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屏幕怎么样值得入手吗?

京东方的屏幕和天马屏幕哪个好_百度知道
京东方的屏幕和天马屏幕哪个好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京东方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五咯,等家全球最高那条世代线-10.5代线投产之后,就会成为全球前三。  目前京东方的手机屏和平板电脑屏市占率都是全球第一,被市场认可,质量肯定是有保障的。
都挺不错的。但是天马只做小屏,也就是手机屏为主。京东方的屏幕产品线非常广,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桌面电脑,一直到各大尺寸的电视屏。要从技术掌握程度来说,肯定是京东方更厉害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华为/小米用上京东方OLED屏 中韩争霸谁能笑到最后?
> 华为/小米用上京东方OLED屏 中韩争霸谁能笑到最后?
华为/小米用上京东方OLED屏 中韩争霸谁能笑到最后?
编者按:中韩的OLED面板之战到底谁能笑到最后,目前我们还很难做出判断,时间会给我们最好的答案。
  日,成都柔性AM 6代线宣布量产,这是中国第一条全柔性AM生产线,也是全球第二条量产的6代柔性AM线。打破了三星在这一市场的绝对垄断,也让国产手机可以用上国产OLED屏。此次的提前量产是否意味着中韩显示面板大战又进入了新阶段?面板行业新一轮的争霸谁将笑到最后?本文引用地址:  据了解,此次量产的B7成都6代AMOLED线总投资465亿,设计产能为每月4.8万,该生产线采用和三星一样的业内最先进的半切蒸镀,将玻璃基板切为二分之一进行蒸镀,技术难度非常高。同时采用低温多晶硅(LTPS)塑胶基板代替传统的非晶硅(a-Si)玻璃基板,并采用柔性封装技术,实现了显示屏幕弯曲和折叠。B7工厂现场京东方交付的客户包括华为、OPPO、VIVO、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十余家厂商。另外,该工厂除了有厚度仅为0.03毫米的柔性OLED屏,还有iPhoneX同款异型切割“刘海屏”,其技术和工艺提升超出业界预期,证明了京东方有能力为苹果提供柔性OLED屏幕。  京东方为什么能打破三星的绝对垄断?  京东方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抓住机遇提前布局。2000年以前的面板行业两次衰退期成就了韩国和台湾企业,2000年后新一波衰退期,中国企业抓住机会大举投入面板业。京东方作为中国显示行业的龙头,从2005年第一条5代线投产至今已拥有12条产线,其中3条在建,总投资3592亿元。  另外,这一轮面板大年不仅是新一轮周期波动的开始,也是OLED对LCD的切换开始,最为直观的就是越来越多的旗舰手机正在从LTPS向柔性OLED迁移。京东方一贯喜欢抢先布局,在2017年同时上马两条10.5代线、两条6代柔性OLED线,使用公司出资+银行贷款+地方政府入股的方式用几十亿资金撬动几百亿资产。  当然,烧钱的除了产能之外研发投入也不可忽视。京东方2017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研发投入达到31.7亿元,同比增长63%,占营收总额7.1%,比2016年的6%提升了一个百分点,超过了2016年苹果研发投入比例的4.6%,接近三星的7.7%。科睿唯安9月发布的2017全球创新报告中,2016年京东方已跻身半导体领域全球第三大创新公司,仅次于三星和LG,2420项专利数在所有中国企业仅次于中兴和华为。2017年上半年,京东方新增专利申请量突破4000件,累计可使用专利数量已超过5.5万件。  因此,提前布局以及用几十亿资金撬动几百亿资产再加上研发上的巨额投入,都是LCD向OLED切换过程中京东方能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因素。  打破三星垄断 中国将成韩国以外OLED产能最大地区  在OLED新一轮的的竞争中,据了解日本企业最早研发OLED,却曾决定全面退出,现在日本显示(JDI)、被富士康收购后的夏普又重新计划上马6代OLED面板生产线,中国台湾也一直跟踪OLED,但迄今没有批量供货。由此,有业内分析师认为全球面板产业的竞争格局将由目前的“三国四地”(韩国、日本、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较量,演变为“两强(中韩)争霸”。  据中国OLED产业联盟秘书长耿怡介绍,中国OLED产线建设已初具规模,逐步由技术研发向规模化生产过渡。2016年,中国大陆OLED面板出货量总计达600万片。此次京东方成都工厂打破三星垄断也只是中国OLED面板军团与韩国正面竞争的开始,中国的其它面板厂商也正在各地快马加鞭建设OLED生产线。华星光电正在武汉建设6代柔性OLED生产线;和辉光电的6代OLED生产线在上海;深天马的6代柔性OLED生产线也放在了武汉;维信诺的6代柔性OLED线则在北京固安。  据群智咨询统计,2017年全球新增4条6代柔性OLED线的产能,包括京东方成都、LGD、天马武汉(预计月投产),三星有一条6代柔性OLED线扩产。而年,全球还将新增12条中小OLED生产线,其中中国大陆有6条。可以看到,未来几年柔性OLED产能的增加主要来自三星和中国大陆的面板厂,到2020年,中国大陆将会成为除韩国以外OLED产能最大的地区。  中韩争霸 谁将笑到最后?  韩国三星电子大约从2000年开始做OLED,2005年开始做柔性OLED,有10多年的生产工艺经验积累。我们知道,与目前广泛使用的LCD技术不同,OLED采用有机发光材料,制作过程中,稳定性没有无机材料高。中小OLED屏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把红、绿、蓝三色的OLED材料蒸镀到面板上,产品良率提高是很大的挑战。此次京东方B7工厂能够提前量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拿到了佳能Tokki蒸镀机。Canon Tokki蒸镀机作为OLED面板厂必不可少的设备,其年装机量仅四到五台,即便在在各方的积极争取下Canon Tokki 2017年也只规划了七台蒸镀机,除了蒸镀机,发光材料同样受制于人,因此产业链的不完善,尤其是上游环节的薄弱让中国面板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除了设备和材料的限制,相比韩国企业,国内AMOLED核心技术仍然落后,所以快速度过产能爬坡和良率提升依旧是重大的挑战。中国的面板产业链的骨干企业还需要通过资本投资、共同开发、技术合作等方式向上游的材料和设备厂商渗透,尽快打通和完善整个OLED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最后,由于面板行业是典型的重资产、强周期,始终围绕供求关系周期波动。虽然业内普遍认为短期内OLED面板并不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但未来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对中国的面板厂商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可喜的是,与其他行业不同,产能过剩、价格下滑时,后来者可以通过逆市投资扩大产能,打击竞争对手,坐上行业主导者,这给目前仍落后的中国厂商很大的希望。
分享给小伙伴们:
我来说两句……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京东方量产的柔性屏是什么,真能让手机可折叠吗?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京东方量产的柔性屏是什么,真能让手机可折叠吗?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脑极体
  最近被一条关于京东方的新闻刷屏了,10月26号,京东方成都宣布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实现量产,而第一条实现量产的生产线则来自面板大户三星。
  说起京东方,这名字听起来好像和强东欧巴有什么神秘的关系,实际熟悉面板厂商的人都知道,在手机显示屏生产和研发方面,京东方属于老炮了,这次实现AMOLED的量产,也在一两年前就有消息露出。
  如今消息成真,着实让人兴奋。原因之一,是看到国产厂商拳打Samsung、脚踢LG,实现量产有望打破原来的垄断局面。原因之二,则是京东方展示了一系列弯弯曲曲的概念机,让我们看到了把手机篡成一团塞到口袋里的未来。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京东方量产AMOLED,真的值得让我们这么兴奋吗?
  京东方凭什么弄了个大新闻?
  首先要说说,为什么京东方量产AMOLED会获得产业如此之高的关注。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意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显示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像素点可以实现自发光,显示黑色时则不发光,从而实现极高的对比度和更低的能耗。因此,屏幕内部模组的层数也更少,因此透光率更好,也可以做的非常薄。
  把这种技术应用于手机、电视等等电子产品上,学名就叫AMOLED,因为足够薄,AMOLED可以更好的实现柔性屏幕技术。注意,柔性屏幕和OLED是两回事,两者并不能简单粗暴的划上等号。
  Samsung是AMOLED的忠诚用户,几年前就在旗舰机上试验过这种新技术。在克服了种种问题之后,AMOLED屏幕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符合移动设备对轻薄的追求、可以弯曲显示、功耗更低,加上三星这些年孜孜不倦的对AMOLED屏幕进行推广,即使有着烧屏的缺点,苹果、华为、OV等等厂商依然纷纷向AMOLED屏幕“低头”。
  而前文说过,对于中小型AMOLED屏幕的生产,三星几乎是只手遮天。于是现状就是;不用AMOLED,你的手机只能厚厚的、直板板的,一看就不够旗舰。(虽然我并不觉得曲面屏有哪里好看)用AMOLED呢,就乖乖给人付钱吧,没准还要因为产能不足耽误供货。(据说iPhone X出货慢就是因为屏幕的问题)
  AMOLED屏幕的生产技术本身就很复杂,而且良品率低,即使一些小厂可以生产,也没能改变供不应求的供需状况。于是追求AMOLED屏幕量产,已经成了所有面板厂商共同的目标。
  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等等面板厂商对于AMOLED的投入都是百亿级别,一掷千金只为了小小一方屏幕,可以看出其中的市场价值。
  现在京东方率先实现了量产,但不知道AMOLED屏幕比较难搞定的良品率和显示效果如何,不过只要不比三星差太多,都足以让京东方赚的盆满钵满了。
  屏幕弯很容易,手机弯很难
  说到底,京东方量产AMOLED只是个商业上的事,至于科技上的进步,现在可能言之过早。
  京东方展示出来的弯屏手机虽然惊艳,但我们但知道,很多厂商都展示出过类似的概念产品。咱们只需要把这种东西当做贾跃亭的汽车,看看就好。
  现在手机屏幕真正能弯曲的程度,最多也就是三星S系列的曲面屏那样。
  说实话,单纯从功能上讲,这种曲面屏除了让贴膜小哥更加费心之外,并没有什么卵用。
  而这种小幅度弯曲的屏幕是怎么实现的呢?前面说过,OLED的优点在于轻薄,所以OLED的前辈、我们很熟悉的LCD液晶显示屏就需要背光源、偏光片、彩色滤光膜等等复杂的部件。两片玻璃夹着液晶材料,就算中间的液晶材料可以弯曲,两片玻璃也不一定可以弯曲,就算都弯了,如何保持显示效果也是个大问题。
  而OLED只需要一个基板,就能实现显示。OLED的基板可以应用塑料薄膜,自然就能实现折叠和弯曲。
  那为什么,如今我们还没见到过能折叠能弯曲的手机呢?
  原因很简单,手机屏幕不仅仅有显示功能,还承担着触屏交互功能。而且手机的“显示屏”,和我们理解上的手机屏幕还有些区别,显示屏要经过封装,才能成为我们日常见到的手机屏幕。
  京东方在通稿中提到了他们采用了全新的柔性封装技术,虽然没提到具体技术,但我们猜想,应该也是利用真空蒸镀等等方式进行或单层或多层的薄膜封装。
  可手机、手表等等电子设备又是一个整体,屏幕能弯曲,不代表芯片、主板、电池等等元件能弯曲。屏幕弯曲的问题好解决,想要实现能折叠的黑科技手机,还是要解决元件不能弯曲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难度,可比让屏幕弯曲复杂多了。
  2014年,LG曾经费了很大力气做出了一款曲面电池,配合着弯曲屏幕,除了体现出一种鞋拔子脸手机的效果之外,并没有什么卵用。
  所以,目前很多可弯曲手机的设计中,都是部分可弯曲,再把元件集合在不能弯曲的部分中。
  可弯曲手机还远,但廉价OLED手机应该不远了
  至于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用上真正的可弯曲手机……只能说非常漫长。
  目前最实际的方向,就是上文提到的“伪弯曲”,改变元件位置,实现部分屏幕的弯曲和折叠。据说在明年下半年,三星就会在Note系列上使用这种技术。
  未来的手机可能会像魔法卷轴一样,元件集中在轴心,日常使用时拉出一部分屏幕,想要使用影音功能,可以再拉出一部分屏幕变成大屏。同理,电视、平板也能利用上这些技术。
  至于不实际的方向就更多了,比如利用AR眼镜、全息投影等等功能实现终端产品的去屏幕化;又比如利用谜一样的石墨烯代替传统主板芯片,让元件也实现可弯曲;还有说把屏幕和手机主体分开的……
  总之,可折叠、可弯曲的手机最后很有可能又成为一个不能在市场中落地的专利。但国产厂商对OLED屏幕的投入已经见了成效,接下来哪家厂商还打着OLED屏幕的旗号涨价,我们就一起谴责他!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写让你脑洞大开且能看懂的AI
资深撰稿人
不愿在宇宙面前保持无知,是人类在时空中的至高尊严。
8天的计算机视觉顶会ICCV 2017在威尼斯悄然落幕,期间中国团队在物体检测、人体关键点检测等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击败了谷歌、微软、Facebook等国际巨头AI实验室。
价格战绝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它在短时间内会效果显著,但根本上难以撼动传统厂商的地位,可能只有等到智能家居真正落地,市场格局才会有所变化。
全球电子消费品领域还不曾存在一个依靠“性价比”最终取得市场成功的企业。
短期的风险和问题需要先解决,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步子便不能太快。分享本文到:
南方周末新版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中国
扫描二维码,立即下载
全世界每五台手机,或者每四台平板电脑里,就有一块京东方的显示屏。(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日《南方周末》)
过去二十余年中,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内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产业迁移,而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内液晶面板企业,正是主角之一。
今天京东方的崛起,是一个难以持续的&科技泡沫&,还是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中影响深远的一幕?
日上午,在武汉&BOE(京东方)全球创新伙伴大会&开幕论坛上,60岁的京东方科技集团(000725.SZ)董事长王东升,向听众们描绘着一幕幕科幻电影般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场景。
不久前,京东方将自己重新定义为&一家为信息交互与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端口产品和专业服务的物联网公司&,其基础业务半导体显示器件(液晶面板),刚刚跨上全球市场&NO.1&的宝座:前三季度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同时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屏等细分市场占有率保持全球第一。全世界每五台手机,或者每四台平板电脑里,就有一块京东方的显示屏。
比市场占有率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家总资产高达2389亿元、至今拥有11条半导体显示器生产线的巨型制造企业,在过去数年间展现出的创新动力:2017年预计全球专利申请超过8500件。而在2016年则以7500余件专利申请和超过50000件可用专利,与华为一起成为美国专利授权量前50位中仅有的两家中国大陆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专利授权增长率超过200%的公司。
距今不到两个月时间内,这家全球液晶显示行业巨头的股价上涨近70%;而与一年前相比,它的股价已经上涨了近一倍。
据2017年三季报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京东方营收694亿元,同比增长52%,而净利润更比去年同期飙升45倍,达65亿元。
连续上涨行情推动下,京东方的总市值从一年前的不足千亿元,上升至今天的两千亿元以上,并成为两百多家基金重仓持有的&超级白马&,仅10月份就引来了上百家投资机构扎堆调研。
在京东方选择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后的20年间,来自市场的质疑从未中断过:从2003年震惊业界的跨国并购,到2013年被质疑圈钱的460亿元定增融资,液晶面板产业独特的全球化产业竞争模式,与长周期产业投资带来的融资亏损,曾经给京东方带来难以承受的压力。
过去二十余年中,全球液晶面板产业内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产业迁移,而以京东方为代表的国内液晶面板企业,正是主角之一。今天京东方的崛起,是一个难以持续的&科技泡沫&,还是划时代的&产业革命&中影响深远的一幕?
逆周期&豪赌&
日,京东方宣布展开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史上最大一笔融资:向原股东及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市场各方定向增发460亿元,这一融资规模同时创下A股市场再融资金额纪录。
就在当年前三季度,京东方以13.6亿的净利润创下&盈利纪录&&&自2003年进入液晶面板行业后,京东方曾多年亏损超过10亿元,2011年更创下扣非净利润-38亿元的&亏损纪录&。
刚刚盈利不到两年,便推出如此巨额的融资方案,在&圈钱游戏&横行的A股市场中,不难想象会引来一片质疑乃至谩骂。
京东方公布的融资方案中,460亿元巨资全部投入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数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而在此前数年中,京东方在液晶面板生产线建设中的投资已高达千亿规模。
据媒体统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至2013年再融资之前,京东方已在成都、合肥、北京和鄂尔多斯等地投资建设6条高世代生产线,累计投资总额超过1300亿元。
这些项目投资中,除了来自地方政府和银行贷款支持外,主要融资来源就是A股市场中的增发融资:加上此轮破纪录的460亿融资,京东方在A股市场累计直接融资超过700亿元。
2011年,国际液晶面板市场首度萎缩与国内多条高世代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的反差,也让国内产业界引发了一轮&产能过剩&的争议与质疑。产业观察人士担忧,面对产能过剩和技术替代双重威胁的国内液晶面板产业,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光伏泡沫&。
&一意孤行&的京东方管理层解释,液晶面板领域是一个有着特殊竞争模式的全球化产业,大规模的生产线建设与新技术研发投入,与超长的产业投资回报周期是液晶产业特性所决定的市场竞争规律。
2013年底,王东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产业陷入低谷期大规模投资的&反周期竞争&战略并非京东方的独创,当时的行业龙头三星和LG,正是在经历了十多年追赶与亏损之后,利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产业低潮,迅速扩大产业规模,并一举超过此前领跑近20年之久的日本企业。
他在2010年提出的半导体显示产业生存定律,被业界公认为&王氏定律&:标准显示屏价格每36个月会下降50%,若保持价格不变,显示产品性能必须提升一倍以上。
正是基于对液晶面板产业这一特殊的产业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京东方在进入液晶显示行业之初,就制定了&进入者&追赶者&挑战者&领先者&领导者&五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并以金庸武侠小说中颇具浪漫色彩的剑术进阶名称,将其中追赶者到领导者的四个产业战略阶段,分别命名为&钢剑&&铁剑&&木剑&以及&无剑&。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产业扎根与技术追赶后,2013年正是京东方从&追赶者&向&挑战者&转型的&铁剑战略&启动阶段。从这一年开始,京东方多年积累的研发创新能力,借助着一系列高世代生产线的投资建设全面爆发,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地的面板企业展开了一场&三国四地&的产业创新争夺战。
2013年前后投资规模超千亿元的苏州、合肥、重庆等多条8.5代线相继开工建设后,2015年全球面板价格下滑之际,京东方再度逆势投资700亿元建设福州8.5代线与合肥10.5代线,后者成为继夏普之后全球第二条超高世代生产线。
随着柔性显示OLED技术的成熟,京东方又展开了在这一新型显示领域的大手笔投资布局:2016年投资高达465亿元的第六代AMOLED生产线在成都落地,令京东方成为继三星之后全球第二大柔性OLED供应商;当年年底,京东方再度与绵阳政府签订投资协议,再度投入465亿元建设第二条OLED生产线。
短短五年时间内,京东方在高世代液晶面板和柔性OLED生产线建设投入超过17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起了总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的11条面板生产线布局。
2010年前中国还没有一条6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产线,当年中国进口液晶面板金额高达47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石油和铁矿石;而在京东方布局完成的2016年,中国高世代面板产能已占全球32%,预计到2020年将以54%的占比跃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依托高世代生产线的研发平台,京东方再度实现了从盈利水平到创新能力在内的&整体升级&。2013年公司专利申请超过3500项,位居全球第二,此后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持续上升,至2016年更以超过200%专利授权增长率,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内的&创新之王&。
伴随着创新而来的大量&首发&产品,在奠定了京东方业界领先地位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盈利。正如&王氏定律&所显示的那样,在研发创新中占据优势地位的京东方,自2013年之后便保持着高于同行的毛利率水平。
迅速扩大的市场份额与不断增长的经营利润,支撑了京东方后续生产线投资,也为市场化股东们带来了看得见的投资回报:2014年公司推出《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宣布每年将不少于可分配利润的30%用于股东分红。此后在两年间分红17亿元,预计2017年全年利润过百亿,股东分红亦将超过30亿元以上。
过去十多年中,在追求短期投资回报的&资本逻辑&与超长周期与规模投入的产业投资模式之间,京东方就像一名&钢丝上的舞者&,艰难地维系着两者间的平衡。
作为中国最早的彩色显像管(CRT)中外合资企业,京东方以自身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以市场换技术&合资模式的弊端:自1987年与松下合资,到20年后北京松下退出历史舞台,中国彩管产业依然没有掌握CRT制造的核心技术。
1993年,王东升在国际管理学理论的启发下,启动了对京东方全面改制的&企业再造工程&,同时借助与日本松下合资生产彩色显像管,一举&盘活&这家老国企多年积累的技术与人才资源,短短一年内就甩掉了连续七年亏损的帽子,成为国内彩管市场中的领军企业之一。
就在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带来彩电与彩管销售日趋火爆之际,与松下合作多年的京东方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显示器市场面临整体&升级换代&的技术趋势,并于1997年成立TFT(彩色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小组,为企业规划未来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模式。
此时的京东方再度面临艰难的战略选择:是延续早期跟日资企业的合资模式,还是像当时的家电企业那样,从产业链下游产品制造与销售开始进入市场?
但这两条产业路径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挑战,那就是无法掌握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在未来的全方位市场竞争中,难免处处&受制于人&。
王东升和京东方管理层最终选择了另一条更加艰难的产业战略:那就是通过跨国产业并购引入全套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自主技术研发和产业体系建设。2003年京东方以3.8亿美元收购了韩国现代的3.5代线液晶业务。
多年后接受采访时,王东升曾坦言京东方早年的军工企业背景,给他留下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们对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受制于人&的担忧很快成为了现实:2000年之后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一度在彩电市场中赢得优势的国内家电企业,被挟产业链垄断之力而来的国际巨头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像三星、LG这样全产业链支持下的彩电业务,更是&两头通吃&:一头通过不断上涨的液晶面板价格,把国内彩电企业变成其&廉价打工者&;另一头则借助高世代显示屏的垄断优势,牢牢占据彩电高端市场,独享丰厚的利润奶酪。
以跨国收购搭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体系的京东方,此时却因为海外上市计划的搁浅,而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之中。在忍痛关闭韩国生产线,并卖掉大量非核心资产以筹措资金的情况下,公司依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这也是王东升记忆中&最困难的经历之一&。
最终在国开行和北京市政府的联手支持下,京东方得以度过危机,并于2005年5月将自主研发建设的第5代线投入量产。但就在2005年全国液晶电视销量同比增长452%的情况下,国际液晶巨头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上联手大幅降价,令刚刚盈利的京东方再度陷入巨亏。
被巨额亏损和负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京东方,不得不向北京市政府申请,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方式,将政府借款以&债转股&方式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并剥离出售一系列非核心资产,以维系公司的运营现金流。
北京市政府之所以愿意出资数十亿元成为京东方股东,一方面出于对液晶面板产业作为中国新兴产业体系中&关键一环&的理解,同时也来自对京东方身后庞大&液晶面板产业链&的期待:京东方在北京投产的两条生产线,引来了康宁、冠捷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配套投资,总投资额高达700亿元,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近千亿、缴税四十多亿的庞大产业体系。
这一&银团贷款+政府投资&、与企业合作建设运营的新型产业投融资模式,为京东方打开了一条全新的产能扩张之路:在2007年底京东方再度投资建设的成都4.5代线项目中,22亿元定增融资额被北京经济技术投资开发总公司、成都工业投资集团和成都高新投资集团三家投资者全额认购。
&烧钱机器&
其后数年间,京东方的产能升级与扩张速度令业内瞠目结舌:在全球金融风暴带来的行业利润下滑和产能收缩的背景下,公司短短五年间投资超过千亿,以6条高世代生产线布局实现了&追赶者&阶段的&钢剑&战略。
但与此同时,密集的生产线投资所带来的巨额建设与设备折旧费用,却令真实产能与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京东方,面对着来自资本市场的质疑与忧虑。对于A股市场中的投资者而言,金融风暴后的京东方就像一台&烧钱机器&:一方面连年亏损;另一方面却以巨额增发不断融资投入新的生产线建设。
这一令市场投资者难以理解的&烧钱模式&,令京东方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计划屡屡受挫:从项目融资规模大幅缩水,到限售股解禁后投资者大规模&出逃&带来的跌停板,市场投资者们一次次向京东方的产业理想投下&不信任票&。
与此同时,前期生产线投产后产销两旺的场景与巨大的产业链拉动效应,却令与其合作的地方政府日益信任京东方的产业能力,并争相成为其后续投资项目的&新股东&,以至于有观察者质疑,京东方利用庞大的项目投资&绑架&了地方政府。
面对重重质疑,王东升曾多次表达对韩国&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的羡慕。在1981年世界银行和韩国政府联合成立了KTB产业投资基金,对三星投资持股长达15年之久,终于帮助韩国面板企业在历经十余年亏损之后,一举超过日本企业成为&全球霸主&。
而在京东方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后,由于缺乏长期资本与相关投融资体制的支撑,不得不通过地方政府和资本市场中的&短融长投&模式,几乎以一己之力搭建起了全球竞争格局下的这一&超级产业体系&。
在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发展历程时,京东方CEO陈炎顺坦承,面对万亿级资本推动的全球化产业竞争,京东方必须依赖强大的政府投资和多元化市场融资渠道,才能打得起这场&昂贵的产业战&。
京东方在液晶面板产业内十年苦战的经验与教训,也为中国另一个&超级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那就是继面板之后,进口依赖多年超过石油的半导体芯片。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10个月中国芯片进口金额已高达2072亿美元,同时中国大陆芯片产能仅为全球10%左右。而据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芯片自给率要在2020年达到40%,2025年达到70%。
2014年,财政、社保等国有股东投入组建起千亿规模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简称&大基金&),将以长达15年的总投资期限,向芯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与龙头企业加大投资。
与此同时,正在从全球液晶面板市场&挑战者&向&领先者&迈进的京东方,也开启了另一场转型。
在2016年首届全球创新伙伴大会上,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首度完整阐述了公司战略转型背后的&产业逻辑&。他认为在经历了以蒸汽机、电力和通信计算技术为代表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
而作为未来新兴产业体系承载平台的物联网系统,正是由芯片计算能力(芯)、人机交互能力(屏)和海量数据搜集处理能力(软件平台)三大核心能力所支撑的&包容性产业生态系统&。
基于这一未来&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想,京东方对其全球领先的显示技术与产业体系进行了全面&能力重构&。
与此同时,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生命科技革命&,京东方还在健康医疗领域展开布局,在移动健康、再生医学和数字医院等多个领域展开&跨界投资&。
上一页1下一页
顾策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液晶面板企业的投资,在相当长时间内,几乎无法依靠产品利润收益获得退出,而是随着生产线的扩张...
在外汇储备从连续三年下降到“十连升”的现象背后,是境内“热钱”试图通过境外并购方式突围,从...
有网友称,京东“重新定义”了售假,按照这样的定义,只要在店铺内同时出售2种相似商品,在消费...
选择了“去金融化”的本质是,不放弃金融牌照的同时,弱化金融资产,强化金融服务。
有网友称,京东“重新定义”了售假,按照这样的定义,只要在店铺内同时出售2种相似商品,在消费...
选择了“去金融化”的本质是,不放弃金融牌照的同时,弱化金融资产,强化金融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方手机屏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