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数学难题,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综合的,包括证明和...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125所
24小时更新:2411
总量:5316641
您的位置:
2013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章综合训练: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北师大版)
2013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章综合训练: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北师大版)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1321次
文档大小:7.74M
所属资料: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下载文档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为(  ).
A.延长线段AB到CB.垂线段最短
C.过点O作直线a∥bD.锐角都相等吗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两锐角之和为钝角B.两锐角之和为锐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D.锐角大于它的余角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题设是(  ).
A.两条直线B.交点
C.两条直线相交D.只有一个交点4.如果∠A和∠B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A和∠B的关系是(  ).
B.互余或互补
D.相等或互补5.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的4倍,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的2倍,则三角形各角的度数为(  ).
A.45°,45°,90°
B.30°,60°,90°
C.25°,25°,130°
D.36°,72°,72°6.如图所示,AB⊥EF,CD⊥EF,∠1=∠F=30°,则与∠FCD相等的角有(  ).
D.4个7.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如果∠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
(3)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
(4)如果∠1和∠3互余,∠2与∠3的余角互补,那么∠1和∠2互补.
D.4个8.如图所示,∠B=∠C,则∠ADC与∠AEB的大小关系是(  ).
A.∠ADC>∠AEB
B.∠ADC=∠AEB
C.∠ADC<∠AEB
D.大小关系不能确定9.如图所示,AD平分∠CAE,∠B=30°,∠CAD=65°,则∠ACD=(  ).
D.95°10.如图所示,已知AB∥CD,AD和BC相交于点O,若∠A=42°,∠C=58°,则∠AOB的度数为(  ).
D.90°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1.如图所示,∠1=∠2,∠3=80°,那么∠4=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ABC=36°40′,DE∥BC,DF⊥AB于点F,则∠D=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AB∥CD,∠1=115°,∠3=140°,则∠2=__________.
14.如果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那么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1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比为2∶3∶4,则与此对应的三个内角的比为__________.16.如图所示,在△ABC中,BF平分∠ABC,CF平分∠ACB,∠A=65°,则∠BFC=__________.
17.“同角的余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18.如图所示,AB∥EF∥CD,且∠B=∠1,∠D=∠2,则∠BED的度数为__________.
19.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等于底边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__________.20.过△ABC的顶点C作AB的垂线,如果该垂线将∠ACB分为40°和20°的两个角,那么∠A,∠B中较大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21.(5分)如图所示,已知∠1=∠2,AE∥BC,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
22.(5分)如图所示,已知直线BF∥DE,∠1=∠2,求证:GF∥BC.
23.(6分)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FH平分∠EFD,FG⊥FH,∠AEF=62°,求∠GFC的度数.
24.(6分)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AEP=∠CFQ,求证:∠EPM=∠FQM.
25.(8分)在△ABC中,BE平分∠ABC,AD为BC边上的高,且∠ABC=60°,∠BEC=75°,求∠DAC的度数.
B 点拨:表判断的语句为命题.C
4答案:D 点拨: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这两角相等或互补.B 点拨:设与它相邻的内角为x°,则这个外角为2x°,于是x+2x=180°,从而得x=60.因为2×60°=120°,120°÷4=30°,180°-60°-30°=90°,所以该三角形的三内角分别为30°,60°,90°.
7答案:C 点拨:(1)错误,没有指出两直线平行.B 点拨:利用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易得.C 点拨:∵AD平分∠CAE,
∴∠EAD=∠CAD=65°.
∴∠EAC=130°.∴∠BAC=50°.∴∠ACD=∠BAC+∠B=80°.C 点拨:∵AB∥CD,∴∠B=∠C=
其他相关资源
中华资源库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中华资源库-微信公众号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证明(三)(A)_管理资源吧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证明(三)(A)
类别: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系统:Win9X/XP/Vista/7/8
运行:Word
语言:简体中文
推荐:★★★☆☆
大小:114KB
人气:92℃
更新: 22:00
已通过卡巴斯基检测&>&&>&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第三章证明(三)检测题(2)》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详解)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第三章证明(三)检测题(2)》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详解)_2400字
以“教学智慧”“教学艺术”为话题智慧之井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每天都要分别 到山下去挑水。不知不觉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山上的和尚 发现右山上的和尚再也没有下山挑过水,便前去拜访右山和尚。 右山和尚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
陋室铭复习资料 一、 文学常识:1、《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刘禹锡,字梦得;世称刘宾客。洛阳人,有《刘梦得文集》传世。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2、《陋室铭》一文中,多用字数相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日; 21(5): 397-402ISSN
(print) ISSN
(online)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Bmi-…
第三章 证明(三)检测题(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若BD、AC的和为18 cm,CD︰DA=2︰3,△AOB的周长为13 cm,那么BC的长是(
D.12 cm2. 一个等腰梯形的两底之差为12,高为6,则等腰梯形的锐角为(
D. 75°3. (2013·山东泰安中考)如图,在?ABCD中,AB=4,∠BAD的平分线与BC的延长线交于点E,与DC交于点F,且点F为边DC的中点,DG⊥AE,垂足为G,若DG=1,则AE的长为(
) A.2 B.4C.4
D.84.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C=90°,E、F分别是AD、BC的中点,若AD=
BC=13 cm,那么EF=(
D.9 cm5.直角梯形的两个直角顶点到对腰中点的距离(
B.不相等C.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D.无法比较6.在平面中,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C.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7.从菱形的钝角顶点,向对角的两条边作垂线,垂足恰好是该边的中点,则菱形的内角中钝角的度数是(
D. 100°8.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OE∥DC且交BC于点E,AD=6 cm,则OE的长为(
D.2 cm9. 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F是AD上一点,E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四边形AECF是等腰梯形,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D.∠E=∠CFD10.(2013·山东聊城中考) 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A.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C.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D.正五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已知菱形的周长为40 cm,一条对角线长为16 cm,则这个菱形的面积是
.12.如图,EF过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点E,交BC于点F,已知AB = 4,BC = 5,OE = 1.5,那么四边形EFCD的周长是.13.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 = 12,AB边上的高DF为3,BC边上的高DE为6,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4. (2013·山东烟台中考)如图,?ABCD的周长为36,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是CD的中点,BD=12,则△DOE的周长为 15.已知菱形一个内角为120°,且平分这个内角的一条对角线长为8 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
.16.如图,把两个大小完全相同的矩形拼成“L”型图案,则∠FAC=________,∠FCA=________.17.已知菱形的边长为6,一个内角为60°,则菱形较短的对角线长是18.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与正三角形AEF的顶点A重合,将△AEF绕其顶点A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BE=DF时,∠BAE的大小可以是
.二、 解答题(共66分)19.(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 = BC,DE⊥AC,BF⊥AC,垂足为E、F,AF = CE,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0.(8分)如图,在△ABC中,∠BAC =90°,AD⊥BC于点D,CE平分∠ACB,交AD于点G,交AB于点E,EF⊥BC于点F,求证:四边形AEFG是菱形.21.(8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过点D作DE∥AC,∠ACE =30?,CE交AD于点F,求证:AE = AF.22.(8分)辨析纠错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C,DF∥AB.求证:四边形AEDF是菱形.对于这道题,小明是这样证明的:证明:∵ AD平分∠BAC,∴ ∠1=∠2(角平分线的定义).∵ DE∥AC,∴ ∠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等量代换).∴ AE=DE(等角对等边).同理可证:AF=DF,∴ 四边形AEDF是菱形(菱形定义).老师说小明的证明过程有错误,你能看出来吗?(1)请你帮小明指出他的错误是什么?(先在解答过程中标出来,再说明他错误的原因)(2)请你帮小明做出正确的解答.23.(8分)如图,在?ABCD中,BC = 2AB,点E为BC中点,求∠AED的度数.24.(8分)如图,在△ABC中,∠ACB=90°,BC 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于点D,交AB于点E,F在DE上,且AF=CE=AE.⑴求证: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⑵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CEF是菱形?并说明理由.25.(8分)(2013· 山东聊城中考)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90°,BC=CD,CE⊥AD,垂足为E.求证:AE=CE.26. (10分)(2013·山东临沂中考)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B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CF.1)求证:AF=DC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第三章 证明(三)检测题(本试卷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O,若BD、AC的和为18 cm,CD︰DA=2︰3,△AOB的周长为13 cm,那么BC的长…
淮北 师范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3 4卷 第 5期 2 0 1 3 年 l O月 J o u na r l o f Hu a i b e i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ValueEngineering‘163‘财务预算在企业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ProblemsEncounteredByFinancialBudgetinBusinessManagementandtheCountermeasures郭颖GUOYing…
(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年四月七日 关于现代临港服务业的考察学习报告 根据区政府主要领导安排,3月13日—19日,区政府副区长。。。带队,区政府办公室、经贸局、交通局、木材贸易加工区管委、地税局、工商局、AAA头街道、。。。街道分管负责人参…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2014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 -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2014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
导读:?注意:1、正方形概念的三个要点:?(1)是平行四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3)有一组邻边相等.2、要确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应先确定它是菱形或是矩形,然后再加上相应的条件,确定是正方形.例1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求证:OE=OF.例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
? 注意:1、正方形概念的三个要点:
? (1)是平行四边形; ? (2)有一个角是直角; ? (3)有一组邻边相等.
2、要确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应先确定它是菱形或是矩形,然后再加上相应的条件,确定是正方形.
例1 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 求证:OE=OF.
例2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
求证: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
例3、(2011海南)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对角线AC动点(P与A、C不重合),点E在射线BC上,且PE=PB. (1)求证:① PE=PD ; ② PE⊥PD; (2)设AP=x, △PBE的面积为y.
① 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② 当x取何值时,y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实战演练:
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 A.平行四边形、菱形
B.矩形、菱形
C.矩形、正方形
D.菱形、正方形 2.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一定是(
) A.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当AB=BC时,它是菱形
B.当AC⊥BD时,它是菱形
C.当∠ABC=900时,它是矩形
D.当AC=BD时,它是正方形 A
上,且DE∥CA,DF∥BA.下4.如图,在△ABC中,点E,D,F分别在边AB,BC,CA
列四个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四边形AEDF是平行四边形
B.如果?BAC?90,那么四边形AEDF是矩形
C.如果AD平分?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D.如果AD?BC且AB?AC,那么四边形AEDF是菱形
5.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CD边的中点E
痕为AF.若CD?6,则AF等于(
6.如图,矩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两条对角线相交于O点,过点O作AC的垂线EF,分别交AD,BC于E,F点,连结CE,则△CDE的周长为(
7.在右图的方格纸中有一个菱形ABCD(A、B、C、D四点均为格点), 若方格纸中每个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8.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B?2.5,则AC的长为
9.边长为5cm的菱形,一条对角线长是6cm,则另一条对角线的长是
10.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再补充一个条件能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则这个条件是
(只填一个条件即可).
C 11.如图,已知 ACP度数是
P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 = BC,则∠
12.如图,矩形ABCD中,O是AC与BD的交点,过O点的直线EF与AB,C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F.
(1)求证:△BOE≌△DOF;
(2)当EF与AC满足什么关系时,以A,E,C,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你的结论.
E 第12题图
13.将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如图1摆放在一起,设较短直角边为1.
(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将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到Rt△B1C1D1的位置,四边形ABC1D1是平行四边形吗?说出你的结论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Rt△BCD沿射线BD方向平移的过程中,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____时,四边形ABC1D1为矩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点B的移动距离为______时,四边形ABC1D1为菱形,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图4用于探究)
应用探究:
1.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E,若?DBC?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有(
2.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M是AB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已知AC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则图中?1与?2一定不相等的是(
4.红丝带是关注艾滋病防治问题的国际性标志.将宽为1cm的红丝带交叉成60°角重叠在一起(如图),则重叠四边形的面积为_______cm
5.如图,将矩形纸ABCD
的四个角向内折起,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四边形EFGH,若EH
=3厘米,EF=4厘米,则边AD的长是___________厘米.
6.如图,已知?AOB,OA?OB,点E在OB边上,四边形AEBF是矩形.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画出?AOB的平分线(请保留画图痕迹).
7.如图:矩形纸片ABCD,AB=2,点E在BC上,且AE=EC.若将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AC上,则AC的长是
一、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定义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0),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是一个关于未知数x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
例 方程(m?2)xm?2?(3?m)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____.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a)2?b的一元二次方程。当b?0时,x?a??,
x??a?b;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例 第二象限内一点A(x―1,x2―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B,且AB=6,则x=_________. 2、配方法 一般步骤:
包含总结汇报、办公文档、党团工作、考试资料、IT计算机、资格考试、工作范文以及2014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点及例题 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年级上册化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