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充共享充电宝最近有什么活动吗?

加班、约会、出行……手机不能停

有人说现代史上最大的病是:低功率焦虑症。手机变得必要,私密,随时随地。

由于人们对手机的需求量增大,2021年共享充电宝是一个机会,属于共享充电宝产品的成熟期,市场对于产品认可和接受。早期的单线充电宝或者三年前铺出去的充电宝都面临更新换代和产品老化的问题,所以当下共享充电宝正是赚钱的机会。

共享充电宝能保持四年快速发展。绝不是一厢情愿的行业资本炒作,但整个户外场景确实有这样的高频电力需求

共享充电宝代理,拿一台牧电共享充电宝6口机柜来说,只要投放出去就能赚取到一定的利润,一次的应急充电只需要几块钱,大多数的人都愿意去接受的,一套6口的机柜价格在千元左右,而每天的平均收益为12元,那么平均回本周期为天,也就是不到2个半月的时候就能回本,当然也有一些优质的商户,一个多月回本的,具体的回本周期是根据商户的类型质量决定的。

中国有超过10亿部手机。按每天应急收费需求的5%计算,每天有5000万次需求收费请求。目前虽然共享充电宝在很多一二线城市流行,但数量肯定不足,说明潜在市场需求大。我们拥有旅游业、酒店、俱乐部、KTV等资源。,并可以加入该机构。收入很可观,入场费零元,支持代工软硬件代工。

牧电共享充电,提供共享充电宝、共享充电线的OEM贴牌、代理加盟等服务,一台设备即可代理,0门槛,0加盟费,全国火热招商中!咨询热线:

圳优科技是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先锋,一直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消费体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使品牌长期持续发展,振友牧电品牌一直在积极创新,不断提升实力。因为牧电是这么好的品牌,加盟牧电共享充电宝成为了很多创业者的选择。了解更多牧电共享充电宝项目,欢迎关注我们。

  两年前,被网友戏称为“娱乐圈纪委”的大V王思聪狠狠地怼过共享充电宝,瞧不上这种模式的他曾放言过。两年后,共享充电宝的发展,可能已经有点令王思聪担心,会不会去践行这个有点味道的诺言。

  两年后,小小的充电宝背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大江湖,并且已经越来越热闹。“马上我们店里就要换一个共享充电宝品牌了。”10月8日,在北京大望路地铁旁一个商厦里,一家饮品店的老板对记者谈起了在充电宝上的小生意。“等和来电的合同到期后,我们要换成街电,因为街电可以帮我们做推广,比如在充电宝上加入我们店的广告。”

  被人随时扫码带走的充电宝,按照充电时间计算,至少会和人在一起两个小时,这个老板看上了这个绝佳的广告时间。共享充电宝和线下商家,双方投桃报李,形成排他式的同盟。在共享充电宝品牌层出的这两年,捆绑线下渠道非常重要。除了资源置换,充电宝入驻的商家也需要“舍得”到手的利益。

  目前,充电宝企业大部分都给出了收益对半分的条件。这样的高收益,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还蛮有吸引力。就在上述饮品店附近,另一家饮品店收银台前放置了云充吧、街电、怪兽三种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机柜,“我们也没有具体选哪个品牌,正好桌子地方也够用,就放了三台,”这位工作人员说。去年10月份这家饮品店开业,紧接着云充吧、街电、怪兽这三家的工作人员迅速找上门,开出一样的条件。

  在两年前,这样一家商家里出现几个充电宝品牌的情况还不多见。现在这样三四家充电宝并非不是冤家不聚头,而是共享充电宝的江湖进入了拔刀相见的时代。“两年前市场上有大量的空白点位,大家直面竞争的机会并不大。

  但随着在核心城市每一家的设备数量以及铺设密度提升,大家早晚有一天会碰面,现在同一个场景下,共存着两家、三家甚至更多品牌的共享充电宝。”来电CMO任牧说。

  任牧说,抢夺包括上述饮品店之类商家们的桌面和收银台,正成为2019年处于“相对稳定又激烈变化”阶段的共享充电宝玩家们,硝烟弥漫的新战场。一些重点点位的商家成了品牌厂商争夺的“香饽饽”,也催生了它们和商家间新的合作模式。实际上,这两年变化的不仅仅是商铺前台桌面和收银台前的这些共享充电宝的数量和品牌。

  除了重点点位的商铺暗战,头部玩家对外宣称基本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产品集体迎来涨价潮、互联网巨头美团第三次宣布重启共享充电宝业务等,再给共享充电宝的争议加了一把火。“5G时代的来临,手机的用电瓶颈会进一步加剧,应急充电需求将很旺盛。”怪兽官方如此对记者谈及未来前景。

  搭着共享单车热潮的顺风车,于2015年诞生的共享充电宝,在共享单车经历了跌宕命运的局面下,到底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怎样的命运?共享经济是否就是一个伪概念?

  因为充电宝的使用价格低,可能好多人并没有注意到,费用已经提升。“今年6、7月,这里才放了一台共享充电宝,当时的价格在12元/小时,但不久之后就降价到了6元/小时,”位于三里屯的一家影城工作人员对记者猜测这一调价的原因,“可能是被用户投诉了。”这是一个极端案例,在其他大部分地方,充电宝的使用费用从最开始的1元/小时,变成了2元/小时。

  任牧称,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一方面是核心城市的核心点位盈利能力很强,每一家都会紧盯着。“漂亮的姑娘,都想迎娶,自然彩礼钱就越来越高了。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因为渠道成本飙升,企业算不过账来了,被迫涨价的情况。”

  上述饮品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与设备方的合作方式是五五分成,设备方负责支付电费,每月每台机器带给饮品店几十元的收入。”另一从业人士称,“行业也存在签订全场景独家排他的合作,意味只能使用一家共享充电宝品牌。”随着渠道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前更多的是分成的模式,而现在会发展成优势点位出现进场费的状况。

  街电一个销售对记者表示,“如果商家的店铺位置好,而且商定只与我们一家共享充电宝合作,不再用其他品牌,我们会另给一部分独享费用,一般价格是在几百到上千元,而且商家的分成最高可以到60%。”一位从业者对记者表示,一般共享充电宝的高溢价的场景都在高消费、娱乐场所,这些地方刚需性很强,用户在手机紧急需要充电时,都不太在乎价格这件事。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涨价还有另一原因,对很多商家而言,商家自己有比较大的定价权限。如品牌厂商和商家合作,跟商家商定协议,除了五五分成以外,商家还会提出两元/时有点便宜,能不能调到四元/时,如果厂商考虑这会影响用户体验而拒绝,商家就会放弃与这个厂商合作,去找其他厂商。

  任牧认为,所谓的一些点位的提价,背后因素千差万别,既有共享充电宝的企业主动行为,也有共享充电宝被动的服从,比如出于渠道的竞争,出于营收的考虑,或者这个点位上的成本过高,使得他如果不提价,就会亏损。

  活下来了,还挺滋润

  “2017年,来电、街电、小电等共享充电宝企业宣布大额融资,那时这行业便备受争议,这感觉像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婴儿,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给大家一种‘不靠谱’的感觉,甚至摆脱不了会和共享单车放在一起比较的命运。”任牧对记者说。

  任牧是在2017年上半年行业处于最火的时期加入的来电,第一次见到“来电哥”(来电共享充电宝创始人兼CEO袁炳松),任牧自己也有很多疑问,特别是共享充电宝的这笔帐能算的过来吗?在北京南站一家牛肉面店里,袁炳松用半个小时来说服任牧,整个过程都是在计算。

  从一个充电宝多少钱,一台设备多少钱到一个充电宝一天能够贡献的订单是多少等。

  任牧说,2017年的上半年,绝大多数的共享充电宝对外讲的都是特别超现实的故事。2017年上半年,聚美优品以3亿元收购“街电”的百分之六十的股份,在外界看来,当时的共享充电宝项目存在重资产、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这时王思聪表达了对这种模式的不看好,而随后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在公开场合直言,“共享充电宝我认为也是做不起来的,尽管那个共享充电宝的老总我认识,但是认识也是做不起来的。”

  但共享充电宝出现的时间远早于外界认识它的时候。2013年年底,来电的团队就开始讨论充电宝的租借服务、软件和硬件的交互逻辑了,然后在2014年10月,来电做出了第一台共享充电宝,又经过了半年的时间,来电把第一台共享互联网的设备投放到了市场上。到了2016年,这个行业里其实已经有来电、街电、云充吧三个主要玩家。

  怪兽充电一位人士对记者回忆,行业在2015年底到2016年处于探索期,是用户习惯培养和市场模式的试水期,共享充电模式可行性得到验证。2017年至2018年处于快速发展期,共享充电模式基本确立,行业快速发展,洗牌加剧。整个阶段行业呈现马太效应,资源向头部玩家聚集,行业竞争壁垒逐渐建立,新玩家已经很难进入。而到2019年以来,行业的格局便进入相对稳定而又激烈变化的时期,头部玩家之间竞争日益激烈。“2017年以后行业变得更热闹了。”任牧说。“起初来电出来融资,连资本都不看好,说这不就是充电宝的分时租赁吗,有什么想象空间,但随着共享单车的迅速发展,在共享这个概念之下,就有了可以投一投充电宝的心态。”当时资本在投共享充电宝这个赛道,是追逐市场的行为。“当时在短时间内进入很多资本,可能有一些玩家,连硬件大样都还没有做出来,就已经拿到钱了。”

  令人意外地是,外界认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的共享充电宝,现在已经基本上盈利了。任牧透露,来电在2016年的七八月份时,已做到了当月的盈亏平衡。“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就是一元一元的收钱。”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除了来电,目前其他几家头部企业也都已经宣布实现盈亏平衡或盈利,但目前并未有具体盈利金额被官方披露。

  2019年被业界认为是共享充电宝发展关键的一年。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将达到3.05亿人,2020年用户规模将增长至4.08亿。“大家在说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时,有很多人说,共享充电宝的竞争力是资源的调动,包括融资,也有很多人说决胜的关键是渠道的铺设,是地推、是渠道的运营,是场景的获取。”

  在任牧看来,这个行业最底层的核心竞争力其实还是创新和软硬件迭代,供应链支撑。“说白了,这个行业是在线下投放硬件的行业,硬件是1,剩下的其他的所有能力都是后边的0。”

  但消费体验也在影响这个行业的发展。本来租借的充电宝已经换回机柜中,但是第二天发现产生了继续扣费;充电宝退不回机柜,打客服询问解释是由于数据线损坏的问题导致机柜感应不良……这些并非个例,黑猫投诉平台上,有大量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投诉,截止10月11日下午4点,街电的用户投诉量最多达2000个,随后是怪兽、小电、云充吧、来电,投诉量分别为1424个、1228个、541个、493个。大部分的投诉问题也都是多扣费、客服服务不到位等。

  在共享充电宝行业发展的初始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充电宝坏仓问题及短路应对技术。

  坏仓主要集中体现在用户归还充电宝时机器不识别,这也是目前行业被投诉的主要问题。而在行业进入到成熟期后,随着设备大范围的铺设,这两类问题也被几何性的放大,成为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大挑战。“相对于软件,硬件迭代的速度其实相对缓慢,软件开发一个新版本,然后就可以直接升级。但对于硬件而言,要经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新的功能开发等,后面还会涉及到从功能机出来,到试产、试量产,然后再到大规模量产,再到投放到市场上,它整个的周期和流程其实是相对比较长的。”任牧说。在这种情况之下,硬件确实会有滞后性。

  任牧表示,类似于共享单车,随着市场上投放的设备慢慢的老化,后续一定是会出现更多的问题,“需要在客服、在事后弥补或者叫做事后服务上做更严的自我要求,但这些东西都治标不治本,从根上是硬件出的问题,就要从硬件上考虑去解决它。”

  尽管从目前来说共享充电已经证明了模式的可行性还早,但几家头部企业先后实现盈利的宣言,似乎证实了这种“共享经济”具备一个可以探索的商业模式。此前从ofo面临困境到摩拜卖身美团,这些打着共享经济的“先驱”似乎已经走到了死胡同了。即便市场上只剩寥寥几家共享单车,但如何盈利依然是个终极难题。但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似乎又在从反面展示了这种商业的可能性。

  实际上,在由ofo和摩拜所引起关于共享经济已死的讨论之后,目前美团、腾讯、阿里等依然在持续对共享自行车进行投资,这种截然不同的方向背后,其商业逻辑与充电宝的桌面大战也有着相似的逻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日电(记者 张旭)“充了50分钟,要了我6块钱,以前一小时不是才一块钱吗?”经过了5年的发展,不少习惯了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突然发现,这不起眼又离不开的充电宝,不知何时已变成小小“吞金兽”。

  租充电宝吗?99元的那种

  平时喜欢刷抖音和微信聊天的吴女士,外出经常遇到手机电量告急的情况,共享充电宝的出现帮她解决了这一后顾之忧。但最近,她开始考虑出门多带一个充电宝。上周日,吴女士在北京朝阳区某商场吃饭,租借的充电宝只充了30分钟,就扣了3块钱,才觉得有点不对劲。“我记得去年还是一小时一块钱,什么时候涨了好几倍?”

  吴女士之前开通了免密支付,所以没注意过结算金额,她感觉自己不知不觉被割了韭菜。“如果不是朋友提起,我都没注意到涨价。按我这个使用频率,估计花的钱早就够自己买一个充电宝了吧!”

吴女士在使用共享充电宝。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与频繁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吴女士不同,何先生只是偶尔使用。在他的印象中,充电宝的租用价格一小时只要一块钱,使用很方便。但共享充电宝在解决燃眉之急的同时,也惹出过麻烦。

  “手机上显示附近网点可归还,但去了之后发现机器满了,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去年9月,借了一个“街电”充电宝,附近网点一直没有空位,几天之后,何先生被封顶收费99元,该充电宝归他所有。“但其实这种普通充电宝根本不值99块,遇到电商平台打折,五六十块就可以买到一万毫安的快充移动电源。”

京东上的各类充电宝价格截图。

  除了没有归还导致被迫回购充电宝,在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还遭遇被收99元的情况。“去年用了一次咻电共享充电宝,当时显示归还成功,扣了4块钱,最近又想用的时候显示我上次没有归还,现在还要扣我99块。”

黑猫投诉上,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去年归还充电宝,今年发现被扣99元。

  涨声一片,最高涨五倍

  针对共享充电宝涨价一事,记者咨询了多家企业。街电的客服表示,最近是有部分柜机价格轻微提升,是不同区域的门店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收费标准,不是平台统一提价。怪兽充电也表示,不同商家有不同收费标准。

  为了验证上述答复,中新网记者近日在北京的旅游景区、商场等场所进行了走访,发现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与所处地段关系密切,且各家存在不同程度上涨。

用户在商场归还共享充电宝。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具体来说,“街电”每日封顶价格从20元涨到了30元;除旅游景区提升至5元/小时以外,其余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均提升到了3元/时。

  “来电”的每日封顶价格20元未发生变动,每小时价格提升至2-3元。

  “美团”虽然是充电宝市场新玩家,但走的不是低价路线。在旅游景区高达6元/时,其余人流量较大的地点为3元/时。

  “怪兽”每日封顶价格28元,仅次于“街电”;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单位时间价格不分场所,均为每小时4元。

  从走访情况来看,各家使用价格出现普遍上调。与此前“每小时一元”的价格相比,“美团”充电宝价格最高涨了五倍。

北京朝阳区一家书店内摆放的共享充电宝。中新网记者 张旭 摄

  在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看来,共享充电宝涨价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需求增加,而新增供应不能满足需要,加之维护保养的成本不断提高,导致共享充电宝涨价,这些是纯市场行为,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策略和手段。

  但宋向清也表示,由于共享经济领域很多属于新生事物,许多法律问题没有在法律条文中体现,导致部分共享充电宝等共享经济出现监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等。因此,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监管效果是必由之路。

  共享充电宝是搭着“共享经济”概念的东风起飞的。2014年,戴威创办ofo,让“共享经济”模式走入大众视野。也是在这一年,来电科技成立,成为第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随后越来越多玩家加入战局。

  在经历了王思聪“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的质疑后,2017年,怪兽充电、小电、街电、来电四家企业拿下总额1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随着中小玩家的出局,到2019年下半年,基本形成了以“三电一兽”为头部的市场格局。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与关键词“共享充电宝”相关的项目品牌共有160个。但据Trustdata数据,2019年,“三电一兽”四家公司已占据共享充电宝市场96.3%的份额。这四家公司中,街电以28.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小电和怪兽分别以27%和25.1%的份额紧随其后,来电以15.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

“三电一兽”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在扩张的几年间,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各家不约而同采取了低价模式。“前半小时免费”、“一小时只要一元”的策略遍布整个共享充电宝市场。

  为了能够入驻更多店铺,代理商给商家开出了足够有吸引力的条件。北京海淀区一家火锅店的负责人告诉中新网记者,他们餐厅里安装了两个24个充电宝的充电柜,与品牌商签的是7成收入的合约。

  该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充电宝一天被使用5次,按单次使用费3元计算,两个柜机每月能给火锅店带来大约1.5万元的分成收入。

  至于KTV这样的娱乐场所更是共享充电宝商家的必争之地。代理商为了入驻,除了分成70%-80%,还会额外给一万元入驻费。但即使如此,由于单价较高,也可以在半年内收回成本。

  商家盆满钵满,共享充电宝企业更不必说。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完成79.1亿元的交易总额,同比增长141.3%,行业头部的四家平台均已实现盈利。

  2017年,在聚美优品创始人、街电董事长陈欧投资“街电”时,王思聪并不看好共享充电宝这个行业。如今共享充电宝却普遍涨价,像共享单车行业一样进入“收割期”。当初放了豪言的王思聪如今又是何感想?

  艾媒咨询预计,202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用户规模达4.08亿人。但问题在于,涨声一片的共享充电宝,还能吸引到这么多用户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捡了个共享充电宝能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