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工作不给工资要怎么维权?

根据您的问题,华律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

拖欠工资的: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拖欠工资并没有规定是超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才算违法,只要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或者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都属于违法。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以上咨询经整理发布,仅供学习交流,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反馈问题与链接,我们核实后会尽快给予处理,

我现在未成年在洗车店打工,因为身体原因干不成了老板拖半个月工资不给,怎么解决

根据您的问题,华律律师从法律角度分析:

你可以和单位协商解决,在协商过程中搜集相关证据(比如工作证、工资卡、工友证明等),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局监察大队反映情况,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局仲裁科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对方赔偿。

帮助人数:25570 所在地:河南-许昌 擅长: 刑事辩护、合同纠纷

  • 擅长: 刑事辩护、债权债务

  • 擅长: 刑事辩护、债权债务

  一、了解您的基本权利 

  1.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简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从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应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3.试用期应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之中 

  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但是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非全日制用工、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订立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不得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或扣留证件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5.劳动者不必履行无效的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6.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一)用人单位主动与劳动者解除,有十四种情形: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3)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4)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5)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6)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7)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8)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9)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10)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11)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12)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1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1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有十三种情形: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 

  (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的;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的; 

  (4)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5)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6)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7)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8)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9)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10)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1)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12)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1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7.什么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4)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6)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7)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8)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而解除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5)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 

  (6)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法裁减人员的; 

  (7)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8)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依法裁减人员的的; 

  (9)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而用人单位不同意,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10)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的; 

  (11)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的; 

  (1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8.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以货币形式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劳动者本人或存入劳动者本人的银行工资账户。任何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以下几种减发工资的情况不属于“克扣”: 

  (1)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明确规定的; 

  (2)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的; 

  (3)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经职代会批准的厂规、厂纪中有明确规定的; 

  (4)因劳动者请事假等相应减发工资等。 

  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在非全日制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支付的小时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11.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加点应依法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支付加班加点工资的标准是: 

  (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的工资报酬;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标准的200%的工资报酬;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的工资报酬。 

  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劳动法》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中关于延长工作时间工资的规定。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劳动者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用人单位按盘其在法定工作时间外工作的,应当根据以上规定,分别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法定工作时间计件单价的150%、200%、300%支付工资报酬。 

  1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含农民工),都应当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个人死亡的,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如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职工,累计缴费有15年但没到退休年龄的,还需继续缴费,缴费年限越长,缴费越多,退休后的养老待遇越高。 

  二、如何维护您的权利 

  1.劳动者维权途径主要有哪些 

  (1)在职业中介机构被骗或者被用人单位侵权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如果遇到一些复杂的官司,对法律问题搞不懂的时候,可以到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当地新闻媒体、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 

  2.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怎么办 

  在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下,农民工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特别提示:在碰到拖欠工资等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时,千万不能采取任何过激行为和暴力等手段,一定要依靠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否则,一时冲动不但于事无补,还有可能因触犯刑律被追究责任。 

  3.哪些情况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投诉。可以投诉的事项包括: 

  (1)用人单位违反录用和招聘职工规定的。如招用童工、收取风险抵押金、扣押身份证件等; 

  (2)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如拒不签订劳动合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后不按国家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国有企业终止劳动合同后不按规定支付生活补助费等; 

  (3)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如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未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等; 

  (4)用人单位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如超时加班加点、强迫加班加点、不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等; 

  (5)用人单位违反工资支付规定的。如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拒不支付加班加点工资、拒不遵守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定等; 

  (6)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如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农民工不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责任由农民工自负等; 

  (7)用人单位违反社会保险规定的。如不依法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不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等; 

  (8)未经工商部门登记的非法用工主体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 

  (9)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职业中介有关规定的。如提供虚假信息、违法乱收费等; 

  (10)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违反劳动能力鉴定规定的。如提供虚假鉴定意见、提供虚假诊断证明、收受当事人财物; 

  (11)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等侵犯其其他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 

  4.怎样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举报投诉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可以采取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举报人要求保密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当为其保密。锡盟劳动保障监察投诉电话:8234000。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及规章,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但投诉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条件:(1)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发生在2年以内;(2)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包括名称、地址、联系电话等),投诉人和被投诉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所造成的;(3)属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内的;(4)被投诉单位在锡盟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内登记注册的用人单位。 

  投诉人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的,应当递交投诉文书,同事提供身份证、与被投诉单位有关的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如劳动合同书、工资发放表、工号牌等)、被投诉单位违法依据(如押金条等)。书写投诉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投诉,由劳动监察机构进行笔录,并由投诉人签字。对因同一事由引起的5人以上集体投诉的,应当推选代表1至5名,并填写《委托书》。 

  5.哪些事项与情形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不受理 

  (1)私人之间的雇佣关系即劳务关系或者建筑工程、劳务承包分包关系; 

  (2)投诉请求事项应当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仲裁,或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不提供被投诉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以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等基本情况的; 

  (4)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行为在2年内未被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也未被投诉的; 

  (5)不属于《劳动法》调整范围或投诉请求事项不属于本级监察机构管辖范围的。 

  6.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旅行哪些程序 

  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温馨提醒您 

  1.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注意保留有关证据 

  劳动者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都需要提供证明自己主张或案件事实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不能提供有关证据,可能会影响自身权益。因此,劳动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保留有关证据。主要的证据包括: 

  (1)来源于用人单位的证据,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工资单、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收取押金等的收条、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书、出勤记录等; 

  (2)来源于其他主体的证据,如职业中介机构的收费单据; 

  (3)来源于有关社会机构的证据,如发生工伤或职业病后的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寄出举报材料等的邮局回执; 

  (4)来源于劳动保障部门的证据,如劳动保障部门告知投诉受理结果或查处结果的通知书等。 

  另外,《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3条规定,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2.劳动者依法维权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时限 

  劳动者通过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或者申请工伤认定、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一定要注意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申请。如果超过了法定时限,有关申请可能不会被受理,致使自身权益难以得到保护。主要的时限包括: 

  (1)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应当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即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对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4)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5)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6)申请工伤认定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也依法享有劳动保障权利 

  事实劳动关系,指的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后不按规定订立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但是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同意劳动者继续在本单位工作却没有与其及时续订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之间也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双方均享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切权利,并应履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一切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视为双方同意以原条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这表明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以前签订过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到期后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继续享有原劳动合同约定的权利,并应履行原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劳动保障权益受到用人单位侵害时,同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一样,可以通过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劳动者应当坚决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尽管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也依法享有劳动保障权利,但是,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益仍然有可能难以得到全面保护。一是由于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必须通过其他途径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如果劳动者不能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则其各种劳动保障权益将难以得到保护。二是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劳动者难以证明双方有关工资等事项的一些口头约定,致使这些双方口头约定的劳动保障权益难以得到保护。所以,劳动者应当坚决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不能以招用“临时工”为借口,侵害劳动者的权益 

  《劳动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各类职工在用人单位享有的权利是平等的。因此,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名称已经不复存在。用人单位如在临时性岗位上用工,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各种社会保险,使其享有有关的福利待遇,但在劳动合同期限上可以有所区别。用人单位不能以招用的是临时工为借口,侵害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 

  6.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1)企业应将工资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严禁发放给“包工头”或其他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和个人; 

  (2)工程总承包企业不得将工程违反规定发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否则应承担清偿拖欠工资连带责任; 

  (3)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当督促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企业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并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企业拖欠的农民工工资承担连带责任; 

  (4)企业因被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追回的被拖欠工程款,应优先用于支付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7.国家对禁止使用童工有哪些规定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2)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3)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4)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 

  (5)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不影响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不属于使用童工。 

  8.《刑法》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有何规定 

  《刑法修正案(八)》第41条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许多未成年人经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工作后勤恳工作只为得到相对应的,但是有的单位却看到这些孩子不懂社会上的工资规则而故意拖欠甚至以各种借口直接不给工资了,此时就应该在协商不成的基础上去劳动局或者法院寻找救济。下面来看看具体的内容。

一、未成年工作不给工资要怎么维权?

未成年工进行的劳动所能获得报酬的权利是与成年人一样的,维权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参照相关的规定。

在用人单位的情况下,劳动者要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则可以通过以下法律途径来解决:

(1)向当地机构投诉举报;

(2)向当地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要在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提出书面申请;

(3)通过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一是针对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可申请;三是属于劳务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企业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

1、劳动者可以解除合约

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报酬时,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应当支付期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的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法律规定,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或者,并处或者单处;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因此,并非说拖欠劳动者工资一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而是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一、明确表示拒不支付或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

二、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转移财产、逃匿的行为:

1、实施了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行为。

2、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企业的银行存款足够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不作为,导致劳动者没有按合同或法定应获得劳动报酬的时限。

三、数额较大。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构成的绝对值范围。应比照的入刑标准,即逃避或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构成“数额较大”,应予追诉;

四、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

综上所述,因为未成年工平时就应该得到法定的保护也就相当于是给录用这些孩子的单位增添了很多的义务责任,所以有的单位在发现未成年工对工资的发放经验不足就会恶意侵犯,此时未成年工也需要收集直接去当地的相关部门要求救济以及处罚单位。

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整理发布,若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可进行投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成年上班没签合同不给工资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