识别,在头像使用中,通常不宜使用模糊不清、太多修饰或太过艺术化的照片,也不宜使用头像太小的照片,且不宜使用儿时的照片或子女的照片。  4、姓名真实原则  与上述三点相配合,自然而然就是账号名称使用传统媒体人真实的姓名,如果使用业内都熟悉的笔名,则应该在简介或认证信息里加以说明。有时,同一媒体下所有记者或编辑可统一采取“媒体名称+姓名”的命名模式。  二、自媒体内容的发布原则  账号或者平台建立后,我们就需要发布内容了,对此,我们需要记住以下9条内容发布原则:  1、核实来源原则  这一点毋庸置疑,对于新闻类的信息,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而是道听途说,则要进行核实,如果是非官方网站、信誉度低的网站或非认证用户发布的信息,也需要核实信息的来源,这本是传统媒体人的基本素养。  2、及时发布原则  由于新媒体比传统媒体内容更新得更快,这就要求传统媒体人能够及时地发布相应的内容,在新媒体环境里,在核实来源真实的前提下,速度就是重中之重,当然,即使要求速度,也要尽量减少差错。  3、客观描述原则  这也是传统媒体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即使没有新媒体也应该这样,新媒体上一些主观臆断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公愤,因此在描述问题时应尽量客观,尽量不用夸张或煽动性的描述方式,尽量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描述。  4、语气平和原则  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上发布时事新闻类的信息时,应尽量避免使用义愤填膺的语气,特别是那些有较大争议的信息,即使有时想表达关爱、怜悯或着急之情,也不要在信息描述时过分渲染气氛。  5、引用声明原则  在引用其他媒体或其他用户的信息时,建议大家要尽量声明出处及作者等信息,如果引用的信息有链接地址,则应尽量附加在信息中。  6、短小精悍原则  由于微博、微信及微视频等新媒体内容多数都显示出“微”的特点,那么传统媒体人所发布的各种信息也应该尽量简短,不需要的废话尽量不写,不需要的图不配,这不仅可以节约观看者的时间,也可以节约观看者的网络流量。  7、保守秘密原则  总有一些事情在某种情况下是不能在新媒体上说的,这可能涉及国家、企业、机构或个人的秘密或隐私,必须慎之又慎,能不说的尽量不说。另外,一些信息必须等媒体机构的正式信息发布后传统媒体人才能在新媒体上发布。  8、链接导流原则  为了扩大传统媒体官方网站内容的访问量,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谈到传统媒体官方网站已发布的内容时,应尽量在帖子中附加这条信息对应的网址,这不仅可以为传统媒体网站导入流量,而且可以方便观看者查看详细的原始内容。  9、多帖避免原则  由于微博之类的信息长度太短(通常140字),则对较长的内容尽量不要分散成若干个帖子,而应尽量使用长微博的方式,将内容合在一张图中,若使用多个帖子说一件事,则连贯性会是个问题。  三、自媒体影像的使用原则  在内容发布的时候,我们常会需要引用一些影像资料,对此,建议大家要注重以下7条原则:  1、影像清晰原则  对于新媒体上发布的新闻报道类的信息,为了让观看者通过它们能够了解准确的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拍摄清晰的图像或视频。  2、重视版权原则  由于影像的版权通常较受重视,因此在引用时要加以注意,好在多数视频影像问题不大,因为视频网站通常给了相关地址,可以嵌入到其他平台中,且播放次数会同步记录到原始视频身上。对于图片而言,应尽量获得原作者同意,或者在帖子内容中标明原作者。  3、交代清楚原则  一些新媒体所配照片虽然很清晰,但不能完全反映现场的情况,要么主要人物不突出,要么重要人物没有正面形象,要么与帖子文字不相关,这些都会影响受众的理解。  4、低俗过滤原则  很显然,传统媒体人对一些不适合公开的低俗内容,应该有足够的过滤意识,并尽可能注意避免,毕竟,自媒体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要考虑低俗内容对未成年人可能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  5、广告避免原则  对于自媒体而言,要尽量避免直白的广告,对于自媒体引用的影像而言,由于各种原因在拍摄时可能摄入一些品牌的相关画面,通常应该避免类似的画面,或者在有关品牌上添加水印等元素以遮挡。  6、征得同意原则  影像的版权通常比文字更被看重,在自媒体中使用影像素材前,最好能征得影像作者同意,并考虑适当支付一定数量的使用费,实在无法找到原作者的,则至少应该标明原作者的相关信息。  7、惨景慎用原则  惨烈的场景对受众的冲击力很大,且往往对受众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并可能是对惨景中的相关人物的一种不尊重,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造成的影响面可能更大,要慎重考虑惨景照片传播所带来的伤害。  四、自媒体评论的原则  对自媒体的评论方面,建议大家要注重以下5条原则:  1、观点客观原则  对于影响力较大的新媒体而言,有关的评论观点可能造成较大的影响,发表观点就必须更加客观,大家要以事实为依据,给予相对客观的评价,而并非主观臆断,或者功利化地发表观点甚至盲目站队。  2、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是做许多事情的基本原则,传统媒体人对新媒体的使用亦不例外,只有更公平、公正地评论,才能让传统媒体及传统媒体人显示出相应的声誉与价值。相反,那些故意歪曲的评论则只能沦为跳梁小丑。  3、表情慎用原则  一句话加上表情与不加表情可能差异很大,通常不加表情的评论语气较为平和,加了表情的评论语气则相对加强。例如,加了“呵呵”与“哈哈”表情的评论多数是增加了调侃的成分,而加了“哭”表情的评论显然更多体现的是悲伤。  4、公开分级原则  在点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公开方式,通常,如果是宜于公开的内容,则可能在评论的同时加以转发。如果不太适合公开的内容,则可以选择使用评论不转发或私信的方式。  5、对话衔接原则  由于在微博等新媒体中,转发评论后的内容可能被系统加以裁剪,此时可能出现某些评论内容上下不衔接的问题,从而造成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形,进而造成一定的误会,建议此时可以删除或调整评论次序后重新转发评论。  五、自媒体互动的原则  对于一个自媒体平台来说,要想做的有影响力,就需要大家多互动多分享,对于自媒体的互动也有以下5条原则:  1、积极响应原则  积极是自媒体互动的基本原则之一,没有互动,则没有信息的充分沟通;没有互动,则没有相关误解的消除;没有互动,则没有一方疑惑的解答。互动往往可对原始信息加以补充或修正,从而使之更完善。  2、讲究礼仪原则  礼仪是风度与修养的表现,不论是任何问题,自媒体中的互动与其他渠道的互动类似,都应该讲究礼仪,既做到不卑不亢,又做到有礼有节,从而让相应的互动气氛较为融洽。  3、以诚相待原则  自媒体的互动即是某种意义的交往,交往则需要以诚相待,否则可能疑神疑鬼或相互猜疑,特别是在一些从未见过面的网友之间,双方都应该坚持以诚相待,既不摆架子,也不卖关子,从而形成坦诚的关系。  4、平等互动原则  平等是自媒体互动所提倡的另一重点,不论身份高低,不以职业区分,只要有精彩观点,就值得交流互动、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让交流各方同时受益,显然,传统媒体人在新媒体上不应凌驾于其他用户之上。  5、避免无效原则  自媒体的互动不应该误入歧途,应该重视其有效性,避免词不达意,或生涩难懂,或拐弯抹角,或意思表达不明确,应言简意赅、清晰描述及通俗易懂,从而有效地避免互动中的无效现象发生。  六、自媒体删改的原则  在自媒体的内容发布时,难免会有一些内容需要删改,对此,大家要注重以下4条原则:  1、删帖慎重原则  对于在自媒体上已经发出去的内容,删除应该相当慎重,特别是重要的新闻或已经有相关转发或讨论产生的帖子。  2、删改说明原则  在删除或修改过程中,应该对为什么要进行删除或修改有所说明,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猜疑,当然,这也提醒传统媒体人,在发布信息时应多对内容进行核对。  3、跟踪扩散原则  由于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速度通常较快,此时要对一些出现差错的内容加以跟踪,以观察其是否已经造成了不良影响及影响的程度。  4、信息补充原则  如果不对一些不完整或有小差错的信息进行删除,则可以对原帖的内容在转发或评论时加以信息补充,使这些内容与原帖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描述。  七、自媒体社交的原则  自媒体的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社交性,虽然社交媒体的内容涉及范围很广,但我们也要注重以下5条原则:  1、关注慎重原则  虽然关注谁是一件相对自由的事儿,但传统媒体人还是应该相对慎重,毕竟,有些特殊用户的账号可能代表着某个阵营或某种价值观,关注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认同。  2、礼貌邀请原则  有些时候,为了在自媒体上和对方互动,可能必须与对方形成好友关系,此时的邀请应该尽量体现出传统媒体人应有的礼仪。  3、平等交往原则  与前面提到的“平等互动”原则接近,自媒体中的社交关系也应该体现平等,这也是自媒体消除权威、去中心化的一种基本需要。  4、诚实守信原则  中国人提倡与朋友交往时的诚实守信,自媒体环境下也不例外,如果失去这一基础,则交往会失去价值,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也会大打折扣。  5、设身处地原则  好友间的交往常常需要设身处地,即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使有些信息貌似很重要,但出于保护对方的考虑,可能不得不做出放弃。  八、利用自媒体采访的原则  对于自媒体内容的原创来源,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人物或事件的采访资料对此,我们可以按照以下5条原则来做:  1、事先约定原则  由于自媒体平台的用户不一定随时随地在线,那么传统媒体人在利用新媒体采访相关人士时最好进行事先约定,避免采访扑空情况的出现。  2、话题预习原则  对于采访内容,传统媒体人应尽量事先做好功课,对相关话题有所了解,从而避免提出一些相当外行或让被采访者感觉莫名其妙的问题。  3、问题清晰原则  传统媒体人对想采访的问题需要清晰地加以描述,避免含糊不清,从而避免让被采访者一头雾水或不知所云的情况出现。  4、观点确认原则  对于采访所得到的回答,在整理内容之后,应该尽量通过一定的方式将采访记录发给被采访者,让被采访者加以确认,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5、身份确认原则  对于被采访者,应该向对方确认其身份,对于多种身份者,最好能使用与采访话题最接近、最相关的一种身份。  九、引用自媒体内容的原则  在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分析或评定的时候,难免会引用一些名人自媒体的内容,虽然是引用,但我们也要遵循以下5条原则:  1、声明来源原则  一些传统媒体人会从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上获取一定内容并在传统媒体中加以引用,此时声明网上内容的来源则是一项基本的要求。  2、账号可信原则  在传统媒体引用自媒体的内容时,应尽可能选择那些相对更可信的账号所发的内容,另外,对于重要的问题,权威人士的账号所发观点则更具影响力。  3、截图备用原则  对于自媒体上的内容引用,有时对内容进行描述不易表达其含义,或者被引用内容可能被删除,此时截图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4、稿费征询原则  任何原创的内容都有其价值,传统媒体人本来就比较看重这一点,那么,当传统媒体引用自媒体内容时,与作者联系获得使用授权并确认支付稿费的金额,则显得较为必要。  5、图像完整原则  在传统媒体引用自媒体内容时,自媒体内容所附加的图像最好能完整保存,这不仅是对原作者图像的尊重,也避免不完整内容可能引发的误解。  最后,要提醒大家一点的是:传统媒体人在运用自媒体时,关键是不断实践与总结,不断摸索规律,进而逐步提高使用的水平。  微信:tavi77?  文章来源:任兵博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新媒体运营编辑的出路在哪里?
本来理想是想做一枚广告文案,但是去面试很多公司都问玩不玩儿微博微信?懂不懂微博微信运营?很多广告公司也都在朝新媒体转型或者准备转型。现在正巧有个机会在一家还不错的公司做运营编辑,上了几天班,自己却越来越困惑,每天不停滴刷微博,确实也挺有意思,有时候还能去看演唱会神马的,但是长远来看呢?新媒体运营编辑的发展和出路在哪里?也许是我浅薄,始终觉得微博微信都是快消产品,靠的是热点和潮流抓人眼球,但是这些流行的快过时的也快,没有什么沉淀下来的东西,自身的成长很受限制。所以想问问知乎上的大神们,新媒体的内容编辑应该怎么发展?你们对新媒体怎么看?
按投票排序
117 个回答
说起来,这是我曾有的困惑。所以看到这个问题本来准备睡了,又爬起来说两句。我相信所有的传统媒体人,都对新媒体抱有敌意,至少他们一开始是不愿伸出双手率先拥抱的。譬如《新闻编辑室》,第三季里网站编辑逃去了国外,他们的网站换了帅,然后就是不断升级的矛盾。很好理解,现实中有 Buzzfeed,或者说中国版的微在,哪怕说好奇心日报,他们的新闻或是资讯,很大程度上都有标题党倾向,就只是吸引你点进去。有一次我看微在的推送只觉得令人作呕,不到一分钟可以编出好几个来“13部你不看就会后悔的电影”、“8个让你的生活变得更轻松的秘诀”、“春节不回家过年的20个理由”,然后我就取消了关注,事实上我已经放在那里很久没有点开了。是的,缺乏把关人,缺失新闻专业主义,无一不是这些敌意的起因。前段时间,李光耀去世误报,中国各大网媒几乎全部失守,网易新闻连专题都放了出来。我不是想说,中国新闻环境中的纸媒们就做的有多好,但是总归是比网媒们要好些的。这些敌意,存在在很多方面。也是前段时间,LV 让著名 Fashion KOL Gogoboi 掌管其微博,结果出现了许多关于设计风格、设计师之类的基本错误,一众传统时尚媒体的编辑们争相讨伐。我不喜欢现在的 Social 和很多的 Digital 广告,每一次热点来袭就多一分不喜欢。不知道你记不记得,有段时间微信上线了朋友圈广告。几张黑底白字的图上,斩钉截铁地写着自己不会打搅用户的承诺。我在此提及,并不是为了提笔讨伐。它说,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我赞同。只是在那之后,我便看到了无数的黑块,占领了朋友圈,占领了众多公众号的版面,占领了微博的时间线。无数的品牌,如同回到了小学语文课堂,在老师普普通通的例句下,自以为各显神通地交上了歪歪扭扭的答卷。这种场景,前几年还不多见,如今却会出现在每一个热点的井号键,出现在每一次明星求婚大婚离婚再婚。去年戛纳广告节上 Jerry Wind 所提到的 Live Newsroom 模式,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群人等着同一锅料,好不容易等到了,还往同一个方向下筷子,不是撞得鼻青脸肿,就是溅出满身油星,姿态毫不优雅。我不喜欢社会化病毒,我不喜欢抖机灵,有时我也不喜欢段子手。他们常常太容易了,太轻浮了,让人们笑到眯起了眼睛,忘记了还有更多踏实认真的人和事。好比在广告里,我喜欢奥妙的 「Dirt is good」。把文案藏在捉迷藏的小孩的衣服图案里,写着「勇敢不是坐在电视前就能学会的」、「泥巴教会你的永远比游戏机要多」,其实就是让家长们放任孩子到大自然里去野,把衣服弄得脏脏的,因为童年本就是应该与大自然亲近。多妙啊,把产品诉求包装成「拯救童年」的呼声。我喜欢 Guinness 黑啤针对黑人市场推出那支「Made of Black」,从一个不一样的视角,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远非刻板印象里的黑人形象,他们勇敢、年轻、有力量、富有创造力。我喜欢麦当劳从前的那句「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因为我听广告课老师讲起她大学时的经历,那时麦当劳是个稀罕事儿,对于大学生来说也算是奢侈。一个冬天她们五六个女生在街上走看到麦当劳那个时候的新地,心里痒痒地想要尝一尝,于是派她买了一杯。拿到之后,她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那个服务员能不能再给一个勺子,人家便多给了她一个,她犹豫一下又问,能不能再给一个。她说她看见那个服务员在笑了一下,朝她身后看了看,然后抓了一小把勺子给她,说「更多选择,更多欢笑,就在麦当劳」,她说她自此之后都觉得麦当劳暖黄的灯光是冬天里的温暖所在。我喜欢三全的「吃点好的,很有必要」……认真说下去,能说好多吧。传统广告里,就算是表现平平,也让人很舒服,譬如前段时间 adidas 的「Superstar」。我喜欢广告中的人文感,它们在表达、在引领、在塑造。不知是不是我缺少关注,或者是 Social 和 Digital 还在探索地发展。目前的 Social 和 Digital 的广告里,我很少看到人文感。Social 今天「也是醉了」明天「Duang~Duang~」,这些语句的不断重复是在损害表达。 Digital 动不动就做 Html5 页面,很多都是浪费流量的「PPT」。我是认同「媒介环境学」的,媒介即讯息,媒介即认识论,媒介即隐喻。或许 Social 和 Digital 本身的媒介渠道,就注定它是短频快的、低门槛的,很难承载人文感。但之前的波兹曼也憎恶电视,认为它所代表的娱乐思维会使得一切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的确是这样的,《爸爸去哪儿》将童真都开始娱乐化,主席和主席夫人各自拥有了一票忠实粉丝还会经常掐架政治开始娱乐化,结果到目前来看,似乎也并没有那么糟。很多广告公司都在寻求转型,很多品牌都在赶新媒体的时髦,我希望是我错了。但目前为止,我还是更喜欢传统广告些。如果你碰巧也是这样坚持,那便任意坚持,人短短一生这么早就能碰到热爱着实不易。过几年如果实在是活不下去,再转去做新媒体呗。你只是换个招式,又不是武功尽费,功底在,练起来没那么困难的。如果你压根无所谓,恰好又碰上了挺好的机会。个人的私心是,祝愿你能够转变你所看不惯的新媒体的浮躁和戾气,毕竟是条新路,是该有些有本事的人开道,我也相信在将来可能会在新媒体里看到更多自己喜欢的东西。每次谈及未来,我一想到奇点临近,一看到什么微软出了 Hololens 的黑科技、谷歌设计出了可以杀死癌细胞的概念手环之类的,就觉得:既然十年之后,甚至三五年之后时间变成什么样了都难以预测,有什么好害怕自己没恰巧赶上趋势的呢。最后分享胡赳赳几年前《新视线》上一篇文章《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上》中的几段,我挺喜欢。微博取代了博客,博客取代了论坛,这是互联网一轮一轮的发展趋势。放眼望去,还是那些人在「主持工作」。只不过都老了许多。谁会取代微博,成为下一轮互联网的驱动力呢?一个规律是:当互联网碎无可碎时,又会回到一个新的整体,重新整合,从而形成一轮新的循环,这也是万事万物的规律:物极必反。人们对新事物的迷恋不会超过两年,开心网就是一例。偷车的人偷菜去了,偷菜的人三国杀去了。最好的生活方式是以不变应万变。瞬息万变,但不离其宗。人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们常常在这样也行,那样也好当中虚掷光阴。新媒体又称不稳定媒体。技术不稳定、形态不稳定、观念不稳定,有更多的可能性。所以,趋新不如守旧。电视不会消亡、广播不会消亡、杂志不会消亡、好的内容不会消亡。新媒体都可以为旧媒体所用。正如胡适所言:「从前禅宗和尚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本条摘自微博)共勉。
我不是大神,只是刚好也是从文案转型到新媒体运营,所以看到了这题才有答的想法。首先你得多看,许多人以为新媒体便是没事发发微博,逗逗趣,抽抽奖来吸引用户的话那你还是适合找文案岗位或者企划岗位,而不是新媒体运营,因为还离得太远说说我的经历与思考我的第一家公司,实习时候的公司,负责公司的微博、微信的都是我们公司的文案写新闻稿是她、活动文案是她、单张海报文案是她、官网内容是她、微博微信还是她其实这只是公司对新媒体的理解还是只是一个发布文案的平台而已。通常放的也就是业务周边的文章,或者转发一些逗趣的微博,再有就是活动的文案是你你看吗?等到搞线上活动的时候,抽奖,奖品虽然不贵也还可以,但是参与的人只有三个!!虽然我们粉丝少但好歹也破万了,参与抽奖居然只有那么三个人!你以为只要拿出点小奖品就可以吸引人?再说微信,通常我们吸引粉丝除了宣传单张之外,还想各种方式,送柠檬茶扫二维码,抽奖,赞助礼物等。然后等到说起推送内容又想省钱,又要严肃,不接地气,即使你关注了,然后你会看吗?反正我会喝了柠茶立刻取关。说到这里你还认为微博微信很简单,只是靠热点潮流抓眼球吗?我的第二家公司,几乎我那个部门就我一个人,企划、文案、新媒介运营都是我包了上面就只有boss,三天就让我写出整个公司一年内的整个运营企划方案。当然我也搞定了。上一家公司文案至少还有总监(原来是报社的主编)来监控,引导方向。而这里就都是我一个人啦,就像大战,我是小兵,上头没有排长,没有团长,没有师长,就直接一个高高在上,连找他都怕打扰到他的总统了。这家公司有运营的意识,但是还是认为自媒体就是发发吸引人的文字,在文字上创新。再后来钱少,老板还不肯放权,那种感觉就像吞了蟑螂,所以便走人了。第三家公司,也是我现在的公司,相比我第一家公司规模小了许多,但是运营的团队就有三人,面试我的那个部门直接领导还是别的公司挖过来有经验的。我说要考虑,后来他给我开出了原本设定的薪资水平高了些,是我原来工资近两倍。其实运营一个新媒介,哪有那么容易,你以为它就像你的扣扣空间,随便发些什么东西就可以了。就像引流,我们原来公司的方法是 ,送礼物,送礼物,送礼物,发传单,发传单,发传单。而小米微信的方式是官网导入 大概60% 还有30%的自带活动还有10%的对外合作,保证了微信的活跃度。现在我看到许多公司仍然各处奇招,有的是找兼职扫楼,吸引别人扫一个二维码给一块钱。但是即使你让人家扫了,你特么也得留得住人家才行啊。其次是维护,又想起我们抽奖活动只有三个人的事了,现在我一直在反思,不是说你拿出一点东西来吸引别人别人就会关注你,看你的内容,买你的东西|服务。而是你与别人真正的产生互动,有打动他们,吸引他们的点。就像小米手机史那个活动,不拿出奖品,照样好多人感兴趣参加。这事就像你要找朋友,不是让他占便宜,老请他吃饭,而是要让他对你这个人感兴趣。同样是抽奖,华强北拿出一台爱疯,周鸿祎拿出一台i6,效果好到bangbang声,但是我们也送过i6啊,还不止一台,传播的力度照样不够他们大,这就是平台的力量。至于内容,你看看杜蕾斯,看看上面的文案、段子,即使许多正儿八经的文案也很难像他们那么有(feng)趣(sao)吧。推荐书目:《参与感》我不知道你们公司怎样,也不知道你了不了解你们公司。但是你在新媒介运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给你个故事,没有恶意一个人学汉字,老师交了他一、二、三三个字后,他就觉得很无趣,觉得汉字真特么简单无聊,一就是一横,二就是二横,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客气一点说,你现在可能处于这种状态,不是你不对,是公司或者其他渠道给了你不正确的,片面的信息,导致了你的误解做新媒介的要看很多书,补充很多知识,关注很多相关的内容和行业内的知识,要有趣和够专业才能吸引人,不要动不动就送爱疯,要送就送我。其本质是经营一个品牌,无论是其他媒介也好,自媒体也好,终究只是载体,只不过这个载体在当下是最具影响力的。相信我,如果你能做好新媒介运营,那么大部分关于品牌、媒介、广告的事情,你都可以做好。--------------------------------------------------相信这问题会有越来越多人关注的,上面只是讲了企业运营自己的新媒体。楼主讲的是第三方帮其他企业运营官方微博,就像环时互动帮杜蕾斯、可口可乐等公司经营官方微博。(有兴趣的人可以关注订阅号老金扯谈 是环时互动的cko
才发现金老师的知乎号呀呀呀!)虽然微博现在影响力弱化了,但是抛却这一点外,帮别的企业运营官微也不是一件易事。就像法务部门与外包律所的关系,品牌部与广告公司的关系。新媒介运营公司就类似于新媒介企划外包。首先要帮一个企业打官司也好,打广告也好,微博运营也好,都是需要详尽了解这个公司的。例如这个公司的定位,核心业务,竞争对手,所属领域的情况等等。如果只是刷刷微博,转转热门话题,那还需要你作甚,公司前台小姐在吃饭时间就可以干了。就像在知乎答题一样,写写字,豆豆趣,甚至偶尔抖一下机灵容易。但是很少抖机灵都成大神的吧。要成为大神是先要在自己的领域有很深的功底和建树。然后才能在自己所擅长领域去回答。媒介运营也一样,一定要十分了解客户。而每行每页的受众人群又都不同,每个人关注的东西和点也不同,你必须对症下药。其次是必须对资讯的关注和接受程度,新媒介运营需要的是更多更快更好的接收资讯,并且将资讯转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在自媒体这么快速刷你屏的时候脱颖而出。-------------------------------------------------------------看到断断续续还是有朋友关注这个话题,再补充关于草根号的内容把。在《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有人提过,即使我们做不了争霸的诸侯,也可以做诸子百家。我的理解中,争霸的诸侯指的是大平台,类似BAT、新浪微博等都可以算是当这的门槛要求相当之高,资本技术的要求都是很严格的而诸子百家,草根号可以称得上是。简单的说,草根号就是根据不同的人群定位,发布该人群感兴趣的信息但又不是现实中的名人大v和企业。就像什么冷笑话、脑残对话等都是,只要有人关注了你的内容,自然开源不是问题,例如广告等等。诸如你想针对青年男性,吸引他们的关注,便可以建一个叫潮男志的草根号然后在其中可以有服饰搭配,发型,保养知识,街拍等内容。而一旦有了足够的关注量和影响力的话,相应的公司、品牌也会找你合作,例如卖男装的牌子以此类推,要做一个成功的草根号,必须有所定位,你想要吸引哪类的人群?目标受众他们想看些什么?痛点在哪里?这些内容如何引起粉丝分享给他们的朋友,利用他们的信任背书让你得到社交红利?做到足够好能影响到足够多受众之后怎样商业化?找什么样的公司、机构合作?当然 做一个成功的草根号也不是易事,同样需要你像海绵一般的吸收知识和资讯。如果你的草根号做得十分成功,那么赚的钱会比许多文案要多,也是自由职业者可以尝试的路。----------------------------------------------------------------------------------------------------感谢许多朋友的谬赞,下面是一些评论、私信的个人看法,欢迎讨论:问:您好,是一个刚工作的新媒体运营,现在刚接到一个偏向音乐类的音乐APP账号,想跟您请教下,微信公众号的推广有没有什么好建议,麻烦了谢谢! 答:不客气。但是我不知道你负责项目的具体情况,只能大概说一些。实际的还要你根据你所拥有的资源、定位的人群去运作。推广渠道:1 内容
一个公众号最重要的参考数据是图文转换率,也就是你的粉丝的数量跟你的阅读量、转发量(包括粉丝和非粉丝)之比。图文转化率越高意味着更多本来不是你的粉丝的人,可以看到你的内容,通过社交红利,有机会成为你的粉丝和受众,甚至与你产生互动等。因此,内容很重要,大家关注订阅号无非就是为了高质量的内容(干货)或者引起共鸣(情感)。尽量的推送高质量内容。如果实在不行的话标题党也是可以引发图文转换率的,但建议慎用。2 活动 活动也是比较好宣传手段之一。例如小测试、小游戏。或者是你个人设计的比较有趣 活动。如果你还想不出什么活动,可结合你的内容。音乐类。然后在豆瓣活动去看一下,把一些有趣的活动看能否变成音乐类的。3 线下资源,如果你能有推广的经费或者合作的机构自然是最好的。例如把你公众号的二维码散发到你的目标受众中去。可以引发别人的好奇心,例如一个宣传单张,不用话很多。可以就一句:想听最棒的音乐?(当然 这句是临时想的 很low 你可以自己想一句话)然后加上一个二维码就够了4 其他技巧 例如发的时间节点,你观察一下你现在关注的订阅号,除了个别是随意的发之外,许多做得不错的都是有一定的时间段。也得跟你的内容相结合。而且我看过一个数据,周日是最容易宣传刷屏的,例如伟大的安妮,熊孩子,余利文等都是在周日刷屏的。 --------------------------------------------------------对新媒体有兴趣或者正在从事这个行业的盆友,请戳
现在说到新媒体运营都有点安利的味道。开头都要先说一下自己目前的职位,一线周边情况,个人想法之类的;接着接入正题,说一个自己的案例,这个案例一开始都要各种思考各种规划,最好说个1,2,3,4,5,再结合一点突发状况,一些“重大失误”,“挫折”;跟着就得说自己的思考升华,从A层面来到B层面,再付诸实施;最后自然就是摆战果,晒成绩,还得小谦虚一下,羞答答的晒出自己的二维码,请大家关注。最后的最后……算了为了避免彻底的将所有人得罪这里就不说了。-------------------割-----------------------不巧我自己也搞过这行,经历基本与上面的某位同行相近。所以就不具体说自己的心态啊,变化啊,对职业的认知之类的了,大家说的都很好,大家的成就都比我强的。我只说现在整个“市场”对这个行当的认知,以及未来这个行当的一些变数。一、老板们是怎么看“新媒体运营”?1.土老板是怎么看的?1)哦那个啊太高端呵呵呵;2)哦你说说(无后文);3)我自己做的很好啊,现在关注人数已经300多了你看!2.“时髦”老板是怎么看的?1)找个应届毕业生文采好一点积极一点月薪,OK了;2)找个月薪8000以下的,给他3个月让他把我的微信号做起来,粉丝最好得有十万,做不到就让他滚,要开发?要文案?要美工?他自己不就是文案美工了吗?不会开发?那凭什么给他8000!还要预算?能赚多少钱?投入产出比?3)上次那家广告公司挺好的,直接叫他们兼着做了;PS:1.以上当然确实有“异类”,但至少涵盖了80%了。2.大公司不包括在内,这里说的是“老板”。3.以上只是简要说明,并不带有褒贬之意。二、同行们是怎么看新媒体运营的1.真正同行1)还不是砸钱!2)还不是有渠道!3)哈哈哈我真牛逼!4)不就是转发转发,复制黏贴吗?2.相关,相近的“同行”1)就是网络化一点文案嘛;2)好厉害好牛逼啊我要转行!3)什么?这是什么?三、我认为的“新媒体运营”的未来1.专业媒体化;2.大公司内刊/外刊化;3.广告/策划公司职业化;除了这三条道路,其他的都不怎么走得通。===完===
经常有人跟我说,据说你的调戏电商做的挺好的,我们企业也想找个新媒体编辑,你觉得啥样的合适啊?每当听到这个问题,经常感觉一头雾水,脑子里无数个场景再现,试图总结一套新媒体素质大全,但一直想不到新媒体从业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特殊素质,总不能说要有网感,懂互联网文化,最好90后,还要勤奋,有责任心……如果只是提这种要求的话,几乎是废话,你依然不能对自己的新媒体编辑有一个清晰的画像。直到最近调戏电商自己需要招编辑记者的时候,我慢慢梳理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媒体编辑记者:第一,敏感。没想到吧,居然是敏感!敏感的人更适合做媒体,尤其新媒体,因为要更在意趋势,无论是纯媒体,还是企业的新媒体,对趋势的把握都是关键,更关键的是,要在众多趋势中,坚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趋势都追逐,有些趋势会破坏你的价值观。什么?价值观?新媒体还需要价值观?不是什么热追什么吗?当然不是,你对趋势的敏感,不能让自己随波逐流。敏感的第二个意义是,对要点的快速领悟。他要能够从别人的谈话中,快速提炼即将要写的文章的核心,可能就是标题,很多时候,我都是在采访还没结束,就知道自己要写的文章主题是什么了,剩下的只是围绕这个主题继续追问或者串联其他材料。第二,整合。新媒体的编辑记者,整合素材、资源的能力要强。整合素材,很简单,资料那么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时候你得到的就是几句话而已,就是别人给你的一个小爆料,你要发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从素材中发觉关联的能力,跟侦探差不多,多篇报道的意思串联起来之后,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价值。就好像调戏电商曾写过的《双十一已成赌场》,只是简单的素材整合,但阅读高达3万。整合资源,是对于企业类新媒体编辑的核心素养,一般,这个职位只是从属于市场部下面的一个四五级小部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能被动的接受上级的发文命令,自己能整合的很少,但是,必须打开格局,把自己当作企业首席社交官的角色,你会发现整个公司都是你可以整合的对象,你可以从人的角度去阐述产品的故事,谁做了这件事,对谁有什么影响?以前是怎么样现在会怎样别人看了会怎么样?总之就是从人文的角度出发会更好,而不要总是介绍产品,介绍促销政策。要想把整合做好,很明显也是有要求的,你要么有一个自己的思想框架,能把别人的东西装进来,要么你有一个核心原则,比如就是人文情怀,那就把各种资源往这个核心上去靠。调戏电商有大电商战略做底,所以很多企业的o2o做的怎么样,我们一听就知道是否靠谱。第三,才是文采。新媒体编辑记者居然没把文采当作首要要求,你看看,这些年兴起的有文采的90后,有几个长久的?文采,包括所谓的网感,有时候就是皮毛而已,只不过是一些叛逆的俏皮话,很多90后文章写的别具一格,语言也很犀利,但你多看几篇,就发现,行文很空洞,除了有点思想性,非常缺乏商业逻辑的根基,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但那些看不惯大多缺乏商业常识,不了解实情,不知道背后的复杂因素,一股脑盖上思想落后的帽子,而且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的建设性。若是写商业财经文章,没有深厚的商业逻辑功底,很难把事情剖析的鳞次栉比。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发生的结构和场景,他的存在是有逻辑的,他的发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为这些内在的逻辑服务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别。当然,行文独具一格,是一个作者有生命力的基本表现,你独特才证明你有活力。
三个月前,有一位做新媒体运营的朋友找我咨询,说感觉新媒体运营没啥前途,微博都不行了,微信对营销的限制又多,自己的成长变得非常缓慢,所以想换一份工作,但又不知道该换去做什么,也担心其他岗位不一定要做新媒体出身这种没技术水平的。今天在知乎上看到同样的问题,思考出路与迅速转岗,我想这是至今还在一线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都在思考的吧,而且我知道90%以上的你们都做得不开心。拆解开来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做新媒体运营的这段经历的价值在哪儿,二是可以往哪个方向转。先讲一下我自己,我是微博刚刚兴起时第一批进入这个新媒体这个行业的,做过企业微博运营,做过收钱发广告的草根号,也参与过一些微博“炒作”事件的幕后策划。后来转入互联网行业做产品运营,去年由于接触市场线较多的缘故,又重新操盘过新媒体。深感这些年新媒体环境的变化,三个月不在一线就会发现以前的套路已经不适用。做新媒体的经历让我成长也很大,不仅仅是文案能力的提高,PS作图水平和审美的提高,更不是为了研究H5自学的前端代码能力,这些都不重要,我认为真正关键的是以什么样一种思维在做新媒体。从一个互联网从业者的角度来解读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时,我看到的是“产品经理思维”与“产品运营思维”。当我们来谈一个合格的新媒体运营的时候,我们在谈什么?1.理解产品一切不离产品,脱离产品的运营等于0。很多做新媒体运营的同学喜欢发段子,发鸡汤,这样数据会很好看,转发很多评论也很真实,但没有人谈你的产品这件事就毫无意义。我至今不是很看好天才小熊猫的微博广告,大家看完了笑过了转发了,仔细想想你现在还记得哪一个广告主?当一条微博笑点的光芒太过耀眼甚至盖过产品时,用户的关注点就在笑点上,自动忽略掉产品,这样的微博还有意义吗?没有。所以我认为新媒体运营的第一点在于理解产品,到什么程度?熟悉产品的历史及每一个功能点,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知道产品最吸引用户的点在哪儿,能快速定位并解决用户提出的所有问题,甚至对产品本身有自己的思考,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产品的理解上。2.了解用户你还在相信网上的95后特征数据报告吗?OUT了吧,有没有想过这些数据的来源是哪儿?对用户的理解,建立在长期接触用户,和用户打成一片,解决用户问题的基础上。新媒体运营人员每天面对的微博粉丝、微信听众都是用户,他们的喜怒哀乐、喜好与特征,是通过细心观察与反复验证,印入脑子里的。试图通过看几篇网上流传的数据报告了解用户,是最不靠谱的,我会告诉你我曾经一晚上拍脑袋编出来的数据被多家主流媒体当新闻报道过吗?3.懂传播现在微博上怎样最吸粉,微信上用哪种方式能够引爆朋友圈,大家都在做的H5页面有什么诀窍能够让粉丝愿意扩散。形式一直在变,但方法论却没有变过,那就是传播的逻辑,引爆点、传播节点、传播形式三个要素。所以新媒体运营人员要想的绝对不是出路在哪儿,而是你在这个岗位做过了什么,重点是在产品、用户、传播三个维度上做到多大程度,这就是新媒体运营这份工作经历的价值点,转岗只是一个时间与流程上的问题。我一开始没有用新媒体运营编辑这个词,是因为我觉得编辑这个限定词不能涵盖真正的新媒体运营这份工作,业内自嘲叫首席微博/微信运营官(CWO)我倒觉得不错。梳理完新媒体运营的工作价值,我们来看出路在哪儿:1.产品线:我刚才讲过,做新媒体运营的第一点是对自家产品有足够的理解,而做产品都是相通的,做安全产品的产品经理换去做浏览器同样也能成功,因为他懂的是产品,而不仅仅是安全产品。懂产品,本质上是对用户需求与用户场景的理解,长期和用户在一起,接地气,知道普通用户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至少你懂社交产品的用户的特性吧,不然怎么能在微博微信两大社交平台上工作呢?把平常对新浪微博的吐槽转化成你的产品优化方案吧。至于写需求文档、用Axure画产品原型图,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有人教就能很快学会。更何况做过H5游戏设计吧?这难道不是你的产品经验?2.运营/市场线:新媒体运营,运营的是新媒体渠道。产品运营,运营的是产品。如果把新媒体账号当成一个产品呢?你既是产品经理,也是产品运营。对于产品运营线来说,很多时候新媒体都是重要的承载体。首先不得不说很多公司的活动运营都还是需要在新媒体上执行落地,对于产品内无用户沉淀的公司,新媒体就是进行用户运营的外部渠道,比如小米公司的用户运营渠道矩阵——微博、微信、社区、米聊。说起来都是很简单的话,做起来需要仔细去琢磨。市场线我就不多赘述,在很多公司里新媒体运营属于市场公关体系的,所以应该清楚市场线平常是做什么工作,转换的只是渠道载体而已。看似是讲了互联网行业的两个岗位方向,其实是两套思维方式,放在其他行业也同样适用。最后,也许会有人问什么时候考虑转岗合适?我有这样两个建议:1.一年为期。真正理解产品、理解用户、培养自己的传播逻辑感,一年其实是不够的,但我也不建议一个人在新媒体上花太多时间,把这个平台作为工作会剥夺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如果你有一个乱定KPI数据的领导,而你又没办法说服他时,果断炒掉他,去一家靠谱的乙方接受训练,跟同一个客户的案子至少一年时间。2.有自己拿得出手的案例。拿什么去告诉下一份工作的面试官,我适合这份工作?案例!营销人,你除了案例别无其他可证明自己的地方,不要讲粉丝数、转发数这种冷冰冰的数字。按照我上面说的三个维度,带着你的案例,讲好你的故事,相信出路不会是问题。----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baiqinote
讲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新媒体营销最终拼的是不是文笔具体说到写一篇文案,已经是最最最最后一层执行的工作了。或者这么想,为什么有的人写的东西人家爱看,有的人写的文章人家不爱看,是在拼辞藻丰富么,是因为你用了很多成语么?拼的是整套营销思维和具体的营销套路。你提到的文笔,本质上还是一个整套的营销工作,只不过在你的角度,看到是冰山一角,你坐地铁看到一个广告文案觉得好,说到你心坎去了,你就觉得拼的是文笔,大错特错!我再跟你说一遍正确营销的做事方法:1.用户调查。2.内容制作。3.渠道选择。4.数据回收。5.优化调整。所以你在地铁里面看到的很好的广告文案,是建立在:已经做了用户调查,发展大部分目标用户是上班族,出行方式坐地铁,内容人家已经做了30多个版本,经过用户反馈,你看到的这个版本用户最喜欢,人家已经在10几个地方投放了广告,地铁广告的转化率最好,大量的数据验证地铁媒体配上你看到的这个文案转化率高,人家已经做了N个回合数据测试和验证才让你看到这个你觉得说到心坎去的广告。然后你现在还是认为是在拼文笔吗?踏浪100()所有的课程都是围绕着这个做事方法来讲的第2个问题:新媒体营销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和前景在哪里为什么我非常强调做新媒体营销非常有前途。1.新媒体营销的职业技能,时间越长越值钱我反复强调,一定要做一个不容易被代替的职业。很多人在公司里做的都是螺丝钉,每天都在做重复乏味的工作,你在公司里面也没有什么话语权,非常简单,你对公司来说贡献的价值低,随时可以把你这个“螺丝钉”换掉。营销工作是人的工作,机器很难代替,因为营销工作不是一个标准品,每一个具体的业务对应的人群,应该展现出来的气质,企业的文案,对外宣传的调性都不一样,可以说千变万化,这就需要人的经验、营销方法去测试,去找到当前企业适合的营销方法,这个机器代替不了。2.新媒体职位职位空缺大好的营销人员不是稀缺,是非常非常的稀缺,未来会更稀缺。在传统行业,面临的问题是,要转型互联网,转型,怕转死,不转型,就是等死,在互联网行业,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渗透到各个领域,做金融的,教育的,O2O的,哪个企业都必须面对宣传问题,或者说你一睁开眼睛,看到的信息已经很多都是营销内容了,但是好的营销人员的经验不会速成,所以做新媒体营销的职位需求非常大。3.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前景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无外乎3种:A.技术大牛。B.管理层。C.自己创业A.技术大牛,不要以为技术指的是做编程,这里指的是某一个职位做的非常纵深,比如你写文案,你就一直研究文案,比如做BD(商务拓展),那你就积累很多人脉。这个要求的是你热爱这个岗位,不是硬逼着自己一直做下去,而是自己就愿意干这事儿,而且你还干的好,那你做纵深发展还蛮适合的。B.管理层,需要你横向拓展技能,为什么是你管理各种人,前提是你什么都懂,所以你才能管别人,这个逻辑超简单,需要你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就拿营销举栗子,你除了会写文案,你还会投放SEM,你除了会投放SEM,你还懂点SEO搜索引擎优化C.自己创业,你是一个奔生活的人。当你的经验、金钱、人脉积累到一定程度,你想干点自己的事情,也想挣更多钱,很简单,你自己创业了。
——————本文禁止任何平台任何形式的转载,以及任何微博和朋友圈分享——————我的工作是文案策划,不是专职志愿者,不是医生。有4A实习经历,目前在业内local最大最能买买买的公司任职新媒体文案,刚刚提交离职申请。文字功底见过往所有答案,请需要MKT/PR的老板私信联系我。2012年我进入行业实习,第一个微博是食品类的。这个团队还拿过艾菲。那时候正是大家纷纷投入微博井喷的好时候,新人得以有大量的锻炼。对微博的最开始的理解,是完全跟着叶落孤舟和金鹏远老师的思路来的。学管理的半科班出身,老板还没说啥,就自己把产品的国外所有案例搜出来过了一遍。4P4C那些个大家都不稀得看的理论,被我好几次盯着这个产品掰碎了推倒重新来。顾客是谁?年轻妈妈。妈妈有多年轻?自己25-40岁,孩子4-18岁。顾客有多少时间花在微博上?顾客集中在哪些地区?顾客会从哪些渠道购买甲方的产品?产品易得吗?顾客的购买能力集中在什么档次?这样的人会以什么样的思路来选择购买一种产品?买的过程中最重视的是什么?产品最大的卖点是什么?国内和国外的卖点一样吗?使用习惯一样吗?在这个基础上,顾客看重产品的什么特性?谁能够在这个特性上说服她们?以什么样的思维路径和语言风格能够说服她们?最流行的话题有什么能够贴合正在做的产品?风靡全网的话题我们来做合适吗?当时大家都在一起研究。team里做这个的人不多,微博拟人化也改了很多次。那年头营养师顾中一还回复网友私信,叫我认真看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大姨吗的微博刚刚起步,立刻吸引了我的关注。最开始的时候我写文案。我这人的阅读习惯和别人差别比较大,不爱看图爱看字。当年我manager给我下的死命令是必须在70字内完成微博,一度把我弄得非常想撞墙。这个team负责同品牌下的好几个产品,一个至今仍然是【必需品】级别,一个那年夏天大红大紫之后半死不活(我都不知道产品线砍了没有),哪怕在大红大紫的时候微博运营水平也是惨不忍睹,放过了无数有机会红起来的微博转发。至于我当年做的那个,12年是6W粉,刚才我看了一眼……8W……最后一条是14年2月。lol。当年果壳不算太大,下厨房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小而美,有一个用到我们产品的菜谱被大号发掘出来瞬间做了1K转发,连我的室友都问我,这是不是你们的赶紧打广告啊!!!!我狂喜到飙泪跑去问上司,上司表示:“今天早上九点转过了这个小网站的,不用再转了。”#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不过这个产品一直还在卖啦,半死不活的卖着。它半死不活多半是因为中国的消费习惯,不全是因为营销策略。后来微博文案被扔给vendor去做了,我有密码,在底下回复回复评论,卖卖萌。当年维护技术并不好,不像现在这么繁荣,大家也就愉快地买买粉丝。我作为一个小intern,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翻译PPT,做做report,发发奖品。之后实习也就很愉快地结束了。而该微博的风格也一直没变过,变得最多的就是在我和我manager三个女人讨论风格的那段时间。萌萌哒。结束实习后我专门在做某大型学生组织中国区的微博。特点:大量女性大学生粉丝。文科为主。对自我认同有强烈的需求。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我自己做的一段时间里(2012-13),粉丝从1.4W还是1.6W做到了2.2W。自己做了不到半年吧。真粉率85%以上,是之前维护的人和我一个一个手动筛的。真实评论平均30+,真实转发60+左右。最高纪录是单条转发775,有一个大KOL自主转发。这个微博对我来说,最感恩的就是我可以用我的语言风格去打动我了解的粉丝。我曾是他们中坚定的一员,我了解我所宣传和服务的东西。其他对于这个微博的希望,有很多很多都没有达成,不细说了,毕竟曾经将它视为自己的宝贝,不想回顾自己的错误和怠慢。目前这个微博3.2W粉丝,真粉依然很高,界面比我做的时候漂亮很多,除了频率低了一些外,仍然是有用心在运营。真好。在结束这段经历后一段时间,《很高兴认识你》出版了。我看到七堇年在《灯下尘》的最后一段写:那个瞬间我突然想,如果说写作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作品就像一盏灯,照亮了那一束,你原本看不见的灰尘。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在活生生的生活中飞
舞,包括你我。如果不是因为一篇文,一本书,你可能不会知道有怎么样的一群人,生活在怎么样的一个世界中。
而有时候,知道有另一些人和你过着一样的生活,经历着一样的辛苦;抑或和你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着完全不同的辛苦——都是安慰。邱妙津说,“尽管人是这么的让人失望,但人还是这么的需要人。”
后来,那份工作的事儿,反正也找不到后门,就从前门走吧:硬着头皮面试,问什么大答什么,讲了半小时。神使鬼差的,他们说我英文很好,录用了。
就这样,我也打算去生活去了。
工作近一年半多,每天一粒帕罗西汀,抑郁症渐渐好了。又开始觉得日子少了些什么,忍不住想想,如果当初就着性子不工作,是不是现在很清闲?春花秋月,杏花下喝酒?周游世界?哪像现在这样,忙得四脚朝天?
原来不光是选老婆,生活也是红玫瑰白玫瑰:梦寐以求的,未必有想得那么好——有了就知道了;从前看不起的不要的,未必有那么差——没了就知道了。
生活像一只榨汁机。没时间写作,没时间思考,累得像条狗一样爬回家的时候,安慰着自己,生活不都是要么激情四射,要么春花秋月的。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堵在上下班高峰,呼吸着尾气,连梦都累得没法做了?要人人都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GDP谁来贡献。
没低到尘埃里的种子,开不出花来。
微博上有人发了一条,“你苦战通宵时,布里斯班的灯鱼已划过珊瑚丛;你赶场招聘会时,蒙巴萨的小蟹刚溜出渔夫的掌心;你写程序代码时,布拉格的电车正晃过金色夕阳……有些人听了叹息一声继续宅女,有些人则立刻出发却不知道怎么回到正常世界。其实,亲爱的,穿着高跟鞋走好每一步,你才能知道换上跑鞋的时候,要去哪里。”
我留了个言,“在布里斯班的人也要鏖战通宵。蒙巴萨人或许还期待当地能有招聘会。布拉格也有写程序代码员。旅行就是离开自己呆腻了的地方,去别人呆腻了的地方看看。” 万能青年旅店真牛啊,写得出“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样的词儿:让人忍不住要细细想,可又忍不住强迫自己,不要多想。
关上灯,睡吧。黑暗中尘埃仍在飞舞,你我却几近落定。作为这条微博的原作者,我忍不住在路上滴下泪来。我们既要一路拾得美好风景,也要始终记得为何出发。在那一个瞬间与你共鸣,就是我最大的初心。不过毕竟文艺女青年的那一面不能当饭吃。13年夏天我去了某大型网媒财经频道实习。那时候微信订阅号刚刚崭露头角,我们刚刚跟进。媒体的官方微博由同组12年毕业的一个姑娘运营,以推送报道为主,非常正统大方,信息特别清楚,语言明快可爱,是我最喜欢的风格。这个微博和这个微信,所服务的对象就是想要阅读新闻的人。每一个这个公众号所应该尽的职责,都完成得非常漂亮,缺点是真的不会主动利用资源去出击和维护。一定程度上,这是单人运营的甲方号都会有的BUG。又不是人人都是江宁公安……一直以来对于新闻行业的梦想,在这里用三个月逐一实现。报道采写有很强的长处,虽然可向同行学习之处众多但每篇都在进步。每天都讨论,每周都总结。活动的思路非常宽广,采访的路线也正在拓宽。团队很和睦,没有办公室政治,有特别欣赏我特别能挖掘我长处的上司,还有非常厉害的同事。如果没有出国工作,现在呆在那里,会不会比今天过得更愉快?…………好像跑题了。哎,毕竟赚的少……在斯里兰卡的时候看着公司的facebook和官网运作,也准备做自家在国内的微博。没做成。酒店业毕竟相对被动些,限于我的思路眼界,没找到什么适合的方法。2014年秋天我回国,在现在的公司任职。只做内容,不做维护。和前面的不同,这次所服务的是一个生活方式类型的微博号。这个微博服务于一个项目,鉴于这个项目还没上线,我承认我也不清楚我的产品是什么。恩。我的同事也很难说就比我知道。其实不仅我们不太知道,甲方也不是很知道。受限于我的思路和接触面,以及这个项目的不确定性,我从一开始就对账号的必要性和目标客户深有怀疑。有位知友写道:高级新媒体编辑创造话题,普通新媒体编辑跟风话题,二逼新媒体编辑转发转发转发...我多想拥有转发转发转发的权利。实际上在我临时看到一个东西,判断调性,汇报上级,汇报给维护发布的同事,同事发给甲方,甲方邮件确认,同事尽量当天进行发布的过程中。我大概……错过了几个亿?大多数的狂欢,限于行业相关性以及个人创意有限,我都赶不上。我从没想过要跟着24节气中的几乎每一个写文案。每个环节都没做错。错的不知道在哪里。作为一个深度阅读爱好者,我一直特别苛求内容的质量。但现在,我是一个 buzzfeed 和 tumblr 的搬运工。而且是二次搬运国内网站已经搬运过的内容。而且是把这周的新图扒出来下周用。因为毕竟一次要提交一周内容跟维护同事过完交甲方审核。我对流程没有异议。毕竟甲方必须审核必须负责。我只是觉得,太慢了。而且,我们的微博里,没有对非品牌内容和非自家请的KOL的转发。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粉丝互动。负责维护的同事说,我们真的是有脑残粉的,真的有人在每条底下都留言。一个50W粉丝以上的微博,真粉率我不知道,没维护之前的自然评论和转发多半是个位数。据说,之后我们都要往 creative copy 的方向转。创意文案要求真的太高,我毕生精力用来学习,能写出 Just do it 吗?我不知道。1月9日,我提交了离职申请:“由于个人职业规划和一些现实因素,经过慎重考虑,现提出离职申请,敬请批准。”当天批准。我在朋友圈说“就当是我提前送自己的24岁生日礼物吧。”我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我想做点质量好的东西。或者哪怕我不做新媒体了呢?我现在用我入行仅仅两年多的经历来回答,新媒体运营编辑的出路在哪里。作为营销的一部分,你的所有出路和产出,都为了最终提高你服务的产品或厂商的销量和知名度,美誉度而服务。所以,在我的心中,你的出路,就是在了解产品和顾客的基础上,最大化运用自己渠道的特性,为目标受众提供质量高,指向明确的内容。但你要做的当然不仅仅是内容。你需要充分了解你的目标受众,你的所属行业,你甲方(或者你自己公司)所能提供的产品服务,最大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他们需要用新媒体达成什么样的目的。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提供针对性高质量的内容。微博不浅。微博虽然式微,却仍然是最有时效性的大平台。哪怕有朝一日微博沉船,如果你在微博由于想不清楚而玩不好,你在微信也不会玩得好。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兴趣?什么样的内容能够抓住痛点?在段子手抱团的年代,什么可能引起转发?什么样的广告植入和病毒视频真正有效?你做了很多个 campaign,除去 fluffy 的数字(我们都知道有多少水分,就像每一个相亲的姑娘都知道170到底有多高),你让多少人觉得挺好玩?你是否知道应该请哪些大V转发你的微博?为什么?你是否知道微信公众号应该加入哪个自媒体联盟?为什么?你认为微博层面的危机公关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你知道人民日报为什么是这个风格?你知道江宁公安在线为什么是最好的政务微博?你知道进驻bilibili的意义是什么?你会如何策划推广暴走漫画的“张全蛋”这个角色?如果你是奔驰,你如何回复郭敬明身高事件?每天最火的前三条微博是什么?是否跟你的工作有关?你能从这中间得到什么对你自己做内容的启示?你知道怎么利用QQ空间做推广吗?你知道QQ空间的点击率和转化率吗?90后有没有一个定义?有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媒体”是什么?知乎个人主页算自媒体吗?你知道吗?对一个仍然对这个行当有希望,想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而言。新媒体在营销和传播两个层面,并不是一个完全的新世界。渠道会消失,人们对社交和分享的需求不会。内容有区别,针对不同人群的传播不分高低。现在,让我选择,我希望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公司/为这样的一个公司运营新媒体。——在自己的行业非常认真,有一定美誉度,没有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和诚信问题。——真正重视新媒体的作用。——愿意接收年轻人的意见,对时事作出迅速的反馈。——同事能够高效协作,进行 brainstorming。——愿意试错。——不单纯以转发和粉丝作为KPI。同时,我正在寻求北京Marketing/PR/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有意向的知友请私信我。我爱新媒体运营的原因很简单。我参与了这个时代。你呢?——————本文禁止任何平台任何形式的转载,以及任何微博和朋友圈分享——————我真的不做新媒体了,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产品。我喜欢现在的生活。
你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准备开始长篇大论了) ——————自带分割线—————————刚回答了一个同样的问题,直接贴过来了。Part1:谈现状。 传统行业网互联网转型需要一个入口,在大规模资金进入前,需要一个并不耗费大量资金的窗口作为实验,来结合线上线下进行资源整合、推广。很显然,微信微博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正如你所说,一个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自媒体编辑一年大概花费6万,费用不高,但是他能带来什么? 做出一篇阅读量10万+的微信公众号内容等于对10多万目标客户或者意向客户进行了一次精准的广告投放及企业宣传,这种效果的广告,如果投放在平面杂志,电视,网络上,需要花费多少钱?微信编辑做出一篇这样的文章需要多少钱? 纵然好的创意,好的内容,需要花心思,这是无价的,但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是一本万利。 因此,现阶段自媒体编辑好找工作,是必然的。 我第一次面试自媒体相关的工作岗位,是部门里的一个文案,有一些公司会比较看重自媒体这个渠道,部门人员也比较多。但是有些公司,可能就你一个人,文案,编辑,图片设计都是你一个人。你会很累,但是请相信我,你会收获很多。 Part2:在从业过程中,你能学到什么? 自媒体编辑在从业的过程中,不要仅仅把自己定位为编辑,你要了解企业的各种销售渠道,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文案写作,简单的PS等平面设计软件。 最最重要的一点,你要学习各种营销手段,分析消费者心理,将这些东西,运用到你的运营过程中。为什么要这样?宣传的最终目的,还是实现盈利,实现目标客户于意向客户及有效客户的转化。在一个企业里,不能直接创造利益的部门、员工,永远都是随时可替换的,永远都不重要。话语权才是你在公司存在的意义,而不是money。 认清这一点,相信会对你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Part3:你的出路在哪里。 这个问题在知乎被问过很多次,我知道么?我也看不清。自媒体真正火起来才几年?有几个人看得清? 但是我可以这么告诉你,平面设计,文案写作,营销手段,你想的各种创意,这都是你的财富,看不清以后的路,但是你实际上已经多了非常非常多的路,不是么? 自媒体这个部门的性质,已经决定了你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能够发现自己的长处了?能够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了?未来的营销大师,会不会就是你? 无限的可能,就是它最大的魅力。 Part4:一点点的感想。 记住,你发的每一篇微博每一篇公众号文章,都要严谨。检查再检查。把“高大上”三个字放在心里,排版要好看,没有什么比用户体验更重要,内容为王。(这是以前的领导教我的,我一直都记得) 要有耐心,可能在一段时间里,你会在意粉丝数量上不去,掉粉太凶。用合适的营销手段,或者试着做做标题党?但是,内容为王!没有好的内容,你吸引不了企业“需要”的人群,这对企业毫无意义,对你也没有任何帮助。 适当的跟热点。这一点,我佩服杜蕾斯。建议关注下他们。 模仿,学习其他做的好的自媒体。 顺便吐槽一下各企业,你们用造航母的要求招聘自媒体编辑,却只肯出清洁工的价格,你们到底要闹哪样?总希望用最少的钱,做个大的,一炮而红。到底是我们太菜,还是你们想太多?
如果你所谓的新媒体运营就停留在刷微博阶段那的确要警觉了。互联网思维甚嚣尘上,甚至弄得许多自己人都怀疑是不是泡沫吹大了?然后他们看看小米、杜蕾斯、河狸家等等,人家的新媒体咋做的这么好?随便一个微博海报都被当做经典案例。所以新媒体运营绝对是没错的,但是你找对了方向用对了方法没有?运营不理想,不要怪别人公司资源丰富,有限的资源也能整合产生不错的效果。哪家公司完全不需要运营?就连小工厂都知道上阿里巴巴找销路,这是网络推广,你说和新媒体运营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前是硬推如今是利用新媒体利用网友的力量主动帮你分享。最后,新媒体运营目前非常火爆不亚于之前的电子商务潮,但是能够做的非常不错的还真不多,如果你能够在这波大潮中脱颖而出绝对前途无量。运营是永远不可少的,楼主或许还停留在新媒体运营的初级阶段就开始怀疑职位的前途,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完全弄懂新媒体,也没有信心去做好它。
谈出路肯定是谈收入的事情,以下四种可以获得至少比你一直干新媒体运营编辑好得多收入。1、进入新媒体部门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公司,尤其是具备微信朋友圈投放资格的大公司。比如杜蕾斯、神舟专车、大众汽车、华为等等,部门总监或者主管都挺有前途的。当然要求也高2、美食、网红、搞笑、视频等自媒体创业。主要是做内容,吸粉丝,找融资,接广告等等。3、转行做产品经理,用自己对粉丝、产品的理解学习产品课程,学完后投简历从产品助理开始做直至产品总监满足自己对薪资的欲望。4、转行做麻辣烫、开饭店等等。
让人在短短的2分钟喜欢上你以后还常常的来找你,挺难的,更难的是要让千千万万的人都喜欢你。 做了很长时间的新媒体运营,觉得还是很难答好这问题,泪目。最大的感受是:得不停的学,刚入职的同学,还是先练好基本功吧。
谢邀。“纸媒已死”这句口号,从去年喊到了今年。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开始着手重视新媒体部门的建设。某著名报社今年的广告份额下降了60%,已经算是坚挺的了,其他的小纸媒就更不好说了。在这个时候,转战新媒体,是很多文科生,想做记者,想做广告,想做作家等等的有理想的同学非常好的一种选择,这是一片即将很快成为红海的蓝海。不要看微信公众号已经那么多了,但是良莠不齐,高质量高产出的账号还是有限,在这个时候如果身怀绝技,是很容易脱颖而出的。为什么那么多微信公众号要抄袭,因为产出不了内容啊。如果老老实实说是转载的,人家觉得你个二道贩子太没有逼格了,很难涨粉的。所以题主,如果你的工作只是选择优质内容复制黏贴,那还真的没有什么前途。但是,然而,对于0基础的小白,这是进入行业,了解行业,培养网感,揣摩大众心理的非常好的过渡职位,如果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不会编程不会技术,想慢慢转岗,这个切入点门槛较低,再适合不过了。沉淀下来的,不是那些被疯狂转发的微博,不是你得到大量粉丝的公众号,不是你炒作出来的一个个爆点。尽管能做到这些,已经很难很难,算是个合格的新媒体运营了。但是更重要的是沉淀下来对市场脉络的感知,对大众心理的理解和渗透,对尔虞我诈的商业市场背后一系列企划的洞悉,对自我情商和文笔的提高,对结识的业界前辈的虚心请教和合作。当一个平台没落了,你是不是能有足够的运营能力迅速在另一个平台崛起。对于学广告的人来说,传播就是生命。新媒体运营的本质依然是传播,只是寄生在了不同的载体下,为什么要对它抱有悲观的看法呢。你能做到四两拨千斤么,你能拍案叫绝么,你能把理念深深地植入观众的大脑么,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指标,你的领导没有办法这样要求你,给你定KPI,但是你自己要有谱。市场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寄生于一个平台的产物,多少是虚无缥缈让人没有安全感的,所以靠技术和资源吃饭的工作才会让长辈们格外向往和认可。那么,在你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要求自己慢慢地做转岗的准备。你会自己PS一系列恶搞图片吗?你会剪辑视频吗?你会借用各种工具独立做出一个demo吗?你知道每家网站的广告刊例价是多少吗,哪家流量高,性价比好,什么样的东西适合放在什么样的渠道吗?你知道每个自媒体人的性格和水平如何吗?你和他们有交情吗?简单来说如果给你一百万的预算,你知道怎么花吗?如果这些问题你的答案都是yes,那么你的出路可以是媒介,BD,策划,数据分析,网站运营,甚至懂点编程,比较懂用户,对新事物抱有好奇心的话还可以转产品。这些都靠你在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一点点积累,一点点锤炼,厚积薄发,聚沙成塔。祝好。
说2句,仔细看了所有的答案。先讲一个小故事,我之前在北京买过芒果吃,不好吃,于是我就觉得芒果不好吃有一次去海南,他们叫我吃芒果,我不好意思不给人面子,于是吃了,发现真好吃啊。同样,提问的人还有回答的人,觉得没前途的是因为没有在好的品牌或者好的传播公司做过。或者说新媒体编辑这个头衔就是错的。我更觉得新媒体创意比传统广告创意更需要经验。只不过,在国内,啥都是一窝蜂,并且疯狂地提升价格,最后泡沫散去自然就茫然了。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你能做好一个品牌的新媒体传播,不仅仅是复制个微博或者写个h5文案。那么,你有了三年以上的经验,可以去任何一家广告公司或者任何一家甲方继续做传播也可以在了解更多受众之后,做自己的产品。其实银行出纳、程序员、风险投资甚至富二代,如果是自己不好好做也一样没前途。对了,我们公司叫环时互动,如果你有兴趣来并且希望做上1-2年不妨联系我。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首先问自己,什么是新媒体?我们做新媒体研究这么久,真的弄清楚了么?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相对于报纸电视台,互联网网站就是新媒体;而相对于互联网网站,移动端应用又是新媒体。所以,新媒体编辑的出路在哪?就是不断探索变化着的新兴媒体,寻找它们在传播中产生的新的变化,去摸索合适的玩儿法,调整自己的内容。同时,也要总结那些不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你说新媒体运营就是刷微博微信?你关注的只是那些快消潮流?如果你做了很久这样的工作,我只能说,你太浮于表面了。任何一项工作,沉入下去,寻找其中的规律,都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具体来说说,怎么求变,怎么求不变。第一,弄清楚你的受众是谁,他们在哪儿?别说那些微博没人玩儿了,知乎太高端,流行的语言一下就没有了。那些变化快的东西自然要看,但是更重要的,其实不会变化太多,比如说,找到你的受众。你要打动的人群在哪里?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心理需求在哪里?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既难,又不那么难。而且,看似变化的受众,其实也没那么容易变。去看一些心理学的书籍,去看看成功的文案案例,你会发现,成功把握用户受众心理的那些产品,无非切中的就是人的一些最基础的情感,感动、愤怒、贪欲等等。每一代的人群,虽然有区别,但是基本上在相关的年纪,爱做的事,关注的点,无非就是那几件。万变不离其宗。文案内容总是为目的服务的,有些编辑写的文字再优美,送不到目标人群那里,戳不中人家的心理需求,有神马意义?所以,在文案中不断摸索尝试,接触直接的用户,寻找适合他们的表达,找准他们的心理定位,将是运营编辑永不停止的功课。摸准了人群的心理与脾性,你想要传达的内容,才能更有效率。而当你把受众的心理把握准了之后,你会发现你已经不再受制于文案编辑这个岗位了。有了成熟的方法论,知道真正的用户需求时,你可以顺推向更接近用户更接近市场的方向前进,也可以逆推,从产品的源头去把握。从变化着的大趋势里能找到一些规律的人,到哪里都不会太差。第二,摸索不同媒介渠道的传播属性。内容也许不变,但表达方式却应该是不断变化的,并且要根据媒介平台的特性来调整。同样的内容,放到微博上,是140字的快速消息;放到知乎上,是数千字带图文的干货沉淀;放到微信上,也许是一个Html5的转发页面。不同的表达,承载的信息也不同,最后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各个平台都有自己不同的媒体属性,传播规律和订阅人群,运营编辑要摸索出其中的规律,然后定位,选择内容,确定发布频次,寻找受众,效果反馈,调整策略。。。这里面太多规律可以摸索了。而且,要善于发现新的平台,探索新的传播渠道与方式。就比如说微信和陌陌刚刚出来的时候,仍然是微博大行其道的时期,我们就开始做微信的相关研究,探索它的传播方式,对它已有的功能做分析,并预测强关系社交将取代弱关系社交,随之而来的是一波个人形象管理的热潮(学术了点,也就是后面的朋友圈)。传播学专业,忍不住爪机先码。后面具体案例,等电脑上再更。
偶然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也来发表几句意见,希望同行多多指教。前面好多评论有些悲观,其实新媒体运营这个职位,并不是没有发展前景。刚从产品/活动策划被安排负责新媒体后,我也有类似感觉,觉得每天盯着微博写那几个字,很弱智很肤浅,没有任何进步空间。大概6个月后,我的关注点已经不在内容策划(微博微信文字的采编)上了,甚至也不再把重要精力放在活动策划上,目前产品营销和微社区的板块规划,以及整个部门的市场计划,占据了我90%的精力。采编和客服类工作都已经交给部门同事了。我负责竞品舆情监控,流量转化率数据分析,以及市场策划跟进。与当初刚接手相比,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没错,我的职位了有了小小的变动。。。
很少在知乎上回答问题,之所以回答这个是因为刚毕业的时候我也在做新媒体运营,而且颇有收获。我不说自己非常专业,但是还是想和题主以及关注这个问题的朋友分享一下我的相关工作经验。本人在一三流大学毕业,学的新闻学,毕业在一不知名杂志社当实习编辑,没有找着合适工作,正式工作就是某文化娱乐公司的新媒体运用专员,一年之后,我在这家公司转岗为宣传策划,现在还是在这家公司,做品类运营主管。说实话,新媒体运营编辑这个职业的title听上去确实不让人觉得很“高、大、上”,和理想中的职业相距甚远,就如题主说的似乎根本看不到出路在哪里,甚至还有一些人也不是很看得起这个职业,觉得微博微信只不过就是发发段子,发发稿子,非常简单,丝毫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在做这样的工作的多数人也觉得没有目标,不知道该积累些什么,不知道以后能干什么。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从事该行业的人的疑惑。首先,我想就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说一说我的感受。新媒体运营编辑,表面上看上去,操作起来很简单,对于微博来说,无非就是编辑一段140字以内的文字,发发资讯段子,转发互动,做做活动,只要能吸引用户关注,转发互动就可以了。对于微信来说,无非就是完成发布优秀的软文,提升阅读量和流量。如果公司和员工个人的要求和目标不明确,那么,这份工作也就这样了。其实,对于公司来说,微博微信可以说不仅仅是一个传播互动平台,而是一个有价值的营销平台,微博是将陌生人转化为熟人的营销工具,微信是通过熟人转换给陌生人的营销工具,无论是趣味图文广告还是软文广告都能够为公司的产品及品牌营销大大节约成本。但,微博微信的营销最忌讳的就是非常直白的推送广告,所以,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新媒体运营编辑,能力要求是蛮高的,首先,你不仅要非常熟悉社交网络,你还得懂公司产品,懂用户,懂市场,懂营销,懂文案,懂品牌,并且对互联网热点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拥有这些综合素质,一个人才能真正将微博微信做透彻了!而且也会非常地有成就感!做到这个地步,你就已经不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新媒体运营编辑了。你可能会胜任公司的很多岗位,比如说文案策划、品牌、运营等岗位都可以尝试去做了。所以,我认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重要的不是别人对这个职业的看法,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真的守在别人对这个职业规划的一个圈子里,那么就有可能变成一只井底之蛙。如果你渴望更多,想要得到更多,你一定要学会找方法飞去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当我从事这个行业的时候,我就在想,要么我就去专业的新媒体运营公司,把微博微信营销研究透彻了,要么就升职做别的,这样的工作我最多干一年。最后如我所愿,一年还差一点的时候我就开始着手宣传策划的工作了。
利益相关:前《足球之夜》杂志新媒体运营编辑新媒体运营编辑这样的岗位,现在还是属于最基础类的运营岗位,实际上这种情况是很不职业的实际上它是管理企业或品牌对外输出口径的最终众多端口之一国内现在不少企业设置这样一个岗位,整天净想着让运营编辑搞出个大新闻什么的,这种想法幼稚又可笑,纯粹属于老板一厢情愿且充分暴露其“空手套白狼”的人性阴暗面实际上像杜蕾斯、宜家这样的新媒体运营典范,背后是一整套早已形成文化、系统和坐标系的企业品牌文化,在此基础上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来进行新媒体口径设计,这就如同UI设计一样,永远是一套有理可循的逻辑,而非运营编辑拍脑袋、想怎么抽奖、怎么讲段子、怎么逮热点来搞红账号大多数企业根本眼光和体量没有达到把微博微信当做众多产品价值输出端口的水平,而只是想着靠这么个平台聚集关注、吸引客户、销售产品以一家传统媒体为例,实际上新媒体运营几乎应该等重于一个小型编辑部,至少也应该是一个栏目一个版块的级别,这里面涉及到媒体价值、立场的输出问题,一个应届毕业生做新媒体运营编辑,能指望他一个人完成一个栏目的工作量?我之前在某还算知名的不靠谱媒体做这个岗位,一个半月以后微信颇有成果,结果某次开会上我说现在我每天为了输出原创的微信订阅号文章(全部自己搞掂:写稿、配图、推广、排版、制图、发布、社交互动),要占用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老板说那你不要搞了,随便弄点足球宝贝的文章发发,你这样我怎么养得起你。于是我第二天就辞职了,我辞职后一个月,那家杂志社位于北京的办公点被总公司撤掉,退回武汉了————————————————至于对新媒体运营怎么看……不看好,至少短期之内很不看好,这种岗位的职业化,需要公司文化成熟这其实跟企业文化和品牌的设计策划是一个有些许相通的问题,这一切的背后是需要用专业的技术和职业的态度去构建的一整个体系,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所谓的新媒体运营也无非是换个地方发文章罢了国内现在的情况是,微博被北上广玩坏了的前景后面,更多二三四线城市的企业还根本没有赶上也没兴趣去赶上所谓的新媒体运营潮流那就更别提正确地玩好它了,一个连整套UI都不愿意花钱请专业设计公司打造的企业,是很难指望它对自己的企业文化有清晰、准确的勾画、营造的很多人吐槽有些公司让自己文笔好一点的员工或者一定级别的资深从业人员管理新媒体账号,其实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种不算太坏的选择,前者省钱,后者算是找对了一半路子————————————————至于对从业者……不是说不能从事上升空间几乎没有,在绝大多数企业,这个岗位没有直系的晋升路径,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个岗位中学到的东西无法帮助你的职业生涯——何况学到的东西远远少于其他岗位在国内,这个岗位过于依赖于对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熟悉与挖掘,对从业者本身的技能拓展很不利至于有的答主提到的增进对市场对传播对媒体的理解,很遗憾这不能算这个岗位给你的,因为大多数文化传播领域的职位都会给予从业者这个机会,相反新媒体运营编辑这个岗位给予的这种机会是少而肤浅的还有磨练文笔什么的……呃,讲真,我觉得说是磨练文案水平还是可以的……不过这种环境下磨练的文案……想想就让人心酸啊举一个小例子,我之前是学新闻的,实际上在学科鄙视链里面,新闻已经算是比较底层的典型废柴专业了,记者/编辑这样的岗位(虽然现在记者已经不算基础岗位)对年轻人的锻炼却是还不错的,相比之下新媒体运营编辑什么的……干一年下来什么东西都没学会,一个稍有上进心的人都应该觉得惶恐了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实在找不到工作可以试试,这是一个门槛很低、对用人单位来说成本也低的岗位如果你有其他选择,那我不太建议选择新媒体运营,对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好处不大,且非常容易在工作中吃瘪,薪酬又不高又学不到东西又不容易涨工资又不开心,何苦呢不过如果你是去蓝标这种为企业代理、外包营销事务的,倒是可以去看看,虽然个人对这些外包公司的实际营销效果并不认同,杜蕾斯是成功了,宜家也成功了,但是蓝标包下来半死不活的我也见过太多,不如蓝标的更是多如牛毛PS:文案策划 新媒体运营
这两个职业之间的人员交流似乎非常大诶……看一下这个问题下面的答题者自述……这两个行业确实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不过策划的要求还是高一些……这一点在偏向活动策划的岗位会更加明显
不说那么多了,楼主可以看看
别想的太多了~这年头年轻人最恶心自己,恶心别人的就是动不动反思一会儿,思考一阵子,你的双手是被捆住了么?那些个所谓给你分享新媒体的见解,新媒体的作用,新媒体的反思,你如果看了,想了,只能越来越迷茫,然后被甩的越来越远,最后自己极其痛苦的挂掉。互联网营销,新媒体运营,新媒体营销,压根没那么神,微信的思维,微博的衰落,也和提升你的前景一点儿关系没有,再说一些狠毒的话,你拉来的微博粉丝,转发量,曝光量,你在微信上的多少互动,这些个产生的价值也是极其极其微小,对于老板来说,你始终可以是个可有可无的人,无论你的理解多么深刻,你的文案写的多么好,这些个对于公司真的不是太重要。1)某PC厂商,靠着渠道攀上了国内出货量,渠道部门水平怎么样?什么都不会干,每个季度,会拿钱到各个区域请大区的分销商开战略合作会,会上会胡扯一堆,分析一下形势,定出若干方针,然后吃喝嫖赌一番,最后现金送走。2)部分APP开发商,都会招一个很漂亮的妹子,而且其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这个妹子每天的工作就是联系各大应用商店的工作人员,然后为自家应用尽可能拿到多的推荐位置,怎么拿?自己猜啊。一个有前途的的职业,一个有前途的部门,不一定是水平多么高的,但是其对于企业的贡献一定是巨大的,实际的出货量,每年的推荐位置,比你出彩的文案在老板眼里有价值的多,自然也比你受重视。我不是说要抵制进步,只是说做事时,不要固步自封,扎进自己的世界,去享受理想的美好就不要奢望带着痛苦换来的东西。受尊敬的人不一定要水平多高,而真的要看你所贡献的多少。再回到新媒体的前途来说,你认为,你的工作就是发发微博,写些东西,某些时候的确如此,你或许能扛得住每年的粉丝,转发,每周的阅读量这些个自己都讨厌的KPI,但是如果你不能给公司带来销量,不能赚钱,你是毫无前途的。若干公司的品牌推广部门,谈起新媒体的互联网营销时多么掷地有声,但是如果把销量压在他们身上,你看看又有多少人花容失色。君可问问,金宝街的广告公司,应届生的薪资是多少,这些个妹子水平不高?不聪明?君再想想,案例1和2里面的人,其low么,low到极点了,男人只会嫖,女人就知道卖,但是人家可以很武断的说,没了劳资,你们别想出一台货,别想拿一个推广位置。
站在新媒体这个创作相对宽松的环境,不好好把握可是浪费发财致富的良机啊。新媒体降低了渠道门槛,“内容”成了王牌,《万万没想到》活火了,这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内容;知乎火了,这是有用的内容,当高成本、垄断型的传统媒体萎缩,属于创作人的时代来临了!你做新媒体编辑,就是内容创作者啊,只是你创作出来的东西,自己忍心看么?更可怕的是,没了门槛限制,这个市场已经全民皆兵,每个有点天赋的人都能冲进来打、砸、抢,乱世之中,你踞守一座城池,不整兵练武,只看着外面群魔乱舞便心慌慌,感觉要死了要死了,打铁还的自身硬啊兄弟,人行走江湖靠的不是门派,还得手底下见真章,赶紧找个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向钻进去,练得一手神功哪个不礼让三分,不然来信砍!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媒体为什么要抓热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