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的宝贝挨批评了男人都是小宝贝表情包啥表情

如何看待宝宝在幼儿园里挨批评
&& 断断续续的,还是要坚持下去!!&
宝妈,加油!
&&&饭后半小时是我和臭宝亲子时光,玩游戏,画画,在阳台上看风景、闲聊,现在又增加一项内容:说说一天当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活动规则是宝宝说一个,妈妈说一个,交替进行,臭宝说结束就会结束。虽然宝贝每天说的有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也有可能是自己发挥想象杜撰的,这些都没有关系,我已经达到了我的目的:亲子同乐,拉近我与宝贝的距离、语言能力的锻炼,对事物的观察与记忆力,初步的分析能力,妈妈与宝宝的思想交流,最重要的是:我还可以从宝贝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宝贝在幼儿园内的生活。他是否快乐,是我最在乎的!我这个妈妈很贪心,不仅想做妈妈,还想跟宝宝做朋友。
中秋节放假前一天晚上,我接到宝贝班主任的电话:“**妈妈,你好,我发现**最近很烦躁哦。”妈妈:“哦,这样啊,有什么表现呢?”班主任:“他最近经常无缘无故去打小朋友哦,今天下午就是。他现在被分到第一组,原来是在第三组的吗,我正在上课,他起身就去第三组狠狠的打了一个小朋友,我问他为什么去打人,他也不肯说,我就批评了他,还罚他站在门口,后来我问他原因,他就说他有气哦。他今天刚好学习特长班嘛(培训第一天),我就吓他,不听话,给你留下来,不让爸爸妈妈来接你了,他可能被吓到了。”妈妈:“哦,还有吗?”班主任:“而且他最近很多讲,我说他,他也不听。你们在家里配合教育一下他啊。”妈妈:“好的,这些话**回家没有跟我说过,跟我说的都是在幼儿园有趣的事情。多谢老师的关心,我会问清楚的。”由于接到电话时我们正在走亲戚的路上,而且又是晚上,我不想让宝宝带着情绪睡觉,打算留到第二天在问问清楚。
据我观察与回忆,从去幼儿园接宝宝,到接到电话,再到亲戚家的玩耍臭宝表现一直都与平常没什么两样。临睡前的谈话,我问臭宝:有没有什么特别事情跟妈妈说的?臭宝摇摇头说:“没有”“好吧,那晚安,宝贝,妈妈爱你”盖好被子,打开小夜灯,五分钟后,在进去看时,臭宝已经睡着了。
第二天忙完家里琐碎事情后,抓过来正在玩耍的宝贝:“儿子,何老师昨天给妈妈打电话了”。臭宝知道我要说什么,立刻打断我:“妈妈,这个我不想谈。”说完就跑了。
第三天,我又试图了解情况,再次被臭宝拒绝:“妈妈,明天在跟你说吧”,这明显是托词。
直到开学前一天晚上,我抓过来在客厅里跑来跑去的臭宝,面对面,对臭宝说:“儿子,妈妈不批评你,妈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你能告诉妈妈吗?”臭宝被我抓着,跑不掉,就用双手捂住耳朵。这让我更加疑惑,到底发生了什么?臭宝一而再再而三的避而不谈,难道仅仅是怕家长批评吗?臭宝挣脱了我的双手,径直跑到书房里,关上房门,我敲门,说:“儿子,妈妈进来了。”推门进去,臭宝又躲到床尾那里,努力让自己不被妈妈看见。我走过去,抱起趴在地上的宝贝,宝贝又使出浑身解数,挣脱,然后钻到柜子里。隔着柜门,我跟臭宝说:“儿子,你不用害怕,妈妈不会批评你,我保证。妈妈了解事情经过,才会告诉你正确的做法,好吗?”臭宝推门出来,依旧不语,无论我怎么讲,臭宝始终不愿意说出当时的情况。
妈妈心里突然很疼,到底是怎样的场景,让臭宝那么不愿意回忆。
好吧,既然宝宝不愿意,为娘的也不会勉强。但是妈妈会告诉臭宝正确的方法: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不要跟小朋友说与上课无关的话,也不要随便离开座位。至于打架,我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确有小朋友无故生事,也不要姑息纵容。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臭宝记住:爸爸妈妈永远都不会丢下宝宝,不去幼儿园接你,只要放学了,一定会看见爸爸或者妈妈在门口笑脸欢迎你。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爸爸妈妈爱你。臭宝点头答应了。
节后回园上课第一天早晨臭宝全线崩溃。臭宝一改往日刷牙洗脸厕所一气呵成的雷厉风行的速度,开始拖拖拉拉,一会说头疼,一会说肚子疼,又开始躲在柜子里不肯出来,跟我说:“妈妈,我跟你说,你不要和爸爸说。”我蹲下来,看着臭宝,点点头。臭宝一副要发生大事的表情,跟我说:“妈妈,我老师罚我在家里,不准去幼儿园。”说完委屈的小声抽泣,因为怕被爸爸听见,还会伏在我的肩膀上。我对臭宝说:“想哭就大声哭出来,爸爸不会说你的。”
妈妈心里又狠狠的疼了。我希望宝宝快乐的成长,在幼儿园也有快乐的学习体验,我从不着急,宝宝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的成长,当娘的,只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在宝宝身旁,守护他,在他需要的时候帮助他就足够了。
我不赞同幼儿园班主任的做法,批评当然是可以有的,但这显然拔苗助长了,超出了臭宝能承受的心里范围。我甚至怀疑,臭宝从两岁开始就没在尿床,为什么在节后开学前一天晚上突然尿床了,是宝贝心理压力太大了缘故吗?是因为恐惧吗?中国的幼儿园为什么不能让小朋友自由发展?为什么听老师话就是好孩子?不淘气的小朋友就会受到表扬?为什么不能用宽容、包容的心态看待小朋友的成长?
&& 后记:臭宝被爸爸强行带去了幼儿园,据说从家里出发,还嚎啕大哭,上了车,就不在哭了,最后也自己勇敢的走进了幼儿园。晚饭后,臭宝在玩耍,爸爸突然问一句,明天还去不去幼儿园了?臭宝很自然的回答:“去啊。老师今天表扬我了呢。”
臭宝雨过天晴了,妈妈还没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宝贝,宝贝 周国平
我的图书馆
宝贝,宝贝 周国平
宝贝,宝贝&& 周国平
第1节:序(1) 第2节:序(2) 第3节:序(3) 第4节:第一卷& 人之初(1) 第5节:第一卷& 人之初(2) 第6节:第一卷& 人之初(3) 第7节:第一卷& 人之初(4) 第8节:第一卷& 人之初(5) 第9节:第一卷& 人之初(6) 第10节:第一卷& 人之初(7) 第11节:第一卷& 人之初(8) 第12节:第一卷& 人之初(9) 第13节:第一卷& 人之初(10) 第14节:第一卷& 人之初(11) 第15节:第一卷& 人之初(12) 第16节:第一卷& 人之初(13) 第17节:第一卷& 人之初(14) 第18节:第一卷& 人之初(15) 第19节:第一卷& 人之初(16) 第20节:第一卷& 人之初(17) 第21节:第一卷& 人之初(18) 第22节:第一卷& 人之初(19) 第23节:第一卷& 人之初(20) 第24节:第一卷& 人之初(21) 第25节:第一卷& 人之初(22) 第26节:第一卷& 人之初(23) 第27节:第一卷& 人之初(24) 第28节:第一卷& 人之初(25) 第29节:第一卷& 人之初(26) 第30节:第一卷& 人之初(27) 第31节:第一卷& 人之初(28) 第32节:第一卷& 人之初(29) 第33节:第二卷& 天籁(1) 第34节:第二卷& 天籁(2) 第35节:第二卷& 天籁(3) 第36节:第二卷& 天籁(4) 第37节:第二卷& 天籁(5) 第38节:第二卷& 天籁(6) 第39节:第二卷& 天籁(7) 第40节:第二卷& 天籁(8) 第41节:第二卷& 天籁(9) 第42节:第二卷& 天籁(10) 第43节:第二卷& 天籁(11) 第44节:第二卷& 天籁(12) 第45节:第二卷& 天籁(13) 第46节:第二卷& 天籁(14) 第47节:第二卷& 天籁(15) 第48节:第二卷& 天籁(16) 第49节:第二卷& 天籁(17) 第50节:第二卷& 天籁(18) 第51节:第二卷& 天籁(19) 第52节:第二卷& 天籁(20) 第53节:第二卷& 天籁(21) 第54节:第二卷& 天籁(22) 第55节:第二卷& 天籁(23) 第56节:第二卷& 天籁(24) 第57节:第二卷& 天籁(25) 第58节:第二卷& 天籁(26) 第59节:第二卷& 天籁(27) 第60节:第二卷& 天籁(28) 第61节:第二卷 &天籁(29) 第62节:第二卷& 天籁(30) 第63节:第二卷& 天籁(31) 第64节:第二卷& 天籁(32) 第65节:第二卷& 天籁(33) 第66节:第二卷& 天籁(34) 第67节:第二卷& 天籁(35) 第68节:第二卷& 天籁(36) 第69节:第二卷& 天籁(37) 第70节:第二卷& 天籁(38) 第71节:第二卷& 天籁(39) 第72节:第二卷& 天籁(40) 第73节:第二卷& 天籁(41) 第74节:第二卷& 天籁(42) 第75节:第二卷& 天籁(43) 第76节:第二卷& 天籁(44)
第1节:序(1)
  宝贝,宝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这个词一直重叠着在我的心中回响,如同一个最温柔也最深沉的旋律。
  宝贝,宝贝。
  女儿是我的宝贝。小生命来到世上,天下的父母哪个不心醉神迷,谛视着婴儿花朵一样的脸蛋,满腔的骨肉之爱无以表达,一声声唤宝贝,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和女儿一起度过的时光,是我的生命中的宝贝。养育小生命是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之一,其中有多少惊喜和欢笑,多少感悟和思考,给我的心灵仓库增添了多少无价的珍宝。
  宝贝,宝贝,我的女儿,我的生命中的时光。
  我也许命中该做父亲,比做别的什么都心甘情愿,绝对不会厌烦。我想不出,在人生中,还有什么事比养儿育女更有吸引力,更能使人身不由己地沉醉其中。
  我的妻子常说,没见过像我这么痴情的爸爸。周围的朋友,看见我这么陶醉地当爸爸,有的称赞我是伟大的父亲,有的惋惜我丧失了革命的斗志。我心里明白,伟大根本扯不上,我是受本能支配,恰恰证明我平凡。至于丧失了斗志,我不在乎,倘若一种斗志会被生命自身的力量瓦解,恰恰证明它没有多大价值。
  性是大自然最奇妙的发明之一。在没有做父母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大自然的深意,以为它只是男女之欢。其实,快乐本能是浅层次,背后潜藏着深层次的繁衍本能。有了孩子,这个本能以巨大的威力突然苏醒了,一下子把我们变成了忘我舔犊的傻爸傻妈。
  爱孩子是本能,但不止于本能。无论第几次做父亲,新生命的到来永远使我感到神秘。一个新生命的形成,大自然不知运作了多少个世纪,其中不知交织了多少离奇的故事。
  我的女儿,你原本完全可能不来找我,却偏偏来了,选中我做你的父亲,这是何等的信任。如果有轮回,天下人家如恒河之沙,你这一个灵魂偏偏投胎到了我的家里,这是何等的因缘。如果有上帝,上帝赐给了我生命,竟还把照看你的生命的荣耀也赐给了我,这是何等的恩宠。面对你,我庆幸,我喜乐,我感恩。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女儿出生后,她成了我的日记里的主角。这很自然,因为她也成了我的生活里的主角。我情不自禁地记下她的一点一滴表现,如同一个藏宝迷搜集一颗又一颗珠宝,简直到了贪婪的地步。尤其从她咿呀学语开始,我记录得格外辛勤。语言能力的每一点进步,逐渐增多的有趣表达,她的奇思妙想和惊人之言,我只要听到,就赶紧记下来,生怕流失。事实上,如果不记下来,绝大部分必定流失。
  这当然是需要一点儿毅力的。因为养育孩子既是最快乐的,也是最劳累的。这种劳累往往使人麻木和怠惰,失去了记录的雅兴和余力。不过,我是欲罢不能。我清楚地意识到,孩子年幼的这一段时光,生命初期的奇妙景象,对于我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而这段时光是那样稍纵即逝,这笔财富是那样容易丢失。上天赐给了我这么好的运气,我决不可辜负。此时此刻,这就是我的事业和使命,其余一切必须让路。
第2节:序(2)
  物质的财宝,丢失了可以挣回,挣不回也没有什么。它们是这样毫无个性,和你本来就没有必然的关系,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存放罢了。可是,你的生命中的珍宝是仅仅属于你的,它们只能存放在你的心灵中和记忆中。如果这里没有,别的任何地方也不会有。你一旦把它们丢失,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当我现在重读和整理这些记录时,我发现,在女儿二至五岁的四年里,记的精彩段子最多,以后就大为减少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她后来退步了,而是显示了一种规律性的现象。二至五岁正是幼儿期,心智的各个要素,包括感觉、认知、语言、想象,如同刚破土的嫩苗,开始蓬勃生长。一方面,这些要素尚未分化,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又尚未被成人世界的概念思维和功利计算所同化,清新如初。人们对于幼儿绘画赞美有加,其实,幼儿语言毫不逊色,同样富于独创性。这是原生态的精神现象,奇妙无比,在生命的以后阶段决不可能重现。打一个未必恰当的比方,犹如中国的先秦文化和欧洲的古希腊文化不可能重现一样。长大以后,在较好的情形下,心智的某一要素得到良好发展,成为某一领域的能者。在最好的情形下,心智保持纯真的品质和得到全面的发展,那就是天才了。
  如果说,生命早期的精彩纷呈对于做父母的是宝贵财富,那么,对于孩子自己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孩子身在其中,浑然无知,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在时光中了。为孩子保住这一份财富,这只能是父母的责任。在为女儿做记录时,我经常想,她长大后,有一天,我把这一份记录交到她的手上,她会多么欣喜啊。这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天下父母能够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
  现在有一些父亲或母亲以自己的孩子为题材写书,写的是他们很特别的育儿经历。他们有宏大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从零岁开始,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天才,终于送进了哈佛或牛津。在我的这本书里,没有一丁点儿这样的东西。事实上,我也不是这种目光远大、心思缜密的家长,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罢了。对于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地生长,丝毫不想在她身上施展我的宏图。
  从一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最能看出这个人自己的人生态度。那种逼迫孩子参加各种竞争的家长,自己在生活中往往也急功近利。相反,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必定也愿意孩子顺应天性愉快地成长。我由此获得了一个依据,去分析貌似违背这个规律的现象。譬如说,我基本可以断定,一个自己无为却逼迫孩子大有作为的人,他的无为其实是无能和不得志;一个自己拼命奋斗却让孩子自由生长的人,他的拼命多少是出于无奈。这两种人都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未遂愿望,但愿望的性质恰好相反。
第3节:序(3)
  家庭教育是人的一生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也认为好父母胜过好老师。不过,什么是好父母,人们的观念截然不同。我自认为是一个好父亲,理由仅仅在于,当女儿幼小时,我是她的一个好玩伴,随着她逐渐长大,我在争取成为她的一个好朋友。我一向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做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至于在我们之间,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还真分不清楚,我只能说,我从她学到的,决不比她从我学到的少。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进一个名牌学校,谋一个赚钱职业,这种东西怎么有资格成为人生的目标,所以也不能成为教育的目标。我的期望比这高得多,就是愿她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如此看来,这是一本很普通的书了。的确很普通,但凡做父母的,只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会写字,谁都可以写这样的一本书。然而,它并不因此就没有了价值,相反,也许这正是它的价值之所在。
  世上已经有太多的书,讲述各种伟大的真理、精彩的故事、成功的楷模,我无意加入其列。我只想叙述平凡的生活,叙述平凡生活中的一个珍贵的片断。人们大约不会认为这只是一本谈育儿的书吧。但愿在读了这本书以后,有更多的人相信,伟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么,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过好,人生才是圆满。
  世代交替,生命繁衍,人类生活的基本内核原本就是平凡的。战争、政治、文化、财富、历险、浪漫,一切的不平凡,最后都要回归平凡,都要按照对人类平凡生活的功过确定其价值。即使在伟人的生平中,最能打动我们的也不是丰功伟绩,而是那些在平凡生活中显露了真实人性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恰恰是人人都拥有的。遗憾的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人们惶惶然追求貌似不平凡的东西,懂得珍惜和品味平凡生活的人何其少。
  所以,我的这本书未尝不是一个呼唤。
  最后,我要对女儿说几句话。
  宝贝,我要你记住,你是一个普通的女孩。我之所以写你,不是因为你多么特别,只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在写你的这本书出版以后,你也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不会因为这本书而变得特别。
  当然,我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与别的爱自己孩子的父亲没有什么两样。我写这本书,不是因为我是作家。我不是作家,也一定会写这本书,只因为我是你的爸爸。这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为他所爱的女儿写的一本书。
  一个普通的父亲,爱他的一个普通的女儿,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全部理由。
  爱,这一个理由已经足够。
  在这本书里,我只写了你从出生到刚上小学的事情。宝贝,你还记得吧,我们有一个约定,往后的事情,将来由你自己来写。爸爸的想法是,将来你不一定要写书,写不写书不重要,爸爸从来没有想把你培养成一个作家,只希望你成为一个珍惜自己生活经历的人。读了这本书,如果你不但为其中写的你幼小时候的事开心一笑,而且领略到了记录生活的魅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我会非常高兴的。你将慢慢体会到,一个认真写日记的人,生活的时候是更用心、更敏锐、更有自己的眼光的,她从生活中获取得更多,更是生活的主人。
第4节:第一卷& 人之初(1)
  第一卷 人之初
  啾啾语录——
  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爸爸也不认识你吧?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妈妈,要是你生的是笑笑怎么办?为什么正巧生的是我?
  有时我老觉得自己在做梦。会不会一直在做梦,还没有醒来呢?
  我想做彩虹也没有什么坏处。我会有许多朋友,太阳、月亮、星星、云、天空都是我的朋友。
  我爱怀孕和哺乳的女人,我爱传种的牲畜,我爱周而复始的季节。
  ——圣埃克苏佩里
  一个新人来到世界上,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奥秘啊!
  ——托尔斯泰
  当我凝视你的脸蛋的时候,神秘之感淹没了我;你这属于一切人的,竟成了我的。
  ——泰戈尔
  一个睡眠的孩子给我的印象是他是一个在非常遥远的国家里旅行的人。
  ——爱默生
  婴儿期是永生的救世主,为了吸引堕落的人类重返天国,它不断地来到人类的怀抱。
  ——爱默生
  迎来一个新生命,成为人父人母,是人生中的一段无比美妙的时光。
  最初的日子里,我守着摇篮,端详着沉睡中的婴儿的圣洁的小脸蛋,心中充满神秘之感。这个不久前还无迹可寻的小生命,现在突然出现在了我的屋宇里,她究竟来自何方?单凭自己的力量,我决不可能成为一个父亲,我必定是蒙受了一个侥幸得近乎非分的恩宠。婴儿是真正的天使——天国的使者,她的甜蜜祥和的睡眠,她在睡梦中闪现的谜样的微笑,她的小身体喷发的花朵般的浓郁清香,都透露了她所来自的那个神秘国度的信息。在亲自迎来一个新生命的时候,人离天国最近。
  当然,家里有了一个婴儿,你不可能成天面对她玄思神游。婴儿不但是天使,同时也是幼兽,作为后者,她有一个你必须好生伺候的小身体。在抚养幼崽的日子里,我们仿佛变回了成年兽,我们确实变回了成年兽。我觉得, 做一头成年兽,这个滋味好极了。作为社会生物,我们平时太多地过着复杂而抽象的生活,现在生活重归于简单和具体了。
第5节:第一卷& 人之初(2)
  除了天使和幼兽,婴儿又是“人之初”。亲自养育小生命,意味着你获得了一个极其宝贵的机会,可以亲眼看到生命拂晓的微妙风景。你会看到,在你的宝宝身上,人的各种能力是怎样遵循大自然安排的某种确定次序苏醒和生长的,爱、智力、人性的闪光是怎样由似乎偶然而变得越来越频繁的,一个小人儿是怎样从一头幼兽中破壳而出的。孩子小手第一次成功的抓握,小脚丫颤颤悠悠迈出的第一步,第一次有意识对你发出的笑,第一声喊你爸爸妈妈,都会给你带来莫大的喜悦。你会感到,养育婴儿虽然是辛苦的,但你在付出的同时即已得到了最美好的报偿。
  你们是刚刚迎来了一个小生命的父母吗?你们有福了,千万不要错过生命中这段无比醇美的时光,一定要多多地和孩子在一起。你们会深切地感到,这种简单的幸福是世上任何别的享受不能比拟的。
  在第一卷中,啾啾是一个婴儿,我记录了对一个婴儿的生长过程的观察,以及我在养育一个婴儿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思考。
  从世界杯说起
  啾啾的出生,比预产期提早了三周。提早的原因,竟是世界杯。
  那些天里,电视正热播世界杯足球赛。怀着孕的红,一个向来文静的女子,突然变成了狂热的球迷。她挺着大肚子,每天坐在电视机前几个钟头,摩拳擦掌,大呼小叫,为她的英雄大贝和小贝加油,时而扼腕叹息,时而跺脚吼喊,时而雀跃欢呼。这样折腾的结果,腹中的宝宝待不住了,决定离开在波涛中颠簸的小舟,尽快登陆。
  一个风雨之夜,红照例为世界杯激情澎湃,躺到床上已是一点来钟。刚躺下,突然感到下腹痛,那种痛感与往常不同,她说一定是阵痛。第一阵疼痛过去了。我躺在她身边,放心不下,随手翻看一本书,留心着她的动静。她睡不着,不停地翻身。一会儿,她轻声告诉我:“破水了。”我一看,床单上果然有一滩带血的水渍。那是两点多钟。接着便是更频繁的阵痛,更汹涌的破水。
  无可怀疑了。我赶紧起床,收拾简单的行李。家在北京西端的八角,当年还很冷清,深更半夜,风雨交加,根本不可能叫到出租车。我几天前刚领到驾照,还不曾在马路上开过车,现在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小保姆陪红坐在后座上,我脚踩油门,拉开离合器,汽车一头扎进了暴风雨中。一路上,红不断发指令,指挥我这个第一次上路的新手避让、并道、减速、转弯。一千五百度的近视眼,雨刮器快速地摆动,前窗玻璃上依然是厚厚的水帘,灯光明灭,景物虚幻,我觉得仿佛行驶在海底世界。四十分钟后,汽车停在协和医院急诊部的门外,我觉得像在做梦。
第6节:第一卷& 人之初(3)
  因为是臀位,预定剖腹产,红被推进了手术室,我和小保姆在走廊里等候。约莫五十分钟后,手术室的门开了,一个护士推出一辆产科专用的婴儿车,那是一张带轱辘和纱帐的小床,里面有一个盖着无菌布的婴儿,只露出一颗大脑袋,紧合着眼。护士说,是女的。小保姆甜甜地笑了。这个小保姆,人很老实,有点笨,她在这个时刻的灿烂笑容从此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又过了四十五分钟,手术室的门再次打开,这次推出的是手术后的妻子。我和一个男医生一起把担架车推到八楼病房,将她安置下来。她脸色苍白,时而哆嗦着。医院禁止家属陪床,我磨蹭着,等候护士把婴儿送来。婴儿躺在小车里,红要求看一眼,护士把孩子抱到了她身边。红伸出一只胳膊搂住孩子,轻声唤宝贝。我们的宝贝,一颗大脑袋异常醒目,但裹在襁褓里的身体可真瘦小,我问有多重,护士说5斤9两。好在她很争气,不足月的损失到母腹外补,差不多一天长一两,满月时已达9斤,很快长成了一个小胖娃娃。
  医院繁忙的一天已经开始,我把车发动,好不容易从拥挤的车群和人群中钻出,来到大街上。一夜未睡,又疲倦又兴奋,开车的感觉是轻飘飘的。在离家不远的路段上,我发现自己被一辆清障车追赶和拦截,两名警察把我叫下车,生气地为了什么事情责问我。我终于听明白,原来我从快车道超过这辆清障车,又并道到了它前面。我自己对此毫不知觉,赶紧道歉。警察听我说了剖腹产之类的一番话,原谅了我。
  啾啾降生在一个风雨之夜,却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她的乖在产科出了名,几乎不哭,饿了或尿了,只是动弹小身子,轻声娇唤。最让妈妈满意的是吃奶,吃得又多又好,咂咂有声,从容不迫。
  红也是好样的。她成了产房里的模范妈妈,奶水特别充足,常常给别的孩子哺乳,有一天竟哺了四个孩子。看她挺瘦的,不像一个优秀乳母,我笑说人不可貌相啊。
  宝贝的脸蛋一天比一天白皙,到出院那天,已经有模有样了。在我眼里,她可爱极,美极,乖极。她常常睁着明亮的眼睛,望着我,望着妈妈,静极了。
  母女俩在医院里住了一周。回到八角的家,一切仍是老样子,但又完全不同了。望着小床上的新入住者,红轻声对我说:“这就是一切。”我会意点头。
  下一届世界杯举行时,啾啾快满四岁了,亲自领教了妈妈对足球的狂热,每天电视里播球赛的时候,妈妈的兴奋与她的寂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想不明白,这么温柔的妈妈怎么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每天坐在电视机前呐喊不已,一连几个小时不理睬宝贝了。
第7节:第一卷& 人之初(4)
  “妈妈,是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球迷?”她困惑地问。妈妈说:“是的。你说当球迷好不好?”她说:“不好。”妈妈问:“为什么?”她答:“因为球迷太喜欢大喊大叫了。”
  可是,她毕竟是一个乖女儿,能够设身处地替妈妈想。我们俩在卧室里,听见红在客厅里大喊:“现在我要看一场最重要的球!”我问她:“难道足球有最重要的吗?”她平静地说:“对妈妈来说有。”上届冠军法国队输得极惨,出线已成定局,红为此唉声叹气。我故意幸灾乐祸地说:“输得好。”她反驳:“不要法国输!”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妈妈不高兴。”
  天天都有比赛,看来要没完没了地赛下去了,她不禁忧心忡忡起来。她很克制地问:“妈妈,世界杯一年后能不能结束?”妈妈告诉她,用不了一年,几天后就结束了。她放心了。进入半决赛环节,她听妈妈说,过几天世界杯就结束了,便盯着电视机屏幕担心地问:“这些踢球的人知道过几天就结束了吗?”
  决赛终于来临,她知道这是最后一场比赛了,对妈妈说:“妈妈,你多可怜呀。”我故意问她:“明天没有世界杯了,你高兴吗?”她迟疑了一会儿,答:“我不想说。”
  这就是我的女儿,一个安静、善良、通情达理的女孩。
  幼兽崽焓贯小人儿
  人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由自然的眼光看,人是动物,人的身体来源于进化、遗传、繁殖,受本能支配,如同别的动物身体一样是欲望之物。由诗和宗教的眼光看,人是万物之灵,人的灵魂有神圣的来源,超越于一切自然法则,闪放精神的光华。在人身上,神性和兽性彼此纠结、混合、战斗、消长,好像发生了化学反应一样,这样产生的结果,我们称之为人性。所以,人性是神性和兽性互相作用的产物。
  在婴儿身上,你会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婴儿是“人之初”,兽性和神性是分离的,二者似乎尚未融合,还保持着各自的初始状态。在最初的日子里,婴儿时而是一头十足的幼兽,时而是一个纯粹的小天使,惟独不太像是一个人。然后,随着意识的觉醒,他对环境有了反应,与人有了交流,在这过程中,他身上兽性和神性的化合作用在悄悄进行着。有一天,你忽然发现,那种幼兽或天使的感觉都淡薄了,他成了一个需要你动用知识和经验来对付的家伙,一个小人儿站在你的面前了。
  满月前的婴儿,经常发出小动物一般的声音。
  啾啾躺在那里,身体有了不舒服的感觉,饿了、尿了或拉了,于是发出声音的信号,那声音难以形容,混合了鼻音和嗓音,只能勉强名之为吭哧。如果无人理睬,没有及时给她哺乳或换尿布,信号就会升级,发出的声音介于呜咽和咆哮之间,活脱一头小兽。她饿的时候,真是刻不容缓,高举小拳头,使劲踢两条小腿,皱眉眯眼,小嘴张大朝一边歪,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其实不过是在焦急地寻找乳头罢了。
第8节:第一卷& 人之初(5)
  人的一生中,婴儿期伸懒腰最频繁,大约因为身体总处在被动的静止状态,既无聊又疲劳,伸懒腰是基本的放松运动。啾啾伸懒腰可谓声势浩大,双手如打拳似的奋勇出击,喷鼻,吆喝,鼻腔和喉咙里的声音汹涌澎湃,气吞山河。妈妈嘲笑说,像七品芝麻官升堂,地动山摇。可是,转瞬之间,偃旗息鼓,重归宁静,乖乖地依在妈妈怀里了。
  啾啾自个儿努力解大便的样子简直悲壮,她大声哼着,喊着,小身子和手脚一齐用力。那时候,她非常自尊,不让人碰她,碰了就烦躁。但是,新生儿肠蠕动不好,便秘是常事,有时我们不得不冒犯她,加入她的努力。我们努力,是不停地按摩她的小肚子。她自己更努力,使出浑身的劲,扭动小身体,紧皱眉头运气。一旦拉出来,大人孩子都如释重负。
  孩子幼小的时候,我们天天就是忙这些事情。我们伺候婴儿的小身体,给它喂食,替它洗澡,擦拭它沾上的屎尿,把它抱到户外晒太阳。这基本是成年兽照料幼兽的状态。婴儿是幼兽,迫使我们也回归为兽了。
  迫使?可是我们是多么心甘情愿啊,在这种原始的动物状态中,有多少单纯的快乐和满足,甚至有多少单纯的哲学和真理啊。
  对于现代人来说,适时回到某种单纯的动物状态,这既是珍贵的幸福,也是有效的净化。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仿佛悬在半空中,在争夺世俗利益中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那么,从上下两方面看,小生命的到来都是一种拯救,引领我们回归简单和真实。
  婴儿是洁净的,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把婴儿弄脏。是的,她糊了一屁股屎,但她的粉嫩的小屁股依然是洁净的。是的,你给她换尿布,替她擦洗,手上难免沾了屎,但你一点儿不觉得脏。在婴儿身上,排泄恢复了名誉,重新成为大自然的一件正大光明的事。
  和父亲相比,母亲更接近兽的状态。她袒露胸膛,把乳头塞进孩子嘴里,孩子的脸紧压她的乳房,母婴都沉浸在安宁的幸福中。面对这个景象,你无法不想起人类的哺乳动物亲属。这个景象令我入迷,我心中充满羡慕。男人不能体验如此物我两忘的交融,这怎么不是一个遗憾呢。
  我喜欢看婴儿的睡态。
  她躺在那里,深深地入睡,小脸蛋光洁,神态安详。在她的脸上,没有一丝不安和阴影。她远离人世间的一切喧闹、争斗、享乐和苦恼,沉浸在无何有之乡,把你也带往那个洁净的国度。那也许是温暖的母腹,她刚从那里来,此刻的睡眠是母腹中涅的延续。或者更遥远,那也许是一切生命的原始故乡,万有的子宫,天国,净土,一个人类渺小的感官和思维永远不可触及的世界。
第9节:第一卷& 人之初(6)
  刚出生的婴儿,总是在沉睡。然后,一天一天,醒的时间渐渐增多、延长,醒时也更安静了。她不是被身体不舒服的感觉从睡眠中强拉出来的,她是睡够了,精神饱满地醒来了。她睁大黑亮的眼睛,时而凝视着你,仿佛在辨认,时而凝望着空中某处,仿佛在沉思。有时候,这凝望和沉思的神态竟持续几个小时,令我不能不觉得神秘,相信她是在回忆她所从来的国度。
  一个婴儿,尤其一个安静的女婴,真是一个小天使。即使天国是虚无缥缈的,我眼前的这个小天使却无比真实。她的香喷喷的小身体是多么好闻啊!婴儿小身体散发的味儿妙不可言,宛如一朵肉身的蓓蕾,那味儿完全是肉体性质的,却纯净如花香。这是原汁原味的生命,是创世第六日工场里的气息。她的芬芳渗透进了她用过的一切,她的小衣服、小被褥,即使洗净了,叠放在那里,仍有这芬芳飘出。一间有婴儿的屋子是上帝的花房,无处不弥漫着新生命的浓郁的清香。
  在婴儿身上,潜伏着一个小人儿,这个小人儿天然地亲近人的环境,在人的环境中慢慢苏醒。
  最重要的人的环境,是人的话语声,是语言。
  啾啾喜欢周围有人声。她睁着亮晶晶的眼睛,自个儿躺着,周围越是有大人说话,她越安静。她知道我们在近旁,很放心。一旦人声沉寂下来,她就不安了。
  有些大人在婴儿入睡时屏息凝气,禁止发声,生怕惊扰孩子,他们是以自己衰弱的神经揣摩婴儿。是的,大人在与人打交道中有太多的烦恼,他提防人,人声使他紧张和不快,他会失眠,所以睡觉时要关上门,捂上耳朵,把人声挡在外面。婴儿才不这样哩,人声是安全的信号,是催眠曲,使婴儿睡得更安稳。
  从啾啾出生起,我就喜欢跟她说话。从我来说,这是看她这么可爱的情不自禁的反应。我不停地喊她宝贝,用欢快的音调表达我的喜悦,吸引她的注意。我对她说随时想到的话,絮絮叨叨,说个没完。她听不懂吗?这又有什么关系!而且什么叫懂?难道我对她说的是一些概念,因而要她也作为概念来理解吗?跟婴儿说话,语言回归到了初始状态,不复是概念,而是声调和情感。婴儿不受概念的干扰,直接倾听声调和情感,就这样领悟了语言的意义,萌生了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婴儿与大人交流的最初的明确征兆是笑,不是一闪而过的反射性的笑,是那种有意味的笑。在啾啾身上,这样的笑出现在出生半个月的时候。那一天,我仍像往常那样对她说话,她突然笑了,露出没有牙齿的珍珠色牙龈,一次,又一次,笑容甜蜜而持续,整个小脸蛋亮了起来。
  然后,这样的笑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了,并且显然有了回应的意味。她尤其爱听“爱”“喜欢”这些词,几乎听了必笑,从我们说这些词的语调和表情上,她一定领悟了其中包含的情感。与此同时,我们与她说话,她更注意听了,眼睛盯着你,眼中闪动着两朵小火花,小嘴不时地微微张开,有时还轻轻发声,似乎在应答。到满月后,这种领会和应答的表现更加明显,你对她说话,她望着你,也不停地对你轻声细语,显然也在“说”。
第10节:第一卷& 人之初(7)
  有了交流,她看你时眼中的表情就更丰富了,有时配以声音,表达出各种意思。当她尿了或拉了,她不再是吭哧,她会用更明确的方式通知你了。她眼睛盯着你,朝你轻唤几声,如果没有反应,她就朝你急切地呼唤,生气地挥动小手。你把手伸进尿布里去摸,她立刻平静了,因为她知道你已经理解了她的意思。饿了的时候,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不可待,埋头苦干,一口气吃完了事。她也许仍显得急切,可是,一到了妈妈怀里,乳头近在眼前,她就不急了。她会转过身来,朝外徐徐挥舞小手,仿佛表达满意的心情,玩一小会儿,再回头去吮吸,如此反复。她还经常含着乳头不吮吸,体会比吃更高级的快感。我庄严宣布:宝贝是在精神享受哪。
  回到事物本身
  秋末冬初,我们一家三口乘飞机去海南,在那里住了十天。啾啾四个多月,生平第一次远行,居然也有一张填写了她的名字的正式机票,我把它珍藏了起来。
  飞机起飞时,啾啾略有不安,然后一直在睡觉。飞行三小时,到达海口上空,飞机开始下降。可是,忽然发现,它只在原地绕圈子,下面是浓密的云层,看不见地面。绕了两圈以后,它突然上升而向远方飞去。我默默祈祷。广播通知,根据民航总局的规定,海口机场地处市中心,为了安全,必须在下午5时58分关闭,因此我们的飞机只好飞往三亚降落。有惊无险,心中一块石头落地。
  到三亚已是傍晚,极闷热,换了夏衣。乘机场大巴返海口,行程近四小时。啾啾非常配合,车内灯亮,她睁开眼,灯一黑,她入睡,一路颠簸,一路太平。
  文昌县境内的度假村,远处有山,紧邻大海,景色十分美丽。长长的海湾和沙滩,称作云梦湾,人迹罕至,偶尔遇见的惟有当地的渔民。一座座精致的小楼,掩映在椰林和红花盛开的热带植物之间。当然,最好的是大海本身,万顷蓝波,千层白浪,满耳涛声。
  红扶着啾啾,让她赤着脚,在沙滩上挪步。她低头看自己的小脚丫,看沙,一脸惊异,她的身后留下一串小小的脚印。在一望无际的大海的背景下,她的小身体格外纤小,也格外醒目。大海和婴儿,万古演化中的一个瞬间,强烈的反差,奇特的和谐。
  正当我叹赏这幅图画之时,红抱啾啾到海水里,替她洗沾在小手上的沙粒,一个浪头打来,她吓哭了。
  东道主安排了一个活动:下海采珊瑚。会游泳的,自己扎猛子,不会游泳的,穿潜水衣下去。离岸不远的海水里,就有成片的珊瑚,把脸埋进水中,可以清晰地看见它们暗红色的部落,形状各异,潜伏在海底礁石上,神秘地向远处延伸。
第11节:第一卷& 人之初(8)
  红抱着啾啾,打着遮阳伞,坐在海滩上。我一次次扎进海里,每次都带回一些收获,呈献在我的小公主脚下。
  一位太太坐在她们旁边,不停地数落穿了潜水衣却始终空手而归的丈夫,说他算什么男子汉,看看人家,那才是男子汉。丈夫挂着一脸尴尬的憨笑,以视死如归的决心向大海走去,终于带回一支小小的珊瑚,太太不屑一顾,接受了男子汉的馈赠。
  啾啾稍大一点后,每次看到我在文昌采到的珊瑚,就绘声绘色地说起从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当然还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个叔叔戴着潜水镜,脚上安着鸭蹼,穿着潜水衣到海里去,回来时手里举着两根稻草。爸爸光着屁股去了八次,每次都带回两支小树一样的珊瑚。”
  这次海南之行的缘由,是一个学术研讨会,一些研究西方哲学的学者聚集起来,讨论胡塞尔的现象学。我对胡塞尔有所涉猎,所以应邀出席,也做了发言。但是,我承认,坐在会议室里,听着滔滔不绝的讨论,我是多么不耐烦啊。天气晴朗,透过会议室的大玻璃窗,我看见大海在阳光下起伏,白浪如皓齿,闪着诱人的光亮,我心中不停地回响着胡塞尔的一句名言:“回到事物本身。”
  好吧,让学者们去讨论,我要做一个践行者。
  我走到大海边,红正推着童车在海滩上散步,我俯身抱起童车里的小胖娃娃,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回到事物本身。
  我的回到事物本身,就是回到生命本身。
  在事物上有太多理性的堆积物:语词、概念、意见、评价等等。在生命上也有太多社会的堆积物:财富、权力、地位、名声等等。天长日久,堆积物取代本体,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虚假的世界。
  生命是人的存在的基础和核心。个人建功创业,致富猎名,倘若结果不能让自己安身立命,究竟有何价值?人类齐家治国,争霸称雄,倘若结果不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究竟有何价值?
  生命所需要的,无非空气、阳光、健康、营养、繁衍,千古如斯,古老而平凡。骄傲的人啊,抛开你的虚荣心和野心吧,你就会知道,这些最简单的享受才是最醇美的。
  一个小生命的到来,是启示我们回到生命本身的良机。这时候,生命以纯粹的形态呈现,尚无社会的堆积物,那样招我们喜爱,同时也引我们反省。这时候,深藏在我们生命中的人类本能觉醒了,我们突然发现,生命本身是巨大的喜悦,也是伟大的事业。
  爱默生说:“婴儿期是永生的救世主,为了吸引堕落的人类重返天国,它不断地来到人类的怀抱。”我想,人类的堕落岂不正在于迷失在堆积物之中了,婴儿期诱使我们重返的天国岂不正是生命本身?
第12节:第一卷& 人之初(9)
  简单的幸福
  早晨,啾啾醒了,屋子里响起了她的嘹亮的啼哭。她没有眼泪,只是用这信号报告她醒来的消息,召唤我们到她的身边去。然后,她躺在小床上开始自己玩,可以玩很久,兴致勃勃地咿呀发声,她的声音轻柔、婉转,真像是小鸟的啁啾。
  在小鸟的啁啾声中,新的幸福的一天开始了。
  和孩子在一起,天天是平凡的细节,寻常的情景,在外人看来毫不足道。可是,身在其中的人,感受完全不同。
  你外出归来,她急切地朝你伸手,扑到你的怀里。你抱她,她把温润的小身体紧贴你,小脑袋偎依在你的胸前。她的嘴恰好挨着了你的胳膊,就啃了起来,一边把她香喷喷的小手也塞进你的嘴里。这些算得了什么?但你就是感到幸福。
  她在妈妈怀里吃奶,我叫了她一声,她立即松开乳头,回头看我,满眼含笑。然后,她吃几口奶,再回头看一看我,始终是满眼含笑。她的眼神,完全是相识,是接受和满意,是放心和信任。这些算得了什么?但你就是感到幸福。
  婴儿期的啾啾,小脸蛋胖嘟嘟、红扑扑的,但仍是眉清目秀,我看她永远看不够。她的眼睛很美,大大的,澄澈而富有表情,眼梢上翘,红说是吊梢眼,非常狐媚呢。最好的是健康,一岁半前不曾生过病,一点儿不让我们操心。在我们眼里,她近乎完美。这当然是偏见。一切父母当然有偏见。一切父母当然有权利有偏见。
  红谦虚地说:“我何德何能,竟有这么好的一个孩子。”
  我问:“怎么好?”
  红想了想,答道:“在她身上,上帝把我们两人的遗传结合得这么好。”
  我笑了,说:“原来你是骄傲啊。哪里是遗传,上帝还给了我们两人没有的东西,所以会这么好。”
  我向啾啾诉衷情:“爸爸真不敢相信,爸爸会有你,会有这么好的女儿。”
  红补上一句:“爸爸应该有你,妈妈配有你。”
  我说:“对,你是爸爸的命,是妈妈的奖品。”
  我喜欢给啾啾喂奶,看她躺在我怀里,一双晶莹的眼睛望着我,满足地吸着奶瓶,我也感到了莫大的满足。
  看我这么陶醉,红奚落道:“爸爸不要以为他喂奶,奶水就是他身上的。”
  我答:“奶水就是我身上的啊,因为我觉得我整个儿变成了一只大奶瓶。”
  我唱《在那遥远的地方》:“我愿你拿着细细的皮鞭缮”
  “你愿意抽他吗?”红问啾啾。
  “宝贝,以后谁跟在你身旁,爸爸帮你抽。”我说。
  “你想让她当老姑娘呀!”
  我们的陋室里常响起这样的戏谑。
  人世间真实的幸福原是极简单的。人们轻慢和拒绝神的礼物,偏要到别处去寻找幸福,结果生活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不幸。
第13节:第一卷& 人之初(10)
  有一回,红对我说:“夜晚,我看书,看进去了,好像什么都忘了。抬起头,突然看见小床,那里睡着啾啾,便感到一阵惊喜,心想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啊。”
  说得非常好,这也正是我的感觉。小生命带来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最强烈的感觉是,你就在奇迹之中,你难以置信。
  本能自己在生长
  啾啾躺在小床上,小床上方悬挂着一件玩具,叫音乐床挂。那是拴在发条盒下的一个塑料圆架,周围垂着四只色彩不同的布小猪,拧紧了发条,会一边奏乐一边旋转。她久久地盯着这个玩具,听它奏乐,看它旋转,不停地舞动小手小脚,不时爆发出一声欢呼。有时候,她舞动得格外欢,把盖在身上的小被子踢得老远。
  从出生后第二周开始,啾啾就喜欢舞动小手小脚。舞动小手小脚,这是婴儿最初的运动,是小身体里饱胀的生命力的自我享受。这生命力似乎还没有目标,自由地挥洒,宛若阳光下飞溅的喷泉和浪花。然后,渐渐地,婴儿身体里的能量朝某一个确定的方向凝聚,呈现为肢体的某一种能力了。
  最早显示出力量和灵巧的是两只小脚丫。满月那一天,洗澡时,啾啾忽然用两只小脚丫撑住盆沿,小身子朝上挺了好几下。有了第一次,她就经常施展这个本领了,躺在童车里,也总是用脚撑住童车的边缘。她的腿劲在增长,一周后,把她俯放在床上,她侧着小脑袋,两条小腿使劲撑,居然能朝前移动一小截了。
  每次给啾啾洗澡,我都用手指堵住她的耳朵,以防止水进入,她显然不喜欢这个感觉,但只好忍着。满月后第二天,当我仍这样做时,她不断地抬起两只小手,试图拨开我的手,这意图十分明确。小手能力的显著增长是在第三个月,这时候,她对自己的小手突然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老在吮吸它,玩它,两只小手互相触摸,实际上是在探索和锻炼身体上这个最聪明的运动器官。作为成果之一,她会伸手够物和抓物了。
  从第三个月开始,小脖子也能挺直了,小身体越来越硬朗了。我们抱她时,她喜欢竖着身体,小手攀在我们肩上,朝四周东看西看。能够挺直和转动脖子,这是重大的进步,她的视野开阔了,可以调节自己的视线和跟踪观看的目标了。
  运动能力提高后,发生了一个变化,她不愿意你老抱着她了。许多时候,你抱着她,她不安,把她放到床上,她反而愉快。在床上,她的肢体是自由的,不像在大人怀里那样被禁锢着。她暂时还不会翻身,但会仰躺着挪动整个身体,挪往我们向她发出呼唤的方向。
  在人类早期进化中,用脚直立行走和手的灵巧操作是两个标志性成就,这两种能力互相促进,同步发展。在婴儿的生长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过程的一个缩影。
第14节:第一卷& 人之初(11)
  从半岁开始,婴儿的脚和手的动作异常地活跃了起来。啾啾是在快到一岁时学会走路的,但是,从半岁开始,她就表现出了对走路的极大兴趣。常常是抱着她,她不满地嚷嚷起来了,小身子在你的怀里使劲挣扎。把她放到地上,她就安静了,两条小腿马上交替地朝前迈,还时常低头去看自己的脚。我们从未有意要教她走路,完全是她自己突然表现出来的兴趣提醒了我们,使我们知道一种新的需要和能力正在她身上生长。只需扶着她,丝毫不必用力,的确是她自己在迈步,两条小腿迈得那个欢哪,几乎是一路小跑,而且乐此不疲,走了一趟又一趟。按照一般规律,孩子首先会爬行,然后才会走路。啾啾不是这样,她始终不会爬,省掉了这个环节。可是她有绝招,仰卧在床上,她能极其灵活地靠脚和身体的配合后退,退向她想去的任何一个地方。
  也是从半岁开始,她的小手变得既好动又灵巧了。有一阵子,这个乖女孩似乎变得极不安分,见东西就抓,抓到了就扔。让她坐在餐桌旁是灾难,她会伸手乱抓碗碟,把饭菜撒一桌。给她喂食,她也会突然举手把小碗打翻在地。其实,她只是在试验自己的本领,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破坏比建设容易,她还不会建设,就通过破坏来改变事物,获得成就感。然后,她有了建设性的行动。比如说,喂奶时,她会一把夺过奶瓶,自己捧着塞进了嘴里。在饭桌上,她会夺过妈妈的筷子朝菜碗里戳,试图给妈妈夹菜,会从餐桌上小心翼翼地捡起一个饭粒或一点儿番茄皮,热心地朝我嘴里送,算是喂我。她做这些事时充满自豪感,得到的当然是我们的夸奖。
  在这同时,对玩具的兴趣大增。洗澡时,那些放在澡盆里的小玩具,过去视而不见,现在一件件玩个遍。把她放进学步车里,她半站半坐在座位上,胸前有小桌支撑,双手自由了,立刻全神贯注地玩挂在横杆上的玩具,谁也不理了。手里握着铜铃,就使劲摇。那架小电子琴,她以前只是乱敲,现在会文雅地按键了,还常常探身去拍打离得较远的各种模拟乐器的琴键,欣赏不同的效果。
  婴儿是善于学习的。下面是啾啾半岁时我捕捉到的若干小镜头。
  我抱她站在玩具床挂前,她伸出一只手去抓悬挂着的布小猪,布小猪立即滑走了。她把右手也伸了出来,用双手去捧,终于把布小猪抓住了。有了这么一次,以后她就总是双手合作来抓这个玩具。
  她和妈妈在大床上,她坐在妈妈怀里,用手去捉那只吊着的红皮球。红皮球富有弹性,被她的手一次次弹走,她便一次次去捉。小东西非常执著,瞪大眼睛,表情十分急切,动作越来越快,真是不屈不挠。我们都笑了,可是她不笑,一直严肃地努力着。我把球稳住,她改变了方法,用双手从两边去捧,终于把球捧住了。她立即开了窍,一次次重复,都是慢慢地伸出双手去捧,每次都成功。
第15节:第一卷& 人之初(12)
  她手里拿着一小块饼,但吃不着,因为饼的上端完全埋在手心里了。她把饼放到桌子上,重新抓握,可是情况没有好多少,她仍然吃不着。她再一次把饼放下和拿起,这一回成功了,饼的上端露了出来,于是她开始啃食。
  观察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动脑筋克服困难,获得经验,真是有趣的事。
  育婴书会告诉你,婴儿到第几个月,应该添加什么种类的食物。我们无须查育婴书,是啾啾自己告诉我们的。
  她一直吃母乳辅以奶粉,我们不觉得她还有别的需要。第四个月初,出现了一个新动向。我们吃饭时,无论在吃什么,她都专注地盯着我们手中的食物,盯着我们朝嘴里送。她的稚气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射出的眼光几乎是悲伤的。她盯着我们正在咀嚼的嘴,她的小嘴也作咀嚼状,像螃蟹一样吐出泡泡。
  我不禁笑了,同时意识到,她对食物有了更丰富多样的要求。我把一块窝窝头放到她嘴边,她立刻津津有味地用没有牙齿的牙龈啃,留下几个印痕。我们便让她试吃不同的食物,她爱吃豆腐、鱼肉、香蕉等,不喜欢米糊,基本上拒绝各种婴儿配方糊。
  其实她最馋的是大人嘴边的食物。我吃花生,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放花生的碟子,盯着从碟子里取花生的我的手,口水直流。妈妈从瓶里倒可乐喝,她的视线由瓶子到杯子,始终盯着那暗红色的液体。奶奶吃橙子,她也盯着看,不见有给她吃的意思,突然大哭起来。
  一次在姑姑家,大家吃饭,她在地上玩,突然使劲敲玩具,大喊大叫,原来是抗议我们把她排除在外。我把她抱到餐桌旁,喂她吃面条,她吃得那样高兴。她是重在参与哪,渴望参加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早晨,啾啾醒来,我把她抱起来,给她把尿把屎。一定的,她立即排出了一泡长长的尿,接着拉出了一小堆屎。每天早晨,她就这样好像有意识地等着这个时刻,决不提前把屎尿拉在床上。这是刚半岁的啾啾,她自己就养成了这个好习惯。白天,她也很少尿湿裤子,有了尿,就尖声叫唤,让大人把她。
  从八个月起,她基本不用把了,自己坐在尿盆上尿。起因似乎是偶然的,妈妈买了一只新尿盆,同时也是玩具,形象是一只鸭子,拿回家后,让她坐在上面玩,没想到她真往里面撒了一泡尿。后来,估摸该尿的时候让她坐上去,都比较灵。相当一段时间以来,她拒绝把尿,现在有了解释:她要自力更生呀。小东西又一次领我们向前走。
  我唠叨小屁孩的这些小屁事,你们烦了吧?如果你们是父母,也有过养育小屁孩的经历,我相信你们会对我的观察有共鸣和感兴趣的。在刚迎来一个小生命的时候,做父母的难免有手足无措之感,婴儿的小身体这么纤弱,自己这么缺乏经验,真不知如何走育婴的每一步。可是,一步步走下来了,便会发现,其实带孩子没有多难。在新生儿的小身体里,大自然已经写好了生长的密码,规定好了人的每一种基本能力的生长的时间和次序。聪明的大自然做了最主要的工作,父母的聪明只在于当好大自然的助手,本能自己在生长,我们只须细心观察和用心配合就可以了。
第16节:第一卷& 人之初(13)
  有一次,红对我说:“再有一个孩子,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带,因为啾啾好像自己就长大了。”我说:“不用你知道怎么带,因为这个新来的孩子也会自己就长大了。”
  开口言说之前
  孩子学会说话,大致在一岁左右。所谓学会说话,其实是用大人的标准来衡量的,只有当他能说我们所使用的语词了,我们才承认他是在说话。可是,事实上,孩子早就在说话了,亦即发出有意味的声音了,只是我们听不懂罢了。另一方面呢,对于大人说的话,他倒听得懂许多了,比他实际表现出来的和我们观察到的多得多。在很大程度上,他之所以不会说,只是因为尚未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就只好用一些不清晰的发声来表达,或者就干脆不表达。不表达不等于肚里没有货,他都藏着呢,有朝一日,琢磨对了发声的方法,一下子全倒出来了。语言能力主要是对语言的理解力,理解力好,表达只是水到渠成的事。与领会语言的意义相比,发声要容易得多,也次要得多。唇、齿、舌这些发音器官的搭配,哪一天碰对了,就豁然开朗了。在不同的孩子那里,这一天的到来有早有晚,可以相差很大,但这丝毫不表明在智力发育上也有同样的差距。所以,有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迟迟不说话而担忧,我看大可不必。
  不过,我决不是说父母可以忽视孩子的语言发展。相反,我的主张是,从孩子生下来开始,父母就要多和孩子交谈,这对于孩子的情感、性格、智力、语言的发展都有莫大的好处。试想一下,有一个孩子,时常有人用亲切的声音对他说话,他的任何一点精神的——不管是智力的还是情感的——闪光都会得到热情的关注、肯定和回应;另一个孩子,周围的气氛是沉闷的,他的精神的闪光是没人理睬的,这两个孩子是生活在多么不同的环境里,是在过着多么不同的生活。孩子的心灵能否健康发展,将来能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诚然取决于许多因素,但是,幼时的精神环境至关重要。现在有些父母只顾给孩子营造高级的物质环境,自以为就是尽责的父母了,甚至是了不起的父母了,却不肯花时间和孩子一起欢声笑语,对孩子的精神生长漠不关心,把孩子扔在一个低级的精神环境里,在我看来,有这样的父母的孩子是多么不幸啊。
  和婴儿交谈,方式比内容重要。你一定要全身心投入,满怀热情和兴趣,出以活泼快乐的声调和表情。其实这不难,有爱心的父母自然而然会这样做。他听不懂你所说的内容,但听得懂你通过声调和表情所表达的对他的爱,并且渐渐做出回应。对于你所说的内容,他最先听懂的也正是表达感情的语词,因为重复最多,也因为声调和表情的含义最明确,比如:“爱”“喜欢”“宝贝”,他的昵称(你们最爱的这个人),“爸爸”和“妈妈”(最爱他的这两个人)。其余的内容也并不是丢失了,他把许多都储存在记忆里了,以后都会用上的。
第17节:第一卷& 人之初(14)
  当婴儿开始咿呀发声时,父母和他的交流就更重要了。咿呀发声表明孩子有说话的要求了,是孩子主动开始的学习,如果得到鼓励和合作,他的学习将是最有成效的。怎么鼓励和合作?模仿他发的声音,接着他的发声往下说,通过你的这些表示,他感到他说的话是重要的,有了自信,说话的兴趣就会大增。
  我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个认识。在咿呀学语的婴幼儿面前,聪明的父母要具备两种本领。一是不懂装懂,孩子说一些不成语言的音节,你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也要装作懂了,予以回应,鼓励他继续说。二是懂装不懂,你听懂了孩子的词不达意的表达,不妨装作不懂,适当地提问,引导他寻找更准确的表达。
  啾啾是在第三个月末尾开始明显表现出说话的兴趣的。早晨醒来,她会自己躺在那里,轻声细语说很久。逗她,对她说话,她会静静地望着你,然后,仿佛突然来了情绪,也开始对你说话。有时她会说好一会儿,发音渐趋复杂,并配以表情,多半是欢快的,有时是娇嗔的,好像怪你说了许多废话却不去抱她。发音中逐渐出现新的元素,有几天里,常常发出bubu的声音,像在玩唇音,玩吐唾沫。三个半月时,我发现她偶尔会喊“妈”了,是在着急而发了一串音之后,这个音蹦了出来,非常清晰,作为结尾。
  第六个月,一个新的表现是喜欢尖叫,有时是在大笑之后,有时是独立出现。起初她虽然叫得很用力,但声音弱而短促,好像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两天后就叫得很响亮也比较持久了。婴儿大多有这个尖叫阶段,是在练嗓子,发育声带,此后音量就加大了。
  也是在第六个月,她喊“妈”很频繁了,还经常发出“妈妈”的双音,有时一天要喊十多次。她喊时往往有明确的指向,朝妈妈伸手,要到妈妈的怀里去。偶尔也喊“爸”,但好像尚非很有意识。
  在这一段时间,她听懂的话已不少了。哺乳时,只要妈妈说一句:“啾啾,换一边吃。”她就会松开乳头,把小嘴凑向另一个乳头。她一边吃奶,一边把一只小手伸到妈妈嘴唇上,让妈妈嘬。“啾啾,也给爸爸吃小手。”听到这要求,她立刻潇洒地伸出另一只手,我亲这小手时,她斜眼瞥我一眼。妈妈说:“抓爸爸的眼镜。”她就伸手从我脸上把眼镜抓下来。“啾啾,小鸟在哪里?”她马上回过头去,看放在窗台上的鸟笼。“鱼在哪里?”她又马上把视线转向旁边柜子上的鱼缸。
  婴儿的语言表现是波浪形的,活跃之后是沉寂,沉寂之后是进一步的活跃。
  从半岁开始,大约有两个月左右,啾啾的语言表现处于沉寂期。她咿呀说话少了,也几乎没有再喊妈妈,主要的表达方式是各种声调的呼喊。与此同时,她的动作表现却异常地活跃了起来。我的解释是,她一段时间有一项中心任务,不能一心二用。
第18节:第一卷& 人之初(15)
  但是,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仍在快速进步,听懂的话越来越多了。
  妈妈说:“找爸爸。”她的目光就寻找,并停留在我身上。“抱抱企鹅。”她把那个玩具企鹅抱到怀里。“抱抱我。”她扔下企鹅,扑向妈妈。“亲一个。”她把小嘴送了上去。
  喂食物,不肯再吃,但不安。“啾啾渴了,爸爸给喂水。”她立刻安静了,等我喂水。在我的怀里挣扎,我猜她想活动,说:“爸爸让啾啾自己走路。”她也立刻安静了,两脚一着床,马上欢快地挪动起来。
  她睡着了,但仍含着妈妈的乳头,妈妈往外拔,她不松嘴。妈妈说:“啾啾,不吃奶了,睡觉。”话音刚落,她立即松开奶头,转过了身去。
  站在窗台上,隔着玻璃窗,问她:“汽车在哪里?”她就侧转脑袋,望着停在路边的那辆捷达,露出喜悦的笑容。她知道那是我们家的车,和她有一种关系。她不看别的车,如果那辆捷达不在,她会露出一点失望和无趣的神态。
  在满一岁之前,我们对她说的话,她大多能听懂了。问她什么事,她如果愿意,就会点点头,清清楚楚地嗯一声,如果不愿意,就沉默,或者不耐烦地喊起来。
  啾啾说话再次活跃起来,是在进入第八个月的时候。她不但又有了说话的兴致,而且发出的语音比两个月前复杂而长,还经常重复某些有语词意味的音节,例如jiajiajia(啾啾?)、nainai(牛奶?)。
  就在第八个月里,连续几天,她口中经常蹦出“爸”的音。接着,有一天,她看着我,响亮地喊出了“爸爸”,一连喊了十几声。此后,有十来天没有再喊,但每天话语不断,都是底气十足的呼叫,似乎没有明确的涵义。然后,又开始喊“爸爸”,从此,在相当时间里,“爸爸”是她说得最多也最清楚的一个词。睡觉醒来,她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爸爸”。红说她喊“爸爸”是一绝,会变换语调,表达不同的含义。我的感觉是,她喊我“爸爸”,常带一种大大咧咧的神态,仿佛在喊她的哥们。
  早在半岁前,啾啾一度已经蹦出“妈”、“妈妈”的音了,按理说现在她应该先会喊“妈妈”才是。但是,很奇怪,直到满周岁前不久,她才重新会喊“妈妈”,而且不太稳定,时常管妈妈也叫“爸爸”。有时候,她喊妈妈为“爸爸”,喊我为“妈妈”,谁知道呢,也许她在逗我们玩吧。
  满周岁后,除了“爸爸”“妈妈”“宝贝”外,啾啾会说一些常见事物的名称了,例如“灯”“月亮”“鸽子”“蛋”“袜袜”,发音很清晰。更多的事物,她看见了也试图说出名称,但发音不清晰,使我们颇费猜测。不经意间,她会突然冒出一个准确的词。有一回,临出门,她突然说:“走呀!”回答问话,表示肯定时说“对”,全然是京腔,红说她字正腔圆。
第19节:第一卷& 人之初(16)
  当时我们在海德堡,有时候,她会说出一串快节奏的话,估计是在说德语吧。她的话语中经常蹦出一个词:digung。什么意思?我终于找到了答案:Entchudigung(请原谅)。这几乎是德国人的口头语,她听多了,就脱口而出了。着急时,她会叫喊:Nein(不)!她还经常说hotega,我始终不明其意。
  一天晚上,给她看相片,是她与房东的儿子Fred的合影。分别指着两人问她是谁,她清清楚楚地说出了“啾啾”和“Fred”。不一会儿,又指着相片上的她问是谁,她答:“是我。”我们不相信,再问一遍,她答:“我啊。”就我们听到的而言,这是她第一次明确使用第一人称代词。
  她爱说话,但我们听不懂的居多。相反,我们说的话,她基本上都能听懂。
  地铁上,红抱着她坐在我的对面。我悄悄对红说:“我旁边的小伙子正在写诗呢。”话音刚落,她立刻扭过脸去看这小伙子。
  带她在院子里,给她讲每样事物的名称,很快她都记住了。到了后来,不等我问完,她就表情夸张地叫喊一声,用手一指,仿佛要预先制止我的弱智的提问。红犯愁地对我说:“我感到了自己的贫乏,带她在院子里玩,发现我没有什么可以教她的了。”
  亲情是相认
  孩子离开母腹,来到世上,立刻置身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了。在这个环境里,有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如同对其他一切人一样,孩子一开始对他们也是陌生的。同样,这个女人和这个男人也是在孩子出生时才初次看见孩子,在此之前,无论怎么想象,他们对这个孩子都不能形成一个清楚的表象。父母和孩子之间当然有着血缘的联系,但是,孩子出生的那个时刻,却非常像是一种陌生人相遇的情境。
  然后,在朝夕相处之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开始了一个相认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父母也是存在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一个新生命,自己突然成了这个新生命的父母,需要相当时间才能摆脱做梦似的恍惚感和不真实感。不过,孩子似乎是更主动的一方,她用她对你的接受、依赖和信任引领着这个相认的过程。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当她喊你爸爸妈妈时,你是如此理所当然地应答,你做父母的感觉无比踏实,仿佛天老地荒就已经是她的父母了。
  婴儿和父母相认的第一步是凝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世间万物中,新生儿最喜欢看的是人脸。当然,首先是父母的脸,因为父母的脸不但是她最经常看见的,而且在她面前是最有表情的。孩子被人脸吸引,主要是被脸上的表情吸引。啾啾出生十来天时,我就发现她非常注意看人脸了。我把她抱在怀里,对她絮叨,她会盯着我的脸看。如果竖抱,她还会仰起小脖子,稍微拉开一点距离,仿佛是为了看得清楚一些。不过,盯看的时间还比较短,就几秒钟吧。
第20节:第一卷& 人之初(17)
  第二个月,盯看的时间长了,看得更专注了,真正是在凝视。我抱着她,或者她躺着,我俯身看她,她便久久地凝视我,仿佛在端详,在辨认。当然,我也凝视她,我们的眼神相接,相看两不厌。和婴儿互相凝视的感觉是奇特而令人入迷的,心中充满了宁静的喜悦和莫名的感动。
  和大人相处,是不可能有这种体验的。大人和大人之间似乎不宜长久地对视。大人的世界太复杂了,眼神的表达和解读包含了太多社会性的含义。如果要表达欣赏、感激、友善、默契等等,会心的一瞥足矣。一个大人被另一个大人长时间地盯视,心里会起反感或恐慌,因为那多半是质疑、审讯、挑衅的表示。两个大人互相长时间地盯视,则多半是一种仇恨的较量。大人之间需要有距离感,长久的盯视破坏距离感,成了非礼和冒犯,所以不适于表达正面的情感。唯一的例外是热恋中的情人,暂时没有也不需要距离感了,才可以无休止地眉目传情。
  接着,在婴儿对父母的凝视中,逐渐有了明确的丰富的含义。她已经认识你,知道你是她最亲的人,看见你就高兴地笑。
  啾啾躺在小床上,我到她身边,她看见我,笑了,不出声地笑,笑得很甜。从半岁开始,她常常会这样笑,当我与她小别后又出现之时,她就用含笑的眼睛看着我,笑得那样会心,仿佛在告诉我,她知道我是谁,知道我爱她,知道我和她之间的无比亲密的关系。
  有时候,我和红外出上班或办事,晚上回家,啾啾看见我们,笑得那样欢。分别了一整天,别后重逢,她真正是惊喜,是由衷的喜悦。你会感到,在这一整天里,她不知怎样想念你呢。
  那些日子里,最让我感动的是啾啾看我的神情。她眼中的会心的笑,如朵朵鲜花盛开在我的草地上,把我的心装饰成了一座春天的花园。
  当孩子用含笑的眼睛凝视你时,她实际上已经在无声地呼唤你,喊你爸爸妈妈了。然后,不用多久,无声的呼唤就变成了有声的呼唤。
  让我回到第八个月啾啾喊我爸爸的那一天。那是一个下午,我们准备带她去看望一个朋友,正给她收拾行装。她仰躺在大床上,看着我,下嘴唇略朝里收,试图发声。我和红听得真切,她在发出几声pa的清辅音之后,响亮地喊出了“爸爸”。她始终看着我,越喊越清晰,越喊越响亮,越喊越连贯,“爸爸爸爸”地喊个不停。我抱起她,她依然喊了又喊,并且拿眼睛看我,完完全全是有意识的。有时候,“爸爸”的前面带着ha的音,听起来像是喊“好爸爸”。她喊了总有一二十声吧,真是“喊”出来的,一连串响亮的爆发。
  我的激动和感动无可形容,我哭了。红和外婆在旁边,我听见她们悄悄议论,说我的命太苦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她们显然想到了妞妞,那个一岁半就离我而去的我的第一个女儿。在去朋友家的途中,我开车,这时才发现哭过的眼睛十分疲劳。红抱啾啾坐在副驾驶座上,小宝贝一路上不断用声音呼唤我,有时还伸出小手拉我。红说,自从喊了爸爸后,啾啾与我更亲了。我说,也许吧,有了一种新的沟通。红说,她不嫉妒,她为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意而感动。
第21节:第一卷& 人之初(18)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站在教堂里,把手放在《圣经》上宣誓,彼此确认对方是妻子和丈夫,这是一个神圣的仪式。一个孩子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唤做爸爸和妈妈,这呼唤出的第一声,没有也不可能举行任何仪式,但是,在我看来,其神圣性丝毫不亚于教堂里的婚礼。
  一个男人使一个女人受孕,似乎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可是,仔细想想,这个孕育出来的小生命,是多么漫长而复杂的因果关系的一个产物,它的基因中交织着多少不可思议的巧遇,包含了多少神秘的因缘。泰戈尔写道:“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一个小人儿就更是如此了。也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上帝在掷骰子罢了。不错,但是,每掷一次骰子,都是排除了其余无数可能性而只确认了一种可能性,亘古岁月中一次次的排除和确认,岂不使得这最终的确认更具有了一种命定的性质?在大自然的生命谱系档案中,这一对父母与这一个孩子的缘分似乎早已注册了,时候一到,这一页就会翻开。
  让我换一种方式来说。一个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一个灵魂的投胎。在基督教的天国里,或者在佛教的六道中,有无数的灵魂在飞翔或轮回,偏偏这一个灵魂来投胎了。这一个灵魂原可以借无数对男女的生育行为投胎,偏偏选中了你们这一对。父母和孩子的联系,在生物的意义上是血缘,在宗教的意义上是灵魂的约会。在超越时空的那个世界里,这一个男人、这一个女人、这一个孩子原本都是灵魂,无所谓夫妻和亲子,却仿佛一直在相互寻找,相约了来到这个时空的世界,在一个短暂的时间里组成了一个亲密的家,然后又将必不可免地彼此失散。每念及此,我心中充满敬畏、感动和忧伤,倍感亲情的珍贵。
  啾啾出生后不久,有一天,红对啾啾说:“我怎么会当你的妈妈的呀?”又转过脸对我说:“啾啾怎么会选中我当她的妈妈的?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感谢啾啾。”
  我说:“这是你想过的最深刻的哲学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啾啾在四岁时有一个解答。她问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妈妈说是。她又问:“爸爸也不认识你吧?”妈妈仍说是。她接着编起了故事:“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
  大自然和上帝都同意这个答案:孩子是男女之爱的目的和意义。
  看世界的第一眼
  婴儿看世界,一开始看到的是光和影,物体的模糊轮廓。随着视网膜的发育,双眼同时观看和聚焦的能力的形成,婴儿眼中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清晰了。一般认为,在第四个月,婴儿的视力有了显著的进步。想象一下,从这个时候起,有多少事物是她第一次看见的,她的小脑瓜里会产生多少惊讶和疑问。
第22节:第一卷& 人之初(19)
  据我观察,大约在半岁左右,啾啾开始表现出了一种好奇心,特别留意看周围的事物,用她妈妈的话说,一副爱管闲事的样子。
  她饿了,我说爸爸给冲奶粉,当时她在妈妈怀里,便用专注的目光看着我的一举一动,看我从冰箱顶上取下奶粉罐,在我取下以后,还非常留意地又朝冰箱顶上那个位置瞥了一眼,看我往奶瓶里放奶粉,倒开水,等等,一个环节也不放过。
  有一回,红开玩笑打我的屁股,打完后,她久久地盯着我屁股上刚才被打的那一块地方。
  我抱她在镜子前,举起右手做动作。她看着镜中的我的右手,又转脸看我,看见了我的正在做动作的右手,立刻一脸惊奇。于是,她来回看镜中和镜外,仿佛察觉到了一种联系。
  在一家餐馆,我抱她站在大玻璃鱼缸前,她使劲把小身子朝前倾,目不转睛地追随着金鱼们的游动。我们吃涮羊肉,她惊奇地朝锅的上方看,原来在看冉冉上升的热气。
  抱她在户外,她在大人怀里不停地东张西望,还常常使劲仰着脸,那样专注地看天,看天际的树影。
  我们驱车外出,街上有一种彩灯,模拟焰火的绽开,红用声音形容绽开的节奏,称它为“蓬蓬蓬”灯灯。她每次看到,就说“蓬蓬蓬”,眼中满含惊喜。
  在海德堡,某日黄昏,我们一家在城堡前的阳台上。暮色渐渐四合,我们倚着石栏,看城堡脚下的灯火陆续闪亮,勾画出城市和内卡河上老桥的轮廓。回头看,月亮在残墙背后升起,恰好嵌在一个没有窗棂的窗口中间。
  “啾啾,看月亮。”我指给出生九个多月的女儿看。
  她抬起头来,看见了,眼中略含惊奇。从此她记住了月亮,再说月亮,她就会抬头找并且找到。
  走在路上,她常常停下来,伸出一根食指,指向云彩,落日,飞鸟,天边淡淡的月痕,高空只有微粒大小的飞机,或者偶尔飞过的一只苍蝇,发出一声惊叹。
  我在许多孩子身上发现,婴幼儿的共同特点是关注细小事物。
  在会走路之前,啾啾坐学步车,经常扒在学步车的围栏上横冲直撞,最醉心的事是冲到各个柜子前去研究插在锁眼里的钥匙,握着钥匙把柜门打开。然后,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她手里举着妈妈的一只鞋子或爸爸的一件上衣。
  她爱琢磨。我常常蹲下往小童车底部的网篮里放东西或从中取东西,后来发现,她也常常蹲下朝那里张望,或者从地上捡一些沙子朝里面放。她还喜欢抚弄小童车的各个部件,或者她在任何地方发现的任何物件上的镶嵌部位。
  在城堡,草地上有一个干涸的圆形喷泉池,四周围着石墙。我把她放进池里,她在里面走。靠墙有一截铁管,大约是废弃了的水龙头,她用手抚摩它,细心琢磨一会儿,然后走开,到处走走,接着又回到铁管旁琢磨,又走开,如此反复再三。那截铁管仿佛成了她的家,使她牵挂和踏实。到观景台,那里地上嵌着一块圆铁皮,她不停地站上去,走下来。妈妈在喊她,她舍不得离开那块铁皮,就充耳不闻。美丽的城堡花园,她关注的是铁管、铁皮这种不入大人之眼的小玩意儿。她看不见风景,她自己就是风景。
第23节:第一卷& 人之初(20)
  婴幼儿还有一个特点:善于看出事物中的可笑之处,或自以为可笑之处,报以领会的笑。
  我抱着半岁的啾啾站在柜子旁,柜中有一些瓷器。以前,她对这些瓷器视而不见,而这时,有好几次,她自己发现了那个叫做大哈笑的弥勒佛,每次必出声地笑,仿佛受了那夸张笑态的感染。
  红买回一只甲鱼,放在盆里。我们把甲鱼翻过来,腹部朝上,甲鱼便四脚乱动,借头和脖子的力量把身子翻回去。每见此景,她也大笑不止。
  打印机正在工作,纸从机器下端一截截吐出,她看见了,视线便停留在移动的纸上,哈哈笑几声,又哈哈笑几声,仿佛琢磨出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她快一岁时,我带她在院子里玩,我们与一只小老鼠捉了好久迷藏。那是屋后的墙根,靠墙有一个装电闸的金属盒,一只小老鼠在墙根走动,因为我们的走近,就立即躲到金属盒后面去了。自此开始,它便试图从金属盒后面钻出,夺路而逃。可是,不论它从哪一端钻出,我抱着啾啾就在那一端出现,而她见了它那鬼鬼祟祟的样子便忍不住大笑,我因为她大笑也忍不住大笑,小老鼠则被这一片大笑声吓得赶紧缩了回去。就这样,它不停地钻出又缩回,啾啾和我不停地大笑,如此相峙了一二十分钟。如果不是我抱她走开,这游戏还会继续下去。她对此印象至深,许多天后,只要我带她到那个金属盒前,她的目光就会寻找那只小老鼠。
  孩子多么需要欢笑
  人在孩提时期也许是笑得最频繁的,当然也是最灿烂的。孩子常常会无缘无故地笑,那是新生命蓬勃生长的音乐,是真正的天籁。
  然而,笑不是生物性本能,而是上帝赋予人的特殊能力,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在婴幼儿身上,有意识的笑是社会性交流的最早征兆,也是智力发育的伴生现象。笑需要鼓励,最重要的鼓励来自两个因素,一是爱和善意,二是有趣。
  孩子对爱和善意有极为准确的直觉,决不会弄错,在爱和善待自己的人面前笑得最欢畅,在冷漠者面前则一定会冷淡和显得呆滞。
  但是,仅有爱还不够,还必须有趣。我在所有的孩子身上都观察到,孩子最不能忍受的不是生活的清苦,而是生活的单调、刻板、无趣。几乎每个孩子都热衷于在生活中寻找、发现、制造有趣,并报以欢笑,这是生长着的智力的嬉戏和狂欢。
  人们往往严重低估孩子对于有趣的需要,以为只要在日常生活上照料好就行了。比如说,有的父母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带,而保姆和老人带孩子往往趋于保守,但求平安无事,鲜能顾及有趣,给孩子心智发育造成的损失虽然看不见,其实难以估量。所以,依我之见,再忙的父母,也应该安排时间和孩子玩,而且不可敷衍,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不肯这样做的父母,或者是自私的,或者自己就是无趣的,所以压根儿没想到孩子会有对于有趣的需要。
第24节:第一卷& 人之初(21)
  孩子在婴儿期都有一个喜欢大笑的阶段。在啾啾身上,这个阶段是从出生第四个月开始的。
  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逗她,在她面前一边摇晃身体,一边有节奏地欢叫。她突然笑了,哈哈哈哈大笑,持续地出声地笑,笑声从她的小身体里爆发出来,一串串在空中荡漾。她一边笑,一边看我,眼睛里是领会的表情,是对我逗她的期待和呼应。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前她也有笑出声的时候,但比较短促。我们被她的大笑逗得也大笑了起来。
  在这之后,逗她大笑成了我们经常的节目。夸张的声调配上夸张的动作,她必大笑,真正是仰天大笑,仰着脸,笑得爽朗而又憨厚。倘若妈妈抱着她,被我逗笑后,她会立即把脸埋进妈妈怀里,然后再抬脸笑盈盈地看我,眼中是等我继续逗她的表情。她有了主动的游戏意识。
  一只小球吊在空中,我噘起嘴唇作吹气状,一边吹一边用嘴唇碰球,把球碰得来回摆动。她看见了,大笑起来。我越玩越欢,球在空中乱转,我的嘴唇追逐着球也跟着乱转,小家伙笑得前仰后合,最后笑得没声了。看她力竭,我赶紧打住。我当了一回马戏团的小丑,而半岁的啾啾全盘接受了我的表演。
  我给她变魔术。一只橘子,我假装吞进口中,鼓起了腮帮,然后又假装吐出,泄下了腮帮。每当我假装吐出,手中又出现了那只橘子时,她便大笑。她拿起橘子,也要往嘴里送,我们都笑了,她仿佛悟到了什么,也跟着笑。后来,我故意让她发现我是假吞,在做了吞的动作之后,把橘子放在她看得见的地方。此后,每当我假吞以后,她就斜眼去看橘子,表示她已经知道了我没有真的吞下。
  我相信,孩子在这个阶段经常大笑,实为身心生长所必需。在身体上,是声带的发育,肺活量的扩大。在心智上,是好奇心的激励,是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进步,是幽默感和乐观精神的培养。所以,在孩子面前出洋相,当小丑,装傻,甚至真的变傻,这是父母的义务。在我看来,其实更是特权,你一生中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做一个稳操胜券的喜剧演员,用笨拙的演技博得最衷心的欢笑,还可以和这个最忠实的观众一起纵情欢笑,回归天真,忘掉人间的一切烦恼。
  在这个阶段,啾啾的另一大快活事是跳舞。我和红,一人在她面前跳迪斯科,另一人抱着她合着同一节奏跳,两人边跳边唱。那时候,她必定也合着我们的节奏手舞足蹈,一边大笑不止。我的手可以感觉到,她的小身子真是放松极了,畅快极了。
  孩子是多么需要欢笑。和孩子一起欢笑是多么幸福。
  然而,许多时候,孩子的生活必不可免地是无趣的。啾啾几个月大时,我已发现她常有感到寂寞的时光。
第25节:第一卷& 人之初(22)
  红天天上班,我不坐班,可以多和她玩,但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保姆带她在家里时,她会始终留心书房里的动静,期待我走出书房。只要一听见脚步声,她往往忙不迭地把手中的玩具扔掉,朝书房的门盯着,我一出现,她立刻欢笑雀跃。其实我只是出来倒开水或上厕所,当然,我不忍心让她失望,会和她玩一会儿。
  我每周去单位一次,在这个日子,我和红白天都不在家,是她最寂寞的时光。我们出门时,她会有点儿伤感地望着我们,双臂欲伸又犹豫,想要我们抱,以此挽留我们,又似乎知道我们会拒绝。我和红一同回家,推开门,看到的情景常常是,保姆扶着她,她站在地上,脸朝门的方向,仿佛正在等候我们。红在前,我在后,她先看见了妈妈,接着又看见了我,那个高兴啊,真正是由衷的高兴,仰起小脸看我们,笑得满脸光芒。她蹦跳起来,挥舞小手,大笑不止,连声欢呼,最后竟变成了兴奋而急切的叫喊。一整天不见,她是怎样地想我们啊!我赶紧抱起她,她在我怀里仍笑喊不停,我把她紧紧地贴在怀里,紧些,更紧些缮
  小宝贝许多时候一定是多么寂寞啊。所有的孩子许多时候一定是多么寂寞啊。
  孩子最需要的是玩伴。你在孩子面前堆满高级玩具,如果没有玩伴,她仍会感到无趣。相反,有好的玩伴,孩子的想象力会把身边的一切都变作玩具,没有玩具也可以玩得很尽兴。独生子女政策的后果之一是,孩子在家里没有同伴,十分孤单。不过,无论是否独生子女,孩子幼小时都不能缺少一个既能和她玩又能照看她的大玩伴。在我们家里,这个角色非爸爸莫属。
  啾啾自小特别依恋妈妈,而我基本上是她的一个大玩伴。她跟妈妈黏糊,跟我疯玩,这是基本的格局。我们之间仿佛有一个场,一进入这个场,两人都会兴奋起来。从她几个月大开始,我们就喜欢互相逗引。她依在妈妈怀里,我假装要抱她,她便把脑袋东躲西藏,同时大呼小叫,表情是又喜又嗔。她会走路后,最喜欢的事情是逗我追她,这成了父女俩的一大乐趣。她看我一眼,眼中是招引的笑,然后立刻撒腿在屋子里跑,边跑边回头看我,使劲叫又使劲笑,而我也就叫着笑着去追她。快追上时,她进入了情境,既期待又害怕,最后必定是诉诸鸵鸟政策,把脸埋在离得最近的墙壁、柜子或床铺上,成为我的俘虏,小脸蛋被我狠狠地亲一口,这时她的兴奋达到了顶点,大笑而全身颤动,父女俩笑成了一团。
  到她周岁以后,我们游戏的内容就丰富多了。常做的游戏,开始是捉迷藏,她张开胳膊在屋子里飞跑,常常弄不清是要躲我还是要找我,找着找着,就躲到了某一扇门后,嘴里还在叫:“找爸爸,找爸爸!”然后,是玩过家家,从买菜、洗菜、炒菜到喂小熊吃饭,她一丝不苟,百玩不腻。玩过家家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温习,也是想象力的训练。玩的时候,她常常会节外生枝,增添情节。有一回,她招我玩,拿着一只杯子,到左边一只大纸箱上打汤,到右边阳台玻璃门上打水,然后端给我喝。打汤和打水的位置是固定的,重复多少遍,决不会错。一次她递给我杯子,我正端起来要喝,只听见她大叫一声:“烫的!”我赶紧放下,吹一吹,她才满意了。
第26节:第一卷& 人之初(23)
  她的又一大爱好是让我或妈妈模仿她的动作,诸如举胳膊、挺肚子、在地上爬、学狗叫猫叫、推小车、提着一个钥匙串到处游逛之类。有时候,她的动作真是别出心裁,比如把两只手那么绞着,把脑袋那么侧着,或者手扶沙发,左脚支地,右脚前后晃荡,做完后就盯着我们,看我们做得是否对。最令我狼狈的是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中,她蹲下来,嘴里哼哼,让我学她做拉臭状。大人做这些动作诚然可笑,但是,在我看来,因为怕可笑而拒绝做就更可笑了。
  在亲子游戏中,幼儿都有好为人师的倾向,喜欢提出创意,设计情节,担任指挥。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依赖父母,惟在游戏中有机会做主角,游戏是幼儿发展主动性、自信心、想象力的主要领域,父母理应甘当配角。
  其实,父母在游戏中并不当真是被动的。做孩子的玩伴,重要的是要有童心,能够感孩子所感,想孩子所想,进入孩子的语境。
  我喜欢做一些让孩子惊喜的事情。比如说,门背后有一块蜡染,上面有三个小布兜,是红买来挂在那里的,没想好做什么用。有一天,啾啾情绪不佳,在和妈妈闹,我想安抚她,忽然有了主意。在做了小小的准备之后,我告诉她,好像有人给她寄信了,去看看有没有,她犹豫地让我抱了。走到门背后,我让她把手伸进小布兜里,她意外地摸到了一只小鞋子,接着在别的小布兜里摸到了一个小玩具、一块小积木。这使她乐不可支,笑个不停,这些熟悉得令人厌烦的小物件仿佛突然产生了新的魅力。此后一些日子里,这成了我们常玩的一个游戏,她会假装打电话说:“喂,我是宝贝,快寄信呀。”打完后,她告诉我:“他同意了。”然后去小布兜里寻找,总会有所收获,同时也使玩具们轮流重新焕发了青春。
  我还喜欢用话语和她逗乐。比如说,她困意上来了,要喝奶,但不到该睡的时候,妈妈不让喝。我让她吃奶片,她不要,我就说,那么,吃拖鞋吧。她一听,立刻格格大笑。我心想好办了,就一路往下说,凡视线所及,包括床、椅子、沙发、耳朵、鼻子,都请她吃了一遍,每报一样“菜”名,她皆大笑,越笑越疯,把喝奶和睡觉忘了个干净。
  由于我经常这样和她逗乐,她就投桃报李,也经常寻我的开心。有一回,我俩正玩得高兴,她突然爬上一张椅子,端坐在上面,让我坐到另一张椅子上,然后,像个大人似的一本正经对我说:“爸爸,坐好,跟你说话。”我立即洗耳恭听。她凑近我,压低声音说:“猪八蛋。”说毕放声大笑,双手使劲拍自己的膝盖,越笑越疯。“猪八蛋”是她临时想出的一个词,她一定觉得这个词荒诞可笑吧。这是她最早有意和我开的玩笑之一。接着,我们俩争着说“猪八蛋”,两人一起拍腿疯笑,笑成了一团。
第27节:第一卷& 人之初(24)
  婴幼儿也常有百无聊赖的时候,精力充沛,却不知做什么好,一般地玩一玩玩具已经不能释放精力,完全引不起兴趣。这是我挺身而出时候了,只有和她一起疯玩和傻笑,她才觉得过瘾。我自认为,啾啾幼小时,我做了她的一个称职的大玩伴,这是我作为父亲的一项重大成就。
  穿上了红舞鞋
  啾啾是在海德堡学会走路的。周岁前后,一个多月里,她的最大兴趣是学步。她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一样,遏止不住地要走路。当然,进步显著,真正是一天一个样。你会被她的顽强和耐心感动,而其实她从中得到的更是快乐,这是能力生长的快乐。我再一次看到,婴幼儿能力的生长完全是自发的,它的到来无须大人的诱导,甚至往往出乎大人的意料,而一旦到来,就有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我满怀兴趣地观察和记录了啾啾学步的整个过程。
  周岁前35天,这天下午,在我们租住的大屋子里,啾啾突然表现出对走路的极大热情。她站在学步车旁边,推着学步车,一点点挪步,挪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自信。接着,她松开了一只手,扶住近旁的小床栏杆或桌子腿,随后松开了另一只手,沿着小床或桌子挪步。她显然因为自己掌握了一种新的能力而高兴,站在那里,摇晃着小身体,嘴里咂咂有声,一副得意的模样。接着,我稍微扶着她,她在屋子里巡游,在每一扇柜门前略作停留,把门上的锁眼研究一番。红说,她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以往坐学步车时,这些锁眼因为学步车围栏的阻隔而成了她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之物。
  第二天,她坐在有围栏的小床上,举起手,攀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挨批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