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难忘原唱

  原标题:什么叫自强不息?川大男儿用热血书写青春!

  前不久,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结果出炉,来自四川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郭强,被评选为“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仅10人获此殊荣。

  郭强,现为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指导,中国青年报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联合开展,层次高、范围广、权威性强,每年参评人数众多。

  为什么郭强能够在全国唯十的“全国自强之星标兵”中占据一席?这还要从他自身非同寻常的奋斗历程说起。

  只有读书一条出路!

  小时候的郭强,是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无数留守儿童中的普通一员。

  他两岁时,爸爸妈妈远赴沿海打工,他和姐姐跟着爷爷奶奶、曾祖父在家乡生活。

  从两岁到十八岁,十六年的时光里,家里的老式座机电话,是郭强与爸妈沟通的唯一方式。

  偶有几次临近过年时,曾祖父才请了村里人给郭强拍张照片,寄给远方的父母。“我也是想他们的时候就看看照片。”郭强说,村里的同龄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好像谁也不例外。

  六七岁时,郭强学会了干农活。放牛、插秧、割猪草……都是放学后就要做的工作。他还记得自己有一次在牛背上一边放牛一边思考数学题,晃神间,不小心摔了下来,脸摔肿了,嘴巴也摔破了,下巴上的痣磕流了血。

  “后来,这颗痣好像要记住教训似的,越变越大了。”郭强笑道。而他也记住了:“不想放一辈子牛,只有读书一条出路!”

  除了数学,郭强也喜欢文学。

  在高中时,每逢周末,郭强都会在繁忙的学习时间里,抽一下午的时光,消磨在学校附近的小书店里。“看书的时间,无比珍贵。”

  郭强的文章《篱笆外的天空》还曾获得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一等奖,他在文章中写了一个一心想要冲出篱笆的云南小伙,“他像极了拼命读书想出去看看的我。”

  但老天似乎一直在想方设法地考验他。

  高一那年,郭强的母亲被查出乳腺癌,家中积蓄耗尽,一家人陷入困顿。十多岁的郭强突然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大人”。

  郭强家里的情况随即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郭强一家开始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帮助。

  “当家里需要你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特别渺小。”妈妈的病成了郭强心里不可说的痛,也转化为他不断进取的动力。

  一直努力学习的郭强,从村里考上县里最好的初中,又以全市数学单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市里最好的高中。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并一直努力刻苦学习,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最终成功保研。

  “要改变,要承担起家里的责任,我只有努力读书一条出路。我只有不断壮大自己,才能去做想做的事情。”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郭强不断前进,不轻易放弃。

  刚进入大学的郭强就加入了好几个校内的公益学生社团。

  对于此举,郭强表示,“我接受过很多帮助,我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的去帮助更多人。”

  他加入了新长城四川大学自强社、四川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在团队中认真工作、热心助人,并一步一步成为了自强社的社长,以及众多志愿活动的负责人。

  2016年,郭强开始牵头开展“善行100·爱心包裹”项目。从组织招募志愿者到亲自走上街头劝募,再到作为对接人将1700个爱心包裹送至美姑县,郭强每天在学习之余努力为公益事业付出着,工作到深夜也甘之如饴。

  截至目前,该项目募集了近100万元资金,为10000余名山区小朋友购买了爱心包裹,提供给他们超过100种学习文具。

  郭强在发放爱心包裹

  大学四年里,郭强一直频繁牵头、参与志愿活动,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奔走。

  他走街串巷,向人们传递公益环保理念,变卖瓶子和废旧书籍,给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希望;

  他在泸州合江县与几十名留守儿童一起面对生活的不易;

  他在甘孜九龙朵洛彝族乡中心小学用半个月的时间和200余名孩子一起生活,还联系川大为小学装了热水器,给每个孩子发放保温杯、棉衣等保暖物品......

  郭强为山区小朋友发放物资

  从2015年至今,郭强还多次带领共计近100名志愿者赴四川汶川映秀中学、重庆秀山高级中学、四川凉山昭觉中学、四川广安岳池中学等贫困地区的学校,开展暑期辅导活动。

  作为孩子们的校外辅导员,郭强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为他们加油打气,告诉他们未来的可能性,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农村一步步走出来,我深知公益援助与成长平台的重要性。”郭强说。

  郭强(右四)在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颁奖现场

  因为公益表现突出,郭强多次获得“四川大学暑期‘三下乡’优秀个人”的称号,其所在的实践团队也多次获得“四川大学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

  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怀揣着投身于西部教育事业的决心,郭强报名并成功入选四川大学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在2019年毕业之后前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扶贫活动。

  郭强(右一)与研究生支教团的小伙伴

  作为美姑县城关小学的六年级八个班共计476名学生的音乐教师,郭强想办法、运用多种方式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

  “不能只讲乐理知识,音乐嘛,更重要是感受到情绪。”于是,郭强带领孩子们在音乐课上不仅动嘴、还动手、动脚——敲敲桌子、拍拍手,让他们能全身心投入对音乐的感受中。

  在孩子们的眼中,郭强不仅是老师,还是他们的大哥哥。上课前后,总有同学跑来和郭强分享自己写的歌,或者递给他一封满是心里话的信,又或者拉着他进行歌唱比赛。

  郭强收到的“小惊喜”

  得益于在川大参加的“明远启航”能力提升二胡及声乐课程,郭强开始为孩子们普及彝族的乐器及相关知识,希望在他们的心中埋下一颗兴趣的种子,为民族文化传承打下基础。

  给孩子们发川大明信片作为儿童节礼物

  为更好地为孩子们提供帮助,郭强多次与支教团的伙伴一起翻山越岭,重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身临其境地去体谅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

  郭强和支教团重走孩子们的上学路

  在一年的走村入户时间里,郭强积极为孩子们联系外界爱心人士进行一对一资助,通过联系在校的社团,为当地的孩子们建立了“索玛花儿自强助学基金”,用真诚与汗水为孩子们带去了各种爱心物资和善款……

  郭强与孩子们的合影

  “伟大与渺小,皆在其人之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能做到比以前的自己更优秀,这就是成长。”郭强说。

  四年里,那个刚入大学内向又有些自卑的男孩已经成长成了如今阳光、开朗的模样。

  未来,郭强希望成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说:“积蓄温暖,积蓄力量,我和我的梦正奔跑在路上,因为青春,正长!”

“战友分别几十年,我们天天在思念,今日战友重相见,大家笑得特别甜。紧紧握住战友手,知心话语说不够,兄弟情谊比天高,终身难忘战友情……”这首由参战老首长李英连作词作曲的歌曲《终身难忘战友情》,歌词朴实、旋律优美、情真意切,唱起来非常优美动听感人肺腑,也是一首最能表达战友情的军歌。我非常喜欢这首歌,穿越歌声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战友情的朴实、真挚、厚重和珍贵。

人生情有千万种:夫妻情、亲人情、朋友情、同学情、同事情,等等,但我认为,最珍贵的还是战友情,尤其是上过战场经历过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战友,其情谊“可与之赴深溪、可与之共患难”,这样的情谊弥足珍贵。四十年前的中越战场,一位叫顾金海的战士在战斗中身负重伤,战友曾四次准备背顾金海下阵地,但都被他拒绝了,顾金海要求战友去救队长和其他战友。炮火硝烟中,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队友,而自己最后长眠于祖国南疆……这一幕被战地记者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并在新闻联播中反复播放,当时震撼了亿万国人。同样是中越战场,老山前线战斗英雄、一等战功荣立者王曙光同志,在老山战场的战斗中被炸飞双脚,就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把他从死亡线上救下。王曙光永远铭记战友的生死营救,三十二年来苦苦寻找当初的战友,并且替牺牲的战友行孝尽孝,他这样做的目的就为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紧要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就是真正的战友情,这样的情谊超越了生死。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你来自边疆他来自内地,我们都是人民的子弟。战友,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钢铁集体”。我军九十多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也充分证明,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战友情,正是我军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和战斗力生成的不竭源泉。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时期也不例外,和平时期也许不会有血与火、生与死的机会,但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同训练、同学习、同劳动、同休息、同吃一锅饭、同举一杆旗,朝夕相伴的“五同”环境让战友情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我忘不了新战士小涂刚到部队不适应,思亲想家经常偷偷掉眼泪,我们一起做他的思想工作,深夜与他促膝长谈的故事;我忘不了抗洪抢险大堤上,大家奋力扛沙袋堵管涌,紧急疏散群众抢救物资,最后大家累瘫在河堤上的故事;我也忘不了五百公里大拉练,战友小黄不小心扭伤脚踝无法行走,我们几个战友齐心把他背过山谷的故事;我更忘不了实弹投掷时,战友小刘失手落弹,李班长果断处置险情,奋勇将小刘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故事……这就是和平时期的战友情,它可以是病床前一杯水,也可以是跌倒后的背起;可以是寒夜一件厚厚的衣,也可以是想家时温暖的话语;可以是相见时一个幸福的拥抱,也可以是临别时一个庄严的军礼……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真正的战友情并非要轰轰烈烈,并非要惊天动地,并非要流血牺牲,平淡的生活中、平凡的琐事里,一样能体现战友情深。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荣,为了“劫后余生,我就是你的眼”这样一句承诺,三十四年如一日照顾因公失明的战友张永忠,杨荣三十四年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恪守与兑现,为战友情注入了传统的道义美德,让战友情在弘扬传统美德中得到了升华。平津战役中,39集团军担任主攻任务,某连的八班担任尖刀班,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全班十一人,仅有一个叫朱国明的战士幸存下来,从此以后,他每年清明节都要到牺牲的战友墓前扫墓,献上一束鲜花,并时常去看望和照顾战友的亲人,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是怎样一种力量支撑他去这么做,而且几十年如一日,也许这就是历经战火锻造的情谊吧。每年清明节,我们也都会看到全国成千上万的参战老兵到烈士陵园、到国境边关、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扫墓,祭拜曾经并肩战斗为国捐躯的战友,他们克服了年龄身体、地域距离、家庭工作等种种困难,不远万里奔赴祖国各地祭拜烈士,就是为了心中那一份炽热的战友情,这种情谊深似海、重如山,战争年代可以以命相护,和平时期他们用另一种方式,用心呵护、用情温暖、用爱绵延。

一段战友情,代表着一代人的情怀,有着共同的集体的记忆,它总能令我们牵肠挂肚,它总能令我们魂牵梦绕,它总能令我们心潮澎湃,它总能令我们难以释怀。这些年来由于岗位变迁、单位调动、复转走留,曾经的战友早已经各奔东西,虽然难得相见,甚至失去联系,但大家心里都会彼此挂念。去年八一,曾经的老领导提议小聚一下,原以为大家分散在全国各地,小聚的时间又比较仓促,老领导还担心聚不起来。没想到提议刚发出一天,大家便陆续订好了票,尽管各自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大家都能克服困难按时相聚岳麓山下。虽然分别后大家十几年未见,有的甚至音讯全无,但当再次相见相聚的时候,大家感觉依然那么亲切,还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衷肠、道不尽的离愁。有人说战友情是杯白开水,虽然清淡却能解渴;有人说战友情是碗老咸菜,虽然平常却韵味绵长;也有人说战友情是一壶老酒,虽然浑厚却能令人沉醉,我想这也许就是真正的战友情吧,平淡之中见伟大,一枝一叶总关情。

战友,是一个亲切的称呼,战友,是一种崇高的荣誉,战友,有一段炽热的情感,战友,是一种难舍的情怀。人生最美是军旅,人生难得战友情。战友情不一定人人都有,但有了就会一见倾心,有了就会渗入骨髓,有了就会铭刻一生,有了就会终生无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歌曲一生难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