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违章查询到苏甲班车有几趟,分别几点钟

丹阳到昭通汽车时刻表
您当前的位置: &
& 丹阳到昭通汽车时刻表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丹阳到昭通汽车时刻表&
最小起订量:
供货总量: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3 天内发货
发布时间:
06:45:31&&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更新时间:
(联系这个号码)
(联系这个号码)
丹阳到昭通汽车 途径 株洲/怀化/凯里/贵阳/毕节 [汽车票务信息]
15:10 19:00
株洲/怀化/凯里/贵阳/毕节
昭通汽车站
450元 里程2400KM
车上配置:空调 DVD 冷热饮水机 卫生间
备注:丹阳&&昭通(天天发车)
服务宗旨:没有旅途的辛劳 只有家庭的温馨
中文名称 & & & &昭通&
外文名称 & & & &Zhaotong City&
别 & &名 & & & &秋城,鹤城&
行政区类别 & & &地级市&
所属地区 & & & &云南省&
下辖地区 & & & &昭阳区、水富县、彝良县等&
政府驻地 & & & &昭阳区&
电话区号 & & & &0870&
邮政区码 & & & &657000&
地理位置 & & & &中国西南地区滇东北&
面 & &积 & & & &23021平方公里&
人 & &口 & & & &521.3万(2010年)&
方 & &言 & & & &西南官话&
气候条件 & & & &南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 & & &大山包、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念湖、牛街古镇等&
机 & &场 & & & &昭通机场、昭通花鹿坪机场&
火 车 站 & & & &昭通火车站、盐津站等&
车牌代码 & & & &云C&
海拔高度 & & & &267-4040米&
电 & &站 & & & &溪洛渡、 向家坝、白鹤滩水电站&
著名中学 & & & &昭通市第一中学、云天化中学&
著名人物 & & & &龙云、姜亮夫、卢汉、罗炳辉等&
高等院校 & & & &昭通学院&
2013年GDP & & & 约635亿元&
行政代码 & & & &530600&
昭通,云南省下辖市级行政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处;金沙江下游沿岸;坐落在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度地带。
昭通地势南高北低,最低海拔267米(水富县),最高海拔4040米(巧家县),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昭通辖一区(昭阳区)10个县143个乡镇(办事处)。2010年末总人口521.3万,其中有苗、彝、回等23个少数民族54.2万人。
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称为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1] &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3日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早期智人化石&,距今约10万年,称作&昭通人&,填补了云南省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之间的空白,说明昭通市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大约距今一万年左右至距今四千年的约六千年时间里,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已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懂得了制陶、纺织、农业和放牧等技术,开始了邑居和定居生活。西周末至春秋初期时的杜宇部落,入蜀,&教民务农&,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得到了蜀民的拥戴,当了蜀王,号&望帝&。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以蜀郡太守李冰开凿焚道。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进一步经略云南,派常颔将李冰开凿的焚道延伸至建宁(今曲靖),史称&五尺道&。中原文化的南渐,今昭通地处&五尺道&枢纽,得风气之先,是云南最早、最充分接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地区。[2] &
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汉武帝改变汉初&闭蜀故徼&的封闭政策,重开&南夷道&,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郡县,扩大中原与西南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王朝在今昭通市设朱提县(郡),昭通首次被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之下。
自西汉建元六年至唐天宝年间,今昭通以&朱提&冠名,或为县治,或为郡治,或为犍为南部、犍为属国都尉治所,前后达800余年。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两个地方政权先后称雄于云南地区,昭通既与中原文化疏离,也未能充分接受南诏、大理文化的影响。
元置乌蒙路。明代置乌蒙府。清雍正九年在完成改土归流后,改乌蒙为昭通。上溯唐、宋两代行羁縻之治时中断中央政权建置的近五百年,今昭通称&乌蒙&(阿猛)前后千余年。
土司制度的形成和逐渐完备,因用兵、屯田、民族迁徙而形成的土著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同样值得关注,同样是昭通历史文化资源中极为宝贵的财富。[2] &
清初袭明制,称镇雄土府,属四川省。清雍正五年(1727年)实行改土归流,&诏改乌蒙府为昭通府&。[2] &雍正六年(1728)2月,乌蒙土府改土归流,是为乌蒙府,移治于土府(窦地甸)东二十里地,于米贴地方置永善县,大关屯地方置大关厅,改镇雄府为散州划归乌蒙府。
雍正八年(1730)7月,乌蒙府更名为昭通府,并置恩安县为府之附郭。弃天梯(今土城)新建城于二木那(今昭通市城)。同年,昭通府属迤东道(治曲靖府)。
雍正九年(1731)置鲁甸厅属昭通府;盐井渡设巡检司,属昭通府大关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10月于永善县之富官村置靖江县来属;升镇雄州为直隶州。至清末,昭通府辖大关、鲁甸2厅;恩安(附郭)、永善、靖江3县。
  民国元年(1912)沿清末旧制。民国2年(1913)4月,云南都督府裁府设道,撤销昭通府,将原昭通府驻地恩安县改名为昭通县;鲁甸厅、大关厅、巧家厅、镇雄直隶州改设为鲁甸县、大关县、巧家县、镇雄县;镇雄州彝良州同辖地置彝良县。
民国3年(1914)1月,靖江县因与江苏省辖县重名,改名为绥江县。
民国6年(1917)1月,从大关县盐井渡地方析置盐津县;同年,由镇雄县析置威信行政区。昭通、鲁甸、巧家、永善、大关、靖江、镇雄、彝良县和威信行政公署均属滇中道。
民国18年(1929)撤滇中道,各县直属省管。民国21年(1932)威信行政公署改为设治局,民国23年(1934)9月,成立威信县。民国31年(1942)3月,设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辖昭通、永善、绥江、盐津、大关、彝良、镇雄、威信、鲁甸、巧家县共10县。
  1950年设昭通专区,专署驻昭通县。辖昭通、大关、绥江(驻中城镇)、盐津、威信(驻扎西镇)、镇雄、彝良、鲁甸(驻文屏镇)、会泽、巧家、永善等11县。
日,撤销盐津县,将原盐津县的行政区域并归大关县(1959年撤并)。
日撤销鲁甸县,将原鲁甸县的行政区域并归昭通县(1958年11月撤并)。昭通专区辖9县。
日,恢复盐津县,以合并于大关县的原盐津县行政区域为盐津县的行政区域(日分治),大关原辖豆沙、柿子划入盐津县。昭通专区辖10县。
日恢复鲁甸县。以合并于昭通县的原鲁甸县除马路、苏甲、水屯、酒房四个人民公社以外的行政区域及昭通县永丰区的祖家包包、马鞍山、板板房、陈家湾、马家院子、杨家台子、龙家台子7个村为鲁甸县行政区域。昭通专区辖11县。
日昭通专区的会泽县划归曲靖专区。昭通地区辖10县。
  1970年改昭通专区为昭通地区,地区驻昭通县。辖昭通、绥江(驻中城镇)、永善(驻景新镇)、盐津、大关、威信(驻扎西镇)、彝良(驻角奎镇)、镇雄、鲁甸(驻文屏镇)、巧家等10县。
  日,设立昭通市,以昭通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属昭通地区。
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水富县。以(绥江县)水富区的安富、水东、水河3个公社,绥江县的太平公社和会仪公社的新安、新寿两个大队,以及与水富区相邻的盐津县的两碗公社,划归水富县管辖。县人民政府驻云富公社。水富县由昭通地区行署领导。昭通地区辖1个县级市、11个县。
日,撤销昭通县,将昭通县的行政区域并入昭通市。昭通地区辖1个县级市、10个县。
  1984年恢复区乡建制,废公社为区。1987年区乡体制改革废区为乡。
  日,撤销昭通地区和县级昭通市,设立地级昭通市。昭通市设立昭阳区,以原县级昭通市的行政区域为昭阳区的行政区域。[3] &
本产品网址:/b2b//sell/itemid-.html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3|
上传日期: 04:10: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
官方公共微信云南省昭通昭阳区苏甲乡苏甲村民委员会
查看: 213|
评论: 0|原作者: 本站编辑|来自: 云南区划网
摘要: 云南省昭通昭阳区苏甲乡苏甲村民委员会数字乡村 云南省昭通昭阳区苏甲乡苏甲村民委员会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云南省昭通昭阳区苏甲乡苏甲村民委员会新农村
该行政村属昭阳区苏甲乡,地处乡集镇中心,距该政府所在地0.5公里,到乡道路为水泥路,距昭阳区46公里,东邻新店村,南邻渔洞水库,西邻新街乡坪地营村,北邻桂花村,辖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29户,有乡村人口3259人,其中农业户人口28555人,劳动力184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259人。全村国土面积19.6平方公里,海拔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0.5℃左右,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合种植包谷、洋芋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291亩,人均耕地0.67亩,林地12494.4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4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粮食为主。
全村有耕地面积1863亩,人均耕地0.67亩,主要种植苞谷、洋芋等作物;拥有林地12494.4亩,其中经济林果1100亩,人均经济林果0.39亩。主要种植板栗、核桃等经济林果。
截止2010年底,该村已实现三通,全村有171户通自来水,有100户饮用井水,有579户存在饮水困难,占69.84%;有82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250户,安装固定电话的农户有30户,该村到乡公路为水泥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为未硬化的路面;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村工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12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0亩。建有小水窖20个,全村有4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4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3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4个自然村通电视,有13个自然村通电话,有4个自然村饮水困难,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54户居住砖混结构,有77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49.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7.4万元,畜牧业收入337.3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363头,肉牛98头,肉羊748只)林业收入13.8元,占总收入的0.19%;第二、三产业收入135.3万元,占总收入的47.14%;工资性收入46.3元,占总收入的6.18%。农民收入以畜牧,粮食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600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90人(点劳动力4%)在省内务工150人,到省外务工140人。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0年主产业村销售收入10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1%。
该村现有农户829户,共乡村人口3259人,其中,男1873人,女1386人。其中农业人口2011人,劳动力1573人,该村其中:苗族132人,奕族25人。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096人,参合率95%,享受低保206人,村民医疗主要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2人,建有垃圾处理厂1个。
该村建有小学1所,中学1所,校舍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拥有教师18人,在校学生435人,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46人。其中小学生435人,中学生185人。全村建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2007年被评为敬老先进村。
全村村务公开主要黑板报为主,成立了以主任为首的理财小组,实行一支笔签字制度,并及时处理及调解民事纠纷等。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5人,少数民族党员1人,其中男党员51人,女党员4人,该村党支部2000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村由支书、主任(1人)副支书(1人)副主任(2名)合计4名成员组成设17个村民小组。我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15名。
1953年以前属鲁甸县管辖,称为苏甲大队,以前称过建设公社和苏甲区,鲁甸、昭通明确界线等以后,划归昭通市管辖,称苏甲乡苏甲大队,后称苏甲村公所,现称苏甲村委会。风土人情,主要有苗族的花山节,四筒鼓等,他们以 勤劳、朴实和善良与智慧创造着明天。
新农村建设
2010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总投资24万元,修理垃圾处理厂1个,卫生厕所1个,促进了村容村貌的变化。
①我村基础设施薄弱,文化教育、科技总体不高,将积极争取解决人、畜饮水方面的问题 ②继续提高医疗卫生的管理力度,促进参会率的进一步提高和群众看病用药的及时和安全。③特色产业,我乡是干果基地,今后2年内在没有退耕还林的情况下,自发组织群众种植板栗和核桃300亩,并积极借鉴外部经验,提高产量和收入。④大力发展养殖业,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精改良工作,发展母猪150头,牛100头,羊300只,并逐步转移劳动力,提高经济收入来源,力争使农民人均收入由元增加到1800元。
版权所有:
服务邮箱: &|&版本支持 X2.5
技术支持&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雲南昭通市魯甸縣
雲南昭通市魯甸縣
鲁甸县&?鲁甸县辖9乡3镇,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有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常住人口为390654人,户籍人口为438503人人。外文名称Ludian County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中国 云南省 昭通市下辖地区3镇、9乡政府驻地文屏镇电话区号0870邮政区码6571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东北部,邻接贵州省&面积1487平方公里人口40万人(2004年)方言西南官话气候条件干燥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沙坝河谷机场昭通机场车牌代码云C特产龙头山辣椒、乐红板栗、薄壳核桃目录展开1&概述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东北与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接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距省会昆明市366公里,距昭通城27公里,距和火车站35公里,昆水公路和213国道穿越县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全县辖9乡3镇,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有汉、回、彝、苗、壮、白等民族37.3万人。牛栏江横贯县境南部和西部,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在昭通市“两库七级”梯级电站开发规划中,鲁甸县占了三级。主要矿藏有银、铅锌、铜、镁等。年均气温12.1℃,苹果、牛干巴、核桃仁、青椒、辣椒、麦芽糖、仙人掌等土特产食品享誉四方,朱堤文化底蕴丰富,拖姑清真寺、野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乐马场银矿遗址远近文明;为全国蜡虫、全省核桃、优质烟主产县,绵羊、生猪、黄牛牛栏江横贯县境南部和西部,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在昭通市“两库七级”梯级电站开发规划中,鲁甸县占了三级。2&行政区划  2010年,鲁甸县总面积1487平方千米,总人口429791人。辖3个镇、9个乡(2个民族乡),4个居委会、84个行政村。2.1&文屏镇  &面积:86.14平方千米 人口:6.26万人 邮编:657100 代码: 辖4个居委会、6个行政村:文昌宫、石桥、民富、保健;联合、砚池山、安阁、岩洞、普芝噜、马鹿沟。镇政府驻文屏。1951年为鲁甸县第一区,1964年建文屏镇。2006年,将大水井乡的马鹿沟村委会和桃源回族乡的普芝噜、岩洞2个村委会划归文屏镇管辖。2.2&水磨镇  &&面积:268.63平方千米 人口:3.50万人 邮编:657109 代码: 辖10个行政村:水磨、新棚、黑鲁、拖麻、岩头、铁厂、营地、嵩屏、黄泥寨、滴水。镇政府驻铁厂。1951年为第七区,1958年建水磨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复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改水磨乡。2006年,撤销铁厂乡和水磨乡,设立水磨镇,镇政府驻原铁厂乡政府驻地。2.3&龙头山镇  &&面积:212.14平方千米 人口:4.80万人 邮编:657106 代码: 辖11个行政村:龙泉、沿河、沙坝、光明、营盘、八宝、龙井、翠屏、新民、银屏、西屏。镇政府驻龙泉。1958年建龙头山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改龙头山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析置改乡。原翠屏乡1988年从龙头山乡划出建翠屏乡。2006年,撤销龙头山乡和翠屏乡,设立龙头山镇,镇政府驻原龙头山乡政府驻地。2.4&桃源回族乡  &&面积:59.94平方千米 人口:3.77万人 邮编:657101 代码: 辖5个行政村:桃源、箐门、拖姑、铁家湾、大水塘。乡政府驻桃源。1988年新建桃源回族乡。2006年,将桃源回族乡的普芝噜、岩洞2个村委会划归文屏镇管辖。2.5&茨院回族乡  &&面积:38.7平方千米 人口:2.56万人 邮编:657101 代码: 辖5个行政村:茨院、葫芦口、沿闸、板板房、田合。乡政府驻渗水底。1988年由桃源析建茨院回族乡。2.6&小寨乡  &&面积:96.92平方千米 人口:2.90万人 邮编:657105 代码: 辖4个行政村:大坪、小寨、梨园、赵家海。乡政府驻大梨园。1958年建跃进公社,1962年成立小寨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改乡。2.7&江底乡  &&面积:141.03平方千米 人口:2.60万人 邮编:657102 代码: 辖7个行政村:大水井、仙人洞、坡脚、箐脚、洗洋塘、水塘、江底。乡政府驻潘寨。1958年建大水井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改大水井乡。2006年,将大水井乡的马鹿沟村委会划归文屏镇管辖,同年,大水井乡更名为江底乡。2.8&火德红乡  &&面积:91.6平方千米 人口:1.98万人 邮编:657104 代码: 辖6个行政村:火德红、鹊落、李家山、银厂、南筐、机车。乡政府驻火德红。1962生为火德红区,1969年建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改乡。2.9&龙树乡  &&面积:112.32平方千米 人口:3.70万人 邮编:657108 代码: 辖4个行政村:龙树、新乐、照壁、塘房。乡政府驻龙树。1951年为第四区,1958年建龙树公社,1962年改区,1988年改乡。2.10&新街乡  &&面积:113.1平方千米 人口:1.80万人 邮编:657108 代码: 辖5个行政村:新街、酒房、闪桥、坪地营、转山包。乡政府驻新街。1988年从龙树乡划出设新街乡。2.11&梭山乡  &&面积:136.2平方千米 人口:3.10万人 邮编:657111 代码: 辖9个行政村:梭山、黑石、查拉、密所、挖水、黑寨、埂底、妥乐、甘田。乡政府驻梭山。1951年为第五区,1958年建梭山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改乡。2.12&乐红乡  &&面积:127.2平方千米 人口:3.30万人 邮编:657107 代码: 辖8个行政村:官寨、红布、利外、关溜、新林、乐红、施初、对竹。乡政府驻古吉。1951年为六区,1958年建乐红公社,1962年改区,1969年改公社,1983年改区,1988年改乡。3&历史沿革  鲁甸,系彝语地名。鲁(诺),为彝族称号,甸(迪),意为平地、水草坝子,即彝族居住的平坝之意。古代,鲁甸境内有朱提山,因产银出名,称朱提银。& &西汉建元六年(前135)为犍为郡朱提县地。东汉属犍为属国朱提县,东汉建安二十年(215)设朱提郡,均以朱提山命名。三国蜀汉至西晋属益州朱提郡。东晋至南朝梁属宁州南广郡地。北朝周属南宁州。隋开皇年间属南宁州总管府辖恭州,大业年间属犍为郡。唐初属剑南道戎州辖曲州地。唐南诏时属拓东节度乌蒙部。宋属潼川府路乌蒙部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乌蒙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乌蒙路属乌撒乌蒙军民宣抚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乌蒙路属乌撒乌蒙宣慰司管军万户府。& &明为乌蒙府,改隶四川。洪武十五年(1382),乌蒙路改置乌蒙府,属云南布政司;置归化州属乌蒙府(寻废);洪武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乌蒙军民府。其间鲁甸均称小乌蒙。清初袭明制,称乌蒙土府,属四川省。雍正五年(1727)3月,析四川省属之乌蒙土府来属于云南省,设古寨巡检司。雍正九年(1731)巡抚檄文在文屏镇筑土城,设置鲁甸厅,属昭通府,上隶迤东道(治曲靖府)。宣统三年(1911),鲁甸厅境内改为九里,分设中、东、南、西、北五个区。& &民国2年(1913)改厅为鲁甸县,属滇中道。民国6年(1917)鲁甸县划北区为北一、北二区,划西区为西一、西二区,全县为七个区。民国18年(1929)裁道后,鲁甸县直隶云南省府。民国19年(1930)鲁甸县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六区,辖11镇79乡。民国27年(1938)鲁甸县设五区,辖4镇13乡。民国28年(1939),鲁甸撤区扩大乡镇,建四个镇六个乡,辖124保。民国29年(1940)鲁甸改崇文镇为文屏镇,文贤镇为古寨镇,育贤镇为梭山镇,大同乡为南岩乡,慕化乡为邻巧乡,辖124保1317甲。重建县署。民国31年(1942),鲁甸县属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昭通县)。& &日,鲁甸县人民政府成立,属昭通专区。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03次会议通过:撤销鲁甸县,将原鲁甸县的行政区域并归昭通县(1958年11月撤并)。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35次会议决定:恢复鲁甸县。以合并于昭通县的原鲁甸县除马路、苏甲、水屯、酒房四个人民公社以外的行政区域,及昭通县永丰区的祖家包包、马鞍山、板板房、陈家湾、马家院子、杨家台子、龙家台子7个村为鲁甸县行政区域。1970年,昭通专区改为昭通地区,鲁甸县属昭通地区。2001年8月,昭通撤地设市,鲁甸县属昭通市。& &1997年,鲁甸县辖1个镇、13个乡:文屏镇、茨院回族乡、桃源回族乡、大水井乡、小寨乡、龙头山乡、乐红乡、翠屏乡、火德红乡、龙树乡、新街乡、水磨乡、铁厂乡、梭山乡。县政府驻文屏镇。& &2002年,鲁甸县辖1个镇、11个乡、2个民族乡:文屏镇、小寨乡、大水井乡、火德红乡、龙头山乡、翠屏乡、乐红乡、龙树乡、水磨乡、铁厂乡、新街乡、梭山乡、桃源回族乡、茨院回族乡。共有82个村委会。全县总户数8.6万户,总人口36.2万人,其中农业户7.9万户,农业人口34.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达20%,其中以回族居多。& &2006年,撤销铁厂乡和水磨乡,设立水磨镇,新设立的水磨镇管辖原铁厂乡和水磨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铁厂乡政府驻地;撤销龙头山乡和翠屏乡,设立龙头山镇,新设立的龙头山镇管辖原龙头山乡和翠屏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龙头山乡政府驻地;将大水井乡的马鹿沟村委会和桃源回族乡的普芝噜、岩洞2个村委会划归文屏镇管辖(省政府日批准)。同年,大水井乡更名为江底乡(省政府日批准)。4&地理位置  鲁甸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牛栏江北岸。地跨东经103度09’一103度40’、北纬26度59’一27度32’之间。东北与昭通市接界,东南与贵州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县人民政府驻文屏镇,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昭阳区27公里,距省会昆明市310公里。县境东西横距50公里,南北纵距60公里。总面积148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1305.4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9%,坝区180平方公里,占12.1%。全县有耕地32252公顷,其中水田2227公顷。5&旅游景区  近年来,鲁甸县委、政府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以发展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方针,高瞻远瞩,奋力开拓,把文化旅游产业摆到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逐步开发鲁甸的文化旅游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内引外联,争取外商投资,开发鲁甸、发展鲁甸,实现了全县社会政治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鲁甸县旅游部门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根据全县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旅游总体规划,把境内前期旅游线路大体规划为一线四点。一线即待新路鲁甸连接线经县城至小寨再到牛栏江,这条线路,全程40公里;四点即伊斯兰文化长廊、县城、小寨、牛栏江。5.1&伊斯兰文化长廊  路线为县城文屏清真寺——野石山文化遗址——学田圩伊斯兰民族风情园——拖姑清真寺——龙头山清真寺。  伊斯兰文化长廊景点:这条线路拟以桃源乡境内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拖姑清真寺为中心,利用桃源乡风格独特、数量众多的中、西式清真寺建筑及厚重的文化底蕴,在沿桃源清真大寺、龙头山清真寺、拖姑清真寺一线,建设一条集休闲、观光、文化和名胜古迹科考等为一体的“伊斯兰风情旅游专线”。规划兴建回族风情园、文化走廊、花果带、水上乐园、美食园、射击场、休闲别墅等,建设一条伊斯兰民族文化长廊。全力打造“回族饮食文化一条街”,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回族风情,如回族婚俗中的“抢喜果”、“喝糖茶”等,品尝牛干巴、麦芽糖、凉粉、九大碗、糯米粑粑等回族传统风味食品,展示鲁甸回族风情和伊斯兰文化。  县城新区建设文化景点  路线为鲁甸县城新区——崇文阁——砚池新村——文化广场。  县城新区建设文化景点:这条线路是以县城新区的特色街道、仿古建筑和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广场为主,辅之以文化氛围浓厚的崇文阁和以田园风情为主的农家乐,构成的一条集观光、娱乐和休闲为一体的鲁甸之旅精品旅游线路。  总占地面积为640亩的鲁甸县城新区是鲁甸县委政府按照把鲁甸建成昭通卫星城、昭通后花园和“朱提古邑、乌蒙江南”的总体定位,于2003年启动开发建设的。计划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由于在开发过程中由新区指挥部自己管理、自主建设,节约了近40%的资金。加之对土地市场的规范管理,让土地升值,积累了资金,从而实现了整个新区开发的低成本运作。修建了“四横三纵”的几条主要街道。“四横”,即政通街、世纪大道、古街和临河街;“三纵”,即步行街、工商街和联合街。世纪大道是新区最宽的街道,而古街是最有特色的街道。5.2&小寨农业休闲观光  路线为县城——小寨——樱桃长廊——农家乐——樱桃园——月亮湾。  小寨农业休闲观光:这条旅游线路为鲁甸县重点旅游线路。小寨乡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条件,距鲁甸县城13公里,距昭阳区40公里,年均气温14.7℃,无霜期189天,常年降雨741mm,属温旱河谷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土地肥沃,是鲁甸重要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尤其是小寨樱桃已久负盛名,每年4月中旬到5月,小寨沟沿岸到处都是红彤彤的樱桃,你不但可以在远处一饱眼福,还可以走进樱桃园一饱口福。在小寨,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时鲜的瓜果蔬菜。春季看花尝樱桃、观柳踏青吃豆焖饭,夏季戏水纳凉吃桃、李、梨,秋冬季节则可亲手采摘各种蔬菜瓜果。借助小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鲁甸县委政府已决定于日-4月27日举办首届樱桃文化旅游节。现小寨乡正在全力建设10公里樱桃走廊、1000亩樱桃基地、10公里蔬菜走廊、1000亩蔬菜基地、10公里河绿色观赏走廊、1000亩水果基地。与此同时,建起了10户农家乐,还在肖家沟建起了一个占地100多亩的月亮湾休闲度假山庄。月亮湾休闲度假山庄包括由3个四合院组成的月亮岛和60亩的水面,可在此垂钓、划船和游泳。每天可接待游客600人,可容纳150人住宿、开会,是一个集餐饮、会务、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点。也是2006年首届樱桃文化旅游节的重要接待点之一。5.3&牛栏江温泉休闲度假  路线为县城——沙坝河谷风光——洪石岩电站——温泉度假——牛栏江峡谷风光。  牛栏江温泉休闲度假:这条旅游线路是以位于牛栏江畔的温泉为主,借助巧威公路沿线的小寨河、沙坝河河谷风光和洪石岩电站建设中形成的独特人文景观,特别是三级电站的尾水形成的瀑布和洪石岩电站筑坝形成的湖泊。加之牛栏江幽深的峡谷和两岸险峻的山势,使这条线路更是具有无限的工业观光价值和峡谷探险魅力。  洪石岩电站属牛栏江梯级电站之一,投资4.2亿,装机容量为4×2万千瓦,坝高22.5米,真可谓高峡出平湖。而现在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天然温泉紧挨着洪石岩电站的大坝,已钻探出,水温近40度,日产水量为2500方,锂、锶和可溶性总体固体三项指标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预计投资1000万元,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区和矿泉水生产基地。待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区建成后,在这条线路上,不但可以领略峡谷风情、险峰飞瀑和高峡平湖,更可全身心体验天然温泉的温馨与惬意。本旅游区中心区域距鲁甸县城仅25公里,且都为过境油路,交通方便。旅游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气候温暖,是避寒越冬的好去处。  目前,县城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建成,小寨旅游线路已初具规模,牛栏江峡谷温泉休闲观光正随着洪石岩电站的建设逐步成形,伊斯兰民族风情旅游专线已完成可研规划,正在积极组织招商建设中。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6&自然气候  全境地处云贵高原西北部,滇东北高原南部。由一江(牛栏江)、两山(乌蒙山、五莲峰)、三河(龙树河、沙坝河、昭鲁河)、两个坝子(文桃坝子、龙树坝子)构成。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宗复杂,有深切中山、中切中山、岩溶高原、混合丘岭、高原湖积盆地、断陷河谷坝。海拔最高3356米,最低568米,县城海拔1917米。全境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四季温差不大,冬无严寒,夏无酷署,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12.1℃,年平均降雨量923.5毫米。7&旅游指南  鲁甸县开发较早主要产地盛产“朱提银”。当地回族聚居,清真食品“桃源牛干巴”远近驰名。境内气候多样,资源丰富,既产高海拔粳稻,又有四时鲜果和早李蔬菜。“砚池山苹果”、“小寨黄梨”、“细木黄果”及“龙头山辣椒”是土特名产。是云南的烤烟、油桐、核桃主产县之一。8&历史文化  鲁甸县沿革古代,鲁甸境内有朱提山,因产银出名,称朱提银: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朱提县,属健为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设朱提郡,均以朱提山命名。西汉至隋代属健为郡朱提县、朱提郡朱提县地。唐南诏、宋大理时为乌蒙部地。元属乌撒乌蒙宣慰司乌蒙路地:明属四川乌蒙军民府;其间鲁甸均称小乌蒙。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置古寨巡检司,改隶云南;雍正九年(1731年)修筑鲁甸城,设鲁甸厅,属昭通府。民国2年(1913年)改厅为鲁甸县,属滇中道,裁道后,直隶云南省府;后属昭通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属昭通专员公署至今(后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11月并入昭通县,1962年10月恢复鲁甸县。 因鲁甸山而得名。鲁甸,系彝语地名。鲁(诺),为彝族称号,甸(迪),意为平地、水草坝子,即彝族居住的平坝之意。清置鲁甸厅。  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厅为县,属滇中道,裁道后,直隶于云南省政府。日,隶属云南省人民政府昭通专区专员公署(1970年改称昭通地区行政公署),1958年10月底,鲁甸并入昭通,1962年10月,昭通、鲁甸分设,恢复鲁甸县的建制。日起属昭通市至今未变。9&经济状况9.1&经济概况  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8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12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81185万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37610万元,增长9.4%。人均生产总值4310元,比上年增加982元。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9.1:45.6:25.3调整为27.9:49.3:22.8,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非公经济快速增长,全县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93994万元,同比增长20.2%。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7.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6.7%。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9.4%,其中:肉禽及制品价格上涨40.1%,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06.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7.8%,部分产品价格回落。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1.54万人,比上年增长0.8 %。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9.42万人;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1.51万人,城镇个体从业人员0.6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8%。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8万人。务艰巨;产业结构仍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基础不稳固,随着农村劳动力不断外出,农村劳动力机会成本加大,规模化种养殖业发展滞后,给第一产业的发展带来挑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工业结构单一,资源性工业比重较大,制造业发展滞后,抗风险能力弱,给工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土地、水、电等资源约束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加大,低收入居民生活仍较困难。9.2&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年末全县工业企业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2家,规模以下工业23家。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9639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2152万元,比上年增长28.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7487万元,增长0.9%。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4465万元,增长5.8%;重工业产值155174万元,增长27.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5022万元,股份合作工业完成产值2278万元,个体工业产值4750万元,私营工业产值147589万元。全社会实现工业增加值683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9%。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45726万元,增长29.7%,制造业增加值12652万元,增长11.6%,电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404万元,增长36.8%。全部工业增加值率4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43.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率28.5%。  规模以上工业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51266万元,增长43.7%,实现利润总额31323万元,增长82.1%。实现利税总额47753万元,增长70.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铅锌精矿产量6.17万吨,增长13.2%,发电量5597万度,增长23.8%,供电量13418万度,增长21.8%,水泥产量19.76万吨,下降10.4%,磷肥9106吨,下降24.3%。资质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990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31.8%,职工年平均人数3785人,增长21.7%,资质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92444元/人·年;全年完成建筑业12877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8%。9.3&农村经济  2007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064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8%。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总产值34245万元、2195万元、20314万元、210万元和210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5.4%、31.9%、3.4%、10.0%和9.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58.0:3.7:34.4:0.4:3.5。大小春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115524吨,比去年增收5481吨,增长5.0%,烤烟产量10453吨,下降19.3%,油料产量723吨,比上年增加2吨,增长0.3%;全年水果产量7429吨,比上年增长15.0%;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5.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8万亩,烤烟播种面积6.8万亩,同比分别增长1.5%和下降20.9%。林业生产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27000亩,森林面积达59.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6.70%。林产品产量有较大增长,油桐籽产量724吨,增长16.5%,核桃产量837吨,增长16.4%,板粟产量70吨,增长18.6%,花椒239吨,增长54.2%。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肥猪全年出栏12.42万头、年末存栏15.9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2.8%和减少1.3%,大牲畜年末存栏7.05万头,同比增长2.5%。全年肉类总产量15385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6%。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733万瓦特,比上年增加70万瓦,增长0.8%,有效灌溉面积10.95万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17座,库容达2615万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245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7%,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798吨,下降0.4%。9.4&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311万元,比上年增长35.9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单位完成投资39142万元,同比增长20.2%,城乡个人投资7874万元,增长8.6%,私营企业及其他单位完成投资61295万元,增长55.3%。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林牧渔及水利业投资6281万元,下降32.0%,工业投资58150万元,增长62.5%,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5370万元,下降55.9%,教育投资2333万元,增长13.4%,其他行业投资36177万元,增长76.8%。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建设进度加快。红石岩电站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9879万元,已完成全部投资投产发电;黑石河梯级电站累计完成投资6670万元,天花板电站建设(鲁甸境内)累计完成投资12675万元,牛栏江黄角树电站建设(鲁甸境内)累计完成投资7792万元,昊龙水泥厂技改完成14837万元,兴煜电炉锌厂累计完成投资7639万元。全社会竣工住宅面积15.59万平方米,其中城镇竣工住宅面积5.78万平方米。9.5&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县完成货运周转量856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5%,客运周转量8310万人公里,增长14.5%。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785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4.6%。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074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年末全县固定电话(含小灵通、致富通)10200部,比上年下降18.2%,移动电话通户数49000户,比上年增加22000部,电话普及率达15.4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数1216户,比上年增加56户,报刊发行0.73万份(期发数),比上年下降14.1%。9.6&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81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城乡消费基本同步增长,农村市场转旺。县以上城镇实现零售额17901万元,增长18.5%,市场份额为59.3%;县以下农村实现零售额12280万元,增长12.3%,市场份额为41.7%。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876万元,增长19.8%,市场份额达到72.5%。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431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19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9.7&财政、金融业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2643万元,比上年增收10693万元,增长89.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66万元,比上年增收3045万元,增长33.8%;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7633万元,比上年增支11867万元,增长33.2%。税务部门共组织各项税收22053万元,比上年增收9708万元,增长78.6%,其中,国税收入17883万元,增收9208万元,增长106.1%,地税收入4170万元,增收500万元,增长13.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298万元,比上年末净增7454万元,增长10.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6534万元,增加8236万元,增长21.5%;企业存款余额7385万元,比上年末减少3344万元,减少31.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6550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3543万元,增长26.1%。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278875万元,比上年增长49.0%;累计现金支出达317903万元,增长47.3%,全年货币净投放39028万元,增长36.0%。9.8&2009年经济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0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388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81375万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59241万元,增长13.7%。人均生产总值5194元,比上年增加454元。  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8.4:42.4:29.2调整为29.0:41.1:29.9,继续呈现“二、三、一”格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略有提升。  非公经济快速增长,全县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97738万元,同比增长22.9%。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9.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4.2 %,其中:粮食类价格上涨3.1%,是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6.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1.3%,部分产品价格回落。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2.2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乡村从业人员19.74万人;国有、城镇集体及其他单位在岗职工1.8万人,城镇个体从业人员0.6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5%。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08万人。  2009年,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538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9%。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总产值42407万元、6370万元、30050万元、303万元和240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2%、25.7%、16.4%、10.8%和4.6%,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比例为52.0:7.8:36.8:0.4:3.0。大小春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产量137370吨,比去年增收13462吨,增长10.9%,烤烟产量9426吨,同比增长1.7%,油料产量1443吨,比上年增加4吨,增长0.3%;全年水果产量8457吨,比上年增长4.6%;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1.4万亩,比上年增加2.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1.3万亩,同比增长5.3%,烤烟播种面积5.6万亩,下降9.7%。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2009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159165亩,森林面积达69.0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96%。林产品产量有较大增长,油桐籽产量599.6吨,下降12.0%,核桃产量1158.2吨,增长16.9%,板栗产量96.4吨,增长23.0%,花椒728.4吨,增长45.7%。  畜牧业稳定发展,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肥猪全年出栏20.54万头、年末存栏23.7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6.3%和增长16.2%,大牲畜出栏2.11万头、年末存栏8.79万头,同比分别增长8.8%和10.4%。全年肉类总产量22939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6%。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114万瓦特,比上年增加438万瓦,增长了5.1%,有效灌溉面积12.10万亩,年末拥有各种水库16座,库容达2604万立方米,全年农村用电量343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3%,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883吨,下降了5.7%。  年末全县工业企业 5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3家,规模以下工业37家。全社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5610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41037万元,比上年增长 32.8%。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值15069万元,增长75.7 %。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18169万元,增长38.8 %;重工业产值137937万元,增长了3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工业完成产值8332万元,股份合作及私营工业完成产值139065万元,个体工业产值8709万元。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持续快速提升。盈利空间得到大幅拓展,逐渐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走出低谷,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37434万元,同比增长23.4%;实现利润总额 9825万元,增长889.4%,实现利税总额25489万元,增长107.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降,铅锌精矿产量6.48万吨,比上年增长16.9%,发电量37480万度,下降1.3%,供电量17701万度,下降13.9%,水泥产量55.6万吨,增长49.1%,磷肥(折纯)13162吨,增长44.4%。  年末县内注册建筑业企业7户,其中资质内建筑业企业5户,资质以外建筑业企业 2户。全社会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210万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7.5%。9.9&2010年经济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亿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5%,一、二、三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35.4:31.2:33.4调整为23.1:49.6:27.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8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1.5%;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4.3亿元和1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7.1%和34.4%,是2005年的4.8倍和4.4倍;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1亿元和1.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8%和32.6%,是2005年的5倍和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72元和12375元,年均分别增长14.9%和11.6%,是2005年的2倍和1.7倍;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净增12.4亿元,各项贷款净增10亿元。  2010年被农业部表彰为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明显加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4.99万亩,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32.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8%,2010年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模范县。新植核桃80.44万亩,花椒21.14万亩,水果、蔬菜等优势作物稳步发展。烤烟产业得到巩固,交售烟叶89.74万担,实现税收1.13亿元,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建设稳步推进。畜牧产值年均增长10%,达3.13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专业协会12个。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兑现农民各项补贴1.06亿元。劳务经济大幅提升,累计转移劳动力11.43万人,2010年实现务工纯收入6.49亿元,年均增长37%。扶贫开发工作振奋人心,小寨乡整乡推进工作圆满完成,全县累计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35个,消除茅草房3743户,5.1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完成新农村示范点建设390个,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57元。  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27.6%,年均增长37.1%。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成立了管委会,完善了县级领导挂钩企业、安排专项发展基金、交纳风险金、搭建融资平台、简化审批手续等机制体制。红石岩、黑石河等电站建成运营,天花板电站首台机组正式发电,黄桷树电站成功截流。工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新建了桃源工业园区,园区面积扩大到13.33平方公里。60万吨水泥厂、5万吨电炉锌厂、10万吨锌焙烧制酸厂、年产1.2亿条编织袋厂、鑫辉农特产品加工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乐红选厂、火德红选厂、八宝银矿、昆华化工、理世公司和云香食品等企业完成技改扩建,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以能源、矿冶、建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为重点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形成。10&社会事业10.1&教育  &2010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099人,比上年增加327人,小学在校学生数58304人,比上年减少1518人,减少2.5%;学龄儿童入学率99.16%,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34%。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1199人,比上年减少1人;小学专任教师2658人,比上年增加80人,增长3.1%。“十一五”发展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共投入资金2.1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9.35倍,排除D级危房10.5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校舍20.2万平方米。教学质量明显提高,2010年高考上线率为91.83%,比2005年上升66.29个百分点。10.2&卫生  && &鲁甸县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县中医院实现搬迁,一大批乡、村医疗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全县卫生机构共有病床57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09人,其中职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311人,传染病发生率十万分之143.88。县、乡、村医疗、防疫、保健服务体系初步建立,166.3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明显缓解。10.3&科技  &科技工作全面加强,玉米、核桃等育种制种取得重大突破,樱桃、牲畜等动植物品种引试研究成效显著,畜种改良、动植物疫病防治、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农村适用技术广泛普及,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昊龙集团兴煜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4项专利,云荞液外观设计等技术获得省级创新技术表彰。10.4&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08292人,根据人口变动调查,当年人口出生率16.51‰,死亡率6.23‰,人口自然增长率10.28‰;城镇化率14.8%。  全年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5487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16955元,增长10.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15元,比上年增加846元,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1688元,比上年增加224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1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815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3.7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8.50平方米。年末全县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2622人,有8521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5395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
发表评论:
馆藏&2325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昭通违章查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