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女朗读是谁饰演的中最后一集朗诵《最可爱的人》时候播放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2020年12月27日于CCTV1晚8点黄金时段播放。一天2集。OP《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ED《我的祖国》最后一集,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泪目。先谈谈自己看法《跨过鸭绿江》有大有小,大的层面历史政治战争,毛主席周总理彭老总,杜鲁门麦克阿瑟,斯大林等领袖将军。小的方面有普通百姓,普通士兵,医生,老百姓等等。《跨过鸭绿江》有一个细节:各国基本上说自己语言,中国人说汉语,美国人说英语,苏联人说俄语,朝鲜人说朝鲜语和汉语。(一来很多朝鲜人传统上学汉学汉字,二来日本殖民时期,很多朝鲜人流亡逃难或跟随日军到中国大陆,像中国境内朝鲜族很多就是逃难来的。朝鲜人有的在中国东北中朝边境有游击队(金日成部队),有的在中国上海杭州重庆延安等地有流亡政府(金九)。参考韩国电影全智贤《暗杀》)北朝鲜和新中国关系很好。在1946—1949解放战争时期,朝鲜不仅派了上万人参加解放军(后来人民军骨干),还提供大量武器,服装,食品,医药等。朝鲜工厂(日据时代建设)也为中国解放军提供大量后勤保障。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早期战争(如第二次战役)是没有空军,缺乏重炮重武器,陆军轻武器为主,装备是日式德式装备等(日式装备是中国东北日据时代工厂生产),如三八大盖,九二式步兵炮,木柄手榴弹,捷克式轻机枪,马克沁机枪,MP18冲锋枪(花机关枪)等。后期战争(如上甘岭战役)开始大规模装备空军,重炮,坦克,防空炮等重武器,以苏式武器为主,如波波莎冲锋枪,喀秋莎火箭炮,米格喷气式战斗机等
小槽点1.在鸭绿江大桥时,居然不唱(背景音乐也行)《中国人民军志愿军战歌》1950年10月,炮1师奉命第一批入朝参战。部队参战前夕,召开了誓师大会。麻扶摇作为5连政治指导员负责草拟全连的出征誓词。在10月中旬连队誓师大会前的一个夜晚,麻扶摇写下了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的词句。第二天,麻扶摇将这首诗作为全连出征誓词的导言向大家宣讲。大会之后,团政治处编印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办的《骨干报》都先后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当时,麻扶摇所在连队的一位粗通简谱的文化教员为它配了曲,并在全连教唱。与此同时,新华社随军记者陈伯坚在志愿军入朝前到麻扶摇所在部队进行采访,在采访时陈伯坚发现了麻扶摇所作的诗句,认为它主题思想明确,战斗性强,很适合当时形势的需要。于是,就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之后他写的一篇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把这首诗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当时他在文章中说:“这是记者在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中听到的广为流传的一首诗。”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篇通讯。并把这首诗以大一号的字体排在标题下面,以突出的位置介绍给读者。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著名音乐家周巍峙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首诗,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当天很快谱出了曲。同时,他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2.杨根思连长的事迹一笔带过,显得没头没尾1950年,杨根思担任志愿军第20军第58师第172团3连连长,带领全连169人跨过鸭绿江,成为了第一批开赴朝鲜战场的志愿军。当时,美军为了打通南逃的通道,疯狂地进攻杨根思所带领3排坚守的小高领阵地。3排战士在杨根思的指挥下,英勇顽强地战斗,打退了敌人在大量飞机、炮兵支援下的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然,为此3排的战士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急需部队增援。当增援部队还在途中的时候,敌人向小高领阵地发动了第9次进攻,杨根思命令通讯员把重伤员背下阵地,又命令机枪手把打光子弹的重机枪撤下阵地,自己孤身一人留下继续坚持战斗。当杨根思打出最后一颗子弹后,他埋伏在高地上,当40多个美国兵爬上阵地时,他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成功地完成了切断敌军退路的任务,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3.宋阿毛的绝笔信居然没提到长津湖战役打响第二天,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1营6连奉命攻击柳潭里以南九公里的死鹰岭,阻击美军陆军1师南逃。然而,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上,全年一九一百二十九名官兵全部冻死在阵地上,成为了冰雕连,而宋阿毛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他身上找到了绝笔信:“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4.没有重点刻画冲锋号声美国人在《最寒冷的冬天》一书中写道:美军最害怕的,是志愿军的冲锋号声,它像一个幽灵一样在美国士兵脑子里回荡,以至于大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总觉得白雪和密林深处,会杀出无数的志愿军战士。美国陆军上将李奇微在《朝鲜战争回忆录》写道:“许多美国人第一次听到中国军号的啸鸣,这种铜号看上去就象足球赛巡边员用来表示犯规的喇叭,其粗野的音调夹杂着发狂的吹哨声,似乎在通知新的战斗阶段的开始。”“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她仿佛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她一响起,中共军队就如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联军。每当这时,联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守卫在孤零零的碉堡(碉堡四周堆放着沙袋,设置着铁丝网,可以在各个方向上对付敌人的攻击)中的士兵往往吃惊地发现,敌人在夜暗中已悄然无声地出现在我方阵地上,还常常发现,四、五个穿着胶底鞋的中国人已不声不响地潜入他们与前哨警戒线之间的地带。这时,信号弹就会从敌人战线那边升起,疯狂的军号声就会把我方哨兵吓进碉堡,几乎来不及发出口令,战斗就打响了。”他哀叹到:“这是一种中国式的精神战,这种精神战我们后来既熟悉,又头疼。”5.志愿军靠的不是人海战术,是“三三制”在突击和交火中,战士排成散兵线,这样就不会被敌人的火力一锅端。单个散兵可以调整自身位置使掩护和隐蔽达到最大化。要避免在开阔地扎堆成为活靶子,但是两到三个人可以聚在一起利用合适的掩体。徒步接近房屋、自然狭窄地形、村庄时,一个组掩护另一组进行移动与侦查。“三三制”散而不乱的核心在于指挥者的运筹帷幄。三人作战小组的指挥者是组长,九人战斗群的指挥者是班长,二十七人战斗集群的指挥者是排长。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战士们会练习如何排成战术队形,并在队形间转换。在实战中,指挥者只要下令,组员就可以快速根据地形和敌军火力变换队形。两名组员在前,组长后。进可攻、退可守,并且攻防撤退都不会乱成一粥。组长是老兵,组员是新兵,这种分组可以让新兵更多地接受老兵的培养、更快地适应危险多变的战场。1951年4月,在雪马里围歼战中,以刘光子为首的三人战斗小组巧妙配合,仅用简陋的武器就俘虏了63名英军士兵。次年,刘光子被志愿军总部记一等功,并授予“孤胆英雄”的称号。同样是三人小组。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12军31师91团5连的班长李峰带着两个新兵坚守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的第3号阵地。这两个新兵,一个叫胡修道,一个叫滕士生。他们先后击退了美韩联军的41次进攻。总的来说还是不满意电影的,想了解全面的抗美援朝可以去AC之间站的“四月是我的生日”up主制作的抗美援朝系列,讲的真的比电影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过鸭绿江女朗读是谁饰演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