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民族乐器有哪些,他们演奏的方式有哪些特色

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细腰鼓,又名“杖鼓”,历史曾流行于中原地区。 苗、侗、瑶、彝等民族的芦笙、葫芦笙 瑶族长鼓于宋代已流传,多以燕脂木制作,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
傣族大鼓: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 八音鼓是壮族、仡佬族民间乐器。
因在民间器乐合奏“八音”中使用而得名。流行于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和黔桂交界的仡佬山寨。 竹鼓:佤族的民间乐器。广泛流行于阿佤山区,在沧源等地的佤族山寨,几乎家家都有竹鼓,供儿童敲击娱乐。 藏族神鼓:又名“喇嘛鼓”。臧族喇嘛寺院所用宗教乐器。
   少数民族乐器之一 (击奏类) 朝鲜族长鼓,蜂鼓,瑶族长鼓, 傣族大鼓,八音鼓,扁鼓,藏族神鼓,八角鼓,竹鼓, 木鼓,太平鼓,那额, 羌族手鼓,铃鼓,达卜,抓鼓,象脚鼓,边鼓,纳格拉,乐杵,竹筒,布姑,扁担,棒棒,叮咚,烟盒,阔朗克,萨巴依,竹皮琴, 少数民族乐器之二 (吹奏类): 筚,三比,牛角,铜角,刚洞 筒钦 号筒 海螺 短箫 马布 苗笛 侗笛 叶子笛 咚咚喹 木叶 笔管 毕毕 芦管 细筚篥 苗族双管 小闷笛 贝处鲁 合欢箫 鹰笛 吐刃 斯不斯额 鼻箫 小独笛 羌笛 巴乌 葫芦笙 葫芦丝 芦笙 排笙 夜箫 ?o咧 笛咧 哗哒 口弦 藏族唢呐 新疆唢呐 苗族大唢呐 呗 吐温 苇笛 勒尤 少数民族乐器之三 (弹奏类) 卡龙 独弦琴 侗族琵琶 彝族三弦 拉祜族小三弦 其布厄 达比亚 玎琴 布朗族玎琴 天琴 火不思 库木孜 苏古笃 札木聂 弹不尔 独它尔 塞依吐尔 热瓦甫 巴朗孜阔木 库木日依 东不拉 东不尔 斐特克呐 弓琴 彝族月琴 少数民族乐器之四 (拉奏类) 琤尼 铁琴 藏京胡 朗多依 马头琴 彝族三胡 呼日 根卡 艾捷克 萨它尔 胡西塔尔 马骨胡 果哈 牛腿琴 柯布孜 克雅可 朝鲜族奚琴

王维平(右)与女儿苏菲接受媒体专访。 (受访者供图)

从城墙根下来到塞纳河畔,她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婉转清丽带给各国听众;琵琶弹唱的美妙演出,令她荣获世界民族音乐大奖;她与先生珠联璧合地敬业钻研,让躺在图书馆里的敦煌琵琶古谱“活了起来”,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她,就是走在新丝路上的音乐耕耘者,现任法中琵琶艺术协会主席的著名琵琶演奏家王维平。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正如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描写的那样,琵琶多变的音色及表现张力,令当年十几岁的王维平着迷。1972年,考上西安音乐学院附中的她,每天不知疲倦地舞动着手中的四根弦。后来,她顺利进入西安音乐学院深造,又走进陕西省歌舞剧院古典艺术团担任琵琶独奏演员。在陕歌的十年磨炼,让她逐渐形成了含蓄细腻、刚柔兼济、自然流畅的独特演奏风格。1988年,王维平举办了自己的独奏音乐会。

那时候已经参加过1000多场演出的王维平,经常赴外交流。“交流中,我接触到很像琵琶的意大利乐器曼陀铃,它的音色又是另一种美,特别具有感染力”。“外面的世界”不断给王维平带来冲击,她想走出去,寻找更广阔的音乐天地。

“1994年我考上了巴黎高等师范音乐学院,但遗憾的是,国外没有琵琶专业,我便进修了西洋声乐专业,主攻女高音。但我不能荒废了琵琶呀,便不自觉地边唱边弹起来,也是无心插柳吧,渐渐地形成了我特有的琵琶唱奏演出风格。”

国外的演奏与国内完全不同。“尤其是20世纪初,现代音乐在欧洲盛行,其中充满了无调性的乐谱,很难弹奏。以前我们在国内演奏的音乐大多是红色、绿色的暖色调。在无调性的音乐里则可以感受到灰色杂音,冷暖音乐要全部融合起来,这就是20世纪现代音乐的发展方向,我从这里面也学到了许多现代音乐的知识。”

“在国内,无论是哪种乐器的演奏者,只需按照既有的乐谱完成演奏就可以了,但要和欧洲现代音乐作曲家或乐团合作,必须自主参与创作。比如作曲家只写10多个音乐动机靠演奏家临场发挥,有的是和舞蹈演员合作,导演给我们的‘指令’只有阴天、桌子等几个关键词,完成整个乐曲,需要我和舞蹈演员互相激发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符合情绪意境的艺术作品。”

要想适应这种全新的演出环境与工作节奏,边学习边打工的王维平, 付出了格外的辛苦和努力,终于让中国琵琶跻身法国大型交响乐团。“我带着琵琶第一次出现在西洋乐器间的演出非常成功, 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令我一连谢幕5次,我知道,这是给中国乐器的掌声。”

“在和英国阿合弟弟(Quatuor Arditi)四重奏小组合作中,有一段琵琶与第一小提琴的合奏。那一段技法非常难,我花了很大功夫去练,演奏效果很好。那些四重奏小组的成员口中不停说着‘琵琶、琵琶’,还对我举起大拇指,虽然他们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我让他们认识了中国乐器的功能和演奏家的水平。”

随后,王维平与巴洛克乐团等多个欧洲知名交响乐团合作,先后在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演出,将中国音乐传向更多国度。

用中国音乐精品将欧洲观众耳朵“叫醒”

“最难忘的,是我应法国电台邀请在巴黎举办独奏音乐会。”王维平当时演奏了《草原小姐妹》《十面埋伏》《塞上曲》《春江花月夜》《梁祝》《浏阳河》以及根据《乐府》记载的故事为“仿唐乐舞”创作的《蕤宾调》。整个音乐会曲目从古到今,琵琶弹奏时而激越雄壮, 如万马奔腾;时而婉转动听,似山泉叮咚,台下许多国外观众都听入了迷。“演出结束后,一位法国观众特意找到我,并表示,中国音乐简直太多变、太美妙了。她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音乐是如此丰富,她原以为中国音乐就是中餐馆里播放的那些歌曲。”

观众的反馈,让王维平增添了责任感与使命感。“作为艺术家,要责无旁贷地把中国真正打动人心的、体现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文明的音乐精品带给更多欧洲观众。”

王维平抓住任何机会,把中国经典曲目带上舞台。1998年,她的激光唱碟《蕤宾调》在法国著名文化音乐商店FNAC出售,她也应邀在法国国家广播公司音乐厅举办演奏会。“一些观众听完音乐会激动地拥抱我,他们说,感觉自己去了一趟文明的中国旅游了一趟,非常美好。”

事业攀升之时,爱情也悄悄降临。在音乐老师的介绍下,王维平与酷爱中国文化的法国电脑工程师万桑(Vincent)相恋。舞台上“身着唐装、发挽云髻、手抱琵琶”的王维平就是万桑心中的“女神”。教她法语、帮她背琴、嘘寒问暖的万桑,让身处异乡的王维平感到了久违的平和、踏实。婚后,他们可爱的女儿苏菲(Sophie)诞生了。从小学音乐的苏菲,也弹得一手好琵琶,在法国凡尔赛音乐学院学钢琴专业。如今,王维平弹琵琶,女儿弹钢琴,中西融合的演奏风格颇受观众欢迎。

离别故土20余载后,2017年,王维平回到西安参加一个文化活动,“大雁塔广场满树的桃花杏花,美不胜收,一下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回到法国,我一气呵成写下了琵琶重奏《桃园春色》。”曲子采用广东音乐曲目及陕西秦腔、碗碗腔等音乐素材改编而成,表达了海外赤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乡之情。2018年,王维平与苏菲将这首乐曲搬上比利时华人“中秋节”音乐会。

“女子,你看咱长安桃园的春色美不美?” “美滴很!”“ 嫽不嫽?”“嫽扎咧!”“那咱,走着瞧!”母女二人的陕西话对白,引起了台下华人华侨的强烈共鸣,取得了非常好的演出效果。

王维平还积极把欧洲音乐舞蹈介绍给中国观众。这些年,她带法国塞尔及-蓬图瓦兹乐团在西安和深圳举行专场音乐交流会;引领法国拉罗谢勒舞剧团的编导和舞蹈演员来京,与中国演员共同创作《音乐与舞蹈对话》节目;帮助法国艺术家来华举办交流演出……“欧洲现代音乐近年发展很快,我在巴黎结交了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家,希望把欧洲音乐介绍给中国,让我们的音乐更好发展。”

破解敦煌琵琶谱弹奏密码

很多湮没在历史中的曲谱,已经成为传说,让身为乐者的王维平惋惜之余,动起了自己整理的念头。

求学期间,她将自己了解的所有琵琶知识梳理了一遍,形成了毕业论文《探讨琵琶音乐艺术发展(18至21世纪)》。该论文被作为范文,收藏在巴黎索邦大学国家图书馆。

“敦煌的琵琶曲谱已经发现了100多年了,但其中许多内容还没有定论,揭开这个谜团,我觉得你是很适合的人选。”此时,王维平的博士生导师皮卡尔(Picard)给她抛来了一个学术难题。

敦煌琵琶曲谱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我能在法国接触到我们国家的音乐宝藏,是一件幸事。突破敦煌琵琶谱的研究,我决定试一试。”王维平从导师那里拿到了多年收集的20多本敦煌琵琶谱研究资料,并花了两年时间将大量资料反复比对。“我戴上白手套,在图书馆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泛黄的古谱,仿佛安静地在与音乐先贤对话,那种感觉特别神圣。”

王维平还特意去福建买了与唐代曲项琵琶最为接近的南音琵琶,又几经辗转在台湾找到满意的拨子,按照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里诗句的描述,去试奏古谱中每一个音符,看是否可以演奏得出。“研究过程中,我先生帮了我很大的忙。他利用软件工程师的技术优势,通过设定节奏、符号等,将古谱制成软件。一首曲谱输入电脑30秒后,就可以自动生成演奏效果,我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曲谱研究的对错。”

在科技与艺术的“联姻”下,王维平10年坚持苦心琢磨,终于破解了敦煌琵琶谱的指法弹奏密码,让今人重温了盛唐燕乐的琵琶神韵。“博士论文提交时我已完全可以用南音琵琶演奏25首敦煌琵琶曲谱,及编号为P3808的原件指位谱,这些突破性研究成果也获得了国际专家及业界普遍认可,并荣获‘中国传统音乐太极奖’国际项目推荐。我也写下了《敦煌琵琶谱解译及电脑软件开发》一文,被纳入《敦煌乐舞研究文集》,于2014年出版发行。”

旅居德国的著名笙演奏家吴巍在听了敦煌琵琶谱演奏之后,曾说:“王维平博士10年潜心研究敦煌古乐,成功编配敦煌乐谱琵琶二重奏,将东西高雅古乐以最简约方式呈现,音色处理细致入微,近乎工笔画层面,乐韵传神,令听众痴迷!这真是千年难寻的‘天籁之音’!”

培养琵琶演奏的后来人,成了王维平如今的工作重心。她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法国琵琶艺术协会琵琶班教学员。“我的学生年龄不一,有儿童,有大学生,还有退休人员。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内容也要因人而异,有时候还需要视频授课,特别需要耐心。”在漫长的疫情期间,琵琶声声为大家的生活里增添了一抹亮色。“琵琶是从古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大地,在东方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我相信,琵琶将随着新丝绸之路,随着音乐人从东方走向西方,走得更远更广,在中西文化交融下开出更多的艺术之花。”王维平说。(记者

发布时间: 18:35  作者:姜莹

作曲家姜莹创作的民族管弦乐《丝绸之路》,充分发挥了民族乐器的性能,特别是沿丝绸之路而渐扩的、弹拨乐器的颗粒状音响,并吸取了弗拉明戈、探戈、踢踏舞等节奏元素,在整体结构上,逐渐积蓄内在力量,律动渐紧,音势渐浓,步步推进高潮,如同来自四面八方的朝圣行列,将生命、热情与梦想,幻化为丝绸之路上的长河日圆。这部凝聚着作曲家青春梦幻的作品,已经成为当代民族管弦乐的代表作。

此曲曾荣获国家政府作曲最高奖项文华奖“第十八届全国音乐作品比赛”一等奖;以及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新绎杯”青年作曲家民族管弦乐作品金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丝绸之路带来了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