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高中自学网站!因病高三想休学在家自学,想试一试还能学的懂不!如果有难度就不去上高中,改去上技校了!

我在高中退了学,(注意是退学不是休学,现在是高一)如果之后还想上学还可以去其他高中上学么?_百度知道
我在高中退了学,(注意是退学不是休学,现在是高一)如果之后还想上学还可以去其他高中上学么?
有没有人知道或者有经验求个企鹅啥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以啊,当然可以,现在的高中都很随便的啦,只不过看你去什么学校,还有就是可能还要交一点钱才能行得通
采纳率:33%
可以啊,你可以上别的高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休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变化纷呈、充满竞争的社会,又是一个造就杰出者、成功者的年代!
放眼四周,无数有志青少年,他们满腔热血、激情四射,他们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怀揣着种种瑰丽的梦想、抱负,他们不甘平庸,他们渴求杰出!
杰出,词典上的释义为:才能或者成就突出。其实,每一位青少年的身上,都具备成为杰出人物的元素和潜质。
青少年朋友,你必定是美丽的:乌黑的发,红润的面,灵巧的手,健壮的身,活泼的血,激昂的心。正如李大钊所歌唱的那样:“青春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青少年朋友,你必定是崭新的:纯净的心灵,无限的憧憬,美妙的幻做噩梦,亮丽的人生。正如***所赞颂的那样:“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青少年朋友,你必定是勇敢的:大胆的思想,不羁的精神,冒险的尝试,叛逆的计划。正如但丁所呼唤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然而,青少年朋友,你又必定是迷惘的:学业的重压,交往的困惑,爱情的悲喜,社会的复杂。你是否经常叩问自己,我要成为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去哪里……
那么,亲爱的青少年,如何摆脱彷徨的缠缚,走出人生的迷途呢?
为了这样的茫然、疑问、心声,我们精心打造并真诚奉献出这本——《杰出青少年一生的行动计划》。
曾有一位杰出人士说:“一个人的幸运,不是因为手中拿到了一副好牌,而是因为知道用最好的方法把牌打出去。”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副“好牌”,成败只在于我们自己的行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行动离不开计划。一个没有优秀计划的行动,只可能导致误入歧途、南辕北辙的结尾。
本书精心撷取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的成功之道,从梦想、自立、习惯、风度、才艺、心态、思维、学习、健康、口才、交际、生存、工作、理财、创业、情感等诸多层面,阐述了他们的行动计划。从中,青少年朋友不仅可以细细品味、欣赏他们波澜起伏、趣味盎然的故事,而且能够真切地触摸到杰出人物之所以成功的经验、奥秘。
人的一生是一次旅程,一次没有彩排也不能重复的旅程。哲人说:人生是丰富的。诗人说:人生是美丽的。可是,在我们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同样交织着矛盾和痛苦,遍布着荆棘与坎坷。渺小或伟大,贫瘠或丰富,失意或快乐……全靠我们自己来想像、设计、创造、书写。
求知—思考—行动,我们只有真实地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上,才会真正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愿青少年朋友在阅读本书后,能设计出适合自身的行动计划,一步步跻身于杰出者之列,成就生命的辉煌!
  理想如辰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给自己定一个终生目标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纪伯伦
志存高远,执著追求,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
放眼古今中外,无数杰出人士都具有远大的终生目标。汉司马迁一生著《史记》,“欲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用一支笔为同胞呐喊终生。
***、周恩来从青年时代起,就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奋斗终生。他们同一批优秀的共产党人一起,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真正由人民当家做主的、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终于实现了百余年来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率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顶住了国际反动势力的军事干涉和经济封锁,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他们以光辉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主义史诗中最为灿烂的篇章。
有一年,一群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临出校门,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之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
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
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埋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外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穷苦的牧羊人,他的妻子在几年前离他而去了,他只能和自己的两个孩子靠给别人放羊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艰苦。
一天,他和孩子在山坡上放羊的时候,一群大雁从他们的头顶飞过,消失在天边。
小孩子总是好奇的,小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飞到哪里去?”
“他们要飞到温暖的地方过冬。”牧羊人回答说。
“如果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样我们就能飞到天堂上看我们的妈妈了,她一个人在那里一定很孤单,她肯定想我们了。”大儿子说。
儿子的话让牧羊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短暂的沉默后,牧羊人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有飞翔的信念,我相信你们肯定能飞起来的。”
“我们现在就有这样的信念,我们现在就要飞起来。”两个儿子伸开手臂试了试,但他们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看了看父亲,很明显,他们在怀疑父亲所说的话。
牧羊人说:“我可以试给你们看。”于是张开双臂,但是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也没有飞起来。“我想肯定是因为我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努力,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能飞起来。”
父亲的话深深地刻在了兄弟两人的心中,从此他们就开始致力于飞翔的研究。在他们研究和试验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吃了很多苦,但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小时候的梦想。当他们长大的时候,他们终于飞上了天空,他们就是莱特兄弟——飞机的发明者。
莱特兄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目标,只要有梦想,并且不懈地努力,世界上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在生命中没有一个目标的人,很容易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诸如忧虑、恐惧、烦恼和自怜等情绪的困扰。所有这些情绪都是软弱的表现,都将导致无法回避的过错、失败、不幸和失落。因为在一个权力扩张的世界里,软弱是不可能保护自己的。
一个人应该在心中树立一个目标,然后着手去实现它。他应该把这一目标作为自己思想的中心。这一目标可能是一种精神理想,也可能是一种世俗的追求,这当然取决于他此时的本性。但无论是哪一种目标,他都应将自己思想的力量全部集中于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上面。他应把自己的目标当作至高无上的任务,应该全身心地为它的实现而奋斗,而不允许他的思想因为一些短暂的幻想、渴望和想像而迷路。
终生目标应该是一个你终生所追求的固定的目标,你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事情都围绕着它而存在。
为了找到或找回你的人生主要目标,青少年朋友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
我想在我的一生中成就何种事业?
临终之时回顾往事,一生中最让我感到满足的是什么?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哪一类的成功最使我产生成就感?
我最热爱的工作是什么?
如果把它作为自己终生的事业,怎样做到在有利于自己的同时,也对别人有帮助?
我有哪些特殊的才能和禀赋?
我周围有些什么资源可以帮助我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此以外,我还需要什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没有什么职业是我内心觉得有一种声音在驱使我去做的,而且它同时也会让我在物质上获得成功?
阻碍我实现自己目标的因素又有哪些?
我为什么没有现在去行动,而是仍然在观望?
要行动,那么,第一步该做什么?
青少年朋友们,认真、慎重地思考上述问题,你会发现,它对寻找、定位自己远大目标,将有切实的帮助。
努力找到我们的终生目标吧,它是人生永远不会枯竭的原动力。
以一位名人为榜样,激发远大理想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以名人为榜样,其中蕴含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向你展示什么是可能的,为你提供极有价值的动机、力量和希望的源泉。
不少青少年常常会因为读了一篇令其感动不已的文章而想长大了当作家;因听了某人的英雄事迹而有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当解放军,有的想当飞行员、当明星、当运动员……当你产生这些朦胧的想法时,不要轻易否定,要激励自己积极向上的雄心壮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自己不同优势的显现,再把自己逐渐引向适当的方向,树立远大理想。
名人,通常指的是在某领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在人类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对社会生产力、社会文明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尽管这些名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性格特点各异,他们的成功也不乏客观条件,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因素,这就是他们都具有崇高的志向、坚定的信念、拼搏的精神、顽强的毅力……他们辉煌的业绩,不仅赢得当代人的敬重,鼓舞人们建功立业,强国富民,还受到后世的敬仰,激励后来人发扬传统精神,把历史推向前进!要当名人就须学名人,许多人就是在效法名人中成为名人的。
少年孙中山最爱听人讲太平天国革命的故事。清朝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太平天国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里。他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后来,孙中山离开家乡,到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到西学。他特别爱读华盛顿、林肯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从而对欧美民族民主革命家推崇敬仰,并产生了效法的念头。
后来,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的英名,家喻户晓。
著名影星阿诺德·施瓦辛格少年时在健美杂志上发现了自己的榜?样——里?格·帕克。在健美界,里格是当时最强壮的人,阿诺德梦想着自己也能拥有像里格那样发达的肌肉。阿诺德尽可能地学习里格的所有东西,包括他的训练手段、饮食和生活方式。阿诺德知道里格的事情越多,模仿得也就越多,也就越认识到自己也能像里格那样成为健美明星。最终,他成功了!
名人,如路标,如灯塔,如指南针,时刻给我们力量、希望。
张海迪、海伦·凯勒身残志坚,陈景润、华罗庚刻苦自学,居里夫人投身事业,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抗争……这些名人的事例,使青少年深受感动和鼓舞。
2003年,杨利伟成了我们国家航天事业中的英雄,随着媒体的传播,使他家喻户晓。很多青少年发出这样的感叹:“长大了,我也要像杨叔叔那样飞上太空。”这是他们的理想,这是榜样的力量。然而,又有许多青少年心中缺少理想,心中失去了阳光,心灵世界一片黑暗,表现出厌世的消极态度。
曾经有一个苦闷的高中一年级的孩子在给报纸写的一篇稿子中说:“从小我就拼命做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孩子——听话、用功读书。但是上了中学以后,我就不愿做父母、老师眼中的‘好孩子’了,因为那无非是个木偶,我想成为真正的自己。如今,我已经上高中了,可是人越大越茫然,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我不懂我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他又说:“***青少年时期便‘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12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我太需要一份动力了,一份为了自己的目标而抛弃一切、静心苦读的动力。”
那么,青少年朋友如何以名人为榜样呢?
1?平时,我们可以多读名人传记,他们撼人心灵的故事、成长的历程,具有良好的启发和鼓舞作用,有助于我们激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2?我们还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榜样资料库”。首先选择一个或多个能够真正激发你的名人。也许他们的梦想和你自己的梦想极其相似,也许他们遇到的障碍也是你最惧怕和担心出现的。尽可能多地学习他们怎样在艰难状况下保持前进的步伐,以及他们是怎样战胜艰难险阻才实现梦想的。找一些这些人的照片,把它们挂在你常常静静地自我反省的地方。
3?经常摘抄、背诵名人名言,为自己鼓劲。
每天都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
——塞涅卡
古人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青少年在设定终生目标后,应该将目标分成几个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为每一步小目标规定切实可行的期限,这样,从一开始我们就能看到成功,有利于自信心的不断提高。这有点类似于远征,通过一步一步地走,一段一段地走,最终达到目的地。每走完一段路,离目标更近,自信心也就更强。
我们每一天都应问自己:
现在在人生之中算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是不是符合发展目标;每天都在做什么,得到的是不是现在最想要的或是最应该得到的;明天应该做什么,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要为完成目标准备些什么;手里的东西是否可以放下,是否真的愿意……
几十年前,一个在贫民窟里长大的、身体瘦弱的穷小子,却在日记里立志长大后要做美国总统。但如何能实现这样宏伟的抱负呢?年纪轻轻的他,经过几天几夜的思索,拟定了这样一系列的连锁目标:
做美国总统首先要做美国州长 要竞选州长必须得到雄厚的财力后盾的支持 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得融入财团 要融入财团就最好娶一位豪门千金 要娶一位豪门千金必须成为名人 成为名人的快速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 做电影明星的前提需要练好身体、练出阳刚之气。
按照这样的思路,他开始一步步地走下去。一天,当他看到著名的体操运动主席库尔后,他相信练健美是强身健体的好点子,因而萌生了练健美的兴趣。他开始刻苦而持之以恒地练习健美,他渴望成为世界上最结实的壮汉。3年后,借着发达的肌肉,一身雕塑似的体魄,他开始成为健美先生。
在以后的几年中,他囊括了欧洲、世界、全球、奥林匹克的健美先生。在22岁时,他踏入了美国好莱坞。在好莱坞,他花费了10年,利用在体育方面的成就,一心去表现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硬汉形象。终于,他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当他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时,女友的家庭在他们相恋9年后,也终于接纳了这位“黑脸庄稼人”。他的女友就是赫赫有名的肯尼迪总统的侄女。
婚姻生活恩爱地过去了十几个春秋。他与太太生育了4个孩子,建立了一个“五好”的典型家庭。2003年,年逾57岁的他,告老退出了影坛,转为从政,成功地竞选成为美国加州州长。
他就是阿诺德·施瓦辛格。
如同施瓦辛格一样,渴望杰出的青少年每天都应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
你需要有一个详细的个人发展计划。这个计划可以是一个5年的计划,也可以是一个10年、20年的计划。不管是属于何种时间范围的计划,它至少应该能够回答如下问题:
1?我要在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实现什么样的一些职业或个人的具体目标?
2?我要在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挣到多少钱或达到何种程度的挣钱能力?
3?我要在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有什么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著名的潜能开发专家安东尼·罗宾曾提出如下建议,相信对我们会大有裨益:
好好计划每一天的生活。你希望和谁在一起呢?你要做什么?你要如何开始这一天?你要朝哪一个方向?你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希望你从起床开始,一直到上床,全天都有妥当的计划。
青少年朋友,别忘了,你所有的结果与行为都来自内心的构思,因此就照你所期望的方式,好好计划你的每一天吧!
扬长避短,找到自己的“音符”
人的长处,才是一种真正的机会。
——杜拉克
据说莫扎特7岁时在法兰克福市举行音乐会,一个14岁的男孩去了他那儿。
“你演奏得那么出色!我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得这样好!”
“为什么?要知道你完全可以,你试一试,如果不能成功,你再开始谱曲。”
“但是,我想写诗……”
“要知道,这是很有意思的,写好诗想必比写作音乐困难些。”
“不是的,很轻松,你试一试……”
和莫扎特说话的是少年的歌德。
后来,两人都找到了自己的“音符”:一位是大音乐家,一位是大诗人。
许多时候,我们艳羡他人的成功,常认为自己“比别人笨”、“我哪是成才的料”、“像他一样出名太难了”。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兴趣、才能、素质也是不同的。如果你不了解这一点,没能把自己的所长利用起来,你所从事的行业需要的素质和才能正是你所缺乏的,那么,你将会自我埋没。反之,如果你有自知之明,善于设计自己,从事你最擅长的工作,你就会获得成功。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达尔文学数学、医学呆头呆脑,一摸到动植物却灵光焕发。
阿西莫夫一直在努力成为一个自然科学家。一天上午,他坐在打字机前打字的时候,突然意识到:“我不能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却能够成为一个第一流的科普作家。”于是,他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科普创作上,终于成为当代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作家。
伦琴原来学的是工程科学,他在老师孔特的影响下,做了一些物理实验,逐渐体会到,这就是最适合自己干的行业,后来果然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
而生物学家珍妮·古多尔同样也是一位非常善于自我定位的人,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并没有过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动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浓厚的兴趣,而这正是干这一行所需要的。所以她没有去攻数学、物理学,而是深入非洲森林里考察黑猩猩,终于成了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
一位专家指出,通向成功的道路有许多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人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才能和智慧是不一样的。几乎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擅长的一种或几种才能。
有的青少年很有逻辑、数学天分,他们喜欢并擅长计数、运算,思维很有条理,经常向家长或老师提问题,追问为什么,并愿意通过阅读或动手实验寻找答案。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能得以满足,那么他们很可能在理科学习和研究上取得好成绩。
有的青少年很有语言天分,他们说话早,对语音、文字的意思很有兴趣,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喜欢绕口令和猜谜等语言游戏,喜欢读书和听别人读书,他们很可能成为成功的作家。
有的青少年擅长人际交往,他们比较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能够和各类人相处,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经常充当团体的领袖人物,他们比较容易在政治、教育、管理或社会活动等领域取得成功。
有的青少年表现出空间天分,他们的视觉似乎特别发达,喜欢把事物视觉化,即把文字或语音信息转变为图画或三维形象,可能在绘画、摄影、建筑或服装设计、造型艺术等方面表现出兴趣和特长。
有的青少年表现出音乐天分,他们的听觉特别发达,很小就表现出对音准和声音变化的高度敏感,并能迅速而准确地模仿声调、节奏和旋律。
有的青少年表现出身体运动天分,他们能很好地协调肌肉运动,体态和举止优美而恰当,他们通常在体育运动、机械、戏剧和其他操作工作中有杰出表现,很容易成为优秀的演员、舞蹈家、运动员、机械师和外科医生。
成功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有400多种优势。这些优势本身的数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应该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短项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则是敢于放弃短项,将你的生活、工作和事业发展都转向你的优势,这样你就会容易成功。
尽管其路径各异,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扬长避短”。传统上我们强调弥补缺点,纠正不足,并以此来定义“进步”。而事实上,当人们把精力和时间用于弥补短项时,就无暇顾及增强长项发挥优势了;更何况任何人的欠缺都比才干多得多,而且大部分的欠缺是无法弥补的。
所以,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努力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计自己、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环境、条件、才能、素质、兴趣等,确定前进方向。做一个杰出者不仅要善于观察世界,善于观察事物,也要善于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像凸透镜一样聚焦全部能量
把你所有的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住这个篮子,不要让任何一个蛋掉出来。
——卡内基(钢铁大王)
曾有一位苦恼的青年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爱科学,也爱文学,对音乐、美术也十分感兴趣。我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用上了,却收效甚微。”法布尔微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不准目标,到处乱闯,几年的时间会一晃而过。如果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该像学打靶一样,迅速瞄准目标;像激光一样,把精力聚于一束。一个人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专注于某一事业,他通常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成功者。
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是兄弟姐妹11人中最小的一个,最受父母宠爱。他的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牧师,送他到神学院读书。可他却爱上了气象学,想当个气象学家,整天仰首望着多变的天空;没多久他又在银行里找到了工作,想当个金融家;后来他又爱上了音乐,整天拉小提琴,想成为一个音乐家;这时,他的一位哥哥劝他当医生,于是他又学医4年。
一天,拉马克在植物园散步时,遇到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卢梭。受卢梭的影响,“朝三暮四”的拉马克,固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用26年的时间,系统地研究了植物学,写出了名著《法国植物志》。后来,他又用35年的时间研究了动物学,成为一位著名的博物学家。
  世界上许多伟大事业的成就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那些表面看起来出类拔萃、多才多艺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见到这种情况,一些年青人取得了远远超出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很多人对此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里排名末尾的学生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人生的旅途中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呢?其实,那些看起来智力平庸的人,往往能够专注于某一领域、某一事业,并长期耕耘不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而那些所谓的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总是喜欢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等到蓦然回首时,仍旧一无所有。
文学大师歌德曾这样劝告他的学生:“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鲁迅也说:“若专门搞一门,写小说写十年,做诗做十年,学画画学十年,总有成功的。”
纵览古今中外,凡杰出者,无一不是“聚焦”成功的。法布尔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天,他大清早就俯在一块石头旁。几个村妇早晨去摘葡萄时看见法布尔,到黄昏收工时,她们仍然看到他伏在那儿,她们实在不明白:“他花一天工夫,怎么就只看着一块石头,简直中了邪!”其实,为了观察昆虫的习性,法布尔不知花去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数学家陈景润数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作画50余年,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专画兰竹,不画他物,终于成为擅画兰竹的高手。还有徐悲鸿擅画马,齐白石擅画虾,黄胄擅画驴,而古人唐伯虎拿手的则是仕女画。画猫专家曹今奇,从八岁起学画,专画猫,他画的猫曾在中国大陆首屈一指,连许多国外商人也向他高价订购“猫画”。如果他们想行行拿状元,恐怕只能是白白浪费时间。
那么,青少年朋友怎么才能培养专注的习惯,克服“今天想干这个,明天想干那个”的朝三暮四的毛病呢?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内在动机,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道路。有了兴趣,我们就能废寝忘食,全神贯注。
2?不要因一时不出成果而动摇
许多人一心想有所成就,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急切地盼望成功,则容易走向反面。
3?不要为别人的某些成功所诱惑
干事业,最忌见异思迁,而造成见异思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别人的某些成功所动。正确的做法是认准自己的目标,执著地追求。
4?不要怕艰辛,要舍得吃苦
有些人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羡慕不已,却很少琢磨他床下几麻袋的演算稿纸;有些人对NBA球员的声誉津津乐道,却很少去想他们每人究竟洒下了多少汗水。因此,千万不要光羡慕别人的成果,要准备下些苦工夫才行。
5?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
应学会尽量少受外界干扰,即便受了干扰,也要及时“收回脑子”,这也是锻炼专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许下一个愿望,用行动去实现
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有一个很落魄的青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来到教堂跪在圣坛前,虔诚地低语:“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敬畏您的份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呢?请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去教堂,同样重复他的祈祷。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直到最后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为何您听不到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就够了……”就在这时,圣坛上突然发出了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一直在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也应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旦有了梦想,就必须用行动去实现梦想。如果有梦想而没有努力,有愿望而不能拿出力量来实现愿望,这是不足以成事的。只有下定决心,历经学习、奋斗、成长这些不断的行动,才有资格摘下成功的甜美果实。
而大多数的人,在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只是他们从未采取行动去实现这些梦想,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的梦想于是开始萎缩,种种消极与不可能的思想衍生,甚至于就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平庸生活。
这也是为何成功者总是占少数的原因。
两位鼻子不舒服的病人住进了同一间病房。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两个人都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咽癌,乙长的是鼻息肉。
甲当即列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单,离开了医院,乙住了下来。甲的计划单是:去一趟拉萨和敦煌;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力争听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写一本书。凡此种种,共27条。
甲在这张生命的清单后面这样写道: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
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这期间,他登上过天安门,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
现在这位朋友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散文,打电话去问甲的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像,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
乙沉默了。
可见,人即使拥有再美好的愿望,如果不付诸行动,也只是画饼充饥。
伟大的艺术家米开朗琪罗曾看着一块雕坏了的石头说:“这块石头里有一个天使,我必须把她释放出来。”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维纳斯雕像。
英国前首相本杰明·笛斯瑞利曾指出,虽然行动不一定能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不采取行动就绝无满意的结果可言。
因此,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先从行动开始。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他的态度,行动能带来回馈和成就感,也能带来喜悦。
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但我却没有那么做。”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当年就开始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一个好创意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忘怀。如果真的彻底施行,当然就有可能带来无限的满足。
青少年朋友,你现在已经有一个好愿望、想到一个好创意了吗?如果有,马上行动。
将一个愿望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做好各种准备工作,考察愿望是否切实可行。
2?制定每年、每月、每日的行动步骤表,按计划去做。
3?安排好行动计划的轻重缓急、先后次序。
4?行动方案应明晰化、细致化,这样落实起来,才能到位,才能更有效率。
此路不通时会绕行
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从小到大,我们常听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训诫,所以无论遭遇何种困厄,都甘愿一次次地冲锋,直至头破血流。殊不知,我们在坚持的同时,也应及时审视自己的方向,适时调整。
有一位农民,从小就树立了当作家的理想。为此,他十年如一日地努力着。他坚持每天写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后,他修改了又修改,然后满怀希望地寄往远方的报纸杂志。可是,多年努力,他从没有只字片言变成铅字,甚至连一封退稿信也没有收到过。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的总编寄来的,总编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相对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他就是张文举,现在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记者们去采访他,提得最多的问题是:“您认为一个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张文举说:“一个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气很重要,毅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舍弃,更要懂得转弯!”
生活中,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意志很坚强,但是由于不会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
“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请走彼路。固然,我们不能犹豫不前,但也不能太固执,不知变通。如果确实感到行不通,就尝试另一条路吧。
有的青少年也许会说,我是强者,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不需要绕道而行,绕道而行是弱者的成功法则。
这是一种大错特错的认识。
你真的能克服一切困难吗?你能一脚踢开巨石吗?你能一步跨过大河吗?困难不能克服,你到不了目的地,而绕道而行,却可以到达目的地。无论弱者还是强者,选择绕道而行不都是明智的举动吗?
即使你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如果克服困难所花费的时间、财力和人力远远超过绕道而行,你为什么不选择绕道而行呢?绕道而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避强突弱,即避开强大的障碍,从薄弱的地方突破过去,一分耕耘十分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要达到最终的人生目标,在人生道路上前进时,青少年要懂得调整方向和目标。
青少年朋友在调整、修改目标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你能想像自己做出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
2?你有什么才干和天赋?什么东西你能做得最出色,或比你周围的人更出色?
3?你的激情在哪一方面?有什么东西特别使你内心激动,使你分外有冲劲去完成的吗?如果有,是什么?
4?你的经历有什么与众不同?这些经历给了你什么?
5?周围的环境在近5年来发生了什么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你的目标有什么影响?
6?什么样的人曾给过你很大的帮助?在你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他们的分量有多大?
希望你能尽快地发现答案,走上真正适合自己的阳光大道。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干些家务活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 高尔基
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很少干家务活,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他们早起不叠被子,床上、桌上乱七八糟,不会洗衣,不会做饭、烧菜,光是吃现成的,穿现成的,很少主动擦(扫)地,打水,收拾屋子……养成了一种“小皇帝”、“少爷”、“小姐”的习气。他们常常理直气壮地说:现在的任务是专心念书,上大学,家务劳动那些生活琐事,干不干无关紧要。
其实,正如古人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干家务活虽是小事,但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青少年的责任感、适应能力、生存能力、良好习惯的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回忆少年时代,“飞人”乔丹曾在CBA“60分钟名人访谈”节目中告诉主持人戴安娜·索亚:“许多人都挑我的刺,并且在女孩子面前嘲笑我。他们嘲笑我的发型,嘲笑我好吐舌头及其他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细节。女孩子们也跟着起哄,这样,我无法得到她们的好感,也无法同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约会。”
于是,  这导致乔丹在上十年级时成了兰尼高中选修家政课的少数几个男孩中的一个。他干家务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乔丹回忆说,当年几乎每个到他家里去的人都会看见他手拿吸尘器打扫卫生或整理衣物。这些事被传扬开来,使得人们把他当成一个合格的好青年——一个敏感时代的合格青年——要知道,他并没有像许多同龄人一样,整日游手好闲、酗酒斗殴。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每天都会为丈夫和家人准备早餐,这不仅不耽误政事、为人耻笑,反而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青少年多干些家务活,有许多益处:
首先,可以提高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想获得生活上的自立、自理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和父母分担家务劳动。
其次,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
再次,可以培养关心他人的品质,促进家庭和睦。
另外,干家务活有利于开发智力,促进智能的提高,有助于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
日出版的《中华家教》中有一篇文章说:
儿童教育学家中岛博士坚持主张孩子应该干点家务活儿。他在3个城市和12个乡村中曾调查过361个各种类型的家庭,结果发现,凡是干家务活的孩子,其智力发展水平都较不干家务活的高,独立生活能力较强。据国际儿童机构的统计,世界各国儿童干家务活的,以美国家庭最多,干家务活的时间也最多。
中岛博士的研究表明,开发智力理应从训练孩子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入手,而干家务活正是一种好的训练。干家务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孩子有尽可能多的机会,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这种刺激信息传入大脑,便可获得某种智能。干家务活还能从小训练孩子的运动器官,使动作、语言、技能等得到充分发展,促进大脑对各器官肢体的控制能力,使儿童的动作能力得到锻炼。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小时劳动所获得的东西,比一天听讲解得到的要多。”人的大脑是思维的基础,光有这个基础还不行,不培养锻炼是产生不了思想和智慧的。从小让孩子干点家务活儿,可以使之不致成为享用现成知识的人,而成为有才能、有丰富创造力的人。
由于家务劳动是人类生活所必需,世界各国都重视对青少年的家务劳动教育和训练。在日本,学校开设了学习家务劳动的课程,让学生学会洗衣、缝补、做饭这些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德国100年来一直要求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劳动,布鲁尔市法院根据传统曾通过一项法律,规定:不足6岁的儿童可以只玩耍,不承担家务劳动;6~10岁要帮助父母洗器皿,收拾住宅,去商店买东西;10~14岁要在花园干活,刷鞋,擦鞋;14~16岁时要擦汽车,到花园翻土;16~18岁时,每星期要对住宅进行一次大扫除。
生活中,家务活范围很广,包括:扫地、抹桌子、拖地、叠被子、整理房间、做饭、买菜、洗衣服,等等。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乐于干家务活呢?
首先,要端正做家务的认识。我们对做家务有几种认识:一种认为做家务是父母的事,我们不必做家务;第二种认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做家务会影响学习,所以做家务不是我们的事;第三种认为做家务太平凡,没出息,要做就做大事,不做小事。这几种认识都是错误的,错就错在对做家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做家务是对家庭的一种贡献,一种责任。一个人从小就没有这种奉献精神和责任的人,将会对社会和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不愿负责的人,将会对社会和国家做出什么贡献,尽到什么责任?做家务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小事里包含着大事,连一点点小事都不肯去做,怎么可能把大事做好呢?
总之,只有端正对做家务的认识,才有可能愿意去做、乐意去做家务。
其次,掌握一些做家务的方法,掌握一些生活小窍门,是大有好处的。
生活要自理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
小彭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期末考试之后,他总是问老师“这次谁考第二名?”因为他知道,自己准是考第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优秀生,在生活上却是一个低能儿。
从进小学到中学毕业的12年来,由于他学习成绩好,深得学校老师们的称赞和父母的厚爱。父母为了让他集中精力读书,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家中什么活儿都不让他干,做饭、洗碗、洗衣服等事,从不让他学着干,甚至连他的床铺也是父母替他收拾的。每次吃饭都是母亲把饭端到他跟前,真可谓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到他十七八岁时,和他同岁的孩子,什么活都能干,也都会干,而他却连叠被子、洗碗之类的基本家务活都不会干。
参加高考后,小彭以全县第一名、全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给彭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欢乐,亲戚朋友都投以羡慕的目光,称赞他聪明。同年8月,小彭以无比兴奋的心情,跨进了令人向往的大学。然而,开始大学生活没多久,由于他没有起码的生活能力,自己不会买饭,不会洗衣服,不能独立生活,感到十分苦恼。尽管同学们也给了他应有的帮助,但还是解决不了他的实际生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只好向校方申请休学。学校根据他入学后的实际情况,批准了他的申请。
第二年开学时,学校给他寄去了复学通知书。但谁也没有料到,接到复学通知书的小彭,居然因惧怕离开父母后自己不能独立生活而悲观厌世,在这种思想驱使下,他纵身从五楼跳了下去,过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理,是青少年成人、成才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面向未来的重要素质,也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有一年,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调查”显示,20.4%的青少年明确表示“缺少生活自理能力”;18.3%的青少年“做事依赖别人”;28%的青少年“很少帮助家长干活”。
试想,温室中的鲜花,能经得住社会、人生风雨的考验和打击吗?
曾有一篇报道说,某机构组织了一次中日小学生联合夏令营,中国学生的自理能力表现得很差。相应的,意志力、抗压力也令人担忧。
日,1 600多名北京考生在北京四中参加了香港大学的英语笔试。考前10分钟,不少考生竟然找不到考场,还有不少考生忘带考试证件。负责北京考点的香港大学中国事务处的范冠豪认为,部分考生过于依赖家长和老师,自理能力太差。
对我们青少年朋友而言,将来面对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是综合能力的较量,没有自理的能力,你将在起跑线上就满盘皆输。因此,从小培养自己的自理能力,是每个杰出青少年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在加拿大,青少年朋友为了锻炼自理生存的本领,很多人都有制定严格的时间表的习惯。一位少年曾经自豪地说:“我每天早晨很早就要出门送报纸,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从来没有耽误过!”
加拿大的高中生还必须做30个小时的义工,一分钟都不能少。自理的概念并不仅仅要求自己照顾自己,还要自己规划自己,自己锻炼自己。
在德国,青少年从不让家长代替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就被当作是一种耻辱。法律还规定,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青少年要养成自理的习惯,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积累。
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买菜、洗碗,培养自己动手的习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多操心。上学放学不用父母接送,日常生活自理得当,衣服自己洗,房间和物品自己整理。
学会做饭,饮食是生存自立最基本的要求,掌握烹调的技艺也是自理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会处理简单的故障,例如修理自行车、门窗等。但是,在处理电、煤气等易发生危险的作业时,需要父母在旁边指导。
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2?在学校中
完成卫生、值日等任务,学习栽树、护花、剪枝等劳动技能。
3?在社会中
趁假期打打工,兼职家教,或参加一些社会服务、实践、夏令营、“野外生存”等活动。
自己做一个决定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生活中,许多青少年从小到大,从日常生活、交友、学习、报考专业、工作,甚至恋爱,都听从父母、老师的意见和安排。他们或者依赖,或者无奈。然而,真正的杰出青少年,应勇敢地自己做一个决定。
在《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9年8月,有一位叫李鸣的考生以总分659分的高分考取了北京大学。在报考专业一栏中,李鸣填的是生命科学。
李鸣之所以填生命科学,是因为北京大学的潘教授唤醒了他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那是他初中毕业的那一年,李鸣参加全国青少年生命科学夏令营。在那里,他邂逅了北大著名生物学家潘教授,潘教授送给他一本自己的书——《秦岭:大熊猫的自然庇护所》。书的扉页上写着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如果哪一种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停止了呼吸,就意味着地球又有一段灿烂而不可再现的历史将悄然逝去,我们的子孙也就失去了这份宝贵的自然遗产。让我们用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潘教授的话如同火种般点燃了李鸣对生命科学的热情,激发了李鸣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考上北大生命科学系成了李鸣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
然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接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傻了!录取他的不是北大生命科学系,而是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原来是他的母亲听说电子计算机是最热门的专业,她知道事先和儿子商量肯定行不通,便偷偷地到教育局修改了档案。这样的打击对李鸣来说是残酷的,它粉碎了李鸣几年来的梦想。绝望的李鸣伤心地大哭了一场,他扔了通知书,一再表态第二年要接着考。一直到临近开学的前几天,李鸣还在坚持己见。面对这种情况,整个家都慌了手脚,最后李鸣的母亲哭着求他去北大报到。李鸣妥协了,他带着一种无可言说的遗憾,来到了北大。
然而,在北大无线电电子学系求学的过程却成了李鸣从未有过的痛苦经历,他的学习成绩曾一度出现不及格。刚开始李鸣还将希望寄托于转系,然而当他得知北大对转系的学生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年的期末考试成绩必须都及格时,他再度绝望了。
由于发愤学习,李鸣从二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大有起色,但他还是选择了退学重考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想像,他的这个决定对他的父母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震动。但这次李鸣没有妥协,主意已定,他要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再做父母的木偶。一年后,李鸣以某省有史以来高考的最高分——703分,摘取了当年该省高考状元的桂冠,并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清华大学。
李鸣的故事告诉我们:学着自己做一个决定,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独立的必由之路。
打开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
杰出者的身上具有许多种优良品质——勇敢、忠诚、创新、进取,当然独立也是这些品格中不可缺少的品质之一。如果一个依赖于他人的人也会获得成功的话,恐怕历史上就不会有很多民族为独立而战了。没有独立做前提,成功也许只是个假设。独立性格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历史既然如此证明,现实生活也是这样。独立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事业、未来、人生都有莫大的好处,所以一个青年人若想成就事业,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
有一位学术界知名的学者曾告诫青年学生们:
“如果你过分依赖别人,那你便会上当,因为你不能分辨别人的话究竟是对的还是不对的,而你对于别人的动机也就茫然不知。”
如果你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那就应该是个品格独立的人,首先你就应该学会对自己负责。
在生活中自己做决定,依赖于主观、客观条件,青少年朋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能力的训练着手:
1?多进行独立的思考,有想法、有主见。
2?有足够的自信心,坚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3?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因为,有实力才有发言权。
4?观察力。要善于见微知著,提挈全局,抓住要领。
5?分辨力。要分辨矛盾双方的强弱与均衡,使决断具备清晰的条理。
6?判断力。权衡利弊,在充分掌握全局的基础上,判断你的决定的效应。
对权威和教条说一次“不”
我们的忠言是: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他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权威所吓倒,不受行时的观点所牵制,也不被时尚所迷惑。
“权威”,是指在某种范围之内有威信、有地位或者具有使人信服力量的人。权威的存在,有时是对探索实践的一种促进,因为“权威认定”毕竟有它的可信价值;而有的时候,权威的存在,则是对探求的阻碍,因为权威毕竟不是真理。
古希腊哲人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杰出人士们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总是抱着怀疑一切的态度,在实践中坚守着正确的事物。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敢于对权威亚里士多德说“不”,用实验证明了不同重量的铁球能同时着地的正确结论。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大赛中敢于对国际权威们说“不”,指出乐谱有错,一举夺魁。
生活中,当后天教育与青少年的自然天性发生冲突的时候,青少年便会以各种方式加以反抗,但是反抗的结果往往是后者失败,因此便教育了青少年:权威的力量是不可逾越的,作为青少年只能无条件地遵从。
于是,人便从不敢反抗,到不愿反抗,到最后根本不想起来去反抗……如此久而久之,在青少年的思维模式中,由教育所造成的权威模式便形成了。这个过程也就是青少年的成人化过程和社会化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种过程,从来没有人例外。
来自教育的权威使人们逐渐习惯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对权威的言论不加思考地盲信盲从,其结果正如我们传统的“听话教育”那样: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职场听主管的话——而唯独缺少“自我思考、冲破权威、勇于创新”的能力。
其实,权威之所以成为权威,也是得益于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倘若后来的人们拘泥于前人的成果,实际上也就是否定了权威们寻找真理的方式。杰出人士们所坚持的就是“权威们”曾经使用过的武器。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不料竟因权威而受损,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突破了牛顿的绝对时空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加伟大的权威。
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接受权威人士所给他们的负面评价是最大的不幸。许多人失败于智商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和其他测试,同时,这些人又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他们甚至在成人之前就已经投降了。对他们来说,差的等级和其他低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后来在人生上的低效率。杰出的人物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就是不相信那些贬低他们、而且是反复贬低他们的权威人士。他们有远见、有勇气、有胆量地向老师、教授、专家和教育测试中心所给出的评价进行挑战。
青少年朋友,你听过“不拉马的士兵”的故事吗?
一位年轻有为的炮兵军官上任伊始,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他在几个部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在一个单位操练中,总有一名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管下面纹丝不动。军官不解,询问原因,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要求的。军官回去后反复查阅了军事文献,终于发现长期以来,炮兵的操练条例仍因循非机械化时代的规则。站在炮管下士兵的任务是负责拉住马的缰绳,在那个时代,大炮是由马车运载到前线的,以便在大炮发射后调整由于后坐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所需的时间。现在大炮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已经不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了,但操练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因此才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军官的这一发现使他获得了国防部的嘉奖。
可见,一味迷信于权威和教条,人们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青少年朋友,敢于质疑权威、教条,敢于大声说一次“不”,是自立、创新的第一步,也是迈向成功的基石。
且莫跟风盲从
没有独立气魄的人,总是依赖成性,为非作歹。
——福泽谕吉
近两年来,“超级女声”活动如火如荼。成千上万的人参与投票,尤以青少年居多。
为了支持喜爱的选手,很多青少年盲从于组织者的号召,不惜高额话费,而出现了短信投票的狂潮。
据报载,一位女孩为了支持“超级女声”的选手,用母亲的手机投票,花费了相当于家里两个月生活费的手机通信费。
而有的青少年对选手缺乏自己的见解,只是受到他人影响而进行支持跟随。
对于喜爱的选手,他们狂热地追捧,甚至对其短处进行掩饰、美化;而对于不喜欢的选手,则跟从“同志们”指责、批评,甚至谩骂,互揭隐私,反映出种种不冷静、不健康的心态。这是青少年因为心理行为盲从性和肤浅性,缺乏深层思考使自己无法对行为负责的体现。
有一则幽默说: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故事很可笑,但生活中类似的事例到处存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凡事绝难有统一定论,谁的“意见”都可以参考,但永不可代替自己的“主见”,不要被他人的论断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追随你的热情、你的心灵,它们将带你实现梦想。
遇事没有主见的人,就像墙头草,东风东倒,西风西倒,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自然与成功无缘。
其实,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随大流”可能没错之外,在其他许多事情上这样做,往往就会葬送了自己。
唯有不盲从,才能为成功者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我国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的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他后来的成就,就与这种精神密切相关。
青少年朋友,你的一切成功、一切造就,完全决定于你自己。
你应该掌握前进的方向,把握住目标,让目标似灯塔般在高远处闪光;你应该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懂得自己解决问题。你不应相信有什么救世主,不该信奉什么神仙或皇帝,你的品格、你的作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产物,并不能靠其他什么东西来改变。
  人若一味盲从跟风,失去自己,是一种不幸;人若失去自主,则是人生最大的缺憾。赤、橙、黄、绿、青、蓝、紫,谁都应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和特有的亮丽色彩。你应该果断地、毫不顾忌地向世人宣告并展示你的能力、你的风采、你的气度、你的才智。
在生活道路上,必须善于做出抉择,不要总是踩着别人的脚步走,不要总是听凭他人摆布,而要勇敢地驾驭自己的命运,调控自己的情感,做自我的主宰,做命运的主人。
生活中,青少年朋友应做到以下几点:
1?看到别人都争相做一件事时,你首先应冷静地思考一下:这值不值得随大流,适不适合自己。
2?多向师长、专家求教,博采众长,方有自己较成熟、全面的想法。
3?过犹不及,拒绝跟风盲从并非代表否定一切,叛逆一切。
做独一无二的“我”
每个人都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
——布尔曼
个性,是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齐白石曾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一位学者这样说:“真正伟大的人,并不是因为他所完成的事业的伟大而促成了他的伟大,而是因为,也只是因为他完全地发挥出了自己强大的个性。”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这样一个道理:杰出人士之所以能让自己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保持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
世界上有数十亿个不同的人类个体,他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杰出人士们在面对自己时,即便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有很多的缺点,他们也会坚持:只做我自己。
遗传学告诉我们,你是由父亲和母亲各自的24条染色体组合而成,这48条染色体决定了你的遗传,每一条染色体中有数百个基因,任何单一基因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你在这世上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者都是有个性的,没有个性的成功几乎是没有的。一个人必须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正确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桀骜不驯、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刚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
这就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李敖独一无二的“狂言”。
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奇人!
1948年4月,李敖随全家迁居台湾,定居台中,跳班考入台中第一中学读初二。中学时代的李敖便显示出自己独立思考、绝不随世俗大流的个性,由于对当时台湾的教育不满,他在读完高二后便自愿休学在家,博览群书。1949年夏他考入台湾大学法律系,未满一年又自动退学。不久,他再次考入台湾大学历史系。
李敖一生善骂,经他抨击骂过的形形色色的人超过3000余人,在古今中外“骂史”上,大概无人能望其项背!著名的人物如孙中山和蒋介石都没逃过。李敖居住台湾50多年,至今未曾离开台湾一步。在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掌政的年代,他因发表抨击当政者言论,而在20世纪70年代及年代两度入狱。由此,他成为地下英雄及国际知名的人权斗士。后来,“笑傲江湖”、“李敖有话说”等电视节目让他重回舞台,吸引数百万观众每晚看他横批政治。
他还爱打官司,口诛笔伐,告人无数,对收藏古字画也有兴趣。李敖一共有九十六本书被禁,创下了历史纪录。李敖曾著书宏富,尤以“狂狷”闻名于世,他曾放言:“五十条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巴上吧我吹牛的人,心里都为我供了牌位。”
日,台湾的第三大党新党宣布征召他为台湾第10任“总统”候选人,引起世人震撼。
这就是李敖,用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书写了不同凡响的人生。
我们青少年应虽并非要做“李敖第二”,但至少也不必模仿别人,而要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个性。
世界著名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开始拍片时,导演要他模仿当时的著名影星,结果他一事无成。直到他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才渐渐走向了成功。鲍勃·霍伯也有类似的经验,他以前有许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发挥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红。
当玛丽·马克布莱德第一次上电台时,她试着模仿一位爱尔兰明星,但并不被观众接受。直到她还自己以本来面目——一位由密苏里州来的乡村姑娘——才成为纽约市最红的广播明星。
吉瑞·奥特利一直想改掉自己的得州口音,打扮得也像个城市人,他还对外宣称自己是纽约人,结果只招致别人背后的讪笑。后来他开始重拾三弦琴,演唱乡村歌曲,才奠定他在影片及广播中最受欢迎的牛仔的地位。
所以,青少年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去思考自己的未来,去设计成功的路线和方法。
人生活于世间,能以本色面世,不费尽心机,不被那些无谓的人情客套、礼节规矩所拘束,能哭能笑,能苦能乐,泰然自在,怡然自得,真实自然,保持自己的个性特征,岂不是一件乐事?
随波逐流,任意浮沉在别人的标准中,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过分小心别人的评价,只会令你的自尊越来越低,而属于你的自我形象、独特个性便永远一片模糊。因此,不要因为别人的眼光和做法而委屈自己,强迫自己去做其实并不想做的事情。
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人才能算是完整的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小冰上学期间,理解力似乎赶不上同学。最后,校长、老师对他没有了任何信心。
小冰的母亲非常伤心失望,她带着小冰回家,决定要靠自己的力量,好好地培养他成才。
但是,不管母子俩怎么努力,小冰对于读书实在有心无力,但孝顺的他为了安慰母亲,即使读得再吃力,也一直坚持。
这天,读得心烦的小冰,路过了一家正在装修的超市,发现有个人正在超市门前雕刻一件艺术品。
没想到,小冰这一看居然看得出神了,他停下脚步好奇而用心地观赏着,且产生了无比的兴趣。
此后,母亲发现小冰只要看到木头或石头,便会认真而仔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塑造,但是对于读书一事,却开始放弃了。他觉得他的优势总有一天会在手中的刻刀上表现出来。
母亲着急地劝他,最后小冰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告继续读书,只是已经着迷于雕刻世界的他,却一直无法放下手中的雕刻刀。
小冰最终还是让母亲彻底失望了,当落榜通知单寄到家中时,母亲对他说:“你走自己的路吧!你已经长大了,没有人必须再为你负责。”
小冰知道,自己在母亲眼中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在难过之余做了最后决定,要远走他乡,寻找自己的未来。落榜对他的打击并不是很大,因为这样的失败使他知道了他究竟应该走哪条路。
许多年后,这座城市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决定在市政府门前广场上放置名人的雕像,当地的雕塑师纷纷献上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的大名也能与这位名人联系在一起。
但是,最后评选的结果,却是一位远道而来的雕塑师胜出。
在落成仪式上,这位雕塑大师发表了讲话:“我想把这件雕塑作品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读书时无法实现她的期望,我的失败更令她伤心失望过。但是,现在我想告诉她,虽然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但是我找到了另一个成功的位置。母亲,今天的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了。”
原来是小冰,而站立在人群中的母亲,更是喜极而泣,她现在才明白,儿子原来一点也不笨,但愚笨的她差点把孩子放错了位置。
可见,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选对了,就应坚定地走下去。
小时候,青少年朋友都有宏大的理想:做伟人,成为世界首富,成为发明家,策划许多有创意的事……总之,就是要过上精彩的人生,成为最杰出的人。
但是后来呢?当你年岁增长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四面八方的压力蜂拥而至。亲人、老师已为你设计好一条也许你并不热爱的路,或者你耳边不断萦绕着别人的议论,“别做白日梦了”,你的想法“不切实际、愚蠢、幼稚可笑”,“必须有天大的运气或贵人相助”,或“你太老”、“你太年轻”。
在现实面前,你要么完全放弃,要么半途而废。不是事情绝对不可能成功,而是太多的别人的意见使你丧失了成功的勇气。只有那些真正意志坚定的人能冲破这些羁绊,走向成功,而且是接连不断的成功。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中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从上述成功者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
成功者总是自主性极强的人,他总是自己担负起生命的责任,而绝不会让别人驾驭自己。
青少年朋友如何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呢?
1?依赖自己,而不是依赖别人
一切都靠自己去奋斗、去争取。控制了依赖心理之后,一个人才会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找到生活的方向,自己靠自己获得事业的成功。而且,只有靠自己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2?消除身上的惰性
要消除惰性,就得锻炼自己的意志。处理事情的时候,要果敢上前,说做就做,该出手时就出手;还得有灵活的头脑,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
3?要有独立意识,要自己替自己做主
要自己替自己做主,就是要时时想到,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的成果,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只有享受自己的成果,才会有真正的快乐。
4?要从小事做起
每天认真反思自己的思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成,需要慢慢地起步,一步步地积累,最后才做成。
走出温室,打一回工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青少年要想理想地生存下去,就得去与人与物竞争,而真正的竞争是在外面的世界,出去体验一下也是一件好事。趁假期打一回工,既可以凭自己的双手挣钱,又能在打工过程中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不易、做人的道理。而且,在学校时,许多学生认为老师和家长都在逼自己学习,从而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当我们在外面找工作时,才会深深地体会到因为没有学历、知识、能力、经验而被别人拒之门外的痛苦,从而有所收获、有所启悟。
  16岁的少年小杰,家境较为贫困,平时他刻苦学习,生活上省吃俭用。中考结束后,他整天缠着母亲要出去打工两个月,想亲自品味一下挣钱的艰辛。经与他人联系,一家酒店同意接收他作为“暑期工”到酒店端盘子两个月,开出的月工资标准为600元。这既锻炼了他的吃苦耐劳精神,又让他这两个月自己赚钱筹集了下学期的学费。
据报道,在台湾,青少年崇尚自立,一半学生在初中毕业后都有打工经验。为不影响学业,暑假更是他们打工的最佳时机。据岛内相关部门调查,高达90%的受访学生表示暑假会打工,76%学生打工目的是为赚钱。他们当餐厅服务生、便利店员、搬家工、葬礼乐手、业余理发师……
大学生阿青的打工方式是当街头艺人,足迹遍及台湾各地,不仅赚到了钱,还有数不完的笑容。“只要能带给人快乐,就是最好的打工报酬。”阿青说。
大二学生阿利同样是靠自己的手艺打工。高中时代便开始自己给自己剪头发的他,由于剪出了兴趣,便以一次100元台币的价格为同学剪头发。阿利说,除了赚外快和练手艺外,还可以结交朋友。
许多儿童发展专家、教师和家长认为,适量工作对青少年可能是很有价值的,能教他们要有责任感,如何与他人共事,还能为经济拮据的家庭挣些钱。
据国际劳工组织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美国青少年打工的人数远远超过大多数其他国家的青少年。研究发现,16~19岁的美国青少年中有53%每周都打工,日本15~19岁的青少年中只有18%打工,德国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打工的占30?8%。
一些专家、老师认为,青少年利用假期打工未尝不可,但要学会自我保护。在选择打工前一定要告知家长,最好让家长与用人方谈好相关事宜。再者,在打工过程中要注意拒绝不良社会风气的诱惑和侵害。青少年处在成长阶段,模仿性强,思想单纯,判断是非黑白的能力有限,保护自己的意识薄弱。加之现在的社会鱼龙混杂,青少年在打工过程中很容易耳闻目染,沾染许多社会不良风气,比如抽烟、酗酒、打架等,以及上当受骗等。应牢记自己假期打工的目的,时刻注意自己的学生身份。
劳动部门表示,青少年打工一定要“量龄而行”,未成年人是不允许参加招聘招工的。适龄打工学生最好在开始打工前与用工方签订合法的临时用工合同,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青少年朋友打工时应提防以下陷阱:
1?临时苦工
一些小公司特别是个体建筑承包者看准暑期学生挣钱心切的心理,故意将一些苦、脏、累、险的工作交给他们,而又不与他们签订任何合同,一旦发生工伤等情况,打工的学生往往是索赔无门,欲哭无泪。这种打工得不偿失,青少年完全没有必要去冒险。
2?直销传销
学生本来以销售人员名义来应聘,但到应聘公司后却被连哄带骗地先买下一些货品,然后公司再让应聘者如法炮制去哄骗他人,并用高回扣做诱饵,一旦上当往往是学生白搭上一笔钱。青少年应坚决不主动掏钱。
3?口头合同
一些学生被个人或流动服务的公司雇佣,说好以月为单位领取工钱(口头合同不可信),但雇主往往找个借口拖延一下,然后到了发工钱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致使打工学生白白辛苦。青少年应提高警惕,签订合同。
4?预交押金
这类骗局通常在招工广告上称有文秘、打印、公关等轻松体面的工作,求职者只需交一定的保证金即可马上上班。但往往是学生交钱以后,招聘单位又推脱说目前职位暂时已满,要学生回家听消息,接下来便石沉大海。
5?高薪诱惑
这类招工通常称招模特儿或是歌星、影星培训班,然后要学生花大价钱照艺术照参加评选,最后再找借口说应聘者条件欠缺而予以拒绝。也有的是以娱乐场所特种行业的高薪来吸引求职者,青少年到这些场所打工,往往容易误入歧途。青少年应抵制诱惑,或及时拿起法律武器。
学会自救自护
上帝只救自救者。
——巴菲克
面对从天而降的火灾、地震、车祸、溺水等意外事故,青少年朋友,你会如何应付?
据调查显示,当今青少年自救自护能力的缺乏令人担忧。他们对意外事故的反应通常是:所知甚少,错误百出,极少有人说出正确可行的办法。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8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学生。他住在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场。日,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当他在操作机器时,不慎在冰上滑倒了,他的衣袖绊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机器切断。
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402米来到一座房子里。他用牙齿打开门闩,爬到了电话机旁边,但是无法拨电话号码。于是,他用嘴咬住一枝铅笔,一下一下地拨动,终于要通了他表兄的电话,他表兄马上通知了附近有关部门。
明尼阿波利斯州的一所医院为汤姆进行了断肢再植手术。他住了一个半月的医院,便回到北达科他州自己的家里。如今,他已能微微抬起手臂,并已经回到学校上课了。他的全家和朋友为他感到自豪。他已成为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汤姆森呢?有的说,他聪明,用铅笔打电话,还会用嘴打开门。有的说,他喜欢干活,我们喜欢勤劳的人。还有的说,他身体真棒,一定曾努力锻炼身体,不然早没命了。
一位学者概括了这些人的回答,人们除了佩服他的勇气和忍耐力外,还有一种独立精神。他一个人在农场操作机器,出了事又顽强自救,所以他是好样的。
汤姆森的故事里还有这样一个细节:他把断臂伸在浴盆里,为了不让血白白流走。当救护人员赶到时,他被抬上担架。临行前,他冷静地告诉医生:
“不要忘了把我的手带上。”
可见,掌握自救自护知识,锻炼自救自护能力,在灾祸面前保持理智、冷静、果断,对今天的青少年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而且刻不容缓。
下面为青少年朋友介绍一些应对危险、灾难时的自救常识: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威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4?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5?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6?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7?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8?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9?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或口罩保护口、鼻及眼睛,避免有毒有害烟气侵害。
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待在床下或桌下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青少年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青少年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青少年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注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溺水对生命最大的威胁是水能堵住人的呼吸道,造成窒息缺氧死亡。溺水往往具有发生突然、危险进程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4~6分钟就可能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所以做好预防和抢救工作有重要意义。
不慎落水或在水中发生意外后的自救方法:
1?保持镇静,采取仰面位,即在水中头向后仰,口鼻向上并尽力露出水面。
2?呼吸要注意做到呼气浅而吸气深,并防止发生呛水。
3?不要向上伸手臂进行挣扎,这样只能使人加速下沉。
4?因腿抽筋不能游动导致下沉时,应及时呼救;如附近无人,应保持镇静,设法向浅水或岸边靠近。
车祸中,易造成各种伤害,如各类骨折、骨裂、脑外伤、内脏器官损伤等。
发生车祸即刻拨打救援电话“122”、“120”。
伤者若出血,可以把身上的衣服撕成布片,对出血的伤口进行局部加压止血。在大量出血时最好能用毛巾或其他替代品暂时包扎,以免失血过多。
骨折受伤时不要贸然移动身体,不要乱动或错误包扎,确实需要搬动时,一定要确定伤肢不会发生相对移动。找木板或较直、较粗的树枝,用三根固定带将2~3块木板在伤肢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横向绑扎结实。
发生颈部损伤时不可随意挪动,否则很有可能形成永久性的伤害甚至瘫痪。
头部发生创伤时要将身体平放,头稍垫高。
腹部损伤时应把内脏尽量在原来的部位拿一个容器扣在腹壁上,不要把内脏放入腹腔内,以免造成腹腔感染。
一旦发生车祸,伤者千万不可惊慌失措,因为急躁会增加出血量,增加人体耗氧量,反而加重伤情。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就显得美。
——狄德罗
为自己种下诚实的种子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马克·吐温
诚实是衡量人品行是否高尚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适用于所有人。诚实不仅是一个人品行的证明,同时,它还能使人树立起对家庭、对工作、对朋友、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因此不管时代怎样发展,不管社会怎样变迁,青少年朋友们都不要忘记: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诚实是一切美德的根本,要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你首先应该做到诚实。因为,欺骗别人的人,他最终会为人所识破、疏远,甚至遭到鄙弃。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哲理诗人塞缪尔·科尔里奇曾教导自己的儿子:
“你不要去做那些眼睛所不能看见的任何事情,也就是我和你同在的时候你不愿意去做的那些事情。当你做错什么事情的时候,就应该像个男子汉似的立刻去承认错误。你的抱歉也许体现出你的愚拙,但是,别人却能够猜测得到你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人。一粒诚实,要远比一磅智慧强得多。我们可能因某人的聪明和智慧而羡慕他,但我们更因他所具有的美好品质而尊敬他、爱戴他。坚持真理,襟怀坦荡,以诚待人,朴实无华,是造就美好的基石。”
在北宋时,丞相张知白曾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御试进士,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道赋我在10天前已做过,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官职。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廷批示授晏殊担任。真宗说:“近来听说馆阁里的官僚,没有一个不宴乐玩赏的,只有晏殊埋头读书,如此谨慎持重,正可以担任东宫官。”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当面向他说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听了后,说:“臣下不是不喜欢宴乐和游玩,只不过是因为贫穷玩不起啊。臣下如有钱,也想去玩的。”皇上对他的诚实倍加赞赏。宋仁宗时,他终于做了宰相。
晏殊的诚实令人钦佩,很值得我们借鉴。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有位姑娘找到林肯,要求总统开一张去南方的通行证。
林肯说:“战争正在进行,你去南方干什么呢?”
姑娘说:“去探亲。”
“那你一定是个北方派,你去劝说一下你的亲友们,让他们放下武器。”林肯高兴地说。
那姑娘说:“不!我是南方派,我要去鼓励他们,要他们坚持到底,绝不失望。”
林肯很不高兴:“你以为我能给你通行证吗?”
姑娘沉着地说:“总统先生,我在学校读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诚实的林肯的故事,从此,我便下定决心要学习林肯,一辈子不说谎。我不能为了一张通行证而改变自己说话、做事都要诚实的习惯。”
林肯被姑娘诚挚的话语打动了,他在一张卡片上写道:“请让这位姑娘通行,因为她是一位信得过的姑娘。”
可见,诚实是人生中一张无往而不利的通行证。
不为利动,没有私心,在任何情形下都有诚实的美誉,这样的人,在学校里会得到师生们的喜爱,在公司里会得到老板的重视,在朋友圈里会获得好人缘,在社会上会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成功人士。
那些不坚持诚实,没有绝对正直品德的人是很危险的。他们在平时也许是愿意站在正直的一方面的,但是一旦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比如在金钱面前、在名誉面前、在升职面前……他们就要离开正直,就要不说正直话,不做正直事了。
说假话,办假事,甚至制假贩假,用假农药、假化肥坑害农民,用假酒、假烟牟取暴利,成了现今社会的一大痼疾。有一则民谣说:“记者署假名,歌星演假唱,球星踢假球,百姓喝假酒——有人乐于假,有人苦于假。”报载,有一所学校发动学生为灾区募捐,在收上来的捐款中,竟然发现有多张假钞!
其实,这些人不明白,他们在多得到一分金钱的同时却损失了诚实的品德。他们的钱袋固然是有所增益了,职位有所提升了,但他们的人格却降低了!
因此很多人常在事情发生以后才悟到,欺骗的行为是不可靠的,是必定要失败的!
一个人腐化了他内在的最高贵的东西,失去了做人的资格,就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从小就做一个诚实的人,你所收获的将比别人更多。
生活中,青少年朋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向父母、老师、朋友撒谎后,应及时道歉、说明缘由,以求原谅。
2?准备一个“谎言本”,时常记录、翻阅,来警醒自己。
3?批评、劝慰他人时应学会委婉,或说些善意的“谎言”。
守护你的尊严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自尊,也称自尊心,是一种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的心理。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古人曾说:“欲人尊我,必先自尊,欲人重我,必先自重。”古往今来,守护尊严的事例不胜枚举。孟老夫子不满齐宣王的无礼,故意装病不见他;饥民耻于吃嗟来之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那个洋人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至今仍如黄钟大吕,回响在青少年身边。
老作家许行在《最准确的回答》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敌伪时期,我16岁,报考沈阳一所日本人办的中等专业学校。这所学校以教育有方出名。报考人很多,因之录取也很严。笔试合格之后,还要面试。
面试考啥?报考者都不得而知。
我跟许多年龄相仿的小青年在外边排队等候。对前边进去出来的人都很关心,总想摸个底,却又不便问,但见有的竟捂着半边脸出来,痛得龇牙咧嘴,不知怎么回事。
临到我了,被叫进去。对面坐着3个日本人,像神像一样庄严。居中的是一年近五旬的老者,两边是两个中年人。他俩仿佛一文一武,武者留一撮小胡,颇似日本军人,文者倒也慈眉善目,但不失考试官的威严。
我挺胸阔步走到中间站住。
“坐下。”胡子命令说。
“是。”我挺直腰板坐下。
“你为什么想到这来上学?”中间的老者发问。
“想当公司经理。”因为这是一所培养企业人才的专科学校。
“这里是培养雇员的地方。”老者严肃地对我说。
“我从雇员干起。”
“一定能当经理吗?”
“一定能。”
“好家伙,野心可不小。”
“这不是野心,这是志向。”我反驳了一句。
“你知道当经理的条件吗?”老者并未生气,依然平静地问。
“知道,熟悉业务,善于应酬,不怕吃苦。”我在一本书上见到过,说主要就这3条。
“好!”老者对我的回答可能感到满意,他对旁边两人说。
又问了几个问题后,小胡子对我蓦地一声令下:“立正!”
“是。”我迅速起立。
“向前两步走。”
我正步走到他们3位前边,立正站在那里。这时,小胡子站起来,突然,出手重重地抽了我一记耳光子!
“这是什么滋味?”他问。
我因看前边有人捂着脸出去,思想上已有准备,至此灵机一动,用尽全身力气,马上狠狠回敬了他一记耳光子,并且挺起胸脯,理直气壮地回答:“就是这个滋味!”
“好!”中间老者伸出了大拇指说。
出来后,同外边等待面试的人一说,他们抓住我扔起来老高。特别是前边挨了打的,好像也跟着解了恨。
发榜时,我名列前茅,被录取了。
故事令读者大喊痛快。尊严,尤其是满腔热血的青少年的尊严,岂容他人践踏?
一个人,即使是一个弱者,如果能唤醒自己心底的尊严,他将会获得重新积聚力量的机会和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希望父母不要在客人面前说自己的缺点,反感大人(包括父母、老师)居高临下地训斥自己,希望大人有事与自己商量解决,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自身的穿戴、言行,这都是自尊的表现形式。它有利于优化自己,提升自己。
自尊,是人的一种美德,是无价的,是人最珍贵的、最高尚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贫穷,但我们不能失去做人的尊严。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他就会自卑、自馁,就不会爱惜自己,就会自暴自弃,什么也不干,什么也干不成。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尊,就不会自重自敬,就会盲目服从,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主见,因此,其骨子里散发的就只有“奴气”。如此的人,怎么让人正视、尊重?“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这是一条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然,自尊不等于唯我独尊,不等于刚愎自用,更不等于自负、自夸、自命清高。一个人若总是过于自爱自贵,最后总会遭受失败。
青少年朋友,无论今后是春风得意,还是贫困、潦倒,你都要保持做人的尊严,唯有你自己自爱、自尊、自敬,才会得到他人的尊敬。因为,你把自己看成什么样的人,你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什么样的人。
担起一个责任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青少年朋友,你能真正理解“责任”二字的含义和分量吗?
有一位名医,开了一家私人诊所。他从业20余年,做过上千次手术,从未有过失误。
一天,他接待了一个年轻的女病人,她的症状是小腹经常疼痛。名医经过检查后,发现她的子宫里有一个瘤,需要手术摘除。
手术很快安排好了,名医信心十足。
但是,当他切开女病人的腹部后,却发现一件难以置信的事情: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而是一个胎儿。他的手僵在那里,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冒出来。很显然,由于疏忽大意,他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一个经验丰富的名医不应该犯的错误。
现在,他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一不做,二不休,将胎儿当成肿瘤摘掉,那么,病人和病人家属将对他感激涕零;另一种是:将病人的腹部重新缝合,坦率承认自己的失误。这样做,病人家属很可能不会原谅他的过失,他将声名扫地,并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名医经过几秒钟激烈的心灵挣扎,终于做出了抉择:他小心地缝好病人的腹部,然后万分惭愧地对病人家属说:“对不起!我看错了,她只是怀孕,并没有长瘤。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很好,一定能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家属惊呆了,几秒之后,他们大骂名医。后来,他们将名医告得差点儿破产。
名医的朋友很为他不值,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呢?那时候都由你说了算,又有谁知道!”
名医淡淡地一笑:“天知道!”
小时候,我们不小心打坏了东西,就把手背到身后说:“不是我!”犯了错误却想逃避惩罚,这是人天生的毛病。长大了,我们甚至将这种毛病“发扬光大”,对自己的行为完全不负责任,经常主动犯错,然后设法逃避惩罚。那些沦为少年犯的人不都是这样的吗?
如果一个人乐意对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任,即使蒙受损失也不改变做人风格,那么,为了避免损失,他会尽量预防失误,他的失误也因而越来越少,久之必然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所谓名人、权威、专家,不就是失误更少的人吗?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洪占辉,一位普通的大学生,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他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人只有勇敢地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顶天立地地活着。13岁的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了常人难以想像的重担。他要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还要照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非生病的休学理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