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红岩中成岗的结局》中的陈岗(陈刚)?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预激综合症(室上速)35年、房颤1年、
高血压2年 预激综合症(室上速)于2010年4月在北京阜外医院射频消融成功。后2010年 5月-2010年10月发生房颤5次、彩超示:左心房增大(45mm) 左心房增大(45mm),可否恢复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房颤和心房增大是会互相促进的,一要控制房颤,然后服药辅助治疗。可能能恢复一些。房颤
射频消融治疗有帮助。
患者:陈刚主任,我是青海的患者,2011年3月16日,您给我做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21号出院,当天早晨出现房早
,床位大夫说没有关系,之后连续3天都出现了房早,一般都在凌晨2点左右。我自己加了稳心颗粒冲剂和宁心宝胶囊,之后没有再发生房早
。现在情况基本正常,有时心慌,心率缓慢50次/分钟左右。是否术后3个月不再发生房颤就可以说手术成功?现在还在服用倍他乐克25mg/天,想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停药?还需服用多久?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一般来说3个月为一个界限,如果到3个月后不再发作房颤就认为成功了。药物先不要停,对你的心房恢复有帮助。
患者:陈岗主任,感谢您在百忙中回信,我现在不明白,既然三个月是界限,为什么有人手术五个月后又犯病了?我是比较担心。另外,这三个月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对了,欢迎您到青海做客,青海很美,这里有秀美的青海湖、神秘的塔尔寺.......我和我全家人都欢迎您来,我要用最好的青稞美酒招待您!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谢谢了。远期复发的可能性永远是存在的,呵呵。
患者:陈主任,您好!3月16日做完手术,感觉一直较好,只是发生几次早搏,昨晚早搏持续3个小时,最后服了心律平才转过来。我想问问,这是否正常现象,是不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必然的并发症?服心律平可以吗?谢谢。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如果早搏多可以服用心律平控制。3个月内发生是可能的。其次,早搏想完全消除可能性不大。
患者:陈岗主任,我是您的青海患者(此处隐去),房颤射频手术后3月16日至今马上就一个月了,出院到今天一直不舒服,一开始以为是房早
,可这几天吃心律平也转不过来了,而症状与以前房颤相似,今天凌晨两点犯病,吃药不见好转,4点到天津医院做心电图显示房颤
,最高心率160(房扑?)。静脉推泵可达龙后1.5个小时转为窦率。 1.这种情况是否代表手术不成功? 2.房早时间太长是否会导致房颤
? 3.我将今天的心电图上传了,请您看一下,是否房颤?
患者:这是转率后的心电图。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
等时间吧,现在不好说的。
患者:陈主任:我于4月18日化验INR是1.56,这个值没有达到要求的1.8-2.5,是否调整法华林药量?谢谢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加量四分之一片。
患者:陈主任:我5月3日化验INR是1.96,这个值达到了要求的1.8-2.5,法华林药量是否调整(现在每日1片又1/4)?另外,手术(3月16日),4月11日有一次房颤,到今天再没有犯过,房早
也好多了,评价手术的成功与否还是3个月吗?谢谢!祝好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
华法林不加了。评价到3个月,总之,越到后面不发作越好。
患者:陈主任:您好!我是您的青海患者(此处隐去)。3月16日您为我做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明天就3个月了,4月11日犯了一次房颤
,到今天没有再犯,早搏也很少,几乎没有了,我自己感觉一天比一天好。贝他乐克还在服(每日2次,半片/次),其次是华法林1片。我是否就是属于延缓成功的那一种?贝他乐克和华法林什么时候可以停药?我是否是手术成功了?祝好!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
复查个心脏超声检查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如果可以,华法林可以停了。如果有高血压,倍他乐克可以一直吃下去,如果没有高血压,再服用一段时间对心脏恢复可能还有帮助。
患者:陈主任:您好!3月16日您为我做了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快半年了,4月11日犯了一次房颤
,到今天没有再犯,早搏几乎没有了,偶尔浮肿(以前没有),心脏偶有短暂不舒服,我在含服丹参滴丸。其他都很正常,是否可以判定手术成功?贝他乐克还在服(每日2次,25mg/次),浮肿是否其他问题?谢谢,祝好!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心脏超声复查了吗?看看心功能情况。另外把肝肾功能查下。
患者:陈主任:您好! 我是青海患者(此处隐去),2011年3月16日您和您的团队为我做的房颤射频消融,至今马上就一年了。术后,2011年4月11日有一次房颤
,以后一直很好,偶有早搏,其他都恢复正常了,目前早搏也没有出现了,我感觉手术成功了!您说是吗?说多少个谢谢也表达不了我的感激之情,新年之际我在遥远的青海高原祝您及家人万事吉祥,扎西德勒! 另:贝他乐克还用继续服吗?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陈岗:如果有高血压,将倍他乐克当做高血压
一直服用下去。另外复查下心脏超声检查,看看现在左心房有多大,呵呵,我也很想知道,是否缩小了,缩小了多少。需要时可打我工作手机13371989320。如果没有高血压
,而且心脏恢复也不错,就停倍他乐克吧,但要先减到半粒2次,服用3天,再减到四分之一粒2次,服用3天后,停用。

原标题:纪念成都战役暨建国七十周年系列:成都战役之李文投诚
位于西来镇墩柑村的徐楼子李文兵团司令部遗址
1949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10军28师83团从丹棱北上,经石桥进入蒲江县境,解放蒲江县城。12月21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成都战役的命令。24日,胡宗南部国民党军由新津向西进入蒲江,妄图打开西逃之路。解放军第10、11、12、16、18军在大邑、邛崃、蒲江至新津东南弧线上全线展开,对被包围的国民党军形成强大的军事压力。时至27日,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在蒲江的寿安、中兴、高桥、松华、西来、复兴场一线东西地区,彻底歼灭国民党军在大陆上最后的一支主力,粉碎敌军的西逃计划。
今天,七十年前那场令人惊心动魄战争的硝烟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天空之中。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和平来之不易,今人定当倍感珍惜。为了那段不被忘却的纪念,为了铭记那些为蒲江解放而浴血战斗的指战员们,为了缅怀他们曾经辉煌壮丽的丰功伟绩,收集整理档案文献与亲历者回忆,全景还原成都战役在蒲江的历史场面。谨以此,纪念成都战役暨建国七十周年。
此期,我们推出的是成都战役之李文投诚。
为聚歼号称“天下第一军”国民党胡宗南集团于成都地区,1949年12月21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成都战役的命令。
23日,胡宗南见大势已去,将全军指挥大权交给时任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的李文,自己则悄然从成都飞往海南岛。
24日,兵团司令李文率7个军由新津向西进入邛崃、蒲江,他以今西来镇墩柑村6组的徐家大院为司令部,于此住镇指挥全军打开西逃之路。此际,人民解放军第10、11、12、16、18军已在大邑、邛崃、蒲江至新津东南弧线上全线展开,将李文兵团分割包围在周围20公里之狭窄地带。
人民解放军各部于26日拂晓发起全线总攻。
战前喊叫“拼光亦光,不拼亦光”的兵团司令李文深感如果继续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成为蒋家王朝的陪葬牺牲。李文与第1军军长陈鞠旅、兵团副参谋长袁致中、西安绥署干部训练团学生总队长王应尊、第1军代参谋长乔治商议,决定派袁致中、乔治为代表到解放军驻地接洽起义事宜。是日晨,李文下达停火命令,袁乔二人穿过火线到达解放军前沿指挥所,迎接他们的是时任人民解放军第12军36师108团副团长武效贤。
李文在兵团司令部商议前途
武效贤,1921年12月25日出生,山西省清源县人。1937年3月参加牺盟会,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任中原野战军六纵十八旅营教导员、营长,二野三兵团第12军36师副团长兼参谋长、团长,志愿军12军34师106团团长,12军34师副师长,南京步兵学校副校长,江苏省军区副参谋长。
第12军36师108团副团长武效贤
袁乔二人要求面见解放军部队司令员,说:“兄弟受李司令官之命,奉告贵军司令,我李司令官为了顾全大局,愿意起义。”武效贤立刻把情况直接向军里作报告,并请示处理办法。12军副军长肖永银电话指示武效贤:“敌人现在突然提出起义是有企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防备敌人诡计。”肖副军长派36师副师长王汝昭和108团团长余辅坤带两个营兵力增援前沿指挥所,王副师长对来使说:“现在我们还可以原谅你们,你们如果还想做个中国人,就应该老老实实地立即放下武器,听我军指挥,把部队撤出战场,我们保证宽待你们。”乔治说事关重大,不能做主,要求解放军派代表去直接和李司令官面谈。肖副军长指示:“行啊,到哪里谈都一样,顽抗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如果还不服气,我们愿意奉陪到底!武副团长是那里的前线最高指挥员,就派他去吧。”
武效贤的《在敌人指挥所里》回忆,“我叫作战股长挑选了三名精灵强干的战士,连同我的通信员、警卫员,每人都佩带一长一短两支枪,为防备万一,我仔细地整顿好军容,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地随着敌军参谋长向敌巢走去。”
武效贤前往李文兵团司令部谈判
武效贤带着五名战士,携带刘邓首长欢迎李文起义的电报和肖副军长给李文的亲笔信,穿过敌军前线阵地,来到“天下第一军”司令部——徐家楼子。徐家楼子,当地人俗称徐楼子,今属蒲江县西来镇墩柑村。历史上,墩柑村属邛崃宝林公社,1962年8月划与蒲江县西来公社,称十一大队。1981年,取消大队序数名,改称为墩柑大队。1983年,取消人民公社体制,改称为墩柑村。
谈判前,李文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唱了一出“曹操见匈奴使”的把戏。他让第1军军长陈鞠旅扮演“李文”,自己则站在一边,谎称是副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妄图暗中幕后指挥操纵谈判。
李文见解放军派出的谈判代表是个28岁的年轻人,很有点瞧不起这个副团长。他在屋子里来回踱着步,不时用眼睛上下打量武效贤。武代表当时是全军最年轻的副团长,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虽个头不高却威武精神,目光如炬,不容轻慢。
真假李文耳语一番,“李文”沉默一会说:“我的参谋长已经把贵军的意见转告我了。是的,我部决定起义,这完全出于诚意,是本着顾全大局、避免双方遭受伤亡的精神提出来,希望贵军能了解我们的诚意。”
武效贤说:“假如你们真是这样,我们是非常欢迎的。你们言行太不一致,直到现在你们的90军还在向我军进攻。这也是诚意?”
“李文”解释道:“90军和我们失掉联系,命令无法下达,我们正在想办法和他们联络。”
武效贤说:“90军离你们并不太远,要说无法联系,这使人难以相信。”
“先生知道我们的第1军已经停止进攻了。”
武效贤说:“据我所知,那是因为第1军已经失掉了进攻的能力!”“假如你们是真心诚意地为了顾全大局,就应该答复我们的意见,立即放下武器。我们保证宽待你们,对你和你的部下都是有好处的。”
“陈鞠旅”狠狠地吸了一口烟,甩掉烟头不服气地说:“我军部队完整,粮弹还充足,并没有达到不能作战的地步!”
武效贤忽地站起身,厉声质问:“你的意思是说你们还可以打下去?那好吧,打下去,还是放下武器,由你们自己选择好了!”武效贤准备向外走,缓和一下语气继续说:“不过,我得提醒你,副司令先生,你们的处境,你们自己比我知道得更清楚。打下去会给你们带来什么结果?这一点你们也是知道的。”
乔治急忙起身挡在门口:“有话好说,有话好说。”
“李文”便堆起笑脸说:“这样吧,我们双方先停火,再慢慢协商如何?”
武效贤便不冷不热地说:“我军部队众多,我不能做主,不过这主要靠你们自己决定。如果你愿意接受我们提出的方案,我可以马上报告刘邓首长,转告我军部队。你们如果要拖,那就只好听便。”
真假李文走进内屋嘀咕一番,说:“为了慎重起见,兄弟再派我的兵团副参谋长,随先生一道,去贵军与刘伯承将军作进一步面谈,先生你看如何?”按,该兵团副参谋长即袁致中。
“可以,我保证送到。不过,我再提醒你一下,拖延时间对你们是不利的。”武效贤爽快回答。
“为了便于和先生联系,我们之间最好先架一条电话线,通到我们指挥所来。电话线由我们架,还是贵军架设?”
“你们架吧。”武效贤回答。
漫画:在敌军司令部的谈判
时任第57军副军长兼第215师师长的刘钊铭《五十七军投诚记》(《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1辑,2002)一文,回忆当时谈判情况:“军部转来电话,约到兵团部开会,我先到军部,然后与冯龙同去兵团部。进了门,见到兵团副司令兼第一军军长陈鞠旅,第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陈坚,兵团参谋长吴永烈,副参谋长袁致中,绥署干训团学生总队队长王应尊,第一军参谋长乔治等均在座,同时又看到着解放军服装的一位同志亦在座。李文见大家到齐后,宣布说:‘其他各军师长因距离较远,不易赶来,另用电话分别告诉他们吧。’接着,向我们介绍了这位着解放军服装的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吴副团长,同时宣读了由吴副团长带来的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两位首长欢迎李文起义的电报和解放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萧永银副军长给李文的一封亲笔信。信的大意是:第十五兵团罗广文、第十八兵团李振,已起义向人民投诚,欢迎李文也同样采取革命行动(电报与信,到了军大学习时,由吴永烈呈缴校部存档)。当由兵团参谋长拟好起义通电,通电发出后,李即派兵团副参谋长袁致中,偕解放军吴副团长一道去萧副军长军部汇报情况,并表示部队集结办法:一面电令第三、第二十七、第三十六、第六十四、第九十等军,就地停止行动,听候解放军派员前来联络。”
武效贤带着李文兵团的副参谋长返回前线指挥部,派人把他送到邛崃军部。同时在电话里向肖副军长汇报上午谈判经过。
肖副军长说:“这更证实了敌人的所谓起义不是真心实意的,不过他们是无法逃脱罗网的。你们要利用架设好的电话向敌展开政治攻势,配合军事压力,迫使李文放下武器。”
26日晚,为了彻底粉碎李文的幻想,第12军加紧对敌进攻。经一夜战斗,消灭国民党第90军,俘敌2万以上,并活捉该军军长。
战至27日,人民解放军各部迫近李文司令部。李文在电话里向武效贤求救:“先生能保证我们所有‘将领’的安全吗?”“当然可以。”武效贤回答“共产党解放军一贯优待俘虏,只要放下武器,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兵,我们都一样优待。”李文决定,留一个副军长指挥部队,亲率师长以上军官到解放军阵地投诚。经请示36师师部,武效贤决定派营长段振华前去接收李文投诚。
下午2时,李文及二十多个将领从司令部徐楼子出发跟随段振华营长,前往第12军36师108团阵地,代表残部5万余人向人民解放军表示投诚。
李文率领全军投诚
时任第1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肖永银、政治部主任李开湘的《回忆解放战争中的成都战役》(四川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成都军区政治部联络部编《回忆四川解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一文,回忆:“27日下午2时,将李文兵团部彻底砸烂,李文本人带二十几个将领向我投降,其余官兵近万人成了俘虏。所剩之敌群龙无首,失去指挥,也相继一个个被我歼灭。”
时任西安绥署干部训练团学生总队长的王应尊《李文第五兵团在川西投降纪略》(《文史资料选辑》第50辑,1964)一文,回忆:“李文把刘邓首长的电报和吴副团长(按即武效贤)的指示传达到部队,而吴副团长亦分别通知了解放军部队后,始停止战斗,李文接受了命令,分别八部队拨归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和第一五兵团改编。”当陈鞠旅召集第一军团长以上人员进行说服时,“全体人员都流下了眼泪,有的甚至放声痛哭,最后才勉强接受了命令”,“极少数反动到底的人,有的弃职潜逃,甚至还有持枪自杀的,但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形势所迫,舍此莫由,只好服从命令,接受走投向人民的道路”。
时任西安绥靖公署高参兼任干训团学生大队队长的乐典《我所知道的国民党军第一军第七十八师》(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文史资料存稿选编18军事派系下》,2002)一文,回忆:“代表直到12月27日上午才回来,要李文发出起义通电并造具全兵团的人员马匹武器清册送解放军第十军军部,当时李文命吴永烈起草通电,并与各军师联络,因一时联络不上,通电又迟迟发不出去。正在此时,解放军进行武力胁迫,四面步机枪声,杂以迫击炮声,相当激烈。第一军代参谋长乔治乃引导李文、陈鞠旅、冯龙、陈坚、王应尊、刘钊铭、吴永烈和我等共10多个将官,静悄悄地离开兵团司令部,向西南山林钻去,不久即到达了解放军第三十师某团前线指挥所,见了团长某同志。”
1949年12月27日李文在蒲江的投诚,宣告成都战役胜利结束,至此国民党军在大陆上最后的一支主力被彻底歼灭,蒋介石“川西决战”的计划完全破产。
从1949年12月到1950年2月,成都战役中被俘虏、投诚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被人民解放军第10军政治部集中收容,他们从新津出发,经自贡、泸州,被送往重庆第二野战军政治部“俘虏收容处”。
时为人民解放军第10军政治部干事的聂荣廷《临时高级战俘收容所工作片断》(《文史精华》,1993
年第3期)一文,回忆:12月,“在邛崃附近的战役中,一举歼灭国民党第五兵团等部数万人,生俘五兵团中将司令李文及许多军长、师长等高级军官。”在战役结束的当天晚上,第10军政治部郭竟仁派聂荣廷组织一个特殊连队负责临时俘虏收容所的工作。聂荣廷说“当时处在战争环境,收容所的地址就设在成都附近新津县的一所文庙内。”他讲述,前后不到两天,先后送来的共计30多人,“编成一个排三个班,临时指定由管理员老周兼任排长,从军官中指定三个班长;三个副班长,叫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蒲江战场为成都战役主战场,此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或击毙,或自杀,或俘虏,或受降,或潜逃,人员达数十人之多,继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为四年解放军战争中所罕见。
李文(1905-1977),字质吾,号作彬,湖南新化人,陆军中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历任第78师师长、第9军军长、第34集团军总司令、第4兵团司令长官兼北平防守司令、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5兵团司令长官。1949年12月27日,在蒲江向人民解放军投诚。1950年,被送到重庆解放军二野教导总队、西南军政大学高研班学习,受到优待。该年3月,逃离重庆歌乐山学习班,4月潜至此香港。1951年4月去台湾,1954年5月被任命为“国防部”中将高参,1964年1月退役,任台湾糖业公司顾问。1977年4月20日,病逝。
第5兵团司令长官李文
吴永烈(1906--1976),字剑秋,四川什邡人,陆军中将。云南讲武堂第18期、陆军大学第15期毕业。历任西安绥署干部训练团副教育长、国民革命军第28军1师副官长、第34集团军总部参谋处长、第34集团军少将参谋长、第76军新建第20师师长、第5兵团参谋长。1949年12月27日,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选任为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教员,解放军宣化炮兵学院研究员。1976年12月24日,病逝于北京。
陈鞠旅(1899-1952),一作(1904-1964),字民力,广东梅县人,一作广东惠阳人,陆军中将。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二期毕业,一作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就读陆军大学高级班。历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军官教导队大队长、第16军预备3师师长,整编第1师师长、整编第1军军长、第18兵团副司令官。1949年12月27日,在蒲江向人民解放军投诚。1950年被任命为西南军管高参室高参。因李文等逃跑被牵连逮捕审查,1952年3月2日病逝重庆狱中,一作1964年7月病逝。
第1军军长陈鞠旅
盛文(1906-1971),字国辉,湖南省长沙人。黄埔6期及陆大11期毕业。曾历任国民革命军34集团军参谋长,西北第8战区剿共前敌总指挥,西安警备司令。1946年任郑州绥靖公署参谋长。1949年,以第3军军长兼任成都防守总司令。1949年12月26日,全军被围蒲江,因隐藏于蒲江一古庙柴堆中得以幸免。经过化装由水路逃往香港转到台湾,被委以“国防部”参事。1965年退役,当过高雄六国饭店董事长。1971年8月8日,病逝于台北。
第3军军长盛文
刘孟廉(1904-1950),陕西华县人,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5期、中央训练团军管研究班毕业,历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教官、第28师副师长、第31旅旅长、第27军副军长、第38军副军长、第27军军长。1949年12月27日,李文命令第5兵团全体官兵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刘孟廉趁隙带第27军1000余人残部从重重包围中逃窜到西昌。1950年6月,在川西雷马、屏义地区人民解放军俘虏,9月在泸州经过公审被判处死刑。
朱先墀(1906-1996),湖南湘潭人,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4期、陆军大学参谋班7期毕业,参加过广州起义,历任第16军预备3师副师长、第16军109师师长、第36军副军长、军长。1949年12月27日,李文命令第5兵团全体官兵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刘孟廉趁停战之机,带第36军军部及165师数百余人残部突围逃窜到西昌。1950年,到台湾就任“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云林荣民之家”主任。1996年,去世。
第36军军长朱先墀
冯龙(1909-1987),别号六龙,湖北黄陂人,陆军中将。陆军步兵学校第1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2期、兵学研究院毕业。历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参谋、军委会侍从室参谋、预备第7师参谋长、第53师参谋长、中央军校第7分校军官总队总队长、预备第1师师长、第22师师长、第16军副军长、西安绥靖公署副参谋长、第57军军长。1949年12月27日,率57军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在西南军区高级研究班学习期间,逃到台湾。出任江浙反共救国军代理参谋长、国防部战略计划研究室高级参谋、联合作战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防部研究院总务处处长。1987年9月23日在台北病逝。
第57军军长冯龙
胡长青(1907-1950),字南章,湖南临湘人,陆军二级上将。黄埔军校第4期、陆军大学第9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历任第45师师长、第57军副军长、整编第69师师长、第99军军长、第69军军长。1949年12月27日,李文命令第5兵团全体官兵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胡长青趁机率残部1000余人潜逃至汉源县。胡被任命为第五兵团司令兼任川康游击纵队总指挥。1950年3月,在西康孟获岭被解放军歼灭所率残部,胡自杀身亡。1971年7月,蒋介石追赠为陆军上将。
第69军军长胡长青
周士瀛(1911-),字格平,浙江吴兴人,陆军中将。复旦大学、中央军校8期、陆军大学15期、国防大学4期、革命实践研究院19期、美国民事军政府学校高级班、石牌实践学社毕业。历任第94师师长、第90军军长。1949年12月27日,率90军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西南军政大学学习期间逃走。经香港到台湾,出任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第2军团参谋长、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国防部”战地政务局局长、第1军团副司令官、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陆军供应司令部司令。1972年退役,当过多家电子电器公司总经理。周士瀛去世于90年代,具体时间不详。
第90军军长周士瀛
张铭梓(1914-),河北献县人。黄埔军校第10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8期毕业。时任第1军参谋长,1949年12月27日,率90军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
陈坚(1911-),字知坚,浙江义乌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历任第1军第78师师长、师长兼第1军副军长。1949年12月27日,率第78师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
乔治(1912-1976),别号光鉅,贵州镇远人。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0期、陆军大学参谋班西北班第4期毕业。历任第1军司令部副参谋长、代理参谋长。1949年12月27日,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76年,去世。
萧健(1909-1954),别号芝邻,湖南衡阳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5期毕业。时任第18兵团第30军参谋长。据刘钊铭《第五十七军投诚记》(《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1辑,2000)记载,1949年12月27日,萧健被兵团司令李振派到李文司令部,商议共同起义,即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教官,1954年在南京病逝。
袁书田(1910-),字砚台农,别号良德,湖北黄冈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7期、军事委员会战干团西北分团特训班第1期毕业。历任第78师233团团长、整编第1旅旅长、第1军第1师师长。1949年12月27日,率第1师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化装潜逃去台湾。
袁致中(1904-1960),字铸人,湖南新化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5期毕业。时任李文第5兵团少将副参谋长,1949年12月27日,随李文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2年7月27日被西南军区炮兵军法处以“反革命”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1957年7月获释,移居湖南隆回。1960年11月19日病逝。
吴俊,又名礼人,字掀揭,号季惠,湖南湘阴县人。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时任第27军副军长。1949年12月27日,李文命令第5兵团全体官兵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吴俊随第27军军长刘孟廉逃窜到西昌。《胡上将宗南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文海出版社出版,1978)记载:1950年西昌被解放军攻占,“前第二十七军副军长吴俊,至香港探询部队情况,接待脱险来港官兵,其不能来台者,资以生活费用。”
刘逢会,陕西人,时任第27军参谋长。1949年12月27日,李文命令第5兵团全体官兵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刘逢会随第27军军长刘孟廉逃窜到西昌。《胡上将宗南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文海出版社出版,1978)记载:1950年6月“匪陷雷波,第二十七军军长刘孟廉、参谋长刘逢会力尽被执,囚于泸州,诱降不屈,九月间遇害。”
李我(1906-),原名剑先,又名雄标,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4期毕业。时任第27军第31师少将师长。1949年12月27日,李文命令第5兵团全体官兵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李我随第27军军长刘孟廉逃窜到西昌。1950年,去台湾。
任树棻,时任时任第27军第47师少将师长。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任树芬”记载,1949年12月26日在四川邛崃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
敖明权(1908-1989),字祝三,湖南临湘人。黄埔军校第6期、陆军大学第17期毕业。时任第36军少将副军长。刘美炎《岳阳籍原国民党军政人物录》(《岳阳文史》第10辑,1999)记载:1949年12月17日在四川成都邛崃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获。1951年1月入西南军区教导总队学习,11月入南京军事学院任战术教官、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1981年退休,1989年病逝。
第36军少将副军长敖明权
卫光华(1907-1950),字旭东,安徽合肥人。时任第36军28师少将师长。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卫光华”记载,1949年12月17日在成都地区被俘。
齐天然(1908-),陕西吴旗人。黄埔军校第一分校第四期毕业。时任第36军123师少将代师长。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齐天然”记载,1949年率部在四川起义,1952年进藏曾任格尔木运输公司干部,1958年被错误逮捕监禁,1979年平反,1981年后任政协甘肃省专职委员、省委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
第36军123师少将代师长齐天然
黄希河,时任第36军165师师长。刘国铭主编《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团结出版社,2005)“黄希河”记载,1949年12月17日在四川成都邛崃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
何汉西(1911-),广东顺德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1期、陆军大学17期毕业。时任第65军160师师长。陈予欢《陆军大学将帅录》(广州出版社, 2009)记载,1949年12月27日在四川新津向人民解放军投诚。
第65军160师师长何汉西
慕中岳(1908-),原名子澄,别号万清,河南武陟人。黄埔军校第4期、陆军大学特别班毕业。历任97师少将参谋长、中央军第七分校战术研究班主任、第8师副师长、整编38师参谋长、新军训练总处副处长、69军副军长。1949年12月27日,率部随李文部向人民解放军投诚。1950年入西南军区高级研究班及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任教。1953年,任武汉市政府参事室研究员、参事,武汉市政协委员。
欧阳明(1906-),别号正元,别字阳明,以字行,河南光山人。中央军校第3分校第6期、陆军大学乙级将官班第2期毕业。时任第69军84师师长,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 1998)记载,1949年12月向人民解放军投降。
唐明德(1903-),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时任第69军135师师长,成都战役时,此人下落不明。
陈超(1903-),又名达衡,江苏江宁人。黄埔军校第2期毕业。时任第69军144师师长,成都战役时,下落不明,一说1949年12月在川西起义。
萧碧光(1912-),四川三台人。黄埔军校第11期、陆军大学正则班第19期毕业。时任第90军少将参谋长,成都战役时,下落不明,一说1949年12月25日在成都起义。
樊玉书(1907-),吉林盘石人。中央军校第9期毕业。时任第90军53师师长,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 1998)记载,1949年12月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刘钊铭(1906-),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5期、陆军大学第13期毕业。时任第57军副军长兼第215师师长。1949年12月27日,率部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到重庆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79年任政协浙江诸暨县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兼任政协浙江绍兴市委员会常务委员。
第57军副军长兼第215师师长刘钊铭
据《胡上将宗南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文海出版社出版,1978)记载,成都之役,“第一军第一六七师少将师长赵仁”、“第一军第一六七师上校代师长谭文纬”、“第一军第一六七师上校副师长高宗珊”、“第一军第七十八师上校副师长梁德馨”、“第七十六军第二十四师少将师长吴方正”、“第五七军第二一四师少将师长王菱舟”、“第三十六军第一六五师少将师长汪承钊”、“第六十九军少将参谋长陈寿人”、“第二十七军第三十一师上校参谋长刘禹田”。另,“第三军于是日遭强大之匪军围攻,十七师邓弘义部被围于西来场以西地区,二五四师陈岡陵部被围于松华镇附近,军部直属部队及盛总司令被围于西来场东北地区,各部自行奋击,但无法突围”,“第三军第二五四师第七六0团团长繆银河、军部运送团团长饶石夫、警卫营营长孙镛”、“第三军第十七师五十团团长陈竟忠”阵亡,“第三军第十七师副师长田淋、参谋长周兼”负重伤,“沈兼参谋长开樾,师长陈岡陵皆负伤,除被俘外,尽皆四散。盛总司令已负伤,同数人避于古庙禾堆中得免。”
赵仁,《胡上将宗南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文海出版社出版,1978)记载:陕西三原县富里堡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时任第1军第167师少将师长,于成都战役阵亡。第1军第167师在成都战役之复兴场战斗中,遭遇人民解放军第16军48师的堵截,伤亡惨重。赵仁阵亡地点,俟考。
谭文纬,据胡宗南年谱记载:广西人,黄埔军校第7期毕业,时任第1军第167师上校代师长。25日“清晨第一军到达蒲江东北,遭匪二三军之众兵力攻击,激战五小时许,全部伤亡溃散,一六七师代师长谭文纬阵亡。”
高宗珊,据胡宗南年谱记载:河北省人,黄埔军校第11期毕业,时任第1军第167师上校副师长,阵亡于蒲江县西北30公里处。
梁德馨,据胡宗南年谱记载:河北省人,黄埔军校第12期毕业,时任第1军第78师上校副师长,阵亡于成都之役。
吴方正(1906-),又名仲昌,浙江东阳人。南京中央军校第6期毕业,军事委员会战时干部训练团西北分团校官班肄业。第76军第24师少将师长,。据胡宗南年谱,1949年12月24日,李文主力向蒲江突进,留第24师在新津掩护,全师壮烈牺牲,师长吴方正阵亡。据陈予欢《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
1998)记载,吴方正任第69军少将副军长、第114军331师师长,1949年秋退踞缅甸,后转赴台湾。
王菱舟(1902-1949),一作王菱洲,山东齐东人。中央军校第9期、中央步兵学校高级班毕业。时任第57军第214师少将师长。《胡上将宗南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文海出版社出版,1978)记载:1949年12月26日,“抵达邛崃、蒲江间结善桥地区,再与优势匪军激战,该师牺牲殆尽,最后仅遗随从十余人,薄暮入荒祠中,咸劝烈士入山宵遁,以图再举。烈士曰:‘革命军人应舍生取义,部属战死,何忍独生?’遂自戗殉国。”王菱舟自杀后,其妻子罗钟齐、副官陈策自杀以殉。
汪承钊(1909-1949),字力之,湖南靖县人,一作宁乡人。北京财政专门学校、黄埔军校第6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7期毕业。时任第36军165师少将师长。《胡上将宗南年谱》(《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49辑,文海出版社出版,1978)记载:25日“左兵团左纵队一六五师汪承钊部,午后二时甫到蒲江附近之高桥,匪军遂向我汪师攻击,26日即被包围于蒲江北之高桥附近”,“激战至27日我一六五师向西突进,只有一个团配以十七师之五十一团,共两团之众全部伤亡溃散,师长汪承钊阵亡。”
沈开樾(1907-1950),号自新,浙江奉化人。黄埔军校3期毕业,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侍从3组组长、第79军暂编2师师长、第3军副军长兼成都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9年12月26日在蒲江松华场被俘。1950年7月,以组织暴乱罪,在成都被处决。
邓宏义(1904-),别号浩然,湖南永兴人。黄埔军校5期毕业。1936年任第1师第二团团长,1944年任第34集团军第196师师长,1948年任第3军少将参谋长兼任第17师师长。1949年12月26日,被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在蒲江松华场的战斗中俘虏。1950年,潜逃到台湾。
陈岗陵(1904-),一作陈冈陵、陈刚林,别号瘦邱,湖南祁阳人。黄埔军校第5期毕业。时任第3军第254师师长,1949年12月26日被人民解放军第18军第52师俘虏于蒲江西来地区。
陈寿人,据胡宗南年谱记载:福建闽侯人,时任第69军少将参谋长,阵亡于成都之役。
刘禹田,据胡宗南年谱记载:时任第27军第31师上校参谋长,阵亡于成都之役。
周兼(1907-1996),据胡宗南年谱记载:第3军第17师参谋长,成都之役负重伤。据刘美炎《岳阳籍原国民党军政人物录》(《岳阳文史》第10辑,1999)记载:湖南平江人,时任第18兵团少将高参,1949年12月率部在四川成都起义。1952年底回平江被错误判刑,1978年平反认定为起义人员身份,1996年7月14日逝世。
成都战役时,西安绥靖公署干训团学生大队在蒲江随李文兵团投诚。
王应尊(1907-),名应遵,字九五,别号无生,山西襄汾人。黄埔军校第5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8期毕业。时任西安绥署干部训练团学生总队长,主动劝说李文起义,于1949年12月27日率学生大队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1950年,入西南军政大学高级军官研究班学习。历任高参、教官,民革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常委。
乐典(1907-),字朗如,号雅斋,江西东乡人,陆军少将。黄埔军校第6期、陆军大学将官训练班第2期毕业。时任西安绥靖公署高参兼任干训团学生大队队长,1949年12月27日,率学生大队随李文兵团在蒲江向解放军投诚,并回到第78师第233、232团阵地,传达李文命令停止抵抗。老年,热心国家统一事业,任江西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
据先大启《王陵基两次从川西逃窜始末》(《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5辑,1981)王陵基携国民党内政部四川省调查处处长先大启、民政厅长宋相成、副官处处长王沣、田粮处长王崇德、保安司令部处长罗有邻、参谋处长邬灿、机要秘书周德清、侍从副官徐世毅一行九人,1949年12月25日逃到李文兵团司令部徐楼子,于26日夜出蒲江潜逃。
王陵基(1883–1967),字方舟,四川乐山人,陆军上将。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历任第21军3师师长兼重庆警备司令、第30集团军总司令兼第72军军长、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任江西省政府主席、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1949年12月26日晚,因害怕李文投诚被出卖,于蒲江徐楼子潜逃。1950年2月6日,化名为“戴正名”经邛崃、蒲江、丹棱、洪雅、夹江、乐山,逃至宜宾江安县时,被当地驻军与公安人员挡获。1964年12月28日,被特赦。1967年3月17日,病故北京。
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王陵基
先大启(1908-1990),别名怡情,四川乐山人。时任国民党内政部四川省调查处处长,1949年12月25日,随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逃到李文兵团司令部徐楼子,于26日夜出蒲江潜逃,旋即被解放军逮捕。1975年3月19日获特赦,1985年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宋相成(1901-1968),号金滔、允功,四川巴县人。四川陆军讲武堂、陆军大学第9期、陆军大学兵学研究院第1期毕业。历任陆军大学教官、第30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谋长、江西省政府委员兼任秘书长、保安司令、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49年12月25日,随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逃到李文兵团司令部徐楼子,于26日夜出蒲江潜逃。1950年1月在四川雅安被俘,1968年在押期间病亡。
四川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宋相成
邬灿(1898-),号次安,四川华阳人。云南讲武堂毕业。时任四川省保安司令部参谋处长。1949年12月25日,随四川省政府主席王陵基逃到李文兵团司令部徐楼子,于26日夜出蒲江潜逃,下落不明。
据王钟华《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5)记载,26日,李文派他的参谋长陈明前来于肖永银谈判。该日晚第12军加紧对敌进攻,经一夜战斗,消灭国民党第90军,俘敌2万以上,并活捉军长黄仁。
陈明,按李文第5兵团副参谋长为袁致中,是与解放军谈判的参与者且随李文投诚。武效贤在《“天下第一军”的溃灭》一文中,回忆有此人。陈明及其第5兵团副参谋长身份,俟考。
黄仁,按国民党第90军,并无军长黄仁,且军长为周士瀛,随李文投诚。肖永银《成都平原上的围歼战》(四川人民出版社, 1961)中,回忆有此人。
据聂荣廷《临时高级战俘收容所工作片断》(《文史精华》,1993 年第3期)一文,回忆:郭道棻,河北大名人,成都战役中,他是国民党高级战俘中唯一行伍出身的少将师长。此师长真实身份,俟考。
冥冥之中,1949年冬天的蒲江,成为这些国民党将领们个人命运的转折点,在这里他们人生轨迹被碰撞出一个巨大的抛物线。
《左传》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携手共同打败日本法西斯,参加成都战役的国民党诸将士大多战斗在前线,是抗击日寇的民族英雄。然而,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集团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马前卒。“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他们的结局,绝非个人与国民党之命运,此乃历史、国家、民族命运的必然选择。
回顾历史,时代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鲁迅诗云:“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今日,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需要全体国人精诚团结、努力奋斗,共同担当去实现两岸的最终统一。
第五兵团司令长官李文向解放军投诚
(绘画:刘家武)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蒲江文博”微信号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红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