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金属乐器?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案

教学目的:熟悉和掌握美术、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等相关概念及范畴,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内容与途径,为全面、深入了解掌握中外工艺美术的历史提供方向性和方法性提示。

教学重点:工艺美术的范畴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美术:指人为形成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能够传达美感、使人获得审美愉悦的可视形象。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按照发展的历史及属性,美术大体可分为实用美术和纯美术两个范畴。

实用美术或称为应用美术,广泛存在于人类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初期的美术主要体现在原始物品的制造和使用中,属于实用美术的范畴。换言之,美术萌芽于原始人类的物质创造和对自身生活的美化之中。其创造主体是劳动人民。

纯美术主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篆刻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生产力水平、社会分工得以细化后,由实用美术抽象出来形成的、以欣赏为主要目的的高级艺术形态。其创造主体为艺术家或美术家。

实用美术是基础,是肇始,纯美术则位于美术金字塔的顶端。不过,纯美术与实用美术并无明确的区分或鸿沟。

案例1:欧洲(西班牙、法国)洞窟壁画。(距今14万年)

案例4:建筑雕塑—伊瑞克提翁神庙石柱。

工艺美术:与制作工艺紧密结合,体现在生活实用品或装饰品中的美术。因此,工艺美术又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工艺美术两种类型。实用工艺美术是工艺美术的主体和基础,其制品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各类器物,实用性是这类制品的主要价值,审美价值是作为辅助价值而存在。陈设工艺美术制品是指那些以陈设观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这类制品以审美为其首要价值,实用价值已不明显或完全消失,如玉器、、景泰蓝、漆器、壁挂、艺术陶瓷等,其中不乏谌称艺术品的杰作。

工艺美术的创造主体是各种工匠或艺人。

9、其他工艺,如年画、泥塑、面塑、皮影、剪纸、扇子、风筝,等。

典型图例:直观阐释上述各类工艺美术制品,建立基本概念。

近二十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巨大进步,艺术在中国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繁荣。艺术在整个国民精神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中的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已越来越得以凸现。人类在以经济、政治、历史、宗教、哲学等方式把握世界的同时,还不可或缺地需要以艺术即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以坚守独特神圣的精神家园。

目前全国开设艺术学科各种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千余所。

顺应时代发展与时势变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1年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美术学下设4个常规专业: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2个特设专业:书法学、中国画。培养方向为画家、雕塑家、书法家、摄影家、美术理论家等。(艺术品)

设计学下设8个常规专业: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1个特设专业:艺术与科技。培养方向为设计师。(工艺品、工业品、文化用品、环境、服务等)

手工时代:工匠或匠师(制作兼设计)、业余设计师。

工业时代:职业设计师。

产品设计:批量或单件生产。

    课程性质:专业或学科基础教育课程,总学时48(绪论2,中国部分30,外国部分16)。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东方出版中心,2010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中央美术出版社,2009

《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尚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中外设计史》(沈爱凤,高等教育业出版社,2014

1、适当做课堂笔记;2、及时完成课外作业;3、勤于思考,肯于钻研,力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1、“实用美术”与“纯美术”有何联系和区别?

2、简述“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范畴。

3、设计学与美术学的关联性如何?

稻田画,漆器,设计学。

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中国人类先祖从使用石器开始的造物痕迹,如山顶洞人的石器工特点,中国人类史上最早的服饰与房屋建筑的样式或类型。了解掌握中国新石器时期彩陶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中国新石器时期的彩陶

教学难点:彩陶的类型及特点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石器时代工艺美术的萌芽

400500万年前,人类远祖从古猿中分化出来,经过直立猿人(中国:元谋猿人,北京人)、智人(中国:丁村人,河套人,山顶洞人),发展到现代人。

旧石器时代约始于300万年前。5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今北京房山周口店一带,会用火,以兽皮御寒,过群居生活。距今56万年,人类演化到现代人时期。约3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留下了许多文明的遗迹,发现的文物如石器﹑、穿孔饰物等。

从人类打造第一块石器的时候起,美的意识就开始贯穿于所有的造物过程之中。(图片:各种石器——从旧石器到新石器)

随着加工工具和造物的过程,我们的祖先渐渐地得到对美的形式规律如对称、均衡、节奏等的认识、掌握和运用。

到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的技艺不仅使造物用的工具更美、更锋利、更实用,而且可以加工出精美的器物,光滑齐整、富于创造成为新的审美标准。此时开始出现大量饰物,如石珠、骨器、角器、玉器等。美的范围从工具、饰物扩大到一切用具、礼器,形式感发展到寓意、符号体系,逐渐形成特定文化。(图片:骨器、角器、骨饰,玉饰、礼器——圭、琮等文化内涵)

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骨针,标志着人类可缝制兽皮衣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现骨针、骨锥、陶纺轮。龙山文化遗址发现骨梭,等。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养茧织丝的国家。

从穴居到有巢氏。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图片:原始穴居,树巢,干栏式建筑)

附:黄河、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明的标志。陶器有素陶(红陶、黑陶、灰陶、白陶等)和彩陶。中国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彩陶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的骄傲。

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陶器,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因此也称“仰韶文化”。

彩色图案:红色由赤铁矿形成,黑色由锰化物形成。

(以图片案例学习掌握以上五种类型彩陶的主要造型特点、装饰纹样及文化特性,等)

部位:视线接触面——罐体肩部、钵内侧。

效果:侧视——有变化的连续图案;俯视——分布均衡的圆形整体图案。

纹样形式:直线、波浪、锯齿、网格、圆圈、回形、三角折线、旋纹、葫芦纹、鸟纹、鱼纹、舞蹈纹、山水纹,等。

纹饰的形成或来源:①模拟编织物;②劳动的节奏感;③图腾的表号化;④自然物的抽象化。

视频:神秘的中国彩陶(CCTV-探索·发现,共6集)

 1、中国彩陶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的主要分布区域何在?

2、中国新石器晚期彩陶的装饰纹样有哪些,形成的原因或可能的来源是什么?

北京人,河套人,山顶洞人,旧石器,新石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

第二章  夏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掌握新石器晚期的黑陶以及原始瓷器的产生与考证;了解中国玉器的形制及玉文化的内涵、最早的文字——陶文、铭文、甲骨文;了解和掌握夏商周时期中国青铜器的主要器形、纹饰、制作工艺及演变等,以及漆器、染织等其它工艺的大致状况。

教学重点: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器形、纹饰、制作工艺及演变等

教学难点:青铜器器形、制作工艺、纹饰演变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陶器及原始瓷器

虽然夏朝建立前后我国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但夏商时期陶器的制作仍十分普遍,如商代有大规模制陶作坊(郑州发现的14座陶坊中最大的有1400平米),种类除红陶、黑陶、灰陶外,还有白陶、明器等。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当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逐渐衰落,继而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地区兴起了以黑色陶器为其特征的“黑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约4000年前)。

黑陶的原料系来自下游冲积的深层泥土,土质细腻、无沙、粘性大,富含多种,在烧制中能产生纯黑均匀质感。制泥的基本工艺是泥土取出后经晾干,用纱布过滤后制成泥。

黑陶的制作多为轮制或模制,表面经打磨压光,烧成的最后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冷却后即呈有光泽的漆黑色。

木雕制品在战国墓葬中有较多出土,如镂空透雕和斜刀平雕的木板(垫尸板),木俑,彩漆座屏(明器),木案(家具)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琉璃有洛阳庞家沟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白色琉璃珠,洛阳中州路西周墓出土的绿色琉璃珠,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的琉璃珠、琉璃管,等。它们大多是作为项链、手链等装饰的小件琉璃制品。战国时期已开始制作大件琉璃物品,如琉璃璧(长沙地区楚墓出土最多,最大直径16cm)、印章等。这些琉璃器大多仿制玉器,作为玉的代用品,色彩有乳白、米黄、浅绿、深绿等,呈半透明状。

A 延伸阅读(或视频):

1、在纺织品上形成色彩和图案的工艺(方法)有哪些?

2、何谓“帝王服饰十二章”,其含义是什么?

3、商周漆器的装饰工艺有哪些?

4、春秋战国时期漆器的装饰纹样有哪些?

缫丝,帛,绸,锦,提花,生漆,髹漆,夹纻,琉璃璧。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秦汉时期制陶工艺的概况,掌握以秦始皇兵马俑、汉画像砖及画像石等为典型代表的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时代特性,以及瓷器工艺的成熟;了解秦汉时期金属工艺的概况;了解和掌握汉代漆器的时代特性、工艺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掌握汉服的形成、历史演变及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秦陵兵马俑、汉画像石、画像砖,汉代漆器,汉服基本特征等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秦砖质地坚硬,久负盛名,素有“铅砖”之称。

画像砖即表面装饰各种图像或文字的砖,是在素面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据考证,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而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

    画像砖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农业、副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场景;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场景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屋檐最前端的一片带有图案的瓦(也叫滴水檐),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图案写实,简明生动,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画面与写意相融,图案构思巧妙,有将画面一分为二、也有一分为四的,在对称中求变化,均衡自然,富于生气。

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纹饰题材有四神、翼虎、鸟兽、昆虫、植物、云纹、文字及云与字、云与动物等。出现了以瓦当心乳钉分隔画面的布局形式。带字瓦当有1~12字不等,内容有吉祥语如“长乐未央”、“长生未央”、“与天无极”等,也有标明建筑物名称与用途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瓦当当面较小,纹饰以卷云纹为主,文字瓦当锐减。唐代时,莲花纹瓦当最常见,文字瓦当几乎绝迹。宋代开始用兽面纹瓦当,明清多用蟠龙纹瓦当。)

秦兵马俑:形体高大,烧制火候匀,硬度高,不开裂,不变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工艺:模制与塑形相结合;分模制作,然后黏接(先接后烧,或先烧后接);彩绘。

汉代釉陶的种类主要有北方(关中)的铅釉陶和南方的青釉陶。

铅釉的特点是熔点低(700-800℃),挂胎薄而匀。西汉时釉色以黄、褐、绿为常见,绿釉尤其流行。因烧制火度低,釉质较软,所以又称软釉。

青釉因烧制火度高,釉质较硬,所以又称硬釉。

图片:铅釉陶、青釉陶典型案例。

青釉陶在东汉的中后期完成了由陶向瓷的演进——青瓷。

浙江上虞、余姚、宁波、永嘉等地发现大量东汉窑址,由早先的陶和瓷共烧发展为专门的瓷窑。烧成温度已达1300℃左右。江苏、广东、湖南、江西、四川、贵州等南方地区都有早期青瓷的发现。

早期青瓷的品种,有壶、罐、碗、洗、盘、杯、瓿等,如五连罐、耳杯、唾壶。 (图片) 

特点:往往挂釉不到底,有弦纹、波纹等简朴装饰。

除青瓷外,还有黑瓷。浙江上虞帐子山瓷窑曾有黑瓷的发现(1970年代)。

汉代时的漆饰技术已达到了一个工种齐全、分工严密、工序繁复、技法多样、工艺精湛的全面发展阶段,漆器的生产和使用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普及,是继青铜工艺之后又一具有显著时代特色的实用工艺品门类。其中漆家具仍以彩绘为主要装饰手法,黑和红也是基本色,以黑底红绘最为常用。装饰图案以云气纹和几何纹为多,基本特点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除色漆彩绘外,油彩、针刻、贴金银箔、戗金(针划填金)、堆漆等装饰手法也多有运用。加上雕刻和镶嵌(金、铜、珠宝、玻璃等)装饰方法的结合运用,汉代漆器成为灿烂汉文化的一个缩影。

(图例:各色工艺漆器——平绘、研磨彩绘、莳绘、描金、戗金、填漆、堆漆、金银参缕带等)。

汉代漆器的出土地及出土数量、种类很多,以木胎为主。如耳杯、方盘、套盒、奁盒、碗、碟、案、棺等。

1、怎样理解“秦砖汉瓦”、“钟鸣鼎食”?

    2、秦兵马俑陶塑的基本工艺和艺术特点是什么?

3、你认为陶向瓷的转变过程中有哪些重大飞跃?

4、汉代漆器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画像砖,瓦当,青瓷,油彩,针刻,贴金银箔,戗金,堆漆。

金银运用历史:殷虚武官村大墓曾有环状金片;西周墓出土有条形、圆形、人字形、三角形等金片,以及包在铜胎上的金泡和金兽面;安徽寿县春秋蔡候墓出土表面压花纹的金叶;战国时出现错金器。

制银工艺在战国时也得以发展,除与金丝合用作为金银错外,还有单纯用金银制作的器皿和工艺品。如随县出土的金匙、金盏,河南辉县出土的镂花银片、银制小人,等。

汉代金银工艺得到进一步发展,银称为“白金”,贵族制作金银器皿的风气很盛,主要作为装饰用品。

典型实物:金银首饰,小金灶,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等。

中国最早的铜镜出土于齐家文化遗址。齐家文化是我国原始公社解体时期(铜石并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四千年,1924年发现于甘肃广河齐家坪而得名。

夏商西周时期铜镜较少见,至战国时较为流行,汉代时渐趋鼎盛。

历代铜镜大多为圆形,其次是圆形的变体葵花形或菱花形。

根据装饰图案,西汉前期的铜镜有螭形镜、草叶镜、星云镜、日光镜、昭明镜等(典型图片)。西汉中期主要流行一种规矩镜(典型图片)。东汉时期主要有吉祥语字铭镜、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神兽镜、阶段式或建安式镜,等(典型图片)

汉代时铜灯已非常流行,种类有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等。

典型实物:长信宫灯,牛灯。

有熏(香)炉、温手炉、温酒炉等。

典型实物:金错博山炉。

铜马车。典型实物:秦陵出土铜马车

第四节  染织及汉服

汉代的染织工艺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着飞跃式发展,以丝织品为主的对外贸易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代的丝织品种类很多,有锦、绫、罗、绮、纱、绢、缣、缟、纨等。

丝织品的花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带文字纹,等(典型图片)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染料有植物染料和矿物染料两类。

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绣,或称锁子绣。这种针法整齐牢固,它有开口和闭口,开口用于填充装饰花纹,闭口则适于表现线条。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有代表性刺绣: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又称汉装、华服。其源头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一直保持着服饰的基本特征。

自炎黄时代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已具基本形式,经周朝的规范制式,到了汉朝已全面完善并普及,汉服由此而名。

汉服主要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

汉代的石雕装饰十分流行,特别是东汉时期,遗存下来的石雕数量很多。按表现形式,汉代石雕主要有圆雕和平雕。平雕又可分为阴刻和阳刻(平面剔地法)。

画像石: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装饰石雕。(典型图片)

画面内容或题材:宴饮、出行、讲学、宅院、杂耍等生活场景,战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图片)

1、“青铜时代”之后中国青铜器的发展有何特点?

2、汉代铜镜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3、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汉代画像石的装饰题材主要有哪些?

齐家文化,长信宫灯,铜炉,秦铜马车,东汉铜奔马,绮,纱,绢,涂染,浸染,套染,媒染,汉服,画像石。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器生产及使用概况,纺织印染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以及以石窟造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雕刻艺术的时代背景和主要特征。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魏晋南北朝(220-581)也称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分裂状态的时期政治混乱、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但其间人们的精神生活却相对处于一个自由开放的状态。超凡脱俗、放浪形骸、隐居山野的竹林七贤,只醉心于世外桃源恬静澹泊田园生活的陶渊明式隐逸性情,成为这一时期社会生活及人们精神状态的集中写照。在战乱中疲于奔命的人们对佛教所描绘的来世充满了幻想,因此佛教信仰渐兴,庙宇林立、佛像遍地,也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宗教艺术”。同时,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进一步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自商代出现原始瓷器,到汉代后期进入工艺成熟阶段,至六朝可谓进入了“瓷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瓷器主要为青瓷,古时也称“缥瓷”。青瓷是在还原焰中烧制而成(用氧化焰烧成则呈黄色)。

以浙江为主产地,如宁波、余姚、绍兴一带的越窑,东部地区的瓯窑,西部地区的婺窑,北部地区的德清窑(也有黑瓷)。

(图例:魏晋南北朝典型青瓷器)

壶、尊、罐、碗、盘、杯、盆、瓶、灯、熏、魂瓶、虎子,等。

越窑:盘口壶、天鸡壶、四系罐、水注、香熏、羊灯台、莲花尊、等。(典型图片)

装饰工艺(手法):压花、刻花、堆贴、塑形、雕镂、釉彩,等。

装饰花纹:铺首、朱雀、辟邪、仙佛、莲花、忍冬、联珠纹、网纹、菱格纹、波浪纹,等。

黑釉的化学成分与青釉相似。青釉是由氧化亚铁在还原焰中烧制而呈现,由于氧化亚铁的含量不同,烧制后会呈现不同的色调:

六朝时的画像砖,继承了汉代的艺术传统,画面内容更富于生活情趣,也不例外地渗入了佛教的色彩。

典型主题:车骑出行,神话传说和孝子故事,飞天供养和珍禽瑞兽,等。

2、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黑瓷和黑陶有何区分?

六朝,五胡,青瓷,越窑,瓯窑,婺窑,德清窑,黑瓷,羊灯台,莲花尊,魂瓶,虎子,邓县画像砖

第二节  染织及其他

三国两晋:以蜀锦最为著称。

马钧:魏国纺织工艺家,改进提花绫机(12根踏杆控制60片综),使织出的花纹变幻无穷。

北魏:孝文帝遣宫中织匠帮助民间织造。文化交流,胡服盛行,使服饰纹样从内容到形式发生空前变化。

南朝时江南的染织工艺普遍发展。荆州、扬州等是丝织品的主要产区。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洛阳白马寺为第一座寺庙),至魏晋南北朝时佛事盛行,寺庙遍地,佛像也由画像发展到塑像、雕像。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较为突出地体现在大规模的佛教庙宇及石窟的建造之中。北魏时开凿大量石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以及敦煌石窟(前秦)、麦积山石窟(后秦)均开凿于这一时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图例:白马寺,石窟造像艺术)

魏晋南北朝金属工艺大体上处于衰落时期,日用铜器出土较少,仅有铜洗、铜奁、铜斗、铜熨斗、铜炉等,基本继承汉代传统。

衰落原因:瓷器取代铜器;铜佛像用铜量占比巨大。

铜佛像:行像——六朝时的宗教仪式(即把安置在装饰性的花车上,众人随其巡行瞻仰、膜拜,此间伴有舞蹈、的演出)。《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在迎佛日各庙宇的金铜佛像达3000余尊。

铜镜:流行纪年铭文,也有铸工匠姓名的。主要有虎纹镜、翔鹤飞鸿镜、兽形生肖镜,等。特色镜——伍子胥画镜。

金银器:如长沙黄泥塘晋墓曾出土双鸟纹金饰、鱼形和梅花形金饰、镂空花金珠,等。宜兴周处墓出土有金花篮、金顶针。南昌东吴墓出土有“大吉”字样的花形金饰。金钗、金簪、金环、金戒指等饰物则比较多。

魏晋南北朝的漆器生产,进入一个相对凋敝的历史时期,但也非停滞不前,其中亦有一些较为突出的工艺。

由于夹纻胎重量轻,夹纻佛像一时作为行像极为流行。《洛阳伽蓝记》中有关于制造夹纻佛像的记载。

斑漆是用几种颜色漆交混,或用单色漆以深浅变化而产生斑纹的髹漆工艺。

实际上是后来漆器变涂技法的肇始。

绿沉漆是此时期使用的一种新色漆,标志着髹漆工艺在调色技术上的新进展。绿沉色即暗绿色,其色深沉静穆,如物沉在水中,故称绿沉。

从史籍记载及出土实物证明,魏晋南北朝时玻璃工艺曾得到一定发展。

《魏书》“大月氏”条:“世祖时其国人商贩至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琉璃。于是采矿其国山石于京师铸之,既成,其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

    蜀锦,白马寺,四大石窟,行像,夹纻造像,斑漆,绿沉漆。

第五章  隋唐至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掌握唐宋时期陶瓷产品主要品类、分布、工艺和艺术特点;了解掌握唐宋时期金属器皿的主要品类、工艺特点和艺术特征;了解掌握唐、宋建筑和家具概况。

教学重点:白瓷彩瓷,彩釉陶,秘色瓷,宋代瓷器,青花瓷,釉里红,唐宋铜镜,唐代漆器,等

教学难点:各种工艺,器形和装饰的变化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湖南东汉墓已出现早期白瓷。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曾出土比较进步的白瓷,但成熟的白瓷出现于隋代。陕西郊区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李静训墓出土的白瓷,胎质洁白,釉面光润,胎釉已不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现象。已查实北方地区生产白瓷的窑址有河北内邱、临城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耀州窑,萧窑等。其中以邢窑白瓷为代表,与南方地区越窑青瓷相匹敌,世称“南青北白”。

隋瓷的胎体普遍较厚,胎质坚硬,施釉不到底,大多数都有垂流现象。隋代大多光素无纹,部分带纹饰的主要以印、划、贴为主。所谓印花,是把模子上的纹饰压印到瓷胎上,使纹饰凸起,再施釉入窑;划花是用尖状工具在胎子上划出纹饰,施釉入窑;贴花是将用手捏或模印等做成的小纹饰片贴到胎体上,再进行烧制。常见纹饰有团花、草叶、莲瓣、卷叶、波浪和弦纹等,个别的也有加黑褐彩的。隋代的瓷器器型主要有四系或六系盘口壶和罐、龙柄鸡首壶、唾壶、多格盘、五盅盘、高足盘、瓶、砚、盘和碗等。

唐代瓷器除青瓷和白瓷(除了邢窑,还有平定、平阳、霍州等地出现大量白瓷窑)继续发展外,彩瓷是一个新发展的品类。

1)在一种色釉上再覆另一种色釉,形成大小不同的斑纹。这种做法最早

见于六朝时的青瓷,唐代得到较好发展,主要烧造地点有河南的郏县、禹县、鲁山等;(代表性图片:鲁山窑瓷拍鼓)

2)釉下彩瓷。是在青黄釉或白釉下用褐彩或绿彩形成图案,或者是两种

色釉的彩绘,形成图案层次和色彩的变化。这对彩瓷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代表性图片:湖南铜官窑釉罐)

    3)绞釉或绞胎。由两种不同色的釉或胎泥互相绞合,形成如同木纹、虎皮等斑纹。绞胎为寿州窑的创造。(图示现代绞胎)

    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

彩”。它是在陶坯烧成后涂上彩釉(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再经二次焙烧(约900℃)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赭)、绿、白三色为主。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浓淡变化并互相浸润,最终形成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的独特工艺品(主要为明器)。

(图例:各类唐三彩制品)

五代虽然历史短暂,但陶瓷工艺在这一时期以“秘色瓷”而著称。秘色瓷是越窑青瓷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品种,其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盛行贴花,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等。按宋代人的说法,系五代吴越国王钱镠规定的专烧进供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因此所谓“秘色瓷”,即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而著称,其色调之优雅,肌理之天工巧成,质感之冰清玉洁,可谓独树一帜,精美绝伦。在各地分布众多的瓷窑中,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五大名窑” 。

(图例:五大名窑典型瓷器。)

其他窑:建安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影青瓷),等。

(图例:油滴纹,兔毫纹,玳瑁纹,影青等瓷器。)

元代瓷器生产虽渐趋衰落,但景德镇逐渐成长为全国的制瓷中心,工艺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其中青花、釉里红是彩瓷中形成的典型品类,二者均属釉下彩。

青花原料是一种钴盐类的金属元素,呈色性很强。青花瓷虽只用一种色彩,但由于调色的浓淡、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具有清新、质朴、典雅的艺术特色,自(元中后期)流行以来长盛不衰。

釉里红的形成与钧瓷红釉的使用密切相关。从所见元代实物来看,这种釉里红瓷器有的花色灰暗,没有达到能够完全控制的程度。

元代瓷器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器形较大。(典型器物图片)。

1、“唐三彩”的基本工艺是什么,有何艺术特点?

2、宋代瓷器的突出特色是什么?

3、元代瓷器在唐宋基础上有何发展?

白瓷,胡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建安窑,吉州窑,耀州窑,磁州窑,冰片纹,油滴纹,兔毫纹,玳瑁纹,青花,影青,釉里红。

唐代时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器形丰富,有杯、碗、铛、盘、壶、羽觞等。西安南郊何家村金银器窖藏坑中出土了数量可观的精美金银器。

宋代金银器以清新秀丽的风格见长,显示出向世俗化发展的趋势,多以绘画性题材作为装饰内容。

鎏金:金属表面加工工艺。是将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银器等的表面,经加热使水银蒸发,金牢固地附着在器物表面的技术。亦称“涂金”、“镀金”、“流金”等。

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铜器是铜镜。唐镜装饰精美,式样丰富多彩,除照面以外,也作为皇室赏赐百官的礼物和相互赠送的纪念品。

新创菱花形、葵花形、有柄舞镜等形式。镜面有微凸,以照全人面。

装饰花纹多采用自由体格式,装饰题材的类型可归纳为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纹、表号纹等类型。

宋代铜镜因铜量不足已不如唐代厚重,装饰花纹也多为平刻,图案组织多采用旋转式联珠纹。出现了方形、亚形、钟形等新样式。

第三节  漆器及家具

唐代漆器富丽堂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朝的辉煌。发展的新工艺有金银平脱、雕漆,螺钿镶嵌工艺也在广泛应用中得到较大发展。

金银平脱:是将裁制成纹样的金银薄片,用胶漆粘贴于胎面,然后髹漆数重,干后细加研磨,使金银片纹脱露而出的漆器工艺。

雕漆:是把天然漆料在胎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再用刀在堆起的平面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由于色彩的不同,有剔红、剔黑、剔彩、剔犀等不同名称。

剔红、剔黑、剔彩、剔犀图例。

螺钿镶嵌除用于漆器、家具外,还用于铜镜、乐器等制作。

螺钿花鸟纹镜,螺钿紫檀琵琶。

相应地,唐代家具总体上形成了浑厚丰满、宽大舒展、端庄稳重、华丽润妍、雍容尊贵的风格特点。主要的结构方式为“壶门式”。

宋代漆器多制作生活器皿,如奁、盒、碗、盘、盆、盂、勺等,同一器物往往有多种式样。得到发展的漆工艺主要有犀皮漆器,其次是金漆、螺钿、雕漆。

犀皮漆器:以65%的生漆和蛋清乳合调成厚漆施于器物表面,趁漆半干时制造凹凸表面,干后再用不同色漆分层髹涂并加以研磨。由于漆层高低不同,打磨后可显现不同的花纹,产生绚丽色泽。由于多用赤、黄、黑三色填入,纹理常似犀牛皮、虎皮,所以又常被称作“犀皮”或“虎皮漆”。

图例:犀皮漆器,剔犀执镜盒。

家具方面,宋代时基本实现了垂足坐全面取代席地坐,是中国古典家具走向全面定型,形成较完备家具体系的时期。宋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是纤巧挺拔、工整清丽、淳朴自然,体现出了科学与理性的时代特征。

1、唐宋铜镜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2、唐宋漆器工艺有哪些新发展?

3、唐代家具的主要结构特征和风格特点是什么?

4、宋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是什么?

鎏金,金银平脱,剔红,剔黑,剔彩,剔犀,螺钿镜,壶门结构,犀皮,周昉,李公麟。

第四节  染织及其它工艺

夹缬:所谓夹缬,是用木板雕出花纹,然后将布夹住放入染缸而形成花纹。后演变为“镂空印花”。

夹缬印染工艺始于秦汉,盛行于唐宋。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等诗句(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代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强地生存下来。

蜡缬:即蜡染。用蜡在织物上画出图案,然后入染,最后沸煮去蜡,则成为色底白花的印染品。由于蜡凝结收缩或加以揉搓,产生许多裂纹,染料渗入裂缝,成品花纹往往产生一丝丝不规则纹理,形成一种独特的装饰效果。

据考证,蜡染起源于西南少数民族,可追溯至秦汉。蜡染在文献中最早、最确切的记载是唐代僧人慧琳的《一切经音义》卷五十之“众缬”:“今谓西国有淡歰汁”,“点之成缬,如此方蜡点缬也。”

绞缬:又名,在民间通常称之为“”,是一种把布料的局部进行扎结、防止局部染色而形成预期花纹的印染方法,也称“扎染”。它的操作顺序是先把布料上的某些部分用针线穿缝或结扎起来,防止它染色。经印染处理,最后布料上就出现了由深而浅、具有晕渲效果的花纹。

东晋时绞缬工艺已在民间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据传六朝时期绞缬已经是“贵贱服之”。隋唐时期,绞缬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出现较多的是鱼子缬和醉眼缬,这些也就是出土实物中最常见的小点状的绞缬。

五代时,染缬沿袭唐代的繁盛继续得到发展。当时流行在民间的著名染缬有鹿胎缬、锦缬、茧儿缬、蜀缬、撮缬、浆水缬、檀缬、哲缬、三套缬等等。这些名称有些是根据花色而来,如鹿胎缬是由黄褐色底加白色斑点的花纹而来,在《》中就有“紫缬襦”,而“紫缬襦”就是指有“鹿胎缬”花纹的上衣。从隋墓出土舞俑的着装上,可以看出绞缬“鹿胎”纹,一种以紫色为底、以白点为花的单色和多色绞缬纹样。锦缬是根据锦纹中常见的几何纹而来。茧儿缬是指蚕茧形的散点适合纹样。有的则是根据产地而命名,如蜀缬。有的因印染工艺方法而命名,如撮缬是一种绞缬防染印花,浆水缬是一种以浆粉调和的印花浆印工艺。

北宋初,绞缬工艺仍然盛行。但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惟有兵士方可穿戴缬类服装,民间禁止使用缬类制品,这项规定直到南宋时期才被废除。

唐锦:多采用纬线起花(即纬锦,汉魏六朝多为经锦)。常见花纹有联珠纹、团窠纹(团花)、(动物)对称纹、散花、几何纹、晕(多色排列),等。

金锦:即加金织物。是指在织物中加金线,或在纺织品上加饰金图案的工艺。元代时流行。

织金:金丝织物,元代称“纳失失”(波斯语)。有捻金和片金两种工艺。捻金是将薄金片缠在线上捻成金线,然后织锦。片金是用薄金片切成极细的片条(金线)织于锦中。

拍金:也称箔金。即在织物上使用凸版和粘合剂印出花纹,然后贴以金箔。

销金:即用金粉在织物上形成金色花纹。具体工艺方法有印金(印花纹后撒金粉,或用粘合剂调以金粉直接印在织物上)、描金、点金(用金粉撒出点状花纹)。

唐代的牙雕、犀角雕、石雕、竹雕等,都有出色成就。(典型图例)。

宋代的雕刻工艺中最具特色的是玉雕的“巧色”,即根据玉石材料的不同色泽、纹理和形状,雕刻出各种自然物象。(玉雕子母猫)

唐代时琉璃主要装饰在屋顶的周边。宋代的建筑专著《营造法式》具体地记载了琉璃瓦的釉料配方,是以黄丹、洛河石和铜末制成。但唐宋琉璃制品较少发现。元代琉璃则有精品出土,如故宫博物院藏有至大元年(1308)汾阳琉璃待诏任塘刻铭的琉璃香炉,元大都出土的三彩龙凤香炉(图片)

1、唐代织锦的花纹可分为哪些类型?

2五代时染缬的种类或称谓有哪些

夹缬,蜡缬,绞缬,防染,金锦,织金,拍金,销金(印金、描金、点金),巧色。

教学目的:了解掌握明清时期陶瓷发展的特点、主要品类和历史脉络;了解掌握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的主要特征及历史演变;了解掌握明清时期纺织印染工艺的发展;了解掌握明清时期年画、泥塑、面塑、皮影、风筝、扇子等民间工艺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明清陶瓷,明式家具,清式家具

教学难点:斗彩、古彩、粉彩,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明代陶瓷在宋元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的制瓷格局,在制瓷工艺方面取得了许多技术进步,出现众多特色瓷器品类。瓷器的外销量很大。

明代以前,中国的陶瓷以青瓷为主,明代及以后则主要是白瓷。白瓷的发展,也使陶瓷的装饰方法由传统的刻花、划花、印花等,转向以画花为主,从此开辟了陶瓷装饰的新纪元。

明代瓷器最具特色的品类有“甜白釉”(也称“填白”)和斗彩。在元代已盛产的青花瓷,以及釉里红、单色彩釉、紫砂陶等,至明代工艺更加成熟,品种和式样更加丰富多彩。

甜白釉:甜白是景德镇时期()创烧的一种白釉。一般是在暗刻花纹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故名“甜白”。甜白釉极其莹润,能照见人影,也称“葱根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

甜白釉瓷器:碗,茶具,等。

除了甜白釉,永乐时期的红釉,“殷红灼烁,宝光耀目”,也是优美名贵的品种。另一种宣德时期的霁红(又称“积红”),色调红而略暗,净莹凝重,器皿往往有白色口缘而称“灯草口”。

永乐红釉碗、罐,宣德灯草口。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宪宗,)年间景德镇窑,是(青花)与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分两次烧成。即在已高温(1300°C)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

清代陶瓷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在明代发展基础上又有不少创新,彩瓷中的古彩、粉彩、珐琅彩达到很高的水平。釉色品种增多,白瓷白而泛青,青花产生更为和谐的艺术效果。象生瓷、鼻烟壶、紫砂壶等均有长足发展。

古彩:继承明代五彩技法而发展的彩绘。是在已烧成的素器上以多种彩料绘画图案花纹,再于770-800℃彩炉中二次焙烧而成。因线条苍劲有力,不及粉彩柔和,故也称“硬彩”。

粉彩:粉彩也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是于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因色调柔和淡雅,也叫“软彩”。

五彩和粉彩的工艺差别:1)粉彩用“玻璃白”涂底,五彩不打底;2)粉彩使用渲染技法,五彩多用单线平涂;3)粉彩用油料调色,五彩用胶水着色;4)粉彩焙烧温度约700℃,五彩约800℃。

珐琅彩:是在瓷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然后二次入窑烧造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康熙至乾隆时期()用景德镇的半成品在北京烧造,是极为名贵的御用器。俗称“古月轩”,其前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

青花在康熙时期的发展有所谓“康青五色”,是指渲染的次数加多,装饰图案更富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素三彩:是以黄、绿、紫三色施以彩绘的瓷器。实际也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有釉下彩(明正德)和釉上彩(清康熙)。

单色釉以康熙红釉为最著名,称为“宝石红”。其颜色鲜艳,但器皿的口缘处因红釉下淌呈淡青色。此外如豇豆红、天青、洒蓝、粉黄、吹紫等。乾隆时期仅红釉名称,即有宝石红、枣红、鸡红、矾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醉红、海棠红、豇豆红等。

鼻烟壶:鼻烟壶是清代一个独特的瓷器种类。其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技艺于一身,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等技法,被誉为“集中国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象生瓷:即造型模仿动植物等形象的瓷器。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有很生动的象生瓷,所模仿的生物种类有:①禽鸟类。如鸡、鸭、鹤、鹌鹑等,多呈卧状;②海螺类;③果品类。如瓜果盘,盘内盛有瓜、石榴、樱桃、栗子、花生及螃蟹等;④草虫类。如蝈蝈、蝉、螳螂等。

1、明代的特色瓷器有哪些?

2、清代瓷器的发展有何特点?

甜白釉,霁红,娇黄,宝石红,斗彩,五彩,古彩,硬彩,粉彩,软彩,珐琅彩,康青五色,象生瓷,鼻烟壶,时大彬,龙泉窑,德化窑,宜兴窑。

第二节  明式与清式家具

所谓明式家具,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我国明代至清代前期广泛流行的、以体现文人阶层审美情趣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硬木家具,尤其是明代嘉靖、万历到清代康熙、雍正()二百多年间的硬木制品。从广义上来说,明式家具是指能体现这一中国传统家具风格的家具,包括明代中期至清代的家具制品,以及现代仿制品或“伪作”,也不仅限于硬木家具。

(图例: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1-10

从清初至约康熙、雍正(1730)年间,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在对明式家具风格的继承和延续。在用材、做工、制式和审美特征等各个方面,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一个较明显的趋势,是从宫廷、府邸家具更加考究的用料开始的奢糜之风。

大约自雍正至乾隆、嘉庆(1820)年间,是清代社会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达时期,也是史界所称“康乾盛世”局面的延续时期。这一时期的硬木家具,除了更加注重选用上好的木材以外,在结构造型和装饰手法上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形成了与明式家具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具体表现在外观造型上的浑厚庄重,以及装饰风格上的奢华绮丽。这种与明式家具的简洁明快迥然不同的风格,我们将之称为“清式家具”。

(图例:清式家具的风格特点)

1、何谓“明式家具”,有何风格特点?

2、“清式家具”的典型特征有哪些?

3、为什么说“明清家具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顶峰”?

官帽椅,圈椅,玫瑰椅,架子床,跋步床,罗汉床,罗锅枨,牙板,圈口,券口,矮老,卡子花,束腰,托泥。

纺织原料:棉,麻,毛,绒,蚕丝,等。

织品:布,帛,绢,绨,纱,绫,罗,绸,缎,纨,等。

蜡染:是一种用蜡刀蘸蜡液,在浅色织物上描绘几何图案或花鸟虫鱼等纹样,然后浸入靛蓝缸染色后,经水煮脱蜡即现花纹的印染工艺。成品称蜡缬。

扎染:在织物上运用扎结成绺(或缝纫)浸染技艺作出花纹的印染工艺 。成品称扎缬、绞缬。

镂空印花:即用防水纸板或金属薄板镂刻空心花纹制成的镂空印花版,使印花色浆通过镂空部位在织物上形成花纹或图案的印染工艺。成品也称夹缬。

缂丝:也称“刻丝”、“克丝”,是我国古代形成的一种丝织工艺。织时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然后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断断续续地织出图画或文字(也称“通经断纬”法)。其成品正反两面如一,在不同色彩的轮廓之间并不相连,凭空背光观察可见点点孔隙,有如以刀镂刻而成。缂技易学难精,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书画艺术修养,缂丝书画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明清的缂丝中心在苏州,于乾隆之时达到鼎盛,所产织品多供朝廷使用。

织锦:壮锦、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刺绣:又称丝绣,俗称“绣花”,即用针将丝线、纱线或其他纤维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底布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技法或制成的装饰织物。

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形成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等地方特色品种。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传承至今,历久不衰。

地毯:我国地毯在历史上多流行于西北地区。著名的有新疆地毯、宁夏地毯。清代中页由西北传入北京、天津。

1、缂丝工艺有哪些特殊性?

2、何谓中国“四大名锦”、“四大名绣”?

    蜡染,扎染,镂空印花,缂丝,云锦,壮锦,宋锦,四大名绣,顾绣,京绣,汉绣,新疆地毯。 

宣德炉:宣德炉是明代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 

铁画:相传系明末清初安徽芜湖铁匠汤天池所创造,以后逐渐流传到北京和山东等地(另据考铁画曾盛行于北宋,清代康熙年间安徽芜湖铁画才自成一体)。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品种除立轴、中堂、横幅和条屏外,还有合四面以成的铁画灯。

铁画是以低碳钢为材料,经过剪花、锻打、焊接、退火、烘漆等工艺制作而成。它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现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铁画《迎客松》和毛主席纪念堂内的《长征》诗词巨型铁画是我国当代铁画工艺的杰作。

年画为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

剪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之一,其载体可为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以调成不同色彩的糯米面为主要材料,用手及简单工具塑造各种形象的民间传统艺术。

清代扇子在文人官员间的使用更加频繁,是中国大发展的时期,是重要的一类民间工艺制品。

风筝作为常见的一种民间工艺品历史很长,明清及近代形成一些著名产地,如山东潍坊、广东阳江并称为“中国风筝之乡”。

1、铁画有何特点,其制作主要包括哪些工艺步骤?

2、我国年画的传统产地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宣德炉,景泰蓝,铁画,年画,剪纸,面塑。

第七章  世界范围内工艺美术的萌芽

教学目的:了解掌握世界范围内各主要区域原始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类及特征。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欧洲的原始工艺美术

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原始美术,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Altamira)洞窟壁画,法国的拉斯科(Lascaux)洞窟壁画,出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的石雕“威伦道夫的维纳斯”,等。

进入新石器时代,有了工具的改进,人类的审美意识在对美的不断追求中得

到进一步的发展,美的创造在陶器、饰品、木雕、石雕、建筑等各种工艺制作

中有了更多和更广泛的体现。

    欧洲(巴尔干)彩陶。(图例,与中国彩陶的比较)。

第二节  非洲的原始工艺美术

南非布须曼(Bushman)岩画,德拉肯斯堡岩画,等。(图示)

非洲原始艺术。(图示)

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拉斯科洞窟壁画,威伦道夫的维纳斯,英国巨石阵,布须曼岩画。

第三节  洲的原始工艺美术

美洲其他原始工艺美术。(图示)

第四节  亚洲的原始工艺美术

复活节岛石像,浮世绘。

第八章  国外工艺美术的重要源流

教学目的:了解掌握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及伊斯兰地区等重要文明发祥地的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古埃及工艺美术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与亚欧大陆的连接处,从地理特点来看,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有努比亚沙漠和几个大险滩,西面是利比亚沙漠,北面濒临地中海,相对来说较为闭塞。但有尼罗河于中间纵贯南北,属于典型的沙漠绿洲。由于尼罗河的滋养和孕育,古代埃及创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有据可考的最古老文明,被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

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墓室壁画。

    胡夫金字塔,木乃伊,狮身人面像,吐坦哈蒙,愿望杯,埃及神殿,金木工艺。

地处西亚的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约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苏美尔人的山岳台,叙利亚和波斯的宫殿,古巴比伦伊丝塔城门、尼布甲尼撒王宫的空中花园等,是古代西亚灿烂文明的主要标识。

第三节  古代印度及伊斯兰地区

古代印度,又译身毒、天竺。与古代埃及的尼罗河、两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长江一样,印度河、恒河同样酝酿了彪炳史册的古代文化,其佛教、文学、哲学、艺术、科学等,对人类文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类文明史(两河流域、古印度)

1、两河流域文明的演替主要包括哪些民族?

2、古印度工艺美术的种类主要有哪些,有何特征?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山岳台,萨艮王宫,伊丝塔城门,尼布甲尼撒空中花园,波斯地毯,天竺,佛教绘画,指甲艺术,Taj Mahal Tomb

第九章  古典时期与中世纪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 了解掌握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等欧洲不同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基本状况、主要类型和表现特征。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从地理位置来说,希腊和埃及同属地中海国家。但古希腊长期以来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实行相对松散的城邦制。其主要分布区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南端、爱奥尼亚群岛、克里特岛、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古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约在公元前2000年发祥于爱琴海南端的克里特岛,后来又以迈锡尼为中心。此后,斯巴达、雅典等众多城邦陆续兴起并盛极一时。由于其地处海洋环境,因此古希腊文明也被称为海洋文明,通常被认为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从爱琴文明的创立到各城邦为罗马帝国所征服,古代希腊通常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和希腊化时代等不同时期。古希腊在文学、哲学及艺术等领域的辉煌成就,对以后欧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陶瓶画。陶瓶是希腊人主要的日常器皿和对外贸易商品,陶瓶画是古希腊绘画艺术的主要载体。早在古风时代,情节性陶瓶画的类型即已出现,并先后形成了东方式、黑绘式、红绘式和白描式等几种不同的风格。情节画的题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景。

    2、古希腊陶瓶画的技法类型和绘画题材有哪些?

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古风时代,古典时代,希腊化时代,克诺索斯宫殿,帕提农神庙,狄奥尼索斯剧场,东方式,黑绘式,红绘式,白描式。

古罗马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

    1、王政时期。公元前8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罗马城。

2、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年,废除王政,改行共和制,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3、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

授予“奥古斯都”称号,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亡于476年,东罗马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古罗马建筑:莱普蒂斯马格纳遗址石雕。

 中世纪欧洲的美术较集中地体现在基督教教堂建筑上的造型、雕塑、镶嵌

画、彩色玻璃画等方面。基督教教堂依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巴西利卡式、拜占庭

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其中哥特式教堂代表了欧洲中世纪美术的最高成就。

1、古罗马艺术与古希腊艺术的关联性如何?

古罗马角斗场,莱普蒂斯马格纳遗址,图拉真纪念柱,宗教艺术,巴西利卡式,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

第十章  文艺复兴及近代欧洲的工艺美术

教学目的:了解文艺复兴前后欧洲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主要思潮及风格类型、以及由古典风格向现代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加工的转变过程;了解掌握欧洲近代主要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

教学重点:意大利文艺复兴、浪漫时期的美术风格,欧洲近代工艺美术,等。

教学难点:工艺美术由古典向现代的演变

教师教具:教学多媒体课件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

最早兴起于意大利城市佛罗伦萨并迅速扩展至其他城邦及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线。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着时代进步的力量,他们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艺术,通过文艺创作,宣扬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人文精神,最终打破神权的统治地位及宗教思想的束缚,从此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端于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者,被称为“文艺复兴三巨星”(也称“文坛三杰”、“文艺复兴前三杰”)。16世纪进入鼎盛时期,此间以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文艺复兴三杰”)等美术家在绘画、雕刻及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为主要标志,工艺美术及装饰技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主要设计艺术:建筑与室内装饰、家具等。

第二节  浪漫时期及新古典主义

    文艺复兴之后,到17世纪时欧洲美术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史称浪漫时期。浪漫时期的美术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

巴洛克(Baroque)艺术最早发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另一个中心城市罗马,主要表现在绘画、雕刻及建筑等美术领域,随之影响到各类工艺品。巴洛克艺术最突出的特征是以浪漫主义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运用多变的曲面及线型,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彻底摒弃了中世纪造型艺术刚劲、挺拔、肃穆、呆板框架的限制。

    洛可可(Rococo)是继巴洛克之后、又与之相似的艺术风格。洛可可一词是从法语“Rocaille” 转变而来,愿意是指花园石贝装饰物,或状似贝壳的装饰。自1699年法国建筑师及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公寓的装饰设计中密集采用曲线形的贝壳纹样起,很快成为风靡巴黎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后来又在欧洲各地流行。洛可可风格对欧洲绘画艺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风格(New-Classicism)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风靡西欧的文化艺术样式。新古典主义力求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简约、规则”的理性主义美术传统,标志着一种新的美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与启蒙运动和理性时代相适应的艺术样式。

第三节  由古典向现代的演变

18世纪后期首先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以蒸汽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工业革命在19世纪从欧洲迅速漫延到世界各地,从此使人类历史的车轮驶入了现代文明的快车道。

使用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无疑是一种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手工工艺和制作技术的冲击,世界工艺美术不可避免地在传统与现代的纠结之中,开始了它的由古典风格向适应现代机器生产方式的演变。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以及方兴未艾的艺术设计运动,经过早期功能主义、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包豪斯学派等不同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由古典向现代的根本性转变。

课外作业:(10-1

2、世界工艺美术由古典走向现代过程中经过的艺术运动主要有哪些?

文艺复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巴洛克,维尔茨堡宫,路易十四式,洛可可,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米拉公寓。 

第四节  近代欧洲的工艺美术

工业(机器)时代的欧洲工艺美术:

家具(意大利,北欧)。

课外作业:(10-2

    1、“如果机器生产彻底取代手工工艺,将会导致工艺美术走向消亡”。你认为这一命题客观吗?试评述之。

    2、近现代欧洲著名的奢侈品牌有哪些?试举一例评述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阮爱好者”,一同分享与阮有关的日常~小编在这里等你哦 【科普】中阮的发展及未来探讨原创: 中阮爱好者 昨天 [图片] 先贴出“中阮爱好者”微信群的聊天记录。 [图片] [图片] 下面分享一篇文章 本文节选自《北方音乐》,原作者孟 醒 、张 秀。 原名:江苏高校中阮教学情况调研分析 一 阮的发展历史 宋朝的张鎡在《鹧鸪天·咏阮》中写道“不似琵琶不似琴,四弦陶写晋人心。指尖历历泉鸣涧,腹上锵锵玉振金。天外曲,月边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乐器属于金属乐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