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一下,孩子看米小圈的利弊动画片好不好?适合多大的孩子看?

我觉得没问题,孩子喜欢那就买。不知道学校老师反对的理由是什么?难道是觉得看漫画会影响学习,且不能增加阅读量?我们小时候喜欢看各种1小人书连环画,现在的孩子喜欢看《米小圈上学记》、《父与子》这样的漫画书,这是符合孩子认知发展规律的。孩子的认知发展过程,先从直观的图形开始,再到抽象的逻辑文字。想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第一步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而想要培养阅读兴趣,得先让孩子看他们喜欢的书籍,漫画书可以说是一个必经阶段。题主没说自己孩子多大,我就分享一下自己如何培养芝麻的阅读习惯:1.婴幼儿时期,带芝麻看各种翻翻书、布袋书,简单好玩,让孩子对看书有个概念。2.幼儿园前期,带芝麻进行绘本阅读,图多字少,让他对正式阅读有概念,同时通过讨论回顾故事情节,锻炼他的阅读能力。3.幼儿园大班开始,孩子开始学拼音,逐步切换成带拼音字比较多的漫画书,带着一起读书。4.一年级,漫画书继续,添加比较薄的故事型注音版童书,带着一起读书。5.二年级,给孩子做科学启蒙,以孩子喜欢的漫画科普读物开路,让孩子先培养出兴趣,然后再逐步切换为文字型科普读物。6.三年级是重要分水岭,此时孩子的识字量有了不少储备,切换成无注音的童书,孩子阅读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此时孩子基本可以独立阅读,后续根据孩子得需要和兴趣,购买相关书籍,不断更新家里的书,让孩子一直有新书看。如今,芝麻已经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平时有闲暇,都会拿出一部分时间做课外阅读;有时得空,周末去逛书店看书。我是@书香芝麻,一个关注儿童教育、乐于分享育儿知识的靠谱宝爸。点赞关注我,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知乎亲子
撰 文丨刘娜娜编 辑丨毛
馨文娱价值官解读:ID:wenyujiazhiguan改编自北猫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米小圈上学记》将在12月31日,腾讯视频和CCTV8同步播出,对于书粉们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而且剧集播出期间刚好是书粉们期末考试结束后,孩子们能通过看剧的方式,放松紧张的期末情绪。然而,通过近年来《米小圈》系列在教师群体和家长群体的反馈,我们发现这部原著面世以来,就饱受争议。甚至形成了一种孩子们喜欢,但很多家长和老师不满的奇怪现象。甚至有些省市教育当局直接采取了“下架”的极端方式,禁止孩子阅读《米小圈》系列。那么,《米小圈》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它的最新影视化改编《米小圈上学记》能否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接纳呢?语文老师的“克星”?陶然的妈妈告诉文娱价值官,陶然二年级时她买了一套《米小圈》,因为这套书带拼音,孩子非常喜欢看,还能增加识字量,所以陶然妈妈并没有想太多,很支持孩子阅读《米小圈》。图书《米小圈》一次放学后,陶然的语文老师叫住了她,询问孩子读什么书?陶然妈妈说《米小圈》系列,老师说除了《米小圈》呢?陶然妈妈回答,目前没有别的书。语文老师向陶然妈妈反馈,孩子在学校造句和看图写话的练习里,分别出现了《米小圈》故事里的语言。语文老师告诉她,学校老师都不主张孩子读《米小圈》,因为这套书的文学性较差,故事过于通俗,而且对培养阅读习惯没有真正的帮助。老师还推荐了《夏洛的网》《张秋生童话集》《寄小读者》等作品让孩子读。陶然妈妈回家后翻看了一遍《米小圈》,发现内容十分贴近孩子的校园生活,但的确大部分语言属于口语化,故事情节围绕几个孩子之间的“爱恨情仇”,比如学习不好的和学习好的形成对立关系,淘气的孩子给同学老师取外号,上课胡思乱想……陶然妈妈总结的读后感是——“有趣,但没有营养”。文娱价值官在百度搜索“米小圈”三个字时,“米小圈被禁”的词条赫然跃出。在知乎上搜“米小圈”,则出现了大量对该作品的负面评价,而且这些评价均出自家长之手。家长们纷纷反映这本书里充斥着对老师的歪曲描写——抄作业、只看成绩不管人品等等,进而质疑作品的价值观导向有问题,而这样评价中最多的有527个认同点赞,侧面说明持同样观点的家长不在少数。通过家长们的反馈不难看出,《米小圈》系列在家长群体里,已经树立了一个较为负面的形象。而这样的作品,也在今年夏天甚至被一些省市教育局干脆列为禁书。在原著作者北猫的个人账号上,他也侧面证实了这个消息。社交平台上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对《米小圈》产生反感,那么,为什么《米小圈》会引发这样的抵制情绪呢?儿童“爽文”与伪阅读关于价值观传递的问题,我们尚不敢随意给予结论和判断,但值得关注的是儿童“爽文”正在校园里迅速传播。正如一位语文老师告诉文娱价值官的那样,“读这些书就是伪阅读,除了“杀时间”没有任何沉淀和收获,和成年人看短视频的效果差不多。”什么是爽文?成人世界中的爽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网文类型的小说,特点是主角从小说开始到故事结尾升级神速,而且这样的作品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流量导向”特征。根据海淀区某小学语文老师提供的目前在校园流行的诸如《米小圈》《马小跳》《斗罗大陆》等小说,这些内容阅读起来简单轻松。我们阅读后发现适合低龄的《米小圈》《马小跳》内容核心都是接近孩子现实生活的描写,基本把孩子(尤其是淘气的男孩)童年遇到的各种问题、挫折、内心想法都展示了出来。作品里的米小圈想和漂亮的女生坐同桌,觉得女同学郝静的脸上有好多小雀斑所以不漂亮,为了不上课编瞎话说谎……而《米小圈》的主流读者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所以这样的内容在监护人和老师的眼里,难免有些“三观不正”。海淀优秀语文教师刘老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眼中真正的阅读是培养音律、审美、文学修养启蒙的过程,而《米小圈》这类作品往往读起来很爽、很快,但文学启蒙的价值不大。所以,即使孩子们沉迷阅读这类作品,也属于伪阅读,因为不具备沉淀文学基础素养和提高修养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书籍适合孩子阅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对读物的正确选择是教育工作者特别重要的任务。"我打从事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操心这样一件事:不使一本坏书落到孩子的手中,使孩子生活在已经成为本民族和全人类文化珠宝的那些饶有兴味的作品之中。"只有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智力、感情和审美水平,这些因素同时符合其进一步发展要求的作品,才能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在人民日报推荐的“30本儿童读物”中,可以看到《安徒生童话》《小王子》《长袜子皮皮》《夏洛的网》等作品,这些作品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让孩子潜移默化的感受真善美。比如《夏洛的网》一书中,作者描写了小猪和蜘蛛的友谊,蜘蛛最终为成就小猪牺牲了自己,而小猪也学会了“谦卑”和“珍惜”,故事虽然简单,但是情真意切,还成为不少小学的阅读理解考核文章。《米小圈上学记》开播家长会禁止孩子观看吗?儿童剧是孩子们放松学习压力的最快途径之一,国产儿童剧一直以来都不属于影视剧热门题材,但它们却深深刻上了时代的印记,《十六岁的花季》《小龙人》《绿茵小子》《快乐星球》《家有儿女》《好爸爸坏爸爸》……这些剧集在不同的年代里,无不陪伴着那一代的少儿们快乐成长。90年代的电视剧《小龙人》,可以说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故事讲述古老的北京城,某个普通的四合院住着三个调皮伶俐的小孩子:唯一的小女孩奇奇人小鬼大,虽然只有4岁半,还是玩布绒玩具的年龄,却整天想着当妈妈;小胖子贝贝贪吃贪玩,鬼点子不断,又爱逞强,经常闹笑话;年纪最大的宝宝稳重正直,大人上班的时候他负责照顾两个小弟弟小妹妹。三个小伙伴结伴去故宫游玩时,没想到他们的欢声笑语吵醒了大殿中正在沉睡的玉龙,随后玉龙化作小龙人。在一个神秘声音的指引下,小龙人执意将奇奇认作妈妈,并开始了他在北京的“探险”生活。这部作品从内容到插曲,看过的观众无不印象深刻,豆瓣上评分仍然在8.3分,作品下的评论也都是当年观众满满的“回忆杀”。一部优秀的儿童剧作品,能与观众的童年相互作用和链接,并一直留在他们记忆的深处。《家有儿女》从第一季开播就成为了现象级儿童剧,并至今保持着9.0的高分,并成为国产儿童剧里的天花板级作品。故事讲述了儿童编导夏东海(高亚麟 饰)离婚后带着儿子夏雨(尤浩然 饰)回国发展,与在国内长大的女儿夏雪(杨紫 饰)团聚。后来夏东海跟某医院护士长刘梅(宋丹丹 饰)结婚了,刘梅也是离婚了独自带着儿子刘星(张一山 饰)生活。这个5口的重组家庭,夫妻两人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教育方式的不同,孩子们成长遇到的各种挑战和麻烦,都引出了不少令人捧腹大笑却又让人深思的故事。在评论区里,能感受到观众对于这部作品的喜爱至深,而这些观众的一致反馈就是作品传递出的爱和正能量,给他们带来的治愈与鼓舞。2019年,《米小圈》曾经推出过影视化改编作品,而且一下出过两季。但是在豆瓣中,两季《米小圈》始终没有开过分,评论区里一片寂静,第二季里唯一的一条评论,则显得格外突兀和奇怪——“全国14亿人就我一个评论,很奇怪的感觉。”2020年版短剧《米小圈》当我们看了最新版的《米小圈上学记》片花后,发现新一版中的米小圈有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工薪家庭的米小圈家里被演绎成至少一百平的大房子,家具装修都是一流的。饰演米小圈爸爸一角的是王自健,可谓喜感满满,他的出演值得期待。通过片花可以看出,本剧要用米小圈踢足球的故事来引导电视机前的孩子,一个好汉三个帮,米小圈也有自己的朋友圈。目前看,这版《米小圈》在阵容和制作上,都超越了短剧版的《米小圈》。然而,在视频平台,尤其是短视频蓬勃发展的今天,儿童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窄。首先,孩子们的娱乐方式变得多元,即使碎片时间,也能通过电子设备观看海外动画片、短视频等方式,寻找自己喜欢的内容。尤其,当一部儿童剧作品的原著本身就带有一定的争议性,目标观众群体背后的监护人是否支持和允许孩子观看该剧,目前仍是一个疑问。但是文娱价值官相信,能在CCTV8播出的剧集,必然经过了严格的审核。而这部作品最终会收获怎样的观众反馈和口碑成绩?我们将持续关注……(文章配图部分来自网络)(完)
来源
个人公众号: 爸妈频道ID
bamapindao1果果这一阵子迷上了漫画书,把奶奶家和带来的中文英文的漫画书全部翻出来,津津有味的一本本在看。 早上我在睡觉她爬起来看书,给她梳头发她一边梳一边看,外出在车上依然拿着她的漫画书。 有些漫画书实在是看了好几遍了,看图画细致到连人物衣服上胸卡的名字写错都给找了出来。 我倒是对她最近的痴迷漫画不进行干预,也不着急,一是对于7岁小孩来说,痴迷漫画是正常的, 她对漫画的热情不会因为我的干预而减少。 Language Arts前几年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孩子们会在7岁左右就会爱上漫画书,而这种迷恋在12岁左右达到顶峰。二是果果的默读速度和默读能力,在一本本漫画里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之前读绘本,还是会习惯性大声朗读,虽然朗读好处多多,但每本书都出声朗读,还是会影响到阅读速度。 三是虽然她花了大部分时间在漫画书上,但她依然也热爱其他主题的书,亲子共读的时候,她更愿意去拿她自己看不大懂的纯文字的文学书让我帮她读,而把漫画书留给她的休闲时间。 果果画的正在看手机的小姨但前几天和一个读者朋友聊天,聊到了这样的话题:在孩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不要给孩子看口水书? 我们当时的聊天,有很多我想分享的观点,借用她的疑问,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这个朋友当时提到的代表作有:Horrid Henry, 米小圈,她认为这些书充斥着脏话,没意义,毁三观,浪费孩子的时间说实话,我当时也有给果果看过米小圈,当时是去图书馆借的,两三天就看完了,Horrid Henry 我们也很喜欢,一边看一边听音频。 而我给孩子看的原因也非常简单:1. 孩子喜欢对于六七岁有了自主意识的小孩来说,很多事情堵是堵不住的,我们父母不让看,硬塞给孩子我们想让他们读的文学诗书,孩子真的买账吗?真的愿意读吗? 如果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愿意读书,也经常主动看不同主题的读物,那适当去读一些我们大人口中的口水书倒是问题不大。各个主题的书读的多了,孩子慢慢可以感受到好书的魅力的。 我们当时读完米小圈就没有很大的感觉,她除了很喜欢里面的脑筋急转弯书之外,其他的读完就还回去再也不读了。 她还是喜欢家里有趣的科普书和精良的绘本。 包括现在特别流行的斗罗大陆,因为孩子书看多了,看了一集觉得不好看,也就放弃了。 PS: 我个人非常不认同给孩子看斗罗大陆,口水书是一回事,但包含了色情,暴露的服装,辣眼睛的情节和桥段的动画又是另外一个事。 2. 解压这些我们大人口中的口水书,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轻松无论是米小圈,还是Horrid Henry ,里面都是一个真实的孩子的世界,孩子在读的时候,基本没什么压力,他们还能和书中的小主人产生同频和共鸣。就像我们家在读Horrid Henry 的时候,小孩就和Henry 产生了很强烈的共鸣,果果说,她理解Henry, 他其实想做一个好孩子的,也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做一个坏孩子。 她说,这本书太有意思了,因为henry 总是能想出来一些好玩有趣的事,有些事是我完全不敢干的,读起来太爽了!我的观点: 所以对于要给要给孩子看口水书的问题上,我的看法是:对于学前亲子共读的娃来说,这类书完全不考虑。 但对于正在往自主阅读过渡的六岁上的孩子: 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各个主题的书都有读,都爱读,那孩子提出要看口水书,可以看。 因为在亲子共读了那么多好书之后,孩子即使去读类似米小圈这样的书,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反而帮助孩子对好书有更深刻的认知。 另外,这些书因为内容简单,情节不复杂,对于孩子的识字也有一定的帮助。 但如果是刚开始阅读的孩子,我倒是不建议一上来就去读这样的书,轻松不过脑子的书读多了,再去多科普,读文学,引导难度就大了很多。 口水书可以当作配菜,但主菜永远都是经典的文学读物+科普读物。 我们讨论的对象是孩子,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就一句话: 孩子的三观,在父母的家庭教育里。 孩子三观正不正,就看父母三观正不正。 我在和这位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也有此对话,书籍对孩子的影响没有大到那个地步,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影响。 如果我们都用大人的方式想让孩子读“有用”的书,那孩子读书的乐趣就少了很多。 相信孩子,相信我们的家庭教育!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不干涉不代表着对孩子的阅读材料完全置之不理。 除了给孩子多种阅读题材广泛阅读,当咱们父母用我们的“权威”堵不住孩子想要阅读的材料时,不妨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当“阅读者”, 遇到问题一起讨论,适时引导。 比如果果很喜欢的《太空猫的大冒险》, 她白天读,我晚上会快速读一遍, 它里面有很多孩子不一定知道的梗: 比如这套书的作者驾驶过航天飞机,修过国际空间站,还在地面指挥中心工作过。 比如书里太空猫和宇宙猫的明争暗斗,颇有当年美国和苏联太空争霸的那个调调。果果提到的时候我就顺带讲了讲那一段的历史。 书里甚至还提到了他们互相看不顺眼的原因,太空猫理解不了宇宙猫那种集体荣誉至上的想法,宇宙猫也看不惯太空猫“自由散漫”的做派等等。 我们基本上针对漫画展开过非常多的讨论,这些讨论的内容,也都比漫画本身的意义大得多。 在读Horrid Henry 的时候,我也和孩子一起讨论了脏话: Henry 被称为Horrid Henry, 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很多有趣的点子,和家人老师对着干, 还有因为他不恰当的表达,这些表达让他变成了旁人眼中非常糟糕的孩子。 我们也有时候会一起帮“书中的Henry" 改一改他的表述方法,俩人经常改着改着就乐起来了。 虽然说我个人并不反对孩子看漫画和口水书,但是我能接受的年龄是6岁左右,孩子已经培养好阅读习惯之后。 漫画也好,口水书也好,它都是帮助孩子放松以及往独立阅读上过渡的方式,希望通过轻松的方式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更浓烈的兴趣。 但是这些书的阅读只是辅助,如果孩子把所有的阅读时间都花在这上面,父母也是需要做引导的。 最后的最后,就祝我们每个孩子都阅读快乐,快乐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孩子看米小圈的利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