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腾讯与阿里在社交上的竞争?

腾讯净利润163.91亿元人民币,人均创造利润40.3万元; 

阿里巴巴净利润200.19亿元人民币,人均创造利润34.9万元; 

百度净利润44.15亿元人民币,人均创造利润9.6万元。

由此可见,百度的盈利能力远弱于腾讯和阿里。

总体来说,BAT这一季度的财报都是相对喜人的。不过,当懂懂看到陌陌的财报的时候,还是有些震惊和意外。

陌陌本季度营收20.79亿元,然而员工人数只有1072人,这么一算,人均产值是193.9万元!

陌陌本季度利润是4.92亿,人均创造利润45.9万元!

从人均创造营收看,陌陌是腾讯的1.4倍,阿里的2.2倍,百度的4.3倍。

从人均利润看,陌陌是腾讯的1.1倍,阿里的1.3倍,百度的4.8倍。

什么算是一家成功的公司?规模大,营收高,市场份额高,利润高,人数多,市值高……

在懂懂笔记看来,人均创造营收高、人均利润高,这样的公司也算得上是成功的企业吧。BAT再风光,也不如陌陌来得实在。

据说陌陌去年组织全员去普吉岛旅游,过年每个员工阳光普照奖发了两万五。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完了,陌陌又要带全体员工去新加坡度假。为什么这家公司给每一个员工的福利都这么好?因为人均产值高、人均盈利能力强啊!

除了大公司,互联网更需要“轻公司”

让懂懂带大家具体看看陌陌的财报数字。第二季度陌陌的营收达到3.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调整后净利润达到7388万美元,同比增长217%。这两个最重要的财务标准,陌陌都保持三位数的增长,这样的增长速度确实令所有的同行艳羡不已。

收入结构方面,直播、增值服务、移动营销、游戏四大业务在财务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其中直播业务在2017年Q2贡献营收2.594亿美元,同比增长348%;包括会员服务及虚拟礼物服务在内的增值业务Q2营收2460万美元,同比增长58%;移动营销业务Q2营收19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移动游戏Q2营收910万美元,同比增长23%。

这其中看出陌陌增长的源动力还是来自于直播业务,主要原因在于直播服务付费用户的增长,2017年第二季度直播服务的付费用户达到410万,ARPPU值高达63.3美元。

说实话,这一次陌陌的增长又让华尔街大跌眼镜。根据此前华尔街分析师的平均预测,陌陌每股收益(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0.31美元,净营收为2.8633亿美元。而财报显示,二季度陌陌每股收益(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为0.35美元,净营收达到3.122亿美元,远高于华尔街及公司预期。

由于2015年布局直播,陌陌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净营收和净利润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连续几个季度高达200%以上的增长率,甚至曾一度增长幅度超过1000%,在所有上市公司当中相当罕见。

不得不说,陌陌是一家变现能力极强的公司,是一家很会赚钱的公司,同时也正在成为一家非常值钱的公司。如今陌陌市值接近80亿美元,在这几年持续增长之下,已经跃居中国互联网公司海外上市前十大的行列,基本可以排在第八位。但以这样的规模、盈利能力、以及市值排名,陌陌的员工增长却很平缓,到目前只有1072名员工。这个数字确实少的有些惊人,现在随便一个融资到B轮、C轮的公司,人员过千甚至大几千都是经常的事。

“凭借轻资产运营模式下的杠杆效应,我们稳定的营收表现带来了利润的显著增长。”在财报的分析师会议上,陌陌CEO唐岩这样总结道。

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懂懂:互联网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轻模式,是效率优先,是通过模式创新来创造价值。

在互联网领域,我们不能只将目光局限于“大公司”,如果论大,永远只会有那很少的几家。但他们的大,不是谁都能学得来,难以复制。而在互联网领域,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他们或许更应该学一学“轻公司”,轻公司才是互联网价值的真正体现。

从社交+视频到社交+娱乐的“化反”

陌陌近两年业绩的爆发来自于视频,但根子在于社交。

社交是永远的风口,不同时期总有人以不同的形式进入这个赛道。陌陌2011年3月创业开始,选择了陌生人社交领域。单纯的陌生人社交,前景并不是很清晰,用户群体也没有熟人社交的微信发展迅猛。但是几年来陌陌的陌生人社交也是稳步增长,积累下一大批活跃用户以及难能可贵的流量。

而这些用户和流量价值的爆发来自于视频的“催化”。陌陌2015年9月开始布局视频化战略,先后推出了陌陌现场、动态视频、直播、时刻、群组视频、短视频等基于视频形式的服务。由于此前几年在社交领域的积累,陌陌很容易就打通了直播的商业化之路。

很有趣的一个现象,2016年直播行业大火,但真正营收和利润表现比较好的,都是有社交背景的平台,比如背靠微信的一直播、YY直播、陌陌。这三家的财报都如同坐上了火箭一样。懂懂笔记将之归结为“社交+直播”产生的化学反应。

我们知道,独立的直播平台获得流量和粘住用户是两大痛点,去年一直排名在直播领域第一名的映客,最大的成本就是用于购买流量。今年映客的排名、用户活跃度都开始下滑,后来卖身于宣亚。

有社交属性的平台能有效提升平台的活跃度和粘性,能够有效的解决其他类型直播平台面对的用户流失问题,同时还可以减少平台的获客成本,所以相较于泛娱乐直播平台的竞争力也会更强。

具体到陌陌,上线直播业务以来,给这个陌生人社交平台带来了化学反应:社交给直播带来流量和粘性,而直播不仅帮助陌陌解决了用户天花板的难题,还唤醒了原本平台上就存在的沉默用户。两者相互带来正向循环,让平台更加活跃起来。

那么在视频之后,陌陌还能找到哪些化学反应新场景呢?此前唐岩就表示有两个大的趋势是陌陌必须要把握的:第一,视频越来越成为年轻一代分享和互动的主要方式。第二,线下娱乐消遣活动正在向线上转移。

以视频切入,将年轻人的社交继续深化,从长期看陌陌需要更多的新鲜业务与社交进行化学反应。懂懂笔记认为,如果说过去两年陌陌业务的爆发是“社交+直播”,接下来陌陌的战略是将直播扩大到娱乐,未来是“社交+娱乐”,而娱乐显然比直播有更广的覆盖。

让我们看一下社交起家的腾讯,它的化学反应最明显的一块就是“社交+游戏”,今年Q2腾讯网络游戏营收238.61亿元,同比增长39%,在腾讯的整体收入中占了半壁江山,正是在社交关系链的带动下,《王者荣耀》才能创下一个接一个的高峰。而腾讯正是凭借社交的流量和分发能力不断孵化出新的产品,并逐渐成为一个泛社交的超级平台。

有着天然社交优势的陌陌,也可以在视频之外向更多的娱乐领域扩展。正如唐岩在分析师会议上所说:“现在陌陌平台上的各种社交和内容体验,包括附近的人、点点、各类同步及异步视频服务、社交游戏以及群组,正逐渐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令我们的用户可以展开多种多样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而所有的功能玩法都服务于我们一直致力于满足的一个核心用户诉求,即发现和连接身边有趣的人,并能够及时高效地进行互动。”

今年7月中旬,陌陌推出了8.0版本,开创性的将产品首页改为了模块化设计,涵盖了附近的人、点点、快聊、狼人杀、直播等主要社交和娱乐内容。唐岩表示,8.0改版最重要的目的是为陌陌规模化孵化创新项目提供了一个基础架构,使得新功能和场景都能获得首页流量支持,以推动团队快速迭代试错。目前,年轻用户社交和娱乐的偏好极其多样化,陌陌新版本的首页模块化架构为未来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在陌陌发布了超过200%增长的财报之后,陌陌的股价反而出现大跌,因为投资人认为直播业务将遇到天花板。懂懂笔记认为,陌陌的天花板还没有到,几方面原因:

第一,陌陌是一家轻模式的公司,业务之间协同、化反能力比较强;

第二,中国直播用户总数2016年已经达3.44亿规模,相信今年还会有所增长。而陌陌平台月度活跃用户数为9130万,还有可以拓展空间,用户红利还在;

第三,在视频之后,陌陌正在撬动更多的娱乐业务,“社交+娱乐”的成功在腾讯已经被验证过,陌陌也有机会在这个方向上获得更多的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阿里CEO张勇回应关切:顺丰的争执、腾讯的对峙、拼多多的挑战、和马云的关系

拼多多的挑战、腾讯的对峙、和马云的关系、与王兴的恩怨……关于阿里的几乎所有热点话题,CEO张勇一一作答。

阿里巴巴的张勇味儿越来越浓了。

2017年年底阿里入股高鑫零售,花了224亿港元。而收购的主角之一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到现在都没见过马云,从始至终交流对象都是张勇。

你办事,我放心。不知道马云有没有跟逍遥子(张勇的花名)说过这句话。当然,像收购饿了么这种,资金总额达到95亿美元,破了中国互联网圈纪录的大case,张勇还是给马云打电话汇报过的。

马云有理由放心。 +V 邀肆妖伍漆巴伍漆肆凌。教你年入6位的互联网创业计划!

在张勇担任CEO的第三个年头,阿里继续高歌猛进。最近公布的2018财年财报显示,阿里营收增幅达到58%,创下了上市以来最高增速。 如此快速的增长发生在一个市值超过50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之上,不禁让人想起郭士纳那本书——《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阿里CEO张勇回应关切:顺丰的争执、腾讯的对峙、拼多多的挑战、和马云的关系

阿里并非没有挑战,特别是在2017年市值突破3000亿美元后,阿里成为规模庞大的“经济生态体”,边界不断扩展,和外部世界关系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 从2017年年中的菜鸟与顺丰之争到年底的乌镇饭局,阿里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和对手、伙伴乃至整个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都和以往有所不同。

与此同时,腾讯又一次抄了阿里的后门——上一次是在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奇袭珍珠港”——马化腾举起“去中心化”大旗,和阿里在线下零售领域寸土必争。而在微信生态中快速生长起来的拼多多等社交电商,则沿着淘宝的历史足迹,向阿里发出了挑战。

阿里CEO张勇回应关切:顺丰的争执、腾讯的对峙、拼多多的挑战、和马云的关系

和“红包之战”不同的是,这一次阿里并没有拉响警报,不曾像之前那样“凝视对手”,以至于不自觉地亦步亦趋。 如今阿里处之泰然,既明了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限度,颇有些“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阿里和世界的关系,2018年以来有所缓和。阿里已经很久没有打口水仗了,今年互联网大战的主角们,大都是乌镇饭局的座上客。

“因为我的个性,”药片在张勇心里,“焦虑有什么用呢?没有用。你必须做好你自己。”

日前,张勇接受了《中国企业家》的独家专访,对于外界关心的问题—— 拼多多的挑战、腾讯的逼近、和马云的关系等等,张勇一一作了回答,这可能是张勇目前为止最开放的一次访谈。

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里,我把张勇形容为“AI”:极其理性,逻辑严密,算度精准,不知疲倦,很少犯错。张勇对此表示认同,不过有一点,他表达了不同意见,“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只是感性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尽管一直处在硝烟之中,但在这个用一条命把阿里这个游戏打通关的上海男人眼中,商业本质上是个高级游戏,竞争远不像看客认为的那样你死我活, “我从来不把别人看成敌人,也不把毁灭别人当成乐趣”。王兴公开指责阿里没有底线,张勇的回应是,希望有朝一日和王兴喝喝小酒。

这并不意味着张勇心里没有火。像其他阿里人一样,他反复强调“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果断”和“All in”是阿里CEO激赏的品质,他渴望投入火中,凤凰涅槃,显然也希望他手下那帮leader们这样干——“如果你只是为了做好而苟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在张勇看来,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幸运:“你必须时刻醒着,睡觉也得睁着眼睛,你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最怕的是独孤求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我享受这种状态。”张勇说。

以下是《中国企业家》专访张勇的部分对话内容:

在商业领域,热闹和竞争从来不断。好处是什么?你必须时刻醒着,睡觉也得睁着眼睛,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最怕的是独孤求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CE: 以拼多多为代表,借助于微信崛起的新一代社交电商,会对淘宝构成威胁吗?

张勇: 任何行业总是会有新的进入者,拼多多走到现在这个阶段,至少说明它过去切入的路径是有效的, 但是它本质上其实不是社交电商,社交还是里面的一个浅层次的东西。

对阿里来讲,还是要看用户价值,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用户价值。

我一直跟团队说,我们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块九卖一双日抛型的鞋,还包邮(这条路)。还是那句话:你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还是因为相信而看见?你要相信整个消费在往上走。

便宜当然每个人都喜欢,甚至是最大的用户价值。但同时,每个人都想要好东西,他付了便宜的钱,但是也希望能够有好东西,这里边可能会发生一些mismatch。那天有朋友买了一个充电板,3.9元还包邮,我怎么看都不敢用,怕触电。

CE: 但淘宝也推出了特价版,这是否可以看成对拼多多的因应?

张勇: 什么叫特价——产品质量必须保证在一个水位上,低价和劣质不能划等号。这个度是很难把握的,但是你必须要去把握,不能走历史的回头路,哪怕在近期看,损失了一些用户,但我可以说,现在大量用户都流到淘宝来了。只要连续三次不满意,用户肯定到淘宝来。你就当成在帮我开拓农村市场,教育用户好了。

还是要从发展的眼光看未来,你要相信用户最后要什么。 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消费得非常高大上,不是这样的,但是在每个消费层级上,你要给他适合的东西。

我们前一段有过讨论: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分级?消费升级和消费分级是有关系的两件事情,这两件事情不是对立的。 第一,消费肯定要分级;第二,消费升级一定是趋势。

你要做到的是在不同的消费分级里进行消费升级,这样这个社会才有进步。一块钱包邮、两块钱包邮那些东西,不符合规律。

CE: 现在有一些电商主打消费升级,比如说网易严选,为什么网易严选先做出来了,淘宝心选之后才做?

张勇: 创新有很多细分维度。问题关键是:做一个业务,还是做一个生态?

今天淘宝已经是一个超大规模的生态,体内会自然孕育出很多东西来。而新进入者进入市场,一定会选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一个具体的业务。

阿里一直在做生态,过去十几年经历了很多竞争对手,比如今天你谈的网易,过去可能谈的是拍拍网等,这个行业在不同阶段总会有新的进入者。

对于阿里来说,生态意味着高度。

这就像爬山。今天阿里也许已经站在了一万米的山峰上。有些人也想爬这座山,一开始只要(细分领域)切得越准,目标受众定位清楚,用户价值选择清楚,爬的速度会越快。这就是创造一个新业务的典型做法。

但问题关键是,规模的天花板和这群人需求的天花板在哪里?是爬到500米就开始减速了,已经喘气了,到800米就爬不动了,到1000米就停下,还是能够爬到3000米或者5000米?

对阿里来讲,最关键的是怎样利用生态的力量,不断去学习。 当然自己也要创新,也要学习业界好的东西,和我们的生态融为一体。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身处一个所有人都高度关注的行业,商业离钱最近,大家都想进入这个行业,变现或者重新创业。在商业领域,热闹从来不断,竞争从来不断。好处是什么? 你必须时刻醒着,你睡觉也得睁着眼睛,你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 最怕的是独孤求败,就是有一些东西大家都习以为常了,我想干吗就干吗,或者说反正我已经这样了,你们不可能超过我。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CE: 阿里有过这样的时候吗,觉得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

CE: 一直都处在高度的戒备、紧张当中?

张勇: 也不叫戒备,戒备是没有灵感的。我的意思是你要去享受这个过程,你要enjoy这个状态。

商业的本质是一个为用户创造价值的高级游戏,你的心态要轻松,你要做创造者,通过创造性的方法赢得竞争, 而不是用大家玩命的方式。

CE: 你能容忍阿里在某一些分赛道上暂时落后吗,比如说心选之于严选?

张勇: 在淘宝的平台上,有千千万万的“严选”。心选只是淘宝里边孵化的一项业务。我们的打法是大生态的打法,或者内部来讲,是集团军的打法。 阿里任何一条战线,任何一个纵队,任何一个兵团,在市场上都能找到非常强劲的竞争对手,但关键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所有人加起来,能创造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怎么样建立一个体系的优势,这个是很重要的。单个(业务)要有锐利度,但还是要有一个体系的优势。

CE: 马云在不久前举行的物流峰会上说先投一千亿,不行再投几千亿,菜鸟和四通一达什么时候能在用户体验方面追上顺丰和京东?

张勇: 菜鸟有点像一个湖,或者一个海,这个里面有不同的船,你不能拿一个湖跟一条船比。 水上有大大小小的船,有落地配、有干线、有仓储这些。核心就是水——上善若水,船能不能跑得更快、更稳、更好,关键在于水。

这几年中国的速递行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体验和效率应该并重,当然需要好的用户体验,但是也要好的运营效率。

这几年四通一达的市场份额是极速上升的,如果四通一达的体验没有进步,是做不到这样持续上升的。 当你近距离去看菜鸟与他们的合作,你会发觉四通一达已经在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他们的大型分拣中心里,自动化设备已经不稀奇了。

CE: 但用户这方面的体验还不是特别明显。

张勇: 今天还处在第一阶段,只是在一个局部的工作范围内采用了数字化,还没有做到全局的数字化。

我很喜欢讲一个词,叫“全局优化”。如果没有产业链端到端的全局优化,就很难发生一个至上的化学反应。 现在物流行业发生的是局部的化学反应。

为什么整个过程不能精细化?我觉得这是有可能的。我脑子里的“新物流”是什么?我认为到每天10亿个包裹时,包裹的样子跟今天一定不一样。如果还是一样,那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灾难。绿色环保的根源不是说用多少环保材料,而是说你让它不用或者少用包材胶带。我觉得最终是要追求这个高度的。

CE: 2017年菜鸟和顺丰发生了严重的争执,这种争执还有可能发生吗?

张勇: 你们觉得严重,是因为两个公司在行业、社会有广泛影响力,同时也是因为两个公司的争执影响到了成规模的用户,所以看上去严重。

但是,从我的视角来讲, 这更像一个大的作战体系里面,有一支方面军的一个前线部队先头团,没有搞清楚情况,跟当地友军发生了摩擦。

这个时候很重要的是,你不能被情绪所左右,更不能被舆论所左右,这个时候看热闹的人不嫌事大。

后面阿里、顺丰,以及邮政总局,大家处理得都很好。作为整个阿里经济体的管理者,你必须保持高度的冷静。其实在很多领域,大家是竞合关系。 你在这个领域可能跟他会有一些竞争——商业一定会有竞争——但在其他的领域也许在合作,这是必然的。不存在非黑即白。

CE: 你和王卫交流频繁吗?

张勇: 我和王卫很早就认识。其实不光是和顺丰,包括跟其他公司,我一直都说专线电话不能断,沟通不能断。 下面小孩子打架,大人不能跟着起哄,你必须要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出了事,第一自己家里家教要严,先回家看自己的问题,不能小孩子在外面打架,一看外面已经有很多起哄的了,家长脑子一热,跑出来也跟着吵。其实没有什么事情, 我觉得只要大家奔着往前走,保持竞合的关系客观思考,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CE: 不能把顺丰拉到菜鸟这张网络里,你觉得遗憾吗?

张勇: 阿里跟顺丰有很多合作。顺丰也是整个物流产业里边非常重要的一分子,我们跟顺丰的合作非常广泛,在很多领域,进口、末端、仓配,我们有很多合作。 今天阿里的平台上,很多商家的贵重商品递送仍然喜欢顺丰,我们也非常乐意推顺丰,因为用户喜欢,商家也喜欢。

如果你追求稳定,那就别上我这里来,我这里肯定不稳定,也不敢保证你一定能成功,但是我能保证你一定能折腾。

CE: 作为你的新零售特别助理,张旭豪表现怎么样,外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旭豪有可能过一段时间会走。

张勇: 今天既然我们达成一致,他能够把饿了么交给阿里,我相信他已经想清楚。对他来讲,可以通过阿里这个大的平台和窗口,看到一个纷繁复杂、充满新机会的商业世界。 他年纪很轻,不可能天天去钓鱼打高尔夫,肯定要做点事儿。你以后也可以问他,他还是有很多新想法的。

阿里CEO张勇回应关切:顺丰的争执、腾讯的对峙、拼多多的挑战、和马云的关系

逍遥子在饿了么。来源:被访者供图

CE: 给张旭豪等被收购进阿里的高管们制定过什么KPI?

张勇: 一个业务要不要KPI?肯定要有。但是一个leader活着是不是为的只是这个KPI?肯定不是的。

我把管理者分为manager和leader。一个manager可能就是manage business,管理业务,拿到预期结果——这就是KPI。 但一个leader的使命是带领这个团队,不仅要拿到结果,同时还要创造未来。我们要的是leader。

CE: 创造未来?听上去有点虚。

张勇: 阿里需要的是为未来去布局。今天的成功是因为过去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未来会不会成功,得看你今天能不能布好局。如果只考虑当前结果,你会失去很多未来的机会,甚至做一些短视的事情。

阿里CEO张勇回应关切:顺丰的争执、腾讯的对峙、拼多多的挑战、和马云的关系

2017年11月阿里入股高鑫发布会现场。来源:被访者供图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外国企业在很多领域干不过中国本土企业的原因。外企(管理者)是一群manager,我们这边是一群leader,他不care(短期结果),他做得不好也没有人能解雇他。

你要有这样的一种勇气:这事儿我做不好,这世界上没人能做得好。

张勇: 你必须要有这样的自信。

CE: 但他们要是做不好,有可能会被你解雇。

张勇: 对。可能结果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打通关,但你必须要有这个(信心)。如果你只是为了做好而苟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CE: 创始人进入阿里之后,心态上有可能是创业者,但身份上是manager,那时候他如果不All in怎么办?

张勇: 那就换掉他。因为我们不希望管公司的是个manager,这很重要。 我不断跟团队强调的就是这一点,改天你去采访马老师(马云),可以问问他张勇是不是一个经理人?如果我是一个经理人,他肯定不会把阿里交给我的。

CE: 马云平生最恨职业经理人。但创始人有产权,到了大公司里产权就没有了,你怎样保证他始终有leader的心态?

张勇: 首先要有激励措施,要让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其次要激励他们注重长期收益。

这几年有不少新进入阿里的leader,大都在各自的领域有20年以上经验,我跟他们说,我是来找人的,我不是来招人的。这话是华为的任正非讲的,我非常赞同,太有共鸣了。找人首先是用心去找,其次大家是平等的,互相讨论——这很重要,如果没有讨论的乐趣,其实就是一个工作和任务。

我经常跟他们说,来,我们一起折腾点有意思的事,二三十年以后,你可以说给你的孙子听。如果你追求稳定,那就别上我这里来,我这里肯定不稳定,也不敢保证你一定能成功,但是我能保证你一定能折腾。

CE: 外界对阿里有一种刻板印象,觉得阿里投资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控股乃至收购。你怎么看这种观点?

张勇: 阿里的投资是多元化的,并非全部都是收购,有大量的投资是参股;但在重要的战略项目上,我们选择了收购。 为什么?首先,我们认为这个领域非常重要。其次,如果想发生化学变化,就必须要打通血脉。

不然只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也许短期内对这个企业表示了尊重,但长期来看,今天打通血脉,是为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辉煌,这才是最终能让大家真正开心的事情。

当然,不同的人的视角不同。如果创始人抱着夜郎自大的想法,你很难跟他产生共鸣。

但是,我们今天能不能通一通?其实就是有一个共同平台,能够面向未来,让我们做的事对用户更有价值,更有创造性。这个事第一愿景上要打通,第二打通血脉的过程一定是曲折的。打通了血脉,真气乱窜,也不一定能搞好,反而走火入魔也有可能。

这恰恰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就要对这个事情负责任。说白了,收购是一种担当,如果你不担当,只投钱就行了。投五个一样的,其中有一个行,就赚了。第二种不负责任的投资策略是我先投一匹马,那匹马跑得不好,跑瘸了,那我再投另一匹。

我们不这么干。大家心意相通,你把你的马交给我,那它就是我们共同的马,我得把它跑好。

我不能说这个马跑得不行,就扔下它,再去搞一匹。反正就像打麻将“飞苍蝇”,站在赢的人背后加一点钱,也不上台,就“飞苍蝇”,赚外快。

CE: 按照马化腾的说法,渠道都掌握在阿里那里,所以合作伙伴没有安全感。

张勇: 现在实际情况是,不跟腾讯合作的公司渠道都掌握在微信手里,现在不是半条命的问题,很多企业是整条命的问题。

最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做什么。今天在收购上,我可以旗帜鲜明地说,我们会继续收购,绝不因为别人说什么就停止 ,我们很真实,怎么想就怎么做。我要把这个事儿做成,不打通血脉就做不成,我对这个企业要负责,不能把它和阿里融为一体,我就负不了责,我必须这么干。

不能说因为被扣上一个帽子,大家说一说,反而把自己给搞丢了,这个不行。

靠扼杀是杀死不了创新的,毕竟这个世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个世界还是多元化的。

CE: 现在腾讯在做智慧零售,你觉得腾讯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吗?

张勇: 腾讯是一个很好的公司,QQ、微信都是好产品。但所有的企业,还是要回到初心。阿里的使命非常大,也非常具体,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始终是走这条路,判断取舍也是依据这个使命。

随着数字技术和商业拥抱,用工具产品、用技术一定会越来越多,但是我觉得最终还是要跟商业形成化学反应。我一直认为,连接一切是很好的,但是连接没有产生化学反应。 阿里追求的是让商业和技术真正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无论叫什么零售,不懂零售的人再怎么也不可能让它发生化学反应。

CE: 因为腾讯的进入,阿里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焦虑的时期。

张勇: 那个已经有年头了,是2014年的事情。

CE: 现在腾讯在新零售领域投资力度很大,但感觉阿里反而不焦虑了,这是因为什么?

张勇: 因为我的个性。焦虑有什么用呢?没有用,你必须做好你自己。

阿里CEO张勇回应关切:顺丰的争执、腾讯的对峙、拼多多的挑战、和马云的关系

面对各种压力,张勇认为焦虑是没什么用的,“你必须先做好你自己。” 摄影:史小兵

今天我非常有自信。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我们有非常好的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同事、具备商业基因的同事,消费者运营的同事, 我们有非常好的供应链、商品、物流的同事,我们是一个团队,问题关键是怎么样把这些特质融会贯通,形成一个整体。

最终还是回到我们的客户,回到消费者,能够让客户满意就好了,而不是让别人满意。商业的发展,某种程度上竞是手段,你的目的是创造价值,让商业进步,对用户买单。企业活着不是为了竞争,企业活着是为了发展、为了创造。

CE: 前一段时间有篇文章《腾讯没有梦想》,指出腾讯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变成一家投资公司。先不管这篇文章说的对不对,作为腾讯势均力敌的对手,阿里有没有这样的倾向?

张勇: 一个企业还是要以愿景、使命、价值观驱动,阿里一直坚持这个。当然在不同的时代,愿景、使命、价值观的方式会不同。 梦想对阿里是最重要的。你必须要有梦想,埋着头走路肯定不行。

一个企业要有梦想,leader就得有梦想,leader没有梦想,很难想象企业会有梦想。

那篇文章和引发的讨论,我也看了,对于阿里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多一些这样的思考,是非常有利的。

CE: 有些人认为,AT两强争霸这种格局不利于中国互联网的创新,你觉得呢?

张勇: 关键是我们是谈自己家里的创新,还是说我们在世界大舞台上的创新。我认为今天全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不分国界的,竞争也是不分国界的,发展是共通的,商业是共通的。在这里边已经出现了几个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平台公司。

核心是我们怎么面向未来,怎么面向世界,而不是在家里关起门称王称霸。 今天机会无处不在,现在那么多独角兽。随着商业发展,未来一定不会只有AT,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阿里巴巴,新一代的腾讯。

CE: 阿里巴巴会容忍新一代的AT出现吗?

张勇: 这不是你容忍不容忍的问题,也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CE: 腾讯和今日头条开战,阿里面对类似的对手,态度会跟腾讯一样吗?

张勇: 首先还是要看为什么人家能做到,你没有做到。要向竞争对手学习。你可以心态很自信、自负,但是必须要向对手学习。第二还是要创造性的工作。 靠扼杀是杀死不了创新的, 毕竟这个世界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界还是多元化的。 我觉得这个同样对阿里适用,我喜欢说一句话——如果我们不杀死自己,就会被敌人杀死。

你要抱有杀死自己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前提,是要把自己投进去,也许就化为灰烬了,也许就是涅槃重生。到处都是不确定性,但是你往后走,一定是这样的。

CE: 王兴曾经说,“如果阿里更有底线一些,我会更尊敬他们”,你怎么看王兴这个说法?

张勇: 我跟王兴交际不多。如果有机会——也许不是现在,现在还不合适——可能将来大家老了,坐下来喝杯小酒的时候,可以聊一聊。

我自己觉得,王兴作为一个连续创业者,能够走到今天,一定有其独到之处。我曾经非常希望能够跟美团合作好,但后来发觉,这就跟谈朋友一样,你错过了这个点,可能缘分就没有了。

CE: 如果有可能,你们还会合作吗?

张勇: 我不知道,who knows?你不要去定义谁,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放到一个商业游戏里边看,就是这么回事。

CE: 刚才说到朋友和敌人,互联网圈里面有谁是阿里的敌人呢?

张勇: 我从来不把别人看成敌人。所谓敌人是不共戴天,以命相搏,你死我活的。今天我们的工作和使命是创造,而不是去毁灭。这才是我们做事的真正意义, 只有这样才会有乐趣,我不觉得毁灭别人会有乐趣,这是我的观点。一定是去创造,你才会有乐趣,正因为有乐趣,你才会有创造的可能性。

CE: 有谁是阿里的朋友?

张勇: 这就像个人交朋友一样,你说朋友有很多,但是知心的有几个?有很多人可以一起吃饭,一起聊天,一起合作,但一定只有少数那么几个朋友,大家是发自内心的交流。有些人喜欢高朋满座,我比较喜欢清静。

CE: 2017年乌镇饭局上马化腾身边高朋满座,阿里和马云似乎被孤立了,那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张勇: 我觉得挺荒诞的。吃饭不荒诞,但有人把那张照片搞出来就荒诞了。大家在一起聚一下,吃一顿饭很正常,没有必要把它做成这么一个局。

CE: 2018年TMD先后把桌子掀翻了。

张勇: 没有这顿饭也会吵翻的,有这顿饭也会吵翻。共同坚信的纽带如果不强,(掀翻桌子是必然的),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就会因为那件事情,跟做人是一样的。

春节大家三亲六戚坐在一起吃饭,其乐融融,突然有一天老人去世了,就开始分房子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个社会百态大家见得太多了。

CE: 刚才说到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还有一句话——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最近头条和腾讯战火升级,阿里和头条有没有合作的可能?

张勇: 我们一直在合作,他们没吵起来时就在合作。在80后这一批企业家中,张一鸣还是不错的一个。

CE: 张一鸣的性格跟你挺像,都是冷静温和,像个AI。

张勇: 我比他大,跟他比我太老了。他能把企业在这么短的时间带到这个高度,同时产品创新力十足,确实不容易,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企业做一个好产品不难,难的是短时间持续创新。这需要很深刻的洞察力,以及果断。

果断非常重要。有的时候作为leader真的是要All in的,就像打德州扑克一样,不会All in,是打不好牌的。你必须要在关键时刻All in,但是All in一定有不确定性,要么输得倾家荡产,那么就能够赢得很大。

CEO不是一个manager,一定要因为你而让这个企业有所不同。

CE: 阿里体量不断膨胀,现在是5000亿市值,以后可能上万亿,但是你的管理半径是有限度的,未来是不是有可能发生无法有效管理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隐患?

张勇: 大公司要做小,整个机制还是要做小。 我们在选择leader上面非常用心。

这几年每年都要做一些岗位调整,有些变化非常重大,就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靠一个人管肯定不行,靠几个人也不行,是靠一群人,各司其职,但心灵相通。

你的管理半径和知识半径,确实是需要去调整极限的,一个人再怎么能耐也做不到全知全能,肯定有越来越多不懂的东西。 但对一个leader来讲,核心问题不是他有多懂,最重要的是,首先心意要相通,第二是用人能力和学习能力。 现在不懂不要紧,半年以后,你不是就比现在懂点儿了。

CE: 你对下属经常“捅三刀”,就是抓住细节追问,现在阿里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你还捅得过来吗?

张勇: 不停地在改变,捅三刀也不是对谁都捅,很多人我现在很久不捅了。

CE: 现在你经常捅什么样的人?

张勇: 有一些人,你必须要不断去捅三刀,今天不同的管理者的层次度不一样,你必须去观察他需要什么。我是给他提供帮助的,不是给他去(制造麻烦的),捅刀可能是因为他没有看到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他自己解决不了,我捅了以后,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管理就是人性。

CE: 鼓励创新和结果导向之间是不是会有一些冲突?

张勇: 创新和结果这两件事情不是对立的。

CE: 特别是在阿里这种大公司。

张勇: 就像信用值,在一个组织,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建立自己的信用值。有些哥们从来没赢过,那他可能就是不适合这个组织,不过我常说一句话——我不相信有常胜将军,但是我很相信有常败将军。以前曾国藩不就是这样,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道理是相通的,你要容忍大家犯错误。

我一直说,到哪天我从这个位置退下来,我做了10个大的决策,6个是对的,4个是错的,我已经很高兴了。

CE: 你觉得自己做的决策里面有哪些是错的?

张勇: 很多,你肯定会做很多不完美的决策。

CE: 你能不能具体的说一下哪些是不完美的决策?

张勇: 比如说今天在整个战略的方向选择上,肯定要做一些取舍,比如我们怎么做农村这个市场?我们当时觉得,应该用非常接地气、渠道能力很强的团队来做。

实际上最后你会发觉,它不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它是一个顶层构架的问题,农村你要建立一个新型的服务型网络,你要调动社会资源到这张网络里,这不是放卫星,也不是一声令下大家干,不是数字的问题,而是整个机制是不是在为这个市场创造价值,整个体系能不能正循环。最终你看,人选错了,团队搭错了,必须下狠心进行调整。

CE: 马云在阿里18周年年会上说,他最怕听到说阿里人在外面骄横自大,说阿里巴巴要成为一家了不起的企业,员工必须谦卑。阿里人怎么做,才能做到谦卑?

阿里CEO张勇回应关切:顺丰的争执、腾讯的对峙、拼多多的挑战、和马云的关系

阿里18周年年会上的逍遥子和马云。来源:被访者供图

张勇: 第一个,我觉得是“有知”吧。俗话讲“无知者无畏”,我说无知者才自大。无畏是往好里说,往坏里说就是自大狂,因为你不知天高地厚。

张勇: 阿里巴巴不是任何一个个人造就的,造就阿里巴巴的是一种生态、经济体的力量。个人没有什么可骄傲的,“双11”做得再牛,都不是因为一个人,最终都是群体的力量造就了这个东西。你必须认识到生态的力量。

第二,你要敬畏这个生态中的其他人,要去学习他们好的东西。甚至不跟我们合作的人,我觉得也要去学习。学的越多,你才发现自己知道得越少。自大狂妄是无知的表现。当你更“有知”,你会明白学无止境,个人只是很渺小的一部分。

CE: 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我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在你看来,作为CEO,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

张勇: 第一,还是要明确自己公司短、中、长期的战略部署。 我是比较喜欢讲顶层设计的,这么大一个经济体,你在战略顶层设计上和板块轮动上重点不清楚,要么就是撒开来多头并进,要么就是自然发生,这个肯定不行,你肯定要有战略上的取舍,不断去勾画、校正战略蓝图,这个非常关键。

第二还是人,半径那么大,必须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你必须不断的调兵遣将,而不是只身冲在前面。

第三是文化。 文化不是单独建设的,都是就着事和人在做文化,要关心文化,关心这个组织的效率。

CE: 我之前采访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时,他说整个投资过程中,他都没有见马云,到现在都没有见,就是你跟他谈的。这样庞大的投资,200多亿港元,马老师就这么放心交给你了吗?

张勇: 阿里大的投资现在都是这样,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CE: 马云没有过问。是不是意味着你跟马老师之间的信任非常牢固?

张勇: 我觉得还是得动态的沟通,比如说像投资饿了么95亿美金,你说我不跟他说一声,你信吗,肯定也不信。这事儿是不是他发起的?肯定不是。我年初的时候就跟他打电话,我说马总我想好了,这事儿咱们得做,他一听,说必须是这样。这是比较现实的,因为那是95亿美金,又不是九块五,95亿人民币也许就不用说了,95亿美金你肯定得汇报。

CE: 你跟马云每个月都会沟通吗?

张勇: 我们不定期会坐下来长聊一下,现在还是这样。现在我在外面跑得比较多,他也比较多。各自跑了一段以后,大家会有意识地凑一下时间,聊一下,这还是很重要的。

因为我觉得还是需要更多的视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还是要跳出此山的,这个上面马老师给了很多的视角和视野。

CE: 马云好说服吗?

张勇: 好说服也不好说服。

CE: 你的方式是以柔克刚吗?

张勇: 多种方式,你还是要鲜明地表达你的观点,但是我觉得有些东西,他还是非常信任的,因为毕竟在业务上的抉择,他还是非常信任我的。

CE: 阿里不止有马云,还有和马云一起打天下的十八罗汉,你作为CEO,要管理这些资历比你深的人,有困难吗?

张勇: 没有什么困难,从头到尾都没什么困难。

CE: 他们就这么支持你?

张勇: 其实支持是互相的,这是个不断建立信任的过程。有些事情不要想太多,该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我在阿里11年,一直是这么过来的。

我一直的信念就是,“做你自己”,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坚持的观点就坚持。 如果你觉得和这个企业能够一起走很久,在这一点上是不需要去讨论的,这是共识和默契。如果你最后发觉这个企业那么难,说明要么就是它不合适你,要么就是你不合适它。那就“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CE: 这几年你最重要的人事或者组织上的决定是什么?

张勇: 组织决定有一大堆,每一年都有比较大的调整,我觉得比较重大的是这几件事情。

第一,请行癫(张建锋)去做CTO。行癫是从基层干起来的,非常了解淘宝,同时学习能力超强,有技术背景。我不是技术背景出身,所以我需要有一个非常了解业务,同时又有学习能力和眼光格局的技术拍档,这样整个班子就非常互补。

我们几年前讲大中台、小前台,现在在技术上,整个基础资源平台的整合,包括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已经初步实现了。这个非常不容易,去年达摩院的成立,对整个业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二,2017年把童文红从菜鸟调回来,互补很重要,我跟童文红还是非常互补的,她尽管不是创始人,在阿里时间也是够长的,是最励志的员工。

一个企业要讲多样性,leader团队也要有多样性,我和马老师性格反差很大,童文红她跟我性格反差也很大。她是非常果断,沟通能力也很强,影响力也很大。

我是一个内刚外柔的人,这个时候你需要一个搭配,我经常跟童文红讲,你扛不住的时候,来找我就行了。再强的女人都要有一个后盾。

2017年年底把蒋凡和靖捷提到淘宝和天猫的岗位上,我觉得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年在比较重要的级别上,我们都有几个调整。不太熟悉我的人会觉得我比较关注事情,关注一些信息。其实我是一个非常感性的人,只是我的感性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你要管这么大一个局,不感性是不可能,必须要对人产生共鸣,而不是说只是就事情去发号施令。

CE: 你是怎么跟别人产生共鸣的?

张勇: 我觉得还是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CE: 世界范围内的最佳CEO,你会选谁?

张勇: 这个话题不太好讲,最近几年如果指名道姓选一个的话,我比较欣赏微软的Satya Nadella。他跟我一样,担任CEO时间不长,他上任以后做的一些事情,比如对微软的改革,在云的新的阶段的改革,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是继往开来的,是开创性的。

我觉得最终还是要让一个企业发生本质的变化, CEO不是一个manager,一定要因为你而让这个企业有所不同。

CE: 如果可以变成别人你想变成谁?

张勇: 做我自己最好了。

CE: 你的娱乐方式是什么?

张勇: 看球,足球和篮球都看。

CE: 你最近看过哪一部印象深刻的书籍或者是电影。

张勇: 我刚看完叶永烈30年前写的《邓小平改变中国》,现在正在看他前面的一本关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前历程的那本书,我刚开始看,忘了什么名字。

CE: 你收藏什么吗?你养宠物吗?

张勇: 我不收藏,也不养宠物。

CE: 如果你组织一个饭局会请谁来参加?

张勇: 请我的一些多年的老朋友,个人的朋友。

    2019年9月10日,马云正式退休这一天,阿里巴巴正式向外发布企业价值观的升级,公布“新六脉神剑”,此次升级最重要的目的是面向未来寻找阿里的同路人。四个月前的2019年5月,马化腾以发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宣告了腾讯企业价值观的升级,腾讯的新企业价值观是:科技向善。

    两大互联网巨头都在2019年升级各自企业的新价值观,是商业世界急剧复杂多变的结果,是企业从顶层设计上锚定核心目标和发展方向。

    从近期重磅经管书的角度看,《蒂姆·库克传》一书内容最先映入眼帘且贯穿全书的,正是库克带领之下的苹果公司升级后的新企业价值观。企业的成长有诸多要素,价值观是最核心的一层。

    当下全球的版图已经开始松动,催生新世界秩序的形成,在互联网经济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双重叠加之下,我们迎来智能新经济时代。《智能经济》《B2B4.0》从B2B这个切面解构了智能经济的新特点及对产业的剧烈冲击。

    《智能经济》做了许多跨学科的思想及理论的知识普及,论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和系统思考。

    智能经济新时代,企业间的竞争从平台竞争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竞争。平台战略新概念没提出多久,就升级为生态系统的竞争,感觉短短两三年间,企业界、商业界的战争迅速从二维提升到了三维。

    过去企业在战略上强调竞争优势,通过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扩大规模效应,以提供低成本产品、差异化的服务。但是在智能经济时代,企业还需要发展自身的生态优势,利用生态网络的放大效应和协同效应,提供一体化的产品和服务。

    Cartner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已有61%的企业参与别人的生态或自建生态系统。比如阿里和腾讯之间的竞争,就是围绕电商交易与围绕社交形成的两个生态系统之间,在零售、娱乐、出行、旅游、金融、物流、社交、电商、云计算等多领域,展开全方位的生态竞争。

    我们需要认识到,未来不再是产品之间、企业之间或者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连接形成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

    就B2B领域而言,《B2B4.0:新技术应用引爆产业互联网》剖析了B2B模式不断迭代的过程,详细阐述了区块链、通证经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B2B行业的应用现实和前景,最后构建出B2B4.0时代的新全球贸易模式。产业互联网正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趋势,B2B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传统企业过寒冬、练内功、提高效率的最重要的手段。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全球5万个品牌,长达10年的业绩增长趋势追踪发现,全球业绩增长最快的品牌几乎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展开的,这个目标就是“提升人们的生活理念,并在其整个商业系统中去实现这些理念”。

    换句话说,顶级品牌往往受更高目标或使命感的驱使,结果它们的业绩也比其他公司要好。这个道理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每个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使命感与其整体的幸福感有着密切关系。

    未来的商业领袖是通过设立一个愿景,一个共同分享的价值观以及一个共同使命感领导员工的。

    2018年9月,腾讯做出了近7年以来最大的战略转型,提出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成立了智慧产业集群,立志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产业助手。随着组织架构的调整,马化腾对外讲话里多出一个使命:“公司的使命是利用数字创新提升人类生活品质。”

    2019年5月,马化腾通过微信朋友圈留言的方式确定,腾讯的使命和愿景统一成一个词:科技向善。

    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日,阿里巴巴公布了“新六脉神剑”价值观,它们包括:“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等阿里人所共知的6句土话。

    再来看苹果公司的新价值观。乔布斯去世之后,库克带领苹果公司成为全球首家万亿美元的公司。6条苹果新核心价值观分别是:1.无障碍使用。苹果公司将无障碍使用视作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平等获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条件;2.教育:苹果将教育视作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有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3.环境责任;4.包容性和多样性;5.隐私性和安全性;6.供应商责任。

    苹果现在已搬入硅谷最大的公司总部——未来感十足的“太空飞船”总部。目前,苹果正力图将计算机应用融入全新的领域:医疗、健康、健身、汽车、智能家居等,这是苹果目前启动的又一大手笔,完全是全力拥抱智能新经济的动作。

    阿里、腾讯、苹果等世界级领先企业主动出击,纷纷调整自己的顶层设计,从侧面印证了新形势下企业竞争的残酷。这也说明,倘若不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不尽早加入生态化平台,等待的只有增长的低迷或直接被淘汰出局。

    在智能经济新时代,在物联网、AR&VR、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作用下,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力又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剧烈变化,其中包括商业模式和组织机构的变化。从企业增长层面看,全球知名管理专家拉姆·查兰新作《良性增长:盈利增长的底层逻辑》、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新作《闪电式扩张:不确定环境下的极速增长策略》,贡献出系统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

    不管是面对全新的生态化竞争,还是升级为智能新经济时代,科技思维是企业家所应必备的能力。当然,所谓科技思维不是能读懂多少新兴科技名词,而是能够对科技进行立体的思考与辨识。

    我们可以很容易推断,未来是现实与虚拟的交锋与融合,未来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一方面企业经营者要加强灵感的培养,一方面又要加强依靠数据做决策的能力,甚至完全仰赖人工智能。

    从产业升级角度,从如何开拓或抓住细分市场谈企业增长,拉姆·查兰新书《良性增长》给出了几个结论。拉姆·查兰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成熟产业。一旦企业的领导者懂得如何摆脱产业与市场传统定义的束缚来进行审视,那么,任何产业、任何规模的企业都有机会实现增长。

    当不确定性成为新的稳定性,如何利用它创造优势并实现增长?领英创始人、硅谷传奇投资人里德·霍夫曼提供的答案:闪电式扩张。在《闪电式扩张》一书中,里德·霍夫曼论述说,快速打造领先公司在产业中获胜的关键秘诀是: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创新和管理创新。

    “当商业模式依赖于拥有大量客户并从中获得反馈时,优先考虑速度而非效率(即使面临不确定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开辟新市场,扩大现有市场,还是依靠相邻市场获得投资者想要的“10亿美元级企业”,都需要有一条通往目标的合理路径。如何大力“推广”,是霍夫曼最喜欢与企业家讨论的增长因素之一。推广的策略包括,利用现有网络及病毒式营销等。

    拉姆·查兰在《良性增长》中强调说,增长所带来的风险小于增长乏力所带来的风险,他认为当今的增长越来越依附于知识,而非硬件。“均衡增长是企业在二十一世纪成功的关键。着眼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需要企业密切关注各项基本因素:成本结构;质量;产品研发周期;生产效率;资产利用率;供应链创新;客户服务满意度等。”拉姆·查兰如是总结。

    正如库克领导苹果时所强调的公益和社会责任,新形式下的企业增长一定是高质量的增长,是更有温度的增长。

    在乔布斯光环的压力下,库克低调而从容地坚持“把事做好”。库克坚信,优秀的战略应与优秀的文化价值观相辅相成。从股票价格到公司价值,再到产品的销量,库克做的工作远超人们认可的程度。库克的6条核心价值观更是深刻地改变着苹果的文化,从前的苹果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致力于推动多元化、平等、教育和无障碍使用。

    通过对信息技术革命的技术思想历史的探索,知名数字经济学家刘志毅全面分析了包括计算主义世界观、人工生命科学、复杂性科学思想等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从认知层面,做了许多跨学科的思想及理论的知识普及,论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底层逻辑和系统思考。

    在不确定性成为常态的经营环境下,探讨可持续增长这个话题,显得尤为重要。并非所有增长都是良性的,为增长而增长,实则给企业带来危机。拉姆·查兰将良性增长定义为盈利性、可持续性及高资本回报率的增长。该书认为,增长是一种由企业领导层所创造的思维理念,借助由外向内的战略,聚焦市场需求而非产品,重组企业基因,达成企业边界扩张和生产率提升,最终实现有价值的增长。

    每家公司都痴迷于增长。在任何行业中,用户获取率、利润率、增长率等数字都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然而,仅有增长并不是闪电式扩张。更确切地说,面临不确定性时,闪电式扩张优先考虑速度而非效率。通过将其与其他快速增长形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闪电式扩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竞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