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群芳是的拼音音

[转载]湖北省襄阳市高一学年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湖北省襄阳市学年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气馁(něi)&&&
号召(zh&o)&&&
估计(gū)&&&
&汹涌澎湃(p&i)
& B.友谆(y&)&
&&&谒见(y&)&&&
&&折腾(zhē)&&&
一曝十寒(b&o)
& C.救赎(sh&)
&&&瞋目(chēn)&
&&镂空(l&u)&&&
锲而不舍(q&)
& D.杠杆(gǎn)&
&&溯游(shu&)&&&
钢辊(gǔn)&&&
猝不及防(c&)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蜷缩&&&
夙兴夜寐&&& 鞭辟入理
B.报怨&&&
攻城略地&&& 坚忍不拔
C.坐谈&&&
浅尝辄止&&& 正襟危坐
D.磐石&&&
沧海一粟&&& 信誓旦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台湾有些领导人为了赢得地方选举或大选,面对选民,信口承诺,结果呢,无论当选还是落选,这些承诺却大都是空头支票。
B.据悉,这位叶刚局长性格有些偏执,工作中表面上虚心接受上级领导的批评和下属善意的提醒,实际义愤填膺,结果酿成雇凶杀人的惨祸。
C.“中国梦”和我们每个人休戚相关,只有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梦”和“自己的梦”,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把美好传递给更多的人。
D.中欧一些国家因为人口出生率极低,已然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但其社会福利很有保障,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就常可看到许多耄耋老人安之若素地坐在街边或公园的长椅上,沐浴在长长午后的暖阳中。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大公报》的社论说,一位成功而伟大的政治人物,在于敢于坚持,还在于勇于修正,撒切尔夫人在深切感知到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绝不会忘记百年民族耻辱的决心之后,毅然为英国结束了一段并不光彩的殖民侵略。
B.英国纸币设计鉴于长期以来非常缺少女性人物,英国央行决定将《傲慢与偏见》的作者简·奥斯汀的头像印在面值10英镑的新版纸币上,新纸币还将印有一小段她的作品的文字。
C.台风“海燕”来袭,菲律宾受灾严重,历史上曾给亚洲带来过巨大痛苦的日本派出可以堪称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海外救援队开赴菲律宾,有日本媒体解读此举说,安倍要把天灾创造“打破和平宪法”的良机。
D.即使在新疆出现一道流血的伤口时,美国政府也不愿收敛它的意识形态偏见,吹一声暂停意识形态纷争的哨子,倒似乎很愿意蘸着新疆人的鲜血书写西方的价值观标语。
5.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家》的影响最大,书中还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令人难忘,如温顺善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丫环鸣凤,心地纯洁、敢于以死抗争的梅芬。
B.《鸿门宴》主要叙述项羽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争斗。项羽的谋士范增欲借机在宴会上除掉刘邦。后来用“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D.《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被誉为“乐府双璧”。刘兰芝和花木兰这两位女主人公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学史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家暴泛滥不只是家务事
在中国,家庭暴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对公民的人身和人格尊严是一种伤害与侵犯。
时下,妻子遭丈夫家暴、小孩遭父母家暴的现象不绝于耳。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身体或语言上等不同形式家暴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儿童遭受父母家暴的更不计其数。在中国,父母采用体罚的手段来教育孩子,并非什么稀奇的事。中国有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但社会工作者说,近年来出现的新变化是,连10岁的小孩都开始动手还击,打自己的父母了。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那立新介绍,今年发生的一起案例中,一名12岁的男孩,在因为逃课被母亲批评之后,动手打了母亲。那立新说:“他的父母以前曾经打过架,孩子是从他们那里学会打人的。”
这只是中国每年报告的数万起家暴事件中的一起。近年来,全国妇联系统每年接到家暴投诉在5万件左右。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每年会接到约200起关于家暴的求助电话,其中九成以上是丈夫打妻子。
虽然在我国的《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中都明确反对家暴,但这些法律规定都是原则性、精神性的东西,缺少具体的执行条款,可操作性不强。法律没有规定可以颁布保护被害者的保护令。需要一部专门的法律如《反家庭暴力法》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目前,对被家暴者只能按照《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开展家庭暴力救助,为受害人提供庇护所;而对施暴者,多半是“零追究”。在这方面,中国落后于其他存在严重家暴问题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和孟加拉国,这两个国家都于2010年通过了《反家暴法》。在西方国家如美国,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早就有专门法律作仔细的专门保护。如《虐待保护法》,对家暴进行防控;《预防家庭暴力与提供服务法案》,为被家暴者提供专门服务;《反针对妇女暴力法》,帮助处理家暴事件,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虽然国情不同,但美国这种单独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的做法,值得借鉴。
中国保护这类受害者的机构也很少,很多受害妇女不会向这些机构求助。复杂的申请程序,例如受害人必须先提供警察或医疗机构的证明等,也让很多人无法向这些机构寻求帮助。
虽然在过去10年里,中国民众对家暴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很多受害者仍未得到帮助和必要的保护。中国人不愿插手别人的家务事,这让家暴案件解决起来难上加难,因为这些案件往往被视为家庭纠纷。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吴群芳说,在中国,人们看到一个男的在街上打一个女的,可能会去管一管,但如果这是一对夫妻,可能没人会去管,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私事。一些家庭成员认为,家暴属于家务事,遭到了家暴,总是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不去投诉和维权;即使进行了投诉和维权的,也只是希望帮助摆脱伤害,而不是想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这样就造成了处理家暴事件面临“人情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一些执法人员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不愿意对家暴案件进行干预。即使进行了干预的,也多半是对施暴者进行批评教育,伤不了施暴者的痛处,怂恿了家暴的泛滥。
反家庭暴力需要全社会有所作为,全社会要从舆论、道德到法律、机制编织一个反家庭暴力之网。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妇女站出来揭发家暴。那立新说:“我们应谊鼓励这种进步。因为家暴不只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选自《参考消息》日,有改动)
6.下面各项对“家庭暴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暴力”,简称“家暴”,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拥绑等故意伤害的手段,严重摧残对方的身体的暴力行为。
B.“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行为,本来只是家庭内部问题,但若普遍存在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C.小孩动手殴打自己的父母,属于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当行为,不是家庭暴力。
D.“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和儿童遭受的来自丈夫和父母身体上的殴打和语言上的伤害的行为。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无论是施暴者,还是被施暴者,思想中都存在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这是导致家暴不能被禁止的最重要的原因。
&B.目前在中国家庭,父母用体罚的手段教育孩子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C.夫妻双方之间激烈的肢体冲突和语言冲突,会对子女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会使他们产生暴力倾向。
&&&D.现实中,遭受家暴后,受害者往往要么羞于外扬而选择忍气吞声;要么只是希望执法部门帮助自己摆脱伤害,而不要求对施暴者进行严厉的处罚。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保护家暴受害者的社会机构少,包括提供受害证据等申请程序的复杂性,想寻求帮助的受害者往往知难而退,放弃向有关机构求助。
&&&B.除了缺乏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一些执法人员心存错误观念,不愿意对家暴案件进行干预或干预不力,无形中造成了家暴的泛滥。
&C.抛弃陈旧观念,进一步增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和家暴作斗争是避免家暴的唯一出路。
&&&D.防治家庭暴力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是立法,我们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制定更细化、针对性更强的法律,切实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樾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樾,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①眇:盲人。②樾:一种形状像笛的乐器。③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④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扪烛而得其形&&&
B.皆求道之过也&&&
C.然则道卒不可求欤?&&&
卒:通“猝”,仓猝
D.昔者以声律取士&&&
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错误的求“道”方法的一组是(3分)
①扣盘而得其声&&&
②未尝见而求之人& ③莫之见而意之
④学以致其道&
⑤莫之求而自至&&&
⑥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盲人识日”比喻—个人只靠片面地拾取零碎的知识而对事物缺乏系统全面的了解,难免犯错误。
B.作者指出了“昔”“今”之士对待“道”的错误态度和不足,肯定吴彦律的“有志于学”,劝勉吴彦律下功夫读书。
C.作者认为,有的人求道就他自己的见解来阐明它,有的人求道虽没有理解它但借助主观猜度它,这都是求道中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D.作者运用“盲人识日”“北人学没”等寓言故事,让读者从对具体形象的体悟中明白所要讲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 (1)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3分)
& (2)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3分)
& (3)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梅花词和杨元素①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注】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时任杭州通判。杨元素:时为杭州太守,与苏轼时有诗词唱和。②玉蕤:比喻白色的梅花。③微酸:指梅子。
& (1)赏析“踏散芳英落酒卮”一句,其中有何情趣?(4分)
& (2)这首词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美,请具体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2)淇水汤汤,&&&&&&&
(《诗经·氓》)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屈原《离骚》)
(4)月明星稀,&&&&&&&
(曹操《短歌行》)
(5)&&&&&&&
,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①Q君,大学毕业时20挂零年纪,分配进了令人羡慕的大机关,安排在秘书科做文秘。
&&②上班第一天,Q君早早来到办公室打扫卫生,见科长的办公桌上有一枚拳头大小的石头,认为有碍观瞻,便用抹布拂入废纸篓,连同烟头一起倒进了垃圾口。
③科长上班后,在办公桌上寻寻觅觅了一会儿,忽然发话:“今天是谁打扫的卫生?”
&④“是我。”Q君随口应道。
⑤“看见我桌上的鹅卵石了吗?”
⑥“哦,我当垃圾倒了。”Q君脸上挂着不经意的神情,还叽咕着说,“一块破石头有什么用?”
⑦“胡话!”科长说话的声音高八度,随即又低了下来,“怎么能这么说呢,同志!”
⑧Q君自知惹了祸,便一蹦三跳地跑下楼去,将那石头捡上来后随手往科长办公桌上一扔,咕唧道:“这不是河边那种很普通的石头吗?”
⑨“对,这是一块很普通的石头。”科长撩起衣角,细细擦着那枚鹅卵石,半晌道,“但它很久以前却是一块很大的石头,有棱有角,锋芒毕露,在汹涌澎湃的大江大河里,经过洪水的冲刷磨洗,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说罢,轻轻叹了一声。
10Q君不禁暗暗好笑,思忖,这不是一种很简单的自然现象吗,何必小题大做?
11Q君专司为本局局长写讲话材料之职,由于文笔清新、观点鲜明,字里行间又经常出几处新术语、新名词,材料颇对局长口味。但不久Q君就发现局长常念白字,错得特别多的是将“束缚”念成“束博”。直弄得Q君面红耳赤,起先还以为是自己写了白字呢!
12一次,Q君请科长帮他校对局长的讲话稿,想不到科长也把“束缚”念成“束博”。Q君眼睛不眨地盯了科长3分钟,十分认真地问道:“请问您毕业于什么大学什么系?”
13科长正经八百道:“鄙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且当过十年教书匠。”
14“那您怎么把‘束缚’,念成了‘束博’呢?”
15“呵呵……”科长脸上飞出两朵红云来,“念惯了,念惯了,都念了十多年了。”
16为了避免此类错误再次发生,Q君索性在局长讲话稿中凡出现“束缚”一词的后面都注上拼音。哪知打字员照葫芦画瓢,把拼音也印在了上报下发的材料上。……局长说,这同志理论水平高,是株好苗苗,如果到基层淬淬火,将来肯定前途无量。
17Q君第二天就被安排到开水房烧锅炉。他心不灰,意不冷,起早摸黑,埋头苦干,整日里一个黑猴,保证了局机关100℃开水的供应。
18不久,Q君又被通知到远离城区的局副业基地当负责人。实际上是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饲养员对换,饲养20多头猪。
19光阴荏苒,一晃5年过去了。秘书科科长因年纪偏大,而准备就任别职。局领导们为秘书科长人选冥思苦想,抓耳挠腮,排来排去,最后排到了Q君。
20Q君走进秘书科,像小猫似地叫一声科长,紧接着又趋身上前向科长敬了一支“大中华”。科长眼睛不眨地盯了Q君3分钟,仿佛瞅着一个从神秘宇宙飘然而至的外星人。
21Q君又轻手轻脚拎起保温瓶为科长斟了一杯水,还小心翼翼撩起衣角擦了溅在桌上的一滴水星子。
22科长霍地立起,感慨万端地握住Q君的手,连声说:“成熟了,成熟了!”
23“过奖,过奖……”Q君脸上飞出两朵红云来,神情极其拘泥。
24科长沉吟片刻,双手捧起桌上那枚鹅卵石,面对Q君,十二分庄重地说:“这是我移交下任科长的全部家当!”
(选自《小小说(精华卷)》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A.“Q君”,作者如此称呼这个人物,是不想让读者对号入座,以免给作者自己带来麻烦。
& B.“这是我移交下任科长的全部家当!”小说如此结尾,颇有深意,耐人寻味。
C.“Q君第二天就被安排到开水房烧锅炉”,说明局长关心这个年轻人,让他从基层做起,好好磨练磨练。
D.谨小慎微的科长在文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是这篇小说的最主要的人物,可以说他自己就是一枚“鹅卵石”。
& E.本文运用大量的语言、动作描写以及修辞手法,把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形象。
17.文中第9段、第22段的划线句子中,①科长为什么“说罢,轻轻叹了一声”?②科长为什么连声说“成熟了,成熟了”?(4分)
18.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写出小说第16段中有下划线的省略号处所省略的内容。(不超过50字)(4分)
19.试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探究小说命名“鹅卵石”的内涵。(8分)
五、语言文学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是有关我省某名胜古迹的一副对联,请按顺序将序号填写在下联横线上。(4分)
上联: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岫,鹦鹉芳洲,黄鹄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只落得剩山残水,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 下联: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
①鹤影翩跹&
②许多酒兴风情&&&
③望汉口斜阳&&&
④仅留下苍烟晚照
⑤都付与笛声缥缈⑥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雾& ⑦放怀天地窄
21.阅读下面这首新诗,按要求答题(4分)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深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跃进深谷里,而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诗中所塑造的“树”的形象,让你联想到高中课本的文学作品中哪些人物形象?请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评价其事迹。(30字以内)(4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分别用一个成语简评日本的言行和中国的应对。(4分)
日,中国公布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反映强烈,宣称这是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将会招致海空域“不测”事态,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并要求中方撤回东海防空识别区。对此,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上校表示,中国此举是完全正当、合法的。日本无权对此说三道四。日本早在1969年就设立并公布了防空识别区。其不但包括钓鱼岛,还跨越日本自己主张的东海中间线,将中国东海油气田全部涵盖其中。如果说要中国撤回的话,那么我们就请日方先撤回自己的防空识别区,中方可以在44年以后再作考虑。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著名作家王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影响了几代人。在序言诗里,作者写道: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多么富有激情的诗句!充满自信与骄傲!同样是年轻人,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每一个“日子”呢?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以“编织日子”为题写一篇叙事类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 37分(1-11每小题3分,16题4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A(B“谊、曝”音错&&
C“锲”音错&& D“溯”音错)
2.B(A鞭辟入里& C座谈& D瞭望)
3.A(B感情色彩不对
C应为“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休戚相关”指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它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
D“安之若素”指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
4.D( A成分残缺,在句末加宾语“历史” B结构混乱,中途易辙,“鉴于”应置于句首
C用词赘余。去掉“可以”。搭配不当,“创造”改为“当成”或将“把” 改为“用”)
5.A(“丫环鸣凤”和“梅芬”的描述反了)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6.B(A 还应该包括“语言”上的伤害。C据文中信息,“不是家庭暴力”错。D也有其他情况存在,比如子女打父母等。)
7.A(“都存在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说法绝对,“最重要的原因”原文无据。)
8.C(“唯一出路”说法太绝对)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9.C(卒:终于、最终)
10.A(排除④⑤即可)
11.C(“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与原文意思相悖)
12.(1)(一个)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向眼睛好的人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者”“之”各1分,整体通顺1分)
(2)而人们不通晓道的情况与生来就不认识太阳的瞎子没有什么不同。
(“达”“异”各1分,整体通顺1分)
(3)所以凡是不(老老实实地)刻苦学习而专力强求道的,都是像北方的学习潜水的一类的人。(“务”“学没”各1分,整体通顺1分)
13.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
【评分参考】每处0.5分,断句超过6处,每多一处扣0.5分,扣完本小题分为止。
14.(1)鸟雀从梅枝上“惊飞”,踏散的花瓣,恰恰落入在树下赏梅的“坐客”的酒杯之中,(2分)为之平添无穷雅兴,表达出词人闲适喜悦之情。(2分)
(2)梅树上,寒雀喧闹于枝头,以热闹的气氛来烘托早梅所显示出的美;(2分)梅树下,高人雅士酣宴畅饮,兴趣浓,时间长,写出对梅花的陶醉,侧面烘托梅花的美。(2分)
15.(5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
(5)暧暧远人村
(2)渐车帷裳&&&&&&&&&&&&&&&&&&&&&&
(6)齐彭殇为妄作&&
(3)岂余心之可惩&&&&&&&&&&&&&&&&&&
(7)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4)乌鹊南飞&&&&&&&&&&&&&&&&&&&&&&
(8)其孰能讥之乎
(任选5个小题作答,回答超过5个的,按前5个空给分。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BE(A.这是作者的匠心所在,有泛指的作用,暗示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有很多。
C.这是局长对Q君的报复、打压。D.Q君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17.①科长叹自己也像这枚鹅卵石一样,想当年有棱有角,锋芒毕露,而如今也只能圆滑世故。(1分)叹息中有一种无奈之情。(1分)
②因为Q君从一个有棱有角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圆滑世故的人,(1分)这在圆滑的科长眼中就是成熟。(1分)
18.示例:会场上,局长坐在台上高声地念着Q君给他写的讲话稿,突然看到自己经常念的“束缚”的“缚”字被加上了注音,台下似乎也在窃窃私语,局长顿时感觉脸上热辣辣。(所写内容要包含“局长因此而难堪”这一关键因素)
19.“鹅卵石”是人物形象的象征。小说中的Q君,刚参加工作时有棱有角,认真负责,工作有热情,(2分)但最终被磨光了棱角,变得圆滑了,成了一枚“鹅卵石”。(2分)“鹅卵石”揭示了小说的主旨。Q君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正如“鹅卵石”形成的过程,(2分)小说以“鹅卵石”为题,旨在以自然现象影射现实社会中官僚体制、官本位思想对人性的扭曲,使人变得圆滑世故,毫无棱角。(2分)(要点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③⑥②④⑦⑤①(错一处该题无分)
21.(4分)
答案示例:烛之武&&&
国难当头,临危受命,有胆有识,知己知彼巧退敌。
&&&&&&&&&&&&&
忍辱负重,知难而进,虽败犹荣。(内容较空的酌情扣分)&
【评分参考】诗中所表达出身处逆境要坚守内心的宁静的意旨,这棵树象征的是硬汉形象。
22.(4分)
答案示例: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或“厚颜无耻。针锋相对”)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审题参考:
“编织”传达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我们要有一种乐观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当代青年,应该意气风发,努力拼搏,不颓废,不虚度光阴,不在父母营造的安乐窝里坐享其成。另外,“编织”不是幻想,而是脚踏实地的努力。
附1:作文评分的具体要求(参照《2013年6月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分50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10)
内容较充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感情基本真实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10)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字体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不符合文体要求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发展等级分10分
深   刻
有 文 采
有 创 意
⑴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⑵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⑶观点具有启发性
⑷材料丰富,
⑸形象丰满
⑹意境深远
⑺用词贴切,   句式灵活
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⑼文句有表现力
⑽见解新颖,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⑾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⑿有个性特征
(1)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要求。
(2)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评分点,不求全面,有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3)缺标题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4分。
(4)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附2:文言参考译文
有一个生来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就向明眼人请教,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象铜盘。”说着敲击铜盘使瞎子听到声音。有一天,瞎子听到钟声响,认为那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象蜡烛。”瞎子摸了蜡烛知道了形状。有一天,瞎子摸到了管乐器籥,又认以为是太阳了。太阳与钟、籥差得远呢,而瞎子却不知道这三者的区别。这是由于瞎子从未见过太阳而只是听人说说的缘故。
抽象的道理比起太阳来要难见得多了,而普通人尚未明白它,也与瞎子不知道太阳没有什么两样。了解道的人要告诉别人什么是道,即使用巧妙的比喻去很好地开导,也并不比铜盘与蜡烛的比喻更形象。从铜盘到钟,从蜡烛到籥,一个譬喻接着一个譬喻地形容变化,这还有尽头吗?所以世上讲道的人,有的是就其看到的来解释道,有的是没有见过道而主观猜想它,这两者全都是求道的弊病。然而道是永远不可求得的吗?我说:“道是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到而不可以强求的。”什么叫自然而然地得到?孙武子说:“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自投罗网,而不陷入敌人的圈套。”子夏说:“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在作坊里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学习而得到道。”不去强求而自然而然得到,这就是致的意思吧!
南方多善于潜水的人,这是因为天天与水为伴的缘故。他们七岁就能趟着水走,十岁就会游泳,十五岁就会潜水了。那潜水的人难道是随便学会潜水的吗?一定是掌握了水的规律。天天与水打交道,那么十五岁就可以熟悉水性。从小不接触江河湖水的人,即使过了三十岁,连看到舟船也会害怕它。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了怎样潜水的方法,照着潜水人的讲解而到河里去试着游水,却没有一个不遭没顶之灾的。所以凡是想不学习而一心求道的,其实都象北方人学潜水一样。
过去国家以 赋考试录取士人,士人所学繁杂而不崇尚儒道;现在用经义考试录取士人,士人明白要追求儒道却不肯专心学习。渤海人吴彦律,是位立志勤学的人,将去礼部应试,我写了《日喻》以勉励他。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的拼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