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堆栈是什么?

1、简述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种系统软件,它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控制程序的执行。 
2、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系统中,操作系统怎样才会占领中央处理器? 
    只有当中断装置发现有事件发生时,它才会中断当前占用中央处理器的程序执行,让操作系统的处理服务程序占用中央处理器并执行之。 
3、简述“删除文件”操作的系统处理过程。 
    用户用本操作向系统提出删除一个文件的要求,系统执行时把指定文件的名字从目录和索引表中除去,并收回它所占用的存储区域,但删除一个文件前应先关闭该文件。 
4、对相关临界区的管理有哪些要求? 
    为了使并发进程能正确地执行,对若干进程共享某一变量(资源)的相关临界区应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① 一次最多让一个进程在临界区中执行,当有进程在临界区中时,其他想进入临界区执行的进程必须等待; 
② 任何一个进入临界区执行的进程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退出临界区,即任何一个进程都不应该无限逗留在自己的临界区中; 
③ 不能强迫一个进程无限地等待进入它的临界区,即有进程退出临界区时应让下一个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进入它的临界区。 
5、简述解决死锁问题的三种方法。 
① 死锁的防止。系统按预定的策略为进程分配资源,这些分配策略能使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不成立,从而使系统不产生死锁。 
② 死锁的避免。系统动态地测试资源分配情况,仅当能确保系统安全时才给进程分配资源。 
③ 死锁的检测。对资源的申请和分配不加限制,只要有剩余的资源就呆把资源分配给申请者,操作系统要定时判断系统是否出现了死锁,当有死锁发生时设法解除死锁。 
6、从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出发,操作系统可分哪几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 
7、简述计算机系统的中断机制及其作用。 
    中断机制包括硬件的中断装置和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服务程序。 
    中断装置由一些特定的寄存器和控制线路组成,中央处理器和外围设备等识别到的事件保存在特定的寄存器中,中央处理器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均由中断装置判别是否有事件发生。 
    若无事件发生,CPU继续执行;若有事件发生,则中断装置中断原占有CPU的程序的执行,让操作系统的处理事件服务程序占用CPU,对出现的事件进行处理,事件处理完后,再让原来的程序继续占用CPU执行。 
8、选择进程调度算法的准则是什么? 
    由于各种调度算法都有自己的特性,因此,很难评价哪种算法是最好的。一般说来,选择算法时可以考虑如下一些原则: 
① 处理器利用率; 
在选择调度算法前,应考虑好采用的准则,当确定准则后,通过对各种算法的评估,从中选择出最合适的算法。 
9、独占设备采用哪种分配方式? 
即在一个作业执行前,将作业要使用的这类设备分配给作业,在作业执行期间均归该作业占用,直到作业执行结束才归还。 
10、产生死锁的原因是什么? 
① 系统资源不足; 
② 进程推进顺序不合适。 
在早期的系统中,由于系统规模较小,结构简单,以及资源分配大多采用静态分配法,使得操作系统死锁问题的严重性未能充分暴露出来。但今天由于多道程序系统,以至于数据系统的出现,系统中的共享性和并行性的增加,软件系统变得日益庞大和复杂等原因,使得系统出现死锁现象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11、何谓批处理操作系统? 
    用户准备好要执行的程序、数据和控制作业执行的说明书,由操作员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等待处理。操作系统选择作业并按作业说明书的要求自动控制作业的执行。采用这种批量化处理作业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 
12、对特权指令的使用有什么限制? 
    只允许操作系统使用特权指令,用户程序不能使用特权指令。 
13、影响缺页中断率有哪几个主要因素? 
① 分配给作业的主存块数多则缺页率低,反之缺页中断率就高。 
② 页面大,缺页中断率低;页面小缺页中断率高。 
③ 程序编制方法。以数组运算为例,如果每一行元素存放在一页中,则按行处理各元素缺页中断率低;反之,按列处理各元素,则缺页中断率高。 
④ 页面调度算法对缺页中断率影响很大,但不可能找到一种最佳算法。 
14、磁盘移臂调度的目的是什么?常用移臂调度算法有哪些? 
    磁盘移臂调度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输入输出操作中的寻找时间。 
① 先来先服务算法 
② 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④ 单向扫描算法。 
15、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哪些? 
① 先来先服务算法 
② 计算时间短的作业优先算法 
③ 响应比最高者优先算法 
④ 优先数调度算法 
16、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哪些? 
    硬件资源主要有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软件资源有编译程序、编辑程序等各种程序以及有关数据。 
17、CPU在管态和目态下工作有何不同? 
    当中央处理器处于管态时,可以执行包括特权指令在内的一切面器指令,而在目态下工作时不允许执行特权指令。 
18、何为页表和快表?它们各起什么作用? 
    作用:页式存储管理在用动态重定位方式装入作业时,要利用页表做地址转换工作。 
    快表就是存放在高速缓冲存储器的部分页表。它起页表相同的作用。 
    由于采用页表做地址转换,读写内存数据时CPU要访问两次主存。有了快表,有时只要访问一次高速缓冲存储器,一次主存,这样可加速查找并提高指令执行速度。 
19、作业在系统中有哪几种状态? 
    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要经历进入、后备、运行和完成四个阶段,相应地,作业亦有进入、后备、运行和完成四种状态。 
① 进入状态:作业的信息从输入设备上预输入到输入井,此时称为作业处于进入状态。 
② 后备状态:当作业的全部信息都已输入,且由操作系统将其存放在输入井中,此时称作业处于后备状态。系统将所有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组成后备作业队列,等待作业调度程序的调度。 
③ 运行状态:一个后备作业被作业调度程序选中,分配了必要的资源,调入内存运行,称作业处于运行状态。 
④ 完成状态:当作业正常运行完毕或因发生错误非正常终止时,作业进入这完成状态。 
20、用fork创建新进程,它要做哪些工作? 
① 在进程表proc[ ]中为子进程找一个空闲的表项,用来存放子进程的proc结构; 
② 为子进程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号; 
③ 把父进程中的字段复制到子进程的proc中,并把p – pid置为分配到的进程标识号,把p-pid置为父进程的标识号,把p-stat置为创建状态; 
④ 按父进程中p-size所示的长度为子进程申请分配内存。若有足够的内存,则把父进程的user结构、栈和用户数据区全部复制到子进程的空间中;若无足够的内存,则在磁盘对换区中分配存储空间,然后复制到对换区中,置于进程状态为就绪状态。 
21、为什么说批处理多道系统能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 
① 多道作业并行工作,减少了处理器的空闲时间。 
② 作业调度可以合理选择装入主存储器中的作业,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③ 作业执行过程中不再访问低速设备,而直接访问高速的磁盘设备,缩短执行时间。 
④ 作业成批输入,减少了从操作到作业的交接时间。 
22、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哪些接口? 
23、什么是线程?多线程技术具有哪些优越性? 
    线程是进程中可独立执行的子任务,一个进程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线程,每个线程都有一个惟一的标识符。线程与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往往把线程又称为“轻型进程”,线程与进程的根本区别是把进程作为资源分配单位,而线程是调度和执行单位。 
① 创建速度快、系统开销小:创建线程不需要另行分配资源; 
② 通信简洁、信息传送速度快:线程间的通信在统一地址空间进程,不需要额外的通信机制; 
③ 并行性高:线程能独立执行,能充分利用和发挥处理器与外围设备并行工作的能力。 
24、UNIX系统中的优先权和优先数有什么关系?如何确定进程的优先权和优先数? 
    UNIX中每个进程都有一个优先数,就绪进程能否占用处理器的优先权取决于进程的优先数,优先数越小则优先权越高。 
    UNIX以动态方式确定优先权,如核心的进程优先权高于进入用户态的进程;降低用完一个时间片的进程的优先权;对进入睡眠的进程,其等待事件越急优先数越高;降低使用处理器时间较长的进程的优先权。 
    UNIX中确定进程优先数的方法有两种:设置方法和计算方法。前者对要进入睡眠状态的进程设置优先数,若等待的事件急迫,则设置较小的优先数;后者用户进程正在或即将转入用户状态运行时确定优先数。 
25、主存空间信息保护有哪些措施? 
① 程序执行时访问属于自己主存区域的信息,允许它既可读,又可写; 
② 对共享区域中的信息只可读,不可修改; 
③ 对非共享区域或非自己的主存区域中的信息既不可读,也不可写。 
26、共享设备允许多个作业同时使用,这里的“同时使用”的含义是什么? 
    “同时使用”的含义是多个作业可以交替地启动共享设备,在某一时刻仍只有一个作业占有。 
27、简述“打开文件”操作的系统处理过程。 
    用户要使用一个已经存放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前,必须先提出“打开文件”要求。这时用户也必须向系统提供参数:用户名、文件名、存取方式、存储设备类型、口令等。系统在接到用户的“打开文件”要求后,找出该用户的文件目录,当文件目录不在主存储器中时还必须把它读到主存储器中;然后检索文件目录,指出与用户要求相符合的目录项,取出文件存放的物理地址。 
    对索引文件还必须把该文件的索引表存放在主存储器中,以便后继的读写操作能快速进行。 
28、什么是“前台”作业、“后台”作业?为什么对“前台”作业要及时响应? 
批处理操作系统实现自动控制无需人为干预,分时操作系统实现了人机交互对话,这两种操作系统具有各自的优点。为了充分发挥批处理系统和分时系统的优点,在一个计算机系统上配置的操作系统往往既具有批处理能力,又有提供分时交互的能力。这样,用户可以先在分时系统的控制下,以交互式输入、调试和修改自己的程序;然后,可以把调试好的程序转交给批处理系统自动控制其执行而产生结果。这些由分时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前台”作业,而那些由批处理系统控制的作业称为“后台”作业。 
    在这样的系统中,对前台作业应该及时响应,使用户满意;对后台作业可以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组合,以提高系统的效率。 
29、存储型设备和输入输出型设备的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有何不同? 
    存储型设备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是“块”,而输入输出型设备输入输出操作的信息传输单位是“字符”。 
30、简述信号量S的物理含义。 
    S=0时,表示无资源可供使用;或表示不允许进程再进入临界区; 
    S<0时,-S表示等待使用资源的进程个数;或表示等待进入临界区的进程个数; 
    当S>0时,调用P(S)的进程不会等待;调用V(S)后使可用资源数加1或使可用资源的进程数加1; 
    当S<0时,调用P(S)的进程必须等待;调用V(S)后将释放一个等待使用资源者或释放一个等待进入临界区者。 
31、简述“关闭文件”操作的系统处理过程。 
    执行“关闭”操作时先要检查读到主存中的文件目录或索引表是否被修改过,若被修改过,则应把修改过的文件目录或索引表重新保存好。 
用户提出“关闭”要求时,必须说明关闭哪个文件。 
32、什么是计算机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计算机系统是按用户的要求接收和存储信息,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并输出结果信息的系统。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赖以工作的实体,软件系统保证计算机系统按用户指定的要求协调地工作。 
33、计算机系统怎样实现存储保护? 
    中央处理器在目态下执行系统中,对每个访问主存的地址都进行核对,若能满足:基址寄存器值≤访问地址≤基址寄存器值+限长寄存值,则允许访问,否则不允许访问。并且不允许用户程序随意修改这两个寄存器的值。这就实现了存储保护。 
34、给出系统总体上的中断处理过程。 
    CPU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就去扫描中断寄存器,检查是否有中断发生,若没有中断就继续执行下条指令;若有中断发生就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断处理过程可粗略的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① 保护当前正在运行程序的现场; 
② 分析是何种中断,以便转去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③ 执行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 
④ 恢复被中断程序的现场。 
35、死锁发生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有四点:互斥条件、不可抢占条件、部分分配条件和循环等待条件。 
① 互斥条件:系统中存在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 
② 非抢占条件:系统中存在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 
③ 占有并等待条件:系统中存在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等待其他资源。 
④ 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36、用户程序中通常用什么方式指定要使用的设备?为什么? 
    用户程序中通常用“设备类、相对号”请求要使用的设备,即不具体指定要哪一台设备,而是提出要申请哪类设备多少台。 
    否则若用绝对号来指定设备,如果这台设备已被占用或有故障时,该作业就无法装入主存中。 
37、进程调度中“可抢占”和“非抢占”两种方式,哪一种系统的开销更大?为什么?
    可抢占式调度是严格保证任何时刻,让具有最高优先数(权)的进程占有处理机运行,因此增加了处理机调度的时机,引起为退出处理机的进程保留现场,为占有处理机的进程恢复现场等时间(和空间)开销增大。 
38、一个含五个逻辑记录的文件,系统把它以链接结构的形式组织在磁盘上,每个记录占用一个磁盘块,现要求在第一记录和第二记录之间插入一个新记录,简述它的操作过程。 
39、在SPOOL系统中设计了一张“缓输出表”,请问哪些程序执行时要访问缓输出表,简单说明之。 
40、试比较进程调度与作业调度的不同点。 
① 作业调度是宏观调度,它决定了哪一个作业能进入主存。进程调度是微观调度,它决定各作业中的哪一个进程占有中央处理器。 
② 作业调度是选符合条件的收容态作业装入主存。进程调度是从就绪态进程中选一个占用处理器。 
41、试说明资源的静态分配策略能防止死锁的原因。 
    资源静态分配策略要求每个过程在开始执行前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仅在系统为之分配了所需的全部资源后,该进程才开始执行。 
    这样,进程在执行过程中不再申请资源,从而破坏了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占有并等待条件”,从而防止死锁的发生。 
42、简述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 
43、简述中断装置的主要职能。 
① 检查是否有中断事件发生; 
② 若有中断发生,保护好被中断进程的断点及现场信息,以便进程在适当时候能恢复执行; 
③ 启动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 
44、实现虚拟设备的硬件条件是什么?操作系统应设计哪些功能程序? 
    操作系统应设计好“预输入”程序,“井管理”程序,“缓输出”程序。 
45、一个具有分时兼批处理功能的操作系统应怎样调度和管理作业? 
① 优先接纳终端作业,仅当终端作业数小于系统可以允许同时工作的作业数时,可以调度批处理作业; 
② 允许终端作业的批处理作业混合同时执行; 
③ 把终端作业的就绪进程排成一个就绪队列,把批处理作业的就绪进程排入另外的就绪队列中; 
④ 有终端作业进程就绪时,优先让其按“时间片轮转”法先运行。没有终端作业时再按确定算法选批处理作业就绪进程运行。 
46、简述死锁的防止与死锁的避免的区别。 
    死锁的防止是系统预先确定一些资源分配策略,进程按规定申请资源,系统按预先规定的策略进行分配从而防止死锁的发生。 
    而死锁的避免是当进程提出资源申请时系统测试资源分配仅当能确保系统安全时才把资源分配给进程,使系统一直处于安全状态之中,从而避免死锁。

 1、什么是进程(Process)和线程(Thread)?有何区别?

  进程是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线程自己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只拥有一点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但是它可与同属一个进程的其他的线程共享进程所拥有的全部资源。一个线程可以创建和撤销另一个线程,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之间可以并发执行。

  进程与应用程序的区别在于应用程序作为一个静态文件存储在计算机系统的硬盘等存储空间中,而进程则是处于动态条件下由维护的系统资源管理实体。

  2、下的内存是如何管理的?

  Windows提供了3种方法来进行内存管理:虚拟内存,最适合用来管理大型对象或者结构数组;内存映射文件,最适合用来管理大型数据流(通常来自文件)以及在单个计算机上运行多个进程之间共享数据;内存堆栈,最适合用来管理大量的小对象。

  Windows操纵内存可以分两个层面: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

  其中物理内存由系统管理,不允许应用程序直接访问,应用程序可见的只有一个2G地址空间,而内存分配是通过堆进行的。对于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默认堆,当一个堆创建后,就通过虚拟内存操作保留了相应大小的地址块(不占有实际的内存,系统消耗很小)。当在堆上分配一块内存时,系统在堆的地址表里找到一个空闲块(如果找不到,且堆创建属性是可扩充的,则扩充堆大小),为这个空闲块所包含的所有内存页提交物理对象(在物理内存上或硬盘的交换文件上),这时就可以访问这部分地址。提交时,系统将对所有进程的内存统一调配,如果物理内存不够,系统试图把一部分进程暂时不访问的页放入交换文件,以腾出部分物理内存。释放内存时,只在堆中将所在的页解除提交(相应的物理对象被解除),继续保留地址空间。

  如果要知道某个地址是否被占用/可不可以访问,只要查询此地址的虚拟内存状态即可。如果是提交,则可以访问。如果仅仅保留,或没保留,则产生一个软件异常。此外,有些内存页可以设置各种属性。如果是只读,向内存写也会产生软件异常。

  3、Windows消息调度机制是?

  A)指令队列;B)指令堆栈;C)消息队列;D)消息堆栈

  处理消息队列的顺序。首先Windows绝对不是按队列先进先出的次序来处理的,而是有一定优先级的。优先级通过消息队列的状态标志来实现的。首先,最高优先级的是别的线程发过来的消息(通过sendmessage);其次,处理登记消息队列消息;再次处理QS_QUIT标志,处理虚拟输入队列,处理wm_paint;最后是wm_timer。

  4、描述实时系统的基本特性

  在特定时间内完成特定的任务,实时性与可靠性。

  所谓“实时操作系统”,实际上是指操作系统时,其各种资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动态分配。由于各种资源可以进行动态分配,因此,其处理事务的能力较强、速度较快。

  5、中断和轮询的特点

  对I/O设备的程序轮询的方式,是早期的计算机系统对I/O设备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定时对各种设备轮流询问一遍有无处理要求。轮流询问之后,有要求的,则加以处理。在处理I/O设备的要求之后,处理机返回继续工作。尽管轮询需要时间,但轮询要比I/O设备的速度要快得多,所以一般不会发生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当然,再快的处理机,能处理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数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程序轮询毕竟占据了CPU相当一部分处理时间,因此,程序轮询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方式,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已很少应用。

  程序中断通常简称中断,是指CPU在正常运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预先安排或发生了各种随机的内部或外部事件,使CPU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而转到为响应的服务程序去处理。

  轮询——效率低,等待时间很长,CPU利用率不高。

 6、什么是临界区?如何解决冲突?

  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每次只准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进入后不允许其他进程进入。

  (1)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

  (2)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

  (3)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

  (4)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7、说说分段和分页

  页是信息的物理单位,分页是为实现离散分配方式,以消减内存的外零头,提高内存的利用率;或者说,分页仅仅是由于系统管理的需要,而不是用户的需要。

  段是信息的逻辑单位,它含有一组其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分段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

  页的大小固定且由系统确定,把逻辑地址划分为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是由机器硬件实现的,因而一个系统只能有一种大小的页面。段的长度却不固定,决定于用户所编写的程序,通常由编辑程序在对源程序进行编辑时,根据信息的性质来划分。

  分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一维的,即单一的线性空间,程序员只须利用一个记忆符,即可表示一地址。分段的作业地址空间是二维的,程序员在标识一个地址时,既需给出段名,又需给出段内地址。

  8、说出你所知道的保持进程同步的方法?

  进程间同步的主要方法有原子操作、信号量机制、自旋锁、管程、会合、分布式系统等。

  9、Linux中常用到的命令

如何全面理解使用动态内存导致进程比使用堆栈内存慢?
自动变量使用的内存栈区分配的内存,而动态内存分配所用的内存是由堆区分配的内存

每一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存虚拟地址空间,内存最小的单位是页(page).
虚拟地址通过页表(Page Table)映射到物理内存,页表由操作系统维护并被CPU引用.

用户进程部分分段存储内容如下所示(从内存高地址到低地址):
栈(stack): 函数参数、返回地址、局部变量等
BSS段(bss): 未初始化或初值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
数据段(data): 已初始化且初值非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
代码段(text): 可执行代码、字符串字面值、只读变量

内核总是驻留在内存中,是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内核空间为内核保留,不允许应用程序读写该区域的内容或直接调用内核代码定义的函数。

栈又称堆栈,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行为类似数据结构中的栈(先进后出)。
(1)为函数内部声明的非静态局部变量(C语言中称“自动变量”)提供存储空间。
它包括函数返回地址,不适合装入寄存器的函数参数及一些寄存器值的保存。
除递归调用外,堆栈并非必需。因为编译时可获知局部变量,参数和返回地址所需空间,并将其分配于BSS段。
(3)临时存储区,用于暂存长算术表达式部分计算结果或alloca()函数分配的栈内内存。

持续地重用栈空间有助于使活跃的栈内存保持在CPU缓存中,从而加速访问。
进程中的每个线程都有属于自己的栈。
向栈中不断压入数据时,若超出其容量就会耗尽栈对应的内存区域,从而触发一个页错误。
此时若栈的大小低于堆栈最大值RLIMIT_STACK(Linux通常是8M),则栈会动态增长,程序继续运行。
映射的栈区扩展到所需大小后,不再收缩。
注意,调高堆栈容量可能会增加内存开销和启动时间。
堆栈既可向下增长(向内存低地址)也可向上增长, 这依赖于具体的实现。本文所述堆栈向下增长。
堆栈的大小在运行时由内核动态调整。

此处,内核将硬盘文件的内容直接映射到内存,任何应用程序都可通过Linux的mmap()系统调用
内存映射是一种方便高效的文件I/O方式,因而被用于装载动态共享库。
用户也可创建匿名内存映射,该映射没有对应的文件,可用于存放程序数据。
在Linux中,若通过malloc()请求一大块内存,C运行库将创建一个匿名内存映射,而不使用堆内存。
该区域用于映射可执行文件用到的动态链接库。
在Linux 2.4内核中,若可执行文件依赖共享库,则系统会为这些动态库在从0x开始的地址分配相应空间,并在程序装载时将其载入到该空间。
在Linux 2.6内核中,共享库的起始地址被往上移动至更靠近栈区的位置。
从进程地址空间的布局可以看到,在有共享库的情况下,留给堆的可用空间还有两处:
一处是从BSS段到0x,约不到1GB的空间;另一处是从共享库到栈之间的空间,约不到2GB。
这两块空间大小取决于栈、共享库的大小和数量。这样来看,是否应用程序可申请的最大堆空间只有2GB?
事实上,这与Linux内核版本有关。
在上面给出的进程地址空间经典布局图中,共享库的装载地址为0x,这实际上是Linux kernel 2.6版本之前的情况了,
在2.6版本里,共享库的装载地址已经被挪到靠近栈的位置,即位于0xBFxxxxxx附近,
因此,此时的堆范围就不会被共享库分割成2个“碎片”,故kernel 2.6的32位Linux系统中,malloc申请的最大内存理论值在2.9GB左右。

堆用于存放进程运行时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可动态扩张或缩减。
堆中内容是匿名的,不能按名字直接访问,只能通过指针间接访问。
当进程调用malloc(C)/new(C++)等函数分配内存时,新分配的内存动态添加到堆上(扩张);
当调用free(C)/delete(C++)等函数释放内存时,被释放的内存从堆中剔除(缩减) 。
分配的堆内存是经过字节对齐的空间,以适合原子操作。
堆管理器通过链表管理每个申请的内存,由于堆申请和释放是无序的,最终会产生内存碎片。
堆内存一般由应用程序分配释放,回收的内存可供重新使用。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操作系统可能会自动回收。
堆的末端由break指针标识,当堆管理器需要更多内存时,可通过系统调用brk()和sbrk()来移动break指针以扩张堆,一般由系统自动调用。
使用堆时经常出现两种问题:
(1) 释放或改写仍在使用的内存(“内存破坏”);
(2) 未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内存泄漏”)。当释放次数少于申请次数时,可能已造成内存泄漏。
泄漏的内存往往比忘记释放的数据结构更大,因为所分配的内存通常会圆整为下个大于申请数量的2的幂次(如申请212B,会圆整为256B)。
注意,堆不同于数据结构中的”堆”,其行为类似链表。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
初始值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依赖于编译器实现).
未定义且初值不为0的符号(该初值即common block的大小).
C语言中,未显式初始化的静态分配变量被初始化为0(算术类型)或空指针(指针类型)。
由于程序加载时,BSS会被操作系统清零,所以未赋初值或初值为0的全局变量都在BSS中。
BSS段仅为未初始化的静态分配变量预留位置,在目标文件中并不占据空间,这样可减少目标文件体积。
但程序运行时需为变量分配内存空间,故目标文件必须记录所有未初始化的静态分配变量大小总和(通过start_bss和end_bss地址写入机器代码)。
当加载器(loader)加载程序时,将为BSS段分配的内存初始化为0。
在嵌入式软件中,进入main()函数之前BSS段被C运行时系统映射到初始化为全零的内存(效率较高)。
注意,尽管均放置于BSS段,但初值为0的全局变量是强符号,而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是弱符号。
若其他地方已定义同名的强符号(初值可能非0),则弱符号与之链接时不会引起重定义错误,但运行时的初值可能并非期望值(会被强符号覆盖)。
因此,定义全局变量时,若只有本文件使用,则尽量使用static关键字修饰;否则需要为全局变量定义赋初值(哪怕0值),
保证该变量为强符号,以便链接时发现变量名冲突,而不是被未知值覆盖。
某些编译器将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保存在common段,链接时再将其放入BSS段。
在编译阶段可通过-fno-common选项来禁止将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放入common段。
此外,由于目标文件不含BSS段,故程序烧入存储器(Flash)后BSS段地址空间内容未知。
搬迁(拷贝)到SDRAM空间后必须人为添加清零BSS段的代码,而不可依赖于Stage2代码中变量定义时赋0值。
BSS段不包含数据,仅维护开始和结束地址,以便内存能在运行时被有效地清零。
BSS所需的运行时空间由目标文件记录,但BSS并不占用目标文件内的实际空间,即BSS节段应用程序的二进制映象文件中并不存在。

数据段通常用于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且初值不为0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局部变量。
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静态存储区),可读可写。
数据段保存在目标文件中(在嵌入式系统里一般固化在镜像文件中),其内容由程序初始化。
例如,对于全局变量int gVar = 10,必须在目标文件数据段中保存10这个数据,然后在程序加载时复制到相应的内存。
数据段与BSS段的区别如下:
(1) BSS段不占用物理文件尺寸,但占用内存空间;数据段占用物理文件,也占用内存空间。
ar1放在BSS段,只记录共有10000*4个字节需要初始化为0,而不是像ar0那样记录每个数据1、2、3...,此时BSS为目标文件所节省的磁盘空间相当可观。
(2) 当程序读取数据段的数据时,系统会发出缺页故障,从而分配相应的物理内存;
当程序读取BSS段的数据时,内核会将其转到一个全零页面,不会发生缺页故障,也不会为其分配相应的物理内存。
运行时数据段和BSS段的整个区段通常称为数据区。某些资料中“数据段”指代数据段 + BSS段 + 堆。

代码段也称正文段或文本段,通常用于存放程序执行代码(即CPU执行的机器指令)。
一般C语言执行语句都编译成机器代码保存在代码段。
通常代码段是可共享的,因此频繁执行的程序只需要在内存中拥有一份拷贝即可。
代码段通常属于只读,以防止其他程序意外地修改其指令(对该段的写操作将导致段错误)。
某些架构也允许代码段为可写,即允许修改程序。
代码段指令根据程序设计流程依次执行,对于顺序指令,只会执行一次(每个进程);若有反复,则需使用跳转指令;若进行递归,则需要借助栈来实现。
代码段指令中包括操作码和操作对象(或对象地址引用)。若操作对象是立即数(具体数值),将直接包含在代码中;
若是局部数据,将在栈区分配空间,然后引用该数据地址;若位于BSS段和数据段,同样引用该数据地址。
代码段最容易受优化措施影响。

位于虚拟地址空间的最低部分,未赋予物理地址。任何对它的引用都是非法的,用于捕捉使用空指针和小整型值指针引用内存的异常情况。
它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内存区域,而是对地址空间中受到操作系统保护而禁止用户进程访问的地址区域的总称。
大多数操作系统中,极小的地址通常都是不允许访问的,如NULL。
C语言将无效指针赋值为0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因为0地址上正常情况下不会存放有效的可访问数据。
在32位x86架构的Linux系统中,用户进程可执行程序一般从虚拟地址空间0x开始加载。
该加载地址由ELF文件头决定,可通过自定义链接器脚本覆盖链接器默认配置,进而修改加载地址。
0x以下的地址空间通常由C动态链接库、动态加载器ld.so和内核VDSO(内核提供的虚拟共享库)等占用。
通过使用mmap系统调用,可访问0x以下的地址空间。

Linux虚拟地址空间布局

在栈上分配内存只需增加栈指针即可,函数返回后内存自然被释放。
而在堆上分配内存需要管理分配出的每一块内存块(一般是 glibc 管理的),分配时还需要寻找合适大小的内存块,开销自然大了不少。

建议把问题的表述修改一下好一点,所谓的“动态内存”应该改为在堆(heap)区分配的内存,所谓的“堆栈内存”直接改为栈(stack)区分配的内存。虽然一般说的堆栈段内存,其实就是指栈(stack)内存,把“堆”和“栈”分开,这样看起来才更有针对性。

有关“堆栈”的区别,以及相关内存分配的时期、结构的不同,可以参考:

重温c语言 一切都明白~

以上是 的全部内容, 来源链接:

在Java中,内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栈(stack)内存,另一种就是堆内存(heap)(某些情况下说的堆栈内存是指栈内存)。

堆内存(heap)是是Java内存中的一种,它的作用是用于存储Java中的对象和数组,当我们new一个对象或者创建一个数组的时候,就会在堆内存中开辟一段空间给它,用于存放。

  • 堆其实可以类似的看做是管道,或者说是平时去排队买票的的情况差不多,所以堆内存的特点就是:先进先出,后进后出,也就是你先排队,好,你先买票。
  • 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地分配内存大小,生存期也不必事先告诉编译器,Java的垃圾收集器会自动收走这些不再使用的数据。但缺点是,由于要 在运行时动态分配内存,存取速度较慢。

  栈内存是Java的另一种内存,主要是用来执行程序用的,比如: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
  实际上是只有一个出入口的队列,即后进先出(First In Last Out),先分配的内存必定后释放。一般由,由系统自动分配,存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自动清除。 
  还有,堆是全局的,堆栈是每个函数进入的时候分一小块,函数返回的时候就释放了,静态和全局变量,new 得到的变量,都放在堆中,局部变量放在堆栈中,所以函数返回,局部变量就全没了。 
  其实在实际应用中,堆栈多用来存储方法的调用。而对则用于对象的存储。 
  JAVA中的基本类型,其实需要特殊对待。因为,在JAVA中,通过new创建的对象存储在“堆”中,所以用new 创建一个小的、简单的变量,如基本类型等,往往不是很有效。因此,在JAVA中,对于这些类型,采用了与C、C++相同的方法。也就是说,不用new 来创建,而是创建一个并非是“引用”的“自动”变量。这个变量拥有它的“值”,并置于堆栈中,因此更高效。

  • 栈内存就好像一个矿泉水瓶,像里面放入东西,那么先放入的沉入底部,所以它的特点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 存取速度比堆要快,仅次于寄存器,栈数据可以共享,但缺点是,存在栈中的数据大小与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
  • 栈内存可以称为一级缓存,由垃圾回收器自动回收;

  JVM是基于堆栈的虚拟机.JVM为每个新创建的线程都分配一个堆栈.也就是说,对于一个Java程序来说,它的运行就是通过对堆栈的操作来完成的。堆栈以帧为单位保存线程的状态。JVM对堆栈只进行两种操作:以帧为单位的压栈和出栈操作。

  • 系统都会自动去回收它,但是对于堆内存一般开发人员会自动回收它
  • 堆内存用来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
  • 栈内存用来存放方法或者局部变量等 
  • 堆是先进先出,后进后出 
  • 栈是后进先出,先进后出
  •  比较类里面的数值是否相等时,用equals()方法;
  •  当测试两个包装类的引用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时,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堆栈的存储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