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现在我们好像总是不快乐,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不回家……有一个数据可以衡量国家人民的幸福程度,叫做国民幸福指数,我们的国家在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同时更要关心每一个老百姓内心的感受——他们快乐吗?相比之前更加快乐了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们国家参加过一次调查,那会数据显示国民幸福指数有64%左右。到了1991年再次参与调查的时候,幸福指数提升到了73%左右,原因是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等到1996年再次参与调查的时候,幸福指数下降到了68%。这个数据很令人困惑,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享受着物质文明成果的现代人为什么内心越来越不快乐?在两千五百多年前,让我们看看在物质不丰富的时代,圣贤是怎么生活的?孔夫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叫颜回,他曾经夸奖这个学生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意思是,颜回家里条件非常不好,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破烂,住在很简陋的房子里,这种艰苦的生活对别人来说简直过不下去,颜回却能享受其中。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可能会说,生活不就是这样嘛,老天给啥日子就过啥日子,穷日子富日子都得过,这也是没办法呐。颜回真的让人佩服的,不是他能够在这么困苦的环境中生活,而是他对待这种境遇的态度,在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生活很苦,抱怨的时候,颜回却能自得其乐。真正的圣贤者,不会被物质生活所困,自始至终保持内心的恬静与安宁。人生,心灵富有最重要,若囿于物质欲望,即使拥有再多,也会觉得不够,这就是贫穷;反之,物质生活清贫,并不影响心灵的充实,知足而能自在付出,就是真正的富有。我们的物质生活比之前越来越好,然而很多人却内心越来越不快乐。因为他能看到周边人又买了新车买了新房一夜暴富,自己很不平衡。攀比成习惯,自然不快乐。别人有了自己没有,于是要努力去拥有,拥有了如果能快乐固然好,最怕是拥有了之后发现别人又上了新的层次,从而又增烦恼。更别说有些东西是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拥有的。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看去,无限广阔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看过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孔子教给我们的审视方法,就是通过什么方法能找到你内心的安宁与幸福。子贡曾经问老师:“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这怎么样?老师说,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叫作“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这是多高的境界,意思是一个人即使生活贫困,内心依然自得其乐,不会丢失做人的尊严,这种快乐不会被困苦的生活夺去,当然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傲,依然是快乐富足、态度谦和的君子。修心不修身曾是很多哲人的习惯,在他们看来,身是它物不足挂齿,心有明台能至世外,书中不只有黄金屋、千钟粟,更有定心丹、菩提树。儒家思想传承下来,我们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内心富足的君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就是其中之一。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曾经当过八十三天的彭泽令,那是一个很小的官。而一件小事,便让他弃官回家。有人告诉他,上级派人检查工作,其实是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就会栽赃陷害,县吏跟陶渊明说:您应当“束带见之”。就如同今天,您要穿正装,系领带,恭敬地去见领导。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就是说,他不愿意为了保住这点做官的“工资”而低声下气向这些小人献殷勤。于是把佩印留下,自己回家了。回家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心情写进了《归去来兮辞》。他说,“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意思是如果我为了物质生活好一点,就不得不向其他人低三下四献殷勤,那我的内心受了多大委屈呀。他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于是就回归到自己的田园。陶渊明的意义,不仅在于在诗中构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 一个内心装有万水千山的人,绝对胜过一个家财万贵的人。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真正的富足,是即使社会浮躁,依然坚守本心;即使自己生活不太富裕,但依然承担更多的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真正的富足,不是攀比,不是虚荣,而是看尽世事繁华后回归内心深处的那份平和与淡定,不以物喜,不以己忧。(喜欢文章的朋友请点赞加关注,定期更新精彩文章^_^以防被删请关注功中呺:(道衍天下)更多干货尽在其中
决定人幸福的不是贫富,而是欲望。一个人的欲望越低,或者他的欲望满足度越高,他的幸福感就越强。根据2021年的一份《世界幸福报告》,我国的幸福指数只排到第84位。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社会“佛系”和“躺平”的人这么多,为什么还觉得不幸福呢?其实,相比一些国家,我们的欲望值并不低,经历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社会,而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我们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多,相应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少。发展导致人的欲望增加物质丰富会导致人的欲望增加,也让现在社会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从心理学视角来看,人的欲望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二者又是相互促进的。这种不断的相互刺激,让人的欲望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你就无法再把它装回原处,而科技的发展又会助力人们需求欲望的扩张,不断把人引向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其实,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的欲望也和物质的运动一样,遵循着生生不灭的原理。第一个原理:加速度原理。人们喜欢速度,速度越快,人越兴奋。而欲望就像速度启动之初,只要开始,你就难以刹车。第二个原理:参照物原理。人们通常都是用参照物来衡量速度的,欲望也是,你有了欲望,别人也会有,相互攀比之间,不仅欲望越来越多,社会也充满竞争。第三个原理:动态平衡原理。在一个原本匀速运转的系统里,每一个部位的加速,都可能打破动态平衡,导致系统混乱。比如你在一个单位里,为了快点完成任务,你会加班加点地工作,其结果是你的工作越来越多,别人也不得不跟着你去加班。有了这三个原理,人的欲望“多米诺骨牌”效应,随着第一个欲望的满足,也延伸越来越长,越来越远。无限度的社会竞争在竞争的社会,没有永远的赢家。因为只要你开始了比赛,赢的欲望,就会让你停不下来。当人人都赢时,实际上已经没有了赢家。生活中、工作中都是你追我赶,人人都为赢而努力,人人都觉得赢了才更有面子,这时候,我们就变成了生活的奴隶。然而,社会是一个不同层次的人组成的群体,每个人都受不同因素制约,每个人都是他拥有的综合实力的最好展示。但欲望导致的贪婪和欲望导致的竞争,让人的竞争常常在不同层次的人之间进行,有时候,我们也会成为那个输得最惨,当然,也会有弱者被我们吊打的霸气时刻。但无论是哪种结局,都是不对等的条件下发生的。因为公平的竞争是发生同一个层次之间的不对等的竞争,只能让弱者看起来更惨,变得更弱。美国空军学院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学生之间竞争的实验。他们将一些优秀的学生和一些较差的学生组合成一个集体,而让另一些实力相当的中等生组合成一个集体。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优等生们没什么明显的变化,而差等生变得更差了。中等生的结果与其截然不同,整体成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只有能力对等的竞争,才能给人带来正能量。社会中,和谁竞争,并非由我们自己选择。有时候,面对的可能是比我们强很多的人,有时候,也会面对弱者,为了生活,为了工作,我们不得已去恃强凌弱,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参加一场明知无法取胜的比赛。面对竞争,面对社会,无法选择也成为我们的不幸福的根源。无法抵御的“时代之病”任何时代都有机遇,任何时代也都有灰尘。然而,因为综合实力的不对等,在机遇面前并非人人平等;灰尘落下时,也并非砸住每一个人。比如当下的疫情,虽然让社会很疲惫、很受伤,但人与人之间受伤害的程度却有很大差异,有人甚至还会因此而看到了机遇。然而所谓的“时代之病”,并非就是疫情,而是人们禁不住诱惑,而滋生的种种欲望和弊病,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不良情绪。比如看到种种的不公平而产生的羡慕嫉妒恨;再比如,看到我们身边的人为了逃离底层,不惜牺牲健康,以至于英年早逝,而悲天悯人;还有面对现状的无奈,不得不去躺平等等,这些都是时代之病。社会真相是,你拥有的,决定了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又决定了你的命运。很多“时代之病”,其实,也并非当下社会造成的。资本经历了几十年的积累,目前社会已经处于“资本聚拢”的时代,就算你再努力,也很难以改变命运。正如那句话:“你凭什么十年寒窗,超过别人三代的积累。”任何时代都有弄潮者,面对风起潮涌时,有些人早已站在了时代的风口,而有些人却不得不承受潮起潮落时的阵痛,于是有了“高房价”、“娱乐至死”、“躺平”甚至“上学难”、“看病贵”等众生的苦和痛。现代生活带来的“速度不适感”在“乌合之众”的社会,多数人是盲从的,社会节奏也总是被少数人带动起来。那些开始于少数人之间的竞争,慢慢地让社会竞争变得无限度,社会节奏也越来越快。而在幸福的社会里,虽然也有竞争,但人们追求的是慢节奏的生活;幸福的社会,人们的欲望也并不低,只是把它限制在了合理层面。而我们的社会,似乎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欲望——竞争——再欲望——再竞争。这种无节制的欲望膨胀和无限度的竞争,人人都像生活在一个“荷尔蒙”的世界,快感来得快,去得也快。社会也变得浮躁,人们很难沉浸在安乐祥和的静态生活,干什么都是匆忙的。这就是现代生活的“速度不适感”它主要有这些表现:比如看问题,做事情,拍脑子多一些,容易盲从和意气用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至于这山望着那山高,贪婪成性。做事时不专注,只看结果,不管过程,导致形式主义泛滥。其实这些“速度不适感”与“时代之病”,都是人性与时代结合的产物,只不过“速度不适感”可以靠自己调节改变,而“时代之病”则让人无能为力的沉沦。下面为缓解“速度不适感”提供一些简单方法。一是“慢”下来。俗话说“慢工出好活,毛糙干得多”。现在是一个比谁更好的时代,而不是比谁更快。其实,很多问题之所以出错,并非技术性失误,而是因为忙中出错,打乱了程序和节奏。在生活中,由于过度依赖经验和主观的东西,而不能进行创造性或批判性思考,这让我们在应对复杂的社会系统,总是显得手忙脚乱。二是更专注。世界上所有的奇迹,都是专注的力量。做一件事,只有专注,才会卓越,也才能更持久,也因为专注,才具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定神闲。三是尊重过程。人生中的所有美好都是在过程中绽放。对待过程的态度,决定不同的人生。尊重过程的人虽败犹觉荣,看重结果的人,失败便等于否定所有。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李鑫淼」恭喜阿根廷!恭喜梅西!卡塔尔世界杯落幕感怀世界疫情“大斗法”,不要再说“感染高峰到来了”从翩翩公子到佛门高僧: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价值体系决定了存在的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幸福从何而来在当今社会,生存的困难在于我们贪得无厌的欲望和填补贪婪的鸿沟的困难。精神世界的压抑,物质欲望和财富的急剧膨胀,正以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行为,不断挤压着我们的生存空间。有了财富,你就会容光焕发;没有财富,你瞬间就像一只活蚂蚁。看来这是唯一,也是最无奈和卑微的选择,这才是现实!我们不排斥财富,但财富不是生活中唯一的东西。幸福真的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吗?我不这么认为!幸福的轨迹来源于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当商品的价值大于生命的目的地时,人类生存的价值就会随着幸福感而逐渐消失。试想,当一个人沦为商品奴隶时,幸福从何而来?奢侈会带来幸福吗?物质和财富的满足会在一定时期内给人们带来精神上快乐,这种快乐是建立在自由消费和可获得的基础上基础上的。不管你有多少财富,你在生活中花费在消费上的努力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当一种喜悦的情绪和快乐的感觉稍纵即逝,而马上又被投入下一轮的人生竞赛,除了紧张的情绪、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渴望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剩下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疲劳。在这样的周而复始生活中,幸福是怎么来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太多的忧虑、恐慌和担忧。那些被家庭和现实淘汰和遗弃的老人们的担忧;中年人对他们目前的生活条件和前景的担忧;商业社会无所适从的担忧。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幸福的开始是什么?只有当存在感存在时,我们才能找到幸福感;没有存在感,幸福就不能说。什么是存在感?存在感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而是一种被社会认可的普民哲学。当你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你会感到骄傲、满足和快乐。当“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时,无论他们有多努力,你都会钦佩他们,钦佩他们。你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为他们感到骄傲。当这一切成为历史时,现实告诉你的是,你现在只是一个工人。除了为生存而奋斗,至少你的尊严消失了,不仅是一无所有,而且是连。你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当土地只是老人们的家,而不是地主们生存的希望时,幸福从哪里开始?现在人们的生存意识降低了。那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失落感。精英社会与平民哲学是对立的。似乎成功是人生唯一的选择。太多的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所以没有办法谈论幸福。除了“金钱”和“利益”有很强的话语权和感染力外,似乎任何语言和理论都是多余的,都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效果,所以人们对许多正常的交际兴趣降低。重建价值体系,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体系,不是个人和群体的问题,而是社会发展的大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度的物质生活会让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