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叫我文明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靠,现在的网络用语用语,现在,靠,,网络用语,网络用语,网络用语,现在

0

我也是刚刚被投诉了,如果是我的好友投诉,那就直接帮我们互删就好,为什么要投诉我呢?

我没有做什么,就是在群里发了自己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人见不得我写得好呀?我自认写得很一般啊。

我们有自己的写作群,都是写手,我偶尔就发一次群,有时发9个群,今天我就发了9个群。

我在微信小游戏的官方群说了这个事,就说:吓死我了,我刚刚发了广告,就看见官方群在前面,然后发了一张截图,证明是2:01分发的。

然后有人警告我骚扰用户,但是我们的是写作群,我们社群是交流用的,可以发文章交流的。

我回复了这句,就收到了第一张图警告。

那是什么原因呢?官方都不让辩解吗?如果说我骚扰用户,那就应该不让多选呀。

我不知道是什么小人作祟,但是我没有做违法的事情。

微信那么大的公司,如果有些人滥用权利,我们连投诉都投诉不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无缘无故就发警告给我。

官方群退了,没有保存证据,我也投诉微信了,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发现世界上真有那么多人见不得你好,有事情当面说,投诉做什么呢?我又不知道,小人当道啊。

不过又给了我一个素材,让我可以写出来。

发现世间的人保持真、善、美,真的不容易。

这给我一个教训,不要加一些无谓人。

结果出来了,我换了电话号码绑定微信,换了微信号,把添加我的通道全部都关上了,没有再收到投诉警告了。

有人和我说,是我连发9个群,微信监测到的,自动发了,现在发群消息,只发8个群。

如果还有其他情况,再回来补充。

  最近发布的本年度全球网民表情报告显示,全球最受欢迎的10个表情符号包括“爱心”“大哭”“微笑”“笑哭”等,其中表情符号“笑哭”雄踞榜首。如同文字,每一个表情符号都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和情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76.0%的受访者会频繁运用表情符号。受访者最欢迎的表情符号是“微笑”(41.0%)、“呲牙”(33.2%)、“调皮”(27.6%)、“爱心”(27.4%)和“得意”(26.2%)。

  76.0%受访者使用微信时频繁运用表情符号

  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乔亚楠,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在微信聊天上。除了工作联络,还要维系朋友感情。乔亚楠告诉记者,她非常喜欢在聊天时通过表情符号表达情绪。“不用表情符号会觉得很无趣”。

  “不光是聊天,我发朋友圈也必须带着表情符号。”大二学生李硕认为,文字表达冷冰冰的,显得没什么人情味儿。“跟老师微信沟通,我会发卖萌、微笑这类的表情表示尊重,塑造一个乖学生的形象。跟亲近的朋友同学聊天,就会发‘迷之微笑’‘挖鼻孔’‘笑哭’那种特别有‘内涵’的,至于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懂”。

  调查显示,在使用微信聊天的过程中,76.0%的受访者频繁运用表情符号,22.4%的受访者偶尔使用,几乎不使用表情符号的受访者仅占1.6%。

  如今的微信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品。去年夏天,年近50岁的周历华在女儿的强烈要求下,学会了使用微信。“大多数时候是和老婆孩子聊天,建了一个叫做‘吉祥三宝’的家庭小群,乐趣多多”。周先生表示最近微信玩得很溜,爱上了用表情符号,“我现在问孩子在忙啥,都会在这句话后面加个呲牙笑的表情,显得自己亲切。不过要说正事,还是会用文字,文字是内容的基础,表情符号是锦上添花”。

  调查显示,41.2%的受访者更倾向于用表情符号表达特定的情感,17.3%的受访者倾向使用文字,41.6%的受访者会视情况而定。

  受访者最欢迎的表情符号是“微笑”(41.0%)、“呲牙”(33.2%)、“调皮”(27.6%)、“爱心”(27.4%)和“得意”(26.2%)。其他依次为:“笑哭”(21.1%)、“偷笑”(19.7%)、“大哭”(19.7%)、“再见”(12.8%)、“鼓掌”(11.5%)、“害羞”(9.4%)、“发呆”(9.4%)、“愉快”(6.7%)、“两眼冒爱心”(6.1%)、“奋斗”(6.0%)、“抠鼻”(5.9%)、“坏笑”(5.9%)、“亲亲”(5.8%)、“阴险”(3.0%)和“可怜”(2.3%)等。

  表情符号被解构 58.7%受访者认为“搞笑化”解读可缓解日常生活压力

  “我没法用文字详细说明我的状态,但是‘迷之微笑’或者‘再见’的表情发出来,同事和朋友就知道我的情绪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开玩笑的表达。”乔亚楠认为,表情符号比文字表达更直观简洁,甚至能表达出很多文字说不出来的效果。

  李硕也表示,表情符号是最为通用的“语言”,使用起来方便快捷。“有时候安慰别人,会说‘给你一个巨大的拥抱’,可打字出来需要时间,‘抱抱’的表情就可以快速替代这句话,而且显得很有温度。”李硕特别喜欢一个表情连发三次使用,“这样表达情绪更饱满,让人觉得自己更热情”。

  对于使用表情符号的原因,56.9%的受访者表示表情符号使用方便,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手动输入;52.1%的受访者认为表情符号比文字表达更为直观简洁;49.8%的受访者觉得表情符号可以衍生出很多“恶搞”的含义,使用它们能够紧跟潮流;49.8%的受访者认为表情符号能够表达情感和情绪,使聊天的过程更有现场感、亲切感;另有8.2%的受访者表示使用表情符号没有特殊原因,只是因为习惯。

  “现在的表情符号可不能随便用,我家闺女告诉我,用错了意思会闹笑话。”周历华说,“明明是‘微笑’的表情,她们就告诉我发这个是‘瞧不起’的意思,不能随便发,尤其不能跟年轻人发。还有‘再见’也是,好像也不太好用。我现在都存了其他的表情包,跟我女儿微信聊天结束都用那个道别的表情包了。”

  李硕认为,还有一些表情符号被我们习惯性地错用。“‘击掌’的表情符号,根本就没有祈祷的意思,现在大家也都习惯了用那个表示‘双手合十’和祝福的含义;‘笑哭’据说本来是‘破涕为笑’的意思,后来变成了‘哭笑不得’‘无奈’”。

  对于表情符号被解构的情况,58.7%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网络文化盛行,“搞笑化”的解读可缓解日常生活压力;55.5%的受访者表示表情符号创作在视觉表达上存在争议和偏差;45.6%的受访者觉得在跟风使用的过程中形成刻板印象和固有理解习惯;26.3%的受访者反映,代际差异扩大了不同群体对表情符号含义的认知差异。

  受访者中,00后占0.8%,90后占21.5%,80后占53.5%,70后占18.1%,60后占5.5%。32.3%的受访者来自北上广深,17.6%的人来自其他一线城市,29.5%的人来自二线城市,19.3%的人来自三四线城市。(韩雪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聊天有几种说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