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鱼用的渔网是怎么捕鱼的网片活扣好还是死扣好?求解!

船舶“活扣”和“死扣”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船舶“活扣”和“死扣”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边检的看管监督费用等。因此、有关部门如边防、维持基本运转的燃料费、机器保养开销,执行法院一般在查询到或从申请人处得到船舶信息后,会依职权对船舶先行采取限制其转让、抵押,一般不存在错误的风险。因此。而对船舶进行“死扣”风险较大。船舶“死扣”期间将产生大量维持费用,如看船人员工资、伙食费、保险费用,在登记信息准确的情况下,最终由谁承担。如由船舶抵押权人,否则可能解除扣押。执行过程中,因为执行的依据是确定的,所以。如果提供的反担保不足,法院还可以责令申请人追加担保,防范错误扣押给船东造成损失,因此,其反担保的要求会高于“活扣”,对船舶进行“死扣”之前或同时,应落实好上述费用由谁先行支出,因为存在着扣押错误的风险,为保护船东的利益诉前和诉讼中查扣船舶,对申请人的反担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死扣”船舶,对船东的利益影响更大、光船租赁的“活扣”措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之。狗道(作者:莫言)
【中国当代作家排行榜。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之。
(作者: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中国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公益性大学“网络文学大学”开学,莫言担任该校的名誉校长。
  光荣的人的历史里羼杂了那么多狗的传说和狗的记忆,可恶的狗可敬的狗可怕的狗可怜的狗!爷爷和父亲在他们人生的十字路口踌躇俳徊时,数百条狗在我家黑狗、绿狗、红狗的率领下,在我们村南高粱地里的屠杀场上,用坚硬的脚爪踩出一条又一条灰白的小道。我家原先养着五条狗,两条历尽沧桑的黄狗在我父亲三岁那一年同时去世。黑狗、绿狗、红狗成为狗群三领袖在屠杀场上显露才华时,都年近十五周岁,这对人来说还是少年,但对狗来说,已是不惑之年了。
  大屠杀过后的日子里,汩漫的黑血毫不留情地涂盖了爷爷和父亲在墨水河桥头伏击战斗中刻在心头的痛苦记忆,好似黑云掩没了血红的太阳。但父亲对我奶奶的思念,总像阳光一样,挣扎着从云缝里射出来。被黑云遮掩的太阳一定是极端痛苦的,那些穿破重云射出来的阳光使我战栗不安;父亲在与吃尸疯狗的坚韧斗争过程中间歇发作的对奶奶的深切思念,更使我惶惶如丧家之犬。
  一九三九年中秋节晚上的大屠杀,使我们村几乎人种灭绝,也使我们村几百条狗变成了真正的丧家之犬。爷爷对着那些趋着血腥味前来吃尸的狗,连连射击,“自来得”手枪在他手里声嘶力竭地叫着,枪体散着灼热的气息。枪筒发出暗红色,在白得如霜、凉得如冰的中秋月下。激战过后的高粱地,罩在皎洁的凄凉的月色里,显得分外清静。村子里的火焰烧得正旺,火舌乱纷纷地舔着低矮的天空,发出旗帜在急风幡动的声响。日本军和皇协军攻破村庄后,点燃了村子里所有的房屋,然后从村子的北围子出口撤走了。这是三小时之前的事了,那时候爷爷在七天前受过伤的右臂金疮迸裂,胳膊像死去了一样不会动弹。父亲帮着他捆扎伤口。爷爷被打得滚热的手枪扔在高粱根下潮湿的黑土上,滋滋地叫着。捆扎好伤臂,爷爷坐在地上,听着日本人的战马嘶哑地鸣叫,马蹄如旋风般响着,从村子里渐渐向村北聚拢,最终消逝在村北和平的高粱地里,连同驮炮骡子们的杂种腔调,连同皇协军们的疲惫不堪的脚步声。
  父亲站在坐着的爷爷身旁,一直用力捕捉着日本大洋马的蹄声。下午,父亲被那匹冲他压过来的火红色的大洋马吓破了胆,他眼见着洋马面盆大的蹄子对准自己的脑袋扇过来,弧形的铁蹄像一道触目的闪电,在他的意识深处亮开。父亲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爹,然后双手捂着脑袋,蹲在高粱棵子里。马肚子上浓烈的尿臊和汗酸味被马身带起的旋风漫卷着,沉重地胡涂在父亲的头上和身上,久久拂不去。洋马肥胖的身体把高粱棵子闯得东倒西歪,苍老的、然而更加鲜红的高粱米粒像冰雹般打在父亲的头上,地上布着一层可怜的红高粱籽粒。父亲想起高粱籽粒打在仰面朝天躺在高粱地里的奶奶脸上的情景。七天前高粱成熟但未苍老,高粱米粒是靠着鸽子们的短嘴频频啄击才脱壳落下的,也不是如密集的冰雹,而是如温柔的稀疏的雨点。奶奶微开的血色褪尽的苍白双唇间亮着贝壳般牙齿,牙齿上托着五七粒钻石般闪烁的红高粱的生动图画迅速地出现在父亲眼前,又迅速地消逝。冲过去的那匹大洋马又困难地弯回来,高粱在马腚后痛苦挣扎着,有的断裂,有的弯曲,有的重新站起来,在秋风中像发疟疾涌来寒潮般颤抖。父亲看到大洋马因急促呼吸而圆睁的鼻孔和翻裂的肉红色的厚唇,血红色的泡沫从咬得发乌的嚼铁中和雪白的牙齿中喷出来,沾在贪婪的下唇上。洋马的眼睛被高粱棵上抖散的白色粉尘刺激得眼泪汪汪。马通体发亮,高高在上的一个年轻英俊的日本士兵戴着一顶四方小帽的脑袋略略高出高粱穗子。在剧烈的运动中,高粱穗子毫不留情地抽着他、搡着他、刺痒着他、甚至是讨厌地胳肢着他。他不得不眯缝着眼。看来他恨透了、腻歪透了这些高粱,高粱把他的美丽的脸抽打得伤痕累累。父亲看到他愤怒地用马刀把高粱穗子劈下来,有的高粱无声无息地头颅落地,连站立的棵子都纹丝不动;有的高粱哗哗乱响,被砍折了的穗子喑哑地哀鸣着歪向一边,悬挂在茎叶抖颤的秸杆上;有的高粱则以极度的柔韧顺着刀前倾,又随着刀后仰,像粘在刀口上的一捆麻线。父亲看到那个日本军人纵着马、举着刀又一次冲了过来。他把早就不中用了的罪恶累累的勃郎宁手枪对准长方形的马脸拋去,手枪笔直地飞到疾驰来的马额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红马脖子一扬,双膝却突然跪地,嘴唇先吻了一下黑土,脖子随着一歪,脑袋平放在黑土上。骑在马上的日本军人猛地掼下马,举着马刀的胳膊肯定是扑断了,因为我父亲看到他的刀掉了,他的胳膊触地时发出一声脆响,一根尖锐的、不整齐的骨头从衣袖里刺出来,那只耷拉着的手成了一个独立的生命在无规律地痉挛着。骨头刺出衣袖的一瞬间没有血,骨刺白瘆瘆的,散着阴森森的坟墓气息,但很快就有一股股的艳红的血从伤口处流出来,血流得不均匀,时粗时细,时疾时缓,基本上像一串串连续出现又连续消失的鲜艳的红樱桃。他的一条腿压在马肚子下,另一条腿却跨到马头前,两条腿拉成一个巨大的钝角。父亲十分惊讶,他想不到高大英武的洋马和洋兵竟会如此不堪一击。爷爷从高粱棵子里哈着腰钻过来,轻轻唤一声:
  “豆官。”
  父亲局促不安地站起来,看着我爷爷。
  日本的马队从高粱地深处又旋风一般刮出来,马蹄踩着松软黑土的重浊声响与折断高粱的清脆声响对比鲜明地混杂一起。骑兵们漫无目标地横冲直闯,他们被我爷爷和父亲准确的冷枪折磨得十分恼火,所以不得不暂停对顽强抵抗着的村庄的攻击,在高粱地里拉网般冲袭。
  爷爷搂住父亲,紧贴着黑土趴着,洋马的健壮的胸肌和粗大的蹄腿从他们的面前呼呼隆隆滚过去,被踩翻的黑土痛苦呻吟着,高粱棵子无可奈何地摇摆着,金红色的高粱籽粒星散遍地,深刻在地上的铁蹄印里,积满了高粱籽粒。
  马队远去,高粱们的摇摆也渐渐停息。爷爷站起来。父亲从地上爬起来,看到自己的膝盖在黑土上跪出的窝窝,才意识到爷爷压得他多么狠。
  那个日本马兵没有死。他从尖锐的疼痛中苏醒过来,用没断的那只胳膊按着地,费力地把那条可能拉脱了臼的腿从马头前骗回去。他运动着那条好象不属于他的腿,发出一阵阵低沉的哮喘。父亲看到一片汗珠从日本马兵的额上冒出来。汗水冲刷着日本人脸上的黑土和枪烟。露出一道道惨白的脸皮。那匹洋马也没有死,它的脖子像蟒蛇一样扭动着,那只翠绿的眼睛悲哀地看着它陌生的高密东北乡的天空和太阳。日本马兵休息一会,又用力往外抽那条压在马腹下的腿。
  爷爷走上前去,帮他把那条腿抽出来,然后抓住他的后颈窝把他提起来。日本马兵双腿无力,整个身体的重量都挂在爷爷的手上。爷爷一松手,他就像泡酥了的泥神一样瘫在了地上。爷爷捡起那柄锃亮的马刀,对准一行高粱,下斜着一劈,又上斜着一抡,二十几棵高粱轻俏地断了,水分不多的高粱秸子直立着戳在地上。
  爷爷用日本马刀锋利的刀尖戳着日本马兵挺拔漂亮的白鼻子,压低了嗓门说:“东洋鬼!你的威风哪儿去啦?”
  日本马兵那两只漆黑的大眼睛不停地眨动着,嘴里吐出一串串圆溜溜的话,父亲知道他是在求饶。他用那只颤抖的好手,从胸兜里掏出一个透明化学夹子,递给我爷爷,他说:
  “叽哩咕噜呜噜哇啦……”
  父亲凑上去,看到那个化学夹子里装着一张涂着彩色的照片,照片上有一个年轻漂亮露着一条雪白胳膊的妇人,抱着一个胖墩墩的男孩子。孩子和妇人脸上挂着和平的笑容。
  “这是你老婆?”爷爷问。
  “呜哩哇啦叽哩咕噜……”
  “这是你儿子?”爷爷问。
  “呜啦咿呀吱唧唏嗤……”
  父亲把头更近地凑上去,看着那个甜蜜微笑着的妇人和那个憨态可掬的孩子。
  “畜牲,你想用这个来打动我吗?”爷爷把化学夹子用力拋起,化学夹子像蝴蝶一样顶着阳光飞起又沐着阳光下落,爷爷抽回刀,对准那下落的化学夹子轻蔑地劈去,刀刃闪出一线寒光,化学夹子跳了一下,裂成两半,落在父亲的脚前。
  父亲眼前一片漆黑,一阵冰凉的寒气贯通全身。绿色和红色的光线照射着父亲紧闭着的双眼。父亲感到心中痛苦万分。他不敢睁眼去看那个肯定被劈成了两半截的美丽温柔的妇人和那个天真无邪的婴孩。
  日本马兵困难地、急遽地爬到父亲脚前,用那只没有受伤但是也索索抖动的手抢起被马刀劈成两半的化学夹子,他一定想用那只受伤的手,那只手挂在胳膊桩子上,已经不服从他的指挥了。鲜血顺着焦黄指尖淅淅沥沥下滴。他笨拙地用单手拼凑着破碎的妻子和儿子,枯萎的嘴唇哆嗦着,从咯咯得得打着战的牙缝里,挤出了一些破破烂烂的话:
  “啊呀……哇……吐……噜……呵……喳……嗐……呜……”
  两行清亮的泪水沿着他肮脏的清癯的面颊流出来。他把照片放在嘴上吻着,他的喉咙里咕噜咕噜地响着。
  “畜牲,你他妈的也会流泪?你知道亲自己的老婆孩子,怎么还要杀我们的老婆孩子?你挤圪着尿罐眼睛淌臊水就能让我不杀你吗?”爷爷大声吼叫着,举起了银光闪烁的日本马刀。
  “爹——”,我父亲长叫一声,双手抱住了我爷爷的胳膊,说,“爹,别杀他!”
  爷爷的胳膊在父亲怀中哆嗦着,父亲仰着脸,用两只贮满泪水的可怜巴巴的眼睛祈求着他的杀人如麻、心如铁石的爹。
  爷爷也垂下了头,日本迫击炮轰击村庄的震耳巨响、日本机关枪扫射在土围子里坚持斗争的乡亲们的尖利呼啸又如浪潮般涌来,远处的高粱地里又响起了凶狠的日本洋马的嘶鸣和马蹄践踏黑土的破裂声。爷爷一抖胳膊,把父亲甩开。
  “兔崽子!你怎么啦?你的眼泪是为谁淌的?是为你娘淌的?是为你罗汉大爷淌的?是为你哑巴大叔他们淌的?”爷爷厉声呵斥着,“你竟为这个狗杂种流泪?不是你用勃郎宁打倒了他的马吗?不是他要用马蹄踩烂你要用马刀砍死你吗?擦干你的眼泪,儿子,来,给你马刀,劈了他!”
  父亲退一步,眼泪纷披下落。
  “来呀!”
  “我不——爹——我不——”
  “孬种!”
  爷爷踢了父亲一脚,提着马刀退了一步,与日本马兵拉开了一点距离,然后高举起马刀。
  父亲眼前一道强光闪烁,紧接着又是一片漆黑。爷爷刀砍日本马兵发出潮湿的裂帛声响,压倒了日本枪炮的轰鸣,使我父亲耳膜震荡,内脏上都爆起寒栗。当他恢复视觉时,那个俊俏年轻的日本马兵已经分成两段。刀口从左肩进去,从右肋间出去,那些花花绿绿的内脏,活泼地跳动着,散着热烘烘的腥臭。父亲的肠胃缩成一团,猛弹到胸膈上,一口绿水从父亲口里喷出来。父亲转身跑了。
  父亲不敢看日本马兵圆睁着的睫毛上挑的眼,他的眼前不断地重复着人的身体在马刀下分成两半的情景。爷爷这一刀,仿佛把什么都劈成了两半。连爷爷也成了两半。父亲恍然觉得,有一把在空中自由飞旋的闪着血红光芒的大刀,把爷爷、奶奶、罗汉大爷、日本马兵、马兵的老婆和孩子、哑巴大叔、刘大号、方家兄弟、『痨病四』、任副官……如砍瓜切菜一般,通通切成两半……
  爷爷扔掉了在刃口凝着一线透明血胶的马刀,去追赶在高粱棵子里乱钻的我父亲。日本马队又像飓风一样刮了过来,迫击炮弹打着响亮的呼哨从高粱地里飞起,几乎是垂直地落进了围子后用土枪土炮顽强地抵抗着的村民中间爆炸。
  爷爷捉住了我父亲,捏住他的脖子用力晃着:“豆官!豆官!你这个王八羔子!昏头了吗?你要去送死吗?你活够啦?”
  父亲用力抓搔着爷爷坚硬的大手,尖利地叫喊着:“爹!爹!爹!带我走!带我走!我不打仗啦!不打了!我看到俺娘啦!看到俺大叔啦!看到俺大爷啦!”
  爷爷毫不留情地在父亲的嘴上搧了一巴掌。这一巴掌非常沉重,父亲的脖子一下子软了,脑袋晃晃荡荡地耷拉在胸前,嘴里流着搀着血丝的透明的涎线。
  日本人撤走了。硕大的、单薄的像一片剪纸一样的圆月,在升上高粱梢头的过程中,面积凝缩变小,并渐渐放射出光辉。多灾多难的高粱们在月光中肃立不语,间或有一些高粱米坠落在黑土上,好象高粱们晶莹的泪珠。空气中腥甜的气息浓烈稠密,人血把我们村南这一片黑土都给泡透了。村子里的火光像狐狸尾巴一样耸动着,时不时响起木头烧焦的爆裂声,焦糊味道从村子里弥散出来,与高粱地里的血腥味搀和一起,形成一种令人窒息的怪味。
  爷爷胳膊上的老伤口在三个半小时前累发了,疮面迸裂,流了那么多乌黑的花白的腥臭脓血。爷爷要父亲帮助他挤压伤口。父亲用冰凉的小手指,胆颤心惊地挤压着爷爷胳膊上的伤口附近青紫的皮肤,挤一下,噗噗冒出一串虹膜般的气泡,伤口里有一股酱菜般的腐败气息。爷爷从近处的一丘坟墓上,揭来一张用土坷垃压在坟尖上的黄表纸,他要父亲从高粱秸上刮下一些碱卤般的白色粉末放在纸上。父亲用双手托着放了一小堆高粱粉的黄表纸,献到爷爷面前。爷爷用牙齿拧开一颗手枪子弹,倒出一些灰绿色的火药,与白色高粱粉末搀和在一起,捏起一撮,要往伤口上撒,父亲小声问:
  “爹,不搀点黑土?”
  爷爷想了一会,说:“搀吧。”
  父亲从高粱根下挖起一块黑土,用手搓得精细,撒在黄表纸上。爷爷把三种物质拌匀,连同那张黄表纸,拍在伤口上。父亲帮着爷爷把那根肮脏不堪的绷带扎好。
  父亲问:“爹,疼得轻点了吗?”
  爷爷活动了几下胳膊,说:“好多了,豆官,这样的灵丹妙药,什么样的重伤也能治好。”
  “爹,俺娘那会儿要是也敷上这种药就不会死了吧?”父亲问。
  “是,是不会死……”爷爷面色阴沉地说。
  “爹,你早把这个药方告诉我就好啦,俺娘伤口里的血咕嘟咕嘟往外冒,我就用黑土堵啊堵啊,堵住一会儿,血又冲出来。要是那会儿加上高粱白粉和枪子药就好啦……”
  爷爷在父亲的细言碎语中,用那只伤手往手枪里压子弹;日本人的迫击炮弹,在村子的围上炸起了一团团焦黄的烟雾。
  父亲的勃郎宁手枪压在日本洋马肚子下边了。在下午最后的搏斗中,父亲拖着一杆比他矮不了多少的日本马枪,爷爷还用着那支德国造“自来得”手枪。连续不断地射击,使本来就过了青春年华的这支“自来得”迅速奔向废铁堆。父亲觉得爷爷的手枪筒子都弯弯曲曲地抻长了一节。尽管村子里火光冲天,但高粱地里,还是呈现出一派安恬的宁静夜色。更加凄清的皎皎月光洒在魅力渐渐衰退的高粱萎缩的头颅上。父亲拖着枪,跟着爷爷,绕着屠杀场走着,滋足了血的黑土像胶泥一样,陷没了他们的脚面。人的尸体与高粱的残躯混杂在一起。一汪汪的血在月下闪烁着。模糊的狰狞嘴脸纵横捭阖,扫荡着父亲最后的少年岁月。高粱棵子里似乎有痛苦的呻吟声,尸体堆中好象有活物的蠕动,父亲想唤住爷爷,去看看这些尚未死利索的乡亲。他仰起脸来,看到我爷爷那副绿锈斑斑、丧失了人的表情的青铜面孔,把话儿压进了喉咙。
  在特别关键的时刻,父亲总是比爷爷要清醒一些,他的思想可能总是浮在现象的表面,深入不够,所以便于游击吧!爷爷的思想当时麻木地凝滞在一个点上,这一点或许是一张扭歪的脸,或许是一管断裂的枪、一颗飞躜着的尖头子弹。其它的景物他视而不见,其它的声音他听而不闻。爷爷这种毛病或特点,在十几年后,发展得更加严重。他从日本北海道的荒山僻岭中归国之后,双目深不可测,盯住什么就像要把什么烧焦似的。父亲却永远没达到这种哲学的思维深度。一九五七年,他历尽千难万苦,从母亲挖的地洞里跑出来时,双眼还像他少年时期一样,活泼、迷惘、瞬息万变,他一辈子都没弄清人与政治、人与社会、人与战争的关系,虽然他在战争的巨轮上飞速旋转着,虽然他的人性的光芒总是力图冲破冰冷的铁甲放射出来,但事实上,他的人性即使能在某一瞬间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光芒也是寒冷的、弯曲的,羼杂着某种深刻的兽性因素。
  后来,爷爷和父亲绕着屠杀场转了十几个圈子的时候,父亲悲泣着说:“爹……我走不动啦……”
  爷爷从机械运动中醒过来,他牵着父亲后退几十步,坐在没浸过人血的比较坚硬干燥的黑土上。村子里的火声加剧了高粱地里的寂寞清冷;金黄色的微弱火光在银白的月光中颤抖。爷爷坐了片刻,像半堵墙壁样往后倒去。父亲把头伏在爷爷的肚子上,朦胧入睡。他感觉到爷爷那只滚烫的大手在轻轻抚摸着自己的头,父亲想起十几年前在奶奶怀中吃奶的情景。
  那时候他四岁,对奶奶硬塞到他嘴里的淡黄色Rx房产生了反感。他含着酸溜溜硬梆梆的乳头,心里涌起一股仇恨。他用小兽一样凶狠的眼睛上望着奶奶迷幻的脸,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感到奶奶的Rx房猛一收缩,奶奶的身体往上一耸。一丝丝甜味的液体温暖着他的口腔。奶奶在他屁股上用力打了一巴掌,然后把他推出去。他跌倒了,坐起来,看着奶奶那个像香瓜一样垂着的Rx房上一滴滴下落的艳红的血珍珠,眼中无泪,干嚎了几声。奶奶痛苦地抽搐着,眼泪乱纷纷溢出。他听到奶奶骂他是个恶狼崽子,跟那个恶狼爹是一样的畜牲。父亲后来才知道,就是他四岁那一年,爷爷在爱着奶奶的同时,又爱上了奶奶雇来的小姑娘——已经长成了漆黑发亮的大姑娘恋儿。父亲咬伤奶奶时,爷爷因厌烦奶奶的醋劲,在邻村买了一排房屋,把恋儿接去住了。据说我这个二奶奶也不是盏省油的灯,奶奶惧他五分——这都是以后一定要完全彻底说清楚的事情——二奶奶为我生过一个小姑姑,一九三八年,日本兵用刺刀把我小姑姑挑了,一群日本兵把我二奶奶给轮奸了——这也是以后要完全彻底说清楚的事情。
  爷爷和父亲都困乏极了,爷爷感到他臂上的枪伤在蹦蹦跳跳,整条胳膊火烫。爷爷和父亲都感到他们的脚胀满了布鞋,他们想象着让溃烂的脚晾在月光下的幸福,但都没有力气起身把鞋扒掉了。
  他们躺着,昏昏沉沉似睡非睡。父亲翻了一个身,后脑勺子搁在爷爷坚硬的肚子上,面对星空,一缕月色照着他的眼。墨水河的喑哑低语一波波传来,天河中出现了一道道蛇状黑云,仿佛在蜿蜒游动,又仿佛僵化不动。父亲记得罗汉大爷说过,天河横缠,秋雨绵绵。父亲只见过一次真正的秋水,那时候高粱即将收割,墨水河秋水暴涨,堤坝决裂,洪水灌进了田地和村庄,在皇皇大水中,高粱努力抻着头,耗子和蛇在高粱穗子上缠绕盘踞着。父亲跟着罗汉大爷走在临时加高的土围子上,看着仿佛从天外涌来的黄色大水,心里惴惴不安。秋水经久不退,村里的百姓捆扎起木筏子,划到高粱地里去,用镰刀割下生满绿色芽苗的高粱穗子。一捆捆湿漉漉的、暗红的、翠绿的高粱穗子,把木筏子压得随时都要沉底的样子。又黑又瘦赤脚光背戴着破烂斗笠的男人,十字劈叉站在筏子上,用长长的木杆子,一左一右地用力撑着,筏子缓慢地向土围子靠拢。村里街道上也水深及膝,骡马牛羊都泡在水里,水上漂着牲畜们稀薄的排泄物。如果秋阳夕照,水面上烁金熔铁,远处尚未割掉头颅的高粱们,凸出水面一层金红。大群的野鸭飞翔在高粱头上,众多的翅膀搧起阴凉的风,把高粱间的水面吹出一片片细小的皱纹。父亲看到高粱板块之间,有一道明亮宽阔的大水在缓缓流动,与四周漶漫的黄水形成鲜明的界限,父亲知道那是墨水河。撑筏子的男人们大口喘着气,互相问讯着,慢慢地向土围子靠拢,慢慢地向爷爷靠拢。一个青年农夫的筏子上,躺着一条银腹青脊的大草鱼,一根柔韧的细高粱秸子穿住草鱼的腮。青年农夫把草鱼提起来向围子上的人炫耀。草鱼有半截人高,腮上流着血,圆张着嘴,用呆滞的眼睛悲哀地看着我父亲……
  父亲想到,那条大鱼怎样被罗汉大爷买回,奶奶怎样亲手把鱼剖肚刮鳞,烧成一大锅鱼汤,鱼汤的鲜美回忆勾起父亲的食欲。父亲坐起来,说:“爹,你不饿吗?爹,我饿了,你弄点东西给我吃吧,我要饿死啦……”
  爷爷坐起,在腰里摸索着,摸出三夹零六颗子弹。爷爷从身边找到那支手枪,拉开枪栓,压进一条子弹,一松栓子弹上膛,勾一下机,啪啦一声响,一粒子弹飞出膛。爷爷说:“豆官,咱们……找你娘去吧……”
  父亲一惊,尖利地说:“不,爹,俺娘死啦,咱还活着,我肚子饿,你带我去找点东西吃。”
  父亲把爷爷拖起来。爷爷自言自语地说着:“到哪里去?到哪里去?”父亲牵着爷爷的手,在高粱棵子里,一脚高一脚低,歪歪斜斜,仿佛是奔着挂得更高、更加寒如冰霜的月亮走。
  尸体堆里,响起一阵猛兽的咆哮。爷爷和父亲立即转身回头,看到十几对鬼火一样闪烁的绿眼睛和一团团遍地翻滚的钢蓝色的影子。爷爷掏出枪,对着两只绿眼一甩,一道火光飞去,那两只绿眼灭了,高粱棵子里传来垂死挣扎的狗叫。爷爷连射七枪,一群受伤的狗在高粱丛中、尸体堆里滚来滚去。爷爷对着狗群打完了所有的子弹,没受伤的狗逃窜出几箭远,对着爷爷和父亲发出愤怒的咆哮。
  爷爷的自来得手枪射出的最后几粒子弹飞行了三十几步远就掉在了地上。父亲看到弹头在月光中翻着筋斗飞行,缓慢得伸手就可抓住。枪声也失去了焦脆的青春喉咙,颇似一个耄耄之年的老头子在咳嗽吐痰。爷爷举起枪来看了一下,脸上露出悲痛惋惜的表情。
  “爹,没子弹啦?”父亲问。
  爷爷和父亲从县城里用小山羊肚腹运载回来的五百发子弹,在十几个小时里已经发射完毕。好象人是在一天中突然衰老一样,枪也是在一天中突然衰老。爷爷痛感到这支枪越来越违背自己的意志,跟它告别的时候到了。
  爷爷把胳膊平伸出去,仔细地看着月光照在枪面上反射出的黯淡光彩,然后一松手,匣子枪沉重落地。
  那些绿眼睛的狗又向尸体聚拢过来,起初还畏畏惧惧,绿眼睛里跳着惊惧的火花,很快,绿眼睛消失,月光照着一道道波浪般翻滚的蓝色狗毛,爷爷和父亲都听到了狗嘴的巴咂声和尸体的撕裂声。
  “爹,咱到村里去吧。”父亲说。
  爷爷有点犹豫,父亲拉他一把,他就跟着父亲走了。
  村里的火堆多半熄灭,断壁残垣中,暗红的余烬发散着苦热,街上热风盘旋,浊气逼人,白烟和黑烟交织成团,在烧焦的、烘萎了的树梢间翻腾。木料在炭化过程中爆豆般响着,失去支撑的房屋顶盖塌下,砸起冲天的尘烟和火烬。土围子上、街道上,尸体狼藉。我们村子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它原先是一片蛮荒地,荆榛苇茅丛生,狐狸野兔的乐园,后来有了几架牧人的草棚,后来逃来了杀人命犯、落魄酒徒、亡命赌棍……他们建造房屋,开垦荒地,拓扑出人的乐园,狐狸野兔迁徙他乡,临别时齐声发出控诉人类的鸣叫。现在它是一片废墟了,人创造的,又被人摧毁。真正的现在的它是在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悲喜参半的忧乐园。当一九六○年黑暗的饥馑笼罩山东大地时,我虽然年仅四岁,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高密东北乡从来就没有不是废墟过,高密东北乡人心灵里堆积着的断砖碎瓦从来就没有清理干净过,也不可能清理干净。
  那天晚上,所有的房屋都烟飞火灭之后,我家那几十间房屋还在燃烧。我家的房子燃烧时放出一些翠绿的火苗和一股醉人的酒味,潴留多年的酒气,都在火中升腾起来。蓝色的房瓦在大火中弯曲变形,呈现暗红色,疾速地、像弹片一样从火中飞出来。火光照着爷爷花白的头发,爷爷的满头黑发,在短短的七天里,白了四分之三。我家的房盖轰隆隆塌陷下去,火焰萎缩片刻,又疯蹿得更高。父亲和爷爷都被这一声巨响震荡得胸闷气噎。这几十间先庇护了单家父子发财致富后庇护了爷爷放火杀人又庇护着奶奶爷爷罗汉大爷与众伙计们多少恩恩怨怨的房屋完成了它的所谓的『历史的使命』。我恨透了这个庇护所,因为它在庇护着善良、麻醉着真挚的情感的同时,也庇护着丑陋和罪恶。父亲,一九五七年,你躲在我家里间屋里那个地洞里时,你每日每夜,在永恒的黑暗中,追忆流水年月,你至少三百六十次想到了我们家那几十间房屋的屋盖在大火中塌落的情景,你想到你的父亲我的爷爷在那时刻想到了什么,我的幻想紧追着你的幻想,你的幻想紧迫着爷爷的思维。
  爷爷看到这房屋的塌陷的感觉,就像当初爱上恋儿姑娘后,愤然拋弃我奶奶另村去住,但后来又听说奶奶在家放浪形骸与“铁板会”头子“黑眼”姘上一样,说不清是恨还是爱,说不清是痛苦还是愤怒。爷爷后来重返奶奶的怀抱,对奶奶的感情已经混浊得难辩颜色和味道。他们感情上的游击战首先把自己的心脏打得千疮百孔最后又把对方打得千疮百孔。只有当奶奶在高粱地里用死亡的面容对着爷爷微笑时,他才领会到生活对自己的惩罚是多么严酷。他像喜鹊珍爱覆巢中最后一个卵一样珍爱着我父亲,但是,已经晚一点了,命运为他安排的更残酷的结局,已在前面路口上,胸有成竹地对他冷笑着。
  “爹,咱的家没了……”父亲说。
  爷爷摸着父亲的头,看着残破的家园,牵着父亲的手,在火光渐弱月光渐强的街道上无目标地蹒跚着。
  村头上,一个苍老淳朴的声音问:“是小三吗?怎么没把牛车赶来?”
  爷爷和父亲听到人声,倍觉亲切,忘了疲乏,急匆匆赶过去。
  一个弓着腰的老头,迎着他们上来,把眼睛几乎贴到爷爷脸上打量着。爷爷对老头那两只警觉的眼睛不满意,老头嘴里喷出的铜臭气使爷爷反感。
  “不是我家小三子。”老头子遗憾地晃晃脑袋,坐回去。他的屁股下边堆了一大堆杂物,有箱、柜、饭桌、农具、牲口套具、破棉絮、铁锅、瓦盆……老头坐在小山一样的货物上,像一只狼守护着自己的猎物。老头身后的柳树上,拴着两头牛犊子,三只山羊,一匹小毛驴。
  爷爷咬牙切齿地骂道:“老狗!你给我滚下来!”
  老头子从货堆上蹲起,友善地说:“哎,兄弟,别眼红吆,俺这是不惧生死从火里抢出来的!”
  “你给我下来,我操死你活妈!”爷爷怒骂。
  “你这人好没道理,我一没招你,二没惹你,你凭什么骂人?”老头宽容地谴责着我爷爷。
  “骂你?老子要宰了你!老子们抗日救国,与日本人拼死拼活,你们竟然趁火打劫!畜牲,老畜牲!豆官,你的枪呢?”
  “扔到洋马肚子底下啦!”父亲说。
  爷爷耸身跳上货堆,飞起一脚,把那老头踢到货堆下。
  老头子跪在地上,哀求道:“八路老爷饶命,八路老爷饶命……”
  爷爷说:“老子不是八路,也不是九路。老子是土匪余占鳌!”
  “余司令饶命,余司令,这些东西,放到火里也白白烧毁了……俺村来『倒地瓜』的不光我一个,值钱的东西都被那些贼给抢光啦,俺老汉腿脚慢,拾掇了一点破烂……”
  爷爷搬起一张木桌子,对准老头那秃脑门儿砸下去。老头惨叫一声,抱住流血的头,在地上转着圈乱钻。爷爷抓着他的衣领,把他提起来,对着那张痛苦的老脸,说:“『倒地瓜』的好汉子!”然后猛力捣了一拳,老头脸上腻腻地响了一声,仰面朝天摔在地上。爷爷又走上前去,对着老头的脸,狠命踹了一脚。
  母亲带着我三岁的小舅舅,蹲在枯井里已经一天一夜。昨天早晨,她担着两个小瓦罐去井台上打水,刚刚弯下腰,在平静的水面上看到自己的脸,就听到围子上一阵锣响,村里的更夫们圣伍老头扯着嗓子喊:“鬼子围村喽——鬼子围村喽——”母亲吃一惊,瓦罐扁担掉进井里。她转身往家跑,未到家门就遇上了端着土炮的我外祖父和抱着我小舅舅挽着小包袱的我外祖母。自从爷爷的队伍在墨水河桥头打了仗,村子里的人就预感大祸即将降临,只有三五户人家射出去了,其余的人,在惊惧不安中,依然眷恋着穷家破屋,眷恋着苦水井淡水井、冷被窝热被窝。这七天里,爷爷带着父亲去县城购买子弹,爷爷当时念念不忘的是买足子弹去跟坑苦了他的冷麻子算帐,根本没想到日本人会来血洗村庄。八月初九晚上那个在清扫战场掩埋烈士尸体过程中发挥过核心作用的张若鲁老先生——他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气度超凡,是念过私塾的高级知识分子——召集了一个村民大会,动员大家加固土围子,修理村口的破大门,夜里派人打更值班,鸣锣为号,一听锣响,全村男女老幼,一齐上围子。母亲说若鲁老先生说起话来嗓门宏亮,带嗡嗡的铜音。老先生说:乡亲们,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大家齐心,鬼子就进不了村。
  这时候,村外庄稼地里“嘎勾”一声枪响,更夫老门头顶开花,晃两晃,跌在围子下。街上人仰马翻,乱成一团。紧裤紧衫的若鲁老先生在街中心高呼着:“乡亲们,别乱!按着原来划好的地盘,快上围子!乡亲们,别怕死,怕死必死,不怕死不死!死也不能放鬼子进村!”
  母亲看到男人们都哈着腰爬到围子上,趴在围子坡上密匝匝的白蜡条丛里,外祖母双腿打战,双脚在原地捣动却迈不开步,她哭着喊:“她爹,倩儿她爹,孩子怎么办?”外祖父提着枪跑回来,狠狠地训斥外祖母:“哭什么?到了这步田地,死活是一样!”外祖母不敢出声,眼睛里泪珠乱滚。外祖父回头望望还没有接上火的土围子,一手拉住我母亲,另一手拉住我母亲的母亲,跑到我家屋后那片种着萝卜大白菜的菜园子里。菜园子正中有一眼废弃的枯井,一架破旧的辘轳还支在井台上。外祖父往井里探头看看,对外祖母说:“井里没水啦,先把孩子们藏在里头,等鬼子撤了再来弄她们。”外祖母木头人一样,一切服从着外祖父的安排。
  外祖父从辘轳轴上解下绳子,拴住我母亲的腰——头上响起一根锐利刺耳的尖啸,一个乌黑的东西怪叫着落在邻家的猪圈里,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仿佛什么都被撕破了,猪圈里腾起一棵淡薄的烟树,弹片、粪泥、猪的肢体,四溅出去,一根猪腿落在母亲面前,猪腿上白筋像水蛭一样往里缩着——这是十五岁的母亲在她的一生中听到的第一声炮响。没炸死的猪疯狂地尖叫着,从高高的圈墙里飞出来。母亲和小舅舅吓哭啦。外祖父说:“鬼子打炮啦!倩儿,你十五岁了,什么事都懂,你在井下好好看着你弟弟,鬼子撤了,爹就来接你。”鬼子的炮弹又在村里爆炸了,外祖父绞着辘轳,把母亲顺下井。母亲的脚踩到了井底的碎砖头和坍下来的泥土,四壁漆黑,只有头上很远处,有一块磨盘大的光亮,光亮里出现外祖父的脸。母亲听到外祖父喊:“把绳子解下来。”母亲解下腰里的绳子,看着绳子一抽一抽地升到进口。她听到她的爹娘在井口吵了起来,听到鬼子炮弹的轰鸣,听到娘的哭声。她又看到外祖父的脸出现在光亮里,外祖父在喊:“倩儿,好好接着,你弟弟下去啦。”
  母亲看到被拦腰拴住的我的三岁的小舅舅四肢挥舞,嚎啕大哭着吊下来了。那根糟朽的绳子紧张地颤抖着。辘轳轴吱吱悠悠地叫着。外祖母把大半个上身都探到井里来,呼唤着挣扎嚎哭的我的小舅舅的名字:“安子,我的小安子……”母亲看到外祖母脸上亮晶晶的泪珠,一滴连一滴地落到枯井里,绳子到底了,小舅舅脚着了地,挓挲着胳膊哭叫外祖母探到井里来的脸:“娘,我要上去我不我不下来,我要上去娘娘娘……”
  母亲看到外祖母用力往上拔着井绳,母亲听到外祖母哭着说:“安子……我的心肝……我的亲儿……”
  母亲看到外祖父的大手把外祖母拉起来,外祖母的手攥住井绳不放。外祖父用力搡了外祖母一把。母亲看到外祖母歪倒一边去,井绳垂直落下,小舅舅跌在她的怀里。
  母亲听到外祖父吼叫着:“混帐女人!你让她们上来等死?快上围子,鬼子进了村,谁也活不成?”
  “倩儿——安子——倩儿——安子——”母亲听到外祖母在很远的地方的喊叫声。又是一声炮响,井壁上的土簌簌下落。炮响之后,外祖母的声音听不见了,只有那块磨盘大的天,和天上那架旧辘轳,压在母亲和小舅舅头上。
  小舅舅还在哭,母亲解开了拴在他腰上的绳子,哄着他:“好安子,好弟弟,别哭啦,再哭就把鬼子哭来啦,鬼子红眼绿指甲,听到小孩子哭就出来……”
  小舅舅不哭了,瞪圆两只乌黑的眼睛,看着我母亲的脸。他的嗓子里还『勾豆』『勾豆』地打着嗝,两只滚烫的小胖手搂着他姐姐的脖子。天上的炮咕咚咕咚响着,机关枪步枪也响成一片,刮刮刮一阵,刮刮刮又一阵。母亲仰面看着天,用力谛听着井上的动静,她隐隐约约听到若鲁老大爷的吼声和村里人的吵嚷声。井底潮湿阴冷,井壁坍了一块,露出白色的土壁和一些树根。没坍的井壁砖头面上生着一层暗绿的苔藓。小舅舅在她怀里动了几下,又抽抽答答地哭起来,小舅舅说:“姐姐……我要娘……我要上去……”
  “安子,好弟弟……娘跟着爹打鬼子去了,打走了鬼子,就来接咱们上去……”母亲安慰着小舅舅,自己也忍不住抽泣起来,姐弟二人,紧紧搂抱着,哭成了一团。
  母亲从渐渐亮起来的那块圆圆的天上,知道天又亮了,漫长的黑夜,终于过去。井里安静得令她害怕。她看到一道红光照在距离她非常高的井壁上,太阳出来了。她用力谛听着,村子里几乎和井底下一样安静,只是有时,像幻觉似的,从天上滚过去打雷般的轰隆声。母亲不知道在新的一天里,她的父亲和母亲会不会来到井边,把她和弟弟提上井去,提到阳光灿烂空气流通的世界里。提到没有阴沉的花颈蛇和黑瘦的癞蛤蟆的世界里。昨天早晨的事,仿佛已发生了很久很久,母亲觉得在井底已经呆了半辈子啦。她想,爹啊,娘啊,你们要是再不来,俺姐俩就要死在井里头啦。母亲非常恨她的爹娘,把闺女儿子往井里一扔,然后就不见影子啦,也不管孩子是死是活。母亲想,见了爹娘一定要大哭大闹一场,泄泄这满肚子的冤枉。母亲哪里知道,当她正想着恨着父母的时候,她的母亲我的外祖母,已经被日本人的铜壳迫击炮弹迸得四分五裂;她的父亲我的外祖父由于在围子上过多暴露身体,被日本人准确的射击掀掉了脑盖(母亲对我说过,四○年前的日本兵都是神枪手)。
  母亲不出声地祈祷着:爹!娘!你们快来啊!我饿了,渴了,弟弟病了,再不来,就毁了孩子啦!
  母亲听到围子上也许不是围子上,响起一阵微弱的锣声,锣声过后,有人喊叫:“还有人没有——还有人没有——鬼子撤了——余司令来啦——”
  母亲抱着小舅舅站起来,用已经哑了的嗓子拼命嚎叫着:“有——有人——我们在井里——快来救人啊——”母亲一边喊叫,一边腾出一只手晃动辘轳绳子,折腾了足有个把时辰,她抱着弟弟的胳膊不知不觉地松开,弟弟掉在地上,有气无力地哼了几声,便无声无息了。母亲靠在井壁上,身体一滑到底,像死了一样坐在冰凉的碎砖头上。她绝望了。
  小舅舅爬到她膝上,毫无感情地哼唧一声:“姐……我要娘……”
  母亲心里一阵悲酸,伸出双手把小舅舅搂在怀里,说:“安子……爹和娘不要咱啦……咱姐俩死在井里啦……”
  小舅舅浑身滚烫,母亲搂着他好象搂着一个炭炉。
  “姐……我渴……”
  母亲看到井底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小汪绿幽幽的脏水,那里很凹,比她坐着的地方更加黑暗,水里蹲着一个干瘦的癞蛤蟆,蛤蟆背上生满豆粒大的、漆黑的瘤子,蛤蟆嘴下那块浅黄色的皮肤不安地咕嘟着,蛤蟆凸出的眼睛愤怒地瞪着我母亲。母亲浑身肌肉抽搐,用力闭住眼睛。她也是口干舌燥,但是她想自己即便渴死也不会喝那点浸泡着癞蛤蟆的脏水。
  小舅舅的发烧是从昨天下午开始的。他从下到井底就几乎没停过哭声,一直哭到嗓子失音,沙,沙,像一只要死的小猫在叫。
  昨天上午,母亲是在惊恐与忙乱中度过的,惊恐来自村里村外的枪炮轰鸣,忙乱来自她弟弟的拼命折腾。母亲十五岁时身子骨还很单薄,平时抱着她的肉蛋子弟弟就有些吃力,何况他还一个劲儿地打挺上蹿。母亲曾在他屁股上揍了一巴掌,我的混帐透顶的小舅舅丝毫不客气地咬了我母亲一口。
  小舅舅发烧之后,昏昏迷迷,软不拉塌,母亲抱着他坐着棱角分明的砖头,屁股被硌得麻木酸痛,双腿也失去知觉。枪声稀一阵,密一阵,但始终未停。阳光从西边井壁上慢慢旋转着,转到了东边井壁上,井里阴暗起来。母亲知道,她已经在井里坐了整整一天,爹和娘总该来了吧?她用手摸摸小舅舅烫手的脸,感到她弟弟鼻子里呼出的气像火苗一样,她摸到她弟弟那颗飞速跳动着的小心脏,听到弟弟胸脯子里咝咝地鸣叫着。在一瞬间她想到弟弟可能要死,浑身顿时发颤,于是她用力排挤这念头。她安慰着自己:快啦,快啦,天黑了,连麻雀燕子都归巢歇宿,爹和娘就要来了。
  井壁上的阳光变成了桔黄色,又变成了暗红色,一只藏在砖缝里的蟋蟀唧唧唧唧地叫起来,一群伏在砖缝里的蚊子也发动机器,开始飞行。这时候,母亲听到围子附近连珠炮响,仿佛村子北面人喊马叫,紧接着村南边响起了刮风般的机枪声。枪声过后,人声马蹄声像潮水般涌进村。村子里乱成一锅粥,一阵阵的马蹄声和人的脚步声就在井台周围上跑来跑去,母亲听到了日本人咕噜咕噜地吼叫。小舅舅发出痛苦的呻吟,母亲捂住他的嘴,自己也屏住呼吸。她感到弟弟的脸正在她手下转来转去,她听到自己的心脏嗵嗵嗵跳得像鼓声。后来阳光消逝,母亲从井口望到烧得通红的一片天空。火声哔剥,焦尘在井口上浮悬着。火声里有孩子的哭叫和女人的尖利嘶鸣,不知道是羊还是牛在哭着。母亲虽然坐在井里,还是嗅到了腥臭的焦糊味。
  母亲也不知在火光下颤栗了有多久,时间的概念已经不属于她,但是她非常敏锐地感知到在过去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情。她从渐渐灰暗的那一点天空中知道大火将要熄灭。井壁在虚弱的火光里一明一暗地跳动着。村子里起初还有零星的枪响和房屋倒塌的巨响,后来就只剩下静寂;母亲的那一圆天上,现出了几颗黯淡无光的星辰。
  母亲在寒冷中睡着又在寒冷中醒来,她的眼睛已经适应了井底的黑暗,抬头看到早晨蔚蓝的天空和投到井壁上那一绺柔和的阳光时,她头晕目眩。井里的潮气把她的衣服弄得湿漉漉的,她透骨寒冷,便紧紧搂住弟弟,弟弟的高烧从后半夜时稍微退了些,但比她还是要热得多。母亲从我小舅舅身上得到温暖,小舅舅从母亲身上得到凉爽,母亲和小舅舅在漫长的井底生活中真正做到了相依为命。那时候母亲并不知道外祖父外祖母早已死亡,还在时刻盼望着井口上出现父母的脸庞,时刻期望着熟悉的声音震荡井壁发出一连串回音,否则,母亲还能不能在枯井里坚持三天三夜,就只有鬼知道了。
  回溯我家的历史,我发现我家的骨干人物都与阴暗的洞穴有过不解之缘,母亲是开始,爷爷是登峰造极,创造同时代文明人类长期的穴居纪录,父亲是结束,一个并不光彩——从政治上说——一个非常辉煌——从人的角度来衡量——的尾声,到时候父亲就会挥舞着那只幸存的独臂,迎着朝霞,向着母亲、哥哥、姐姐、我,飞跑过来。
  母亲外表发冷,内里焦干如火,从昨天早晨到现在,她没有吃也没喝。干渴感从昨天晚上大火燃烧村庄时开始折磨她。半夜时饥饿感达到一个高xdx潮。临近天亮时,肠胃仿佛凝成一团,除了一种紧缩的痛疼外,别的也就没有了。现在她想到食物时,竟有恶心的感觉。现在,最使她难以忍受的是干渴,她觉得自己的肺已像晒干的、枯萎的高粱叶子一样嚓嚓作响了,喉管也痉得笔直,痛楚难捱。小舅舅翕动着跳出水燎泡又开裂的嘴唇,又一次说:“姐……我渴……”母亲不敢看小舅舅干瘪的脸,她也没有什么言语可以安慰他了。一天一夜里,母亲对小舅舅许下的愿全都落了空,迟迟不来的外祖父母使母亲骗了她弟弟也骗了她自己。围子上的隐隐锣声早消逝了,村里连狗叫声也没有。母亲想到,外祖父母也许已经死了,也许被日本鬼子抓走了。她眼窝酸辣,但是已无泪可流了。弟弟的可怜模样儿使母亲长大了。她短暂地忘记了肉体的痛苦,把弟弟放在砖头上,自己站起来,打量井壁。井壁当然是潮湿的,苔藓也显出旺盛的生机,但它们不能解渴,也不能吃。母亲蹲下,拉起一块砖头,又拉起另一块砖头,砖头沉甸甸的,好象饱含着水,一条鲜红的、生着数十条细腿的蜈蚣,摇头摆尾地从砖缝里钻出来,母亲跳到一边,看着那蜈蚣张扬着两排令人眼花缭乱的腿,爬到癞蛤蟆的上方,寻了一个砖缝,钻了进去。母亲再也不敢拉砖了,而且也不敢坐下,因为,昨天上午发生的那件倒霉事儿,使她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女人。
  ============
  我结婚之后,母亲对我的妻子谈起过她在潮湿阴冷的枯井里第一次月经初潮的事,我妻子告诉了我,我们都对当时十五岁的母亲满怀着同情。
  母亲不得不把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那汪浸着蛤蟆的脏水上,蛤蟆的丑恶形象使母亲极端恐惧,厌恶,但这个丑恶的家伙占据着一汪水。难忍的干渴、尤其是小舅舅因为缺水逐渐枯萎的生命,使她不得不再一次打那汪水的主意。一切如昨天,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蛤蟆连一丝一毫都没动,它保持着昨天的姿式和威严,用昨天那样瘆人的癞皮硌硬着她,用昨天那样阴沉的眼睛仇视着她。母亲勇气陡然消失,她感到蛤蟆的眼睛里射出两支剧毒的刺,扎在自己的身上。她连忙别过脸去,脑子里还难驱除掉蛤蟆的让人恨不得大吵大叫的阴影。
  母亲转过脸来,转过脸来她看到要死不死的小舅舅,她感到火在自己的胸腔里燃烧,喉咙成了火苗上蹿的炉道。她忽然发现,在两块砖头搭起罅隙里,生着一簇乳白色的小蘑菇。母亲激动得心都要停跳,她小心翼翼地揭开砖头,把蘑菇采下来。一见食物,肠胃顿时绞成一团,发出干硬的疼痛。她把一个蘑菇塞进嘴里,不嚼碎就咽了下去。蘑菇味道鲜美,勾得她饥饿大发作。她又把一个蘑菇填到嘴里。小舅舅哼了一声。母亲安慰自己:这两个蘑菇本该先给弟弟吃,但我怕蘑菇有毒,所以自己先尝尝。是不是啊?是的。母亲把一个蘑菇塞到小舅舅嘴里。小舅舅的嘴僵着,眯着两只凝滞的眼睛,看着母亲。母亲说:“安子,吃吧,姐姐找到好东西啦,你吃吧。”母亲把手里捧着的蘑菇在小舅舅面前晃晃。小舅舅腮帮子动几下,好象在咀嚼。母亲又把一颗磨菇塞进他嘴里,他咳嗽了一声,把蘑菇喷了出来。小舅舅的嘴唇上裂遍了血口子。躺在凸凹不平的砖头上,他只剩下一丝丝游气了。
  母亲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那十几个小蘑菇,本来处在半休眠状态的肠胃又疯狂地蠕动起来,腹部痛疼难忍,发出咕噜噜的响声。母亲流下了下井来的最大一次汗也是最后一次汗,单薄的衣服搨得精湿,胳肢窝里和腿腘窝里粘腻腻的。她感到膝盖酸麻,浑身打颤,井里的阴冷空气直刺骨髓。母亲不由自主地软在她弟弟身旁,她在下井的第二天中午晕了过去。
  母亲醒过来时,下井后的第二个黄昏降临了。她从东边井壁上看到西斜落日的紫红光辉。破旧的辘轳沐着夕阳,透出一种远古的、末日来临的矛盾情调。她的耳朵里经常响起持续的蜂鸣声,井外响起的扑蹋扑蹋的脚步声伴着蜂鸣,也不知是真是假。她已经没有力量吶喊呼叫,醒来后,干渴把她的胸腔都快烤焦了。她甚至不敢大口喘气,一喘气就痛疼难忍。小舅舅已经无痛无乐了,躺在那堆砖头上,正在逐渐变成一张枯黄的皮。母亲一看到他那两只深凹在眼窝里的青白的眼睛,就感到自己的双眼发一阵乌,黑暗的死亡阴影开始笼罩枯井。
  井下的第二个夜晚过得很快,母亲在半昏迷半清醒的状态下度过了这个星月灿烂的夜晚。她好几次梦见自己生着翅膀,旋转着向井口奋飞,井筒子深得无边无际,她飞着,飞着,然而离井口总是那么远,她飞得越快井筒延伸得也越快。半夜时她有过一次短暂的清醒,她触到了弟弟冰冷的身体,她不敢想弟弟已经死去了,她想一定是自己发烧了。一帘折射进井底的月光,照亮了那汪绿水,癞蛤蟆像个宝物一样,眼睛和皮肤都放出宝玉光泽,那汪水也像翡翠一样绿得可爱。母亲感到在那一剎那里她改变了对蛤蟆的看法,她觉得自己可以和神圣的蛤蟆达成一个协议,从蛤蟆身下,取一捧水吃,母亲想蛤蟆要是愿意,她可以把它像拋石头一样拋出井口。母亲想,明天要是再听到井上有脚步声,一定要往上拋掷砖石,哪怕井上走动的是日本兵,是皇协军,她也要往上拋掷砖石,向他们传递人的信息。
  天又亮了的时候,母亲已经能够非常清楚地辨别井底的微小事物,井下的世界也变得宽广宏大。趁着早晨好精神,她剥了一片绿苔藓,放在嘴里嚼着,苔鲜里有一股腥气,但还算好吃。只是她的咽喉已硬得不会蠕动,吃到喉头的苔藓又溢了出来。她把目光投向那汪水,癞蛤蟆又恢复了本来面目,用邪恶的眼睛逼视着她。她受不了蛤蟆这种流氓式的挑衅目光的逼视,转过头,又气又惧地哭了。
  中午,她真的听到了沉重的脚步声,而且还有人的对话声。巨大的喜悦冲激着她,她摇摇晃晃地站起来,用力喊叫,像有人卡住了她的喉咙一样,她什么也喊不出来了。她抓起一块砖头,想拋上井去,她刚把砖头举到腰际,砖头就滑脱了。完了,她听着脚步声和人语声远去了。她颓丧地坐在弟弟身旁,看一眼弟弟青白的脸,她知道弟弟死了。她把手放在他冰凉的脸上,立即感到极度厌恶,死亡把她和他隔开了。他的半睁着的眼睛里射出的光线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
  这天夜里,她处在极端的恐怖中。她觉得自己看到了一条像镰刀把子那么粗的蛇。蛇身是黑色的,脊背上星散着一些黄色的花点子。蛇头扁扁的,像个饭铲头,蛇颈上有一圈黄。井里阴森森的凉气是从蛇身上散出来的。她有好几次觉得那条花蛇缠到了身上,扁扁的蛇嘴里吐着鲜红的信子,喷着咝咝的凉气。
  后来,母亲果然在蛤蟆上方井壁上那个洞穴里,看到了这条笨拙的黄蛇,它从洞里伸出一个头,头两侧那两只阴鸷的、固执的眼睛,呆呆地盯着她看。母亲捂住眼,用力往后靠着。那汪上有毒蛇监视下有癞蛤蟆看守的脏水,母亲再也不想喝了。
  父亲、王光(男,十五岁,身材矮小,面孔黝黑)、德治(男,十四岁,身材细长,黄面皮,黄眼珠)、郭羊(男,四十余岁,瘸子,腋下夹两只木拐)、瞎汉(姓名年龄不详,怀抱一把破旧的三弦琴)、刘氏(四十余岁,高大身材,腿上正生疽),六个在这场大劫难中活下来的人除了瞎子外,都痴呆呆地看着我爷爷。他们站在围子上,初升的太阳照着他们被浓烟烈火烘烤得变形的脸。围子里围子外狼借着英勇抵抗者和疯狂进攻者的尸体。围子外蓄着浑水的壕沟里,泡着几十具肿胀的尸体和几匹打破了肚腹的日本战马。村里到处是断壁残垣,白色的焦烟还在某些地方缭绕着。村外是被踏得乱糟糟的高粱地。焦糊味、血腥味,是那天早晨的基本味道;黑色和红色是那天早晨的基本色调;悲与壮是那天早晨的基本氛围。
  爷爷的眼睛通红,头发几乎全部变白,他驼着背,两只肿胀的大手局促不安地垂到膝上。
  “乡亲们……”爷爷哑着嗓子说,“我给全村人带来了灾祸……”
  众人唏嘘起来,连瞎子干枯的眼窝里也滚出了晶莹的泪珠。
  “余司令,怎么办?”郭羊从双拐上把上身挺直,凸着一嘴乌黑的牙齿,问我爷爷。
  “余司令,鬼子还会来吗?”王光问。
  “余司令,你领俺们跑了吧……”刘氏哭哭啼啼地说。
  “跑?跑到哪里去?”瞎子说,“你们跑吧,我死也要死在这个地方。”
  瞎子坐下,把破琴抱在胸前,叮叮咚咚地弹起来,他的嘴歪着,腮扭着,头像货郎鼓一样摇晃着。
  “乡亲们,不能跑,”爷爷说,“这么多人都死啦,咱不能跑,鬼子还会来的,趁着有工夫,去把死人身上的枪弹拣来,跟鬼子拼个鱼死网破吧!”
  父亲他们散到田野里去,从死鬼子身上把枪弹解下来,一趟一趟地往围子上运。拄拐的郭羊、生疽的刘氏也在近处寻找。瞎子坐在枪弹旁,侧耳听着动静,像个忠诚的哨兵。
  光上午光景,大家都集合在土围子上,看着我爷爷清点武器。昨天的仗打到天黑,鬼子没来得及清扫战场,这无疑便宜了爷爷。
  爷爷他们捡到日本造“三八”盖子枪十七支,牛皮弹盒子三十四个,铜壳尖头子弹一千零七颗。中国仿捷克式“七九”步枪二十四支,黄帆布子弹袋二十四条,“七九”子弹四百一十二颗。日本造花瓣小甜瓜手榴弹五十七颗。中国造木柄手榴弹四十三颗。日本造“王八”匣子枪一支,子弹三十九颗。马牌撸子枪一支,子弹七发。日本马刀九柄,。日本马枪七支,子弹二百余颗。
  清点完弹药,爷爷跟郭羊要过烟袋,打火点着,吸了一口,坐在围子上。
  “爹,咱又能拉一支队伍啦!”父亲说。
  爷爷看着那堆枪弹,沉默不语。吸完烟,他说:“孩子们,挑吧,每人挑一件武器。”
  爷爷自己把那支装在鳖盖子一样的皮枪套里的匣子枪披挂起来,又提起一支上好了刺刀的“三八”式。父亲抢到了那只马牌撸子,王光和德治每人一支日本马枪。
  “把撸子枪给你郭大叔。”爷爷说。
  父亲不高兴地嘟起嘴。爷爷说:“这种枪打起仗来不中用,你也拿支马枪去。”
  郭羊说:“我用支大枪吧,撸子枪给瞎子。”
  爷爷说:“嫂子,你想法弄点饭给我们吃吧,鬼子快来了。”
  父亲挑了一支“三八式”,劈里啪啦地熟悉着枪的开合进退。
  “小心,别捣鼓走了火。”爷爷不经意地提醒父亲。
  父亲说:“没事,我会。”
  瞎子压低了声音说:“余司令,来啦,来啦。”
  爷爷说:“快下去。”
  大家都伏在土围子漫坡的白蜡条丛中,警觉地注视着壕沟外的高粱地。瞎子坐在那堆枪旁,摇头晃脑地弹起弦子来。
  “你也下来啊!”爷爷喊。
  瞎子的脸痛苦地抽搐着,嘴巴嚅动着,好象咀嚼着什么东西。那把破旧的三弦琴重复着一个曲调,好象急雨不停地抽打着破铁桶发出的连绵不绝的声音。
  壕沟外没有人影,几百条狗从几个方向向高粱地里的尸首扑过去,它们贴地飞跑着,各色的皮毛在阳光中跳动,跑在最前头的是我家那三只大狗。
  好动的父亲有些不耐烦起来,瞄准狗群开了一枪,子弹“嘎勾”一声飞上了天。远处的高粱棵子一阵骚动。
  初得钢枪的王光和德治瞄着那些晃动不安的高粱棵子,啪啪地放着枪。他们打出的子弹,有的上了天,有的入了地,完全无目标。
  爷爷怒冲冲地说:“不许开枪!有多少子弹够你们糟蹋的!”爷爷翘起一条腿,在父亲撅得老高的屁股上踹了一下子。
  高粱地深处的骚动渐渐平息,一个宏亮的嗓门在喊:“不要开枪——不要误会——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爷爷喊:“是你老祖宗那部分的——你们这些黄皮子狗!”
  爷爷把“三八”枪往前一顺,对着喊话的方向,啪啦就是一枪。
  “朋友——不要误会——我们是八路军胶高大队——是抗日的队伍——”高粱地里那个人又在喊,“请回话——你们是哪一部分!”
  爷爷说:“土八路,就会来这一套。”
  爷爷带着他的几个兵从白蜡条丛中钻出来,站在土围子上。
  八路军胶高大队的八十多个队员,从高粱棵子里猫着腰钻出来。他们一个个破衣烂衫,面色焦黄,畏畏惧惧的像惊慌的小野兽。他们多半徒着手,腰里揣着两颗木柄手榴弹。头前走的十几个人每人端着一只老汉阳步枪,也有端着土枪的。
  父亲昨天下午看到过这伙八路军,他们躲在高粱地深处,对着进攻村庄的鬼子放过冷枪。
  八路军的队伍开到土围子上来。领头的一个高个子说:“一中队派岗哨警戒!其余的原地休息。”
  八路军坐在围子上,一个俊俏青年,站在队伍前,从挎包里掏出一张土黄色的纸片,挥着胳膊打着节拍,教唱一支歌曲:风在吼——俊俏青年唱——风在风在风在风在吼——队员们夹七杂八地唱——注意,看我的手,唱齐——马在叫——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南河北高粱熟了河南河北高粱熟了青纱帐里抗日英雄斗志高青纱帐里抗日英雄斗志高端起土枪土炮端起土枪土炮挥起大刀长矛挥起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父亲非常羡慕地看着八路军苍老面孔上的年轻表情,听着八路军的歌唱,他的喉咙也发痒。他蓦然记起,爷爷队伍里那个任副官也是年轻俊俏,也会舞动着胳膊指挥队伍唱歌。
  他和王光、德治一起,提着枪凑上去,看八路军唱歌。八路军羡慕地看着他们拄着的崭新的日本三八枪和马枪。
  胶高大队大长队姓江,个子很大,脚很小,人称“江小脚”。他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走到爷爷面前。
  江队长腰里别一支匣子枪,戴一顶瓦灰粗布帽,帽檐上钉着两个黑扣子。他有一口雪白的牙齿。他操着一口不太纯正的京腔,说:“余司令,英雄啊!我们昨天看到了您与日寇英勇战斗的场面!”
  江队长伸出一只手,爷爷冷冷地看他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
  江队长有点尴尬地缩回手,笑笑,接着说:“我受中国共产党滨海特委的委托,来与余司令商谈。中共滨海特委对余司令在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表现出的民族热忱和英勇牺牲精神,表示十分赞赏。滨海特委批示我部与余司令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共同抗日,建设民主联合政府……”
  爷爷说:“妈的,我全不信你们,联合,联合,打鬼子汽车队时你们怎么不来联合?鬼子包围村庄时你们怎么不来联合?老子全军覆灭了,百姓血流成河啦,你们来讲联合啦!”
  爷爷怒气冲冲地把一粒黄澄澄的步枪弹壳踢到壕沟里去。瞎子还在拨弄三弦琴,咚——咚——咚——,像雨后瓦檐上的滴水落在洋铁皮水桶里。
  江队长被爷爷骂得狼狈不堪,但他还是振振有词地说:“余司令,你不要幸负我党对你的殷切期望,也不要瞧不起八路军的力量。滨海区一直是国民党的统治区,我党刚刚开辟工作,人民群众对我军还认识不清,但这种局面是不会太久的,我们的领袖毛泽东早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余司令,我做为朋友劝你一言,中国的未来是共产党的。我们八路军最讲义气,决不会坑人。您的部队与冷支队打伏击的事,我党全部了解。我们认为冷支队是不道德的,战利品的分配是不公道的。我们八路军从来不干坑害朋友的事情。当然,目前我们的装备不行,但我们的力量一定会在斗争中壮大起来的。我们是真心实意为人民大众干事情的,是真打鬼子的。余司令,你也看到了,我们昨天,靠着这几支破枪,在青纱帐里,与敌人周旋了一天,我们牺牲了六名同志。而那些在墨水河战斗中得到大批枪支弹药的人,却在一边坐山观虎斗,对于数百乡亲的惨遭屠杀,他们是有大罪的。两相对照,余司令,您还不明白吗?”
  爷爷说:“你打开天窗说亮话,要我干什么?”
  江队长说:“我们希望余司令加入八路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
  爷爷冷笑一声,说:“让我受你们领导?”
  江队长说:“您可以参加我们胶高大队的领导工作。”
  “让我当什么官?”
  “副大队长!”
  “我受你的领导?”
  “我们都受共产党滨海特委的领导,都受毛泽东同志的领导。”
  “毛泽东?老子不认识他!老子谁的领导也不受!”
  “余司令,江湖上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良禽择木而栖,英雄择主而从』,毛泽东是当今的盖世英雄,你不要错过机会啊!”
  爷爷说:“你还有话没说出来!”
  江队长坦率地笑笑,说:“余司令,什么事也瞒不住您。你看,我部空有一群热血男儿,但几乎赤手空拳,这些武器弹药……”
  爷爷说:“休想!”
  “我们暂时借用,等到余司令拉起新队伍,如数奉还。”
  “呸,把我余占鳌当三岁小孩?”
  “不对,余司令。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日救亡,有人的出人,有枪的出枪,让这些枪弹躺在这儿睡大觉,您会成为民族罪人的。”
  “你少给我罗唆,老子不尿你这一壶。有种就从日本人手里夺去!”
  “昨天我部也参加了战斗!”
  “你们放了几挂鞭炮?”爷爷冷冷地说。
  “枪也放啦,手榴弹也放了,我们牺牲了六个同志!武器,起码应该分给我们一半!”
  “在墨水河桥头我全军覆没,只得了一挺破机枪!”
  “那是国民党的部队!”
  “你共产党的部队还不是照样见枪眼红?从今以后,谁也别想让老子上当。”
  “余司令,你可要仔细啊!”江队长说,“我们可是做到了仁至义尽!”
  “怎么,要动抢的吗?”爷爷把手按到王八匣子枪盖子上,阴沉沉地说。
  江队长转怒为笑,说:“余司令,您误会啦,我们八路军绝对不从朋友碗里抢饭吃,咱们买卖不成仁义在。”
  江队长走到队伍前,说:“打扫战场,掩埋乡亲们的尸体,注意捡着子弹壳。”
  胶高大队的队员们散到高粱地里捡子弹壳去了。在掩埋尸体的过程中,发疯的狗群与活人展开争夺战,把好多具尸体撕扯得破破烂烂。
  江队长说:“余司令,我们的处境非常困难,我们没有枪,没有子弹,我们拣回弹壳,送到特区兵工厂换回翻新子弹,十粒里有五粒打不响。国民党顽匪挤我们,皇协军剿我们,余司令,不管怎么说,你要把这武器分给我们一部分。你不要瞧不起我们八路军。”
  爷爷看看那些在高粱地里抬着尸首的八路队员,说:“马刀归你,『七九』步枪归你,木柄手榴弹归你。”
  江队长抓住爷爷的手,大声说:“余司令,够朋友!……木柄手榴弹我们自己能造,这样吧,余司令,我们不要手榴弹,你给我们几支『三八』式。”
  爷爷说:“不行。”
  “就要五支。”
  “不行!”
  “三支,行啦行啦,就三支。”
  “不行!”
  “两支,两支总可以了吧?”
  “他妈的,”爷爷说,“你这个土八路,像牲口贩子一样。”
  “一中队长,过来几个人领枪。”
  “慢着,”爷爷说,“你们靠远点站着!”
  爷爷亲手把二十四条仿捷克“七九”步枪连同帆布子弹袋分出来。犹豫半天,又扔过去一支“三八”式盖子枪。
  爷爷说:“行喽,马刀不给你们了。”
  江队长说:“余司令,你亲口说给我们两支『三八』式。”
  爷爷红了眼说:“你再磨缠我连一支也不给!”
  江队长摆摆手说:“好好好,别生气,别生气!”
  得到钢枪的八路队员们都喜笑颜开。胶高大队的队员们在清扫战场的过程中又找到几支步枪,爷爷扔掉的“自来得”匣子枪和父亲扔掉的“勃郎宁”手枪也被他们捡到了。每个队员的口袋都撑得满满的,里边装满了黄铜子弹壳。一个矮个黑小伙子——他是个兔唇嘴——抱着两根迫击炮筒子,含含糊糊地说:“江队长,俺拣了两管大炮!”
  江队长说:“同志们,赶快掩埋尸体,准备撤退,鬼子很可能要来搬运尸体,如果能打,我们就打他一下。黑兔儿,把炮筒背好,送到兵工厂去修修看。”
  胶高大队在土围子上集合准备撤退的时候,村东头那条土路上疾驰来二十多辆自行车,车圈锃亮,辐条播弄着光线。江队长一声令下,队伍散到围子两侧伏起来。那伙骑车人搬着车子上了土围子,大摇大摆地对着爷爷骑过来。他们一色灰军装,打绑腿,穿布鞋,方棱帽上镶着一个齿轮般的白太阳。
  这是冷支队的车子队。骑车人都使着短枪,全是好手。据说冷麻子骑车技术非常高,可以沿着单股铁轨骑五华里。
  江队长喊一声,胶高大队全体队员从树丛里钻出来,摆成纵队,站在爷爷身后。
  冷支队的车子队员们,慌忙跳下车,推着走过来,在围子上支住车子。一群短枪手簇拥着冷支队长往前走。
  爷爷一见冷麻子,伸手就攥住了手枪把子。
  江队长从后边捅了一下爷爷,说:“余司令,冷静,冷静。”
  冷支队长笑容满面伸手与江队长握手,连手套也不摘。江队长也满面笑容。同冷支队长握完了手,他把手伸进裤腰里,摸出一个胖大的灰褐色虱子,用力摔到壕沟里去。
  冷支队长说:“贵军消息灵通啊!”
  江队长说:“我部从昨天下午就在这儿与敌军周旋。”
  “想必是战果辉煌吧?”冷支队长问。
  “我部与余司令配合,击毙日军二十六名,伪军三十六名,战马九匹。”江队长说,“不知昨天贵军的精兵猛将游击到何处去啦?”
  “昨天我们骚扰了平度城,迫使鬼子仓惶撤退,这是『围魏救赵之计』吧,江队长?”
  “冷麻子,我操你亲娘!”爷爷破口大骂,“睁眼看看你救的赵吧!全村的人都在这里啦!”
  爷爷指指围子上的瞎子和瘸子。
  冷支队长的浅白麻子涨红了,他说:“我部昨天在平度城浴血奋战,做了最大的牺牲,我问心无愧。”
  江队长说:“贵军既然知道敌军围攻村庄,为何不前来援救?何必舍近求远,到远在百里之外的平度城去骚扰呢?贵军并非摩托部队,即便急行军,那么骚扰平度城的部队也还在撤退的途中,可我看队长神清气爽,纤尘不沾,这场大战,不知您是如何指挥的?”
  冷支队长面红耳赤,说:“姓江的,我不跟你斗嘴!你是为什么来的我知道,我是为什么来的你也知道。”
  江队长说:“冷支队长,我认为贵军昨天攻打县城是指挥错误。如果是我指挥贵部,那么我即使不来解村庄之围,也是把部队埋伏在公路两侧的老墓田里,凭借坟墓,架好贵部从墨水河伏击战中缴获的八挺机枪,打鬼子的伏击。日本人激战一天,人困马乏,子弹将尽,地形不熟,天气又黑,他们在明处,你们在暗处,贵部八挺机枪一齐开火,这股敌人还往哪里逃?这样,一是为民族立大功,二是为贵部谋大利,冷支队长在墨水河伏击战的光荣上,再加上公路伏击战的光荣,该是何等的辉煌!遗憾啊,冷支队长,坐失良机!不去谋大利,立大功,却来这里与孤儿寡妇争蝇头小利,江某素无廉耻,也为冷支队长脸红!”
  冷支队长满脸赤红,张口结舌地说:“姓江的……你小瞧了老子……等老子打一场大仗给你们看……”
  江队长说:“到时兄弟一定拼死相助!”
  冷支队长说:“不要你帮助,老子自己打。”
  江队长说:“佩服!佩服!”
  冷支队长骑车要走,爷爷上前一把揪住他的胸膛,杀气腾腾地说:“姓冷的,等打完了日本,咱俩再算旧帐!”
  冷支队长说:“冷某不怕你!”
  他骗腿上了自行车,一溜烟去了,二十几个护兵紧跟着他,都把自行车骑得狗撵着的兔子一样快。
  江队长说:“余司令,八路军永远是你的忠实朋友。”
  江队长把手伸给爷爷,爷爷别别扭扭地伸出手让他握了一下。爷爷感到江队长那只大手又硬又温暖。
  四十六年之后。爷爷、父亲、母亲与我家的黑狗、红狗、绿狗率领着的狗队英勇斗争过的地方。那座埋葬着共产党员、国民党、普通百姓、日本军人、皇协军的白骨的“千人坟”,在一个大雷雨的夜晚,被雷电劈开坟顶,腐朽的骨殖拋洒出几十米远,雨水把那些骨头洗得干干净净,白得全都十分严肃。那时候我正在家里度暑假,听到“千人坟”被劈开的消息,慌忙去看,家养的蓝色小狗跟在我后边。天上还落着零星小雨,蓝狗跑到我前边去。结结实实的爪子把一汪汪混浊的雨水踩得呱唧呱唧响。我们很快就碰到了那些被爆炸的气浪拋出来的骨头,蓝狗把鼻子凑上去闻闻,丝毫不感兴趣地晃晃脑袋。
  裂开的大坟周围站着一些人,一个个面露恐怖之色。我挤进圈里,看见了坟坑里那些骨架,那些重见天日的骷髅。他们谁是共产党、谁是国民党、谁是日本兵、谁是伪军、谁是百姓,只怕省委书记也辨别不清了。各种头盖骨都是一个形状,密密地挤在一个坑里,完全平等地被同样的雨水浇灌着。稀疏的雨点凄凉地敲打着青白的骷髅,发出入木三分的刻毒声响。仰着的骷髅里都盛满了雨水,清冽,冰冷,像窖藏经年的高粱酒浆。
  乡亲们把飞出去的骨殖捡回来,扔回坟墓中人的头骨堆里。我眼前一眩,定睛再看时,坟坑里竟有数十个类狗的头骨。再后来,我发现人的头骨与狗的头骨几乎没有区别,坟坑里只有一片短浅的模糊白光,像暗语一样,向我传达着某种惊心动魄的信息。光荣的人的历史里羼杂了那么多狗的传说和狗的记忆、狗的历史和人的历史交织在一起。我也参加了捡骨殖的工作,为了卫生,我戴上一双雪白的手套。乡亲们都愤怒地盯着我的手。我慌忙摘下手套,塞进裤兜。在捡骨殖的道路上,我走得最远。我走到了离大坟百米远的高粱地边缘。那里的挂满雨水的绿色矮草中,躺着一个半圆形的破碎头盖骨,那平展宽阔的额头,说明死者绝非等闲之辈。我用三个指头把它捏起来。踉踉跄跄往回走。那边草丛中又有一线微弱的白光。这是一个狭长的头颅,咧着的口腔里残存着的数颗利齿,使我马上意识到我没有必要捡它。它是跟在我身后的蓝色小狗的同类。它也许是一条狼。也许是狼与狗杂交的产物。但它分别是被爆炸的气浪掀出来的,它沾带着的土屑和它崭新的颜色说明它在大坟里安睡过数十年。我终于把它也提起来。乡亲们把死人的骨骸毫不珍惜地扔进墓穴,骨殖相碰,断裂破碎。我把那半个人头骨扔下去。我提着硕大的狗头骨犹豫着。一个老人说:扔下去吧,那时候的狗,不比人差。我把狗头骨扔进裂开的坟墓。重新修筑好的“千人坟”和没被劈开前一模一样。为了安慰被惊动的鬼魂,母亲在坟墓前,烧了一刀黄表纸。
  我参加了修筑坟墓的工作,并随着母亲,朝着墓中的一千多具尸骨,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母亲说:“四十六年啦,那时我十五岁。”
  那时我十五岁,日本人包围了村子,你外祖父和外祖母把我和你小舅舅吊进枯井,再也没见个踪影,后来才知道,他们当天上午就被打死啦……
  我不知道自己在井下蹲了多少日子了,你小舅舅死了,尸体有了味道。癞蛤蟆和黄脖领毒蛇一天到晚盯着我,我快要吓死了。那时候我想一定要死在井里头了。后来,你父亲和你爷爷他们来啦……
  爷爷把十五支“三八”式大盖枪用油纸包起来,用绳子捆起来,扛到了枯井边。爷爷说:“豆官,四下里望望去,看有人没有。”
  爷爷知道冷支队和胶高大队还在打这些枪的主意。昨天夜里,在围子下临时搭起的窝棚里,爷爷他们正睡觉,瞎子坐在窝棚口,听着动静。半夜时,瞎子听到围子的漫坡上,白蜡条树丛被碰得索索细响。后来,又有非常轻微的脚步声往窝棚这边靠过来,瞎子辨别出这是两个人,一个胆大,一个胆小。他听到了这两个人的呼吸声,他把那只马牌撸子抢攥紧,大吼了一声:“站住!”他听到那两个人慌慌张张地趴在地上,并且倒退着往后爬,他估摸方向,一搂枪机,子弹嗖地一声飞出去。他听到那两个人打着滚退到围子边,钻进白蜡条树丛里。他对着响声,又开了一枪,有个人叫了一声。爷爷他们被枪声惊醒,提枪追赶,看到两条黑影蹿过壕沟,钻进了高粱地里。
  “爹,没有人。”父亲说。
  爷爷说:“记住这个井。”
  父亲说:“记住了,这是倩儿家的井。”
  爷爷说:“要是我死啦,你就把枪起出来,拿着当晋见礼,去投八路吧,这伙人比冷支队要好一些。”
  父亲说:“爹,我们谁都不投,我们自己拉队伍!我们还有挺机关枪呢。”
  爷爷苦笑一声,说:“儿子,不容易啊!爹乏透了。”
  父亲把破辘轳上的绳子绞上来,爷爷扯过绳子头,把枪拦腰捆住。
  “是枯井吗?”爷爷问。
  “是,我和王光下去藏过猫猫的。”父亲说着,把身子探进井口,父亲看到黑咕隆咚的井里有两团灰黯的影子。
  “爹,井里有人!”父亲大叫。
  父亲和爷爷跪在井台上,用力往黑暗中看。
  “是倩儿!”父亲说。
  “好好看看,还活着吗?”爷爷说。
  “好象还鼓搭鼓搭喘气——有一条大长虫在她身边盘着——还有她弟弟安子——”父亲说,父亲的声音在井里回响着。
  “你敢下去吗?”爷爷问。
  “我下去,爹,我跟倩儿可好啦!”父亲说。
  “小心那条蛇。”
  “我不怕蛇。”
  爷爷把辘轳绳子从枪上解下来,拴住父亲的腰,把父亲顺进井。爷爷按着辘轳把子,让绳慢慢地下滑。
  “小心点。”父亲听爷爷在井上喊。他寻了一块高砖踏住,立住了脚。那条黑花蛇猛地扬起头,敏捷地吐着分叉的舌头,对着父亲喷凉气。父亲在墨水河里捕鱼捉蟹时,练就了一手降服蛇的本领。他还吃过蛇肉,跟罗汉大爷一起,用干牛屎烧着吃的,罗汉大爷说,蛇肉能治麻风病。吃了蛇肉后,父亲和罗汉大爷都感到浑身燥热。父亲站着不动,等着花蛇一垂下头,他伸手拽住了蛇尾巴,用力抖动着,蛇身上的骨节叭叭地响着。父亲又攥住蛇颈,用力拧了两下子,然后高喊一声:“爹,我扔上去了。”
  爷爷往旁边撤身,一条半死的蛇飞上来,像根肉棍子一样跌在井口旁边的空地上。爷爷感到毛骨悚然,骂一句:“这鳖羔子,贼一样的大胆!”
  父亲扶起我母亲,喊:“倩儿!倩儿!我是豆官,救你来啦!”
  爷爷小心翼翼地绞动辘轳,把我母亲绞出井。把我小舅舅的尸体绞出井。
  “爹,把枪绞下来吧!”父亲说。
  “豆官,你靠边站着。”爷爷喊。
  辘轳绳子嘎嘎吱吱响着,把那捆枪吊到了井底。父亲把绳子解开,捆住了自己的腰。
  “绞吧,爹。”父亲喊。
  “你捆好了吗?”爷爷问。
  “捆好了。”
  “好好捆紧,别马虎。”
  “绞吧,爹。”
  “系的是活扣是死扣?”
  “爹,你怎么啦?倩儿不也是我捆住绞上去的吗?”
  父亲和爷爷看着躺在地上的倩儿,她的脸皮紧贴在骨头上,眼窝深陷,牙床凸出,头发上像扑了一层白粉。她的弟弟的手指甲盖是青色的。
  母亲在瘸腿刘氏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渐渐复原,她与我父亲原来就是好朋友,添上井底相救这层关系,更像姐姐弟弟一样亲切。爷爷得了一场严重的伤寒病,生命几近垂危。后来,他在昏迷状态中闻到了一股高粱米饭的香气,父亲他们立刻采集来高粱米,刘氏当着爷爷的面,把高粱米饭煮熟了,煮烂了。爷爷吃了一碗高粱米饭,鼻子里血管迸裂,淌了好多黑色的鼻血,从此竟有了食欲,身体慢慢复原,到了十月中旬,竟能拄着棍子慢慢挪到围子上,晒一晒深秋里温暖的阳光了。
  在这段时间里,听说冷麻子的队伍与江小脚的队伍在王干坝附近发生了一次摩擦,双方都有很大损失,爷爷病得死活不顾,也无心思去想其它的事了。
  父亲他们,在村子里搭起了几间临时住处,他们从废墟里寻来了日用家具,又到田野里采集了够吃一冬春的高粱米。从八月底开始,秋雨绵绵,高粱地里黑土成泥,被雨水沤烂了的高粱秸有一半倒在地上,脱落的高粱米粒都扎根发芽,高粱穗子上的米粒也一齐发芽,在衰朽的灰蓝色和暗红色的缝隙里,拥挤着娇嫩的新绿,高粱穗子像蓬松的狐狸尾巴一样高扬着,或是低垂着。夹杂着大量水分的铅灰色乌云从高粱地上空匆匆忙忙飘过去,高粱地里滑动着一团团朦胧的暗影。坚硬的冰凉雨点打得高粱秸秆刷啦刷啦响。一群群老鸹困难地搧动着湿漉漉的翅膀,在村前的洼地上空盘旋。在那些日子里,阳光像金子一样珍贵,洼地里整日笼着粘腻的雾气,有时稀薄一些,有时厚重一些。
  爷爷病倒后,父亲称王称霸,他率领着王光、德治、瘸子、瞎子、倩儿,持枪荷弹,与前来洼地里吃尸的狗展开了残酷的战斗,父亲的枪法,就是在打狗的战斗中练就的。
  爷爷有时候有气无力地问几句:“小子,你打算干什么?”
  父亲眉宇间凝结着恶狠狠的杀气,说:“爹,我们打狗!”
  爷爷说:“不打也罢。”
  “不行,”父亲说,“不能让这些狗吃人。”
  洼地里集中了近千具尸首,八路们那天只不过把尸首聚拢成一堆罢了,根本没来得及认真掩埋。那些潦潦草草盖过几抔黑土的尸首,也被淅沥的秋雨把泥土冲刷掉,或是被狗扒出来。不紧不忙、下下停停的秋雨把尸首泡肿了,洼子里渐渐散出质量优异的臭气,乌鸦们、疯狗们瞅着机会,冲进尸堆,开膛破肚,把尸臭味折腾得更加汹涌地扩散。
  狗的队伍极盛时,大概数字在五百条与七百条之间。狗队的三领袖是我家的红狗、绿狗、黑狗。狗队的基本力量是我们村庄里的狗,它们的主人,几乎都躺在洼地里散发着臭气。那些时来时去处在半疯状态的狗,是邻村有家可归的狗。
  父亲和母亲一组、王光和德治一组、瘸子和瞎子一组,分散在洼地三个方向。他们伏在用铁锹挖出的掩体里,紧盯着从高粱地里延伸出来的三条被狗爪子踩出来的小路。父亲抱着“三八枪”,母亲抱着马枪。“豆官,我怎么老是打不准?”母亲问。“你太着急,慢慢地瞄准,慢慢地勾枪机,没有个打不着。”
  父亲和母亲监视的路口是从东南方向爬过来的,小路有二尺多宽,弯弯曲曲,呈现灰白颜色,倒伏的高粱在路上支起屏障,狗们一钻进去,就消逝得无影无踪。在这条路上出没的狗队领袖是我家的红狗。尸体的丰富营养使它的厚厚的红毛灿灿生辉,不停运动使它的腿上的肌肉健壮发达,与人的斗争锻炼着它的智能。
  太阳刚刚冒红,三条狗道安安静静,一股股雾气在路上缭绕着。经过一个月的拉锯战,狗的队伍逐渐缩小,大概有一百多条狗被打死在尸体旁,二百多条狗开了小差。三股狗合起来约有二百三十条左右,狗群有合并的趋势。父亲他们的射击技术逐渐提高,狗们在每次疯狂的袭击中,都要扔下几十具尸首。在人与狗的斗争中,狗已明显地露出智力上和技术上的劣势。父亲他们是来等待这一天里狗群的第一次进攻的,它们在斗争过程中养成的规律难以改变,它们早晨进攻一次,中午进攻一次,傍晚进攻一次,好象人类按着钟点开饭一样。
  父亲看到远处的高粱棵子耸动起来,便低声对母亲说:“准备,来了。”母亲悄悄扳开保险,把腮帮子贴在被秋雨打湿的枪托上。高粱棵子的耸动像浪潮一样滚动到洼地边缘,父亲听到了一片狗的喘息声,他知道,那几百只贪婪的狗眼齐齐盯着洼地里的残肢断臂,鲜红的狗舌头舔着唇边的余腥,狗胃咕噜咕噜响着,分泌着绿色的胃液。
  像下了一个命令似的,二百余条狗从高粱地里狂叫着冲了出来。它们全把颈上的毛竖起来,发出愤怒的呜呜声。鲜明的狗毛在白色的薄雾和血红的阳光中闪闪烁烁。狗们把尸首撕咬得噗哧噗哧响。每个目标都在剧烈运动。王光和瘸子他们已经开火了,中枪的狗哀鸣着,未中枪的狗抓紧时机噬咬着。
  父亲瞄准了一条黑狗笨拙的头颅,啪啦一枪,子弹打破了一只狗耳朵,它叫着,跑回高粱地里去了。父亲看到一条白花狗的脑袋开了一个花,它往前一栽,口里叼着一截黑色的肠子,连一声也没吭。“倩儿,你打中了!”父亲高声喊。母亲说:“是我打中的吗?”母亲兴奋地说。父亲把准星和标尺找成一线,瞄准了我家那条红狗。它跑起来肚皮贴地,从一簇高粱棵子,闪电般蹿到另一簇高粱棵子。父亲开了一枪,子弹贴着红狗的脊背飞走了。红狗叼起一条白胖的女人腿,它的尖利的牙齿把骨头嚼得咯崩咯崩响。母亲开了一枪,子弹打在它面前的黑泥上,泥点溅了一狗脸,它甩动了几下头,然后叼起半截白腿,打着滚撤走了。王光和德治的准确射击使好几条狗受了伤,狗的鲜血,溅到人的尸体上,受伤的狗的凄厉嚎叫,让人胆战心惊。
  狗队撤了。父亲他们也集合起来,擦洗武器。他们的子弹已经不多了。父亲提醒大家要精确射击,尤其注意要击毙那三条狗头领。王光说:“滑得像泥鳅一样,不等套进枪口,它就溜走了。”
  德治眨动着黄色的眼珠说:“豆官,咱们偷袭一次怎么样?”
  父亲说:“怎么偷袭?”
  德治说:“这群狗一定有一个休息的地方,我估计,这地方就是墨水河河滩,狗们吃了人肉,一定去那儿喝水。”
  瘸子说:“德治说的有理。”
  父亲说:“走吧。”
  德治说:“别急,咱们回去带上手榴弹,就用手榴弹炸它们。”
  父亲、母亲、王光、德治,兵分两路,钻进了两条狗道。狗道上的泥巴被狗爪子踏得像橡皮一样柔韧。狗道果然通向墨水河,父亲和母亲听到了墨水河的喧哗和河边上狗的鸣叫。临近河堤时,三条狗道汇集在一起,狗道加宽了一倍。父亲母亲与王光和德治汇合。
  他们在临近河堤时,父亲看到,二百多条狗散在墨水河生满水草的滩地上,多数狗趴着,有的狗在啃着脚趾上粘着的坚硬光滑的黑土壳子,有的狗翘着腿往河里撒尿,有的狗站在河边,伸出长长的舌头舐着浑浊的河水。饱食人肉的狗打出一圈圈棕色的狗屁。草地上布满红色的和白色的狗屎,父亲他们从没闻到过这种气味的狗屎和狗屁。趴着的狗,都表现得相当安静。三条狗头领混在狗群里,但还是一眼就能辨别出。
  王光说:“扔吧,豆官?”
  父亲说:“准备好了,一齐扔。”
  他们每人摸出两颗花瓣小甜瓜手榴弹,拔掉销子,对着磕碰一下,父亲喊:“扔!”八颗手榴弹远远近近地落进狗群里,狗们好奇地望着从空中飞来的圆溜溜的黑家伙,不由自主地蹲起来。父亲发现我家那三条狗精灵非常,狡猾地把身体死贴在地面上。八颗质量一等的日本手榴弹几乎同时爆炸,巨大的气浪挟带着黑豆般的弹片四处飞溅,起码有十几条狗被炸碎了,起码有二十几条狗受了伤。狗血、狗肉,飞扬到河道上空,冰雹般打到河水里。墨水河里嗜血成性的白鳝鱼群集起来,吱吱地叫着,争夺狗肉和狗血,受了伤的狗一齐哭叫,令人心悸。没受伤的狗四散逃窜,有的沿着河道狂奔,有的跳进墨水河,挣命般地往河对岸游去。父亲很遗憾没有带枪。有几只被崩瞎了眼睛的狗,嗷嗷叫着在河滩上推磨转圈,狗血满脸,让人心中不忍。我家的三匹大狗都游到对岸去了,跟着它们泅水过河的有三十几条狗,它们夹着尾巴爬上河堤,一个个狗毛贴身,狼狈不堪。它们抖动着身子,尾巴尖上、肚皮上、下巴颏上,都淅淅沥沥地滴下水来。我家那条红狗对着我父亲恼怒地叫着,好象谴责着父亲他们破坏契约,一是侵入它们的宿营地,二是使用了这种凶狠的、不狗道的新式武器。
  父亲说:“再往对面扔!”
  他们每人拿出一颗手榴弹,用力往对岸撇,群狗一见黑物越过河道飞来,齐声哭着爹叫着娘,打滚翻觔斗,下了河堤,钻到了河南岸的高粱地里。父亲他们身单力薄,手榴弹都落到河水里,炸起了四根白色的水柱,河面翻腾一阵,潮上了一片肥滚滚的白鳝鱼。
  遭到突然袭击的狗群,两天没有光顾屠杀场。在这两天里,狗群和人群都没放松继续斗争的准备。
  父亲他们认识到手榴弹的巨大威力,聚到一起,商量如何进一步利用手榴弹的问题。他们派出王光到河边去侦察过,王光说,河边有几条死狗,有一片狗毛狗屎,有扑鼻的腥臭,不见一个活狗。狗们转移了阵地。
  德治判断,这群狗暂时被打散了,但是头领还在,短时间内就会重新聚合起来,前来争夺死尸。狗们的下一场反扑必定更加残忍,因为现在剩下来的狗,都具有丰富的斗争经验,一个顶一个。
  最后,母亲出了一招,建议把木柄手榴弹拉开弦,埋在狗道上。母亲的计谋获得赞赏,大家立刻分头行动,把四十三颗一触即发的木柄手榴弹埋在三条狗道上。花瓣小甜瓜手榴弹原有五十七颗,在墨水河偷袭时用了十二颗,还剩下四十五颗。父亲不偏不倚,每个战斗小组分给十五颗。
  这两天,狗群里发生分化瓦解,由于频繁战斗减员和大批动摇分子的逃跑,狗员总数降低到一百二十匹左右。队伍迫切需要整编,将原先三个大队,合并成一个精干的、团结一致的战斗集体。原先的宿营地被四个可恶的小杂种用屎克螂一样的怪物炸得乱七八糟,狗群沿着河堤,东行了三华里,在墨水河大石桥东侧河南边的滩地上,集中了起来。
  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上午,群狗心事重重,跃跃欲试,一路上进行着挑衅性的碰撞和嘶咬。各个队伍的狗,都偷偷地打量着自己的首领。我家的红狗、黑狗和绿狗都不动声色,互相用眼角瞥着,狭长的脸上挂着狡猾的笑容。
  在大桥东侧,狗们围成一个圆圈,用两条后腿坐着地、痉着脖子,对着阴沉沉的天空嗥叫。黑狗和绿狗浑身痉挛,脊背的毛像浪潮一样翻滚着。由于吞吃人肉,所有的狗的白眼球上都布满密密的血丝,几个月吞腥啖膻、腾挪闪跳的生活,唤醒了它们灵魂深处的被千万年的驯顺生活麻醉掉的记忆。现在它们都对人——这种直立行走的动物——充满了刻骨的仇恨。在吞吃他们的肉体时,它们不仅仅是满足着辘辘的饥肠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它们是在向人的世界挑战。是对奴役了它们漫长岁月的统治者进行疯狂报复。当然,把这种原始的朦胧冲动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的、能够对这一系列行动进行理性思维的,还是我家的三条狗。这是它们被群狗拥戴的主要原因。当然,这三条狗健壮庞大的身体、灵活矫健的运动能力和凶猛突击的牺牲精神,也是它们征服群狗成为领袖的必不可缺少的条件。
  人血和人肉,使所有的狗都改变了面貌,它们毛发灿灿,条状的腱子肉把皮肤绷得紧紧的,它们肌肉里血红蛋白含量大大提高,性情都变得凶猛、嗜杀、好斗;回想起当初被人类奴役时,靠吃锅巴刷锅水度日的凄惨生活,它们都感到耻辱。向人类进攻,已经形成了狗群中的一个集体潜意识。父亲他们的频频射杀,更增强了狗群中的仇人情绪。
  从十几天前开始,三队狗之间就开始发生一些不团结的现象。事情并不大,一次是因为黑狗队里一个嘴唇上豁了一个口子,鼻子也裂了半边的贪婪家伙,偷吃了绿狗队里一个小白狗叼来的人胳膊。小白狗去跟豁鼻子理论,竟被豁鼻子咬断了一条后腿。豁鼻子的强盗行径激怒了整个绿狗队,在绿狗的默许下,群狗一哄而上,把那个豁鼻子的家伙咬得千疮百孔,连肠子都拖出来撕得零零碎碎。黑狗队对绿狗队这种过左的报复行为感到不可忍受,于是两个队里的二百多条狗咬成了团,一撮撮的狗毛被撕下来,在小风的吹拂下,沿着河道翻滚。红狗队里的狗趁火打劫,借咬架的机会各报私怨。我家的三条狗,不动声色地对坐着,目光冰冷,眼里都汪着鲜红的血。
  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有两个多小时,有七条狗永远也爬不起来了,有十几条狗受了重伤,躺在战场上,嘤嘤地哀鸣着。战后,几乎所有的狗,都坐在河道上,伸出沾着含有消毒生肌唾液的红舌头,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第二场战斗是昨天中午发生的。绿狗队里一个厚颜无耻、生着两片厚唇、鼓着两只鱼眼睛的公狗——它生着一身蓝黄夹杂的狗毛——竟然大胆调戏红狗队中与狗队长关系异常密切的一只漂亮的花脸小母狗。红狗怒不可遏,一膀子就把那只杂毛公狗撞到了河里。杂毛狗从水里跳上来抖擞着满身泥水,愤恨地叫骂着。红狗队里的狗们,嘲笑着这个既可厌又可怜的丑家伙。
  绿狗队里的首领对着红狗吠叫几声,红狗不理它,又一膀子,再次把杂毛公狗撞下水去。杂毛狗在河水中露着两个圆鼻孔,像匹大老鼠一样游上岸来。花脸小母狗站在红狗身后,驯良地摇晃着尾巴。
  绿狗对着红狗叫了一声,好象人类发出的一声冷笑。
  红狗对着绿狗叫了一声,好象人类对冷笑回报的冷笑
  黑狗站在它昔日的两个伙伴之间,和事佬般地叫了一声。
  狗群集合在新的休憩地点,有的舐水,有的舔伤口,缓缓流动的墨水河水面上跳动着古老的太阳光芒,一只半大的野兔子在河堤上露了露头,吓得魂飞魄散,悄悄地溜走了。
  狗群在暖和的深秋阳光下,都显出一些慵懒的态度。我家的三条狗坐成一个三角,半眯着眼,好象在回忆往昔岁月。
  红狗想起,在为烧酒锅主人看家护院时的安宁生活,那时两匹老黄狗还在,五条狗之间虽有矛盾,但基本上能团结一致。它当时最瘦最小,身上一度生过癞疮,被逐出狗窝。后来在东院的烧酒糠里打滚,治好了病,回去后就有些不合群,它讨厌黑狗和绿狗的欺贫爱富、诌肩摇尾的媚态,它知道今日有一场争夺霸主地位的战斗,群狗因矛盾转移到三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渔网捕鱼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