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Frutiger 和类 Frutiger 字体类型 Myriad,Segoe

METAFONT 的 draw z1..z2..z3 这种曲线,它的算法实际上远比想象的复杂。METAFONT: The Program 里面有大片篇幅介绍这种东西。Knuth 等的想法是:设计师只需要提供很少的信息(控制点,还全部是 on-curve 的),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曲线。&img src=&/5fc76f54b040dbbeb0bdf4c_b.png& data-rawwidth=&2069& data-rawheight=&12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69& data-original=&/5fc76f54b040dbbeb0bdf4c_r.png&&&br&这种曲线的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生成一段刺穿若干点的平滑曲线?在明确定义「平滑」为曲率连续之后,Knuth 和 Hobby 给出了一个不错的近似解:&br&&br&考虑三次 Bezier 曲线段&img src=&///equation?tex=z%28t%29%3D%281-y%29%5E3z_1%2B3%281-t%29%5E2tz_2%2B3t%5E2%281-t%29z_3%2Bt%5E3z_4& alt=&z(t)=(1-y)^3z_1+3(1-t)^2tz_2+3t^2(1-t)z_3+t^3z_4& eeimg=&1&&&br&定义两端切线夹角为&img src=&///equation?tex=%5Ctheta%2C+%5Cphi& alt=&\theta, \phi& eeimg=&1&&,则控制点&img src=&///equation?tex=z_2%2Cz_3& alt=&z_2,z_3& eeimg=&1&&可以用表示单位向量&img src=&///equation?tex=w_%5Ctheta%2Cw_%5Cphi& alt=&w_\theta,w_\phi& eeimg=&1&&和张力参数&img src=&///equation?tex=%5Ctau_1%2C%5Ctau_2& alt=&\tau_1,\tau_2& eeimg=&1&&表示:&br&&img src=&///equation?tex=z_2%3Dz_1%2B%5Cfrac%7B%5Crho%7D%7B3%5Ctau_1%7Dw_%5Ctheta& alt=&z_2=z_1+\frac{\rho}{3\tau_1}w_\theta&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z_2%3Dz_4%2B%5Cfrac%7B%5Csigma%7D%7B3%5Ctau_2%7Dw_%5Cphi& alt=&z_2=z_4+\frac{\sigma}{3\tau_2}w_\phi& eeimg=&1&&&br&&img src=&/40b36ca27c9736aabd1bc6f_b.png&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4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40b36ca27c9736aabd1bc6f_r.png&&上面的描述中端点&img src=&///equation?tex=z_1%2Cz_4& alt=&z_1,z_4& eeimg=&1&&以及张力参数都是用户输入,现在有四个参数需要优化,首先切线「长」的优化是让所选曲线段的曲率变化最小,Knuth 和 Hobby 想出来的近似公式是:&br&&img src=&///equation?tex=%5Crho%3Df%28%5Ctheta%2C%5Cphi%29%3D%5Cfrac%7B2%2B%5Calpha%7D%7B%5Cbeta%7D& alt=&\rho=f(\theta,\phi)=\frac{2+\alpha}{\beta}&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5Csigma%3Df%28%5Cphi%2C%5Ctheta%29%3D%5Cfrac%7B2-%5Calpha%7D%7B%5Cbeta%7D& alt=&\sigma=f(\phi,\theta)=\frac{2-\alpha}{\beta}& eeimg=&1&&&br&其中&br&&img src=&///equation?tex=%5Calpha%3Da%28%5Csin%5Ctheta-b%5Csin%5Cphi%29%28%5Csin%5Cphi-b%5Csin%5Ctheta%29%28%5Ccos%5Ctheta-%5Ccos%5Cphi%29& alt=&\alpha=a(\sin\theta-b\sin\phi)(\sin\phi-b\sin\theta)(\cos\theta-\cos\phi)&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5Cbeta%3D1%2B%281-c%29%5Ccos%5Ctheta%2Bc%5Ccos%5Cphi& alt=&\beta=1+(1-c)\cos\theta+c\cos\phi& eeimg=&1&&&br&&img src=&///equation?tex=a%3D%5Csqrt+2%2C+b%3D%5Cfrac%7B1%7D%7B16%7D%2C+c%3D%5Cfrac%7B3-%5Csqrt+5%7D%7B2%7D& alt=&a=\sqrt 2, b=\frac{1}{16}, c=\frac{3-\sqrt 5}{2}& eeimg=&1&&&br&而切线角则是以使整条曲线曲率尽量连续确定的,在此过程里曲率被近似表示成切线角的线性函数:&br&&img src=&///equation?tex=%5Chat%7B%5Ckappa%7D%28%5Ctheta%2C%5Cphi%2C%5Ctau_1%2C%5Ctau_2%29%3D%5Ctau_1%5E2%28%5Cfrac%7B2%28%5Ctheta%2B%5Cphi%29%7D%7B%5Ctau_2%7D-6%5Ctheta%29& alt=&\hat{\kappa}(\theta,\phi,\tau_1,\tau_2)=\tau_1^2(\frac{2(\theta+\phi)}{\tau_2}-6\theta)& eeimg=&1&&&br&而同一顶点两侧的切线必须是共线(G1),又必须曲率相同(G2),于是优化曲线的过程就变成了解线性方程组,最终的结果就是 METAFONT 里的「..」构造了。&br&这种曲线经过扩展(支持到 G4 连续、直线到曲线连续变化等)之后就是 Raph 的 spiro,是很多字体(比如 &a href=&///?target=http%3A//be5invis.github.io/Iosevk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osevka&i class=&icon-external&&&/i&&/a&、Inconsolata)中使用的建模手段。&img src=&/7be6714daf1adb60afa0a7a7b2f8eea5_b.pn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7be6714daf1adb60afa0a7a7b2f8eea5_r.png&&(图:spiro 模型和生成的 Bezier 曲线)&br&&br&至于所谓多重母版,那东西技术上没有难度,不似这些样条的技术含量高。
METAFONT 的 draw z1..z2..z3 这种曲线,它的算法实际上远比想象的复杂。METAFONT: The Program 里面有大片篇幅介绍这种东西。Knuth 等的想法是:设计师只需要提供很少的信息(控制点,还全部是 on-curve 的),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曲线。 这种曲线的核心问…
开源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精神。&br&&br&当我们在吐槽文泉驿的字形质量不够理想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否认文泉驿的开源协议帮助了很多对于商业授权的价格望而却步的开发者——如果说文泉驿正黑实在是看着有点惨,微米黑在一段时间内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br&&br&当我们在吐槽思源黑的字形质量不够理想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否认思源解决了多少设计师头疼的缺字以及中西文搭配问题——而且思源黑的四种区域字形对照和每一次的更新日志,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br&&br&开源不意味着廉价而劣质,设计团队也不一定是非专业团队。Droid和Segoe的设计师是同一个人,(都是Steve Matteson,)我们并没有觉得Droid字族比Segoe的质量差。&br&&br&开源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商业因素推动,微米黑这种没有商业驱动的项目的确是拼得够慢,但是背后是Google和Adobe的思源/Noto系列的开发速度相当有保证,而且可以通过Typekit非常方便地获取使用。&br&&br&国内这种封闭的网络生态真的对行业损伤很大,各种blog看不了,各种Webfont加载不出来,各种服务区域不包括中国……我们每天都在吃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好的东西不存在,我们需要费一些周张才能获取正常的互联网服务,但是这点周张是必须费的。至少从业者必须知道而且必须让更多人知道,开源项目不是只有站酷高端黑,字体的前沿方向也不是手机一键换他妈什么美化字。&br&&br&如果说开源字体真的对行业有什么冲击的话,大概就是好的开源项目能让我们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让我们能意识到我们已经吃了多久的屎。
开源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精神。 当我们在吐槽文泉驿的字形质量不够理想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否认文泉驿的开源协议帮助了很多对于商业授权的价格望而却步的开发者——如果说文泉驿正黑实在是看着有点惨,微米黑在一段时间内已经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当我们在吐…
看整个页面的排版设计就能明白(不可以光盯着这一处),参数主体用常规大小写的大字,下面一行注释用全大写的灰色小字。&br&页面下面有更加典型的「M8 | MOTION COPROCESSOR」、「?/ 2.2 | APERTURE」之类。&br&&br&这里小字用全大写是为了视觉效果简练并增强结构感,因为大写字母的结构宽大、整齐。这个排版手法太常见了,有什么值得惊讶的。&br&西文字母的大小写对立,有拼写、语义的一方面,也有视觉样式的一方面。这里就是利用大写字母实现视觉样式的优化。这里不是为了「表强调」。大写并不总是为了强调。&br&国人对西文排版普遍无感,或者对大小写完全没有概念,或者对大小写僵硬理解,于是看到这种很正常排版手法就会感到惊奇。&br&&br&于是「iPhone」被迫全大写之后就变成「iPHONE」了。&br&可以全大写为「IPHONE」么?可以啊,但对于「iPhone」这类大小写格式特殊的拼写,人们习惯在转换大小写样式时尽量保留原来的特质(「iPhone」的特质就是首字母「i」小写)。&br&&br&如果说英文原版页面这样排版还算是可以接受(不过自身拼写特殊的专名这样变动大小写样式并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做法),苹果中国官网的对应页面(&a href=&///?target=http%3A///cn/iphone-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ple - iPhone 6&i class=&icon-external&&&/i&&/a&)就彻底垃圾了。&br&中文页面里本应移除这种全大写样式的。因为这行小字已经没有大字的大小写混合样式可对比了,在其他参数的小字文本里也没有「MOTION COPROCESSOR」这样的西文文本作伴,于是原本在英文页面的上下文里合理的全大写样式,在中文网页的糟糕本地化之后,就变成了莫名其妙的孤例。&br&而且中文网页的 web font 还没正常启用(至少在发布会之后的几个小时内没及时搞定)。整个页面丑成渣。希望这几天能尽快修复吧。首页都是好好的。&br&真典型,苹果中国神经大条,比更大还更大。
看整个页面的排版设计就能明白(不可以光盯着这一处),参数主体用常规大小写的大字,下面一行注释用全大写的灰色小字。 页面下面有更加典型的「M8 | MOTION COPROCESSOR」、「?/ 2.2 | APERTURE」之类。 这里小字用全大写是为了视觉效果简练并增强结构…
「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楷体」是字体类别名,而「华文楷体」是&u&华文&/u&(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一款楷体。
&br&&br& 当然,如果你是 Windows 用户,你会发现操作系统自带一款就叫做「楷体」的字体,这款字体的全名是「中易楷体」,是&u&中易&/u&(北京中易中标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出品并授权给微软在 Windows 里提供的字体。
&br& 听说中易楷体和华文楷体以及方正楷体等都是来自同一个原型设计。中易楷体和华文楷体确实区别比较小,但确实有区别,放大观察一下就能看出来了。中文部分哪个更漂亮是见仁见智的事,不过中易宋体的西文部分完全没法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中易出品字体的西文部分都是垃圾,最好永远不要考虑,除非想要 cos 三流美工。&br&&br&微软把中易楷体的名字起成「楷体」来放在 Windows 里,和新浪微博抢了「&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这个域名的性质有点像,但新浪是因为品牌推广,而微软只是想当然地要简化字体名称。微软不顾且不懂大局而贸然占用字体类别名的这种非常不乖的行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微软干的这一系列不乖的事情还包括把「中易宋体」、「中易仿宋」、「中易黑体」、「中易隶书」、「中易幼圆」分别叫成「宋体」、「仿宋」、「黑体」、「隶书」、「幼圆」。
&br&&br& 参见:
&br& 为什么会有 Adobe Song Std L(Adobe 宋体)、STSong(华文宋体)、SimSun(中易宋体)等不同的宋体?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1986&/span&&span class=&invisible&&0572&/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区别。「楷体」是字体类别名,而「华文楷体」是华文(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出品的一款楷体。 当然,如果你是 Windows 用户,你会发现操作系统自带一款就叫做「楷体」的字体,这款字体的全名是「中易楷体」,是中易(北京中…
开喷:&br&&img src=&/01fb7b4ec394d1f90d3ed2a7a7b5167e_b.png&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7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01fb7b4ec394d1f90d3ed2a7a7b5167e_r.png&&西文的底部居然不在基线上,这是何等卧槽的水平……&img src=&/96bd31ffe362ea96_b.pn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7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96bd31ffe362ea96_r.png&&G 等字,左右甚至都不是光滑的,按理说 1024 的 upm 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啊,方正之前哪怕 256 upm 的字体都很正常。&img src=&/7d3ae85c3ff860c38a761_b.png& data-rawwidth=&2889& data-rawheight=&1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89& data-original=&/7d3ae85c3ff860c38a761_r.png&&拉丁文、希腊文和西里尔文设计居然不同,后面两者应该是 Roboto 里的,但是莫名其妙地向上平移了 11 个点,如果说拉丁文是为了「平衡」专门移动了位置的话,为啥希腊文和西里尔文不跟着移动下(并且平衡字高)?&br&&img src=&/cad421be22ab04e508d34e51_b.png& data-rawwidth=&1971& data-rawheight=&1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71& data-original=&/cad421be22ab04e508d34e51_r.png&&叠字符号、苏码和 Shime 符号样式不一致。注音部分的一些圆角加的很奇怪。&img src=&/afc9dc8b7cc51ae_b.pn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7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2& data-original=&/afc9dc8b7cc51ae_r.png&&&img src=&/fbefa46fd1ef92_b.pn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6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fbefa46fd1ef92_r.png&&部分汉字有明显的拼接痕迹,而且用了 TTF Reference 的缩放。说好的均匀一致呢?Miui 不用去极限压缩文件大小吧。&img src=&/8a5537ccc012dacc6e337fd_b.png& data-rawwidth=&1491&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91& data-original=&/8a5537ccc012dacc6e337fd_r.png&&&br&GSUB 和 GPOS 当然是没有的,方正的商业字体至少会有 GSUB,用来处理竖排。&br&——&br&SHS 的设计细节可以商榷(SC、TC 增补字符的质量很多人都在说),但是它至少给一众字厂一个&b&底线&/b&,表明一个认真制作的汉字字体应该有的态度。我不认为小米这个产品能够到这个线。&br&ps. 好像现在 Neo-grotesque 回归很猛烈嘛,也就只有 M$ 还在坚持 Frutiger-like 了。
开喷: 西文的底部居然不在基线上,这是何等卧槽的水平……G 等字,左右甚至都不是光滑的,按理说 1024 的 upm 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啊,方正之前哪怕 256 upm 的字体都很正常。拉丁文、希腊文和西里尔文设计居然不同,后面两者应该是 Roboto 里的,但是莫名…
信黑體好在:&br&&br&&b&骨骼&/b&&br&骨骼從零做起。柯老師堅持「高閱讀性」、可作內使用的黑體骨骼(他並不認同儷黑系列可以100%完整適用於內文),需接近傳統宋體審美,所以將大部份製作時間花在骨骼調整上。因此在骨骼的取向上可以微微看到接近蒙納正線-一套他當年基於宋二體設計的黑體-的影子,我也相信這設計在排版印刷上有絕對幫助。&br&&br&&b&粗細比例&/b&&br&由於信黑體沒有喇叭頭作視覺補償,所以每根筆劃的粗細也要調整,否則粗細不均的話容易製成黑度平衡的缺失,成就不了minimalism式、像強逼症般的清新風格;&br&&br&&b&字重&/b&&br&除了蘭亭黑外,中華地區暫只有信黑體提供完整磅重選擇,在設計與蘭亭黑完全不同下,市場絕對歡迎信黑體的加入,為各客戶提供更多選擇。&br&&br&&b&筆劃設計&/b&&br&筆劃的粗細斟酌度至2 units+-,這種對細緻度的執著在其他中文字體中少見,在日本、西文設計卻倒是一個基本要求。&br&&br&&b&小總結&/b&&br&信黑體是柯老師他腦內對「黑體」的體例的最終想法,也是他對質素追求的極緻,跟他工作時他對這種「追求」接近強逼症。由於製作需時,信黑體還在每日改進當中,但我相信它已經與這目標越來越接近。
信黑體好在: 骨骼 骨骼從零做起。柯老師堅持「高閱讀性」、可作內使用的黑體骨骼(他並不認同儷黑系列可以100%完整適用於內文),需接近傳統宋體審美,所以將大部份製作時間花在骨骼調整上。因此在骨骼的取向上可以微微看到接近蒙納正線-一套他當年基於宋…
WTF !&br&我差点以为自己因为手淫过度导致的视力模糊了!
WTF ! 我差点以为自己因为手淫过度导致的视力模糊了!
&p&工具很基础,只是需要熟悉各种工具互相配合。&/p&&br&&p&常说软件要活学活用,并不是老师跟你没事儿瞎唠叨,一个步骤达成了一个效果之后,组合其他工具和命令可以有很多种变数,学习软件最主要学的并不是机械性的操作,而是要熟悉其每个工具可以得出的结果,达到看一眼其他案例心中自然有了大概的制图步骤。&/p&&br&&p&开讲之前再唠叨一句,这个效果太促销了,只建议通过本案学习几个工具之间的灵活运用,不建议到处使用这种超市促销风格的文字。&/p&&br&&p&下面开讲。&/p&&br&&p&老规矩,给文字做特效的第一步永远是先打字,题图为文字的波浪线分割效果,得出如下文字:&/p&&br&&img src=&/v2-f5da8bc61e535cdcda32fa_b.jpg& data-rawwidth=&1207&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7& data-original=&/v2-f5da8bc61e535cdcda32fa_r.jpg&&&br&&p&这种效果不适合使用笔画太细的字体,改为粗体:&/p&&br&&img src=&/v2-324b830b5f2e0eaa769a9c5_b.jpg& data-rawwidth=&1109& data-rawheight=&6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9& data-original=&/v2-324b830b5f2e0eaa769a9c5_r.jpg&&&p&ctrl+shift+o将文字转曲:&/p&&br&&img src=&/v2-02cf2dbc3d497b47b1ed00eaec909dd5_b.jpg& data-rawwidth=&1107& data-rawheight=&7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7& data-original=&/v2-02cf2dbc3d497b47b1ed00eaec909dd5_r.jpg&&&br&&p&随手画一条波浪线摆在文字上方:&/p&&br&&img src=&/v2-9ca0dc9c0c1e3db0f8f2143_b.jpg& data-rawwidth=&1148& data-rawheight=&6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8& data-original=&/v2-9ca0dc9c0c1e3db0f8f2143_r.jpg&&&p&执行:对象-路径-分割下方对象:&/p&&br&&img src=&/v2-adebaf_b.jpg& data-rawwidth=&1078& data-rawheight=&8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8& data-original=&/v2-adebaf_r.jpg&&&p&切割后如图:&/p&&br&&img src=&/v2-82f32ba614b935b84664a50fbf05a00f_b.jpg& data-rawwidth=&1363&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3& data-original=&/v2-82f32ba614b935b84664a50fbf05a00f_r.jpg&&&p&选中对象,右键-取消编组:&/p&&br&&img src=&/v2-9abd88cddbeeb5afbdf97a4_b.jpg& data-rawwidth=&1343& data-rawheight=&6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3& data-original=&/v2-9abd88cddbeeb5afbdf97a4_r.jpg&&&p&以曲线为界,首先设置曲线下部分的颜色,使用shift+鼠标左键依次加选:&/p&&br&&img src=&/v2-030e01ac37bff377ae3902cf6cea3fee_b.jpg& data-rawwidth=&1336&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6& data-original=&/v2-030e01ac37bff377ae3902cf6cea3fee_r.jpg&&&p&选择后改变颜色:&/p&&br&&img src=&/v2-c793b36b1e9835baff40f5a61e43db65_b.jpg& data-rawwidth=&1105&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5& data-original=&/v2-c793b36b1e9835baff40f5a61e43db65_r.jpg&&&p&同理,再处理上半部分的内容,这里有个小经验,在曲线下半部分被选中的情况下按住shift+鼠标左键框选全部内容,会反选当前所选择的对象。&/p&&br&&p&选择上半部分之后,找到渐变工具栏,设置渐变:&/p&&br&&img src=&/v2-1c29fea2b47d648c34fc6_b.jpg& data-rawwidth=&1468&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68& data-original=&/v2-1c29fea2b47d648c34fc6_r.jpg&&&p&设置好颜色之后,按G选择渐变工具,从上至下拉一条渐变:&/p&&br&&img src=&/v2-cbb3df486473cadf0aa9d3_b.jpg& data-rawwidth=&1287& data-rawheight=&6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7& data-original=&/v2-cbb3df486473cadf0aa9d3_r.jpg&&&p&得出结果:&/p&&br&&img src=&/v2-75e51c48c409f1d5a75c_b.jpg& data-rawwidth=&954&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4& data-original=&/v2-75e51c48c409f1d5a75c_r.jpg&&&br&&p&顺便说一下倒影,做好上面的东西之后复制一份,垂直翻转放在下面,然后画一个黑白渐变的方块盖住复制好的对象:&/p&&br&&img src=&/v2-4a680db28c86ef6546f2cefed3f8f9c3_b.jpg& data-rawwidth=&777&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7& data-original=&/v2-4a680db28c86ef6546f2cefed3f8f9c3_r.jpg&&&br&&img src=&/v2-2ee6cddb0772_b.jpg& data-rawwidth=&899&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9& data-original=&/v2-2ee6cddb0772_r.jpg&&&p&全选倒影部分的对象,包括文字和黑白框,在透明度面板里点击“制作蒙版”:&/p&&img src=&/v2-86f7fdf3d0d2baf47c40_b.jpg& data-rawwidth=&955&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5& data-original=&/v2-86f7fdf3d0d2baf47c40_r.jpg&&&br&&p&得出倒影,感觉有点太重了的话就调整一下透明度,如下:&/p&&br&&img src=&/v2-8d10c13cd864cb208217_b.jpg& data-rawwidth=&1102& data-rawheight=&6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2& data-original=&/v2-8d10c13cd864cb208217_r.jpg&&&p&最终结果:&/p&&br&&img src=&/v2-fd0ded4f69_b.jpg& data-rawwidth=&954&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4& data-original=&/v2-fd0ded4f69_r.jpg&&&br&&br&&p&以上,谢邀,留个好看的女同学跟我收拾一下教具,其他人下课,三个小时内不许回教室,作业交给微博@Joe乔克叔叔。&/p&
工具很基础,只是需要熟悉各种工具互相配合。 常说软件要活学活用,并不是老师跟你没事儿瞎唠叨,一个步骤达成了一个效果之后,组合其他工具和命令可以有很多种变数,学习软件最主要学的并不是机械性的操作,而是要熟悉其每个工具可以得出的结果,达到看一…
&b&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款早在2012年就已浮出水面的字体终于在经过了几年不断地设计与打磨后,于今天终于正式发布了&br&&br&&/b&以下是关于方正悠黑的详细介绍:&br&&br&&img data-rawheight=&493& data-rawwidth=&640& src=&/48bd9b4771242aceb0668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48bd9b4771242aceb06689_r.jpg&&&br&&u&屏幕阅读已成为了我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原本由纸媒承载的信息不断迁移到电子媒介中。手机、平板电脑比纸媒更加便利,但电子阅读想要达到与纸媒阅读一样的舒适性,就必须重视起屏幕字体的研究——就像纸媒早前所做的那样&/u&&br&&br&&p&&u&如今,屏幕的像素密度可以轻松超过300PPI,显示精度已不再是问题,这也意味着中文屏显字体的设计可以从技术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从最初完全屈服于低像素屏显的点阵字,到沿用印刷时代的字体,再到专门为电脑开发的第一代中文屏显字体——微软雅黑和兰亭黑家族,中文屏显字体也逐渐从被动适应走向主动研发&/u&&/p&&p&&img data-rawheight=&1334& data-rawwidth=&761& src=&/3ba4e6af0a38159c8adc9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1& data-original=&/3ba4e6af0a38159c8adc99_r.jpg&&字体的设计与技术的演进历来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以上的例字是对当时屏显技术的一个情境呈现&/p&&br&&p&第一代中文屏显字体去「喇叭口」,字面大,偏几何化,富有工业感。但为了适应低像素密度,损失了书写的传统美感。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第一代屏显字体已不能满足各种便携式屏幕的阅读诉求&/p&&img data-rawheight=&225& data-rawwidth=&640& src=&/c1f98fcb9b25d7c8dd65b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c1f98fcb9b25d7c8dd65b2_r.jpg&&&br&&p&今天,5吋左右的手机屏幕像素数量已与电脑屏幕相当(如),其像素密度普遍超过300PPI,几乎接近一般打印效果。这给中文屏显字体设计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加之手机、平板电脑的阅读视距比电脑要近得多,所以不必再一味追求字体的大字面,由此,中文屏显字体设计回归人文的表达成为可能&br&&/p&&br&&p&为了丰富便携式屏幕的阅读体验,方正字库广泛吸收各界意见,经过两年的精心设计,于2015年9月正式推出第二代中文屏显字体——方正悠黑家族。&u&其设计充分利用高清屏物理特性,适当收紧中宫和缩小字面,提高文字的识别性;融入传统书写气息,提升文字的阅读品质&/u&&/p&&br&&img data-rawheight=&900& data-rawwidth=&950& src=&/dfda33e556ecef23442df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dfda33e556ecef23442dfe_r.jpg&&方正悠黑的笔形设计&br&&br&&img data-rawheight=&320& data-rawwidth=&640& src=&/b7e132436cfe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7e132436cfe_r.png&&&br&阅读是对汉字图形进行快速识别的过程,其基础是字与字之间存在的形态差异,过分简化笔形和结构,会使文字的轮廓和灰度过于一致,反倒不利于阅读。从文字识别的角度来看,「中宫」和「字面」是影响文字内空间与外轮廓的直接因素&br&&img data-rawheight=&466& data-rawwidth=&640& src=&/b291bed76dcc4abd644a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291bed76dcc4abd644a7_r.jpg&&&img data-rawheight=&230& data-rawwidth=&600& src=&/b822de62e78c455bf4509acbf6805cb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822de62e78c455bf4509acbf6805cb6_r.jpg&&同等字号、字距、行距的情况下&br&&img data-rawheight=&195& data-rawwidth=&640& src=&/bedbfed5e18b357be75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bedbfed5e18b357be75c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20& data-rawwidth=&640& src=&/1cbc7a7bd47cbfd583a48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cbc7a7bd47cbfd583a48_r.png&&&br&方正第二代屏显字体的设计没有对目前扁平化设计的极简路线亦步亦趋,而是努力寻求新技术与传统审美的平衡&br&&br&&p&主创设计师仇寅深谙传统楷书笔法,在设计中保留了汉字书写的笔锋特征和间架结构,笔意舒展、气韵连贯,适合长时间阅读。相对于第一代中文屏显字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从工业感向人文气息的转变&/p&&img data-rawheight=&935& data-rawwidth=&640& src=&/6d57f55fad20e8c2800cee92fcf994a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d57f55fad20e8c2800cee92fcf994a7_r.jpg&&&img data-rawheight=&950& data-rawwidth=&950& src=&/6f403de0beebd040eaf1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6f403de0beebd040eaf12_r.jpg&&&br&&img data-rawheight=&320& data-rawwidth=&640& src=&/a3f61eb57e19c9acd80fcf3e8f7b0382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3f61eb57e19c9acd80fcf3e8f7b0382_r.png&&&br&&p&方正悠黑家族由135款字体组成。由于家族庞大,为了易于辨别,字体的命名方式采用了数字编号系统。
纵轴(1-10)从左至右表示字身的扁和窄,其中「5」为常用标准方块字体;横轴(01-15)从上至下表示字重的变化,并采用西文字体字重的缩写名称对
其进行分类(如01=Light,07=Regular,10=Medium,12=Bold,14=Heavy)。尤其在印刷媒介,能更好地引导设计师把悠黑与其它西文字体的字重进行配比使用&/p&&img data-rawheight=&986& data-rawwidth=&640& src=&/28c72aeb5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28c72aeb53_r.jpg&&&img data-rawheight=&467& data-rawwidth=&640& src=&/1ab9c2cb02ba75a24dc16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1ab9c2cb02ba75a24dc16c_r.jpg&&其中「503L」至「513B」共11款字体支持GB标准(前期先推出9款),包含27533个汉字,可以满足不同尺寸便携屏幕的阅读需求&br&&br&&img data-rawheight=&320& data-rawwidth=&640& src=&/fc24ae42704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fc24ae42704_r.png&&&br&&p&1.
为了配合方正悠黑的笔形风格,专门设计了全套的英文字体和符号,不同字重的英文字体在与中文混排的时候更加协调一致:&/p&&br&&p&&img data-rawheight=&1157& data-rawwidth=&900& src=&/1c8c94aff5a0cfdfc6704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1c8c94aff5a0cfdfc6704b_r.jpg&&&br&2.
方正悠黑家族字体众多,子菜单的引入更便于设计师检索和应用:&/p&&p&&img data-rawheight=&1020& data-rawwidth=&900& src=&/fe101a9d4aeb729fafb5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fe101a9d4aeb729fafb54_r.jpg&&3.
方正悠黑家族同样适用于印刷媒介。其设计富含人文气息,排版清朗温润:&/p&&br&&img data-rawheight=&454& data-rawwidth=&640& src=&/a25fdebf4dbfa1683a29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a25fdebf4dbfa1683a29c_r.jpg&&&img data-rawheight=&455& data-rawwidth=&640& src=&/3ce5c652dc7414000d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3ce5c652dc7414000ded_r.jpg&&&br&&p&4.
方正悠黑家族具备TrueType、OpenType、PostScript等多种格式,能够满足多种软硬件平台的需求&/p&&br&&u&&br&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中文字体也需要与时俱进。方正字库将坚持以受众体验为出发点,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从传统中不断吸取养分,以创造经典为使命,为中文字体的发展做永不停歇的努力&br&&br&&br&&/u&以上内容来自:&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target=http%3A//mp./s%3F__biz%3DMzA3NDgzMjcwMA%3D%3D%26mid%3Didx%3D1%26sn%3Dd5b333a54a164e6b097bfef%26scene%3D2%26srcid%3D0922qXP8IRgB3mosR6lMPMX1%26from%3Dtimeline%26isappinstalled%3D0%23rd&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方正第二代中文屏显字体:悠黑家族&i class=&icon-external&&&/i&&/a&&br&另参考我之前的回答:&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电子设备上有哪些适合阅读的字体? - 吴珂wuke 的回答&/a&
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款早在2012年就已浮出水面的字体终于在经过了几年不断地设计与打磨后,于今天终于正式发布了 以下是关于方正悠黑的详细介绍: 屏幕阅读已成为了我们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原本由纸媒承载的信息不断迁移到电子媒介中。手机、平板电脑比…
一周多了,贴出我的理解。下面的答案是根据很久以前 &a href=&///?target=http%3A//apple4.u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ple4.u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的内部讨论组上我的回复进行精简的。&br&&br&技术 &br&----- &br&从1984年苹果开始普及大众可用的图形界面算起,这26年间,相对个人计算机的其他任何部件的进步而言,屏幕分辨率提升的速度可以说是相当缓慢。从最初的麦金塔的 512x342 的单色屏幕,再到现在开始普及的
,屏幕的总像素才增长不到 12 倍。即便算上彩色 LCD 的三个次像素,增长也不到 36 倍而已。(比较一下,其他主要部件如内存,第一台麦金塔才 128KB,现在主流配置动辄 GB 计,增长了 4~5 个数量级。)近年来开始流行的小屏幕移动设备设备又在分辨率上把我们拉回了十几年。像素密度更是长期徘徊在两位数,直到近年来才勉强爬过 100 DPI 的关口,离能和纸张媲美的 200 DPI 相去甚远。 【注:当时我们讨论的时候 iPhone 4 还未上市】&br&&br&要在有限的像素矩阵上显示文字,就要设法合理的分配给每个笔画适量的像素点。现在主流的网页上一般使用的正文字号算下来通常在 12~20 个像素这个范围,也就是说要在最多 20x20 这么大的一个像素矩阵中显示一个字符。英文的字符数量少,每个字符笔画相对简单,因此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中展示不同的比较优化的排布组合,实现不同个性的字体。中文就要相对困难很多,因为中文字符数量庞大,每个字符的笔画又很复杂,要在有限的像素矩阵中合理分配给每个笔画使得可以区分不同字符是相当困难的。最终的结果就是,相对优化的排布组合是很有限的(这还是在忽略很多复杂部件的笔画细节的基础上),小字号下不同中文字体看起来其实大同小异。 &br&&br&除非屏幕的像素密度能够有比较大幅度的提升(短期内不太可能)【注:iPhone 4 出现后这个有很大改观】,中文字体是不可能在现在这么有限的屏幕空间内有特别大的发挥。这是物理限制。 &br&&br&文化 &br&----- &br&事实上大多数人根本也不在乎字体。他们只要能看清楚文字就行了,对于文字漂亮与否,他们也许从来没想过。只有极少数人会「无聊」到研究字体,并且对此吹毛求疵(&a href=&///?target=http%3A//apple4.u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pple4.us&/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成员里此类物种所占比例甚高,哈哈哈)。即便是现在,很多人在比较 Windows 和 OS X 的时候可能都没有留意这两者在屏幕字体 rendering(@Lawrence Li 说这个不能叫「渲染」,也不知道该怎么翻译了)上的重要区别。我第一次亲眼见到 OS X 时就被 AAT (Apple Advanced Typography) render 的 Monaco 字体震撼了。到现在我还是为苹果的字体引擎痴迷不已。想起乔布斯说过:&The problem with Microsoft is they just have no taste. They have no taste and I don't mean that in a small way, I mean that in a big way.& 也许正如书法是展示一个人品味的重要方法,字体展示了一个公司的品位。上次好像是在 @Lawrence Li 的 Twitter 上看到说国内不少设计院校的毕业生对字体都很没感觉。专业人士尚且如此,普通大众就更不用说了。体现文化断层的地方真多…… &br&&br&商业 &br&------ &br&国外大部分铸字厂都是靠售卖许可协议赚钱的。这要是在国内还不得给饿死。随便一个卖盗版碟那里四块钱就可以买来几百种字体。多花几十块钱整套整套的字库就可以拿回家了。国内二、三线城市基本上你能看到的广告牌都用了侵权的字体。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是不可能养活那么多独立的铸字厂的。也许像 TypeKit 那样的商业模式能给国内的铸字厂带来一些转机。不过要在网络上打击盗版和侵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br&&br&像方正这种大厂也是靠着和它硬件加密过的排版系统搭售字体的方法才能收回字体设计的成本。而且它主要生产印刷字体,而非屏幕字体。花成本去制作屏幕字体为它赚不到一分钱。华文没有苹果和微软的订单估计也够呛。实际上华文好像是国内唯一提供比较完整的带 hinting 的中文屏幕字体厂商。微软的雅黑虽然是方正设计的,但是好像 hinting 是 Monotype 做的。 &br&&br&Google 因为 Android 平台的需要出钱让 Ascender 开发了 Droid 字体,里面包含了一套类似于雅黑的漂亮的、带有 hinting 的中文屏幕字体,最关键的是这套字体采用的是 Apache 2.0 许可协议,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免费使用的开源的高质量中文屏幕字体之一。不过等人施舍很显然不是增加中文屏幕字体总量的长远之计。 &br&&br&文泉驿计划
&a href=&///?target=http%3A//wenq.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nq.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倒是展示了另外一种开发中文屏幕字体的可能。靠 crowdsourcing 发动庞大的网友队伍来合力制作开源的中文字体(包括矢量和点阵),并且效果还不错。我觉得在 Ubuntu 下打开 medium hinting 使用文泉驿正黑的效果已经有追上并且超越 OS X 黑体的趋势了。该项目的其他几个中文字体也都非常高质量,包括点阵宋体(类似 XP 里面的中易宋体)、点阵正黑、等宽正黑、以及基于 Droid 系列的微米黑等,详情见此
&a href=&///?target=http%3A//wenq.org/%3FFontGuid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nq.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FontGuid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我强烈建议大家无聊的时候花一点点时间学习一下文泉驿网站的在线字体编辑器(只需要访问项目网站就可以使用了,无需安装额外的软件),并且贡献自己一点点空余时间添加一些缺少的汉字或者完善一下已有的汉字,因为这或许是中文屏幕字体的唯一希望。
一周多了,贴出我的理解。下面的答案是根据很久以前
的内部讨论组上我的回复进行精简的。 技术 ----- 从1984年苹果开始普及大众可用的图形界面算起,这26年间,相对个人计算机的其他任何部件的进步而言,屏幕分辨率提升的速度可以说是…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硬笔字帖,质量都不如古代的字帖。现在很多人练楷书选择田英章作为范本,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他的字也不怎么好,很多东西都是炒作炒出来的。&br&&br&要写好硬笔,应注意以下几点:&br&1.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现在除了爷爷、爸爸那一辈的人外,其他年龄层的人,能正确握笔的少之又少。正确的执笔姿势,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的执笔是有问题的,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没能去改正过来,主要原因就是习惯的力量太强大了,从小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的,很多人偏偏就是少了坚定的信念,才一直改不了,最后干脆放弃练字。把错误的姿势纠正过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想着我一定要改过来我一定要改过来我一定要改过来!!!绝不要半途而废!!!&br&2.字帖的选择。古代的字帖是最好的范本,楷书方面:钟繇和王羲之王献之小楷,赵孟頫的《道德经》《汲黯传》,文征明的《千字文》( 如果从实用角度来说,我建议还是练赵孟頫和文征明的 ),行书方面:王羲之的《圣教序》,草书方面:孙过庭《书谱》和王羲之的《十七帖》都是很好的范本。买字帖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出版社,有些不好的出版社出的字帖,字会变形,质量很差。&br&3.正确的临摹方法。很多人买了本字帖,就把纸放在上面摹写,这是最无效的方法。这样练字,完全不需要思考,弊端不小,最后成效实在不大。最好最有效的方法是,首先,翻开字帖,读帖。“读帖”不是念字帖的意思,而是认真看,观察整本字帖的风格,字的笔画、结构有什么特点,对字帖进行整体认知,有全面把握。然后,对临。拿一张米字格的纸,一边看字帖一边对照着写,注意每个笔画哪里长哪里短,笔画角度怎样怎么摆,写的跟字帖越像越好,这也是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的一点,写字一定要有粗细变化一定要有粗细变化一定要有粗细变化!!!!所以最好用钢笔用钢笔用钢笔!!!!!&br&4.要有“提笔即练字”的观念。很多人,练字一个样,做作业考试一个样,感觉练了根本用不上。所以,练和用要统一起来,一写字就当练字!&br&5.老生常谈的四个字:持之以恒。练字除了有正确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不急不躁。&br&&br&洒家拙见,欢迎指正,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硬笔字帖,质量都不如古代的字帖。现在很多人练楷书选择田英章作为范本,其实仔细研究会发现,他的字也不怎么好,很多东西都是炒作炒出来的。 要写好硬笔,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现在除了爷…
&p&首先制作一张名片,要知道自己想放什么内容进入,并把这些内容列好层级关系,什么是最重要的,其次又是什么。一般来说,一张名片最重要的就是你是谁,其次就是联系方式之类的等等。&/p&&p&总之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排列这些层级关系。字体大小也就跟从这一原则而解决。字体选择方面以大方,清晰,简洁为主,一般选择黑体,方正兰亭,苹方等。&/p&&img src=&/v2-f2b0b0ce8d71441ccf0427_b.png& data-rawwidth=&962& data-rawheight=&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2& data-original=&/v2-f2b0b0ce8d71441ccf0427_r.png&&&br&&p&下面有些案例可以参考&img src=&/v2-c316e4ddaff1b7bd5f7c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c316e4ddaff1b7bd5f7c_r.jpg&&&/p&&img src=&/v2-ff9dbaa8456b31_b.jpg& data-rawwidth=&551&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1& data-original=&/v2-ff9dbaa8456b31_r.jpg&&&br&&img src=&/v2-3b37bbce0ba634e97d2d67a3_b.jpg& data-rawwidth=&492&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2& data-original=&/v2-3b37bbce0ba634e97d2d67a3_r.jpg&&&br&&img src=&/v2-76a22d068bf0d18dcfa39f52282ff2af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76a22d068bf0d18dcfa39f52282ff2af_r.jpg&&&br&&img src=&/v2-489b23ec0a14eaabe07de396ef97fdac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489b23ec0a14eaabe07de396ef97fdac_r.jpg&&&br&&img src=&/v2-6bd577d8c405fa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6bd577d8c405fa_r.jpg&&&br&&img src=&/v2-f937e1d9ed67_b.jpg& data-rawwidth=&564& data-rawheight=&7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v2-f937e1d9ed67_r.jpg&&
首先制作一张名片,要知道自己想放什么内容进入,并把这些内容列好层级关系,什么是最重要的,其次又是什么。一般来说,一张名片最重要的就是你是谁,其次就是联系方式之类的等等。总之就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排列这些层级关系。字体大小也就跟从这一原则而解决…
首先,关于外挂字幕的格式,分为&b&矢量&/b&和&b&图片&/b&两大类。&br&&br&以idx/sub为代表的图片式字幕不能改字幕字体,就不展开讨论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字幕的来源经常是原盘(至于为什么原盘用这种格式就不需要我解释了),配合的字体也以楷体为主,虽谈不上多好看,但是...还可以...&br&来一张图给大家感受下(是不是感觉和电影在国内公映时的字体很像)。&br&&img src=&/1cfcc4ccac10be81690d4b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8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1cfcc4ccac10be81690d4b_r.jpg&&《Moulin Rouge!》&br&&br&可是,有时候碰到这种... 那风骚的位置、莫名其妙的小大、唏嘘的锯齿、瞪圆了双眼也分辨不出的字体,让你感觉一夜回到了解放前。嗯,有的电影本来就是解放前拍的,这其实不出戏。&br&&img src=&/f9b91eba813_b.jpg& data-rawwidth=&1664& data-rawheight=&9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64& data-original=&/f9b91eba813_r.jpg&&《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br&&br&&img src=&/17b4bc46e4bfef_b.jp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9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17b4bc46e4bfef_r.jpg&&《Riso amaro》&br&&br&于是题主说,答非所问,扯那么远干啥?&br&下面进入正题。&br&&br&前面几位所说的,综合一下,大致意思就是字体本身不应该有存在感,只需要行使纯文字传输的作用。&b&大家讨论的重点也在于究竟哪种字体最没有存在感。&/b&&br&&br&这一点我基本同意,可是没有哪种字体是完全不传达信息的,只能根据电影的画面尽量匹配最适合的字体。字幕作为观影画面的一部分,电影画面表达的内容、字幕文字的内容、字幕所用字体传达的信息,这三者综合在一起,才是整个画面给人传递的内容。&br&&br&既然找不到一款&u&没有存在感的&/u&字体,不妨试试不同的字体看看效果有什么不同。&br&&br&网络上能够找到的中文字体,按照对应的字库来划分,分为四类:&br&&b&输简得简、输简得繁、输繁得繁、输繁得简&/b&&br&&br&繁体在这里稍微提一下,一般人下载字幕以后都是把cht/big5后缀的直接拖到垃圾箱。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确用不上,除非...你碰到想用的某个字体只包含big5字库。&br&例如这样:&br&&img src=&/617fa304cdd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8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617fa304cdd_r.jpg&&《Moulin Rouge!》华康丽黑 字重Medium 只可以使用繁体字库 我最喜欢的字体之一&br&&br&对于使用chs字幕的情况,笼统地说,可以选择的字体包含四个大类:&br&&b&楷体、宋体、黑体、圆体&/b&&br&&br&&b&楷体&/b&&br&楷体就是手写体的重要参考,传统韵律非常强。在电影院公映的电影配的字幕,就有一大部分是楷体。&br&&img src=&/2c827ce0ccfdd00d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10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2c827ce0ccfdd00d_r.jpg&&《The Dark Knight》整体来说,个人感觉楷体毫无违和感,并且识别度很高。&br&&br&&b&宋体&/b&&br&宋体最初的来源是楷体的简化,对应西文字体的衬线体。笔画细而且给人感觉特别生硬,如果用作字幕的话,是这个样子:&br&&img src=&/285b156fe7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10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285b156fe7_r.jpg&&《Good Bye Lenin!》注意「今」「通」「才」「这」,图中的宋体是旧字形。&br&在国内上映的外语片,所配的字幕,也经常使用旧字形。&br&黑宋作为宋体的一个变种,相比之下作字幕效果好了很多,但是依旧不是十分理想,例如:&br&&img src=&/f1c6d616c2c61bd4bfc583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f1c6d616c2c61bd4bfc583_r.jpg&&《Her》单看字体很漂亮,可是总感觉和画面不搭,在一个科技感很强的电影里,也许用黑体作为字幕更加适合。&br&宋体的粗体不是简单地加粗,而是让粗细对比更加明显,比如大标宋,作为字幕就是这样的:&br&&img src=&/9f79fa9880c37dea2bcfd1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8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9f79fa9880c37dea2bcfd1_r.jpg&&《O Brother, Where Art Thou?》事实证明,可读性不高,毕竟这款字体设计的初衷是用来作标题字体的。&br&&br&&b&黑体&/b&&br&黑体作为现代设计的标志,粗细均匀、没有多余的修饰,给人的感觉十分干净,无疑是所有字体里呼声最高的。&br&关于黑体的选择只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i&&b&你究竟更喜欢哪一款黑体?&/b&&/i&&br&&img src=&/7b1c47ed0fcfb5362080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7b1c47ed0fcfb5362080_r.jpg&&《Intouchables》 &a data-hash=&9d85acc801cf& href=&///people/9d85acc801c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童海岭& data-hovercard=&p$b$9d85acc801cf&&@童海岭&/a&推荐的Arial Unicode MS,特点是旧字形和Unicode。&br&相比较其他黑体而言,中宫收得紧一些。&br&&img src=&/f3713f02dec34fa7548cb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f3713f02dec34fa7548cb_r.jpg&&网上流传的一款「字幕黑体」,同样使用旧字形。&br&&img src=&/9b954daadab0c43f017caa69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8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9b954daadab0c43f017caa69_r.jpg&&《In Bruges》「冬青黑体」,Mac自带的一款字体,作为字幕字体,可读性很好,中宫适中,十分推荐。&br&&img src=&/d0b5a704d63ce80a2eb0ed86d523d48a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8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d0b5a704d63ce80a2eb0ed86d523d48a_r.jpg&&「微软雅黑」,很多人推荐,但是作为字幕个人感觉并不好看。它容易让人联想到操作系统的显示字体,事实上它也是Windows特别优化过用来作为显示字体的一款字体。它在小字情况下清晰易读,但是放大了作为字幕个人觉得不是最适合的。&br&&br&黑体虽然拥有统一的特点,但是事实上它们之间也有不少区别。从最明显的新旧字形,到是否有喇叭口,再到中宫是收紧还是放松,最后到每个笔画之间的细微区别,一圈对比下来发现每款黑体都是独特的存在。(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br&有兴趣的知友可以一一尝试,每个人偏好不一样,大家肯定能找到自己喜欢的。&br&&br&&b&圆体&/b&&br&圆体作为黑体的变体,既清晰易读又简单明了。大投影放出来,配上小字号的圆体,用过你自然懂。&br&&img src=&/54e3f101a0d9e0b032a08a7_b.jpg& data-rawwidth=&1794& data-rawheight=&8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94& data-original=&/54e3f101a0d9e0b032a08a7_r.jpg&&《Un long dimanche de fian?ailles》&br&&br&&br&&b&最后总结一下&/b&&br&还有好多字体没有提到,不过我相信那些花哨的字体肯定比已经提到的「正常」的字体有存在感,作为字幕字体的选择就无视它们好了。&br&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字体的选择也未必要套用别人的标准。我就喜欢用「康熙字典体」来当《盗梦空间》的字幕,不行么?&br&行啊。
首先,关于外挂字幕的格式,分为矢量和图片两大类。 以idx/sub为代表的图片式字幕不能改字幕字体,就不展开讨论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类字幕的来源经常是原盘(至于为什么原盘用这种格式就不需要我解释了),配合的字体也以楷体为主,虽谈不上多好看,但…
&p&思源黑体发布三年之后,Adobe联合Google 推出了新字体“思源宋体”,思源字体家族迎来新成员。&/p&&p&这次,Adobe 和 Google 同样选择了开源,以“SIL 开放字体许可证”发行。&/p&&img src=&/v2-e202bf3541ebab_b.jpg& data-rawwidth=&1164& data-rawheight=&8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4& data-original=&/v2-e202bf3541ebab_r.jpg&&&p&思源宋体的字库包括简繁日韩四种汉字写法和七种粗细的字重,每个字重各含 65535 个字形,合计 458745 个字形。&/p&&p&在泛称“思源宋体”之外,Adobe 和 Google 对该字库的称呼略有不同,Adobe 方称其为 Source Hans Serif,也就是中文中的“思源宋体”,而 Google 方面采用的名称是 Noto Serif CJK。这也和思源黑体发布时双方的命名规则一致。&/p&&img src=&/v2-c3d6af70b1fefb19b8b86a5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2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c3d6af70b1fefb19b8b86a55_r.jpg&&&p&思源宋体是 Adobe 和 Google 长期合作的成果,在具体设计中还和中日韩各国的本土字体公司深入协作,合作伙伴包括中国常州的华文公司、韩国的 Sandoll Communications、日本的Iwata Corporation,这三家均是当地老牌的字体机构。&/p&&p&而在字形依据上,思源宋体也称得上有据可循,如简体中文字形参照的是 2013 年中国官方制定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繁体中文字形参照的是台湾“‘教育部’国字标准字体”。&/p&&p&参与此次项目的韩国Sandoll Communications 负责人 Geumho Seok 说,&a href=&///?target=https%3A///source-han-serif/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些字体能够实现‘消灭豆腐块’的目标,意思是 Unicode 字体不会在排版中出现空白字形。&i class=&icon-external&&&/i&&/a&”&/p&&p&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思源宋体的字库中除了支持四种东亚文字字体外,还支持英文、拉丁文、希腊文和西里尔文脚本,以达到多语言混排时的统一视觉美感。&/p&&img src=&/v2-eea0fc5dacecd956a2788b1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eea0fc5dacecd956a2788b1_r.jpg&&&p&Google 国际化总监 Bob Jung 说,思源系列的字体项目,目的是&a href=&///?target=https%3A///source-han-serif/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为所有现代设备开发一款涵盖所有语言的和谐、优质的字体系列”&i class=&icon-external&&&/i&&/a& 。而在 Adobe 官方提供的字体预览中,更是直接引用了《圣经·创世纪》,暗示了要建造新世代巴别塔的雄心。&/p&&p&思源宋体,连同之前的思源黑体,正是他们迈出的重要一步。&/p&&p&(以上内容首发于&a href=&///?target=https%3A///mobile/downloa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好奇心日报&i class=&icon-external&&&/i&&/a&,更多精彩请&a href=&///?target=https%3A///mobile/download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下载&i class=&icon-external&&&/i&&/a&阅读。作者:张雪健 原文链接:&a href=&///?target=http%3A///articles/3949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有种新字体诞生了,据说它可以用来打通中日韩文排版&i class=&icon-external&&&/i&&/a&)&/p&
思源黑体发布三年之后,Adobe联合Google 推出了新字体“思源宋体”,思源字体家族迎来新成员。这次,Adobe 和 Google 同样选择了开源,以“SIL 开放字体许可证”发行。思源宋体的字库包括简繁日韩四种汉字写法和七种粗细的字重,每个字重各含 65535 个字形…
&b&谢邀。&/b&&br&&b&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b&&br&&br&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做第一行文字。老规矩,先上效果图:&br&&img src=&/fe5_b.jpg& data-rawwidth=&1007&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7& data-original=&/fe5_r.jpg&&&br&&br&打开AI软件,找个类似的字体,输入文字:&br&&img src=&/b00c8b7415ae96fcded92b_b.jpg& data-rawwidth=&584& data-rawheight=&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4& data-original=&/b00c8b7415ae96fcded92b_r.jpg&&&br&SHIFT+CTRL+O(轮廓化文字),并取消编组。使用&b&选择工具&/b&分别对每个字母进行缩放、旋转(倾斜)、排列,以达到接近题主海报的文字摆放位置:&br&&img src=&/59b98ccf7ae8_b.jpg& data-rawwidth=&746& data-rawheight=&5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6& data-original=&/59b98ccf7ae8_r.jpg&&&br&接下来,我们要扭曲(也可以称为变形)所有字母。在AI李,有非常多的扭曲变形工具。我在这里稍微罗列一下。大致分为&b&自动型扭曲变形&/b&和&b&手动型扭曲变形&/b&两大类:&br&&br&自动扭曲变形:&br&1.对象—封套扭曲。&br&2.效果—变形。&br&3.效果—扭曲和变换。&br&4.描边选项中的配置文件。&br&&br&手动扭曲变形:&br&&img src=&/31c19e4b4d0ae9a2791d8_b.jpg& data-rawwidth=&184& data-rawheight=&1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4&&&br&当然,我们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达到变形扭曲的效果,我罗列的只是最简单最直观最暴力的扭曲变形工具。&br&&br&大家可以多去尝试这些工具。&br&&br&我就偷个懒,全选之后,选用自动型扭曲变形的工具(题主的海报文字应该也是使用了某种自动扭曲工具,然后使用了&b&手动型的变形工具&/b&去微调——类似PS中的液化工具),让文字达到如下效果(不要问我用了什么扭曲工具,扭曲变形这种事,完全依靠个人感觉来的):&br&&img src=&/f39b6e6ec55b70c_b.jpg& data-rawwidth=&794&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4& data-original=&/f39b6e6ec55b70c_r.jpg&&接下来全选6个字母图形,&b&释放复合路径&/b&并&b&扩展外观&/b&(等会我们要编组,但复合路径是不能编组,所以需要先释放):&br&&img src=&/606b493b4_b.jpg& data-rawwidth=&782&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2& data-original=&/606b493b4_r.jpg&&我们把P和A中心两块黑色填充成白色,分别&b&建立复合路径&/b&(就成了一个图形)。这时候全选编组,并复制一层,使用对齐工具让两个图层重叠。最上层的颜色填充如下:&br&&img src=&/98c2292d34bdbbb06d4f5_b.jpg& data-rawwidth=&815&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5& data-original=&/98c2292d34bdbbb06d4f5_r.jpg&&现在,咱们把最上层的灰色字母层眼睛关闭。接下来咱们制作文字侧面的彩色渐变扭曲图形。你没有猜错,使用混合工具!先复制一层黑色字母层(为了达到透视效果,等比例缩小一点),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置于底层。并改变两个字母层的颜色(你想渐变什么颜色就改成什么颜色):&br&&img src=&/3af386ab198e83bdd461ff62fb502553_b.jpg& data-rawwidth=&905& data-rawheight=&6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5& data-original=&/3af386ab198e83bdd461ff62fb502553_r.jpg&&题主海报的渐变颜色比较多,所以我们需要复制更多的颜色图层(间距和颜色自己把握):&br&&img src=&/65a8182e2bce63cb364c43a9f9cece45_b.jpg& data-rawwidth=&870& data-rawheight=&5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0& data-original=&/65a8182e2bce63cb364c43a9f9cece45_r.jpg&&&b&这时候,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你必须全选取消所有编组,然后单独对每个字母,分别进行混合渐变(不然,之后的扭曲变形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要这样混合渐变(指定的步数越大越好,看你电脑配置喽):&/b&&br&&img src=&/2bc91260cfa955e39e51c9c083d14ff6_b.jpg& data-rawwidth=&1002& data-rawheight=&5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2& data-original=&/2bc91260cfa955e39e51c9c083d14ff6_r.jpg&&&img src=&/586d650ed741d7a37fb0a6e644aa4366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86d650ed741d7a37fb0a6e644aa4366_r.jpg&&&br&&br&&img src=&/52fe8605dc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52fe8605dc_r.jpg&&这时候,一共有6个独立的图形。&br&&br&接下来,打开灰色字母层的眼睛,咱们将开始&b&扭曲变形&/b&彩色的渐变图形:&br&&img src=&/47a1704c5aab2ce69a9e2c1e9d6ac2de_b.jpg& data-rawwidth=&1005&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5& data-original=&/47a1704c5aab2ce69a9e2c1e9d6ac2de_r.jpg&&&br&你可以以自己的审美,用不同的扭曲工具去扭曲彩色图形;也可以临摹题主海报的扭曲形状。我这里举例使用&b&变形工具&/b&(对题主海报文字的扭曲进行类似的临摹)&b&。&/b&&br&&br&&br&变形工具在这里:&br&&img src=&/2ec95feee8f60ca0fe9fd_b.jpg& data-rawwidth=&223& data-rawheight=&1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3&&&br&&br&点击变形工具之后,鼠标箭头会变成类似PS液化工具光标一样的圆形,双击变形工具,可以调节变形工具的参数(自己尝试)。&br&&img src=&/ea70faacb26c0_b.jpg&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ea70faacb26c0_r.jpg&&&br&使用的原理和PS的液化一样。这时候你应该能理解,之前的字母为何要分别混合了吧?如果不是独立的图形,当你在液化(变形)P字母的彩色侧面时,很容易把L字母的侧面也带动扭曲了(当然,变形工具牛逼的是,不管你有没有选择图形,只要是在它液化变形的范围内,还是依然会带动所有的图形进行扭曲。所以,当你在液化P字母的彩色侧面时,需要先锁定其他图形所有可能被带动的图形,防止被液化带动扭曲——比如要锁定灰色字母层,比如要锁定L、E等字母的彩色侧面层。除了要液化的图层,最好锁定其他所有图层)。&br&&br&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变形工具液化的对象不是图形,而是路径,所以我们在液化彩色侧面的时候,一定要把每个彩色渐变侧面图形&b&扩展:&/b&&br&&img src=&/bdc2c7e9edb4fa5c5d9ce3_b.jpg& data-rawwidth=&1066&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6& data-original=&/bdc2c7e9edb4fa5c5d9ce3_r.jpg&&&br&&br&我没有用小尺寸变形工具对细节做过多液化(但是彩色层和灰色层的结构要通过小尺寸变形工具去对齐的),最终扭曲(变形)的大致效果如下:&br&&img src=&/c12eade878_b.jpg& data-rawwidth=&823& data-rawheight=&6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3& data-original=&/c12eade878_r.jpg&&虽然有点感觉了,但是效果不够,因为还有跟多的细节没有完善。&br&需要完善的主要细节有:&br&&br&1.颜色的对比度不够(空间立体感不够),所以需要对局部进行加深和减淡操作。&br&2.颜色饱和度有点高。&br&3.灰色字母层其实是有一个小小的立体浮雕感觉的。&br&&br&对于以上几点的制作,虽然AI软件可以完成,但是用PS软件去雕琢,显然更便利。所以,我们需要栅格化图形,导出图形,保存为PSD格式:&br&&img src=&/75ffc47e6e_b.jpg& data-rawwidth=&789& data-rawheight=&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9& data-original=&/75ffc47e6e_r.jpg&&&br&&br&然后导入PS软件,对细节进行雕琢(AI和PS终于含泪合体了):&br&&img src=&/29eebdf2036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29eebdf2036_r.jpg&&&br&&br&然后新建白色背景层,用裁剪工具扩大画布:&br&&img src=&/68cbb608d56be1819e33_b.jpg& data-rawwidth=&965& data-rawheight=&6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5& data-original=&/68cbb608d56be1819e33_r.jpg&&&br&接下里本宝宝要开始打磨细节了,你们不要来打扰我,也不要问我细节怎么玩(无非就是抠抠形状,调下颜色,修修边缘等等)。其实我想玩的话可以继续玩细节的,不过也差不多了,懒得玩了,最终效果:&br&&img src=&/fe5_b.jpg& data-rawwidth=&1007& data-rawheight=&5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7& data-original=&/fe5_r.jpg&&&br&PS:很多设计师就是思维不灵活,问我每个字母侧面的颜色不均匀(不同渐变)怎么做的——虽然我的每个字母在独立混合渐变前,都是一样的渐变颜色,但你就不会自己改一下某个字母的混合渐变颜色吗?比如P字母,你可以蓝色渐变到红色;而E字母,你可以绿色渐变到白色再渐变到某个色!!!至于更多的颜色细节,你只能自己手动叠加了!&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1.未经授权,盗用、转载的话。&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维权骑士_一个为原创者提供版权管理和保护服务的网站&i class=&icon-external&&&/i&&/a&&br&2.不要问我的微信和QQ号,咱们只在知乎的私信中,评论中交流学习。&br&3.不要私信让我帮你免费做任何设计。&br&4.小白式问题请上百度。&br&5.邀请我回答的平面类教程,请耐心等待,我会抽空回答有价值的问题。&br&6.欢迎大家在值乎向我提问平面设计相关问题(不介意闲聊其他内容)。
谢邀。 我今晨坐在窗前,世界如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做第一行文字。老规矩,先上效果图: 打开AI软件,找个类似的字体,输入文字: SHIFT+CTRL+O(轮廓化文字),并取消编组。使用选择工具分别对每个字母进行…
这个特性在 CSS 里面叫做 text-decoration-skip: &a href=&///?target=http%3A//dev.w3.org/csswg/css-text-decor-3/%23propdef-text-decoration-ski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SS Text Decoration Module Level 3&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在 WebKit 里的实现 (注意和 OS X 的 text view/Core Text 的实现是不一样的) 思路在 &a href=&///?target=https%3A///WebKit/webkit/commit/72be4bbcbb228c898bd24f236d35d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aster implementation of text-decoration-skip: ink ·
72be4bb · WebKit/webkit ·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 里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各位脑洞大开幻想 OpenType 特性的可以歇歇了,就算在现代图形界面框架中,下划线也真的就是要画出来的。&br&&blockquote&&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This new implementation of text-decoration-skip: ink extracts
each glyph into a path, then decomposes each path into a series
of contours. It then intersects each contour with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underline (by approximating the contour with a line).
It then draws underlines in between these intersection regions.
&/code&&/pre&&/div&&/blockquote&简单的说就是把要加下划线的字形转换回 CGPathRef 格式的路径,然后寻找这些路径和下划线的交错点,最后在交错点之间画下划线,相当于避开交错的位置。
这个特性在 CSS 里面叫做 text-decoration-skip:
在 WebKit 里的实现 (注意和 OS X 的 text view/Core Text 的实现是不一样的) 思路在
Mac OS 自带的 Baskerville 是很早期的蒙纳的数码复刻。&br&&br&蒙纳作为一个垄断级别的大厂,坐拥各种经典字体IP,然而经常在复刻里糟蹋原作,我称之为“扫描仪复刻”。很多时候你看到一个超级美的金属字体,然后想找数码版,结果发现字稿/版权都在蒙纳那里,然后数码复刻只有蒙纳做的,做得又丑……&br&&br&可能是上世纪末、桌上排版刚刚兴起的时候,蒙纳就做了这么一大批数码复刻,只求量不求质。出来的数码轮廓不考虑还原印制效果(所以字形都虚弱无比,在差点的屏幕上看就跟狗啃了一样,用光滑一点的纸印刷也会变成灰蒙蒙一片),不考虑原版媒介的细小差别(特别是各种字号的轮廓设计上的微小不同,也就是 Optical Size / 视觉字号),经常忽视各种变体和装饰字形……不仅仅是 Baskerville,蒙纳旗下的 Gill Sans 和 Joanna 也是惨遭毒手。&br&&br&最厉害的是 Bembo,一个好好的字被蒙纳毁得惨不忍睹。信息设计的鼻祖 Edward Tufte 出书的时候,前几本都是用铅活字排的,后来换到电脑一看蒙纳的 Bembo 数码字丑得不像话,决定自己找人复刻一个。于是就有了 ET Bembo (&a href=&///?target=http%3A//edwardtufte.github.io/et-book/&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ET Book · Edward Tufte on GitHub&i class=&icon-external&&&/i&&/a&),吊打那时的 MT Bembo 几十条街,而且还是开源的。估计是蒙纳的人看到了也受了打击,这才请 Robin Nicholas 重新设计了一个新版的 Bembo Book……&br&&br&最近的 Gil Sans Nova / Joanna Nova 算是蒙纳知错能改。不过他们发的这个公关的尿性,是要把他们自己当成什么光荣继承人啊……最近蒙纳净顾着发各种 Nova 各种 Next 了,新字体都没几个,妥妥的吃老本的节奏。嗯你问为嘛乔布斯会把蒙纳早期的 Baskerville 包括进 Mac OS 里?那是因为当时做数码字体的大厂只有蒙纳……&br&&br&----&br&&br&那接着来讲一下 Baskerville。Baskerville 可以说是被当成教科书的 Transitional 字体来讲,前面是 Garalde,后面就是 Didone,属于笔画对比已经很强烈、stress axis 已经很垂直的地步,但是还能在小字号不伤害眼睛的地步。&br&&br&不过其实如果你现在看看 Caslon(无论是 Adobe 还是 Berthold 还是什么其他的 Caslon 也好),其实它也已经算是很 Transitional 了,只不过笔划对比度没有 Baskerville 走得那么极端。Caslon 也不是纯正的英国货,它的灵感来源是荷兰人17世纪的金属活字,人称 Dutch Baroque(荷兰式巴洛克),大概也是从 Fell Type 那里学到的样子。Baskerville 虽然走的是跟 Caslon 不一样的路子,但是有些小地方还是能看出 Dutch Baroque 的痕迹,比如直立大写 R 有一个版本的脚,是两条直线直接触到 baseline,这样干净利落的收笔也只能是雕刻刀才能做得出来,而不是模仿什么手写书法。上个维基百科:&br&&br&&img src=&/v2-283c7477cab4716fadbdcefd_b.jpg& data-rawwidth=&1166&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v2-283c7477cab4716fadbdcefd_r.jpg&&&br&题主看看,是不是黑度饱满、分布均匀,视觉效果舒服?所以这锅还真的是要让蒙纳背。Baskerville 的字冲(punch)辗转流落到法国人手里,这又是后话了。在法国人各种各样的金属复刻过程中,又产生了无数变种字形,这更是可以写一个博士论文的题目……&br&&br&再比如 1926 年,德国 Stempel 发行的 Original-Baskerville 金属活字,到现在是我看过的最漂亮的活字版(下图是我摄于旧金山 Letterform Archive):&br&&br&&img src=&/v2-1d55a3abe44a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v2-1d55a3abe44a_r.jpg&&&br&&img src=&/v2-b42dff71fcc_b.jpg& data-rawwidth=&4032& data-rawheight=&3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032& data-original=&/v2-b42dff71fcc_r.jpg&&&br&这个优雅的曲线,这个饱满而恰到好处的黑度。再注意一下上下两张图的大写 R,Stempel 这个业界良心的,把变种字形(直脚和弯脚)都给做了。所以说 Stempel 这么装逼地起了个名字叫 Original-Baskerville(“原版 Baskerville”),我觉得这个逼我要给满分。至于是 Baskerville 本人做了这个变体呢,还是后来接盘的法国人做了呢,我不大确定,然而我比较倾向是 Baskerville 给不同字号的活字搞的单独设计。&br&&br&所以其实不是 Baskerville 错了,是题主你不幸目睹了早期蒙纳的车祸现场。&br&&br&----&br&&br&如果真要说“如何评价 Baskerville”,我觉得它就是 Transitional 的门面嘛!作为一个高对比、垂直 stress axis 的内文字,它的后面紧接着就是一大批 Scotch Roman。比如蒙纳在20年代初期发的 Bulmer 和 Bell。蒙纳自家做的 Baskerville 金属版其实也是很不错的,是大师 Bruce Rogers 的手笔。当今也有一批电脑字体是 Scotch Roman 这个流派里的,比如 Commercial Type 出的 Austin 大系列,就是复刻英国刻字工 Richard Austin 的作品。大师 Matthew Carter 做的 Miller,也是非常典型的 Scotch Roman,印出来相当好看。&br&&br&Baskerville 跟同时期的法国人也是相互照应的,比如 Fournier,不仅是一个人(Pierre-Simon Fournier,人又称“小皮埃尔” Pierre le Jeune)而且还是一个流派的名字,这一流派也是以垂直 stress axis 和高笔画对比著称,只不过 counter shape 和细节处理不像 Baskerville 那样花俏精细、富有那个时代的英国书法感觉。蒙纳有一个 Fournier 复刻叫 Barbou,我碰巧在旧的 Monotype &i&Recorder&/i& 杂志上看过,也是非常非常喜欢。&br&&br&&img src=&/v2-dcffee44d0b45b197dd66_b.jp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dcffee44d0b45b197dd66_r.jpg&&&br&(上图的 Paul Beaujon 就是大名鼎鼎的、提出了水晶杯概念的 Beatrice Warde,此处按下不提)&br&&br&----&br&&br&又:题主你给出的这个样本,是法国 Fonderie Olive(橄榄造字厂)出的一款类 Garamond,名字叫做 Vend?me,设计师是 Olive 的当家大师 Roger Excoffon。这一开始是给一个戏院的招牌什么的设计的字体,跟 Baskerville 其实没啥大关系,用在内文字我都觉得有点奇妙……&br&&br&最后,你问有没有准确还原金属版 Baskerville 的数码复刻?当然是有的,而且当然不是蒙纳。我推荐 Storm Type Foundry 出品的 &a href=&///?target=https%3A///families/baskerville-origina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Font Baskerville Original | Storm Type Foundry&i class=&icon-external&&&/i&&/a& ,涵盖各种千奇百怪的花饰、变体、花体,黑度忠实还原印刷效果,还带各种字号的 Optical Size 覆盖,简直是在 Baskerville 一派的世界里独一无二,实乃居家旅行、杀人灭口之必备良品,你值得拥有。
Mac OS 自带的 Baskerville 是很早期的蒙纳的数码复刻。 蒙纳作为一个垄断级别的大厂,坐拥各种经典字体IP,然而经常在复刻里糟蹋原作,我称之为“扫描仪复刻”。很多时候你看到一个超级美的金属字体,然后想找数码版,结果发现字稿/版权都在蒙纳那里,然…
微软自认为他们的字体渲染风格很合理。其实纵向过分对齐至像素网格的手法在西文里问题也并不大,只不过我们富有横向笔画且笔画复杂的 CJK 领域恰好是重灾区,但微软显然不可能仅仅为了迁就 CJK 市场而轻易调整这种事。&br&&br&微软一直暗示用户:「黑白分明的字体渲染效果是最好的」,多年来用户也习惯了。带领用户调整习惯很困难,调整五花八门 Windows 用户的习惯尤其困难。谁都知道微软惹不起 Windows 用户。&br&&br&DirectWrite 其实已经带来了优质的字体渲染技术。但微软不敢对正文字号轻举妄动,只能把新技术用于大字号(似乎通常是 ≧ 18 px 时?)。而之前为初代 ClearType 技术仓促准备的低劣 hinting 此时又阻碍了 DirectWrite 施展自己的能力。
微软自认为他们的字体渲染风格很合理。其实纵向过分对齐至像素网格的手法在西文里问题也并不大,只不过我们富有横向笔画且笔画复杂的 CJK 领域恰好是重灾区,但微软显然不可能仅仅为了迁就 CJK 市场而轻易调整这种事。 微软一直暗示用户:「黑白分明的字体…
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br&&img src=&/109c14eaa7b56b33d70a9d_b.png& data-rawwidth=&726& data-rawheight=&18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6& data-original=&/109c14eaa7b56b33d70a9d_r.png&&
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
针对问题修改重新作答。(刚刚陪女友打小游戏到很晚头晕眼花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大家别见怪)&br&&br&新问题把改变后的字体限定为【有特色但不适宜大量文字阅读的字体】(这个是我自己的总结,如果觉得不恰当请评论)。而会让人觉得不适宜的原因,一个是【不适宜大量文字阅读】,一个是【太过张扬】。&br&&br&那为什么会有人这样修改字体呢?&br&&br&一个字体不适合文字阅读的话,那么选择它的人一般来说就不会用这个手机看太多文字。比如喵呜体,我见到的的都是些初高中小女生在用,在我认识的几个女生(其实我认识的女生还是比较多的。。)里,她们在手机上阅读量最大的仅仅是星座分析。。手机对她们的用途,更多的是通讯工具(电话短信qq微信)而不是阅读工具,所以这一点对她们影响不大。&br&&br&第二个不适宜的话,本来改变字体,美化手机就是一种张扬个性,愉悦自己的表现(张扬个性不是炫耀自己,只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即使是我这样的一个一点都不非主流男孩子我也是会刷xposed里的美化框架的嘛。。。为了追求个性,表现自我的做法亘古有之,至于有的时候过犹不及引旁人厌烦。。看到别人用那种镶钻焊珠的手机套我也是会偷偷笑的。。不过在TA自己心里这样的改变必然是美的。&br&&br&关于是不是炫耀什么的就不再说,原答案里有。&br&&br&---------------以下为原问题答案---------------&br&&br&【我认为手机字体默认的是最好看的,也是最科学严谨的,然而,有不少人将其改成楷体、行书甚至各种幼儿体,我对此很反感。】&br&手机上用什么字体这是个人喜好也是个人权利,题主你有权厌恶某种字体,但是厌恶别人喜欢用某种字体就不大对了。&br&&br&&br&&br&【我认为这些花哨的字体破坏了手机这一科技产品的严谨性,而且也极不美观。】&br&手机作为科技产品的严谨性被换字体破坏?我竟无言以对。题主是想说手机作为新时代的通讯工具应该被尊重吗?&br&&br&【我想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要改字体,他们真觉着那样好看吗?还是只是想炫耀?还是别的什么?】&br&就是因为好看。会有人把自己手机的字体换成自己觉得不好看的吗?至于炫耀,抱歉我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好炫耀的,毕竟现在XX大师xx管家都能针对不同机型一键换字体了。&br&&br&【另外,难道默认字体不是最科学美观的吗?】&br&显然很多人并不认为默认字体科学美观。这种问法带有极强的主观态度,就像我曾经惊讶地问“难道酸奶不是原味的最好吃吗”。美观不美观是个人看法。科学不科学,好用的就是科学的。
针对问题修改重新作答。(刚刚陪女友打小游戏到很晚头晕眼花逻辑混乱词不达意大家别见怪) 新问题把改变后的字体限定为【有特色但不适宜大量文字阅读的字体】(这个是我自己的总结,如果觉得不恰当请评论)。而会让人觉得不适宜的原因,一个是【不适宜大量…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字体种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