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影视剧,更缺好演员还是好编剧?

为什么会入编剧的行?原因很简单,钱!文字工作者,论挣钱,编剧应该是最可观的。相比作家们多年不变的千字百元稿费水平,编剧能拿到的钱基本可以去到1字1元,像某些著名编剧,1字10元,甚至更高。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作家很大概率养不活自己,可一个编剧可以。

怎么界定一个编剧是职业编剧?简单说你靠编剧挣钱养活自己了,你就是一名职业编剧。有时候可能署不了名,但不妨碍你是一个职业编剧的身份。编剧,首先是一个职业,以此挣钱谋生,以此安身立命,跟千千万万个职业一样,无需经过什么认证,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实。其次,才是文学创作,通过影像化的叙事阐述故事,表达人生。

她的职业特性是服务于影视拍摄,是影视工业里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影视工业作为一个市场体量巨大的行业,编剧的收入自然不会特别差。而这,其实有先天被钳制的意味,跟作家们强调自我表达的创作不一样,她是服务型的创作,很多时候放弃了主导的地位,也就决定了她赚得比作家多,受的委屈也比作家多。

编剧这行跟任何的行业一样,有光鲜就有不光鲜的事情。入行以后, 你很快就会发现各种奇怪的现象。入门没门槛,有关系什么都没写的阿猫阿狗都敢自称编剧,有才华没关系的人却可能一直被人当枪手使。资方嘴上总挂着“我们不缺钱,就缺好剧本”,可一谈钱立刻变脸说我们预算就这么点,你行个方便,下次合作我们一定争取更多的预算。结果,往往是合同归合同,你永远拿不到应该拿的那些钱。即便如此,已不算最坏的。最悲剧的是,你经常会碰上了剧本忽悠,钱一分挣不到,可能还得赔上苦思冥想创作出来的剧本创意及大纲。拿了你的剧本创意及大纲,剧本忽悠会四处找资方洽谈,骗取项目定金,赚得不亦乐乎,你却可能一直蒙在鼓里,苦苦等待他们许诺的合作。

满打满算,在编剧这行混了10年,由最开始的影视策划到独立编剧,是一种练级打怪不断升级的过程。一个成熟编剧成长起来,需要5到10年,这里头有编剧技巧的成熟,也有和资方打交道的成熟。机会越来越好,意味着主导权越来越多,也意味着要斗争的地方越来越多。回过头看,无论什么阶段,每一次洽谈,每一次创作,都是赤膊上阵,你需要与资方的老板、制片、编剧策划、导演等人轮番博弈,才可以落实创作。

碰上懂尊重编剧的资方团队还好,碰上了没审美,还爱瞎指挥的资方团队,基本就是上刀山下火海的遭遇。印象里,十有八九都是后者,里头有让你直接照抄某某作品的老板、有刚毕业毫无编剧经验凭着看了几部电影就大谈特谈什么创作的编剧策划、有坦言作品随便糊弄一下不用过分认真的导演……一个资方团队开会,好几种意见,作为编剧,除了满足基本的创作规律,你还得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结果最后改来改去,成了四不像,资方团队还会埋怨你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拒付尾款。

如此折腾多年,人变得特别沮丧,别说什么创作表达的实现,即便是钱,似乎也没挣到多少,反而是精神濒临崩溃,抑郁难堪,对编剧这个职业倍感绝望:以资本和流量为导向的国内影视市场,如果观众连屎都吃,资本是不会花费功夫去做什么精致美食的。自然,编剧写的是什么,或者谁来当编剧都不重要了。

以网络大电影为例,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完毕,时间可能只有短短一个月。合作谈判一开始,资方就会提这个剧本要一个星期出来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仓促,我会断然拒绝合作。整个网络大电影市场充斥着粗制滥造的东西,难道不都是因为这些急于坑钱的资方造成的局面?可没人真正会对资方追责,我不写,等着写的人估计正排着队呢。即便没有编剧愿意写,也不愁找不到人写,大不了资方随便抓一个公司里的编剧策划顶上就好,还省了编剧费,多划算。

至于需不需要好剧本,从资方的角度考虑,他们不需要,好剧本不是他们项目成立或者赚钱的必要条件。他们如此喊缺,不过是一种故作姿态的表现而已——人家国外尊重编剧,咱也不能直说不尊重不是?要跟世界接轨,咱装装样子吧!

说白了,编剧在影视行业不成熟的国内,只能是螺丝钉的存在,是资方的工具和傀儡。可剧本毕竟是文学创作,要求有话语权,具有表达性。这跟资方的需求恰恰是大相径庭的,矛盾便不可避免。资方出钱,哪里允许编剧有说话的分量?他们要的不过是乖乖听话,给他们想要的东西的雇佣军,身为编剧你要钱要名要话语权,岂不是过分了?不打压你不排挤你,难道要讨好你供奉着你?资方不傻,而且特别精明。这才造成了国内编剧处处被漠视,被污名化的境地。

编剧如何才能好好创作挣钱?这个问题估计是所有身为编剧或者有志于成为编剧的人都想要知道的。私以为,只有当国内影视工业走向成熟,形成剧作中心制模式时,编剧才能真正做编剧该做的事情拿该拿的钱。只是,这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什么时候能实现,完全是未知数。如果要在当下活得像个人,编剧必须向导演转,编剧与导演合一,才是最可行的一条路。

最后多说一句,如果对编剧这行不是真爱,劝你不要轻易入坑。

撰稿:冯逸(捕趣工作室创始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编剧为什么不受重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