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张图。她说:我还没有缺人聊天到随便找个人就聊。这句话什么意思呢?

1.在手机上浏览 2.分享给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发现身边的朋友慢慢的从朋友圈消失了,以前的无话不谈和各种各样的分享突然就变成仅三天可见的指示线了,从起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适应,好像大家都在默默的退出喧嚣认真生活吧。工作压力太大,可是朋友圈都是同事领导

发现身边的朋友慢慢的从朋友圈消失了,以前的无话不谈和各种各样的分享突然就变成仅三天可见的指示线了,从起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适应,好像大家都在默默的退出喧嚣认真生活吧。工作压力太大,可是朋友圈都是同事领导,想说的不能说,词不达意倒惹得莫名其妙。生活压力太大,可是朋友圈都是亲戚朋友,排解不了苦闷,还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朋友圈这个发泄情绪分享生活动态的窗口,不知何时成为我们视而不见的构成部分,丧失了分享欲的我们,把所有喜怒哀乐守在自己囊中,自我消化抑或自我掩藏。为什么突然失去分享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发现身边的朋友慢慢的从朋友圈消失了,以前的无话不谈和各种各样的分享突然就变成仅三天可见的指示线了,从起初的不理解到现在的适应,好像大家都在默默的退出喧嚣认真生活吧。

工作压力太大,可是朋友圈都是同事领导,想说的不能说,词不达意倒惹得莫名其妙。

生活压力太大,可是朋友圈都是亲戚朋友,排解不了苦闷,还会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身体状况不好,可是朋友圈的少数亲友除了安慰你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几乎无济于事,平添给别人负担。

朋友圈这个发泄情绪分享生活动态的窗口,不知何时成为我们视而不见的构成部分,丧失了分享欲的我们,把所有喜怒哀乐守在自己囊中,自我消化抑或自我掩藏。如果非要给这种现象一个结论,那估计就是在迎面抗击生活中狂风暴雨瞬间成长的代价吧。

为什么突然失去分享欲相关阅读:

为什么我们丧失分享欲和表达欲了?因为说了也没有人听

今天刷视频,刷到一个博主说自己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丧失了表达欲。

我看了之后还挺有感触的。

明明是表达需要最多,或者说是在大家看来最需要表达的职业,竟然也开始丧失表达欲了。

在这个人人都能发表言论,甚至人人都有可能被看见的互联网社会。

看起来我们每个人都更加自由,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观点。

但事实上是,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真的都开始丧失了表达欲。

因为看起来的表达自由,其实并非真的自由。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觉得自己的文章写的不够有深度,想放弃了。”

一句话就讲了一个故事。

但这个故事猛一看到好像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再看一遍,便会觉得有些唏嘘和心酸。

在小男孩的意识里,只有文章写的有深度,才配写文章。

也就是说,只有有深度,有意义的表达才值得表达。

可能你还没有意识到,但很多人确实心里下意识得对于表达有着这样的标准。

这标准有些可能是外部环境给你的,可能还有你自己给你自己的。

比如我就是这部分人中的一个。

其实之前一直有断断续续写文章和发视频。

但是却一直没有办法坚持更新。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和小男孩一样的问题。

我经常写着写着,拍着拍着就会觉得,自己搞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一点都不深刻,也没有别人的好看,我还应该搞这些嘛?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我有了一个灵感,或者想写一个主题,就会迟迟都下不去笔,总觉得还是要再看看资料,再看看别人写的再说,总是担心自己写的是不是太过肤浅了。

我之前看到过一个博主,她在某红薯用文字分享了一些笔记,有跟大家说后面准备用视频的形式跟大家更好得沟通。

但是我翻过了她的主页之后,距离博主说这句话已经过去了将近2个月,却一条视频都没发。

我在一篇笔记下面的作者回复中找到了答案。

作者说:“视频搞了,但是还没搞好,总觉得还不够完美”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会这样。

在说得对错,说得深刻与否之间徘徊。

最后干脆就不说了,不说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就这样慢慢丧失表达的欲望。

其实这也是我们骨子里的追求完美和自恋在作祟。

但就像《认知驱动》中作者说过的一句话:“从某种角度而言,世间所有人的想法其实都是假设,重要的是我们敢于假设。”

关键不在于对错深刻与否,重点是你要有一个"想法“,别把我们的想法都扼杀在脑海中。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说错也比不说好。

开头提到的博主说自己前段时间和朋友聚会,大家互相聊起自己所做的职业。

博主说到自己现在在做的事情,于是她的朋友立马就开始说她这行现在不行了,红利期已经过了。

于是开始各种劝说她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博主说自己听到这的时候就很无语。

她说:“可能是现在的社会太嘈杂了,所以很少有人愿意静下来去倾听你,理解你。”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是在沟通,但其实真的只是在表达而已。

就像博主的朋友,她听了博主的选择不去问为什么有什么计划,有什么其他想法,而是完全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去说教博主。

这种对话无非是每个人宣扬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见识,自己的固有意识罢了。

甚至到了最后,大家沟通的根本就不是刚开始的问题,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成为这次辩论赛的mvp。

现在真的很多人都不会倾听了,只想着表达和表现自己。

我记得去年,我那时候有一个还蛮喜欢的人。

我们俩出去吃饭聊天,当他说话的时候,我看似是在很认真的倾听。

但其实脑子里想的却是接下来我该怎么接,用哪本书里的哪个观点会让我显得更博学,更加和他的思想在同一高度。

现在想想真的好气又好笑,怎么会做出这种行为。

后面回忆起来,其实那明明是一个更多沟通了解彼此的好机会,但我为了表现自己,应该错过了很多。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开始慢慢不愿意表达了,不是真的没有想法了,而是觉得这世界上没有人能感同身受,真正想要理解你为你好的人也为数不多。

与其说了和人冲突,让人笑话,还不如自己默默承受。

三.总有些人,你说什么他都觉得不对

我之前看过papi酱的一个视频觉得特别搞笑。

就是聊天碰到一群杠精。

“前台小姑娘穿的西装挺好看。”

“怎么,别人穿得不好看嘛?”

“不是,我是说女孩子穿西装比较打眼。”

“那你是说男生穿西装不好看喽!”

看了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很好笑。

然后立马觉得特别真实。

现在无论是网上还是现实中真的有太多杠精了。

发了喜欢杨笠就是女权。

说了喜欢独处就是在影射别人社交。

前两周杨蒙恩在自己即将告别的脱口秀大会中向女朋友求婚,很多人都被他的那句:“没有天生的好人,只有被约束的文明者。”所打动。

但是在网上还是看到有很多人在说,什么噱头,还不是为了蹭流量,为了营销炒作。

有些人就是习惯了站在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去揣测所有人。

我之前刚做视频的时候,感觉每次看手机都有种看恐怖片的感觉。

想要蒙上一只眼睛再去看视频的评论。

就是真的有很多人,你的视频应该他都没有看完,没有理解,但是就来说教,甚至指责和谩骂你。

那段时间真的好想把视频做好,但是真的很害怕看评论。

后来时间久了我真的就有点满免疫了。

因为我清楚了,我的视频不是做给这样的人看的。

我发表的东西都是我自己认可,或者是对我真正产生了帮助的东西,他不适合所有人,但是一定有很多人也在遇到和我相似的问题,而我的视频,是发给这些人的。

而对于总在你视频下面杠,你说什么他都觉得不好的人,放弃他吧。

因为他不只是对你这样,这就是他看待世界的角度,总是能够看到生活糟糕的一面,而这样的人你是杠不过他的。

我们的生活是活给自己,和自己在乎的爱的人的。

第一段的小男孩的妈妈和他说:

“那你就继续坚持写你想写的就好啊。 就像你热爱拍照一样,你也只是想通过镜头框住别人生活里真实自然的一面,你从来没想过要去拍什么大片,这些你不擅长的并不妨碍你去表达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和热爱,这也不能说明你就是不出色的那一个。”

第二段的博主后来也会告诉自己:“输出观点的意义不在于改变他人,而在于找到和自己同频的人,也是在寻找一个和你相似的灵魂。”

而我想告诉自己说:“每个人在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表达即偏见,但表达也是存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意者私聊我带字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