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另一种灿烂生活全集假设,还是另一种灿烂生活全集假象?

  路远,风大,兄弟,走好!
  别灰心,你还有得救。
  我希望,流走的只是时间,后会有妻!!
  笑口常开,笑死活该。寿比南山,瘦成饼干。
  离婚了,一定要想到我哦!
  做好人,靠的是一颗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张善变的脸。
  生活将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滚得更远啊。
  如果你有鸭梨,把它放冰箱里,它就会变成冻梨。
  亲,被淘宝毁了;呵呵,被QQ毁了;给力,被微博毁了;私奔,被王功权毁了。
  清明时节鬼纷纷,路上行人吓断魂。泣问野鬼为何跑?只因无钱买个坟。
  今天导师终于指导我改论文了,Ctrl A+Delete。
  可口可乐决定开发10毫升装的新产品,美其名阅:可口可乐口服液
  不要一遇上外语考试,就说你是中国人。
  要么好好活着,要么赶紧去死吧!
  朋友的老婆叫&有容&,他真幸福~而我心中的最爱还是&依山尽&
  一个男人爱你的时候总会觉得你笨,处处要他担心,反之,不爱你的时候,会觉得你聪明伶俐,不劳任何人操心。
  所谓大学,就是大不了我自己学&&
  我们的正常之处,就在于自己懂得自己的不正常。
  走,把肥肉留在原地,我和骨架私奔!
  我病了,单相思,想人民币了!
  生活,是一种假设,还是一种假象?
  我为了培养气场,经常吃大蒜,洋葱和萝卜。现在,我上下前后都布满了气场。
  年纪越大心事越多,1G的心装2G的烦恼。
  春困不是病 困起来要人命!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考试诗--拿到试卷透心凉,一紧张.词汇忘.似曾相识、解释却不详.语法阅读两茫茫.看作文,泪千行.两小时后出考场.见同窗.共悲伤.如此成绩、无脸见爹娘.待到成绩发榜日.楼顶上.富士康!
  中国人的择偶观,男人要求女人有贞操,女人要求男人有真钞。
  希望如火,失望如烟,人生如四处点火八处冒烟!
  善良的人们总是说我单纯,其实我知道他们只是不好意思说我SB。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就念:噢吗呢哞嘛哄,译成英文是all money go my home。
总数:5115&&..
....(共171页)时间和空间只是一种是假象
&&&&&&&&&&&&&&&&&&&&&&&&&时间和空间只是一种假象
&&&&&&&&&&&&&&&&&&&
太空物理学所证明的佛法真理
  澳洲昆士兰大学 钟茂森博士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此文曾在-6日举行的澳洲宗教研究协会学术会议上用英文宣讲)
  佛法与科学常常是互相揭示、互相说明的。最近,我从太空物理学上又得到了一些启示。净公上人(净空老法师)曾在宣讲华严经时多次提到,佛陀教育是关于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现代科学已在逐步证实释迦牟尼佛在经中所讲的真相。净公上人的这些开示引发了我发掘太空物理学与佛法关系的兴趣。我最近浏览了美国国家航天航空管理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简称NASA)的网络文献。美国NASA于1958年创建之后,成为世界领先的航天物理中心。我阅读了NASA科学家们的有关宇宙形成及发展的文献,很受启发,近代科学在宏观世界的研究中,证实了佛教《华严经》、《般若经》、《大乘无量寿经》所描述的许多真相。
  现代太空物理学研究的是我们这个宇宙的形成与发展。这门学科是建立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著名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上的,许多的发现都是靠高深的数学推导出来的,普通没有数学和物理学背景的人可能很难去理解。不过,我们今天不必去钻研那些数学公式,重要的是我们从这些科学研究中去领悟一些讯息。下面我将详细为各位分析,这些现代的科学研究发现与释迦牟尼佛在约三千年前所讲的宇宙真相如此惊人的相似。这里我将用平实的语言,尽量避免数学推导,着重在让大家理解其中的理念,并结合佛对宇宙真相的阐述做对照性的说明。我将论述以下三点:
  1、时空是假相 
  2、无中可生有 
  3、宇宙之起源
  1、时空是假相
  在物理上要证明这个现象不是一件容易事,虽然我们在这里不过分去强调数学推导,然而要说明这个理念多少还是要借助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关于在“非牛顿系统”中的匀速与加速度运动的理论。十七世纪中到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的物理学,适用于三度空间的物体运动,尤其是地球上小型缓慢物体的运动,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汽车、火车的运动,飞机的飞行等等。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是完全不同的系统。在牛顿理论中,空间和时间是绝对不变的,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空间、时间、质量、能量都是相对可变的。这个理论完全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方向,为宇宙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爱因斯坦本人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的伟人”。他被后人尊为“现代科学之父”。(注: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际上是在光电效应方面的贡献。)
  相对论有两个层次的理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适用于匀速运动的物体,而广义相对论适用于加速运动的物体。爱因斯坦第一篇相对论的论文发表在1905年一个学术杂志《物理学年志》上。同一期中还刊载了他关于布朗式运动与光电效应的论文,使他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爱因斯坦和其他几位学者,发现当物体在接近光速运动中,许多物理特性会改变,例如物体的长度、体积等。物体的长度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来说明:
  Lv是运动中物体的长度
  Lo是静止时物体的长度
  V是运动物体的速度
  C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约30万公里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物体在高速运动时(接近光速时),在我们的眼中,它的长度会缩减。下图描述了物体长度与速度的函数关系。
图一:物体的长度与速度的关系
  因此,当一个物体以光速运动时,那么V=C,→V∕C=1,则。我们此时会看到物体没有任何长度和体积(Lv=0)。也就是说,根据爱因斯坦的公式推理,物体的大小、长短、距离在光速状态下统统消失。打个比方说,在一定条件下,你看澳洲与美国之间没有距离。用另一个比喻看,在一定条件下,你可以同一时刻在地球与火星上出现,因为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此条件下没有了!正如美国NASA的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顿沃博士讲的,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所以远近的距离不是绝对的,它是依赖观察者之状态而定。因此,绝对独立的空间和距离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人的错觉而已。
  在观察者眼中,物体处于光速状态时,物体的体积、空间和长短、距离就突破了。如果观察者处于深度禅定状态,他眼中的空间和距离也突破了。据记载,中国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在禅定之中到达天上(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这个真实的记载,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佳话。而自古至今,在禅定之中突破空间、距离者不乏其人。
  佛与大菩萨们都有这种能力。普贤菩萨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中讲“我以普贤行愿力故,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释迦牟尼佛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中说“彼佛(阿弥陀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又说:(大菩萨)“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突破空间、距离已不是神话,这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状态,用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因此佛家讲“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以上论述的是空间距离是假相,而至于时间也是假相,在物理学的相对论中也有精辟的论证。在爱因斯坦物理学中一个关键的假设前提,便是光的速度是宇宙中最高速度,并且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说,光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每秒299,792公里(约30万公里∕秒)运行,这是物体可以达到的最高速度。特殊相对论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
  那么,让我们先考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在一辆快速行驶的火车上踱步。我们在火车里感到自己在走得很缓慢,因为我们用火车作为我们的参照物。而一个火车外的观察者看到我们正在快速地超过他,这是因为我们相对火车的速度慢,但相对于车外观察者的速度很快的缘故。
  现在我们再考虑一个例子。假设我们乘上一架太空飞船,这架太空飞船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离地球。假设现在我们在太空飞船上用一个特定的时光仪器,每秒钟向地球观察人员发出一个光的讯号。在我们这些太空船员眼中,相对于地球观察员的相对速度极快(接近于光速)。我们在太空船中看到时钟信号仪器每秒钟发出的光信号很正常,每秒钟的时间长度没有增加或减少。而对于地球观察员来讲,他们所收到的光信号比较缓慢,因为光从高速飞离的太空船上返回地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地球观察员每次收到信号的间隔,比太空船上的一秒钟要拉长(即一秒钟又加上光返回地球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地球的观察员观察到的每秒钟的时间间隔拉长了,时间走的缓慢了。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蔓延”(Time
Dilation)。理论上讲,你可以将很短的刹那延长至极限长的时间,而你自己身体都几乎没有任何老化。这便容易理解无量寿经中讲的“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所以如果我们证得了如来的定慧,这种超越时间的能力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另外一个关于时间蔓延效应的著名例子,是爱因斯坦的“孪生兄弟”的例子。刚才讲的太空飞船,假设离开地球高速运行二十年,当然这个二十年是按我们地球日历来算的。假设有两个孪生兄弟同一天出生后,便分成两种生活方式,一个留在地球上过普通人的生活,另一个被送上这一艘高速运行的太空飞船,二十年之后再返回地球。二十年过后怎么样呢?我们看到地球上的兄弟变成二十岁的青年了,而从太空飞船上返回的这个孪生兄弟还很年幼,比方说可能只有三岁而已。这是因为对于太空高速飞行的孪生兄弟,二十年缩短为三年的时间,而他的身体功能的成长也相对缓慢。
  再进一步来讲,太空飞行员返回地球实际上是一种进入“未来”(即从三岁进入二十岁)。另一方面讲,对于太空飞行员来讲,如果时间可以进一步的减慢,乃至于减成一个负数,那么这个太空飞行员便可以从“现在”回到了“过去”。
  佛和菩萨有这种能力,能在同一时刻返回无限的过去和进入无限的未来。《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到“我(普贤菩萨)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综上所述,空间与时间是可变的错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空间与时间可能会完全变样。事实上,最近所发现的宇宙黑洞就证明了这个理念。根据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的说法,黑洞中的时间与空间可能互相替换。这意味着空间可能变成时间的样子,时间可能变成空间的形状。佛法称时间与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并非真实。再举一个生活中最容易感受的例子。比方我们乘飞机从香港20号起飞,到美国还是20号。所以诸位不要执着时间的概念,因为时间是假的!最近净公上人正好讲到《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一段“无有始终,若觅始终,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这里“始终”是指时间)。
  2、无中可生有
  谈到这个理念,让我们先引用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敦沃博士的一段结论“自然界为我们揭示的物理现象往往同我们一般观察和认为的现象有天渊之别。例如,人在运动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间可以变形;物质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物质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忽然出现。”只要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便会从此产生,所谓“无中生有”。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一下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定律。这个定律讲,在一定条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质量的物质,物质的质量也可以分解为能量。这个守恒公式是:
  E=mc2
  这里,c
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约三十万公里;E是能量;m是质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反过来,质量也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我们只要将这个公式倒装一下,变成:
  m=E∕c2
  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量可以在一无所有的真空中变现出物质。换句话说,东西可以无中生有。事实上,在量子的微观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物质在虚空中自然出现。
  这个物理学的发现,证实了佛经里所讲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质),令我们想起《无量寿经、受用具足品》中所讲的:(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事已化去,时至复现”。极乐世界中这种自在的生活状况,用现代的物理学完全解释得通。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时将能量变现出物质来用,用完之后,又将物质变为能量而化去。他们的能量从何而来?他们是从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随心所欲地变现物质。诚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无中可生有,有也可归于无。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实质只是“场”而已。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又说“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为场才是唯一的存在”。并认为物质只是人的错觉,所谓“色即是空”。这一点在佛教中,许多修行者都证实了。中国50年代的高僧大德圆瑛法师曾在禅定状态中穿过关锁的大门而出去。这就证明了物质是人的错觉。
  3、宇宙之起源
  物理学中认为在量子世界里,物质可以从空无中产生。这里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单位。那么我们的宇宙从何产生的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
  美国NASA的奥敦沃博士说: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空”字,他们是在搞一个文字谜,因为我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么都没有,而实际上,物理学家很清楚,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而宇宙形成以前的这个状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连真空都没有。这个状态,并非我们一般心目当中所思量的空无状态。
  奥敦沃博士承认说【我们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数学理论来描述这个宇宙前的状态,但是可以推断它是多维次。产生现在这个大宇宙的空灵状态并不是毫无一物,也不是我们今天所懂得的任何一物。我们用“空无”这个词,是不得已的说法。这样看来,《牛津大辞典》中讲的“空无”,于今天我们所发现的“空无”是完全不同的物理概念】。
  佛家讲:宇宙本来的状态,在佛经上用“自性”或“佛性”或“心性”来表达。它并无形相,但确实存在,不得已才称之为“空”。打个比方说就容易理解,这个“空”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极大,发电机与电动机都因磁力而显功用。佛家用“八不”来表达这种状态“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佛家认为这种空灵能现妙有,能现宇宙万物之相。佛在三千年前就指出这种空灵是我们的心性。《首楞严经》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讲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来面目。最近,日本东京的科学工作者江本胜博士经过八年对水的微观观察,发现水的结晶体的形状能随着人的思想语言而变化。善心善言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美丽。恶意恶语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丑陋。证明佛经上所讲的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学家认为的宇宙形成的那一刹那是什么样子的。科学界目前广泛所接受的是所谓“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论。根据大爆炸的理论,我们的宇宙是在大约100至150亿年以前在一个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一种状态不是我们可以想像出来的。就连许多宇宙的定律在当时也不适用。佛用“不可思议”来描述这种状态,而科学家也承认这种状态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用思维去理解。然而,佛告诉我们用“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在精神意志深度集中时,所有的念头都放下,这时一切障碍我们了解真相的东西都去除了,那么宇宙的本来面目便完全显现,这种境界称为“明心见性”。那么我们的宇宙在出生之前有多大呢?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宇宙的大小当时只有10-33厘米。即0.00…001(33个0)厘米。这一个极微小的数字无法用我们常规思维去想像。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头上一根头发直径是0.01毫米,切取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将这个宇宙原点放入我们的这个头发中,可以在这根头发的直径距离上平行放置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置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
  要知道,我们目前广袤的宇宙所蕴藏的全部信息原本存在于这样小的微粒之中!这些信息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也包括你跟我!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竟能包容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难怪佛给我们讲,“大小不二,大小平等”,《华严经》中讲的“一多相容”。原来,无限大和无限小是没有差别的。佛常讲,不可计数的世界国土可以从一个人的汗毛孔中现出来。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例子中理解“大小不二”,例如:澳洲净宗学院图书馆所藏的一套大藏经有八十多册。我们知道,现在有大藏经的CD,仅两片而已。八十多册的大藏经体积很大,两片CD的体积很小,然而它们所容纳的信息却完全相同。这也是“大小不二”。
  另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从这个小微粒扩张成大宇宙,所需的时间极其的短促。太空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在10-33秒内,这个微粒扩张了1026倍。按这样的扩张速度来讲,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极小的微粒已扩张成比目前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我们平时看电影,电影机的底片每1∕24秒换一张,我们已无法觉察画面的分断了。千分之一秒比1∕24秒更短好多倍,我们何以能觉察呢?宇宙的产生原来是瞬间完成的!佛家讲大千世界“一时顿现”。那么,“一时顿现”是什么时候呢?正是当下!一时顿现宇宙全体,顿现之后,马上又顿时消失。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全景一时顿现,一关灯,全景顿消。《首楞严经》云“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此之谓也。
  所以,现代科学讲的宇宙起源可归结如下:宇宙原本是“空”,在“空”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微粒,微粒在瞬间形成了宇宙,而从此便开始不断的向无限推展。由宇宙原点变成大千世界。对于这个原点,现代科学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佛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微粒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是清净无有一物的,忽然起了妄想,产生幻相,从而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世界宇宙随之展开。而整个宇宙是本来无所有,实际不可得,当下毕竟空。
  最后,有人问到我们宇宙以外的其它的宇宙时,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这样回答“根据广义的相对论,我们的宇宙代表了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了时间空间,包括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们尚未发现的太空。其他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维次的时空。那些其它的宇宙现在或将来都无法与我们有物理性的交流。它们简直就是在无限与永恒的另一边,无法用我们的观察而达到的。”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为我们介绍说,宇宙与宇宙是重重无尽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是由于我们的妄想执着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妄想执着通通放下,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心地极清净,“净极光通达”,便是“此方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即此方”。
  现在来总结一下以上讨论的几个要点:
  第一,空间与时间仅仅是人的错觉。在某种条件下,空间与时间都可以消失。你可以从不同地方同时出现,也可以同时进入过去现在未来。
  第二,无中可生有。物质可以从空无中变现出来。纯能量可以转换成物质,物质也可以转换成能量。
  第三,宇宙是从一个极微小的原点,在瞬间变现出来的。物理学家推证宇宙的产生,是顿现的。
  虽然,目前太空物理学的研究已相当深入,但是浩瀚的太空对科学家来说仍是一个很大的谜。科学家发现的愈多,愈感到对宇宙的认识微不足道。而三千年以前,释迦牟尼佛不但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真相,而且为我们指出了证悟宇宙真相的方法。
  诚如净公上人所感叹的,可惜现代的科学家没有学习佛法,否则科学将会有更突破性的进步。我们深深相信和殷切盼望,随着科学的发展,佛所说的许多宇宙人生的真相会逐步被证实。
  最后让我引用现代科学之父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一段话,作为总结:
  “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他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上,这种宗教意识来源于宇宙万物合而为一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无论对于佛法还是科学,我都是一个初学者。此文仅是抛砖引玉,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十方大德人士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
  Acezel, Amir, 1999, God’s Equation:
Einstein, Relativity, and the Expanding Universe, Dell
Publishing.
  Clark, Ronald W., 1971, Einstein: The
Life and Times by, published, Avon Books.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on-line literature: http://www.nasa.gov
  作者简介:
  钟茂森博士,1973年出生于中国广州市,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1999年获金融博士学位。他曾在美国德州大学布朗斯威尔分校和肯萨斯州州立大学任金融助理教授,目前已经在美国和世界的金融、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12篇学术论文,在美国和世界金融学术会议上发表了20篇论文,并两次荣获美国金融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现任澳洲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商学院高级讲师。他业余时间喜欢修学佛法,在净空老法师门下学习多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
  丛书名: 基金经理投资笔记丛书作 者: 朱平 著
  出 版 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字 数: 200000
  版 次: 1
  页 数: 260
  印刷时间: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7
  包 装: 平装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
  中国未来的“投资大师”将可能在中产生。
  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带您进入投资圈,
  他眼中的好股票,他心中的好企业,他对风险的把握……让我们一同打开他的投资笔记……
  如果投资者面对每天波动的股市,把买卖当成了重点,这就像生活中会有许多人禁不住追求生活的复杂,而忘记快乐可以很简单地获得。
  投资一定是可以获利的,投资的原则也是比较简单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学会挣钱的第一步是学会不亏钱,学会不亏钱的核心是学会正确地买入。
  这种投机方法可能是所有投机方法中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种。 
  知道市场的主流怎么看公司的基本面是盈利的根本,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你想投资盈利就会比较困难。
  只能能够像癌细胞一样不停开店的公司,才有可能出现利润的持续快速增长。
  如果以一列正从黑暗驶向黎明的列车比喻股市,那还没有登上这趟列车的投资者可以等待黎明到来之后,但还在车上的投资者千万不能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下车。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
  朱平,广发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曾在师范学校当过老师。硕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
  1996年加入广发证券从事投行业务。2000年加盟易方达基金公司,2002年担任基金科汇的基金经理,2003年基金科汇实现30%的净值增长,在当年基金业绩排名中名列第二。2004年加盟广发基金任投资总监,旗下各基金均取得优良业绩。2007年广发基金公司以千亿级资产规模跻身国内前十大基金公司之列。
  2005年以来,朱平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报刊上刊发的系列特色专栏文章,颇受业界及读者好评。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
  第一部分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一章 股市到底是什(漫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股市不是造星梦工厂
  上帝不
  “看不见的手”
  幡动、风动和心动
  《大长今》与股市形象
  股市与宇宙图像
  流行的三个元素
  毒蛇、老虎与山花
  市场永远是对的
  沙僧、八戒和悟空
  股市消费者
  股市需要传奇
  洛克菲勒和他的孙子
  钱锺书的比喻
  信任的故事
  第二章 为什么说投资是一定可以赢利的(漫谈投资观念和原则)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投资是稀缺的权利
  学会正确地买入
  要有足够的良好过往记录
  投资中的霸道
  价值投资还是趋势投资
  投资效用最大化的选择
  投资理念才是更重要的武器
  奥运精神和投资
  投资的第一原则
  投机的技术含量
  第三章 做一个快乐并挣钱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如何才能赢钱)
  快乐的车夫
  投资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非理性行为是如何影响个人投资的
  估值就像选美
  认识游戏的规则
  只投资熟悉的股票
  股市的三种考验
  股票作手的故事
  第二部分 市场永远是对的
  第四章 大牛市是怎么产生的(漫谈对市场趋势的研究和判断)
  泡沫如何会消失
  重仓股已具有绝对吸引力
  千万不要在黎明到来的时候下车
  听数据说话
  市场表现出信心我们只是缺钱
  中国故事是的基础
  史无前例的投资“黄金时代”
  大牛市到底有多大
  投资也是一门科学
  2000点后还有多高
  历史会重演吗
  股市预言家
  投资故事多
  2007:开尔文式的新年祝词
  是否是传说中的那次调整?
  大牛市什么时候会结束?
  股市的“墨菲定律”
  市场什么时候可以休息一下
  指数的空间
  第五章 悬念的背后是什么(漫谈对热点事件的研究和判断)
  利益的市场——由国航大幅减少发行规模谈起
  卢卡斯的女巫前妻:钢铁股为什么开涨
  猪年股市的四大悬念
  加息说明什么
  “5·30”后市场发生了什么变化
  2007年夏天的热门话题
  升息和比较优势
  股市,速度为王
  第六章 如何寻找超级企业(漫谈对行业和企业的研究和判断)
  三四法则:消费类企业
  三个火枪手:企业竞争格局解析
  超级女声与超级企业
  梦的解析:发现真正的持续成长型企业
  超级企业路线图
  股票的三种境界
  品酒评股票
  白酒演义
  企业成败最终看执行
  商场如战场:从两个可乐的竞争说开去
  电脑PK软件:解读终端销售模式
  小企业的成长之路
  商圈的故事:判断成功企业的特征
  淮海路PK南京路:解读连锁零售业
  成长的宿命
  超级女生与人口统计
  洛克菲勒父子的故事:从人口结构变化看投资机会
  把握将来的投资机会
  第七章 怎样才能从股市中获取较高利润(漫谈对股票的研究和判断)
  买卖的选择
  周期的轮回
  科技股,看上去很美
  蓝筹股——寻找天生的赢家
  成长与价值的轮换
  “智慧之王”所罗门:能吸引眼球的股票才能得到广泛认同
  JOB的故事
  大话西游:从道琼斯30看中国股市的未来
  从看成长股
  资源之赌
  说说热门股
  关于投资与研究的疑问
  老虎机和轮盘
  大众评选与选股
  主流资金在改变投资策略
  远见还是随机
  由“87版”《红楼梦》说开去:假如为20年后选一只股
  股市的布朗运动
  股市想象力
  第三部分 基金公司是如何运行的
  基金管理人的工作
  画出菜的味道与股市独立性研究
  看NBA球赛聊基金投资
  百度的故事:优秀的特质
  历史学家和历史爱好者:专业人士与业余投资者的不同方法
  调研与弦外之音
  资产管理的重心
  都是飞机惹的祸
  对洪都航空质疑的回应
  企业的愿景
  基金管理公司的愿景
  似是而非的规律:什么样的基金是好基金
  第四部分 媒体聚焦
  未来的投资机会将超乎想象——访广发基金投资总监朱平
  广发朱平:投资理念宣传员
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 -
序言  据说上个世纪末,有一个美国基金经理每天起床时,常会自语,感谢自己生在美国做基金经理,因为美国有全球最大的股市和最好的上市公司。时光飞逝,21世纪已过去7年,现在身处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可能也同样会感到幸运。尽管2005年,我们对它还是忧心忡忡,其实那已经是黎明即将到来前的黑暗。
  三个因素的横空出世给中国股市带来了巨变:一是中国正经历的经济起飞;二是中国人的投资需求被空前激发;三是股市全流通恰逢其时地完成。于是,牛市在大家的忽视中汹涌而来。
  现在,中国投资者又被充满魅力的股市弄得有些魂不守舍。也许有第一章  股市到底是什么(漫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股市不是造星梦工厂
  说到股市,不少人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横财的地方。
  全球股市的神话人物巴菲特就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虽然比尔?盖茨比他钱更多,但一般老百姓搞不懂高科技,而买卖股票最大的好处似乎是老少皆宜。致富也简单,买入一只大牛股,捂着,多少年之后就可以成为富翁了。每天还有电台、电视台的股评家,告诉你明天哪只股票可能会涨,甚至涨停,一年有十次对,也可以翻番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假象。从总体上讲,这些年来,投资沪深股市的老百姓总体是亏钱的。我们的股市从100点涨到1000点时,总规模很小;从1500点上到2200点时,市场开始大量发行股票,市场规模倍增,然后大盘又跌回到1000点附近。2000年时,一个普通的公司IPO竟然可以发到80多倍市盈率,还得排队申购。如果老百姓亏的钱被其他投资者挣了,那总体上还说得过去。但这些钱很大一部分是被浪费了。
  股市制造富翁的比例比实业要小得多。可以看看福布斯中国财富榜,上榜的豪富以从事科技、零售和房地产的居多。再看一看统计数据,100多年来,美国股市的年均收益率大约在10%左右,这10来年,全球股市的投资年收益率大约在7%左右。仍以巴菲特为例,他在35岁的时候赚到了700万,50岁的时候赚到了2个亿,15年时间里达到了30倍左右的涨幅。30多年来,巴菲特的投资年均收益率大约在25%,这应是全球最顶级的水平了,而且他那个时候还没有新经济。
  所以,在中国股市每年能获得10%的收益已经是非常好了,但问题是大多数股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高的收益水平,尽管现实中大多数股民的收益状况比这要差很多。太多的人抱着发财的梦想来到股市,但股市其实只是一个实现财富增值的地方。如果有人碰巧在某一段时间,比如在美国,买了诸如微软、DELL或像国内苏宁的同行BESTBUY(百思买,美国家电行业连锁巨头——编者注)之类的股票,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可以获得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但这些公司初始规模很小,其投资数额与市场总体投资数额相比,比率可以与中六合彩的概率相比了。而国内由于缺少成长空间巨大、扩张速度极快的公司,即使最好的投资也就是中集集团,10年大约也就有13倍左右的收益。目前,在国内A股市场再没有第二个公司可以为投资者10年带来10倍以上的收益了。
  如果把股票比作女孩的话,那证券市场上的大美女是极其稀缺的,和在现实世界中一样。很可能有超过半数的股票从整体上说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其余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股票,则更多的是像邻家的女孩,有不错的收益和可爱的地方,但绝不会让你魂牵梦萦。但人性总是这样,一方面总认为自己会碰到大美女,哪怕其实碰到的是恐龙;另一方面,对于比较普通的收益并不太珍惜,总想,结果连普通的收益也得不到。
  上帝不玩骰子
  为什么当年微软或DELL能给投资者带来高回报,股价却没有一步到位?而当人们无比兴奋地计算亚马逊这样的网络股的点击率量,不断推高股价,期望股价一步到位,不再给后来者赢利机会的时候,网络股却崩塌了。当然现在看来,如果一个刚刚开办的网络书店,其总市值超过了全美最大的连锁书店,而前者的营业额连后者的1/10都不到,那其股价的崩塌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是除了少数坦言不懂科技或网络而回避这类投资的人,其余的投资者有多少能逃脱网络泡沫的破灭而造成的损失呢?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经典的泡沫,与历史上其他类型的泡沫没有两样。但在当时,市场的主流却并没有这么想,因为大多数人没有预知到泡沫的破灭,直到它真的来临。如果谁真能发明时间机器,那他一定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亿万富翁,但这是不可能的。证券市场用最好的薪水,雇佣最聪明的分析师,努力地研究经济、行业或企业,最多也只能看到非常短暂的未来的影子。
  投资中一个重要的心理陷阱是过度自信,过度自信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认为自己可以把握未来。过度自信者中也包括以资金为后盾操纵股价的庄家。从总体而言,庄家一定是亏损的,只是还没有人统计亏损的总额有多大,但从破产券商和庄家资金链断裂的新闻报道,可以知道这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所以投资中的意外是投资本身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而不是偶然的事件或投资者水平的问题。所以如果在国内市场,某只基金的重仓股出现下跌,其实再正常不过,哪怕这只股票跌得只剩1%,也只是说明这只股票发生了超出基金经理预期的事情。市场用一只股票的下跌来评价整个基金投资的水平是不全面的。因为如果不是因为未来的不可知,人们其实根本就不用分散投资,全额投资收益率最高的那只股票就行了。
  上个世纪物理学的发现也许与我们的证券市场有某些类似之处。一个欧洲的皇室成员同时也是物理学家叫德布罗意的,他发现电子既是实体的粒子,又是一种波,他把这种现象叫做波粒二相性。另一个物理学家海森伯进一步研究发现了“测不准原理”。他认为,微观世界和我们现存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比如电子,你要么可以知道它运动的路径,要么可以探测它出现的地点,但无法两者都知道。这就说明我们如果知道电子在围着原子转,我们就无法知道它到底在什么地方。爱因斯坦对此非常恼火,他说“上帝不玩骰子”,于是开始研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大一统理论。但非常可惜,他没有成功。
  说这个故事只是想告诉读者,就像我们必须接受微观世界是概率的世界一样,我们必须接受的一点是,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短期而言,股价相对企业基本面的波动是不确定的,而企业的基本面却是确定的;长期而言,股价反映企业基本面变化的趋势是比较确定的,但企业的基本面却变得不再确定。所以无论时间长短,我们都不可能两者兼得。
  “看不见的手”
  证券市场也同样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
  只要市场的参与者是理性而自利的人
  1776年,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教授亚当·斯密发表了经济学奠基之作《国富论》,其核心的论述是“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只要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并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那么不需要有人来管理,将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控,经济运行由此可自动达到最佳状态。据说,后人对这只“看不见的手”有30多种解释,比如市场及价格机制、司法制度、产权等等。亚当·斯密本人也因此被尊称为市场经济的鼻祖、经济学之父。
  证券市场也同样存在一只“看不见的手”,只要市场的参与者是理性而自利的人。市场规模越大、越成熟,这只看不见的手就越有威力。如果你对这两年大盘走势感到困惑的话,那很有可能是你还在相信政策或机构会拯救你,而没有考虑到那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那只手是怎样起作用的呢?这要先从理性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开始分析。理性投资者认为所有投资者都是同样的聪明,他们的判断往往是一致的,所以买人股票并获得收益的主要原因是今后自己会用比以前更高的价格来买入某只股票,而不是在低价时买入,到高价时再卖出。这个逻辑的结果是,投资者之间的博弈是无效的,投资股票的收益不能寄希望于其他投资者。所以,理性的投资者认为收益足“股票红利+估值不变时的股票价差”,通俗地说,估值就是你在某价位买一只股票,预期在这个价位下,这只股票每年都能带来你所希望的收益。而很多时候,股票价差与企业利润增长并不一致。典型的如周期类企业,当其利润最好时,由于预期的变化,其股价反而会下跌。
  从常识来看,股票应是越涨越有人买,越跌反而越无人问津。早年荷兰发生的郁金茎事件也正说明了这种现象。当时由于大家争相投机购买,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涨了近上百倍,但没有多久泡沫就破灭了,郁金香球茎的价格又回到了原位。拉动价格下跌的正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投资者预期某只股票会以某个价格,比如10元为中心波动,低于10元时买入,到11元时卖出。但由于理性投资者的智力水平是相同的,所以其他的投资者也会有类似的判断,也会在10元买入。但当股票涨到11元时,这个投资者知道,其他的投资者同他的判断是一样的,也要卖出这只股票,这样就会发现买的人很少,直至股票重新回到10元,甚至更低。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无法获利,理性的投资者在一开始就会做出不买入的决定,换句话说,就是理性的投资者之问的博弈是没有意义的。对市场观点的相对一致性是理性投资者的一个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正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从2004年开始,沪深证券市场的一些股票,尤其是基金持有的股票,涨时不回调,跌时不反弹,其原因就在于此。
  幡动、风动和心动
  股票价格波动的三个因素
  有一则流传很广的关于禅的小故事,说从前有一个老和尚看到两个人对着一面幡,面红耳赤争论不休。一个说幡在动,一个说不是幡在动而是风在动。老和尚却不以为然,他告诉他们,那是你们的心在动。套用这个故事也许可以更清楚地说明关于股票价格波动三个层面的因素。
  对大股东而言,股票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资产价格及重置价格上,但流通股东却认为决定价格的是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就像是风在动而不是幡在动。流通股东认为资产的多少与公司利润没有很直接的关系。如果以资产的多少作为定价的依据,那么投资资产收益率高的股票一定会获得超额收益,但有效的市场是不会让系统性的超额收益出现的,因此与平均收益相一致的定价只能以未来的现金流作为基准。
  但与幡不同,风是多变的,所以以未来的业绩为定价的基准,投资者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放在了价格波动的火山口上。从统计规律看,平均不到10年,上市公司就会至少发生一次收购、重组、多元化投资及业务转型之类的改变,资产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盈利能力自然也会发生变化。但是所有的证券研究分析师并不会对此进行预测。尽管上市公司的PE大部分是大于10倍的,也就是说分析师对任何一个上市公司的年限至少是10年以上。这种假设犯错的概率很大,这是投资者仍可以从市场上获得超额收益的基础。
  影响股价第三个层面的因素来自于每个投资者的行为。首先是投资者的心理,比如羊群效应、过度自信、赢利错觉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每个希望从股市上挣钱的投资者都应该了解。其次是供需对价格的影响,比如国内A股市场钢铁股和的供给很多,但如果通过配置的方式投资,那么市场对这些股票的需求将会少于供给,其结果是这两个行业的股票价格很可能会长期偏低。再比如全流通后必然会带来股票发行的市场化,市场化的股票发行会带来大量质地平庸股票的供给,而需求没有增加,因此这些股票的价格在全流通后可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最后,投资理念及目标也会对股价产生重大影响,在20世纪末美国网络股流行时,资金大量涌向成长型基金,这推升了网络股股价,也使这类基金的表现更加出色,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涌入。但从2000年起,成长型基金的表现已连续5年落后于价值型基金。
  《大长今》与股市形象
  股市形象不对路,就不能吸引大量的资金
  《大长今》讲述的是一个如何成长为朝鲜第一位并复仇的故事,但由于其对膳食和中医的详细介绍,说它是科教片也不为过。有意思的是,吸引观众的正是这些膳食和医疗的故事和知识。该剧无疑是这两年最成功的韩剧。中国也曾拍过类似的叫《大宅门》的电视剧,主要是介绍同仁堂的故事,同样非常成功。播放当年,同仁堂的乌鸡白凤丸和同仁堂科技的六味地黄丸两大品种突然火爆,增长迅猛,股票投资者自然也收获不小。当然我们不能完全肯定这两件事有因果关系,虽然这两年同仁堂再没有其他的品种有那样的增长速度。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远非韩国所能比,但我们的影视作品似乎没有体现出这种吸引力。这就像同是参与性的娱乐节目,中央电视台“梦想中国”的影响力无法与地方台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相提并论。同样的还有股市,中国居民存款总额已超过13万亿,如果加上机构存款,总额超过25万亿;而我们的股市流通市值不足1万亿,总市值不足3万亿,但市场却总是战战兢兢,怕全流通,怕扩容,怕资金捉襟见肘,尽管更多股票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更多的挑选余地,其本身是一件好事(至2007年10月,中国股市的流通市值已达8.5万亿,总市值达29万亿。股市在社会中的形象也大为改观——编者注)。
  这个现象表明,我们的股市形象不对路,不能吸引大量的资金。个中原因有两点,首先是没有选择好正确的受众,其次我们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去打动他们。
  首先,证券市场的壮大必须依赖可长期投资的资金,这些资金应主要是来自普通居民,其次是一些稳定资金的管理机构。而偏好风险的投机者由于其第一数量不大,第二偏好流动,所以不是使证券市场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
  第二,股市具备的特征应符合长线投资者的偏好。这意味着,股市的形象应是稳定的,如果市场表现出较高波动性,是不能吸引这些资金的,从而也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非常遗憾,目前的股市仍给大众传递着博弈、投机、暴利和崩盘的信息。其实从基金的主流投资看,尽管波动并不大,收益也不算高,但如果认真做每年收益超过7%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两年以来,基金投资收益远远超过了7%的水平——编者注)。
  第三,从传播的内容看,我们股市的旧有符号主要是庄家,如吕梁、德隆,尽管现在它们已基本消失,但新的符号体系并没有建立。市场的舆论中心应出自以经济学、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及企业家为代表的符号体系,而不是面向投机者的股评家。
  最后,股市参与者的形象必须是诚信的,尤其是普通居民的资金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如共同基金来管理,这些机构的诚信要求应是100%。无论多么严厉的媒体监督都不过分,而且一定会有助于这些机构如共同基金的发展,同样对于上市公司和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是如此。没有诚信就没有普通老百姓的资金,同时也就一定没有中国股市的未来。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8:39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另一种灿烂生活全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