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公众编辑器号运营者可以设置管理员看不到留言用户的头像和姓名吗?

微信号莫名其妙被绑定了5个公众号该如何是好? - 知乎345被浏览164499分享邀请回答/p/进展腾讯给我留言说已经解决了身份证号被盗用的问题!恢复了身份证号的注册机会!我当然非常高兴,因为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总算没有白费。经验:态度一定要礼貌,但是要坚定;清楚地表达诉求:我需要盗用我个人信息注册的公众号马上停止侵权行为;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将维权的过程公布在网上,呼吁有类似经历的网友转发。然后朋友提醒我说,估计最近百度卖贴吧的事情太火,腾讯显然不想和类似的负面舆论沾边,所以会比较敏感迅速,有种想把我的声音压下去的感觉。尽管我这个结果相较于不少受害网友来说算是比较好的,我的疑虑不能完全被打消。腾讯目前依然没有针对身份证信息被盗用于注册公众号出台处理办法,也没有明确对盗用我身份证号的公众平台具体会进行怎样的处理,而当我继续留言问之,已经没有进一步的回复了,因此不知后事如何。希望腾讯能在这方面更加透明公开一些,不要让我这样申诉成功的例子成为个案。--------------------------------------------------------------------------------------------------------------------------------------最新进展:今天打开QQ,发现了腾讯客服给我的留言。腾讯客服说要给我打电话,我把电话留了,就看他们什么时候和我沟通了。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坚定!不要在客服敷衍搪塞之后就此罢休。----------------------------------------------------------------------------------------------------------------------------------------身份证信息被盗用,向腾讯申诉最后被客服拉黑:请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开端:从未注册过公众号的身份证竟显示“该运营者已经注册了5个普通公众号,不可继续注册,请更换运营者”号,我准备注册一个新的公众号,因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注册需要用绑定了银行卡的微信号进行扫码,因此我用先生的微信号进行扫码,但是出现了如下提示:“该运营者已经注册了5个普通公众号,不可继续注册,请更换运营者。”嗯……天真的我还觉得是系统出错,第二天就会好的,但是到了第二天还是同样的提示。我们都感到非常奇怪,因为先生从来都不怎么玩微信,绑定了银行卡也是因为很久之前出门吃饭团购要用微信支付才绑定的,更不用说注册微信公众号了,怎么会已经注册了呢?根据腾讯规定:1、同一个邮箱只能申请1个公众号。2、同一个手机号码可登记5次信息。3、同一个身份证可登记5次信息。4、同一个公司、组织类型可以注册和认证50个公众号。假如我从来没有注册过,那么是谁给我注册的呢?于是我在网上搜搜看这个问题有没有人解决过。我觉得不能就这么算了,因为腾讯同时规定:
“公众号主体依法享有本公众号所产生的权利和收益,也对本公众号的所有行为承担全部责任。”也就是说,被盗用身份证号用于注册公众号的用户,既无法享受用他作为主体的公众号产生的权利和收益,如果盗用者用这些公众号做了什么违法违规的行为,就会有陷入纠纷的风险。所以我希望腾讯能将这些盗用了我先生身份证信息的公众号全部注销,将他的申请次数归零。虽然经验者都说客服只会搪塞,但我还是试着去找客服了。第一次找客服:1.
客服的态度算是还不错,比较耐心,而且表现得希望帮我解决问题。2.
我给腾讯方面提供了我先生的信息:手持身份证照片、身份证号、微信号、与该微信号绑定的银行卡后四位数。3.
三个工作日以内腾讯承诺回复。这次聊天让我觉得很有希望维权成功,因为第一,我认为手持身份证的照片是我先生第一次拍,只要一和后台的信息比对,就知道是完全不同的人,就算腾讯无法认定我这边的信息是真的,那也说明那些盗用我先生信息的人有造假的嫌疑。第二,我不知道微信公众平台注册的方式是什么时候发生更改的,但至少在2014年末的时候,还是用手持身份证照片作为审核材料,而不是现在的用绑定了用自己身份证申请的银行卡的微信扫码验证的方式。既然我先生的身份证号信息被盗用了,那只有可能在修改验证方式之前被盗用者用他的身份证信息伪造了手持身份证照片通过了审核。如果对方不能提供绑定了微信的银行卡号码或者其他进一步的信息,那不就可以证明他们是盗用者了吗?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盗用别人的身份证号信息来开公众平台呢?微信公众平台都是免费的呀?嗯……在找客服之前,我还试着搜了搜淘宝。许多人虽然知道公众号是免费申请的,但是觉得申请的流程太费劲,就在淘宝上买了。万能的淘宝还是真有得卖,三下五除二就拥有了一个新的公众号,卖家还承诺“根本不存在账号被找回的可能性”。所以嫌麻烦的用户造就了一个这样的市场,瞧准商机的卖家们当然赶紧得行动起来四处搜刮“原料”进行“加工生产”,最后卖出去。而不玩公众号的朋友们绝不会想到去查一查自己的身份证号还能不能注册,玩的朋友们都已经在玩了,说明自己已经没有中招,因此不知不觉中,有可能你的身份证信息被盗用者利用,卖给谁了你也不知道,依靠自己简直大海捞针,根本无从找回。所以我还心存侥幸,腾讯可能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或者大家懒得去问,所以没有什么解决方案。既然人家客服1141已经帮我反馈了这个问题了,我就等上三个工作日吧!号,工号1141告诉我,经过核对我提交上去的信息,发现我确实注册满了五个公众号,而且五个公众号的名称都为“新注册公众号”。
“新注册公众号”是怎么回事呢?我又去查了查:腾讯规定(
参考腾讯客服“公众平台提示名称侵权如何处理?”页面)当注册起名有侵权风险的时候,我们会给这些帐号一个默认的名称叫“新注册帐号”,您可以登录公众平台=》设置=》公众号设置=》名称=》点击修改即可。
侵权名称材料审核不影响公众号的正常使用,只要公众号通过了注册环节的信息登记审核,是可以正常使用公众平台功能。也就是说,盗号者利用盗来信息注册了公众号之后,只要起一个侵权的名字,就可以保留这个公众号,直到转手给第二人。而转手之后,第二人只要修改绑定邮箱和密码,再绑定新的运营者,本应作为主体的信息被盗者就再也无法接触到“自己”的公众号。而腾讯公司面对这种明显的安全漏洞,竟然让我“回忆核实”!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如何回忆? 我气愤地把这个事情发到了朋友圈,一个认识在微信工作的朋友答应帮我问问。于是次日也就是号,我又接通了客服。这次我的感觉是:1.
腾讯一口咬定是我自己注册的公众号,并且言之凿凿地说已经核实了信息。我想知道到底核实了什么信息?2.
客服不断地要求我提供资料核实,到最后又说不需要别的信息,所以我很怀疑他们24小时之后会给我什么样的答复?3.
当我问及身份证信息被盗用之后用户是否能够有申诉渠道,腾讯对这方面是否有任何考虑,客服拒绝回答,而且还让我找国家有关部门。4.
朋友建议我走的侵权申诉流程客服说不适用于这种情况;然而这种情况连客服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或者腾讯根本就不想处理。5.
当我提到了我会在微博实时更新我的维权情况的时候,回复我的时间马上缩小到24小时,看来微博比用户还要大。最后我感到也没有别的可做的事情,打算再等24小时。半个小时后,腾讯官方在线客服把我拉黑了。
哦,原来24小时之内给我的答复就是这个。登录了一下腾讯客服查看了一下我的服务进度,说是客服专员核查中。不知道看了我这篇文的大家会不会好奇,去注册一下公众号试试看自己的身份证号有没有中招。也许更多的受害者发现自己的权益遭到侵害会向腾讯投诉,可以激起企鹅爸爸对我们这些弱势用户的保护欲;更多地,或许会继续被客服告知“麻烦回忆核实”你根本没做过的事情,或者让你直接去找国家有关部门。然而权益遭到损害的我们,真的能用法律的武器解决这个问题吗?200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而在第二条中则规定了“民事权益”的范围: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我并没有学过法律,希望懂法律的人可以帮忙解答一下这些问题:在我们这个情况里,即用户的身份证信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盗用于微信公众号注册,身份证信息被盗用者的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了吗?腾讯被用户通知之后,是否有责任查清这些被注册公众号的真实主体,采取必要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还想问腾讯:请问贵公司是打算继续让客服把申诉这个问题的用户拉黑吗?897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在头条号了解用户画像,在公众号积累用户头像
在头条号了解用户画像,在公众号积累用户头像
过去几年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创业风光无两,内容消费者从传统渠道转向新平台的“大迁徙”过程,确实为内容创业者创造出非常可观的“粉丝”红利。
然而在完成“粉丝量”的“原始积累”之后,许多内容创业者却在挖掘用户需求、粉丝变现方面遭遇困境。原因在于内容创业者无法真正了解用户“到底是谁”。
而另一方面,用户迁移的红利池迟早也会见底,内容创业生态逐渐成熟的今天,内容创业者越来越多地把精力从获取用户增量转移到挖掘存量用户的需求上。
“用户洞察”正在取代“用户增长”成为内容创业者的新痛点。
  “用户画像”=“用户头像”?
运营者对用户理解和管理的缺失,并不是全是运营者自身的问题,很大程度上,这源于平台方在数据开放和工具提供上的不足。
资深媒体人秦朔曾在一次演讲中发出警告,如果不能获取更多用户数据,新媒体有蜕化为传统媒体的风险。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主要用户数据维度,只有笼统的性别、地域、年龄、终端、机型等分布比例,对于具体的用户缺乏直接的连接。秦朔说:“我非常担心如果平台不能够开放更深度的数据,包括找到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理解用户,下面就很难做”。
▲公众号运营者能获得的全部用户属性
无独有偶,在前不久的微信公开课北京站上,“二更”CEO李明也委婉地针对同一个痛点进行了吐槽,他给微信提出的几点建议,总结起来都是希望微信能给想内容创业者开放更多的用户数据。
▲“二更”CEO李明在微信公开课北京站上给微信提出了几点建议
  会出现中国的Buzzfeed吗?
相比国内的自媒体而言,国外的新兴媒体在用户研究和传播数据分析方面明显技高一筹。
以中国新媒体从业者热捧的 BuzzFeed 为例,尽管人们经常以它为例说明跨平台分发的价值,但其实BuzzFeed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它的数据跟踪和挖掘能力。利用各大平台的数据,BuzzFeed能够追踪任何一篇内容在用户社交网络中完整的传播路径,并据此预测一篇内容的“病毒指数”。
另一方面,BuzzFeed还会根据不同平台的分发机制,对内容的长度、风格、标题做出相当垂直和针对性的调整,并持续收集用户对不同平台上不同创意形式的反馈,这些数据都可以为BuzzFeed规模化生产“爆款”提供创意依据。
其实不只是Buzzfeed,包括Mashable、Vox Media、The Huffington Post等新兴媒体,都极度重视信息传播背后的大数据深度分析。
许多中国的新媒体创业项目都曾经喊出要做“中国版BuzzFeed”的口号,或者至少是默默对标。但是缺少了可以获取大量基础数据的土壤,对BuzzFeed的模仿也更多地体现在创意角度和内容风格上,难以触及根本。
  “兴趣探索”会带个好头吗?
相比微信公众平台的谨慎态度,一些新兴的内容平台在与内容创业者共享用户数据方面则更加积极。
近日头条号在后台引入了“兴趣探索分析”功能,根据官方的说法,这个功能是试图“为作者提供更完整、更清晰的用户画像,以期帮助作者更好地创作内容……为大家提供细致程度达到“阅读兴趣”级别的用户画像。”
在这次更新之前,头条号后台的用户分析和微信后台非常相似,也都只提供一些性别、年龄等的基础数据。在更新之后,头条号运营者确实可以通过后台了解到关于用户更深层的数据,并且可以对内容选题提供一定的依据。
▲喜欢看什么内容,反映了用户是怎样的人
非但如此,测试发现,头条号后台甚至可以查看到具体关注者完整的关注列表,这其实已经能够提供了对用户比较精准的透视。
根据头条号的说法,还会在未来开放更多有价值的用户数据,作者的内容生产更精确,对作者和平台来说是双赢。如果开放用户数据的做法成为内容平台的“标配”,相信对于中国自媒体行业的生态会产生深刻的正向影响。
编 辑:初夏
余承东: 华为超越苹果三星 需四到五年时间
CCTIME推荐
CCTIME飞象网
CopyRight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公司名称: 北京飞象互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镜像我想问一下微信公众号里面的留言功能怎么开通? - 知乎161被浏览194086分享邀请回答mp./s?__biz=MzI2MzIyMDY5Mg==&mid=&idx=1&sn=e5a481efb6b9a1ed99ed03eecaf62a4d#rd6.1日,一个大家都争着过节,朋友圈晒小学照片,支付宝全民宝宝的日子。而我一个人,静静坐在图书馆看书,平平常常的一天。回到寝室打开电脑,一把老泪纵横,腾讯邀请我开通了赞赏功能。目前为止,这个公众号已获得原创保护,留言,赞赏功能。关于这些功能,其实自己有挺多话想说,感谢一路以来,161位小伙伴的支持与鼓励,谢谢这58天里你们日夜的相伴。58天,其实也不算很短,在网上也总能看到30天,5天就获得赞赏的人,不过是不是标题党就不清楚了。确实有人在运营公众号后还没有赞赏功能,也有一些人在问我是如何在58天就获得赞赏功能的。所以,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小小经验,以及这两个月的路程吧!我们先看下微信给出的官方说明,想要得到原创保护功能邀请的微信公众号,需要达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已运营了一定的时间,因为微信团队需要时间去评判发布的内容是否高质量,是否属于原创;第二,运营者需要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保持一定的活跃度;第三,原创文章需要一定的数量,要有持续的输出;第四,原创的程度,微信系统会比对平台上所有历史、现在创造的文章,看看是否原创;第五,不能有抄袭等违规历史,这个非常重要。用微信官方的话来说:“有很多申请原创保护的帐号,尽管现在在创作一些内容,但以前有抄袭历史,我们也会重视”第六,遵守原创规则。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坚持原创,推文认真,活跃度高。每篇推文文字大于300字。(并不难,随便一写就是2000+了)然后腾讯就会邀请开通原创保护,留言,页面模板这三个功能。而好处就是原创保护对文章的版权有了一定保护,留言功能可以增加了运营者与用户交流互动。页面模板功能就是可以做出一个非常精美的模板放,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内容。下面就是开通赞赏功能了,能看到申请条件必须开通原创保护,也就是说开通原创后,你还需继续原创,和坚持,才会被邀请开通赞赏功能。那么以上就是官方给出的要求啦,接下来谈谈这两个月我的路程。关于我的故事4.2日,成功注册“李昀桉”微信公众号,当时并没打算运营,是因为我当时在做微信开发的项目,用来练习,然后写出了自动回复,关键字回复,语音识别,定位等功能。微信公众号也没有几个人关注,只有工作室的小伙伴和我家丫头。4.6日,我写了一篇文章《魔术背后的秘密》当时是因为听过讲座后写总结,本来想要放到博客上,但是后来服务器出了问题,所以就放到了这上面,也是那个时候,微信运营的想法渐渐出现。4.10日,在看罗辑思维和成真恋爱学的公众号,忽然想到一个想法,社交平台,为什么不能像web2.0那样,从运营者和用户的互动变成用户和用户的互动呢?同时也想到了我很爱发动态,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动态包一个盒子模型呢?(所谓盒子模型就是指把一件事包装成多个意义,举个例子,我参加达人秀只是要求演魔术,但是如何增加一层意义呢?演一个新魔术锻炼自己,在空间,朋友圈发动态宣传魔术协会,彩排和其他人交流聊天认识新朋友,所以在演魔术的基础上套了一层又一层的盒子增加意义)我还记得11号的那个晚上辗转反侧想了很多很多东西,脑洞大开,从技术到宣传到流量都想了很多东西。并写了《你好,我想认识你》。4.12日,正式运营开始,当时自己的能力和力量还很薄弱,所以并没有大量推广,只是面对熟人在朋友圈和空间宣传累积到4.18日,一共88人关注。几乎全都是朋友家人或者老师。4.18日,使用图灵机器人API,完成智能机器人的开发,并加入了语音识别,从那天起,我的公众号活跃度开始猛涨,不少来和我机器人聊天的朋友,最多一天内收到500多条消息。不光是聊天,实用的功能也不少。如果还有不了解的可以回复“开发”查看开发日志。4.24日,我开始尝试推送朋友的生活,开始试验未来的社交功能,虽然推文做的不错,我学到了很多,认识到了新朋友。推送的朋友也确实认识到了新的同学,但是并没有达到我预想的程度,也许和流量有关,也许这种行为本质就有问题,因为我听到有人说这是在撒网。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我原本的想法是一个人去推荐另一个人会降低社交失败,关系更紧密。而且达到相互宣传的效果,不过本来也是实验,所以并没有放弃,等到时机成熟,我相信会有突破。5.5日,那个时候已经开始忙晚会的演出了,也经常往返两校区,那天在坐校车的时候,一个朋友在问校车的时刻表,我就想,能不能写一个校车功能,查看校车表,后来又有人说,要是能当时查询就给出当时的车次就好了。一瞬间我的脑海闪现了车来了,美团订酒店等app,马上开始学php的语法,开始写校车程序。经过几天的编码和测试,5.8日,发表了《创意来自生活》。并在空间,微信,学院开始推广。从5.7到5.14一周的时间,粉丝上涨30人左右,到达140人。后期陆陆续续每天都有一两个人关注,每天都有在公众号查询校车的朋友,都觉得非常方便,如果不了解的话回复“开发”在开发日志的第二篇有详细介绍。5.24日,微信邀请我开通原创保护,留言,页面模板功能,我开始陆陆续续把以前的文章添上原创标识,并且《Ta为什么要给你点赞》也被其他公众号转载。6.1日,运营第58天,开通赞赏功能。印象最深的还是腾讯发的那句,感谢你的坚持和鼓励!真的非常感动。因为在此之前我还在想什么时候能拿到原创资格,使用开发模式是不是没法邀请。我的文章数量并不多,但每个推文我都用心去写文案,排版,矫正,搜集素材,保证质量。我还记得最开始,我还去找我的文科朋友们帮忙看一下文案有没有问题,我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直到现在也还有朋友给我提建议。真的谢谢你们,帮了一下我这个只讲逻辑的理科生。58天,凭借着努力,付出,和坚持,得到的不仅仅是原创、赞赏功能,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总的来说,只要坚持原创,有一定输出,活跃度,坚持用心去做,相信自己,勇于挑战,相信一定会获得原创以及赞赏功能。"如果你需要原创,那么需要你原创" --神云以上就是我的故事和我的思考,衷心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也希望你们早日得到原创功能。如果从事互联网,微信公众号运营,创业,自媒体这方面或者是感兴趣的朋友们也欢迎一起交流。(可以加入我们的交流群,共同发展进步,在这个公众号回复“微信大家”即可查看)最后,感谢你们的支持,感谢从始至终关注我的朋友们,谢谢你们!李昀桉微信公众号:lyashenyun交一个朋友,看一方世界。关注李昀桉,我想认识你!18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r/eTpNVerE_reFra42929r (二维码自动识别)3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威信公众平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