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怎么换班,同专业之间。大一新生寄语,要...

校园添暖阳 安徽理工大学新生献血忙_要闻_淮南新闻_安徽网
您的位置: >>
校园添暖阳 安徽理工大学新生献血忙
中安在线-淮南网 10月21日、22日是一个难得的金秋丽日,美丽的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园内又增添了一道暖阳:大一新生排队献血采样,作为送给自己人生新起点的一份特别礼物。
21日一早,安理大校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献血采样活动宣传台一摆出来,许多新生便好奇地围过来咨询,担当服务的志愿者大都是大二的学长学姐,他们以自己献血采样的经历和他们的榜样、本校的两位学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黄海松、马晃晃为例,向学弟学妹们热情地讲解捐献的相关知识和程序,不一会儿,宣传台前坐满了填表的新生。
填好登记表的新生在献血车上、车下排起了长队,同学们还互相加油点赞。有的没扎过针的同学有点害怕,志愿者和同学们一起鼓励着,只见一只只袖子撸了起来,一袋袋一管管殷红温热的鲜血伴着无私的真爱涌了出来。&我刚满18岁,今天献了400毫升血,又采集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样本,这个成年礼很特别很有意义!&一位走下献血车的新生骄傲地对同学说。测绘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和爱心社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队员们以老带新,轮班换班,中午不间断,承担宣传动员和采集服务,他们专业的讲解、热心的服务成为校园最亮最暖的风景。据了解,这样的活动在安理大校园里年年上演,这样的爱心接力也在校各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一届届新老志愿者中心手相传。
据了解,两天内安徽理工大学共有359人献血73300毫升,73人采集造血干细胞捐献样本。
图一:新生们正在献血
图二:志愿者正在向新生进行宣传
图三:新生们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填写资料&
(记者 李严 编辑 汤宁)
原标题:校园添暖阳 新生献血忙
编辑:何薇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1人评价)
&&|&&23次下载&&|&&总153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30积分
2人评价26页
16人评价20页
21人评价28页
2人评价22页
7人评价4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30积分→ 3万大学新生涌荆州 8所高校迎来3万名新生
3万大学新生涌荆州 8所高校迎来3万名新生
沙市职业大学以及荆州教育学院的大一新生也将于一周之内相继报到。
据悉,我市8 所高校共招近3 万名新生,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新生报到的时间一般为两天,由于每个学校报到时间不完全相同,整个荆州大学新生报到高峰将持续一周左右。新生报到……
9月2日,秋高气爽,荆州市各大高校的迎新工作拉开序幕。各高校纷纷在车站和校园设立新生接待点,迎接新生。据了解,未来一周将有近3 万名大一新生从各地汇聚荆州,开始生活之旅。在长江大学西校区,鲜艳的彩旗和各种激励人心的横幅随处可见,沉寂了近两个月的校园昨日格外热闹喜庆。记者在该校招生与注册处了解到,该校2010 年大一新生报到注册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来自全国31个省(市、区)的9357 名新生即将入校,其中普通本科生8338名,普通专科生1019名。除了长江大学以外,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的3300 多名新生,和湖北国土资源学院的2340 名新生也陆续来学校报到。此外,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长江大学文理学院、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沙市职业大学以及荆州学院的大一新生也将于一周之内相继报到。据悉,我市8 所高校共招近3 万名新生,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新生报到的时间一般为两天,由于每个学校报到时间不完全相同,整个荆州大学新生报到高峰将持续一周左右。新生报到结束以后,各学校还将根据自身情况,组织一周到半个月左右的军训。长江大学今年招收9357 名新生,其中东校区约为1800人,主要为艺术、体育等专业的,新生主要集中在西校区,大约为7200 人。该校今年的迎新工作主要分为校内、校外两个部分。校外,接送工作有条不紊长江大学迎新工作人员在沙市红门路车站、沙市长途车站、荆州楚都客运站、江津路车站设了4 个迎新点。迎新时间从9 月2 日至3 日的早上7 点到晚上的10点。这次新生的接送工作主要由市公交公司负责,预计9 月2 日将动用大客车23辆,9 月3 日需调用公交车15 辆。校外的迎新工作除了三位老师带队负责外,主要工作人员都是在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一共90 名,他们都是自律委员会和国旗护卫队的学生干部。这些工作人员一共被分为5 个小组,其中有4 个组分别负责4 个车站的迎新工作。据了解,根据四个车站的的位置,一共安排了三条迎新路线,一条是从沙市红门路站出发,途径沙市长途汽车站、东校区北大门,最后到达西校区迎新办公点;线路二是从荆州楚都客运站出发,途径西校区迎新办公室,最后到达东校区北大门;线路三是江津车站出发,途径东校区北大门,最后到达西校区迎新点。记者登上一辆迎新专车发现,车内的学生与都对荆州和新学校充满憧憬。应家长与新生们的要求,记者充当起临时导游,对荆州和长江大学作了简短的介绍。校内,报到工作按部就班校内的迎新工作分为5步,首先是接待区,根据专业的不同,共分了21 个接待组,各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到不同的接待组报到,领取报到程序单和住房卡。第二步,就是报到区,按照报到程序单的要求,分别办理入校手续,包括缴费、交保险费、户口关系、交入学通知书、购买饭卡等。第三步,就是学生凭住房卡到指定的寝室入住,然后凭缴费单在寝室宿舍楼值班室领取卧具、钥匙等等。第四步,则是体检工作,地点安排在校图书馆。第五步,向各自的辅导员报到并上交程序单。整个入学工作区比较集中,人员也比较多,各院系也安排了较为充足的人手来负责新生的接待工作。从新生下车到各专业接待点,专门有负责接待的学生工作人员,负责帮忙提行李,来减轻学生、家长的劳累。贷款 绿色通道两大措施助新生顺利入学9月2日,记者在长江大学西校区报到点了解到,今年,凡在生源地办理了助学贷款的大一新生,都可以凭银行贷款合同书登记注册,顺利入学。考虑到没有办理生源地贷款又未凑足学费的学生,长江大学今年特意开辟了专门的绿色通道。该校一年级教学工作部书记曾庆军表示,因没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而暂时不能注册的新生,学校将一律安排他们入住,然后和家长一起想办法慢慢解决学费问题。“一村一名”该计划成招生亮点记者在长江大学报道点看到,继2006 年以来,今年长江大学的三个专业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这一招生计划。它们分别是园林园艺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农学院的种植班、动物科学学院的水产养殖专业。据了解,“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国家为振兴农业而实施的特殊人才培养计划。其招生对象为带领农民致富取得明显成绩的村、组干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中的骨干;镇、村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各类生产能手;农村知识青年;农村经纪人和能工巧匠。培养对象应在35 周岁以下,特殊情况可放宽至40周岁,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据长江大学招生办负责人介绍,目前,长江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只在湖北省内招生。生源主要是从省内各村组推荐,但条件是这些推荐人员必须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且具有3 年以上社会工作经历,最后组织他们参加湖北省组织的统一考试,择优录取。今年长江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招生90 多名。公安民警保驾护航24小时巡逻校园及周边在长江大学西校区正门口,记者看到身着公安制服的民警拿着警棍严阵以待。据御路口派出所民警李警官介绍,御路口派出所专派20名民警,由所长汤耕亲自带队,24 小时在校园及周边巡逻守卫。他们轮流换班,以步行及骑摩托车等方式开展巡逻,以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借开学之机对新生及家长实施诈骗、偷窃及抢劫等不法活动。除此之外,民警们还为新生和家长指引道路,以方便他们顺利入学和出行。
调查本内容是否有用
上一篇:她的所有加减乘除法完全没有问题,若我写出直接性的题目,例如,【78 20=?】。她绝对能算出答案。乘法也已经“背”熟。
不过,她的数学还是非常差。基础算法没问题,那么她的问题究竟是什么?这是个智商针对性的分析。
--------……下一篇:这是一篇关于招营业员怎么写,招聘营业员怎么写,招聘店员广告怎么写的文章。譬如“某公司财务经理招聘启示”等
2、公司介绍,公司发展规划,以及其它
3万大学新生涌荆州 8所高校迎来3万名新生 相关推荐
{$str_relative_reduce}
3万大学新生涌荆州 8所高校迎来3万名新生 荆州,新生,大学新生,所高校,迎来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热点:&&&&
中国大学生缺少朋友 压力和竞争让同学关系微妙
  竞争造成的微妙关系让同学之间称得上朋友的只是个位数?
  群居孤独症困扰大学生
  实习生 肖婷婷 本报记者 谢洋
  “为什么中国学生总喜欢一个人独处?”
  浙江大学的韩国留学生金毅然已经在中国生活4年了。在校园里,她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中国学生总是独自一人到食堂吃饭,不到10分钟就吃完了;总是一个人骑自行车上下课,而且骑得飞快;总是一个人在校园散步,耳朵里还塞着耳机……这些在她看来要与朋友一起进行的事情,中国学生往往是一个人完成,难道他们真的习惯独处、享受孤独的感觉吗?
  大学里能称得上朋友的只是个位数
  在上海念书的大四学生沈洁,刚入校时也跟很多新生一样,认识交往了不少新朋友,有一段时间大家总是一起上下课、结伴吃饭、深夜卧谈,假期来了就一同出游,或是一起去很远的家具城挑选镜子、台布来装点寝室。
  “那样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一个多月。”沈洁将其形容为蜜月期。很快,大家投入到“百团大战”,由于各自的兴趣爱好不同,沈洁和她的朋友有的参加了创新俱乐部,有的进了校报,有的选择去学生会工作。
  刚开始大家还相互鼓励,约定要经常抽时间相互交流,一起在学校闯出一片新天地。但很快他们的生活就被各种社团活动、项目策划所淹没,每天都是踩着铃声进出教室,赶着熄灯点返回寝室。
  大一下学期,沈洁趁着小假期想邀请寝室同学去周边景点旅游,但挑了好几个日子,不是张三要开会,就是李四有活动。最后,沈洁只好一个人前往目的地。本应该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场景,却变成她一个人的水乡独行。
  寝室的镜子脏了没人去擦,舍友卧谈的机会少了,有时甚至连见一面都很难。随着时间推移,沈洁越来越觉得被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包围,她开始尝试把友情寄托在社团里新认识的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身上。
  但是,沈洁所寄予厚望的社团好友们在关键时刻也十分“不给力”。大二那年,沈洁办理出国交流手续,让她没有想到的是,那些社团里有交流经验的同学居然也跟学校的行政人员一样说话绕来绕去。明明有人知道什么事儿该在哪里办,但要打听点有用的消息比挤牙膏还难。
  一次课堂自由讨论时,正巧说起这个话题,沈洁忍不住把她在学校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一股脑儿地吐出来。话音刚落,班上另一名同学马上接话说,自己的朋友虽多,但知心的基本都是中小学认识的人,大学里能称得上朋友的只是个位数,关键时刻能伸手帮一把的更是少之又少。
  “你们看上去不是朋友挺多的吗,怎么会这样呢?”听完他们的发言,老师直呼意外。
  网上好友到头来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手机、电脑、Ipad随时都能便捷上网,很多寂寞的大学生,转而在互联网上寻找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北京读大三的刘明现在每天必做的功课就是上人人网更新状态,把身边发生的一些细微小事或者心情的变化及时发布到网上。
  “从机场打个车,司机说要去换班,然后跟着司机到换班地等另一个司机,另一个司机上车后说,快没油了,然后跟另一个司机去加油,然后塞车,开到学校宿舍竟然花了3个小时。”
  “在大黑家排了一小时队,但吃面时听到了《灌篮高手》片尾曲,哈哈。不过味道实在是不如二里半拐角处的清真兰州拉面啊。”
  这些絮叨的、好似流水账的语言总能迅速在网上引起回响。刘明认为,其实大家觉得这些生活小事很有意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找到跟别人分享与倾诉的机会,网络则提供了便利。
  经过一年多的经营,刘明的微博“粉丝”已经有近200人了,关注度也超过了100点。看着有很多人回复或者转发自己的微博和校内状态,哪怕只有一个“顶”或者“赞”,甚至是“弹”,他都觉得很开心,“比起寝室里安静得只听到苍蝇飞,叫个人还要跟耳机隔音做抗争,跟微博上的朋友交流要轻松愉快得多。”
  有一次,刘明上完高数课在楼道里遇到了一位常在网上交流的朋友,虽然是同系的,但两人之前从没见过面。因为常常互相访问个人主页,也见过对方不少生活照,他确信眼前出现的这个人就是经常和他聊到深夜、从老师同学到明星八卦无话不谈的“校园百事通”。可是擦肩而过的瞬间,两人居然谁也没有主动跟对方打招呼,甚至连挥手也没有。“网上的朋友混得再熟,到头来也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刘明感慨。
  压力和竞争奠定了大学生活孤独的基调
  从成为大学生的这一刻起,就业的压力以及与周围同学的竞争关系奠定了大学生活孤独的基调。大家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在社团、实习单位磨炼,而友谊在与前程的较量中被不断挤压,变得越来越让人无暇顾及了。
  才进入大一,高翔就参加了学院为新生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名企学长学姐经验交流会。本以为就业、考研离自己还遥远的他,也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很快,高翔开始强制自己把时间尽量多地放在学长学姐所谓“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那些地方。慢慢地,他与朋友的通话时间从每天半小时,缩减到每天15分钟、5分钟,后来由于社团开会、写活动策划等大量事务缠身,他经常整个星期也顾不上跟朋友联系。即便知道这样下去会让自己远离原来的朋友圈子,他也只能选择继续忙碌下去,因为“时间有限,前途要紧”。
  相互的竞争关系让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高翔说,大学几乎所有消息都要靠自己打探,“不要还傻傻等待班长或者团支书的消息”,特别是一些选拔性的重要活动,不会有人主动在你面前大肆宣扬并邀请你一起参加的,如果错过了张贴在某个角落的通知,就只能怪你搜索信息的能力太差,“朋友,大多数时候都是向你炫耀比赛成果,而不是跟你分享参赛信息的那个人。”
  在吃过一两次亏以后,高翔开始学乖,一有时间就去学校各大论坛搜索最新消息,但论坛上的人也不见得会乐意告知所有的事情,发个求教帖被人拍砖是常有的事儿。“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上网搜搜就能解决了。”――这还算是客气的回答,遇到坛友心情不好时还会被骂“脑残”。后来他也学乖了,每次发帖提问时,都会在标题前加上“土问”、“弱弱地问”等词语,以防挨砖。
  在高翔的记忆中,只有到了开一些无关痛痒的会,或者那种凑人数的讲座时,就会接到无数朋友的电话和短信。“与其有这样的朋友,我宁愿一个人!”他说。
  “越是害怕就越是被动!”在湖南上大学的郭松是个十分主动、好交友的人。进入学校后,他办了每月1000条短信的包月套餐,有事没事他总喜欢给认识的朋友群发短信,看到天气异常就告诉大家“我这里刚刚打雷了”,食堂师傅哪顿做得不合胃口了他也会广而告之“今天饭菜好难吃”。
  “谁回复我了我就继续找话题聊”,经常“骚扰”同学的结果就是郭松跟许多人都成了朋友,他知道大家每天正在经历着些什么,谁有了心事也首先会想到找他诉说。“其实大家离开家都很孤独,很需要友情,我只是比较勇敢地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责任编辑:黄海)
沈阳男子曾令军在这不足20平方米的厕所小家生活了五年,还娶了媳妇,生了大胖儿子……
竟然是孩子的妈……
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
汪成荣面临的奖金被收回再分配难题,并不是一个单一事件。[]
数字之道:
搜狐论座:
慢画慢活:
搜狐侃事:
这样逛街图什么呢……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新生寄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