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对大众点评退款业务处理结果不满意怎么办?平台的监管部

网站公告:
今日播报:
采购商到访:
供应商登录:5344家
产品:4647条
在线:1265人
当前位置 >
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点评基于网民点评、互动、分享将商铺信息推荐给广大消费者,并借助团购方式拉动消费者到商铺进行消费,实现了消费者、商铺、大众点评网的三方共赢。针对大众点评“点评+团购”的
核心提示:近期出席了几场社会化广告数据有关的活动,有幸直接与Socialbakers的CEO Jan Rezab,和本地最大的Social Power创始人Winston Law
&近期出席了几场社会化广告数据有关的活动,有幸直接与的CEO Jan Rezab,和本地最大的创始人Winston Law等人互动,正好加深对社交营销数据化现况的了解。一如所料,国外社交大数据的应用已然偏重品牌形象维护,危机公关等。对于国内创业者还没有普遍使用社交大数据工具去抢攻海外市场,我觉得的确是浪费了各种日渐成熟的海外市场资源,因此特意和各位分享一点浅见,希望早日看到更多的国内创业者套跳出BAT的紧箍咒,直接与硅谷的Startup在亚洲的新兴市场抢用户。
中国网络的大航海时代到来
众所周知成熟市场用户比起国内呈橄榄型,网民以中产用户为主含金量高(例如日本市场用户付费文化高度成熟)。别的不说单去访问港台背景的Startup,会发现大部份都不作优先考虑进军国内,多数反而选择力拼欧美海外市场就是一大表证。此外,如果常去ebay或其他新兴时尚网上购物平台逛(例如,,Net-a-Porter之类)比照国内生产成本的话不难发现国外利润空间还是挺大的,割喉竞争未至之景象是也。
当然,可不要以为光做做翻译和海外口味的landing page就能虏获海外用户的心。通往美好新大陆的航路上可说是危机四伏:语言、文化的障碍、对个性化要求&&只有更高的中产用户,还有兴趣喜好相当细分化的市场环境等每一种未知数都足以让人望而生畏上。甚至可以武断地说,免费和恶俗炒作并不能拿来当杀手锏。而除非你是美国人,要不然也奉劝乘早不要打个人崇拜那套的心思,大量细分市场代表如果你无法拿准确捏住跨族群认同情感空间的话个人魅力根本就玩不转。
然而对自己产品有自信的Startup来讲,为什么现在却是考虑抢滩海外的时机?海外冒险就像探险一样,从来在缺乏罗盘和航海图的情况下唯有沿着传统的海岸线小心翼翼的前进才能避免触礁沉没。但随着各种大数据社交营销的工具和链条日渐成熟,就等于发现了利用黑潮洋流的横跨太平洋航线(使西班牙吕宋商船直航美洲变为可能),不懂的利用的话便太可惜了。
这个词在国外近几年开始大行其道,Startup圈都知道利用A/B Test来优化产品的吸客能力,其中很多Growth Hacking的手段都是建基于如何配合高速数据化的方法展开密集的A/B testing来达到快速增加用户的目的。这种思维充分凸显了网上数据分析在西方广告营销方面的角色转变,由昔日的幕后走到台前并且地位日益吃重。对此有兴趣的读者不妨参考一下。
虽然好些Growth Hacking的手段都需要高度地的技术力配合因而不是所有营销者都能仿效的,但是他们的经验和得出的结论还是值得研究借鉴的。例如一种明显的趋势就是广告投放的减少和各种社交网络营销应用的放大。还有就是因势利导精确迎合个人口味作出的内容调整对营销起到的提升效果。
其实Startup的社会化营销推广道具万变不离其中,不外乎出色的产品视频、平易近人的UI、优先特权、朋友邀请码、热门话题包装,活动抽奖、吸眼球的恶搞或美女等等。不约而同瞄准人在社交网络上为了满足社交需求或体面需求(面子)进行互动时,连带把自己的推广信息传播开去。(正如前篇所述),在内容加工上,越能把推广信息和话题性、娱乐、服务三者调配得恰到好处者,其传播粘性越大。
所谓长尾市场的机会,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如何结网捕捉广大的互联网上对内容有共鸣反馈的潜在用户。问题是在不熟悉的海外互联网市场,企业想捕捉的用户群是什么人,这些人的具体喜好,平常在网络的什么角落活动,这些彻底影响娱乐定义,关心话题,和服务要旨的要素立刻变的非常模糊。人们常说的、、、广告等都是大的等同加勒比海、白令海、南中国海等概念。
而传统的网上推广,其策略类似在既定海面拉开一个大网来回捕捞,资源耗费巨大但渔获高度不确定。当然网上广告发展到今天已经比以往完备得多工业,RTB的平台,各种CPC或CPA的计费方法,AdMob都可以保证花钱不会花得冤枉。但是尽管计费方式已经日渐进步,广告费对大部份的Startup始终是一个非常昂贵,可免则免的玩意。
有趣的是,当问及如果企业把所有广告策划全部改为纯粹依赖精准社交营销的时候,虽然Winston和Jan都不鼓励客户采用这种极端策略,但都私下表示按照目前的跨社交网络营销产生的费用来算,靠大数据驱动的精准社交化营达到同样的conversion效果保守估计只需要混合Campaign的三分之一的成本。
版本所有:江苏仕德伟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6 Email: 部分信息源于网络,经过我们整理发布。如您发现有任何侵权犯益行为,请与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大众点评网:“大众点评是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平台,也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大众点评网
大众点评是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信息及交易平台,也是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大众点评不仅为网友提供商户信息、消费点评及消费优惠等信息服务,同时亦提供团购、电子会员卡及餐厅预订等O2O(Online&To&Offline)交易服务。大众点评是国内最早开发本地生活移动应用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已成为本地生活必备工具。2014年2月,腾讯宣布与大众点评战略合作,持后者20%股份。全面整合营销解决方案,6大推广方式量身定制:团购:&高效的短期营销工具优惠券:精确传递优惠信息,持续刺激消费欲望关键词:潜在客户找商家,首先看到签到:&签到推广活动,让顾客帮忙打广告城市通:个性化页面,及时市场反馈互动性:通过消费者拍照点评,让消费者有更好的选择大众点评网一直致力于城市消费体验的沟通和聚合。大众点评网首创并领导的第三方评论模式已成为互联网的一个新热点。在这里,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来源于大众,服务于大众。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对商家的评论,好则誉之,差则贬之。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消费心得,同时分享大家集体的智慧。全国统一客服热线: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08:00~21:00个人观点:在多个点评网注册过,不过还是最喜欢这里,有三点原因:一、网页看着舒服,无论是配色、页面操作、信息提示、系统设置,都比其他网站好很多;二、网站点评全部来源于大众,服务于大众,可以畅所欲言,而且对违规打击力度很大,有利维护网友利益;三、网站受众群体大,知名度高,能积极听取意见,不断改进自身不足。再谈四点建议:一、大众点评的宣传力度不足,很少能看到在各种媒介的宣传;二、团购做的一般,应该向拉手及***好好学习一下;三、vip设置只在几个城市,很损伤其他城市评友的积极性;四、D币兑换礼品,建议可以选择颜色。最后,强烈支持大众点评2014可以进入全国互联网50强。
14-07-10 08:34|||
微信关注"点评商家版"官方身份回复用户点评
回应内容应大于0小于500个字符!大众点评被指拿走消费者退款,大众点评团购券如何退款,在大众点评上如何退款啊,大众点评网团购退款,大众点评申请退款一般多久,大众点评订单不能退款,大众点评团购销售待遇,大众点评退款没退回银行卡
大众点评被指拿走消费者退款
时间:日09:26 来源:综合
原标题:大众点评被指拿走消费者退款,大众点评团购券如何退款,在大众点评上如何退款啊,大众点评网团购退款,大众点评申请退款一般多久,大众点评订单不能退款,大众点评团购销售待遇,大众点评退款没退回银行卡
  早报记者 邹娟
  实习生 陆兵 王莉楠
  昨日,市消保委公开约谈大众点评网。
  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称,约谈原因一是该公司元旦之后投诉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二是案件中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代表性,比如未消费团购费用不退、无资质商家公然参加大众点评的团购。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消保委提到,如果消费者团购后没实际消费,参与商家会将钱退还大众点评,而大众点评则“顺手装入自己的腰包”。面对上述指责,大众点评网方面在约谈时大多不置可否。
  不足3个月被投诉182次
  唐健盛表示,萌生约谈大众点评想法的直接“导火线”是今年一则北京消费者的投诉。
  投诉的内容是顾客在大众点评购买了一家名为“一米阳光”的餐饮店团购券,而等消费者上门时发现该商铺已关门。事后,上海市消保委相关工作人员对商铺进行调查,发现“一米阳光”并没有经营餐饮的资质,其与大众点评签约的是一名韩国人。“个人怎么能在大众点评公然做团购?”工作人员发现了问题。
  此后,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调来关于大众点评的投诉,发现自今年元旦至3月23日,关于大众点评的投诉已有182件,远超过去年同期的54件。“翻两倍的数据,一来说明团购、网络消费发展迅速,另外也说明大众点评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必须进一步规划其管理。”唐健盛说。
  为此,市消保委昨日公开约谈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即大众点评)。在约谈函上,消保委明确指出约谈大众点评企业负责人,不过,当天出现在约谈会场的只有该企业1名法务部负责人、2名公共事务部负责人。
  合同暴露不退款的秘密
  在昨天的约谈现场,市消保委开门见山地指出近40%的投诉案例为退款遭拒。大众点评对于消费者未使用的团购服务,并未主动联系退款,而是以过期为由拒绝退款。
  对此,大众点评法务部人员刘海泉表示,按照公司规定,除鲜活等容易过期食品及个人定制服务等,绝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如果没有发生实际消费,均可以要求退款。
  然而,上述说法被大量投诉案例驳回。如不少消费者反映,团购的莫泰168酒店99元特价房等,在因故未使用时,要求退款却遭到拒绝。
  大量没有消费的钱去哪里了?在场的大众点评人员均无法作答,称“不太清楚,要回去查一下”。
  市消保委随后出具的一份合作商户(甲方)与大众点评(乙方)的合同给出了一种解释。合同上写着,作为乙方的大众点评网,“若乙方实际支付的总金额高于团购券代收净额时,甲方(发起团购的公司)应在三个工作日内按照实际团购券消费券数,返还乙方多支付的金额。”
  “也就是说,这些没退的钱返还到了大众点评,成为其利润的一个来源。”唐健盛解读说。
  对此,大众点评方面现场不置可否,不过,其承认并不会主动向消费者就未使用的团购券退款。
  大众点评约谈后致歉
  昨日晚上,大众点评就消保委约谈事件发出声明称,在消保委反映的182件投诉案例中,此次约谈前已妥善处理177起,成功处理率达97%,“另外尚未成功处理的5单,我们承诺会在本月底前按新《消法》妥善处理。对于因此造成困扰的消费者,我们也表示诚挚的歉意。”
  对于“退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说法,大众点评未给予反驳,但辩称约谈会上公布的结款方式,只是大众点评诸多结款方式之一。除了“事后结算”,大众点评和商家还有“事前结算”,也就是大众点评事前将费用打给商家,一旦顾客未消费,大部分损失由大众点评承担。对于这一方式,不存在多余款项纳入大众点评利润的说法。
  但唐健盛表示:“解决投诉到消保委的问题并不稀奇。我们关注的是,还有那么多没有投诉到消保委的问题呢?消保委不是大众点评的售后部门,约谈只是为了督促它。”
  ■ 约谈交锋
  1.未消费团购款“装入腰包” VS被“黄牛”算计
  具体案例:一名消费者投诉称,2月9日在大众点评上购买两张北京西站南路橡树林酒店商务房,但到酒店预约房间时被告知酒店与大众点评的合约期已于2013年底到期,于是要求大众点评退款并按法律规定双倍赔偿。但半个月过去了,只收到退款。
  另一名消费者投诉称,2月要入住在大众点评上团购的酒店时,被要求周六加价,而团购协议上写明2月无需周六加价。消费者拒绝加价,但被拒绝订房。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大众点评回应:现在有一些不让退款的情况,是因为在以往的团购活动中,出现被“黄牛”算计的情况。比如,电影票的团购,挂出去没两天就销售一空,之后大量黄牛来找网站退票。
  昨日,大众点评在其声明中承诺:大众点评目前98%的团购单均支持退款,另外2%不支持退款的均在页面有明确标识。在新《消法》公布之际,大众点评也已针对网站所有实物类团购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如果对于购买的实物类团购不满意,可拨打大众点评客服电话或者在大众点评网站通过在线客服申请随时退款或更换货品,其中退款将原路返回,3-10个工作日到账。
  具体案例:参与大众点评团购的餐饮店“一米阳光”并没有餐饮资质。
  此外,大众点评网页上的团购商90%没有商户真实名称和地址。以餐饮企业为例,大多团购只有店家名字,注册名及地址都没有标示。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大众点评回应:对参加团购的商家,大众点评会审核商家资质,确认商家有团购海报中所示商品。对于约谈中提到的商家,可能是针对个别新开业或证照尚在申办阶段商户采取的“特殊情况”,“管理上有疏漏,要回去查一下。”
  对于公司名的标示,以餐饮为例,大多客户只知道吃饭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如果以注册公司名为准,顾客根本不会去。不过,今后将改进,考虑将公司名和地址附在海报后面。
  大众点评对于合作商户的资质有着明确的审核流程,对部分正在申请或更新过程中的商户,今后将加强审核。如果在体验团购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均可拨打客服热线,客服人员会第一时间解答疑问或先行赔付。
  2.对团购商家未尽审核义务VS 有“特殊情况”
  具体案例:大众点评的一个火锅团购产品上注明“新鲜海鲜,各式蔬菜”,但现场消费发现海鲜是速冻商品,蔬菜只有2种。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大众点评回应:对于餐饮类团购,大众点评工作人员会到店家实地考察,但确实难以保证商家给他们看的和给客户的是同样的东西。大众点评建议消费者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现场拍照取证,然后拨打大众点评客服电话。
  大众点评客服在核实后,会对宣传与实物不符和拒不改正的商户采取直接下线的处理,甚至未来不予合作,对消费者也会做先行赔付,立即安排退款或者赔偿。
  3.团购涉嫌虚假宣传VS 难以约束团购商家
  4.单方面改变团购合同 VS需回去了解情况
  具体案例:一名消费者称,于3月23日在大众点评网购买3份价值3840元的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K看台票3张的团购套餐,但24日大众点评网称不能提供相关套餐,并称只能退款。
  另一名消费者称,大众点评网在2月19日-2月22日推出活动,首次使用微信支付购买任意大于20元的团购立减20元,但2月20日团购商品并付款后,并未享受到立减20元优惠。大众点评客服称由于活动火爆,已提前结束,并拒绝退款。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大众点评回应:需回去了解情况。
本文相关推荐
14-01-2714-02-1014-02-1914-02-2714-03-1514-03-20最新搜索:& &
上海约谈大众点评网 被指拿走消费者退款
核心提示: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称,约谈大众点评原因一是该公司元旦之后投诉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二是案件中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代表性,比如未消费团购费用不退、无资质商家公然参加大众点评的团购。
&&& 昨日,上海市消保委公开约谈大众点评网。
&&&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称,约谈原因一是该公司元旦之后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二是案件中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有代表性,比如未消费团购费用不退、无资质商家公然参加大众点评的团购。
&&& 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消保委提到,如果团购后没实际消费,参与商家会将钱退还大众点评,而大众点评则&顺手装入自己的腰包&.面对上述指责,大众点评网方面在约谈时大多不置可否。
&&& 不足3个月被投诉182次
&&& 唐健盛表示,萌生约谈大众点评想法的直接&导火线&是今年一则北京消费者的投诉。
&&& 投诉的内容是顾客在大众点评购买了一家名为&一米阳光&的餐饮店团购券,而等消费者上门时发现该商铺已关门。事后,上海市消保委相关工作人员对商铺进行调查,发现&一米阳光&并没有经营餐饮的资质,其与大众点评签约的是一名韩国人。&个人怎么能在大众点评公然做团购?&工作人员发现了问题。
&&& 此后,市消保委工作人员调来关于大众点评的投诉,发现自今年元旦至3月23日,关于大众点评的投诉已有182件,远超过去年同期的54件。&翻两倍的数据,一来说明团购、网络消费发展迅速,另外也说明大众点评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必须进一步规划其管理。&唐健盛说。
&&& 为此,市消保委昨日公开约谈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即大众点评)。在约谈函上,消保委明确指出约谈大众点评企业负责人,不过,当天出现在约谈会场的只有该企业1名法务部负责人、2名公共事务部负责人。
&&& 合同暴露不退款的秘密
&&& 在昨天的约谈现场,市消保委开门见山地指出近40%的投诉案例为退款遭拒。大众点评对于消费者未使用的团购服务,并未主动联系退款,而是以过期为由拒绝退款。
&&& 对此,大众点评法务部人员刘海泉表示,按照公司规定,除鲜活等容易过期食品及个人定制服务等,绝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如果没有发生实际消费,均可以要求退款。
&&& 然而,上述说法被大量投诉案例驳回。如不少消费者反映,团购的莫泰168酒店99元特价房等,在因故未使用时,要求退款却遭到拒绝。
&&& 大量没有消费的钱去哪里了?在场的大众点评人员均无法作答,称&不太清楚,要回去查一下&.
&&& 市消保委随后出具的一份合作商户(甲方)与大众点评(乙方)的合同给出了一种解释。合同上写着,作为乙方的大众点评网,&若乙方实际支付的总金额高于团购券代收净额时,甲方(发起团购的公司)应在三个工作日内按照实际团购券消费券数,返还乙方多支付的金额。&
&&& &也就是说,这些没退的钱返还到了大众点评,成为其利润的一个来源。&唐健盛解读说。
&&& 对此,大众点评方面现场不置可否,不过,其承认并不会主动向消费者就未使用的团购券退款。
&&& 大众点评约谈后致歉
&&& 昨日晚上,大众点评就消保委约谈事件发出声明称,在消保委反映的182件投诉案例中,此次约谈前已妥善处理177起,成功处理率达97%,&另外尚未成功处理的5单,我们承诺会在本月底前按新《消法》妥善处理。对于因此造成困扰的消费者,我们也表示诚挚的歉意。&
&&& 对于&退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说法,大众点评未给予反驳,但辩称约谈会上公布的结款方式,只是大众点评诸多结款方式之一。除了&事后结算&,大众点评和商家还有&事前结算&,也就是大众点评事前将费用打给商家,一旦顾客未消费,大部分损失由大众点评承担。对于这一方式,不存在多余款项纳入大众点评利润的说法。
&&& 但唐健盛表示:&解决投诉到消保委的问题并不稀奇。我们关注的是,还有那么多没有投诉到消保委的问题呢?消保委不是大众点评的售后部门,约谈只是为了督促它。&
&&& ■ 约谈交锋
&&& 1.未消费团购款&装入腰包& VS被&黄牛&算计
&&& 具体案例:一名消费者投诉称,2月9日在大众点评上购买两张北京西站南路橡树林酒店商务房,但到酒店预约房间时被告知酒店与大众点评的合约期已于2013年底到期,于是要求大众点评退款并按法律规定双倍赔偿。但半个月过去了,只收到退款。
&&& 另一名消费者投诉称,2月要入住在大众点评上团购的酒店时,被要求周六加价,而团购协议上写明2月无需周六加价。消费者拒绝加价,但被拒绝订房。
&&&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者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 大众点评回应:现在有一些不让退款的情况,是因为在以往的团购活动中,出现被&黄牛&算计的情况。比如,电影票的团购,挂出去没两天就销售一空,之后大量黄牛来找网站退票。
&&& 昨日,大众点评在其声明中承诺:大众点评目前98%的团购单均支持退款,另外2%不支持退款的均在页面有明确标识。在新《消法》公布之际,大众点评也已针对网站所有实物类团购推出了&7天无理由退换货&服务。如果对于购买的实物类团购不满意,可拨打大众点评客服电话或者在大众点评网站通过在线客服申请随时退款或更换货品,其中退款将原路返回,3-10个工作日到账。
&&& 具体案例:参与大众点评团购的餐饮店&一米阳光&并没有餐饮资质。
&&& 此外,大众点评网页上的团购商90%没有商户真实名称和地址。以餐饮企业为例,大多团购只有店家名字,注册名及地址都没有标示。
&&&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大众点评回应:对参加团购的商家,大众点评会审核商家资质,确认商家有团购海报中所示商品。对于约谈中提到的商家,可能是针对个别新开业或证照尚在申办阶段商户采取的&特殊情况&,&管理上有疏漏,要回去查一下。&
&&& 对于公司名的标示,以餐饮为例,大多客户只知道吃饭的地方叫什么名字,如果以注册公司名为准,顾客根本不会去。不过,今后将改进,考虑将公司名和地址附在海报后面。
&&& 大众点评对于合作商户的资质有着明确的审核流程,对部分正在申请或更新过程中的商户,今后将加强审核。如果在体验团购过程中碰到任何问题,均可拨打客服热线,客服人员会第一时间解答疑问或先行赔付。
&&& 2.对团购商家未尽审核义务VS 有&特殊情况&
&&& 具体案例:大众点评的一个火锅团购产品上注明&新鲜海鲜,各式蔬菜&,但现场消费发现海鲜是速冻商品,蔬菜只有2种。
&&&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 大众点评回应:对于餐饮类团购,大众点评工作人员会到店家实地考察,但确实难以保证商家给他们看的和给客户的是同样的东西。大众点评建议消费者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现场拍照取证,然后拨打大众点评客服电话。
&&& 大众点评客服在核实后,会对宣传与实物不符和拒不改正的商户采取直接下线的处理,甚至未来不予合作,对消费者也会做先行赔付,立即安排退款或者赔偿。
&&& 3.团购涉嫌虚假宣传VS 难以约束团购商家
&&& 4.单方面改变团购合同 VS需回去了解情况
&&& 具体案例:一名消费者称,于3月23日在大众点评网购买3份价值3840元的F1中国大奖赛上海站K看台票3张的团购套餐,但24日大众点评网称不能提供相关套餐,并称只能退款。
&&& 另一名消费者称,大众点评网在2月19日-2月22日推出活动,首次使用微信支付购买任意大于20元的团购立减20元,但2月20日团购商品并付款后,并未享受到立减20元优惠。大众点评客服称由于活动火爆,已提前结束,并拒绝退款。
&&& 法律依据:新《消法》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但双方的约定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不得强制交易。
&&& 大众点评回应:需回去了解情况。
相关食品资讯
&&相关评论
食品论坛相关讨论
地区相关食品资讯
法律顾问:山东鑫士铭律师事务所 曲雯律师 于滨晓律师Connection Erro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