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ess查阅向导无法使用报表向导和代码生成器,显示access查阅向导创建visual basic模块失败

Access俱乐部
?&&&&?&&&&?&&&&?&&&&
您的位置:  > >
Microsoft Office access创建Visual Basic模块失败。--的解决方法
来源:http://www.accessoft.com&&点击数:5547&&评论数:2 &|&&|&
时 间: 09:06:56
作 者:&&&ID:11&&城市:上海&&QQ:
摘 要:Microsoft&Office&Access创建Visual&Basic模块失败的处理方法
& 19:17:06
在使用Access新建命令按钮向导时候,出现错误,如下图:
我明明是从的完整版,还是出现这样的问题真是纠结中...
Accessoft--田()& 19:17:43
是因为你的系统精简版,少了ado控件造成的.
退出Access& 然后根据下面链接的方法注册ADO与DAO 试试
(如果注册失败,请从链接里面下载文件放到指定文件夹再次注册)
现在可以用向导吗?
天使的距离()& 19:30:12
呵呵,经过麦田老师的指导,我把msado15.dll给注册上了
原来真的是操作系统精简了ado控件弄成的,现在向导能用了
真是谢谢了!
Access软件网官方交流QQ群 (群号:)
      
&&&&【&&】&&&&【&&】&&&&【&&】&&&&【&&】
Access网店
价格:¥280 元
价格:¥200 元
价格:¥199 元
(06-04 20:20)
(06-04 19:59)
(06-04 18:12)
(06-04 17:15)
(06-04 11:46)
(06-04 08:59)
(06-03 15:06)
(06-03 09:32)
(06-03 09:24)
(06-02 21:03)
Access软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提供支持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 李慧 律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讲义
时间: 20:00:44
&&&&&&&&2011二级Access考试大纲&&&&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1.具有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知识。2.基本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3.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4.掌握数据库程序设计方法。5.能使用Access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考试内容一、数据库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类和对象,事件。2.关系数据库基本概念:关系模型(实体的完整性,参照的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关系模式,关系,元组,属性,字段,域,值,主关键字等。3.关系运算基本概念:选择运算,投影运算,连接运算。4.SQL基本命令:查询命令,操作命令。5.Access系统简介:(1)Access系统的基本特点。(2)基本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页,宏,模块。二、数据库和表的基本操作1.创建数据库:(1)创建空数据库。(2)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2.表的建立:(1)建立表结构:使用向导,使用表设计器,使用数据表。(2)设置字段属性。(3)输入数据:直接输入数据,获取外部数据。3.表间关系的建立与修改:(1)表间关系的概念:一对一,一对多。&&&&&&&&&&&&(2)建立表间关系。(3)设置参照完整性。4.表的维护:(1)修改表结构:添加字段,修改字段,删除字段,重新设置主关键字。(2)编辑表内容:添加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复制记录。(3)调整表外观。5.表的其他操作:(1)查找数据。(2)替换数据。(3)排序记录。(4)筛选记录。三、查询的基本操作1.查询分类:(1)选择查询。(2)参数查询。(3)交叉表查询。(4)操作查询。(5)SQL查询。2.查询准则:(1)运算符。(2)函数。(3)表达式。3.创建查询:(1)使用向导创建查询。(2)使用设计器创建查询。(3)在查询中计算。4.操作已创建的查询:(1)运行已创建的查询。(2)编辑查询中的字段。(3)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4)排序查询的结果。四、窗体的基本操作1.窗体分类:(1)纵栏式窗体。(2)表格式窗体。(3)主/子窗体。&&&&&&&&&&&&(4)数据表窗体。(5)图表窗体。(6)数据透视表窗体。2.创建窗体:(1)使用向导创建窗体。(2)使用设计器创建窗体:控件的含义及种类,在窗体中添加和修改控件,设置控件的常见属性。五、报表的基本操作1.报表分类:(1)纵栏式报表;(2)表格式报表。(3)图表报表。(4)标签报表。2.使用向导创建报表。3.使用设计器编辑报表。4.在报表中计算和汇总。六、页的基本操作1.数据访问页的概念。2.创建数据访问页:(1)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2)使用向导数据访问页。七、宏1.宏的基本概念。2.宏的基本操作:(1)创建宏:创建一个宏,创建宏组。(2)运行宏。(3)在宏中使用条件。(4)设置宏操作参数。(5)常用的宏操作。八、模块&&&&&&&&&&&&1.模块的基本概念:(1)类模块。(2)标准模块。(3)将宏转换为模块。2.创建模块:(1)创建VBA模块:在模块中加入过程,在模块中执行宏。(2)编写事件过程:键盘事件,鼠标事件,窗口事件,操作事件和其他事件。3.调用和参数传递。4.VBA程序设计基础:(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2)VBA编程环境:进入VBE,VBE界面。(3)VBA编程基础:常量,变量,表达式。(4)VBA程序流程控制:顺序控制,选择控制,循环控制。(5)VBA程序的调试:设置断点,单步跟踪,设置监视点。考试方式1.笔试: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含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30分。2.上机操作:90分钟,满分100分。上机操作包括:(1)基本操作。(2)简单应用。(3)综合应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讲义&&&&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数据库基础知识1.1.1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数据(Data)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是用物理符号记录的可以鉴别的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声音等,他们都是用来描述事物特性的。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与传输的过程。包括:收集原始数据、编码转换、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输出等。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是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和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这一阶段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当时的计算机硬件状况是:外存只有磁带、卡片、纸带,没有磁盘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软件状况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冗余)、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2.文件系统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还大量用于管理。这时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处理方式上不仅有了文件批处理,而且能够联机实时处理。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管理由文件管理系统完成;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可长期保存。3.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数据管理进入新时代——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是一种较完善的高级数据管理方式,也是当今数据管理的主要方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程度高;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冗余度小;加强对数据的保护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个站集合而成。这些站又称为节点,它们在通讯网络中联接在一起,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拥有各自的数据库、中央处理机、终端,以及各自的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作是一系列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联合。它们在逻辑上属于同一系统,但在物理结构上是分布式的。5.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阶段面向对象编程(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OO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OOP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计算机程序是由单个能够起到子程序作用的单元或对象组合而成。OOP达到了软件工程的三个主要目标: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面向对象数据库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来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之间的限制和联系等。1.1.2数据库系统1.数据描述事物的物理符号序列称为数据(Data)。描述事物的物理符号可以是用来表示长度、体积、重量之类的数字数值,也可以是人名或地名、图形、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非数值数据。2.数据库数据库(DataBase,DB),顾名思义,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3.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是为特定应用开发的数据库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数据的定义、存储、查询和修改提供支持,而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软件,它面向特定应用。&&&&&&&&&&&&一般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4.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S)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5页)(1)数据定义(2)数据操纵(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4)数据的组织、存储和管理(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6)数据通信接口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是指拥有数据库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系统。它可以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服务。数据库系统由硬件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DBA)和用户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2)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3)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4)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1.1.3数据模型模型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要将现实世界转变为机器能够识别的形式,必须经过两次抽象,即使用某种概念模型为客观事物建立概念级的模型,将现实世界抽象为信息世界,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变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将信息世界转变为机器世界。1.实体的概念(1)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2)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3)实体集和实体型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同类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4)联系(Relationship)实体集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它反映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实体间的联系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一对一联系例如,一个学生只能有一个学号,而一个学号只能指向一个学生,则学生与学号之间具有一对一联系。②一对多联系例如,一个班级中有若干名学生,而每个学生只在一个班级中学习,则班级与学生之间具有一对多联系。③多对多联系例如,一门课程同时有若干个学生选修,而一个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课程,则课程与学生之间具有多对多联系。3.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在实现数据库管理的过程中,数据模型起着关键作用。整个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就是沿着数据模型的主线展开的。现有的数据库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常用的数据模型有3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层次模型层次模型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它用树形结构表示各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若用图来表示,层次模型是一棵倒立的树。在数据库中,满足以下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①有且仅有一个结点无父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②其他结点有且仅有一个父结点。&&&&&&&&网状模型在现实世界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非层次关系的,用层次模型表示非树型结构是很不直接的,网状模型则可以克服这一弊病。网状模型是一个网络。在数据库中,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1.2关系数据库1.2.1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与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从模型的三要素角度看,关系模型的内容为:数据结构:一张二维表格。数据操作:数据表的定义,检索、维护、计算等。数据约束条件:表中列的取值范围即域值的限制条件。(1)关系在关系模型中,一个关系就是一张二维表,每个关系都有一个关系名。在数据库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数据表。(2)元组表中的行称为元组,每一行是一个元组,对应数据表中的一个具体记录,元组的各分量分别对应于关系的各个属性。(3)属性表(关系)中的列称为属性,每一列有一个属性名,对应数据表中的一个字段。(4)域一个属性的取值范围是该属性的域。(5)关键字&&&&&&&&&&&&表中的一个属性(组),它的值可以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如:学号。(6)外关键字如果一个关系中的属性或属性组并非该关系的关键字,但它们是另外一个关系的关键字,则称其为该关系的外关键字。(7)候选码表中的某一个属性,它的值可以唯一地标志一个元组。一个表中可能有多个候选码,选择一个作为主键,主键的属性称为主属性。关系的特点:(1)关系必须规范化。规范化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即表中不能在包含表。(2)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3)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即冗余。(4)在一个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5)在一个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1.2.2关系运算在关系数据库中,关系的基本运算有两类:传统的集合运算和专门的关系运算。一传统的集合运算1.并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R和S的并是由属于R或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2.差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R和S的差是由属于R但不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3.交设有两个关系R和S,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R和S的交是由既属于R又属于S的元组组成的集合,运算符为∩。&&&&&&&&&&&&二传统的集合运算1.选择选择运算是在关系中选择满足某些条件的元组。也就是说,选择运算是在二维表中选择满足指定条件的行。&&&&&&&&2.投影投影运算是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个属性组成新的关系。即在关系中选择某些属性列。&&&&&&&&3.联接联接运算将两个关系模式通过公共的属性名拼接成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1.3数据库设计基础1.3.1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应遵从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2)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3)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4)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的联系1.3.2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2.确定所需要的表3.确定所需字段4.确定联系5.设计求精1.4Access数据管理系统概述1.4.1Access的发展简介Access是一种关系型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MicrosoftOffice套件产品之一。1992年11月推出Access1.0,Microsoft先后推出2.0,7.0/95,8.0/97,9.0//2002,直到Access2003和Access2007。本教程以Access2003版为教学背景。Access的特点1.具有方便实用的强大功能。2.可以利用各种图例快速获取数据。3.可以利用报表设计工具,方便生成报表。4.能处理多种数据类型。5.采用OLE技术,能方便创建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库。6.支持ODBC标准的SQL数据库的数据。7.设计过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工作效率。8.具有较好的集成开发环境。9.提供了断点设置、单步执行等调试功能。10.与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11.可以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建立移进用户环境,并最终使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的关系淡化。1.4.2Access的系统结构Access将数据库定义为一个扩展名为.mdb文件,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组成。其中对象分为7种: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存放中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报表、查询和窗体都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信息,以实现用户的某一特定的需要。1、表是实现数据库管理的基础,是关于特定主题(例如:学生和课程)数据的集合,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表中的列在Access中称为字段,行在Access中称为记录。2、查询是用来操作数据库中的记录对象,利用它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或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筛选出需要操作的字段,并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形成所谓的动态数据集,并显示在一个虚拟的数据表窗口中。3、窗体:数据库与用户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其数据源可以是表或查询。4、报表可以按照指定的样式将多个表或查询中的数据显示(打印)出来。报表中包含了指定数据的详细列表。报表也可以进行统计计算,如求和、求最大值、求平均值等。报表与窗体类似,也是通过各种控件来显示数据的,报表的设计方法也与窗体大致相同。5、页是一种特殊的Web页,用户可以在此Web页与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联接,查看、修改Access数据库中的数据。数据访问页就是Internet网页,将数据库中的数据编辑成网页形式,可以发布到Internet上,提供给Internet上的用户共享。也就是说,网上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来查询和编辑数据库的内容。6、宏是若干个操作的组合,用来简化一些经常性的操作。用户可以设计一个宏来控制系统的操作,当执行这个宏时,就会按这个宏的定义依次执行相应的操作。宏可以打开并执行查询、打开表、打开窗体、打印、显示报表、修改数据及统计信息、修改记录、修改表中的数据、插入记录、删除记录、关闭表等操作。7、模块是用VBA语言编写的程序段,它以VisualBasic为内置的数据库程序语言。对于数据库的一些较为复杂或高级的应用功能,需要使用VBA代码编程实现。通过在数据库中添加VBA代码,可以创建出自定义菜单、工具栏和具有其他功能的数据库应用系统。1.4.3Access的操作窗口1.启动Access与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一样,启动Access可以通过单击“开始”菜单,然后在“程序”菜单中选择图标,即可打开Access。2、关闭Access的4种方法:(1)单击Access右上角的“关闭”按钮(2)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3)使用Alt+F4快捷键(4)使用Alt+F+X快捷键&&&&&&&&第2章&&&&&&&&数据库和表&&&&&&&&2.1数据库的创建创建数据库方法有两种,一是先建立一个空数据库,然后向其中添加表、查询、窗体和报表等对象,这是创建数据库最灵活的方法;二是使用“数据库向导”,利用系统提供的模板进行一次操作来选择数据库类型,并创建所需的表、窗体和报表,这是操作最简单的方法。2.1.1创建空数据库例2-1建立“教学管理”空数据库,并将建好的数据库保存在C盘Access文件夹中。注意:数据库创建好后,数据库容器中还不存在任何其他数据库对象,此时可以根据需要在该数据库容器中创建数据库对象。另外,在创建数据库之前,最好先建立用于保存该数据库文件的文件夹,以便今后的管理。2.1.2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例2-2在C盘“教学管理”文件夹下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对象,在所建的数据库对象容器中包含了表、查询、窗体、报表、宏和模块等Access对象。但是,由于“数据库向导”创建的表可能与需要的表不完全相同,表中包含的字段可能与需要的字段不完全一样。因此通常使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后,还需要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2.1.3打开数据库1.通过“开始工作”任务窗格打开2.使用“打开”命令打开例2-3打开C盘“教学管理”文件夹中“教学管理”数据库。2.1.4关闭数据库关闭数据库的方法有3种。(1)单击“数据库”窗口右上角“关闭”按钮(2)双击“数据库”窗口左上角“控制”菜单图标(3)单击“数据库”窗口左上角“控制”菜单图标,从弹出快捷菜单中选择“关闭”命令&&&&&&&&&&&&2.2建立表2.2.1表的组成表是Access数据库中最基本的对象,是具有结构的某个相同主题的数据集合。表由两部分构成:表结构和表内容。1.字段名称每个字段应具有唯一的名字,称为字段名称。字段名称的命名规则为:(1)长度为1~64个字符。(2)可以包含字母、汉字、数字、空格和其他字符,但不能以空格开头。(3)不能包含句号(.)、惊叹号(!)、方括号([])和重音符号(?)。(4)不能使用ASCII为0~32的ASCII字符。2.数据类型&&&&&&&&注意:“数字”、“日期/时间”、“货币”以及“是/否”,这些数据类型提供预先定义好的显示格式。可以从每一个数据类型可用的格式中选择所需的格式来设置“格式”属性。也可以为所有的数据类型创建自定义显示格式,但“OLE对象”数据类型除外。2.2.2建立表结构1.使用“数据表”视图“数据表”视图是按行和列显示表中数据的视图。在数据表视图中,可以进行字段的编辑、添加、删除和数据的查找等各种操作。2.使用设计视图表设计视图是创建表结构以及修改表结构最方便、最有效的窗口。3.使用表向导表设计视图是创建表结构以及修改表结构最方便、最有效的窗口。4.定义主键定义主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建立表结构过程中定义主键;二是在建立表结构后,重新打开设计视图定义主键。主键也称为主关键字,是表中能够唯一标识记录的一个字段或多个字段的组合。&&&&&&&&&&&&主键有三种,即自动编号、单字段和多字段。自动编号主键的特点是,当向表中增加一个新记录时,主键字段值会自动加1,如果在保存新建表之前未设置主键,则Access会询问是否要创建主键,如果回答“是”,Access将创建自动编号类型的主键。单字段主键是以某一个字段作为主键,来唯一标识记录,这类主键的值可由用户自行定义。多字段主键是由两个或更多字段组合在一起来唯一标识表中记录。2.2.3设置字段属性字段属性表示字段所具有的特性,它定义了字段数据的保存、处理或显示。1.字段大小?字段大小属性用于限制输入到该字段的最大长度,当输入的数据超过该字段设置的字段大小时,系统将拒绝接收。?字段大小属性只适用于文本、数字或自动编号类型的字段。?在设计视图的字段属性框的字段大小属性中选择字段大小的类型(数字)或输入字段大小的字符个数(文本)。?如果文本字段中已经有数据,那么减小字段大小会造成数据丢失,Access将截去超出新限制的字符。?如果在数字字段中包含小数,那么将字段大小属性设置为整数时,Access自动将小数取整。?如果文本型字段的值是汉字,那么每个汉字占一位。2.格式?格式属性影响数据的显示格式。?可确定数字、货币、日期等字段格式。?在设计视图的字段属性框的字段格式属性中选择字段格式的类型。3.输入掩码?用于指定数据的输入格式。?可定义文本、数字、日期/时间、货币等数据类型的字段。?如果为某字段定义了输入掩码,同时又设置了它的格式属性,格式属性将在数据显示时优先于输入掩码的设置。?只为文本型和日期/时间型字段提供向导。?可使用字符定义输入掩码属性。?输入掩码属性由字面字符(如空格、点、括号等)和决定输入数值的类型的特殊字符组成。&&&&&&&&&&&&4.默认值?设置默认值可以减少数据输入量。?在设计视图的字段属性框的默认值属性中输入默认的的值。?设置默认值属性时,必须与字段中所设的数据类型相匹配,否则会出现错误。5.有效性规则?为防止数据的输入错误而设置。?有效性规则允许定义一条规则,限制可以接受的内容。?有效性规则的实质是一个限制条件,完成对数据输入的检测。?在设计视图的字段属性框的有效性规则属性中该字段的有效性规则。6.有效性文本?当输入的数据违反了有效性规则时,显示的文本信息。?通常与有效性文本同时定义。7.索引?索引能根据键值加速在表中查找和排序的速度,并且能对表中的记录实施唯一性。?在Access中,可以创建基于单个字段的索引,也可以创建基于多个字段的索引。2.2.4建立表之间的关系1.定义关系的条件?表间关系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建立表间关系的条件:(1)如果仅有一个相关字段是主键或具有唯一索引,则创建一对多关系。(2)如果两个相关字段都是主键或唯一索引,则创建一对一关系。(3)多对多关系实际上是某两个表与第三个表的两个一对多关系,第三个表的主键包含两&&&&&&&&&&&&个字段,分别是前两个表的外键。2.参照完整性?指数据的正确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参照完整性是在输入或删除记录时,为维持表之间已定义的关系而必须遵循的规则。?如果实施了参照完整性,那么当主表中没有相关记录时,就不能将记录添加到相关表中,也不能在相关表中存在匹配的记录时删除主表中的记录,更不能在相关表中有相关记录时,更改主表中的主键值。3.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建立表间关系的方法包括: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同时创建表间关系;使用“关系”命令定义表间关系。4.子数据表?子数据表是指在一个数据表视图中显示已与其建立关系的数据表视图。?在建有关系的主数据表视图上,每条记录左端都有一个关联标记“□”。在未显示子数据表时,关联标记内为一个“+”号,此时单击某记录的关联标记,即可显示该记录对应的子数据表记录数据,而该记录左端的关联标记内变为一个“?”号。若需展开所有记录的子数据表,可选择“格式”→“子数据表”→“全部展开”命令;若需折叠展开的子数据表,可选择“格式”→“子数据表”→“全部折叠”命令。3.2.5向表中输入数据1.以数据表视图方式输入数据2.创建查阅列表字段3.获取外部数据(1)导入数据导入数据是将其它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导入到Access数据库中。一般使用导入命令将外部数据导入至当前数据库中。(2)链接数据链接数据是指在自己的数据库中形成一个链接表对象,每次在Access数据库中操作数据时,都是即时从外部数据源获取数据。2.3维护表为使数据库中表结构更合理,内容使用更有效,需要对表进行维护。2.3.1打开/关闭表1.打开表?使用打开命令(改内容)?使用设计命令(改结构)2.关闭表2.3.2修改表结构1.添加字段2.修改字段3.删除字段4.重新设置主键2.3.3编辑表内容1定位记录数据表中有了数据后,修改是经常要做的操作,其中定位和选择记录是首要的任务。常用的记录定位方法有两种:一是用记录号定位,二是用快捷键定位。快捷键及其定位功能见下表。&&&&&&&&&&&&2选择记录选择记录是指选择用户所需要的记录。用户可以在“数据表”视图下使用鼠标或键盘两种方法选择数据范围。3.编辑表内容(1)添加记录在已经建立的表中,添加新的记录。(2)删除记录删除表中出现的不需要的记录。(3)修改数据在已建立的表中,修改出现错误的数据。(6)复制数据在输入或编辑数据时,有些数据可能相同或相似,这时可以使用复制和粘贴操作将某些字段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字段中。2.3.4调整表外观调整表的结构和外观是为了使表看上去更清楚、美观。调整表外观的操作包括:改变字段次序、调整字段显示宽度和高度、隐藏列和显示列、冻结列、设置数据表格式、改变字体显示等。2.4操作表2.4.1查找数据查找指定内容在“数据表”视图中,使用编辑菜单中的查找命令查找空值或空字符串空值是字段中还没有值,可用Null值代替空字符串是用双引号括起来的空字符串,即””,中间没有空格,长度为0&&&&&&&&2.4.2替换数据在“数据表”视图中,使用编辑菜单中的替换命令。1、替换指定内容2、更改默认设置2.4.3排序记录排序记录时,不同的字段类型,排序规则有所不同,具体规则如下:(1)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序,大小写视为相同,升序时按A到z排列,降序时按z到A排列。&&&&&&&&&&&&(2)中文按拼音的顺序排序,升序时按A到z排列,降序时按z到A排列。(3)数字按数字的大小排序,升序时从小到大排列,降序按从大到小排列。(4)使用升序排序日期和时间,是指由较前的时间到较后的时间;使用降序排序时,则是指由较后的时间到较前的时间。排序时,要注意的事项如下:(1)在“文本”字段中保存的数字将作为字符串而不是数值来排序。因此,如果要以数值的顺序来排序,必须在较短的数字前面加上零,使得全部文本字符串具有相同的长度。例如:要以升一序来排序以下的文本字符串“1”、“2”、“11”和“22”,其结果将是“1”、“11”、“2”、“22”。必须在仪有一位数的字符串前面加上零,才能正确地排序:“01”、“02”、“11”、“22”。对于不包含Null值的字段,另一个解决方案是使用Val函数来排序字符串的数值。例如:如果“年龄”列是包含数值的“文本”字段,在“字段”单元格指定Val[年龄])并且在“排序”(,单元格指定排序次序后,才会以正确的顺序来放置记录。如果只在“文本”字段之中保存数字或日期,可以考虑将表的数据类型更改为数字、货币或日期/时间。这样在对此字段排序时,数字或日期将会以数值或日期的顺序来排序,而不需要加入前面的零。(2)在以升序来排序字段时,任何含有空字段(包含Null值)的记录将列在列表中的第一条。如果字段中同时包含Null值和空字符串,包含Null值的字段将在第一条显示,紧接着是空字符串。2.4.4筛选记录1.按选定内容筛选?筛选符合单值的记录2.按窗体筛选?筛选符合两个以上值的记录3.按筛选目标筛选?筛选符合某条件的记录4.高级筛选?筛选满足复杂条件的记录&&&&&&&&第3章&&&&&&&&查&&&&&&&&询&&&&&&&&3.1查询概述查询是Access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对象,是使用者按照一定条件从Access数据库表或已建立的查询中检索需要数据的最主要方法。3.1.1查询的功能1.选择字段在查询中,选择表中的部分字段。2.选择记录根据指定的条件查找所需的记录,并显示找到的记3.选择记录利用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表中记录。4.实现计算在建立查询时进行各种统计计算。5.建立新表利用查询得到的结果建立新表。6.为窗体、报表或数据访问页提供数据查询对象不是数据的集合,而是操作的集合。查询的运行结果是一个数据集合,也称为动态集。它很像一张表,但并没有被存储在数据库中。创建查询后,保存的只是查询的操作,只有在运行查询时,Access才会从查询数据源表的数据中抽取出来并创建它;只要关闭查询,查询的动态集就会自动消失。3.1.2查询的类型&&&&&&&&&&&&在Access中,查询分为5种,分别是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参数查询、操作查询和SQL查询。5种查询的应用目标不同,对数据源的操作方式和操作结果也不同。1.选择查询?选择查询是最常用的查询类型。顾名思义,它是根据指定条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显示结果。也对记录进行分组,并且对分组的记录进行总计、计数、平均以及其他类型的计算。?例如,查找1992年参加工作的男教师,统计各类职称的教师人数等。2.交叉表查询?交叉表查询将来源于某个表或查询中的字段进行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上部,然后在数据表行与列的交叉处显示数据源中某个字段统计值。?例如,统计每个系男女教师的人数,要求行标题显示系名,列标题显示性别,表的交叉处显示统计的人数。3.参数查询?参数查询是一种根据使用者输入的条件或参数来检索记录的查询。?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参数查询,提示输入两个成绩值,然后Access检索在这两个值之间的所有记录。4.操作查询?操作查询与选择查询相似,都需要指定查找记录的条件,但选择查询是检查符合特定条件的一组记录,而操作查询是在一次查询操作中对所得结果进行编辑等操作。?操作查询有4种:生成表、删除、更新和追加。5.SQL查询?SQL查询是使用SQL语句来创建的一种查询。?SQL查询有4种:包括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等。联合杳询是将一个或多个表、一个或多个查询的字段组合为查询结吴巾的一个字段,执行联合查询时,将返回所包含的表或查询中的对应字段记录;传递查询是直接将命令发送到ODBC数据库,它使用服务器能接受的命令,利用它可以检索或更改记录;数据定义查询可以创建、删除或更改表,或在当前的数据库中创建索引;子查询是包含另一个选择或操作查询中的SQLSELECT语句,可以在查询设计网格的“字段”行输入这些语句来定义新字段,或在“准则”行来定义字段的准则。3.1.3查询的条件1.运算符运算符是构成查询条件的基本元素。Access提供了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和特殊运算符3种。&&&&&&&&&&&&2.函数(简单介绍几个)Access提供了大量的标准函数,如数值函数、字符函数、日期时间函数和统计函数等。(详见附录)&&&&&&&&3.使用数值作为查询条件4.使用文本值作为查询条件5.使用计算或处理日期结果作为查询条件6.使用字段的部分值作为查询条件7.使用空值或空字符串作为查询条件注意:?在条件中字段名必须用方括号括起来。?数据类型必须与对应字段定义的类型相符合。3.2创建选择查询根据指定条件,从一个或多个数据源中获取数据的查询称为选择查询。创建创建选择查询的方法有两种:查询向导和设计视图。3.2.1使用查询向导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操作者可以在向导指示下选择一个或多个表、一个或多个字段,但不能设置查询条件。例3-1查找“教师”表中的记录,并显示“姓名”“性别”“工作时间”和“系别”4个、、字段。&&&&&&&&&&&&注意:1、在数据表视图显示查询结果时,字段的排列顺序与在“简单查询向导”对话框中选定字段的顺序相同。故在选定字段时,应考虑按照字段的显示顺序选取。2、当所建查询的数据源来自于多个表时,应建立表之间的关系。3.2.2使用“设计”视图1.查询“设计”视图?在Access中,查询有5种视图:设计视图、数据表视图、SQL视图、数据透视表视图和数据透视图视图。?在设计视图中,既可以创建不带条件的查询,也可以创建带条件的查询,还可以对已建查询进行修改。3.2.3在查询中进行计算1查询中的计算功能在Access查询中,可以执行两种类型的计算,预定义计算和自定义计算。(1)预定义计算即“总计”计算,是系统提供的用于对查询中的记录组或全部记录进行的计算,它包括总计、平均值、计数、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偏差或方差等。(2)自定义计算使用一个或多个字段的值进行数值、日期和文本计算。对于自定义计算,必须直接在“设计网格”中创建新的计算字段,创建方法是将表达式输入到“设计网格”中的空字段单元格,表达式可以由多个计算组成。2总计查询总计查询是在成组的记录中完成一定计算的查询。使用查询设计视图中的“总计”行,可以对查询中全部记录或记录组计算一个或多个字段的统计值。例4-7统计1992年参加工作的教师人数。3分组总计查询将记录进行分组,对每个组的值进行统计。分组统计时,应在该字段的“总计”行上选择“分组”。例4-8计算各类职称的教师人数。4添加计算字段添加的新字段值是根据一个或多个表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并使用表达式计算得到,也称为计算字段。例4-10查找平均分低于所在班平均分的学生并显示其班级号、姓名和平均成绩。假设,班级号为“学生编号”中的前8位。3.3交叉表查询1.认识交叉表查询(1)所谓交叉表查询,就是将来源于某个表中的字段进行分组,一组列在数据表的左侧,一组列在数据表的上部,然后在数据表行与列的交叉处显示表中某个字段的各种计算值(2)与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一样2.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例3-11创建一个交叉表查询,统计每班男女生人数。注意:使用向导创建交叉表的数据源必须来自于一个表或一个查询。如果数据源来自多个表,可以先建立一个查询,然后以此查询作为数据源。3.使用“设计”视图例3-12创建交叉表查询,使其统计各班男生平均成绩和女生平均成绩。当所建“交叉表查询”数据来源于多个表或查询时,使用设计视图。当所用数据源来自&&&&&&&&&&&&于一个表或查询,使用“交叉表查询向导”。如果“行标题”或“列标题”需要通过建立新字段得到,使用设计视图。3.4参数查询参数查询利用对话框,提示输入参数,并检索符合所输参数的记录。可以创建一个参数提示的单参数查询,也可以创建多个参数提示的多参数查询。1.单参数查询创建单参数查询,即指定一个参数。在执行单参数查询时,输入一个参数值。例3-13按学生姓名查找某学生的成绩,并显示“学生编号”、“姓名”、“课程名称”及“成绩”等。2.多参数查询创建多参数查询,即指定多个参数。在执行多参数查询时,需要依次输入多个参数值。例3-14建立一个查询,使其显示某班某门课的学生“姓名”和“成绩”。3.5操作查询操作查询是指仅在一个操作中更改许多记录的查询。例如在一个操作中删除一组记录,更新一组记录等。操作查询包括生成表查询、删除查询、更新查询、追加查询等。1.生成表查询生成表查询是利用一个或多个表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创建新表。2.删除查询从一个或多个表中删除指定的数据。3.更新查询对一个或多个表中的记录进行更新。4.追加查询从一个或多个表中将一组记录追加到另一个或多个表中。注意:无论哪一种操作查询,都可以在一个操作中更改许多记录,并且在执行操作查询后,不能撤消刚刚做过的更改操作。因此在执行操作查询之前,最好单击工具栏上的“视图”按钮,预览即将更改的记录。另外,在使用操作查询之前,应该备份数据。3.6创建SQL查询3.6.1查询与SQL视图?在Access中,一个查询都对应着一个SQL语句,查询对象的实质是一条SQL语句。?当使用设计视图建立一个查询时,Access在后台就会构造一个等价的SQL语句。3.6.2SQL语言简介SQL(StructuredQuery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数据库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查询语言。SQL的特点:?SQL是一种一体化语言,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等方面的功能,可以完成数据库活动中的全部工作。?SQL是一种高度非过程化语言,只需描述“做什么”,不需说明“怎么做”。?SQL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语言,所用语句很接近于SQL是一个共享语言,全面支持客户机/服务器结构。2.SQL语句SQL语句的功能包括:查询、操纵、定义和控制。&&&&&&&&&&&&SQL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动&&&&&&&&词&&&&&&&&SQL功能数据查询&&&&&&&&动&&&&&&&&词&&&&&&&&CREATE,DROP,ALTER&&&&&&&&SELECTCRANT,REVOTE&&&&&&&&INSTER,UPDATE,DELETE数据控制&&&&&&&&1.CREATE语句格式:CREATETABLE表名(字段名1数据类型[列完整性约束条件],[字段名2数据类型[列完整性约束条件]]……)例3.19建立一个“雇员”表,包括雇员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部门,备注字段。CREATETABLE雇员(雇员号CHAR(8)SMALLINTPrimaryKey,姓名CHAR(4)NotNull,性别CHAR(1),出生日期DATE,部门CHAR(20)),备注MEMO;2.ALTER语句格式:ALTERTABLE表名[ADD新字段名数据类型[字段级完整性约束条件]][DROP[字段名]…….][ALTER字段名数据类型]其中,表名是指需要修改的表的名字,ADD子句用于增加新字段和该字段的完整性约束条件,DROP子句用于删除指定的字段,ALTER子句用于修改原有字段属性。例3.20在“雇员”表中增加一个字段,字段名为“职务”,数据类型为“文本”;将“备注”字段删除;将“雇员号”字段的数据类型改为文本型,字段大小为8。(1)添加新字段的SQL语句为:ALTERTABLE雇员ADD职务CHAR(10);(2)删除“备注”字段的SQL语句为:ALTERTABLE雇员DROP备注;(3)修改“雇员号”字段属性的SQL语句为:ALTERTABLE雇员ALTER雇员号CHAR(8);3.DROP语句格式:DROPTABLE表名例3.21删除已建立的“雇员”表DROPTABLE雇员;4.INSERT语句格式:INSERTINTO表名[(属性名1[,属性名2…])]VALUES(常量1)[,常量2]…);例3.22将一条新记录插入到“雇员”表中INSERTINTO雇员VALUES(“0001”,“张磊”,“男”,##,“办公室”);例3.23将一条新记录插入到“雇员”表中,其中“雇员号”为“0002”,“姓名”为“王宏”,“性别”为“男”INSERTINTO雇员(雇员号,姓名,性别)VALUES(“0002”,“王宏”,“男”);注意:文本数据应用双引号括起来。日期数据应用“#”号括起来。&&&&&&&&&&&&5.UPDATE语句格式:UPDATE表名SET列名=表达式[列名=表达式]…[WHERE条件];例3.24将“雇员”表张磊的出生日期改为“”UPDATE雇员SET出生日期=##WHERE姓名=“张磊”;6.DELETE语句格式:DELETEFROM表名[WHERE条件];例3.25将“雇员”表中“雇员号”为“0002”的记录删除DELETEFROM雇员WHERE雇员号=“0002”;7.SELECT语句格式:SELECT[ALL|DISTINCT]*|字段列表FROM表名1[,表名2]…[WHERE条件表达式][GROUPBY字段名[HAVING条件表达式]][ORDERBY字段名[ASC|DESC]];其中All(默认):返回全部记录;Distinct:略去选定字段中重复值的记录;From:指明字段的来源,即数据源表或查询;Where:定义查询条件;GroupBy:指明分组字段,Having:指明分组条件,必须跟随GroupBy使用;OrderBy:指明排序字段,Asc|Desc:排序方式,升序或降序。例3.27查找并显示“教师”表中“姓名”、“性别”、“工作时间”和“系别”4个字段SELECT姓名,系别,工作时间,系别FROM教师;例3.28查找1992年参加工作的男教师,并显示“姓名”、“性别”、“学历”、“职称”、“系别”和“联系电话”SELECT姓名,性别,学历,职称,系别,联系电话FROM教师WHERE性别=“男“AND工作时间=#1/1/.3创建SQL特定查询SQL特定查询分为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和子查询等4种。其中联合查询、传递查询、数据定义查询不能在查询“设计”视图中创建,必须直接在“SQL”视图中创建SQL语句。对于子查询,要在查询设计网络的“字段”行或“条件”行中输入SQL语句。1.联合查询联合查询是将一个或多个表、一个或多个查询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查询。执行联合查询时,将返回所包含的表或查询中对应字段的记录。2.传递查询传递查询是自己并不执行而是传递给另外一个数据库来执行的查询。传递查询可直接将命令发送到ODBC数据库服务器中,如SQLServer。使用传递查询时,不必与服务器上的表链接,就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表。例3-33查询SQLServer数据库(名为“教学管理系统”)中“教师”表和“课程”表的信息,显示姓名,系别和课程名称字段的值。&&&&&&&&&&&&注意:如果将传递查询转换为另一种类型的查询,例如选择查询,将丢失输入的SQL语句。如果在“ODBC连接字符串”属性中没有指定连接串,或者删除了已有字符串,Access将使用默认字符串“ODBC”,并且在每次运行查询时,提示连接信息。3.数据定义查询数据定义查询与其他查询不同,利用它可以直接创建、删除或更改表,或者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索引。在数据定义查询中要输入SQL语句,每个数据定义查询只能由一个数据定义语句组成。4.子查询在对Access表中的字段进行查询时,可以利用子查询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查询。不能将子查询作为单独的一个查询,必须与其他查询相结合。3.7编辑和使用查询3.7.1运行已创建的查询?通过工具栏上的“执行”按钮?通过“数据库”窗口中“查询”对象下的“打开按钮”?鼠标双击要运行的查询3.7.2编辑查询中的字段?添加字段?删除字段?移动字段3.7.3编辑查询中的数据源?添加表或查询?删除表或查询3.7.4调整查询的列宽调整列宽的方法是:打开要修改查询的设计视图,将鼠标指针移到要更改列的字段选择器的右边界,使鼠标指针变成双向箭头,拖动鼠标改变列的宽度,双击鼠标可将其调整为“设计网格”中可见输入内容的最大宽度。3.7.5排序查询的结果通过排序,查询中的记录指定顺序排列,可使显示的记录清晰、一目了然。例4-36对例3.10的查询结果按成绩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第4章窗体&&&&4.1认识窗体4.1.1窗体的作用窗体是应用程序和用户之间的接口,是创建数据库应用系统最基本的对象。用户通过使用窗体来实现数据维护、控制应用程序流程等人机交互的功能。?数据输入和编辑?信息显示和数据打印?控制应用程序流程4.1.2窗体的类型Access提供了7种类型的窗体,分别是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数据表窗体、主/子窗体、图表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和数据透视图窗体。1纵栏式窗体纵栏式窗体将窗体中的一个显示记录按列分隔,每列的左边显示字段,右边显示字段内&&&&&&&&&&&&容。2表格式窗体通常,一个窗体在同一时刻只显示一条记录的信息。如果一条记录的内容比较少,单独占用一个窗体的空间就显得很浪费。这时,可以建立一种表格式窗体,即在一个窗体中显示多条记录的内容。3数据表窗体数据表窗体从外观上看与数据表和查询的界面相同。数据表窗体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个窗体的子窗体。4主/子窗体窗体中的窗体称为子窗体,包含子窗体的基本窗体成为主窗体。主窗体和子窗体通常用于显示多个表或查询中的数据,这些表或查询中的数据具有一对多的关系。主窗体只能显示为纵栏式的窗体,子窗体可以显示为数据表窗体,也可以显示为表格式窗体。5图表窗体图表窗体是利用MicrosoftGraph以图表方式显示用户的数据。可以单独使用图表窗体,也可以在子窗体中使用图表窗体来增加窗体的功能。6数据透视表窗体数据透视表窗体是Access为了以指定的数据表,或查询为数据源产生一个Excel的分析表而建立的一个窗体形式。数据透视表窗体允许用户对表格内的数据进行操作;用户也可以改变透视表的布局,以满足不同的数据分析方式和要求。7.数据透视图窗体数据透视图窗体用于显示数据表和窗体中数据的图形分析窗体。数据透视图窗体允许通过拖动字段和项或通过显示和隐藏字段的下拉列表中项,查看不同级别的详细信息或指定布局。4.1.3窗体的视图表和查询有两种视图:“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而窗体有5种视图,即“设计”视图、“窗体”视图、“数据表”视图、“数据透视表”视图和“数据透视图”视图。“设计”视图是用于创建窗体或修改窗体的窗口;“窗体”视图是显示记录数据的窗口,主要用于添加或修改表中的数据;“数据表”视图是以表格的形式显示表、查询或窗体数据的窗口。“数据透视表”视图使用“Office数据透视表”组件,易于进行交互式数据分析;“数据透视图”视图使用“OfficeChart组件”,帮助用户创建动态的交互式图表。4.2创建窗体创建窗体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窗体的设计视图下手动创建,另一种是使用Access提供的各种向导快速创建。本节介绍如何利用系统提供的向导创建各类窗体。4.2.1自动创建窗体Access提供了两种方法自动创建窗体。一种是在“表”对象下使用“自动创建窗体”功能;另一种是在“窗体”对象下使用“自动创建窗体”功能1.使用“自动窗体”使用“自动窗体”功能是创建数据维护窗体最快捷的方法,它可以快速创建基于选定表或查询中所有字段及记录的窗体,其窗体布局结构简单规整。区别于其他窗体创建方法的是,自动窗体创建时,需先选定表对象或查询对象,而不是在窗体对象的窗口下启动向导或进入窗体设计视图。2.使用“自动创建窗体”&&&&&&&&&&&&利用Access提供的“自动创建窗体”向导,可以创建3种形式的数据操作窗体:?纵栏式窗体?表格式窗体?数据表窗体4.2.2使用向导创建窗体使用“自动窗体”方便快捷,但是内容和形式都受到限制,不能满足更为复杂的要求。使用“窗体向导”就可以更灵活、全面地控制数据来源和窗体格式,因为“窗体向导”能从多个表或查询中获取数据。1.创建单一数据源窗体在“窗体”对象窗口中,双击“使用向导创建窗体”,或从“新建窗体”对话框中选择“窗体向导”选项,弹出“窗体向导”第一个对话框。2.创建涉及多个数据源的窗体使用向导创建窗体更重要的应用是创建涉及多个数据源的数据维护窗体,也称此类窗体为主/子窗体。如果这些不同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存在关联,那么就可以创建带有子窗体的窗体。4.2.3创建图表窗体1.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特殊的表,用于从数据源的选定字段中分类汇总信息。数据透视表的两个主要元素是“轴”和“字段列表”。(1)轴是数据透视表窗口中的一个区域,它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字段的数据。在用户界面中,因为可以向轴中拖放字段,所以它们也被称为“拖放区域”。数据透视表有4个主要轴,每个轴都有不同的作用。4个主要轴分别为“行字段”、“列字段”、“筛选字段”和“汇总或明细字段”。(2)字段列表的功能与查询或窗体中使用的字段列表的功能很相似。它根据窗体的“数据来源”(RecordSource)属性来显示可供数据透视表使用的字段。2.数据透视图数据透视图是一种交互式的图表,功能与数据透视表类似,只不过以图形化的形式来表现数据。数据透视图能较为直观地反映数据之间的关系。3.创建图表窗体使用图表窗体能够更直观的显示表和查询中的数据。可以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窗体。4.3窗体的设计在创建窗体的各种方法中,更多的时候是使用窗体设计视图来创建窗体,这种方法更直观、更灵活。创建何种窗体依赖于用户实际需求。在设计视图下创建窗体时,用户可以完全控制窗体的布局和外观,准确地把控件放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它们的格式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4.3.1窗体设计视图1.窗体的组成和结构窗体设计视图是设计窗体的窗口,它是由5个节组成,分别是主体、窗体页眉、页面页眉、页面页脚和视图页脚。2.工具栏(见书本P123)&&&&&&&&3.工具箱(见书本P124)工具箱是窗体设计时最重要的应用,通过工具箱可以向窗体添加各种控件。控件是窗体中&&&&&&&&&&&&的对象,它在窗体中起着显示数据、执行操作以及修饰窗体的作用。4.字段列表通常窗体都是基于某一个表或查询建立起来的,因此窗体内控件显示的是表或查询中的字段值。在创建窗体过程中当需要某一字段时,单击工具栏中的“字段列表”按钮,即可显示“字段列表”窗口。例如,要在窗体内创建一个控件来显示字段列表中的某一文本型字段的数据时,只需将该字段拖到窗体内,窗体便自动创建一个文本框控件与此字段关联。4.3.2常用控件的功能控件是窗体上用于显示数据、执行操作、装饰窗体的对象。在窗体中添加的每一个对象都是控件。Access包含的控件有:标签、文本框、选项组、切换按钮、选项按钮、复选按钮、组合框、列表框、命令按钮、图像、非绑定对象框、绑定对象框、分页符、选项卡控件、子窗体/子报表、直线和矩形等。控件的类型可以分为:绑定型、未绑定型与计算型3种。绑定型控件主要用于显示、输入、更新数据库中的字段;未绑定型控件没有数据源,可以显示信息、线条、矩形或图像;计算型控件用表达式作数据源,表达式可以利用窗体或报表所引用的表或查询字段中的数据,也可以是窗体或报表上的其他控件中的数据。4.3.3常用控件的使用(详见书本P127)在窗体“设计”视图中,用户可以直接将一个或多个字段拖曳到主体节区域中,Access可以自动地为字段结合适当的控件或结合用户指定的控件。结合适当的控件的操作方法是:单击窗体设计工具栏中的“字段列表”按钮,Access则显示窗体数据源的字段列表,然后从字段列表中拖曳某一个字段到主体节区域中。创建控件的方式取决于是要创建结合控件、非结合控件、还是计算控件。4.3.4窗体和控件的属性在Access中,属性决定表,查询,字段、窗体及报表的特征。窗体和窗体上控件都有自己的一系列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控件的外观、它所包含的数据,以及对鼠标或键盘事件的响应。在属性表中,单击要设置的属性,在属性框中输入一个设置值或表达式可以设置该属性。如果属性框中显示有箭头,也可以单击该箭头,从列表中选择一个数值。如果属性框的旁边显示“生成器”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以显示一个生成器或显示一个可以选择生成器的对话框,通过生成器可以设置对话框。窗体的格式属性包括默认视图、滚动条、记录选定器、浏览按钮、分隔线、自动居中、控制框、最大化/最小化按钮、关闭按钮、边框样式等。这些属性都可以在窗体的属性对话框中设置。在窗体设计视图下双击窗体选择器按钮,可打开窗体的属性对话框。1.应用条件格式条件格式允许用户编辑基于输入值的字段格式。2.为窗体添加状态栏要添加状态栏,只需选中要添加帮助的字段控件,在属性对话框的“其他”选项卡中的“状态栏文字”属性中输入帮助信息。保存所作的操做后,在窗体视图下当焦点落在指定控件上时,状态栏中就会显示出帮助信息。3.使用背景位图在使用背景位图时,应设置窗体有关图片的相关属性。4.4格式化窗体4.4.1使用自动套用格式在使用向导创建窗体时,用户可以从系统提供的固定样式中选择窗体格式,这些样式就是&&&&&&&&&&&&窗体的自动套用格式。这与Office的其他组件中的自动套用格式功能一样,把所有的格式属性的设定全部完成。4.4.2使用条件格式除了可以利用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对窗体进行美化,还可以根据需要对窗体的格式、窗体的显示元素等进行美化设置。4.4.3添加当前日期和时间如果用户希望在窗体中添加当前日期和时间,操作步骤为:(1)在“数据库”窗口中单击“窗体”对象。(2)单击要选择的窗体,单击“设计”按钮。(3)单击“插入”菜单的“日期和时间”命令,显示“日期与时间”对话框。(4)如插入日期和时间,则在对话框中选择“包含日期”和“包含时间”复选框。(5)在选择了某一项后,再选择日期和时间格式,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5.4.4对齐窗体中的控件1.改变控件大小和控件定位可以在控件的属性对话框中修改宽度和高度属性,也可在设计视图下选中控件后,用鼠标拖曳控件边框上的控制点来改变控件尺寸。控件的精确定位可以在属性对话框中设置,也可以用鼠标完成。方法是保持控件的选中状态,按住Ctrl键不放,然后按下方向箭头移动控件直到正确的位置。2.将多个控件设置为相同尺寸操作步骤如下:(1)按住Shift键连续单击要设置的多个控件。(2)选择“格式”→“大小”→“至最短”命令。3.将多个控件对齐操作步骤如下:(1)选中需要对齐的控件。(2)选择“格式”→“对齐”→“靠左”或“靠右”命令,这样保证了控件之间垂直方向对齐,如果选择“靠上”或“靠下命令”,则保证水平对齐。在水平对齐或垂直对齐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设定等间距。假设已经设定了多个控件垂直方向的对齐,操作步骤如下:(1)选中需要对齐的控件(2)选择“格式”→“垂直间距”→“相同”命令。&&&&&&&&第5章报表&&&&5.1报表简介5.1.1报表的基本概念报表是Access数据库中的一个对象,它根据指定的规则打印输出格式化的数据信息。报表的功能包括呈现格式化的数据;分组组织数据,进行数据汇总;报表之中包含子报表及图表;打印输出标签、发票、订单和信封等多种样式;可以进行计数、求平均、求和等统计计算;在报表中嵌入图像或图片来丰富数据显示的内容。Access的报表操作提供了3种视图:“设计”视图、“打印预览”视图和“版面预览”视图。“设计”视图用于创建和编辑报表的结构;“打印预览”视图用于查看报表的页面数据输出形态;“版面预览”视图用于查看报表版面设置。报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报表页眉:在报表的开始处,用来显示报表的标题、图形或说明性文字,每份报表只有一个报表页眉。页面页眉:用来显示报表中的字段名或对记录的分组名称,报表的每一页只有一个页面页眉。主体:打印表或查询中的记录数据,是报表显示数据的主要区域。页面页脚:打印在每页的底部,用来显示本页的汇总说明,报表只有一个页面页脚。报表页脚:用来显示整份报表的汇总说明,在所有记录都被处理后,只打印在报表的结束处。5.1.2报表设计区设计报表时,可以将各种类型的文本和字段控件放在报表“设计”窗体中的各个区域内,一次处理一条数据记录。在报表的“设计”视图中,区段被表示成带状形式,称为“节”。根据主体节内字段数据的显示位置,报表可划分为4种类型:?纵栏式报表?表格式报表?图表报表?标签报表1、纵栏式报表纵栏式报表(一也称为窗体报表),一般是在一页中主体节内显示一条或多条记录,而且以垂直方式显示。纵栏式报表记录数据的字段标题信息与字段记录数据一起被安排在每页的主体节区内显示。2、表格式报表表格式报表是以整齐的行、列形式显示记录数据,通常一行显示一条记录、一页显示多行记录。表格式报表与纵栏式报表不同,其记录数据的字段标题信息不是被安排在每页的主体节区内显示,而是安排在页面页眉节区内显示。3、图表报表图表报表是指包含图表显示的报表类型。报表中使用图表,可以更直观地表示数据之间的关系。4、标签报表标签报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报表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标签,可以通过标签报表来实现。5.2创建报表创建报表与创建窗体非常类似。报表和窗体都是使用控件来组织和显示数据的,因此,在第4章中介绍过的创建窗体的许多技巧也适用于创建报表。一旦创建了一个报表,就能够在报表中添加控件(包括创建计算型控件)、修改报表的样式等。5.2.1使用“自动报表”创建报表方法一:在数据库窗口的表对象下,选定作为数据源的表,单击数据库工具栏上的“新对象”按纽(即环境右侧的向下三角形按钮),在下拉菜单中选择“自动报表”自动生成报表;或选择“报表”选项启动“新建报表”对话框。方法二:在数据库窗口的报表对象下,单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新建报表”对话框中选择“自动创建报表”。5.2.2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时,向导会提示用户选择数据源、字段、版面及所需的格式,根据用户的选择来创建报表。在向导提示的步骤中,用户可以从多个数据源中选择字段,可以设置数据的排序和分组,产生各种汇总数据,还可以生成带子报表的报表。&&&&&&&&&&&&5.2.3使用“图表向导”创建报表图表报表是Access特有的一种图表格式的报表,它用图表的形式表现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普通报表来说数据表现的形式更直观。用Access提供的“图表向导”可以创建图表报表。“图表向导”的功能十分强大,它提供了多达20种的图表形式供用户选择。应用“图表向导”只能处理单一数据源的数据,如果需要从多个数据源中获取数据,须先创建一个基于多个数据源的查询,再在“图表向导”中选择此查询作为数据源创建图表报表。5.2.4使用“标签向导”创建报表标签是Access提供的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利用它可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加载到控件上,按照定义好的标签的格式打印标签。创建标签使用“标签向导”。“标签向导”的功能十分强大,不但支持标准型号的标签,也可以自定义尺寸制作标签。5.2.5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报表除了可以使用自动报表和向导功能创建报表以外,Access中还可以从“设计”视图开始创建一个新报表,主要操作过程有:创建空白报表并选择数据源;添加页眉页脚;布置控件显示数据、文本和各种统计信息;设置报表排序和分组属性;设置报表和控件外观格式、大小位置和对齐方式等。5.3编辑报表(详见书本P158)5.4报表排序和分组5.4.1记录排序使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时,最多可以对4个字段进行排序。“报表向导”中设置字段排序,除有最多一次设置4个字节的限制外,排序依据还限制只能是字段,不能是表达式。实际上,一个报表最多可以安排10个字段或字段表达式进行排序。5.4.2记录分组以记录的某个或多个特征(字段)分组,可使具有共同特征的相关记录组成一个集合,在显示或打印报表时,它们将集中在一起。对分组产生的每个集合,可以设置计算汇总等信息。一个报表最多可以对10个字段或表达式进行分组。分组后的报表设计视图下,增加了“组页眉”和“组页脚”节。一般在组页眉中显示和输出用于分组的字段的值;组页脚用于添加计算型控件,实现对同组记录的数据汇总、计算和显示输出。不同组的数据可以显示或打印在同一页上,也可以通过设置,使之显示或打印在不同页上。5.5使用计算控件在报表的实际应用中,除了显示和打印原始数据,还经常需要包含各种计算用做数据分析,得出某些结论性的结果。报表的高级应用包括对在报表中使用计算型控件,对报表进行排序、分组、统计汇总等。5.5.1报表添加计算控件报表中也能加入计算型控件用来计算包含在报表中的数据。与窗体一样,通过向未绑定的文本框中输入表达式,可以在报表中创建计算型控件。表达式的格式与窗体中使用的表达式格式相同。文本框是最常用来显示计算数值的控件,但是也可以使用任何有“控件来源”属性的控件。5.5.2报表统计计算在Access中利用计算控件进行统计计算并输出结果操作主要有两种形式:1主体节内添加计算控件在主体节内添加计算控件对每条记录的若干字段值进行求和或求平均计算时,只要设置计算控件的控件源为不同字段的计算表达式即可。&&&&&&&&&&&&2组页眉/组页脚节区内或报表页眉/报表页脚区内添加计算字段在组页眉/组页脚节区内或报表页眉/报表页脚节区内添加计算字段对某些字段的一组记录或所有字段进行求和或求平均计算时,这种形式的统计计算一般是对报表字段列的纵向记录数据进行统计,而且要使用Access提供的内置统计函数来完成相应的计算操作。5.6创建子报表1、在已有的报表中创建子报表2、已有报表添加到其他已有报表来创建子报表3、链接主报表和子报表在插入包含与主报表数据具有相关的信息的子报表时,子报表控件必须与主报表相链接。该链接可以确保在子报表中打印的记录与在主报表中打印的记录保持正确的对应关系。在通过向导创建子报表,或者直接将报表或数据表由“数据库”窗口拖到其他报表中来创建子报表时,如果满足下列条件,Access将自动使子报表与主报表保持同步。5.7创建多列报表创建多列报表的步骤如下:(1)创建报表。(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3)在“页面设置”对话框中,单击“列”选项卡。(4)在“网格设置”标题下的“列数”编辑框中键入每一页所需的列数。(5)在“行间距”对话框中,键入主体节中每个记录之间所需的垂直距离。(6)在“列间距”对话框中,键入各列之间所需的距离:(7)在“列尺寸”标题下的“宽度”编辑框中键入所需的列宽,例如,3英寸。在“高度”编辑框中键入所需的高度值,即可设置主体节的高度,或者在“设计”视图中直接调整节的高度。(8)在“列布局”标题下单击“先列后行”或“先行后列”选项。(9)单击“页”选项卡。(10)在“打印方向”标题下单击“纵向”或“横向”选项。(11)最后单击“确定”按钮。5.8设计复杂的报表5.8.1报表属性用户可以单击工具条中的“属性”按钮或单击“视图”菜单中“属性”命令显示报表属性对话框。“属性”对话框内常用的属性为:记录源、打开、关闭、网络线X坐标、网络线Y坐标、打印版式、页面页眉、页面页脚、记录锁定、宽度、帮助文件和帮助上下文ID等。5.8.2节属性节“属性”对话框内常用的属性为:强制分页、新行或新列、保持同页、可见性、可以扩大、可以缩小、格式化和打印等。&&&&&&&&第6章&&&&&&&&数据访问页&&&&&&&&6.1数据访问页的基本概念6.1.1数据访问页的作用数据访问页是一个能够动态显示、添加、删除以及修改记录内容的特殊网页。用户既可以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使用数据访问页,在网络上发布数据库信息,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数据访问页。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交互式报表、数据输入、数据分析等不同用途的数据访问页。6.1.2数据访问页的视图&&&&&&&&&&&&数据访问页有2种视图方式,分别是设计视图和页面视图。(1)设计视图是创建与设计数据访问页的一个可视化的集成界面。(2)页面视图是查看所生成的数据访问页的一种视图方式。6.1.3数据访问页的调用方式数据访问页是保存在Access数据库或Access项目文件外的独立文件。其调用方式,除了可以在Access数据库中打开,还可以利用InternetExplore浏览器打开。1.在Access中打开数据访问页在Access中打开数据访问页并不是为了应用,而是为了测试。打开的方法是:在Access“数据库”窗口的“页”对象中,选中要打开的数据访问页,然后单击窗口工具栏“打开”按钮,或直接双击要打开的数据访问页。2.在IE浏览器中打开数据访问页利用InternetExplore浏览器打开数据访问页的方法是:在存放数据访问页的文件夹下,双击数据访问页文件(.htm);或先打开InternetExplore浏览器,然后在其地址栏中输入数据访问页文件路径。6.1.4数据访问页的数据来源1.Access数据库或SQLServer数据库创建数据访问页应为其绑定一个Access数据库或SQLServer数据库。2.其他数据来源数据访问页还可以包含其他数据源的数据。例如,Excel工作表、非Access或SQLServer数据库中的数据透视表、电子表格或图表。6.2创建数据访问页6.2.1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自动创建数据访问页,即使用“自动创建数据页”向导来创建数据访问页,是最简单最快捷的创建方法。使用这种向导可以快速创建基于单一数据源(表或查询)中所有字段(存储图片的字段除外)和记录的数据访问页。数据访问页格式由Access系统自动规定,用户不需要做任何设置。采用这种方式只能针对一个表建立纵栏式数据页。6.2.2使用向导创建页使用Access提供的“数据页向导”可通过对话方式,让用户在创建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多个表或查询中的字段,选择按一个或多个字段升序或降序排列记录,也可以选择按某个字段来分组记录,然后由系统根据用户要求完成数据访问页的创建。6.2.3使用设计视图创建数据访问页在创建数据访问页时,可以使用类似报表的设计视图修改已有的数据访问页,或直接在设计视图中设计新的数据访问页。使用页的设计视图建立数据访问页的操作方法和过程类似于使用报表设计视图。6.3编辑数据访问页6.3.1添加标签在数据访问页上使用标签控件的目的是用其来显示说明文本,如标题、字段内容说明等。标签并不显示字段或表达式数值,它是一种未绑定型控件,记录移动时,它们的值都不会改变。在数据访问页中,“标签”控件的使用及格式属性设置,与窗体中一致。6.3.2添加命令按钮在生成的数据访问页中,虽然记录导航工具栏可以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数据浏览、编辑、删除等操作工具,但当不需要进行这些操作时,记录导航栏上的工具按钮就没有用途,此时可以删除导航工具栏,添加需要的命令按钮。&&&&&&&&&&&&在数据访问页中,“命令按钮”控件的使用及格式属性设置,与窗体中一致。6.3.3插入图像编辑单击“工具箱”中的“图像”控件,在数据访问页中,在需要插入图片的位置单击,拖曳鼠标指针直至所需的大小。然后松开鼠标左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插入的图像,再单击“确定”按钮即可。6.3.4插入超链接控件在数据访问页中,超级链接也是以控件的形式出现。要插入一个超级链接,可以单击控件工具箱中的“超级链接”按钮,然后像插入其他控件那样在数据访问页中拖曳鼠标画出一个矩形,然后松开鼠标左键,系统将弹出“插入超链接”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可以选择链接到一个原有的Web页文件,或者链接到本数据库中的某个数据访问页,还可以链接到一个新建的页或链接到一个电子邮件地址。选择需要链接的目标,并在对话框上部的“要显示的文字”文本框中输入超级链接的显示内容,然后单击“确定”按钮。6.3.5office组件在数据访问页中添加Office组件,可以简化数据分析的操作,让数据间的互动关系以可视的方式显示出来。Office组件包括Office电子表格控件、Office图表控件和Office数据透视表控件等。6.3.6设置滚动文字1.设置绑定型滚动文字控件单击工具箱中的“滚动文字”按钮,放入数据访问页的合适位置上。然后,单击页设计工具栏中的“字段列表”按钮,打开“字段列表”。从“字段列表”中,将选中的字段拖动到数据访问页中的滚动文字控件上,其定位方法是,将图标的左上角放置到滚动文字控件左上角所需的位置。2.设置未绑定型滚动文字控件单击工具箱中的“滚动文字”按钮,然后在数据访问页中准备放置滚动文字的位置单击。Access将创建默认尺寸的滚动文字控件。如果需要创建特定大小的滚动文字控件,则应在数据访问页上拖放控件,直到获取所需的尺寸大小为止。在滚动文字控件中输入相关文本及格式,就形成了该滚动文字控件显示的信息。3.设置滚动文字的运动滚动文字的默认运动方式为从左到右的运动。如果需要设定与之不同的运动方式,可通过设置滚动文字控件的Behavior属性来实现。(1)将滚动文字控件的Behavior属性值设定为Scroll,文字在控件中连续滚动;(2)将滚动文字控件的Behavior属性值设定为Slide,文字从开始滑动到控件的另一边,然后保持在屏幕上;(3)将滚动文字控件的Behavior属性值设定为Alternate,文字从开始到控件的另一边来回滚动,并且总是保持在屏幕上。4.更改滚动文字重复次数通过设置滚动文字控件的Loop属性来实现。(1)将滚动文字控件的Loop属性值设定为?1,文字连续滚动显示;(2)将滚动文字控件的Loop属性值设定为一个大于零的整数,文字滚动指定的次数。例如,如果将Loop属性值设置为10,文字将滚动10次,然后停止不动。5.更改文字滚动的速度滚动文字控件的TrueSpeed属性设置为True时,允许通过设置ScrollDelay属性值和ScrollAmount属性值来控制控件中文字的运动速度。(1)ScrollDelay属性值用来控制滚动文字每个重复动作之间延迟的毫秒数;&&&&&&&&&&&&(2)ScrollAmount属性值用来控制滚动的文本在一定时间内(该时间在“滚动延迟”属性框中指定)移动的像素数。6.更改滚动文字移动的方向滚动文字控件的Direction属性值用来控制滚动文字控件中文字的运动方向。(1)Direction属性值设置为Left,滚动文字在控件中从左到右移动;(2)Direction属性值设置为Right,滚动文字在控件中从右到左移动;(3)Direction属性值设置为Down,滚动文字在控件中从下到上移动;(4)Direction属性值设置Up,滚动文字在控件中从上到下移动。6.3.7设置背景1.设置背景颜色设置背景颜色的方法是: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设置的数据访问页,然后选择“格式”→“背景”→“颜色”命令,从系统打开的颜色选择界面中,单击所需颜色,该颜色将成为数据访问页的背景颜色。2.设置背景图片设置背景图片的方法是: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设置的数据访问页,然后选择“格式”→“背景”→“图片”命令,在系统打开的“插入图片”对话框中,查找并选择作为背景的图片文件,选择的图片将成为数据访问页的背景图片。3.设置背景声音设置背景声音的方法是:在“设计视图”中打开设置的数据访问页,然后选择“格式”→“背景”→“声音”命令,在系统打开的“插入声音文件”对话框中,查找并选择作为背景声音的文件。以后打开该数据访问页时,将自动播放该背景音乐。这里需要说明两点:第一,在使用自定义背景颜色、图片或声音之前,必须删除已经应用的主题;第二,在数据访问页中自定义“背景颜色”或“图片”后,有些已设计的控件,如“标签”控件,没有得到显示,可以使用“格式”→“置于顶层”命令,把“标签”控件置于顶层。&&&&&&&&第7章宏&&&&7.1宏的功能7.1.1宏的基本概念宏是指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其中每个操作实现特定的功能,例如打开某个窗体或打印某个报表。宏可以使某些普通的任务自动完成。在Access中,共定义了近50种这样的基本操作,也叫宏命令。Access中宏可以分为:操作序列宏、宏组合含有条件操作的条件宏。宏组是共同存储在一个宏名下的相关宏的集合。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还可以使用条件宏,即在执行宏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逻辑条件来决定执行哪些宏命令。使用宏的好处:创建的过程简单。不需编程,不需记住各种复杂的语法,即可实现某些特定的自动处理功能。7.1.2设置宏操作Access中提供了一系列基本的宏操作,每个操作都有自己的参数,可以按需要进行设置。常见宏操作和功能参见附录D7.2建立宏7.2.1创建操作序列宏&&&&&&&&&&&&(1)在“宏”窗口的“操作”列单击第一个空白行。假如要在两个操作行之间插入一个操作,单击插入行下面的操作行的行选定器,然后在工具栏上单击“插入行”按钮。(2)在“操作”列,请单击箭头显示操作列表。(3)选择要使用的操作。(4)可以在“操作”列右侧的“备注”栏中为操作键入相应的说明,说明是可选的。(5)假如需要,在窗口的下部指定参数。宏窗口的组成:?“操作”列?“宏名”列?“条件”列?“注释”列?“操作参数”部分?“说明”部分7.2.2创建宏组?宏组由若干彼此相关的宏组成?宏组中的每个宏有自己的宏名,执行宏组中的宏时需要在宏名前加宏组名,形式为:宏组名.宏名。?建立宏组的目的是方便管理7.2.3条件操作宏条件宏是设置了宏命令的执行条件的宏。运行宏时先测试条件,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对应的宏命令。否则,不执行。关于创建条件宏:操作时需要先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条件”,调出“条件”列。?其中条件是任何计算结果为True/False或“是/否”的表达式例如:[Forms]![按性别浏览学生].[frm性别]=17.2.4设置宏的操作参数在宏中添加了某个操作之后,可以在“宏”窗口的下部设置这个操作的参数。关于设置操作参数的一些提示如下:(1)可以在参数框中输入数值,也可以从列表中选择某个设置。(2)假如通过从“数据库”窗口拖曳数据库对象的方式来向宏中添加操作,系统会设置适当的参数。(3)假如操作中有调用数据库对象名的参数,则可以将对象从“数据库”窗口中拖曳到参数框,从而设置参数及其对应的对象类型参数。(4)可以用前面加等号的表达式来设置许多操作参数。7.2.5运行宏运行宏时,系统按照宏中宏命令的排列顺序由上向下依次执行各个宏命令。1.直接运行宏(1)从“宏”窗口中运行宏,请单击工具栏上的“运行”按钮。(2)从“数据库”窗口中运行宏,请单击“宏”,然后双击相应的宏名。(3)从“工具”菜单上选择“宏”,单击“运行宏”命令,再选择选择或输入要运行的宏。(4)使用Docomd对象的RunMacro方法,在VBA代码过程中运行宏。2.运行宏组中的宏(1)将宏指定为窗体或报表的事件属性设置,或指定为RunMacro操作的宏名(MacroName)参数。引用宏组的格式:宏组名.宏名&&&&&&&&&&&&(2)从“工具”菜单中选择“宏”选项,单击“运行宏”命令,再选择或输入要运行的宏组中的宏。(3)使用Docomd对象的RunMacro方法,在VBA代码过程中运行宏。3.通过窗体、报表或控件的事件运行宏或事件过程Access可以对窗体、报表或控件中的多种类型事件做出响应,包括鼠标单击、数据更改以及窗体或报表打开或关闭等。将窗体、报表或控件的适当事件属性设为宏的名称;如果使用的是事件过程,可以设为“事件过程”。7.2.6宏的调试在Access系统中提供了”单步“执行的宏调试工具。使用单步执行宏,可以观察宏的流程和每个操作的结果,并且可以排除导致错误或产生非预期结果的操作。调试的步骤:(1)打开相应的宏。(2)在工具栏土单击“单步”按钮。(3)在工具栏上单击“运行”按钮。(4)单击“单步”按钮,以执行显示在“单步执行宏”对话框中的操作。(5)单击“暂停”按钮,以停止宏的运行并关闭对话框。(6)单击“继续”以关闭单步执行,并执行宏的未完成部分。如果要在宏运行过程中暂停宏的执行,然后再以单步运行宏,请按[Ctrl+Break]快捷键7.3透过事件触发宏7.3.1事件的概念事件是在数据库中执行的一种特殊操作,是对象所能辨识和检测的动作,当发生于某一个对象上时,其对应的事件就会被触发。事件是预先定义好的活动,也就是说一个对象拥有哪些事件是由系统本身定义的,至于事件被引发后要执行什么内容,则由用户为此事件编写的宏或事件过程决定的。事件过程是为响应由用户或程序代码引发的事件或系统触发的事件而运行的过程。宏运行的前提是有触发宏的事件发生。7.3.2通过事件触发宏常用的触发宏的操作有:(1)将宏和某个窗体、报表相连。当其中的数据被修改的前后,或者该窗体失去/获得焦点,或者在窗体中执行了鼠标或键盘操作,都可以设置使其触发运行宏。(2)用菜单或工具栏上的某个命令按钮触发宏。(3)将宏和窗体、报表中的某个控件相连。当单击了该控件,或其中的数据发生改变,或该控件失去/获得焦点时运行宏。(4)用快捷键触发执行宏。(5)制作autoexec宏。使得打开数据库时自动运行宏。附:常见操作:1打开或关闭数据库对象OpenForm命令用于打开窗体。OpenReport命令用于打开报表。OpenQuerv命令用于打开查询。Close命令用于关闭数据库对象。2运行和控制流程&&&&&&&&&&&&RunSQL命令用于执行指定的SQL语句。RunApp命令用于执行指定的外部应用程序。Quit命令用于退出Access。3设置值SetValue命令用于设置属性值。4刷新、查找或定位记录Requery命令用于实施指定控件重新查询及刷新控件数据。FindRecord命令用于查找满足指定条件的第一条记录。FindNext命令用于查找满足指定条件的下一条记录。GoToRecord命令用于指定当前记录。5控制显示Maxmize命令用于最大化激活窗口。Minmize命令用于最小化激活窗口。Restore命令用于将最大化或最小化窗口恢复至原始大小。6通知或警告用户Beep命令用于使计算机发出“嘟嘟”声。MsgBox命令用于显示消息框。SetWarnings命令用于关闭或打开系统消息。7导入和导出教据TransferDatabase命令用于从其他数据库导入和导出数据。TransferText命令用于从文本文件导入导出数据。&&&&&&&&第8章&&&&&&&&模块与VBA编程基础&&&&&&&&8.1模块的基本概念模块是access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它以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为基础编写,以函数过程(Function)和子过程(Sub)为单元的集合方式存储。在access中,模块分为类模块和标准模块两种类型。8.1.1类模块窗体和报表模块都是类模块,而且它们各自与某一窗体或报表相关联。窗体和报表模块通常都含有事件过程,该过程用于响应窗体或报表中的事件。可以使用事件过程来控制窗体或报表的行为,以及它们对用户操作的响应,例如:用鼠标单击某个命令按钮。为窗体或报表创建第一个事件过程时,MicrosoftAccess将自动创建与之关联的窗体或报表模块。如果要查看窗体或报表的模块,请单击窗体或报表“设计”视图中工具栏上的“代码”命令。窗体或报表模块中的过程可以调用已经添加到标准模块中的过程。窗体和报表模块具有局部特性,其作用范围局限在所属窗体和报表内部,而生命周期则是伴随着窗体和报表的打开而开始,关闭而结束。8.1.2标准模块标准模块一般用于存放供其他access数据库对象使用的公共过程。在系统中可以通过创建新的模块对象而进入其代码设计环境。标准模块通常安排一些公共变量或过程供类模块里的过程调用。在各个标准模块内部也可以定义私有变量和私有过程仅供本模块内部使用。&&&&&&&&&&&&标准模块中的公共变量和公共过程具有局部特性,其作用范围在整个应用程序里,而生命周期则是伴随着应用程序的运行而开始,关闭而结束。8.1.3将宏转换为模块在Access系统中,根据需要可以将设计好的宏对象转换为模块代码的形式。8.2创建模块过程是模块的组成单元,由VBA代码编写而成。过程分两种类型:Sub子过程和Function函数过程。8.2.1在模块中加入过程模块是装着VBA代码的容器。在窗体和报表的设计视图中,单击工具栏“代码”按钮或者创建窗体和报表的事件过程可以加入类模块的设计和编辑窗口。单击数据库窗体中的“模块”对象标签,然后单击“新建”按钮即可进入标准模块的设计和编辑窗口。一个模块包含一个声明区域,且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子过程或函数过程。1、Sub过程(子过程)执行一系列操作,无返回值。定义格式如下:Sub过程名[程序代码]EndSub可以引用过程名来调用该子过程。此外,VBA提供了一个关键字Call,可显示调用一个子过程。2、Function过程(函数过程)执行一系列操作,有返回值。定义格式如下:Function过程名As(返回值)类型[程序代码]EndFunction函数过程不能使用Call来调用执行,需要直接引用函数过程名,并直接在函数过程名后的括号所辨别。8.2.2在模块中执行宏在模块的过程定义中,使用DoCmd对象的RunMacro方法,可以执行设计好的宏。其调用格式为:DoCmd.RunMacroMacroName[,RepeatCount][,RepeatExpression]其中MacroName表示当前数据库中宏的有效名称;RepeatCount为可选项,用于计算宏运行次数的整数值;RepeatExpression也是可选项,为数组表达式,在每一次运行宏时进行计算,结果为False(0)时,停止运行宏。8.3VBA程序设计基础VBA是MicrosoftOffice内置的编程语言,是根据VisualBasic简化的宏语言,其基本语法、词法与VisualBasic基本相同,因而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与VisualBasic不同的是,VBA不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工具,一般被嵌入到像Word、Excel、Access这样的软件中,与其配套使用,从而实现在其中的程序开发功能。8.3.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1.对象和集合对象:在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程序中,程序处理的目标被抽象成了一个个对象,每个对象具有各自的属性、方法和事件。类:是对一类相似对象的定义和描述。因此类可看做是对象的模板,每个对象由类来定义。集合:是由一组对象组成的集合,这些对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ccess有几十个对象,其中包括对象和对象集合。所有对象和对象集合按层次结构组织,处在最上层的是Application对象,Access应用程序,即其他对象或对象集合都处在它的下层或更下层。2.属性和方法对象的特征用属性和方法描述。属性:用来表示对象的状态,如窗体的Name(名称)属性、Caption(标题)属性等。方法:用来描述对象的行为,如窗体有Refresh方法,Debug对象有Print方法等。引用对象的属性或方法时应该在属性名或方法名前加对象名,并用对象引用符“.”连接,即对象.属性或对象.行为例如DoCmd.OpenReport“教师信息“是指利用DoCmd对象的OpenReport方法打开报表“教师信息”3.事件和事件过程事件:是对象可以识别的动作,通常由系统预先定义事件过程:对象在识别了所发生的事件后执行的程序例如,下面的事件过程描述了单击按钮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动作。PrivateSubCommand1_Click()Me!Label1.Caption=“合肥领航教育Me!Text1=EndSub8.3.2VBA编程环境一、VisualBasic编辑器(详见书本P202)VisualBasic编辑器VBE(VisualBasicEditor)是编辑VBA代码时使用的界面。VBE窗口主要由标准工具栏、工具窗口、属性窗口、代码窗口和立即窗口等组成。二、进入VBA编程环境Access模块分成类模块和标准模块两种。对于类模块,可以直接定位到窗体或报表,然后单击工具栏上的“代码”按钮进入;或定位到窗体、报表和控件上通过指定对象事件处理过程进入。其方法有两种:(1)右键单击控件对象,单击快捷菜单上的“事件生成器命令”,打开“事件生成器”对话框,选择其中的“代码生成器”,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进入;(2)单击属性窗口的“事件”选项卡,选中某个事件直接单击属性右侧的“…”按钮,打开“事件生成器”对话框,选择其中的“代码生成器”,单击“确定”按钮即可进入。对于标准模块,有3种方法进入:(1)对于已存在的标准模块,只需从数据库窗体对象列表上选择“模块”,双击要查看的模块对象即可进入;(2)要创建新的标准模块,需要从数据库窗体对象列表上选择“模块”,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建”按钮即可进入;(3)在数据库对象窗体中,选择“工具”菜单里“宏”子菜单的“VisualBasic编辑器”选项即可进入。三、VBE环境中编写VBA代码VBA代码是由语句组成的,一条语句就是一行代码。例如intCo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ccess创建报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