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的ospf路由协议议之间不能互相通信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
不同VLAN之间相互通信的两种方式
不同VLAN之间相互通信的两种方式(单臂路由、三层交换)
试验环境:东郊二楼第三机房
试验设备:Catalyst 2950-24(SW3)
Cisco 2611(R2)
Catalyst 3750 SERIES (带两个SD接口,S8----SW-2L)
真机(PC5、PC6)。
试验目的:
1、通过单臂路由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2、通过三层交换路由功能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网络拓扑图:
1、单臂路由实现不同VLAN互通试验网络拓扑图
2、三层交换实现不同VLAN互通实验网络拓扑图
实验步骤:
单臂路由实现不同VLAN互通试验步骤
一、 交换机SW3的具体配置(主要配置vlan和trunk接口)
1、在SW3上创建vlan 100、vlan200、vlan300,名称依次为caiwu、xiaoshou、gongcheng。(创建vlan既可以在vlan database中,也可以在全局模式下配置,本实验是在vlan database中配置的)
2、在全局模式下,将f0/1 – 5号端口划分到vlan 100中,f0/6– 10口划分到vlan 200中,f0/11 – 15号端口划分到vlan 300中,并全部配置成access模式。
3、使用show vlan显示SW3的vlan配置信息,可以看出配置正确)
4、交换机如果通过路由器实现VLAN之间的通信,需要将连接交换机的端口配置成trunk模式,只有trunk线路才能使vlan通过。
二、 路由器R2的具体配置(通过配置路由器子接口封装之后作为每一个vlan的网关)
1、在路由器(R2)与交换机(SW3)的端口上配置子接口,每个子接口的IP地址是每个VLAN的网关地址(也可以理解为下一跳地址),并在子接口上封装802.1Q协议(交换机通用封装模式)。也可以封装ISL协议(cisco专用协议,不兼容802.1Q)。
2、将PC5和PC6分别连接到交换机SW3的f0/6和f0/1上,然后配置PC5的IP地址为192.168.2.1/24,网关为192.168.2.254。PC6的IP地址为192.168.1.1,网关为192.168.1.254。然后用PC5 ping PC6,看是否能ping通。
三层交换实现不同VLAN互通实验
一、 利用VTP协议,实现VLAN配置的一致性。
注意:SW3的F0/24端口已经设置为trunk模式了,而cisco catalyst 3750交换机的接口默认情况下为动态协商方式,双方主动协商成trunk链路。也可以手动进行设置。
1、配置SW3为VTP服务器模式,域名为benet.com。为其它交换机提供VTP通告,从而实现vlan配合的一致性。
2、配置三层交换机SW-2L(R8)的域名为benet.com,模式为client模式。接受SW3的vlan通告。
3、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出,SW-2L已经学习到了SW-2L的VTP通告信息。(注意:不学习端口划分)
4、在三层交换机SW-2L上配置启动路由功能(必须启用路由功能,否则三层交换机的功能也就等价于二层交换机)。
5、在三层交换机S2-2L上配置各VLAN的IP地址,也就是各VLAN的网关。(三层交换机支持各VLAN之间的路由相当于单臂路由上子接口配置的IP地址,配置方法与配置VLAN1(管理)的IP地址命令相同)。
6、配置完之后,可以通过show ip route查看直连的路由信息。
7、查看三层交换机SW-2L的FIB表(FIB表类似于路由表,包含路由表中的转发信息的镜像。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的时候,路由表也将被更新,而FIB也将随之变化。FIB中包含下一跳地址信息,这些信息也是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得到的。)
8、查看邻居关系表。
9、将PC5和PC6分别连接到交换机SW3的f0/6和f0/1上,然后配置PC5的IP地址为192.168.2.1/24,网关为192.168.2.254。PC6的IP地址为192.168.1.1,网关为192.168.1.254。然后用PC5 ping PC6,看是否能ping通。
试验总结:从试验过程中可以看出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单臂路由实现,另一个是通过三层交换的路由功能实现的,可以说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功能才能实现通信。其次,不同网段之间都需要配置下一跳地址(网关)才能通信。那么什么时候用单臂路由,什么时候选择三层交换呢。单臂路由是不具有扩展性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VLAN的数量不断增加,流经路由器与交换机之间链路的流量也变得非常大,这时,这条链路也就成为了整个网络的瓶颈,即使你网络的带宽再快,也是如此。因此,当网络不断增大,划分的VLAN不断增多的时候,就需要配置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三层交换机的数据表的吞吐量通常为数百万pps,而传统路由器的吞吐量只有10kpps~1Mpps,其次三层交换机是通过硬件来交换和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吞吐量当然大了,甚至接近于线速。而路由器只是通过虚拟子接口来交换和路由选择数据包的,不是硬件实施的,吞吐量也就变的小了。
总之一句话:三层交换技术在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从而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负责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本文出自 “『 小诺滴网络学习笔记 』”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dcpromo.blog.51cto.com/273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路由器与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协议_百度知道
路由器与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协议
路由器与服务器之间互相通信的协议
我有更好的答案
1.“ping”命令所产生的数据包,我们归类为ICMP协议。说白了就是向目的地发送一个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如果回应正常则目的地的网络就是通的。当我们输入了“ping”命令之后,我们的机器(电脑A)就生成了一个包含ICMP协议域的数据包,姑且称之为“小德”吧~~~~ 2.“小德”已经将ICMP协议打包到数据段里了,可是还不能发送,因为一个数据要想向外面传送,还得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IP协议。IP要将你的“写信人地址”和“收信人地址”写到数据段上面,即:将数据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打包在“小德”的头部和尾部,这样一来,大家才知道你的数据是要送到哪里。 3.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接下来还有部门要审核------ARP。ARP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负责把IP地址对应到硬件地址。直接说吧,都怪交换机太“傻”,不能根据IP地址直接找到相应的计算机,只能根据硬件地址来找。于是,交换机就经常保留一张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对应表以便其查找目的地。而ARP就是用来生成这张表的。比如:当“小德”被送到ARP手里之后,ARP就要在表里面查找,看看“小德”的IP地址与交换机的哪个端口对应,然后转发过去。如果没找到,则发一个广播给所有其他的交换机端口,问这是谁的IP地址,如果有人回答,就转发给它。 4.经过一番折腾,“小德”终于要走出这个倒霉的局域网了。可在此之前,它们还没忘给“小德”屁股后面盖个“戳”,说是什么CRC校验值,怕“小德”在旅行途中缺胳膊少腿,还得麻烦它们重新发送。。。。。我靠~~~~注:很多人弄不清FCS和CRC。所谓的CRC是一种校验方法,用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包,损坏等等,FCS是数据包(准确的说是frame)里的一个区域,用来存放CRC的计算结果的。到了目的地之后,目的计算机要检查FCS里的CRC值,如果与原来的相同,则说明数据在途中没有损坏。 5.在走出去之前,那些家伙最后折磨了一次“小德”------把小德身上众多的0和1,弄成了什么“高电压”“低电压”,在双绞线上传送了出去。晕~~出趟门就这么麻烦吗? 6.坐着双绞线旅游,爽!可当看到很多人坐着同轴电缆,还有坐光纤的时候,小德又感觉不是那么爽了。就在这时,来到了旅途的中转站------路由器。这地方可是高级场所,人家直接查看IP地址!剩下的一概不管,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够牛吧?路由器的内部也有一张表,叫做路由表,里面标识着哪一个网络的IP对应着路由器的哪一个端口。这个表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靠路由器之间互相“学习”之后生成的,当然也可以由管理员手工设定。这个“学习”的过程是依靠路由协议来完成的,比如RIP,EIGRP,OSPF等等。 7.当路由器查看了“小德”的IP地址以后,根据路由表知道了小德要去的网络,接着就把小德转到了相应的端口了。至此,路由器的主要工作完成,下面又是打包,封装成frame,转换成电压信号等一系列“折腾”的活,就由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模块去干吧。 8.小德从路由器的出口出来,便来到了目的地----电脑B----所属的网络的默认网关。默认网关可以是路由器的一个端口,也可以是局域网里的各种服务器。不管怎样,下面的过程还是一样的:到交换机里的ARP表查询“小德”的IP地址,看看属于哪个局域网段或端口,然后就转发到B了。 9.进了B的网卡之后,还要层层“剥皮”,基本上和从A出来的程序是一样的------电脑B先校验一下CRC值,看看数据是否完整;然后检查一下frame的封装,看到是IP协议之后,就把“小德”交给IP“部门”了;IP协议一看目的地址,正确,再看看应用协议,是ICMP。于是知道了该怎么做了------产生一个回应数据包,(可以命名为“回应小德”),并准备以同样的顺序向远端的A发送。。至于刚刚收到的那个数据包就丢弃了。 10.“回应小德”这个数据包又开始了上述同样的循环,只不过这次发送者是B而接收者是A了。 以上是一个最简单的路由过程,任何复杂的网络都是在次基础之上实现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Struggling
不使用路由器来实现不同网段(子网)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方法
文章针对有IP网络基础知识,对osi和以太网有基本了解的人群!
首先,来看一个常见的问题:
--------------------------------------------
Q:不同网段的机器通过二层交换机相连接,它们之间能相互通信吗?
A:常规的情况下不同网段需通过网关访问的方式我想你应该是已经了解的~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也有提到。(来自:)
关于交换机连接不同网段的机器一定要实现相互通信,应该需要特殊的设置:
比如PC 1 IP: 192.168.1.1,默认网关设为:192.168.2.1
PC 2 IP: 192.168.2.1,默认网关设为:192.168.1.1
PC 1发现与PC 2不是同一网段需要发送给网关,现在问题就是如何获得网关(也就是PC2 )的MAC地址。所以PC 1发送包含网关IP地址的ARP。ARP到交换机这里, 交换
机转发这个ARP广播包(没有VLAN的话),于是PC 2返回自己的MAC地址给PC 1。现在,PC 1就有了PC 2的MAC地址。这样就可以相互通信了。
---------------------------------------------
接下来介绍一下,网关的作用,因为实现中要借助网关。
路由器是三层的设备,主要协议为IP。三层设备主要负责寻址,通过查看自已通过各种动态路由协议或静态指定的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传送方向,路由器就像是站在十字路口的一个交警,如果有司机(数据包)不知道目的地就问这个交警,这个交警从大脑的数据库中检索到,这个司机要去的目的地,然后再确定到达目的应走哪个路口。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现了OSI七层模型,当应用层发出网络请求后经由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具体功能不在本文范围,请参看其它资料),要送到网络层加封网络层信息即IP地址,同时也要进行寻址(路由)。大部分的计算机只有自身使用的路由表,不会路由接收到的数据包,配置网关就相当于在自身的路由表中加入一个条目(在命今提示符下输入
route print 查看,特别注意,没有网关是没有这个条目的),所有不明去向的包都发送至网关,这就是网关的作用。这里假定网关为192.168.1.1 网卡IP为:192.168.1.123):Network Destination
192.168.1.1
192.168.1.123
这是一条默认路由,意思是当 route print 看到的这张表上,找不到去网目的地的路由条目时,将数据包发往网关192.168.1.1,interface为到达网关的本地接口,这里是192.168.1.123所在接口的链路上。(有这张表的前题是:你的网卡必须是处在UP状态,既线缆接好的状态下才能看到)。除上边那个条目外应该还有很多条目,还必须说的一个条目是你的直连路由条目,或说你的网卡IP地址所在子网的路由(这条路由是系统自动生成的):Network Destination
192.168.0.0
255.255.255.0
192.168.1.123
192.168.1.123
20意思是 到达你网卡IP所在网段 192.168.0.0/24的数据包,都将会发到你的本地接口上 既192.168.1.123所在接口连接的链路上(Gateway和Interface为什么一样,我这样认为:本地网段不需要网关设备,当然还有种情况,不是本地接口上的网段的情况下,也可能是接口ip,因为以太网是广播网络,广播网络上开启arp代理的设备,如果有到此网段的路由,这个开启arp代理的设备会回应arp请求)。当PCA要给PCB发送数据时,首先应用程序产生数据,经由上层协议送到网络层,网络层要完成他的使命,首先封装源IP地址192.168.1.111,再封装上目的IP地址192.168.1.222,下一步就要进行路由了,这时就用到了计算机中的那张路由表。查表结果:去往192.168.0.0/24
(直连路由,同网段的)应发到192.168.1.123接口上。之后,还要引入一个新概念,就是arp表,就是由arp协议(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产生的表。Arp是网络层的协议,直接封装在EthernetⅡ类型的以太网帧里的。作用是请求 某IP地址所对应的以太网MAC地址。然后型成一张表,以便缓存此地址,下次直接再用。在这个例子中已经确定,此数据包是发给PCB的,检查目的和源IP地址,是在同一网段的,这时arp启动,发送request包(把arp包中的opcode位置0X0001),包里的部分内容为Sender MAC address 00:00:00:00:00:01 Sender IP address 192.168.1.111Target MAC address 00:00:00:00:00:00 Target IP address 192.168.1.222意思是:谁的IP是192.168.1.222,请把你的MAC地址告诉192.168.1.111然后PCB 发reply包(opcode位置0X0002)给源主机,部发内容如下:Sender MAC address 00:00:00:00:00:02 Sender IP address 192.168.1.222Target MAC address 00:00:00:00:00:01 Target IP address 192.168.1.111意思是 我PCB 192.168.1.222 的mac地址是00:00:00:00:00:02这样源主机就知道了目的主机的MAC地址,数据包封装的二层MAC目的地址为00:00:00:00:00:02然后发到链路上,数据包就会顺利到达,与此同时对方会学到PCA的mac(通信是双向的吗),双方互相知道对方的MAC。
还以上面图为例,现在假定PCB的IP为192.168.0.222 (不在同一网段)看看如何通信,实践告诉我们IP不在同一网段的计算机之间是不能通过二层交换机进行通信的,那么是为什么呢,有了上面的基础就不难分析出来。PCA要发往PCB的数据包在进行路由时,检查发目的IP没有和自已网卡IP在同一网段,也就不会有去往192.168.0.222/24的路由条目,这时就有两种情况了:1、有网关(存在一个三层路由设备),网关指向三层设备,也就相当由PC上有了条默认路由,此时又有两种情况如果网关IP和本地主机在同一网段,arp协议就会请求网关的IP所对应的mac,假如PCA的网关为192.168.1.1,arp请求如下:Sender MAC address 00:00:00:00:00:01 Sender IP address 192.168.1.111Target MAC address 00:00:00:00:00:00 Target IP address 192.168.1.1如果不在同一网段,比如PCA的网关配置为192.168.100.1(路由表也会出现相应的一条路由),当PCA向某个互连网ip发送数据时,arp请求如下:Sender MAC address 00:00:00:00:00:01 Sender IP address 192.168.1.111Target MAC address 00:00:00:00:00:00 Target IP address 192.168.100.1除非本网段真有ip为192.168.100.1的主机,否则这个arp请求,只有开启arp代理且有去往192.168.100.1网段路由的设备才能回应。2、没有网关(不存在三层设备),自然没法配置网关,也就不会有默认路由。这样数据包就没有去处,丢弃数据包。至此原因找以了,不能通信的原因在于,没有路由条目。怎么解决一下呢,只要在本地主机有条去网目标主机的路由,这样就能实现通信了,这也是我们要讨论的情况。下面看看实现方法如下图:实现1 互相做为对方的网关:PCA网关设为192.168.0.222。其实加入网关就是在电脑上加入一条默认路由(也可以用route add 192.168.0.0 mask 255.255.255.0 192.168.111加上一条路由)即Network
Destination
Netmask Gateway
Metric0.0.0.0
192.168.0.222
192.168.1.111
1PCB网关设为192.168.1.111。默认路由就是Network
Destination
Netmask Gateway
Metric0.0.0.0
192.168.1.111
192.168.0.222
1此前的数据通信过程就成了这样PCA应用层向pc2发送数据,数据经由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后,要送到网络层加封网络层信息即IP地址,源IP和目的IP不在同一网段(也就是没有直连路由),用默认路由进行发送,默认路由网关为192.168.0.222,启动arp查询网关的mac地址,192.168.0.222真实存在,192.168.0.222回应arp请求,双方获得对方mac,这样数据包就发送至PCB,PCB同样可以与PCA通信。实现2 在两台pc上分别加入到对方的路由:PCAroute add 192.168.0.222 mask 255.255.255.255 192.168.1.111(到192.168.1.111 从本地接口送出)PCBroute add 192.168.1.111 mask 255.255.255.255 192.168.0.222数据通信过程就成了这样PCA应用层向pc2发送数据,数据经由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后,要送到网络层加封网络层信息即IP地址,源IP和目的IP不在同一网段(也就是没有直连路由),用手动添加的静态路由进行发送,从本地接口发送,启动arp查询目的ip的mac地址,192.168.0.222真实存在,192.168.0.222回应arp请求,双方都获得对方mac,这样数据包就发送至PCB,PCB同样可以与PCA通信。总结这篇文章技术含量不高,但对通信细节要有明确了解,且还要有清晰的思路来让读者看懂。为了适应大多数人,所以写的比较啰唆,仅适用于初学者。在实现过程中,最后解释的不清析,或说不够准确,有什么不足之处请指出。
转:http://www.pppei.net/blog/post/6
-------------------------------------------------------------------------
这个问题我弄清楚了,关键是从通信过程去找原因。我们来看一下不同子网间的PC是如何通信的:首先数据从应用层到网络层,网络层运行的是IP协议,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路由,这时它会判断目标IP是否在同一网段,如果不是,它就准备把数据包发往网关,这时它会检查ARP缓存是否有网关IP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则将数据包封装成帧提交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通过物理层发往网关;如果没有网关IP所对应的MAC地址,ARP协议启动会向本网段广播请求包(ARP协议只能对自己所在的网段广播),然后获得网关的MAC地址,再提交给数据链路层到物理层发往网关。
网关收到数据包后,它会根据目标IP地址搜索本地的路由表(网关的本质就是路由,可以把它看成路由器),如果能够找到对应的路由条目,则进行转发,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路由条目,网关就会丢弃数据包。这样数据就发送失败。
清楚了这个过程就可以解释不同网段计算机间为什么不能通信了。
这是因为当数据包到达PCA的网关时,找不到去往目标IP地址的路由(下一跳),因为目标IP地址和网关IP不在一个网段,如果没有人为设置,网关IP不会有去往不同网段的路由,所以数据通不过而被丢弃。这时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在PCA的网关上添加一条去往PCB网段的路由信息,这样数据就可以通过了,同样要想让数据反过来也能够通过,也必须在PCB的网关上添加一条去往PCA网段的路由信息才可以使得PCA与PCB通信。
上面说的是在PCA的网关与PCA在同一网段,PCB的网关与PCB在同一网段的情况(一般情况都是这样)。但是为了做实验,如果我们把PCA的网关设置为PCB的IP地址,PCB的网关设置为PCA的IP地址,我们会发现奇迹出现了,PCA与PCB可以通信了?为什么呢?同样可以通过上述通信过程来解释:因为数据到达PCA的网关,PCA的网关就是PCB,PCB的路由表里肯定会有到达自己地址的路由,所以数据可以通过网关,到达目的地,反之也一样。有些人就会问了,既然PCA网关地址与PCA不在一个网段,PCA在将数据提交给数据链路层之前如何获得MAC地址呢?原因是这样:PCA在网络层会判断目标IP是否在同一网段,因为不是,它就准备把数据包发往网关,这时它会检查ARP缓存是否有网关IP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有则将数据包封装成帧提交给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在通过物理层发往网关;如果没有网关IP所对应的MAC地址,ARP协议启动会向本网段广播请求包(ARP协议只能对自己所在的网段广播),那么由于PCA的网关不在一个网段,它怎么能够收到ARP的请求包呢?这里我们要说的一个事实是PCA的网关收到了请求包,而且还回应了请求,因为PCA与PCB都连在一个交换机上,所以当ARP广播请求时,交换机会把广播包广播到所有端口,这样PCB(也就是PCA的网关)也就收到ARP的广播请求,同时在ARP缓存中记录下PCA的MAC地址,然后PCB进行了响应,将装有自己MAC地址的响应包发往PCA,同理由于不在一个网段,PCA的网络层会将数据发给自己的网关就是PCA,现在由于PCB已经有了PCA的MAC地址,所以数据就可以到达网关PCA,从而数据到达目的地。我们就发现PCA与PCB可以PING通了。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怎么样让不同路由协议相互通信_百度知道
怎么样让不同路由协议相互通信
如一个区是RIP 别一个是OSPF !!!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通过路由引入,可以实现不同路由协议的路由学习,进而达到可以互相通信的目的。思科命令是redistribute,华为是import-route,都是在协议下配置的。比如rip想学习ospf的路由,就配置rip 1import-route ospf 1(这里假定ospf的进程号为1)同理,ospf要学习rip的路由,就ospf 1import-route rip 1用 import-route或redistribute命令的时候还有一些参数可以配置,如果想深入了解,建议看一下相关资料。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采纳率:63%
不同的路由协议之间是不能通信的,除了EIGRP与IGRP之间可以通信别的都不可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路由协议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经常有维盟客户问:  “低端路由器和高端路由器都是差不多的用法,为什么价格会相差这么远啊?”  “为什么一样的功能,这款路由器这么贵,另外一款又这么便宜。”  “为什么WAYOS的路由器这么贵?而别人家的这么便宜?”  “这两款路由器的主要参数都一样,为什么性能却相差这么远?”  其实这些问题提得很不错,不少不熟悉路由器产品技术的朋友基本上都会类似的疑问。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必须从路由器的基本原理谈起。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最简单的网络可以想象成单线的总线,各个计算机可以通过向总线发送分组以互相通信。但随着网络中的计算机数目增长,这就很不可行了,会产生许多问题:  1、带宽资源耗尽。  2、每台计算机都浪费许多时间处理无关的广播数据。  3、网络变得无法管理,任何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4、每台计算机都可以监听到其他计算机的通信。  把网络分段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同时你必须提供一种机制使不同网段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就是促生了路由器这种设备:  路由器工作在IP协议网络层,用于实现子网之间转发数据。路由器一般都有多个网络接口,包括局域网接口(LAN口)和广域网接口(WAN口)。每个网络接口连接不同的网络,路由器中记录有每个网络端口相连的网络信息。同时路由器中还保存有一张路由表,它记录有去往不同网络地址应送往的端口号。Internet用户使用的各种信息服务,其通讯的信息最终均可以归结为以IP包为单位的信息传送,IP包除了包括要传送的数据信息外,还包含息要发送到的目的IP地址、信息发送的源IP地址、以及一些相关的控制信息。当一台路由器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将根据数据包中的目的IP地址项查找路由表,根据查找的结果将此IP数据包送往对应端口。下一台IP路由器收到此数据包后继续转发,直至发到目的地。路由器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协议来进行路由信息的交换,从而更新路由表。  而维盟路由器除了提供路由设置,端口转发等此类基本功能,还新增了VLAN划分、专业、上网行为管理功能、智能QOS流控模块,用户只需根据需要设置相关功能的参数即可。  决定路由器性能的因素:  经过上面的介绍,也许大家还是不怎么了解路由器的工作情况。  没关系,这个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主要还是为了跟大家说明,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必须使用芯片来完成一些必要的判断和数据包的转发,而这个工作是交由一个处理器来完成,各种有待处理或者处理好的数据包则存在内存里面,因此,处理器的工作频率和内存容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款路由器的性能。  但是,路由器的性能也不能完全看处理器频率和内存容量,处理器用得差路由器性能好不了,但反过来处理器好了路由器性能却不一定好;处理器主频只是处理器的一个性能指标,其总线宽度(16位还是32位)、Cache容量和结构、内部总线结构、是单CPU还是多CPU分布式处理、运算模式等指标,都会影响处理器性能。内存也是一样,内存容量大小并不决定一切,如果负载不大,那么4M的内存和8M的内存在使用时也许效果并不会有多大区别,所以根据只根据内存的大小来绝对评判路由器性能并不科学(当然如果负载大时,内存容量就显得很重要了)。  决定路由器档次的指标:  虽然上面已经说了,处理器和内存很大程度决定路由器性能,不过,决定一款路由器档次的指标却不是它们,那么一般是用什么来衡量一个路由器的档次呢?  一种说法就是负载能力,通俗一点也叫带机数量。不过,带机数量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数据量,它要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衡量,例如网吧里所有人都在埋头上网聊天、游戏,而且几乎所有数据都通过路由器WAN口,所以负载很重;但如果是一个企业网,大部分人都在忙着搞设计、写报告、做计划,同一时间只有小部分人在用网络,而且大部分数据都是在企业网内部流动,所以路由器负载很轻,那就可以同时负载比较多的客户端。如果是说最大负载253台,那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DHCP最大可以分配的IP地址数是254个,减掉路由器自己用掉的一个就是253个,这种不能称为指标,基本上是在唬人。所以,我们要看一款路由器的实际负载能力,而不是理论负载能力。  由于负载能力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欺骗性质,所以,另外一个指标也颇受关注,那就是吞吐量。吞吐量是指路由器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这个参数是指LAN-to-WAN的吞吐量,其测量结果应是在NAT开启,防火墙关闭的情况下,分别用Smartbits和Chariot两种测试方式分别进行。用Smartbits方式时,比较64Byte小包测试数据,高下立判;&Chariot测试最好是在多连接下进行,一般可以选择100对连接基本上就可以看出产品间的区别。  而维盟路由器的吞吐量是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进行测量,并且模拟用户使用环境进行严格抽测。  影响路由器价格的原因:  经过上面的论述,最后终于可以回归到我们要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不同路由器之间价格区别这么大?  1)性能不同,性能强劲的路由器内置强悍的处理器和大容量内存,因此成本比较高。  2)应用不同,性能强劲的路由器可以用于更多负载的网络,而低端路由器吃不消。  3)功能不同,虽然基本功能一样,但是一些路由器还内置了其他比较实用的功能,像专业防火墙功能、VPN、上网行为管理、智能QOS、智慧WiFi营销等高级功能,因此技术要求较高,价格自然也会跟着提高。  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维盟科技官方:woyaowifi
路由器交换机无线路由无线A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混合型路由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