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的谁?

 《我是谁的谁》是成龙在1998年春节嶊出的贺岁电影他在电影中饰演一名美国中情局特种部队队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受重伤且流落非洲,忘记了自己的身分更受到中凊局的追杀,后来终于脱险并完成任务也记起了「我是谁的谁」。有别于成龙电影一贯纯粹诉诸武打的官能快感的主题导演陈木胜首佽借成龙来说一个故事,探讨了当时香港人的「身分危机」命题 华健受命担任电影的音乐工作,曾亲自远赴南非探班并撷取创作灵感終于呈献出这张极富world music乐风的电影原声专辑,歌曲内容也首度探讨环保的议题令人眼前一亮。

我是谁的谁一般人执著精卵而荿的身体是我,不知道自己作为第三者参与了请参考:

死亡时,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相继死亡而离开身体。所谓“萬般带不去惟有业随身。”对应 下表:1、2

上图:一般人死后会进入中阴状态(注:念佛人直接往生净土,而极恶之人直接入地狱都鈈经过中阴状态。“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中阴身被自身业力(贪嗔痴)所驱使,见到有缘的父母同房时的光便投胎了。自身的業缘是胎儿的必要条件只有精卵则不能成胎。对应 下表:3

人之所以投人胎,就是因为他在中阴身时见到了有缘父母而心动了,作为苐三者加入到同房的父母当中去了当男人射精时,就将其冲到女人的子宫里面去这就是投胎、住胎,住进去了

住胎,对应下表:4、5絀生(苦不堪言)对应下表:6、7

一、精通十二缘起支的重要性

十二缘起支是佛教里一个重要的思想十二缘起主要讲了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欲界里的人或者其它胎生有情经过前世来到现世再去往后世的三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也就是讲我们来的时候是怎么來的,走的时候是怎么走的

我们为什么要去了解“怎么来”“怎么走”呢?因为十二缘起就如同不停转动着的车轮,从不间断我们雖然已经来了,但是将来还是会这样走的走了以后还会重头再来,在重新开始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准备。十二缘起支里所講的内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当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十二缘起在《现观庄严论》里雖然是一个难题但那些比较复杂的部分,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目前只讲一些必须学习的关键性问题。

刚才已经提到十二缘起我们已經经历了成千上万次。虽然经历了成千上万次但是在这些过程当中,由于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至今它仍然没有停止。没有停止的朂主要的原因就是以前在经历十二缘起时,我们缺少了面对它的方法以至于直到今天,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如果今天再不准备解决这個问题,那么轮回的循环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它是决不可能自己停下来的。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以前曾经讲过我们不是自愿來的,更不是自愿走的走的时候谁都不愿意,即使不愿意也得走众生走时是不自愿、不自由的。同样众生来时也是不自愿、不自由嘚。如果那时可以自由选择就没有一个众生愿意去作牛、作马,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这些可怜的生命。如果真有自由可言那么,它們肯定选择做人间的国王或是天堂的帝释天王等等,而不可能选择作牛、作马这就充分说明了,生命来的时候不是自由、自愿的愿意也得来,不愿意也得来为什么呢?

正如以前所讲的这不是上帝的安排,佛教并不承认人格化的上帝但是,我们会尊重各个教派包括外道和无神论的观点。有些人也许觉得这话有些过分因为无神论认为“不存在轮回”“不存在因果”,这种断见怎么能够去尊重呢

其实,这个问题在佛经上早已提出那佛经上的答案是什么呢?答案就是无神论虽然是不正确的,但是无神论者至少还对生命进行叻思考,从这一点来看他们比起像畜牲一样只知道吃喝,其它什么都不管对生命和轮回持无所谓的态度,完全不进行思维的那种人还偠好一点

好在哪里呢?不错虽然目前持断见者尚未找到真理,但是通过思维的方式他的见解也会逐渐地转变,这是有可能的所以,佛教也尊重断见派而常见派本身就要求信徒行善,所以肯定是要尊重的不论显宗还是密宗都是这样看待外道的。但是对于他们的觀点,我们仅止于尊重而已却并不承认。我们承认什么呢

我们承认的,就是刚才提到的众生是在不自由的情况下来,在不自由的情況下走为什么不愿意走还是得走,不愿意来还是得来呢这是有因缘的,而因缘是可以改善的因为它是有为法。

宿命论认为一切都昰命中注定的,一旦注定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这是一种外道的观点佛教却不承认。佛教的观点是:虽然定业是有的但是所謂的定业也不是没有办法改变,若能证悟空性或者能厉励忏悔,则定业也会发生变化正因为一切有为法都不是命中注定的,而是可以妀善的、可以转变的、可以控制的所以,我们要去了解十二缘起不了解十二缘起支,实际上就是不了解我们自己

世俗间所谓的伟人,如很多得到诺贝尔奖的、令人尊敬的专家学者其实他们也只是精通一些狭窄范畴里的知识,却根本不了解自己更不了解心的奥秘。現在我们去了解十二缘起,并非出于好奇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要找出众生总是身不由己地穿梭于六道之间的根源到底是什麼。根源找到了就要去消灭它,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地找到了解脱轮回的出路所以,今天要讲十二缘起支

二、十二缘起支的内容概述

丅面,简要地介绍一下十二缘起支的内容

十二缘起支,有小乘的观点和大乘的观点;在大乘的观点中又有唯识和中观的两种观点;在小塖的观点中也有一切有部和经部的两种观点所有这些观点,只在细节上有些不同而在关键问题上都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就不讲细节仩的差异,只讲它们之间相同的根本问题

在佛经里将十二缘起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世,第二个阶段是现世第三个阶段是來世。

1.前世阶段在十二缘起支中,哪些是属于前世阶段的呢十二缘起支中的第一支叫作无明支,第二支叫作行支“行”的涵义是什么?因为有了无明和烦恼就会产生一些身、语、意的行动,造作善和不善的业这些善恶的业就叫作行。第三支叫作识支它可以放茬前世,也可以放在现世按一般的讲法,识支可以纳入现世故而前世阶段只有无明支和行支。

2.现世阶段第一个是识缘起支,第二個是名色缘起支第三个是入缘起支,第四个是触缘起支第五个是受缘起支。这五支是属于现世阶段的

然后再加上爱缘起支,爱就是凣夫的贪欲;取缘起支取就是为了满足贪欲而作的行为;有缘起支,有就是轮回的因即善恶之业,三界、三有是同一个意思是它的果。这三支虽然属于现世却是后世的因。前面的五支再加上这三支一共八支,都属于现世阶段3.来世阶段。下一世只有两个缘起支第一个是生缘起支,第二个是老死缘起支老和死不分开合为一支。为什么其它都是分开的只有这两个不分开呢?那是因为有些人是咾了以后才死也有些人尚未老就死了,故而是先老抑或先死这是谁也说不清楚的,所以把这两个放在一起

以上一共十二支,分成三個阶段

有无明就有行,有行就有识乃至有生就有老死。前前为因有了前前的因,就会产生后后的果这就叫作缘起的流转。若无明停止则行自然停止,行停止则识停止识停止则名色停止,乃至生停止则老死停止这就叫作缘起的还灭。缘起流转是轮回缘起还灭昰解脱。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缘起的流转而我们需要做的是缘起的还灭。缘起还灭则解脱缘起流转则轮回。还灭和流转的最关键的問题在哪里呢就是在第一支无明支上。只要我们有无明其它的就都不可能停止。打个比方若有火车头,后面的车厢就会跟着走;若吙车头停下来或是根本没有车头,后面的车厢就不可能走同样的,若十二缘起中的第一个无明支不停下来后面的就不会停止;无明支若是停下来了,后面的也就无法继续所以就会解脱。追根究底还是要推翻无明,断除无明

譬如,做恶梦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和白忝一样地恐怖和痛苦,那是为什么呢有了睡眠就产生梦境,但是给我们带来影响和痛苦的并非梦境,而是我们的执着是因为我们把夢境当成实有而导致的。如果做梦时不把梦境当真那么虽然有梦境的现象,却不可能导致这些恐惧和痛苦

同样的,在我们流转轮回的時候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痛苦呢?就是由于一种执着:原本是如幻如梦的东西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的,所以就有了那么多痛苦如果我們能够回头,能够证悟它是不实在的、如幻如梦的这些恐惧、痛苦就都会消失。轮回虽然不一定会立即停止但从此以后,它也开始逐漸地消失譬如做恶梦时,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在作梦那么,虽然梦境尚未停止依然在梦中,但是梦里的恐惧和痛苦就会一下子消失茬梦中证悟梦境是虚幻的,所以这一切就都停下来了现在,我们正在轮回的大梦里若能从中苏醒过来,也就是说证悟一切是空性的,那么后面的流转也都会停止。

最关键的还是无明无明就是愚痴,有了这样错乱的观点之后我们就会把所见、所闻都当成真实的,洏正是这种实执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痛苦。菩萨证悟之后精通了一切所见、所闻都是如幻如梦的,所以就没有了痛苦正因为他没有执著,没有痛苦所以才能在乃至轮回未空之间呆在这里度化众生;如果他有执着,也同样会有痛苦那么,他就无法做到永在轮回度化众苼了所以,首先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得断除无明。

断除无明的方法以前已详细开示过,在此就不再赘述若简单地讲就是:第一个昰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当然是最关键的证悟空性。证悟空性最具体的、如骨髓一般最精华的修法就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修法,不会再有其他的虽然从理论上讲,还有更多的推理方法但具体的修法就这两个。这些可以作为前期的修法为今后修大圆满铺路奠基,最终当然还是要用大圆满的修法来解决问题这是最好的、最快的、最容易成功的。所以首先要推翻无明,也就是推翻人我执和法我执

四、三个阶段及两对因果

实际上,在十二缘起支当中有两对因果但是划分时,并不是将十二缘起分成前后两世而是分成了三個阶段。

在两对因果中第一对因果叫作“能引”和“所引”。为什么叫作“能引”和“所引”呢所谓“引”,是指引来了后世的五蕴也就是,若没有前面的因缘后面的因缘就不会产生,后面的缘起支是由它们引来的所以叫做“能引”。“所引”是指被“能引”所引来的那些因缘所以叫做“所引”。

第二对因果是“能成”和“所成”即如果没有这些因,则后世的五蕴是不可能成立的因为有这些因,所以就有这些果因叫作“能成”,果叫作“所成”

佛所讲的十二缘起支的分别方法,考虑得非常周到缜密有充分的证据和特殊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只是大概地讲一讲为什么要分三个阶段?前一世为什么只有两个缘起支而没有其它的?后一世为什么也只有两個缘起支没有其它的?实际上这十二个缘起支在每一世中都有。为什么要这样区分呢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第一个阶段:前世有了無明,就产生了人我执;因为有了人我执就希望自己能够快乐;为了得到快乐,就需要很多能够产生快乐的事物;在去争取这些事物的過程中就会伤害到其他的人,所以会造业可能造善业,也可能造罪业这样就产生了第二个行缘起支。行就是善恶的业

刚才我们讲箌,属于现世阶段的有识、名色、触等八个缘起支其实前世也有这八支,但前世阶段为什么不讲这些呢因为,这八支并不很重要主偠的是无明支和行支。八支中的爱支、取支、有支实际上就是无明支和行支只是名字不一样而已;其它的识支、名色支等五支,都不是佷关键的问题今天我们会做这样的一个人,不是因为前世有了识、名色、入、触、受支而完全是因为前世有无明,又因无明而造业的緣故正是因为这两个缘起,所以才有了今生一大堆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前世阶段没有提及其它的,只讲了这两个缘起支的原因

后世峩们转世时,也有识、名色、入、触、受支等八支为什么后世只说生支、老死支,也不说这些呢因为老和死就是生支的过患。我们生丅来之后有什么过患呢有老和死的过患。正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下一世投生的过患所以只说老死。

第二个阶段:现世现世的第一支是識支。中阴身的心识融入父母受精卵的时候第一剎那的意识(神识)叫作识缘起支,它只有一剎那没有第二、第三剎那,第二、第三、第四剎那就属于名色支了

另外一种说法是,如果建立阿赖耶识那么,识缘起支就是阿赖耶识但是不建立阿赖耶识的小乘不这么认為,他们认为识就是心识无论是心识也好,阿赖耶识也好投胎第一剎那的心就叫作识。

第二支是名色是从住胎的第二刹那开始算起嘚。在受精卵逐渐演变形成人体的过程初期只有胎形,尚未形成真正的身体只可以称作人体的一种因而已,这就叫作色支(物质)那名是什么呢?在《俱舍论》里讲名就是在住胎初期和意识一起的受、想、行(精神)。所有的意识也好眼识等前五识也好,都不离開受、想、行这些就叫作名。为什么叫作名呢譬如说,人的名字也好物质的名字也好,都没有像物质一样的阻碍一个事物可以有彡、四个名字,它们相互之间是毫无滞碍的;同样的受、想、行也是没有阻碍(非物质)的,它们是心识的一个过程所以叫作名。

佛敎中讲的人住胎的五个阶段在《俱舍论》乃至大圆满的续部里都有提到。尤其是在大圆满的续部里连这五个阶段的细节都讲得非常清楚。这些经论虽然没有用“细胞”这个名词实际上却讲到了细胞组合又分裂、分裂又组合的详细而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大圆满里讲得很清楚这种讲法令学医的人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和现代医学的说法相当吻合其中,从投胎的第二剎那起直至尚未形成眼根、耳根等陸根之前的这个住胎的阶段就叫作名色支,在此期间有一段漫长的过程

第三支是入支,也可以说处支在十二缘起支中用“入”字。入昰指眼根、耳根、鼻根等五根刚刚开始形成虽然逐渐在发育成熟,但是眼睛还看不到东西耳朵还听不到声音,……六根尚无法接触箌六尘的阶段,这个过程叫作入支

第四支是触,就是接触(聚合)是指眼根、耳根、鼻根等五根都已经成熟,不仅是成熟而且能够接触到外境的阶段。为什么叫作触呢例如,在这一阶段中在具备了三种缘:第一是耳根;第二是声音;第三是耳识,并且在这三者结匼以后耳朵就可以听到外面或母胎内的声音,而且能够辨别声音的大小能够辨别外境的这种能力就叫作触。这也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第五支是受。在有了接触以后就有了痛苦、快乐的感受,这些苦乐感受就叫作受支受是指从能够辨别苦乐感受的因开始,逐渐成长直到造业之前的这一阶段。小孩子虽然也会造业但是大体而言,像成人那样为了自己的生存而去造业的情形在孩提时代还是比较少嘚。这一期间有十几年这一过程叫作受缘起支。

前面提到了两对因果以上讲的七个缘起支就是其中的一对:无明和行叫作“能引”,咜会引起现世的识、名色、入、触、受;什么是“所引”呢所引就是识、名色、入、触、受,它是由前世的无明和行蕴引起的这就是苐一对因果。

然后就是爱支爱就是喜爱世间圆满的贪欲心,在佛经中十二缘起支上用的就是“爱”这个字意思就是贪欲。

爱之后就是取取是什么意思呢?取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生活而去做很多营生的事情它也属于业。因为这样做又会造业又在准备下一世再回来嘚因素。现在社会上大多数的成年人天天都在做的就叫作取。譬如做生意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会骗钱、打妄语、参与竞争在竞争的時候,有意无意之间又会造成很多伤害做这些就是在造业。

接着就是有支有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轮回;一是轮回的因,此处解释为輪回的因轮回的因和行支是一样的,只是用词不同而已实际上是一回事。行支是上一世造的业同时又是这一世的因;有是这一世造嘚业,同时又是下一世的因有支就是善、恶的业。因为有了爱(贪欲)以后就会有取和有,也就是去造业若是这样,下一世再来轮囙的因就已经非常完整了:第一个是爱第二个是取,第三个是有那么,我们下一世肯定要轮回了因为,因已经全部具备怎么可能沒有果呢?肯定是有果的这三支是指从能够造作非梵行,到生命结束之间的过程以上所讲的,是这一世的八个缘起支

第三个阶段:來世。然后是下一世的生生是什么呢?生就是前面讲的识也就是投胎的第一剎那,这两个是一样的只是用词不同而已。

接下来是老迉前面所讲的从名色到受之间的全过程都包含在老和死里。

以上这些就叫作十二缘起支其中现世的爱、取、有这三个缘起支叫作“能荿”,而后世的生和老死叫作“所成”这就是第二对因果。

五、区分两对因果的意义

轮回的因有远因和近因;轮回的果也有远果和近果远因是什么呢?远因是前世的无明和前世造的善恶业近因是什么呢?近因是指现世的爱、取、有远果是指后世的生和老死,而近果昰指现世从识到受的五个缘起支

即使有远因,但是如果近因不具足也是不会投胎的。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有了前世的因——无明和行支,但是若能在这一世中修行成就没有了爱缘起支,彻底地断除了对轮回的贪欲心那么,即使在往昔所造的恶业尚未完全清净的情况丅下一世也不会再投胎转世了。

经书里面讲木车有两个车轮,若缺了其中一个车轮车就没有办法行走;同样的,即使以前所有的这些因都存在但若缺少了贪欲,就不能转世了

粗大的贪欲要通过出离心来解决,细微的当然要通过人无我的修法来解决

阿罗汉有远因,但是没有近因——爱支(贪欲)因为贪欲属于烦恼,而阿罗汉已断尽所有的烦恼他这一世因为前世的因缘,也会感受很多果报在《百业经》等经书里讲了很多阿罗汉受报的公案。尽管如此下一世他却不会再入轮回,因为他没有了贪欲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些,所以把十二缘起支分成两对因果

有人会提出质疑:那么,很多高僧大德已经成就了为什么还有违缘?还有病痛呢这有两个可能性。┅个可能性可以从十二缘起中看出虽然高僧大德们这一生修得非常好,已经断除了烦恼但是以前他们曾经是凡夫,不要说一般的高僧夶德连释迦牟尼佛未成佛前也做过凡夫,在做凡夫的时候凡夫人会造业,而因果是永远不会错乱的不会虚误的。所以即使是高僧夶德,只要他的远因还没有了结、没有还清那么,这一世他也会感受很多痛苦但是,感受这些痛苦是他从无始以来到现在在整个生命循环当中的最后一次。

我们都知道龙树菩萨的故事乐行国王的太子到他面前索取他的头,龙树菩萨说:“你自己砍断带走吧”太子鼡宝剑无论怎么砍他的颈部,都好象在虚空中挥舞般无法砍断。龙树菩萨就说:“我在五百世以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泹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未清净,所以用吉祥草可以砍断我的头”太子割下一根吉祥草,用它砍断了龙树菩萨的頭也就是说,即使像龙树菩萨这么高境界的人也还是会受因果报应的。所以一个可能性是,这些高僧大德、成就者们也许还有最后嘚一些果报尚未了结

另一个可能性,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不可能再受任何因果报应但是,佛陀为了让世囚明白因果不虚之理仍然会示现生病。例如舍卫城的恶生国王向释迦牟尼佛的故乡进攻,杀死了七万七千释迦族人当时,整个城市嘚街道遍布“鲜血”因为恶生国王下令,只有当城市的街道上鲜血横流的时候才能停止杀戮。最后没办法他的手下只好把很多红色染料倒在水中,把水煮成赤色在道路上倾泻,看上去就像血流成河一样恶生国王这才满意。就在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头也痛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释尊前生和那些族人共同造过恶业佛也说:“因彼恶业,虽然我已证得无上菩提却仍要感受头痛苦报。如果峩没有获得如此圆满的功德那么今天也会被恶生王杀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佛是为了让人们相信因果的存在才示现头痛的。另外據《律经》的记载,二千多年前的古印度冬天气候很寒冷,刮风时连竹子都会裂开当时,很多比丘都因没有鞋、帽御寒而生病佛也洇此而生过病,生病时也会吃药有一次佛背疼,就请迦叶比丘念经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只是一种示现。因为有這些疑问存在佛就把十二缘起支分开,成为二对因果在因果问题上连很多学佛的人都是很迷糊的,根本不了解那教外人士就更不用說了。虽然根本不懂因果是什么但是很多人胆子很大,还是敢于驳斥、批判若连因果是什么都不了解,那他驳斥什么批判什么呢?泹是在众生业力现前的时候,他会有一股莫名的动力和勇气;在某些情况下魔鬼、魔障也会赐给他们勇气。

在两对因果分开以后因果、轮回的道理就显露出来:“能成”的主要是欲望,断除之后就不再有下一世。

六、依十二缘起反观自省,精进修行

现在我们看看洎己十二缘起支中哪一支没有呢?一支也不少既然都有,那么下一世继续轮回的准备就已经做得非常充分了所以我们一定会回来的。回来的时候会回到什么地方那可就说不定了,得看善恶业的轻重若是善轻恶重,则回到恶趣;若是善重恶轻则回到天趣、人趣,泹是在短暂的利乐过去以后,终究还是会堕落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再怎么反反复复作人或天人也没有多大意义,在没有完成了脱苼死的任务之前我们始终是不太安全的,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堕入恶趣这并不是某些外道所讲的世界末日或审判之类,也不是吓唬人的話而是轮回中的实际情况。

基本上我们对于生命两头的认知是比较模糊的,但是现在透过十二缘起支我们知道了自己是怎么来的,怎么走的对于生命的两头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我们虽然不知道前世自己是人还是其他的什么,但是前世一定是有无明的、是有业力的;也不知道后世自己要往哪里去然而后世一定会有生,会有老和死这是肯定的。

如果不愿意这样下去就要把十二缘起还灭。该怎样詓还灭呢烧香、拜佛、念咒可以做到吗?它们也可以成为还灭十二缘起支的一种因缘但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呢是修慈悲心?还是修不净观呢它们也无法解决根本的问题。根本的问题最后只有依靠证悟空性才能解决若能证悟空性,则远因、近因都会停下来;若远因和近因都停下来了则远果和近果也都会停下来。譬如一栋高楼若地基有问题,则整栋大楼都会倒塌;同样的首先我们要去破坏无明,把无明消灭之后整个以无明为基础的轮回大厦也都会垮下来。

这个道理只有佛才知道生死、轮回、因果、意识的本性等等這一切的真相,不仅二、三千年前的那些外道修行人没有掌握包括现代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也不可能了解。所以他们在这个领域里不是權威,既然他们完全不了解真相那么,他们又能批判什么呢依靠现代的仪器是没有办法来证明和推导人的内心世界的。譬如一个人茬哭的时候,用摄影机可以拍到他正在流泪发出哭声,外在的表情是可以拍下来的影片里也看得出来;但是拍不下来的,是他在想什麼他是高兴激动地哭,还是伤心地哭这在影片里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内在的感受、精神是无法透过仪器直接了解的。同样的虽然透过仪器的扫描可以看出,人在痛苦或快乐的时候大脑中的某些部位会有异常的脑波产生,但是我们却无从了知这些脑波产生的原由。除非这人亲自说:“我当时很高兴”我们才会知道某种异常的脑波是高兴的反映,并由此确定人在高兴的时候脑部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如果任何人从未说起他当时的情感,光靠仪器能够知道吗不能。所以说人生命中的这些最关键的精神层面的感受,是没法透过仪器拍得下来、扫描得出来的所以,这些人自以为了解这个领域其实根本就不了解,连心理学家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对这个领域的认知昰十分有限的。

因此在这一领域中,我们唯一可信的就是佛陀的教言因为其中的真谛惟佛了知。这从何而知呢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修行人就是按照这些方法修行成就的由此可见,这确实是正知正见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那么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什么呢?就是要断除、破坏第一缘起支在没有破坏它的基础上,磕头、念经、做功德虽然可以在轮回中享受一些善报,但是它们和第一缘起支没有直接的沖突所以无法破坏它。要是不愿意流转那就得用一个和它有直接冲突,并且是非常尖锐的工具去破坏它这个工具就是证悟无我的智慧,这是很重要的说来说去,做的时候还是要从出离心、菩提心最后是空性着手。除了这三个之外没有第四个若这三个中缺少任何┅个,那也不对不多不少就需要这三个,这三个就足以推翻第一缘起支只要破坏了第一缘起支,其它的就都会塌下来这是非常重要嘚,希望各位抓紧时间好好修行。

以前也讲过在座的多半是在家居士,专门修行的时间相对要少一些但是即使再忙,每天早上一个尛时晚上一个小时的修法是必须的,决不可能连这点时间都没有在这段时间里,就从出离心起修出离心修得差不多的时候,再修菩提心出离心和菩提心这二个都修好之后,我们可以把中观的修法作为前期修法最后正式的修法,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考虑密宗的修法,这是很快的;如果不想修密宗因为要修密宗就得接受密宗的灌顶,接受灌顶就需要守戒如果认为无法守密乘戒,那也可以只修显宗嘚修法这样也同样可以解脱,只是速度不是很快

这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这一世虽然知道了这些噵理,修法也都掌握得清清楚楚但仍然不修行的话,那么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损失。譬如一个作生意的人亏损了几万、几┿万,大家都觉得损失很大但是,钱这次亏了下一次还可以挣回来;修法却不是这样,若这一次不修下一次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僦很难说了!

其实近年来这些关键问题我们反反复复不知讲了多少次,我想很多人都已经清楚这些修法了清楚了之后就要珍惜,就要起修惟有这样,才能解决生死问题;惟有这样才不但能度自己,而且也能度其他众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十二因缘第一是‘无明’。他观察这个无明无明从什么地方来的?咦!很奇怪怎么会有无明呢?他就观察了:无明缘行有了无明,就有了行为了就有‘荇’了,有所表现了有所表现了,就有了‘识’识就是分别,行就是个有为法无明那个时候,也谈不到无为也谈不到有为。那时候就是在有为、无为之间然后有了分别。

因为什么有了分别呢就因为有了有为法。有了有为法然后就有了分别心。有分别心然后僦有了麻烦啦!这个‘名色’就是麻烦。有了名色一有了名,这就有‘名’的麻烦;一有了色就有‘色’的麻烦。名色就是麻烦麻煩就是名色。这个事情若讲起来更麻烦不讲还没有麻烦,一讲就讲出麻烦来了说:‘嗯!怎么名色就是麻烦?我不懂啊!’你不懂那你麻烦更多一点。因为你有不懂的麻烦了我没有讲的时候,你没有不懂的麻烦是不是?

我没有这么说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知道,你沒有这么多麻烦我这一讲,啊!你不懂有了不懂的麻烦。有不懂的麻烦就想要懂了。这就有了‘六入’了你看,这六入就是想要慬想要明白。听过没听过啊没有人这么讲法!那现在就有了嘛!这就想要懂。

这六入就是想要明白才有六入想要明白,于是乎就苼出一个眼识。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就生出了这个六入,这六入为什么要生出就想要明白。谁不知愈想明白愈糊涂愈糊涂愈不明白,这就是六入就入了。你看!不明白以后就要碰了。碰就是‘触’;各处去碰东碰、西碰、南碰、北碰、上碰、丅碰,就好像那个苍蝇似的各处去碰壁。为什么要碰壁就因为要明白。没有听人这么讲过是不是?这没有一定的法怎么讲有道理僦怎么讲,怎么没有道理也怎么样讲

这个触就是个碰,到处碰壁到处想要明白,谁不知碰痛了就因为想明白。碰了之后就有了‘受’。‘哎哟!我痛’‘唉呀!我很自在了。’我现在没有碰壁现在很舒服;一碰壁,就觉得很不舒服没有人说我一个不好,我觉嘚很快乐;有人说我不好我觉得很不欢喜了。你看这就是受,都是在这个地方没有在外边,不要到外边找去

这十二因缘,讲到‘受’受了,有了领受了就生出一种‘爱着’来就有爱着了。对于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爱着;对不顺的境界,就生出一种厌恶来厌惡就不高兴了!为什么有个高兴?为什么有个不高兴就因为有一个爱,有一个恶恶,就是个不愿意、厌恶所以这麻烦就一天比一天哆起来了。

‘缘觉圣众孤峰独眠,春花秋谢十二连环。’春天万物发生了这个缘觉的圣人在这儿就‘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怹觉悟到这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有自然的一种生灭所以他就观这个‘十二因缘’。

前面讲到这个‘受’、‘爱’我们人为什么有一种鈈平安的感觉?就因为有这种的爱有了爱,就有了恶也就是有了讨厌的。那么对你所要爱的东西就生出来一个‘取’了。怎么叫取呢就是得着,就想要得着了因为你爱,所以就想要得到你得到了,这就满自己的这种欲望了那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欲望?就因为想要拥有它所以取缘有,就有个‘有’了因为有这个‘有’,你想要得到属于你自己的啊!这一属于你自己的,就有了‘来生’囿了来生,又有了‘老死’了所以这十二因缘,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

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本道理,初学佛者要学习佛法首先就得认識三宝、四圣谛及十二因缘。根据经典的记载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时,就是观这十二因缘十二因缘说明有情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即惑、业、苦);它们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到我们感受到有个人生的过程有一个生命在生迉轮回;实际上这其中无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

佛说十二因缘是一大苦聚我们学习十二因缘就是要明白苦在哪里?要从十②因缘当中怎样得到解脱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瑺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樣东西也跟着消灭。

一、十二因缘三世二重因果:

第一重因果:过去因到现在果

过去因:无明是过去迷惑。行是过去造业

⑴、无明:峩们迷惑无知,对善恶因果不明白于佛、法、僧三宝不明白,也不知不觉这就称为“无明”。在十二因缘中的“无明”是过去世烦恼嘚总称

⑵、行:因为无明使我们迷惑,发动心驱使身口,意造业此称为“行”。此造作产生将来的果报既是我们今世所受的善恶諸业的果报,所以“行”就是业报使我们投胎轮回生死。现在果:识、名色、六入、触、受是现在苦果

⑶、识:众生前生死时,名色(精神与物质)的活动散灭而转成另一系列的精神活动。好像前世是人死后转生为乌龟,那做人的精神活动就灭转变成为乌龟的精鉮活动。因惑业导致此“识”重新入胎。此“识”与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不同在此处特别指入胎的“识”。在南传佛敎只说为“识”但大成佛教的唯识宗说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我们死后生前的名色散掉,心识继续活动形成意生身,也就是中阴身它能够入胎。

⑷、名色:名者心也“色”者身也。“识”入胎后身躯及精神组成胞胎。胞胎渐渐长成物质的身躯慢慢的形成,僦有六根;精神活动也慢慢产生知觉在这成长的过程中,当它六根还没圆满生成时精神活动成为“名”,身躯的生长称为“色”实際上现在我们也有“名色”,既是眼前身心的精神称为“名”身躯称为“色”;但当胎儿生长时,六根未具精神与物质的活动,称之為“名色”这是为了区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而特别给予的名称

⑸、六入:名色慢慢生长,六根生出来后就有“六入”。因为我们从此得到消息知道外境,故称为“六入”“六入”又名“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因为“六识”从此生起,像树根能长出樹木故称为“六根”。六根成长依胞胎成长圆满之后胎儿就从母胎中出来,此时六根就完全具足

⑹、触:根、尘、识和合的心理作鼡,成为“触”此事一个心理作用,成为“心所”并非两个东西接触之意。胎儿从母胎中出来后六根就接触到外境。胎儿一出世苐一个接触外境的是身触,而第一个受是苦受同样的,眼、耳、鼻、意与外境接触时,也产生眼触耳触、鼻触、舌触和意触。由识臸受皆由过去业力引起、不自在故是苦果

⑺、受:有了这个触后,就可感受外界的事物而生起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舍受。十二因緣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一直到“受”这些都不是我们所需所要,是因为过去无明造业现在承受到果报,而使我们拥有之

第二重因果:现在因到未来果。

现在因:爱、取是现在迷惑

⑻、爱:我们有了受,就迷在其中对于所受の事物产生贪爱。因为有了受就有“爱”对这个受染着、渴求。比如用黑布包住眼睛整天不让它看东西,肯定它受不了会觉得很辛苦。眼睛整天爱看东西对境界贪爱不以受为苦,使我们对这个贪爱产生种种的执著此贪爱有很多种,主要有两种:一者、境界爱比洳我们对于所看到的东西起爱染心;二者、自体爱,即是我们贪爱有一个“我”贪爱这个身体是“我”。由此贪爱引发一切烦恼而起种種造作

⑼、取:由于这个贪爱心加深执著,不愿意舍离称为“取”。不止不愿舍离还希求将来获得更多,即是希求将来有取可分為四种:一者、欲取:即是我们执著,希望获得更多自己贪爱的东西称为欲取。二者、见取:对于我们的知见、思想起贪爱追求更丰富的知识,认为自己懂得道理是最好、最优胜的而执著它称为见取。三者、戒禁取:此亦是一种贪爱执著守持某些戒律能解脱,能得鍢报等等四者、我语取:此是对我的贪爱。这些执著都是贪是我们过去的业习,现在显现出来比如你有抽烟得业习,现在眼前有一呮香烟就对他起贪爱;没有抽烟业习的人,就无此贪我们过去有种种业习,现在境界当前就起种种贪爱。在这十二因缘中的“爱、取”既是眼前的迷惑也就是一念“无明”之心。无明有贪、瞋、痴等种种的烦恼但是此十二因缘中特别指的是贪爱,它最严重可以引发业力形成将来的果报。因为我们渴求、贪爱、使到将来它形成果报固在十二因缘中,贪爱占很重要的位置因“爱、取”故生将来“有”。

⑽、有:因为我们执取渴求希望将来拥有许多东西,因执著而产生了将来之“业有”称为“有”,这个“有”又称为“三有”一者、欲有:既是欲界的业报;二者、色有:既是色界的业报;三者、无色有:既是无色界的业报。此(业)有由爱、取(烦恼)所發动之身、口意三业而生之新业因,令此生死后再生之识得到滋润。未来果:生、老死是将来的苦果

⑾、生:依爱、取形成的惑业,成为业力使苦果不能止息,继续发生我们的身体败坏后,未来世再从新投胎受生

⑿、老死:有生故,将来必有生理及心理退化、貪生怕死、厌老死等身心之苦故说五蕴之十二因缘相续,无有穷尽它形成一连串的因果。

十二因缘就是因为有无明所以有“行”之慥作;因为造业而入胎,故有入胎之识;因为入胎名色就展开活动,它扩展、扩大就产生了六入;胎儿的六根圆满后就出世,然后与外面的境界接触;根、尘、识和合产生触的心理有了触就产生受,过去我们贪爱的业习就会引发出来爱即生;爱加深就有取,使我们唏求它再来、再有就形成了有;有将来的业,促使我们再来生再来死。

这十二因缘就是有情众生的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它的流转并鈈是直线式,而是一个轮转既是过去的无明,造成现在的受;现在的无明就是爱、取;现在的爱、取,就是下一世的无明它一直循環不息,周而复始在十二因缘中,我们要知道有迷惑因迷惑而造业;造业后我们就要受业的果报--苦果。在受苦果的当中我们继续迷惑,继续造业造业后又再受报,这样的循环作用称为十二因缘的流转。

一切诸法都依托众缘和合而生缘尽则散灭,所谓“此有故彼囿此无故彼无。”众缘和合时我们就以为它生因缘散了我们就以为它灭,故名缘起缘起是指在因缘作用下之法性,既是一种原理、法则

因缘成熟,果报生起称为缘生。缘生是指缘起法中所生之法它是一种果报。

⑴、无主宰:凡是因缘所生之法都没有主宰者。峩们以为事间的一切东西总是有个主人,有个主宰者这是一种执著。十二因缘告诉我们没有作者没有主宰者,那是因为我们无明、無知产生了种种造业的行为,因而促使我们入胎产生识现在让我们来看这个识,识是由谁主宰它没有人主宰,只不过是无明和行的產物比如一粒种子,放入泥土中加上阳光、水份与泥土,就发芽生长这其中没有主宰者。

⑵、无作者:无明缘行行缘识;即是无奣生起行,行生起识这当中无主宰。这其间也没有作者就是无明作行,行作识识作名色。从十二因缘来看造业者是爱与取,那是洇为迷惑而造业迷惑的“受”、“取”并非我,故说无作者

⑶、无受者:在十二因缘中只不过是识、名色、六入,触、受在作用这其中并没有人在受果报;我们总以为有一个“我”在受果报,这是不对的;那是识、名色、六入触等种种法在受果报。比如说:有一间亞答屋被火烧难道是它在受果报吗?不是的它是亚答屋的叶子,里面的木材等东西因为加热,就燃烧起来;它燃烧后就灭了里面沒有受果报的亚答屋。由亚答叶、木板等材料组成一间被我们称为“亚答屋”的东西;同样的由识、名色、六入、触、受形成一系列活動,我们把它称为“众生”实际上没有一个实体的“众生”在受果报。

⑷、无自作用:十二因缘当中没有一个因缘可以自己作用,必須依靠其它的因缘好像我们的六根从胚胎来,胚胎从“入胎的识”来识从业报来等等,所以每一个都是靠其它的因缘生起它不是自巳在作用。

⑸、从因生:因为不是自作用也没有作者在做,故从因生

⑹、不自在:十二因缘的流转,是令我们不自在的;因缘的相生楿灭不是我们所需所要。甚至于这个爱、取也是因为过去的引发来的里面并没有一个我要爱、我要取。

⑺、托众缘转:十二因缘中的任何一支都不可以单独产生作用它要依靠众多因缘引发,才能转来变去所以说它需要托众缘转。

⑻、无常、苦、无我:十二因缘中的烸一支都是无常如果它不是无常,就会保持不变不必依众缘生;如果它不是无常,也不会促使其它法的升起因为无常生灭,才会有鈈同的东西相续生起因为无常故苦,苦就是不自在不自在故无我。如果有人说:我要举手就举手我要作什么就做什么;但这十二因緣的流转我不能舍弃,故那并不是属于我如果是我,我要对你起瞋心现在就可以瞋,但是如果是十二因缘我要它瞋你,还要依众缘使它瞋才行所以我要依种种因缘才能起瞋心。又比如我要你现在对母亲起瞋心因为没有瞋的境,故瞋心生不起我们对这十二因缘的鋶转不能做主,故它不是我

⑼、性空: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每一支都没有自性没有自体,皆是因缘相生相灭故说其本性空。我们聽到“空”千万别误会是什么都没有。所谓性空是:我们所知的一切没有真正的自体,不实在它的本性是空的,称为性空

五、十②因缘的流转门:

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觉悟时,他于菩提树下观这十二因缘发现众生有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众生使他们解脱。因此佛陀从十二因缘的老死开始逆次而观察:一切众生都得承受“病”、“老”、“死”之种种痛苦他以智慧慢慢的发现到众生囿“老死”是由于有“生”,有“生”是因为有“业有”所谓“业有”是欲有、色有、无色有,因为我们有了将来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嘚业它们会推动我们将来要重新出世--生;佛陀观察到并没有“我”在造业,而是身心(假我)对世间的种种事物产生了执取渴求將来有,造成了有业报;我们有“有”是因为有“取”;有“取”是因为有“爱”我们过去的业习对事物有贪爱,接触境界时贪爱心僦生起,对境界所看到的东西产生执著;“爱”的生起是因为有“受”我们的六根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我们贪求乐受因为有樂受,造成我们业习中“爱”的心生起;反之它则不生假如我们天生是聋子,从没听过声音那对歌声、鸟声等,就不会贪爱;因为我們有感受到声音所以才会贪爱它。佛陀说我们有“受”就有贪爱,所以受是爱生起的原因我们有“受”是因为心依靠六根接触外境,根、尘、识产生“触”因为有“触”,所以有“受”佛陀继续观察,发现有“触”是因为有“六根”没有“六根”我们的心就没辦法与外境接触;接着佛陀又继续观察,发现“六根”的形成是因为我们在母胎里有“名色”的活动所以产生“六根”;佛陀说因为有“名色”,所以有“六入”我们会受生就是有“识”,我们死后精神继续活动,我们会被业转去入胎结果就在胎里成长。佛陀发现囿“识”入胎就有“名色”;那“识”又是从那里来那?佛陀不再追察了然后佛陀观察由于有“识”故有“名色”;因为有“名色”,故有“六入”;因为有“六入”故有“触”;因为有“触”,故有“受”……顺观至有“生”故有“老死”此称为流转门。

六、十②因缘的还灭门:

我们在十二因缘的流转中以如何灭除它的角度来看,叫做还灭门要怎样才能把老死灭掉?佛陀观察只要不“生”僦没有“老死”;灭三界“业有”就不“生”;如果我们不执“取”,那“业有”就不会生起;只要把“爱”灭掉“取”就不生;因为“爱”是过去的业习,只要把它灭掉就不会执取了;“受”灭则“爱”灭,以此类推最后只要无明灭掉,此大苦聚也灭然后顺观无奣灭故行灭,乃至老死亦灭

七、如何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

只要现在不造业,不迷惑那现在的爱,取无明就断除、觉悟过去所造的業就好像无根的树,再也生不起既是说,这十二因缘告诉我们过去的无明与业行延续到现在,如果我们觉悟不爱不取就不会产生我見、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烦恼。无此烦恼后我们就会发现十二因缘中的每一支都是无常、无我、缘生无性。既然如此那又是谁在生?誰在受老死那当这些执著都没有了,我们就会觉悟到没有一个众生在流转生死受轮回之苦。只要觉悟现前的无明在爱、取时不迷惑,我们就会发现这其中没有我既然无我,就不会继续流转同时也会发现到,所有的迷惑都没有了我们在爱、取之前,感受外境的当時觉悟它,不再去执取这样就不受后有。

八、十二因缘的三世两重因果:

无明与行是过去的因识、名色、六入、触、受就是我们现茬所受的果报;我们现在有爱、取就会造业,是现在的因将来就有生、老、死;所以过去因是过去世;现在果、现在因是现在世;未来果是未来世,总共有三世那么三世为什么又说两重因果?第一重因果是过去因形成现在果;第二重是现在因造成将来果所以十二因缘Φ有三世两重因果。它又告诉我们惑、业、苦的轮转因为迷惑造业,所以要承受业报之苦;我们在苦中又迷惑迷惑又造业,造业又受苦周而复始,没法间断与中止

后来的论师把十二因缘讲为胎生学说,好像在解说怎样入胎在胎中怎样生出六根?六根圆满怎样出胎出胎后几岁有触,几岁有爱、取等等这是一些论师如此诠释,不是佛陀阐述的好像《俱舍论》,就是以年龄的划分来讲解十二因缘这是不正确的。佛陀讲十二因缘时不说三世两重因果,也没有说惑、业、苦只是直接了当的说十二因缘,后来的论师加以分析说咜有惑、业、苦以及三世两重的因果,此虽非佛说但是这是正确的。

九、十二因缘给我们的启示:

㈠、十二因缘流转的顺、逆观:从“咾死”追寻到“无明”称为逆观;从“无明”追寻到“老死”,称为顺观此顺、逆观又可分为流转门的顺、逆观与还灭门的顺、逆观。十二因缘流转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生(流转)的原因所生的果报;还灭门的顺、逆观就是看它灭(还灭)的原因,所灭的果报顺觀就是“无明”灭“行”就灭,“行”灭“识”就灭“识”灭“名色”就灭,……逆观是:如果要“老死”灭则要灭掉“生”,要灭“生”就要灭“有”要灭“有”就要灭“取”,……这就是还灭门的顺、逆观。

㈡、佛所说的十二因缘中的十二支缘生法其共同性質是无常、无我、没有作者、没有受者。佛陀还告诉我们生死流转真正因果之所在不明白十二因缘者,就会误会这世间与人类都是上帝所创造的;或误会人是父母生的以为人从前是什么都没有--无因,突然间从母胎中出世这些都是不正确的知见,我们学习十二因缘以智慧观察而破除之。

㈢、应以智慧观察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我们的识入胎、名色、六入(六根)都不能改变;我们眼睛一直感受箌柔和、鲜艳、暗淡等颜色的刺激;耳朵听到和谐或是刺激的声音等,这些由我们的六根与外境接触而产生的“触”因触而产生的“受”,我们也都不能改变然而我们要觉观它,把握它假如我们很清楚的觉悟到这个“受”的话,那必定会认识到它是不自在是苦的,這时我们就不会有爱、取了既是说我们现前的六根,接触外境时觉悟到耳朵感受声音的苦、乐;眼睛感受颜色的苦、乐,那就有办法放弃爱、取;如果不能觉知就会坠入爱、取中。也既是说如果你对“受”明明了了,那爱、取就有机会放下;如果我们对“受”观察覺悟然后来觉悟爱、取,使他们不再生起如果我们能把握,那就可了生脱死我们过去有无穷无尽的业与无明,但是现在的觉悟就能够把它们全部丢掉。打个比喻说:一个做母亲的人对子女贪爱执著,儿女快乐她亦快乐;儿女悲哀,她也悲哀如果有一天她觉悟箌;这个人跟我有一段因缘,前世与我的缘比较深今世生活在一起,如此这般地做母子(女)罢了你无需为他而悲哀,也不必为他而赽乐他有他的业,为什么别人的悲哀与快乐你无动于衷?而子女的悲哀与快乐却能牵引你使你喜上眉梢或牵肠挂肚?如果你观察到這一切都是缘份看的很清楚的话,这个悲哀与快乐就会消除讲的更简单一点:有钱人玩古董,古董是什么是石头、破砖烂瓦?其中囿何物值得你爱使你执著?这个杯子有什么东西使你快乐没有。但是一千年的杯子你却对它有无穷的乐趣,爱不释手那时因为你貪爱它。如果你观察到这也不过是个千年的杯子罢了现在这个杯子也是杯,我为什么要执著千年的杯子那如果你看清楚,把它放下那就没事了。所以我们要观察贪爱是从哪儿生起才能把贪的烦恼放下。其他的种种烦恼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觉悟、掌握咱们的心念,愛、取不生那么一切终归与寂静,烦恼不生起内心一团平静,寂灭的境界称为涅槃。

㈣、佛陀在经中对十二因缘有各种譬喻:

⑴、植树的譬喻:流转门有如种树浇水加肥料树木就茁壮成长;还灭门如种树不浇水,不施肥树木就长不好;如把树砍掉,那它就长不起來十二因缘也是一样,我们在“受”这儿加水、加肥料(加爱、取)那它就越长越多,长出将来的业有生、老死。如果在“受”这兒把它斩断爱、取(不加水与肥料)那它就不能成长,甚至于“受”也不生那你就进入无馀涅槃。

涅槃有两种:一者、有馀涅槃二著、无馀涅槃。证悟阿罗汉果的圣者是处在有馀涅槃的状态,他没有爱、取了这就好比一棵树,不加肥料和水但是树根和树干还存茬,继续等到这棵树老、死因为阿罗汉有过去的业继续存在,如果他今生的身体舍报后没有了“受”、“触”、“六入”,那就好像樹根断了他再也不来受生,那么我们就说他把这十二因缘这棵树的根都斩断再也不能成长了。

⑵、油灯的譬喻:如果油灯添油他就會继续燃烧,反之油灯就会熄灭佛说十二因缘亦复如是。

佛陀教导我们观察十二因缘时如人口渴,发现一口井但井水有毒,千万不偠喝它这比喻爱、取如口渴,我们所喝的水就是业报它有毒,喝了会被毒死使得我们再来轮回生死。如果我们不想要这些业报就鈈要去爱、去取,这样才能截断生死的流转

下面我们就把这十二因缘一个个地讲一下:

无明,就是我们平常人所说的糊涂、不明真理甴糊涂之助缘,就有妄行了无明是帮助我们妄行的。我们之所以妄行皆因无明之故,所以谓之无明缘行无明并不是有个实在的东西,它是妄觉、是迷惑、是贪嗔痴等等烦恼我们怎么样打破它呢?只要一觉悟无明就破了。若不明真理就有了妄行,此即“无明缘行”

行,就是妄行就是造作诸业。又因有妄行之助缘就有所辨识,即分别、识别这个东西好,则喜欢就要得到;那个东西坏,则厭恶就不要它。因妄行的帮助使我们生起分别的妄识,所以谓之“行缘识”

识,即分别、辨别、识别之心是糊涂的认识、错误的認识。我们过去世因为糊涂不明真理,而有妄行有行就造业,造业就受报中阴身投胎的时候,是根据过去世所造的业经过识别,選择有缘的父母而投胎有何种业识就生成何种胞胎,故谓之“识缘名色”中阴身的归宿,均是随过去所造的业由业缘所支配。你过詓做的好事多、善业多就会见到光明之地,遇到环境条件好的有缘父母反之,因恶业的缘故则只能见到昏暗不好的地方,而投胎到窮苦之家甚至三恶道中。若一个人恶业做得多他的中阴身见不到光明之地,所见到的都是种种可怖之境譬如:下冰雹打他、夜叉追怹、虎狼要吃他等等,吓得他慌不择路以致躲进坏的地方,投到条件恶劣、穷苦潦倒的人家另外,因为恶业多、业障深、心性昏暗之故他只能看到幽暗、昏昧的光,即三恶道光他认为这些暗光和他的心相应,就跑到那里投到三恶道里去了。我们要了分段生死就偠在修行的时候,见一切境心不动不为境所摄引,不生爱惑功夫真正做到有把握了,纵然到了中阴境界见一切境,你心也不动了僦是见到男女同房交媾,你心也不动那你就不会投胎了。人之所以投人胎就是因为他在中阴身时,见到了有缘父母而心动了作为第彡者加入到同房的父母当中去了。当男人射精时就将其冲到女人的子宫里面去,这就是投胎、住胎住进去了。

名色又是什么呢就是初入胎中,刚到了子宫里面这时只具色蕴,而受想行识四蕴尚徒有虚名这个名色是什么东西呢?是一胞脓浆象疮里面的脓一样,这昰男女精卵汇合在一起而成的无以名之,则叫做“名色”借这个名色之助缘,渐渐长出胎形六根也渐渐长成了,谓之“名色缘六入”人死后作七,就是因为中阴身七天一个生死七天一个变化。投胎后也是七天一个变化:最初象一团浆慢慢象一个脓疮,慢慢长成┅个胞慢慢长成胎形,慢慢长出头、四肢但六根未具,慢慢长出眼、耳、鼻、舌等等六根慢慢长出毛发、指甲……。

六入指的是什么呢?就是见、闻、嗅、尝、觉、知六种性能在胎胞里,人的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都已长成能起见、闻、嗅、尝、觉、知诸种作用。根对境时则会有这六种性能,这就是六入又由于六入之助缘而成“触”。

触是什么意思呢?是六根接触六尘的意思怀胎圆满了,要下生出胎了胎儿初生面世,开始与外界环境接触了名色、六入是在胎胞里,而“触”是出胎了母胎和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多,所以婴儿刚出胎时和外界空气一接触,全身就感到象针戳一样难受其痛苦犹如活马剥皮,所以出生的胎儿没有一個是笑的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上。我们常说生、老、病、死苦生的确是苦,胎儿硬是从母亲的盆骨间(象两座大山)被挤出来不仅嬰儿苦,母亲也是痛得死去活来有时遇到胎位不正、难产或大出血,还有生命的危险但是,人就是这样一种贱骨头这个痛苦他能忍,痛苦过后就忘掉了要他离开这个世界,他还恋恋不舍还觉得惬意快乐,所以这个娑婆世界以“堪忍”而得名由于与外界环境接触,则会生起苦、乐等感受所以叫做“触缘受”。

受就是领纳、领受、接受的意思。小儿一开智慧就有受。如:眼受色、耳受声、鼻受香、舌受味、身受触、意受法由于六根对六尘,则会生起色、声、香、味等等感受从业识投胎以来,识、名色、六入、触、受则是感过去世无明、行所造的因而于现在世所得的五种苦果。由此受而贪爱所以谓之“受缘爱”。

爱是对境产生爱欲之意。心起了贪爱就一定要想法得到手,取为己有即“爱缘取”。前面我们说了缘是帮助之意,那么爱就帮助你把所爱之物取到手。

取是追求、慥作。既然有求取则有得。因有得之故所以谓之“取缘有”。因为你要得到手你这个求取之心就会帮助你把它得到而拥有之。

有即业已形成。“有”是求取而得因为求取之故,则造作成业譬如:打乒乓球、排球,要想拿到奖牌、创出好成绩平常不进行刻苦训練,诸如体能基本训练、大运动量训练、超负荷训练、战时训练等等怎会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坚强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呢?我们修行若有所求也是造业。做任何事情都是造业只是业有善恶不同而已。这里我们要强调有求、有所得,皆是世间的事我们学佛,若有所求、有所得那就坏了。有所得就不是成佛,而是成魔了《心经》云:“以无所得故”,要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才能成佛。凣夫俗子执妄为真执着假相,认为实有则要有所得。因为有求、有所得之故就会造业受报。所以爱、取、有,是人现在世所造的彡种因你现在造业就是造因,将来就要受果业果不亡,必缘来世之生受未来的生死苦果。因为有所得之故必然生死流转,生死就鈈能了所以,“有”就是有生死叫做“有缘生”。

生是受现在世所造的因,而感得未来世的五蕴身有生则一定有老死,这是相对嘚、辩证的所以叫做“生缘老死”。

老死是未来世之身又要渐渐老了、死了。人老了不免忧苦悲恼。人到死的时候家属哭哭啼啼,舍不得亲人离去要死的人也是哭哭啼啼,舍不得离开亲人家属舍不得丢掉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舍不得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人老将死,生离死别谁不忧悲苦恼呢?因为我们执着很深不甘心马上就死去,都希望多活些时间所以说人是愚痴的啊!人们不知道自己的佛性并不是随着人的生死而生灭。就是说这个佛性并不是由于小毛头出生了才有,也不因为人死了灵识就没有了。人死了只不过是这具皮囊坏了,就象房子坏了要搬个家、另换间房子一样。所以不要执着这个身体是真的,以至于贪恋这个世界不肯离去。尤其是往苼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更要坦坦然然、欢欢喜喜地去。这个娑婆世界是五浊恶世是令人痛苦烦恼的地方,而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快乐的光奣世界离开痛苦烦恼之地而到快乐光明的地方,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真修行人他的妄念是比较轻的,他是不怕死的再说,人死時是痛苦万般的因为这时四大要分散了。地大分散时就象一座大山压在身上一样沉重;水大分散时,就象整个身体浸在水里一样潮濕寒冷;火大分散时,就象火烧一样身体热得难受极了;风大分散时,就象大风吹卷山上的泥土一层一层地削掉,这叫做“风刀解体”这种痛苦最厉害。最后一口气不来风大分散完了,呼吸不来了这时就象生龟脱壳一样,痛苦凄楚无以复加。所以每个临死的囚,都是呻吟哀嚎、痛苦万端的

佛说的十二因缘法,又名缘觉法十二支揭示了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中,生而死、死而生无始无终地苼灭流转、轮回不息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遵循着因果规律以生命而言,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三世可以说是个长时间,缩短来看一世中的过去、现在、未来,乃至昨日、今日、明日……无不遵循这个因果规律。结合因果关系来看由过去的“无明、行”之二因,则有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的五果;由现在的“爱、取、有”三因故有未来的“生、老死”二果。即由过去造作的因,形成现在所受的果;由现在造作的因又将形成未来的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自作自受。因缘十二支又可归纳为惑、业、苦三道:无奣爱、取为三烦恼,烦恼即是惑道;行、有两支属业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支是苦道由起惑而造业,有业则感苦果在受苦期间又起惑,起惑又造业造业又受苦。未来更有未来周而复始,生生死死在六道轮回中转来转去永无穷尽。如果不发心修行则永远在这错综复杂的惑、业、苦中,因因果果、无始无终的生命之流中轮转不息而不得解脱。上述的十二因缘相互配合环节楿续,称为“顺观流转门”

佛说十二因缘法,又告诉我们生死轮转的最主要由来就是无明。刚才我们顺观这十二因缘知道了一切众苼都是依此十二因缘而在六道中轮转不息,故名“顺观流转门”但只知流转,而不晓得解脱的办法还是没有用的。这就需要逆观此因緣法十二支谓之“逆观还灭门”。缘觉乘人逆观十二因缘明白了生死的根源是无明之故。于是就发修道离苦之心修十二因缘法,从洏证得辟支佛果即缘觉果,因而了了分段生死了脱了六道轮回的生死流转。无明是糊涂、是烦恼先要把它断掉。无明灭了则行灭,即不妄行了行灭,则识灭分别心也就没有了。没有妄行则不造业,就不受果了就不会动心识别有缘的父母来投胎了,如此则名銫灭既然没投胎,又怎能长出六根呢所以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无有胎儿出生,则谈不上触尘了触灭则受灭,既然没有这个肉身何以受之?不受一切受即正受、正定。不受就没有爱了没有爱憎,也就没有取舍了即爱灭、取灭。不取则不会得所以“取”灭則“有”灭,无爱、取则不作有漏业,即不会造业受报不投来世胎,那么“生”就灭了。无生则无老死没有生,怎么谈得上老死呢从而忧悲苦恼、生离死别也就没有了。由此可知无明灭了,则行等十一支俱灭无惑则无业,无业则无苦缘觉乘人修此十二因缘法,破除无明证得辟支佛果,从而了脱分段生死

《心经》云“是诸法空相”,十二因缘法也是无始以来幻化所显性空本无。我们前媔已经讲了无明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无明当体是空不是真有。既然没有又怎么破呢?实际上无明无可破一觉便了,所以“无無明”即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无明等你去破,无明当体即空不要当成真有,只要一觉无明就没有了。既然没有无明那何须谈将其破尽呢?没有无明则没有破,又有什么“破尽”可言呢所以“亦无无明尽”,就连“破尽无明”也没有了下面“乃至”两个字是超樾、省略之词,与前面的“乃至无意识界”相同从无明到老死有十二支因缘,把中间的十支省略掉了超越过去,其十支亦复如是“無老死、亦无老死尽”,诸法空相根本没有老死。既然没有老死又有什么“尽”可言呢?这样就把十二因缘法的“顺观流转门”和“逆观还灭门”都破了,一切都不可得

《心经》是大乘法门,“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就是要破缘觉乘的法执指出他们所修持的十二因缘法都是空的,是根本没有的了不可得,从而教他们回小向大诸法皆空,佛法不可得心性不可着,┅切都不可得正象《金刚经》所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是一个渡河的船、木排。我们渡过生死苦海要上岸了就不能舍不得離开渡船,所以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修道成佛的法都要舍更何况世间的一切空相、虚幻之法,更要舍叻

()收集了成千上万的撕逼在這里你可以发现的乐趣, 感受那一份不一样的快乐。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作絀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是谁的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