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有懂的人预测一下吗?

如今,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一个流行词了,我们清楚的看到它对统计和收入的有形影响。《财富》500强公司花了20年的时间才达到10亿美元的市值,创业公司不到四年就到达到了,而且“独角兽”群体还在扩大。
数字技术在商业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创造了收入机会,现在以互联网模式的企业处于商业食物链的顶端。重大的经济转型发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最令人兴奋,但也是最吓人的事情是,这个速度没有任何放缓。所有尚未跨入网络环境的企业都必须考虑加入。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它使企业实现在线创新,扩展到不同的市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高速、生产力、敏捷性和可伸缩性的价值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然而,有许多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迷思,可能会让那些考虑这种改进的人感到困惑。
使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不再是一种竞争优势或自愿开展的。无论是B2B还是B2C,对于所有现代行业的任何企业来说,这都是必须的。即使是农业、建筑等非技术领域的企业也在积极接受技术的进步。
二、通过路线图来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公司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将技术引入到他们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建立在不间断的分析和测试之上。这一过程对每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它取决于公司的状态、定位、细分市场、与客户的关系以及成长阶段。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个统一的框架来看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步骤,这些步骤对任何公司来说或多或少都是一样的。这些构建块使业务所有者基于他们的客户数据创建独特的方法。
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三个普遍阶段的基础上的。
,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随着制造业、服务业高速发展,物流行业实现自动化成为众多企业的急切需求。作为物流系统中的重要设备,近年来,移动机器人(AGV)市场需求大幅增加,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公开资料显示,在最近五年来,物流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量超20%,2018年全年AGV的市场规模将近1.9万台。而后随着京东、亚马逊、阿里巴巴、申通、顺丰等电商巨头和快递业龙头对分拣机器人、AGV、无人仓等大幅度加码,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的大势所趋。

特别是随着电商、快递行业的迅猛增长以及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深入推进,高度柔性化的AGV系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因此,AGV行业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多家机器人制造商或科技技术公司均在天使轮、Pre-A轮、A轮、B轮获得投资,为AGV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毋庸置疑,资本的助力,为AGV市场带来重大变革,企业实力迅速增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不过,AGV企业们在获得资本支持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思考:未来AGV发展应朝着怎样的方向迈进?如何才能切实推动企业升级发展?

一、AGV市场投融资火热

AGV市场被视为大蓝海,近年来,AGV创新企业不断涌现,吸引了多方资本的投入。2018年,仅AGV本体厂商融资案例就超过十家,这也证明了资本对AGV行业的重视。综合近几年AGV行业投融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整体来看,目前AGV行业的融资大部分来自于纯投资机构。如苏州艾吉威机器人有限公司3000万元人民币首轮融资,投资方为东合创投和升鸿资本;爱啃萝卜机器人技术(深圳)有限责任公司的Pre-A轮融资主要由磐霖资本领投,A轮数千万融资主要是磐霖资本投资;Geek+(极智嘉)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领投,原有股东火山石资本等跟投;力子机器人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主要由点亮资本投资;鲸仓科技于2017年11月获得云峰基金、百度风投、金沙江联合资本1亿元B轮融资等等。

2、电商企业看好AGV领域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商领军企业开始探索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并投入一定资本于AGV领域,以实现跨界发展。例如马路创新。2018年1月,马路创新完成6000万元A轮融资,由京东集团领投。再如,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2亿元的B轮融资是由菜鸟网络领投的。

3、物流企业加大投资力度

在AGV这片蓝海里,物流企业也是一支重要的投资力量。如Geek+,其1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便是由心怡物流投资;库宝机器人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是2018年8月由百世物流领投;小觅智能3000万元的战略融资 ,主要由申通快递董事长陈德军进行投资。

4、科技创新企业涉足AGV行业

除了投资机构、电商企业、物流企业,一些科技创新型企业也纷纷将触角向AGV市场延伸,希望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

如海康威视于2016年4月成立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并于7月份进行了增资。海康机器人依托母公司多年来在图像处理、硬件设计及算法领域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智能仓储机器人系统,并相继推出可自动接驳产线的智能搬运机器人等;再如旷视科技,2018年4月收购北京艾瑞思机器人,正式进军智能机器人业务。旷视科技对艾瑞思机器人的收购,是旷视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也是旷视“AI+IoT”深度结合的落地。

二、资本缘何青睐AGV市场

2015年以来国内部分AGV企业融资情况(不完全统计)

面对当前热度不减的AGV市场,人们不禁会追问:为什么AGV市场备受资本追捧,魅力何在?记者总结发现,这主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1、AGV自身特点与优势使然

自动化物流设备种类繁多,而资本之所以对AGV推崇有加,主要源于AGV系统更具柔性化,自动化程度高和智能化水平高。AGV的行驶路径可以根据仓储货位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等改变而灵活改变;AGV综合了当今科技领域先进的理论和应用技术,更具先进性。

与堆垛机、单轨小车、输送机相比,AGV的活动区域无需铺设轨道、支座架等固定装置,不受场地、道路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AGV 更能充分地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

2、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开拓需要资本助力

目前来看,AGV行业发展虽然增长迅速,但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AGV应用范围较小,国内企业缺乏核心零部件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

AGV企业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需要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不断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这些都需要资本做强有力的支撑。

3、市场需求旺盛,前景广阔

事实上,电商、快递行业正在成为拉动AGV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快递业务量日益庞大,2018年“双十一”期间快递包裹量达到10亿件,这对企业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以及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申通、顺丰等拥有巨大快递量处理需求的企业,均在积极谋求在智能物流方面的布局,不断加大对AGV等物流装备的投入。

与此同时,智慧物流的发展给AGV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物流行业整体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动化水平较低,在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物流企业自身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迫切。AGV作为推动智慧物流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装备,正借助智慧物流的东风迎来新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AGV市场发展迅速,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中国成为AGV制造和使用大国。而据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Tractica预测,到2021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24亿美元,行业前景发展良好。

4、政策利好推动AGV市场日益壮大

一方面,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利好政策为AGV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几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多项关于工业机器人的政策,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既有对工业机器人性能方面的要求,也有对工业机器人制造数量上的要求。国家对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导向性是明确的,而AGV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细分产品,也将受益于工业机器人整体的技术发展。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针对智慧物流也相继出台了多项支持引导政策,从宏观层面进行引导,也推动了AGV的发展和应用。如《国务院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先后发布,均从不同角度对物流企业加速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积极采用移动机器人等先进的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都让资本看好AGV等机器人产品巨大的市场前景与利润空间。

在目前已获得融资的AGV企业中,无疑是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特别是具有软件开发、AI算法能力,在一些行业市场占据竞争优势的AGV企业最为资本看好。

三、未来AGV市场发展趋势

资本的注入,有效推动了AGV企业的快速成长,帮助企业加大研发上的投入以及更好地实现项目的落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当然,融资在给企业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也难免存在一定弊端。如一些融到资的AGV企业,为了拿出体面的报表给投资方,不惜大打价格战,用低价格来换取市场;长此以往,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2014至2018年我国AGV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资本盛宴之下,广大AGV 企业不得不关注一个问题:未来AGV发展方向何在?综观整个行业,主要趋势如下:

在整个AGV市场,目前以几大传统AGV强企为主,包括新松、昆船、哈工大等,牢牢把控着汽车、烟草、医药等行业领域。极智嘉、海康威视等在电商、快递等细分领域站稳脚跟。

初创型AGV企业要想在市场分得一杯羹,如何开拓增量市场和新的应用领域成为关键。这就需要AGV企业不断创新,深入了解不同行业的运作特点与实际需求,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向3C电子、新能源等更多行业进一步挖掘。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AGV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严重,不利于行业及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差异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GV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产品的创新,包括导航技术、调度系统、核心零部件等创新,实现技术升级,推动企业产品向更智能、更稳定、更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2、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日渐融合

物流业是物联网技术(IoT)很早就实实在在落地的行业之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中国智慧物流的变革。

随着物联网理念的引入、技术的提升,很多先进的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等先进技术特征。物联网技术,将会切实左右AGV在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应用。

另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催生了多种新型硬件设备,如协作机器人等,为硬件设备制造企业带来新的产品细分市场。

对于AGV来说,在行进过程中,通过机器视觉来判断行进路线、物料位置、周围环境等重要信息,可以跨流程、跨产线、跨区域运输物料、半成品和产品,实现生产流程柔性化,在自动化物流系统中充分体现其自动性和柔性化,实现高效、经济、灵活的无人化生产。

因此,机器人技术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将是必然趋势,未来的高性能机器人装备一定不是单纯的硬件,而是集上述三种技术的综合体。有业界专家就此认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年左右可能迎来拐点,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推理、区块链等技术有望克服目前应用中的难点(性能瓶颈、安全问题等),5G等技术也将实现应用,这使得人们可以用比较低的代价获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从而真正推动智能装备的普及化,迎来移动机器人应用的下一个高峰。

在国内AGV市场发展方兴未艾之际,也有一些AGV企业将业务逐渐向海外市场拓展。如新松,早在2007年,其自主研发的AGV产品便已出口海外;再如Geek+,位于日本的ACCA项目的落地,标志着Geek+正式进入日本市场;2017年,艾吉威成功牵手电子产品与电器制造商——土耳其VESTEL;2017年底,阿里eWTP超级物流枢纽正式落户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这也是东南亚首个智能机器人仓库,采用了快仓生产的智能AGV;此外,立镖机器人公司正在大踏步向海外市场进军,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均有不少“小黄人”的身影。

国内AGV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一方面是企业开拓市场谋求发展的新举措,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彰显了国产AGV企业竞争实力的显著提升。不过,我们在欣喜之余也应该看到,国内AGV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一帆风顺,包括核心零部件技术滞后、海外案例与经验缺乏等,制约着国内AGV企业向国际市场顺利迈进。

未来,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的成功案例,将成为国内AGV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基础。

此外,一些AGV企业还推出融资租赁、仓储运营等服务模式,以降低客户的AGV使用门槛,加快拓展市场。

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做哪些努力?

从澳洲牛排、泰国山竹、智利车厘子,到仙居杨梅、赣南脐橙、阳澄湖大闸蟹……近年来,丰富多样的高品质生鲜食品通过冷链物流直达百姓餐桌。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的加快升级、食品药品流通安全要求的日趋提高,让冷链物流行业迎来增长黄金期。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做哪些努力?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1、需求旺盛,业务猛增,社会资本高度关注——冷链市场快速发展

烈日炎炎,北京通州区物流基地里很是繁忙,各式冷藏冷冻车辆来回穿梭。步入京东冷链库房,一阵凉意袭来,一箱箱生鲜食品刚从冷藏大货车上卸下,随即就被搬进冷库、分拣加工,等待搭乘配送车辆去超市、餐馆、居民家中。从生产、仓储、运输到销售,让货物全程处于规定低温环境下的系统工程,即是冷链物流。

“这是冷藏区,0—10摄氏度,适宜存储水果、蔬菜”“这是冷冻区,零下18摄氏度以下,主要存放肉类和预制食品”“要进‘极冻库’了,零下35摄氏度,用来速冻冷藏箱里放的‘冷板’”……带记者转了一圈,京东冷链华北区运营负责人范国强表现出对温度独特的敏感,“温度直接影响食品的品质。像新西兰甜虾,必须存储在零下23摄氏度以下,高于零下18摄氏度,没几天虾头就会变黑。又如阳澄湖大闸蟹,以前损耗率高达1%,通过冷链能降到0.2%,减少了不少损失!”

品质更优、品种更多、安全更有保障……食品消费需求加快升级为冷链物流提供了宝贵发展契机。“2014年起,京东物流开始涉足冷链。2018年,我们又依托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领域服务能力推出京东冷链,向社会开放服务,目前已覆盖30个省份、近90%消费者。”京东冷链规划负责人凌彦宇介绍,两年来公司业务量连续翻番,“今年,生鲜电商迅猛发展,冷链市场新增需求很大,我们打算继续扩大冷库面积。”

“需求旺盛、业务猛增”,是不少冷链物流企业的共同感受。长期从事跨境冷链物流的中远海运集运公司冷箱区总经理胡媛媛说:“之前国内冷链不够完善,许多优质农产品‘进不来、出不去’。最近10年,国内冷链发展迅猛,让农产品跨境流通更加便利。”她举例说,如今国内消费者可与东南亚消费者“零时差”享用山竹、榴莲等热带水果,我国一些出口农产品可加工成半成品后销往海外,提升了附加值。

需求陡然升温,引来社会资本高度关注,竞争者相继进入。这其中,有手握大量消费端资源的平台企业,如京东、顺丰、菜鸟;有擅长商业地产运作、持有仓储资源的地产商,如万科、宝能;也有原本就有冷链需求并已涉足相关业务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如光明乳业旗下的领鲜物流、新希望旗下的鲜生活冷链等。

数据也证实了冷链市场的火热——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年,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保持着20%左右的增速。2019年,食品冷链物流需求量约2.35亿吨,同比增长24.6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愿的提升,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6.1万亿元,同比增长27.08%。未来,随着冷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环境的改善,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9年全国冷藏车保有量为21.47万台,同比增长19.3%,中国冷库容量达到6052.5万吨,同比增长15.6%。

2、环境控制更精细更智能,运输组织更有力更高效——产业加快升级步伐

登录账号,进入平台,随意点击一台车辆,过去几天冷藏厢内的温度曲线便呈现在眼前。“车厢内装了两个温控探头、一台主机,可向后台实时传输数据。一旦温度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工作人员会及时联系司机查看解决。”领鲜物流华北业务部部长蒋建桥说,依托易流科技技术平台,公司实现了对工厂、仓库和车辆的全过程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是冷链物流规范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过去,由于监控手段不到位,个别企业和货车司机可能会为了节约成本中途关掉冷机,造成“断链”。“这些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熟让温控变得更容易。”易流科技董事长张景涛表示,2010年起,企业开始通过定位、测温、光感、摄像头、电子锁等物联网设备,采集车、仓、货、人的位置、状态、影像等数据,为客户提供“让品质看得见”的温控方案,“目前,平台已接入6万多台冷链车辆。”

技术发展是冷链物流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展望未来,无论是“冷”(环境控制)还是“链”(运输组织),都仍有不小升级空间,相关企业也一直在努力。

1)一方面,让环境控制更精细更智能。

“看这个12升大小的药品专用冷箱,用料讲究、包裹严实,还要塞进13块冷板,确保万无一失,余下空间仅1升。”在范国强看来,产品越高端,物流就得越讲究,“过去,药品、疫苗最‘娇贵’,现在,许多产品都有同样的高要求。未来的冷链车不能只有冷藏、冷冻两个温层,而需要更精细的分区。”

“远洋跨境冷链物流中,温度、湿度、箱内气体等因素及航程长短都会影响农产品到港后的成熟度,因此我们一直在反复试验,探索适合不同产品的最佳运输方案,让牛油果、蓝莓等‘漂洋过海’后既不过生、又不熟透。”据胡媛媛介绍,他们还正在研发让远洋冷链运输可视可控可追溯的技术方案,“目前已通过测试,不久将广泛推广。”

2)另一方面,让运输组织更有力更高效。

4月8日,80103次班列满载着16个冷藏集装箱、464吨冷鲜食品从大连开往哈尔滨,成为全国开行的首趟定点、定时跨省冷鲜货物班列。不少跨省域长距离冷链班列相继开通,海航、顺丰、京东等企业积极开展高附加值货物冷链运输……近年来,铁路、航空领域也迎头赶上,与公路冷链形成协同。

“冷链物流涉及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快递等多种运输方式,涵盖农村物流、干线运输、城市配送,以及物流仓储、装卸保管等多个业务环节和领域。未来,我们要充分依托各类市场主体的资源和优势,加强整合共享,提高冷链物流效率。”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3、加快补上短板、完善相关标准、推动市场整合——冷链物流亟待挖潜

回头看,成绩斐然;看未来,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总体判断,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仍较薄弱,与发展需求仍有一定差距。”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着力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优化运输组织模式,推动形成全程温控、标准规范、运行高效、安全绿色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1)要加快补上短板,解决好“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

“过去,由于产地‘最先一公里’的冷链物流不发达,经常有应季果蔬滞销,无法实现错峰上市和农业产业化加工,造成农产品损耗。”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认为,农产品原产地是下一步健全冷链物流体系的重点,“今年以来,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农产品‘出村进城’,企业应抓住良机、乘势而上。”

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打造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去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中长途冷链车辆通行效率有所提高。不过,在部分城市,由于对货运车辆通行管控较为严格,使冷链末端配送面临“进城难、通行难、停靠难”等问题。

秦玉鸣呼吁,相关部门应完善政策,对冷链车辆适当放宽交通管制,打通“最后一公里”。上海市近年来开展了有益探索——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等配送车辆在城区的行驶路线、停靠地点和时段,充分给予其城区通行权和停靠权。

2)要完善相关标准,让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更加规范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行驶温度记录仪技术要求等行业标准,让冷链运输环节有了更多标准支撑。“当前,冷链物流面对的市场需求、客户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对服务提出了全新要求。完善标准体系将是冷链物流的必经之路。”秦玉鸣认为。凌彦宇也表示,冷链链条很长,除了运输,还有生产、配送、仓储等多个环节,“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发力,打造覆盖各环节、更细化更完备的冷链标准体系。”

“随着人工成本上升、冷链运输需求走高,方便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转运的标准化冷藏集装箱将派上更大用场。”中远海运旗下造箱板块负责人表示,推动冷链物流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也是行业规范发展的关键。

3)要推动市场整合,促进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较为分散,百强企业销售收入仅占市场份额10%左右。“现在的冷链物流行业有点像10年前的快递行业。”希杰荣庆物流总裁熊星明认为,随着社会资本关注度提高,行业在未来几年一定会加快整合脚步。下一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也将加快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引导企业整合供应链资源,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组织方式,推动冷链物流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